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我隨華北文藝大隊從延安出發,十月至張家口。我迫切想到久別的家鄉看看,領導允許了,我單身步行十四日到了安平。在家住了四、五天,到蠡縣找當時任縣委宣傳部長的梁斌同志,他介紹我到縣城東北的劉村住下來,大概住了有半年光景。在劉村,我寫了幾個短篇小說,就到冀中區黨委所在地的河間去了。 區黨委要我編輯一個刊物,這就是《平原雜誌》。我接受了這個委託,邀請冀中區各有關方面的同志,在冀中導報社開了一個座談會,大體規定了刊物的性質和編輯方針。關於時事、通俗科學方面的稿件,大都是請冀中導報社的同志們執筆,特別值得懷念的,是已經故去的老鄭同志,他以殘病之軀,好學深思,博識多能。一些國際問題的文章,都是請他寫的。文藝方面的稿件則請冀中區一些作者幫忙。當時,區黨委好像要配備一個女同志幫助編輯工作,我感到這樣又多一個人的人事工作,辭謝了。 刊物的印刷、校對和發行,都由報社代勞。那時我的「游擊」習氣還很濃厚,上半月,我經常到各地去體驗生活,從事創作,後半月才回到報社編排稿件,發稿以後,我就又走了。這種「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編輯方法,當然不足為訓,但現在想起來,這個刊物也還不是那麼隨隨便便就送到讀者面前去的。它每期都好像有一個中心,除去同志們熱情的來稿,圍繞這個中心,我自己每期都寫了梆子戲、大鼓詞和研究通俗文學的理論文章,並且每期都寫了較長的編後記。當時主要是想根據農村工作的需要,做一些工作方法的研究,和介紹一些通俗的說唱材料。我那時對通俗文學很熱心,竟引起一些同志對我的創作前途,有所疑慮。 刊物大約出了六期,我忘記是什麼原因停止了。 刊物已不易見到,淮舟同志這次給我抄了一個編後記來。 時光流逝,它已是十五、六年前的逸文。大病以來,往事如煙,多已不能詳細記憶。只記得,當編輯這個刊物的時候,我住在一個農家,在煙熏火燎的小房間裡,伏在房東的破舊的迎門櫥上從事刊物的編寫,在這微不足道的工作裡,也有酷冬炎夏,也有夜靜更深。並在這個「編輯部」裡會見過當時往來冀中,後來成為當代知名作家的一些同志。 1962年8月7日夜記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