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前幾年,我曾謅過兩句舊詩:「夢中每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幾天,又接連做這樣的夢:要回家,總是不自由;請假不准,或是路途遙遠。有時決心起程,單人獨行,又總是在日已西斜時,迷失路途,忘記要經過的村莊的名字,無法打聽。或者是遇見雨水,道路泥濘;而所穿鞋子又不利於行路,有時鞋太大,有時鞋太小,有時倒穿著,有時橫穿著,有時系以繩索。種種困擾,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著急,我還是躺在原來的地方,原來的床上,舒一口氣,翻一個身。 其實,「文化大革命」以後,我已經回過兩次老家,這些年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裡已經沒有親人,回去連給我做飯的人也沒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認識的老年人,越來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認識,見面只能寒暄幾句,沒有什麼意思。 前兩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愛的女人,一次是在和這位女人不睦之後。第一次,我們在村莊的周圍走了走,在田頭路邊坐了坐。蘑菇也采過,柴禾也拾過。第二次,我一個人,看見親人丘隴,故園荒廢觸景生情,心緒很壞,不久就回來了。 現在,夢中思念故鄉的情緒,又如此濃烈,究竟是什麼道理呢?實在說不清楚。 我是從十二歲,離開故鄉的。但有時出來,有時回去,老家還是我固定的窠巢,遊子的歸宿。中年以後,則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經戰亂,行居無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樣說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從我這一輩起,我這一家人,就要流落異鄉了。 人對故鄉,感情是難以割斷的,而且會越來越縈繞在意識的深處,形成不斷的夢境。 那裡的河流,確已經干了,但風沙還是熟悉的;屋頂上的炊煙不見了,灶下做飯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頂上長著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舊,都指點著說:「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來了。」 我越來越思念我的故鄉,也越來越尊重我的故鄉。前不久,我寫信給一位青年作家說:「寫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 但我甚不願因為寫文章,得罪鄉里。遇有此等情節,一定請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們村裡去了一趟,給我幾間老屋,拍了一張照片,在村支書家裡,吃了一頓餃子。關於老屋,支書對他說:「前幾年,我去信問他,他回信說:也不拆,也不賣,聽其自然,倒了再說。看來,他對這幾間破房,還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訴我:現在村裡,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幾間破房,留在那裡,實在太不調和了。 我解嘲似地說:「那總是一個標誌,證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戶。人們路過那裡,看到那破房,就會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會把我忘記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舊的終歸要消失。 1986年8月12日,晨起作。悶熱,小雨。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