|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崑崙四水問題,以《舊約·創世紀》伊甸四河,最難解決。學者雖知有二河,一曰替格裡斯,一曰幼發拉底斯,其他二河,則聚訟紛紛,迄無定論。以替幼兩河為據,古人已代我等覓出,其他二水果何在乎?余初以河水為替格裡斯,弱水即青水,為幼發拉底斯,黑水則拘泥於《聖經》學者之研究,謂為阿拉斯河。不知阿河注裡海,而黑水則必注黑海始可。又覓赤水不得,以《創世紀》有環繞古實之言。古實古時指非洲黑人之國,雖半島境內亦有古實而必須西鄰非洲或靠近紅海。非洲及紅海古稱炎區,余以為赤水必在此等炎熱之地。又以屈原《離騷》西行路線,系初濟白水,至西極乃至流沙赤水,過此即可達於西海,乃以長僅二百哩流入死海即不再流之約但河當之。蓋余彼時尚不知青赤白黑代表東南西北方向,竟以代表南方之赤水OE呏𡝰氳褐釧忟斵鰨姉湮笊矣。民國四十三年以昆謎稿視師範大學同仁程旨雲先生,先生於約但河問題曾有疑問,謂兩河流域境內自有大河何必求之紅海之上,豈非捨近圖遠云云,余於該時,已獲顏色與方向關係觀念。又知《離騷》流沙赤水乃指紅海,亟欲改正,而書已付梓,荏蔣又廿年,不安日甚,今趁此書收入論叢之便,於伊甸四水一章大加修改,屏去約但,代以注入黑海之吉瑞爾河,自覺遠勝於前。惟旨雲先生已歸道山,念及昔日切磋之樂,不可再得,至為淒悵! 崑崙之傳入我國,未知何時,余以為必較西海仙洲為早。山東半島之泰山在遠古時即居崑崙地位,泰者大也,泰山者大山也,殆取西亞「世界大山」之義。又居大地臍上,天門在其頂,幽都處其下,與西亞世界大山條件無一不合。幼發拉底斯在西亞稱為「大地之靈魂」(goulofland)謂天地間萬物皆由其創造,尊稱為River而不名。我國黃河亦稱「河」而不名。幼河稱為公平正直,審判人類善惡之水,故西亞每擲罪人河中以沉浮驗有罪與否。我國亦有指河為誓之俗。則黃河與泰山神話殆同時傳入者。余固主張域外文化曾兩度入我中國,第一度尚在夏商前,此當屬之第一度。彼時僅傳白水,青赤黑諸水,恐尚未附會成功,以當時域外移民,腳跡未能出山東半島,能在半島境內置一世界大山並建立八神祭壇,其魄力已不小矣。惜此類高級文化之移民,日久勢衰,竟為土著人民所消滅或被征服而同化。至戰國中葉,域外文化又大量湧入,由《山海經》一類地理書,崑崙問題乃得復活,顧以新興之西海仙洲魅力太大,中國人之注意力集中於仙洲,對崑崙殊為冷淡。崑崙之成為熱門問題者繫在漢武之世,此事余已在本書中漢武帝欽定崑崙公案諸章,及封禪論中詳言,此處可以不贅。 六十五年八月自跋於台灣古都春暉山館選自《屈賦論叢》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