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司馬遷寫荊軻列傳,在開始,輕描。荊軻的性格,就像一個影子,突然出現在讀者面前,漸漸顯真。直到:「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形象才具現。以後,「荊軻怒,叱太子曰:『……請辭決矣!』遂發。」「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以後,「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 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 『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悕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地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以後,「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就使荊軻慷慨悲歌,躍然紙上,經百世不能消斂了。 有人說,像這樣好的英雄事跡的描寫,會成為後人行動的號召和模範,文章使後來的英雄們更果敢機智,勝任愉快地去進行了他們的事業。這是不假的。英雄讀過前代英雄的故事,新的行動證明古人的血淚的代價的高貴。 而在荊軻的時代,像荊軻這樣的人還是很少的。英雄帶有群眾的性質,只有我們這個時代。像是一種志向,和必要完成這種志向,死不反顧,從容不迫,卻是壯烈的千古一致的內容。 荊軻一個人帶著一尺多長的匕首,深入秦廷,後來一些評論家,在武器上著眼,以為荊軻籌備幾年的工夫所以失敗,而秦王倉促間所以倖存的原因,是匕首的效果不如劍的緣故,都是事外的看法。荊軻很看重他的責任和使命,為了把事情進行得好,甚至說服一個同志自刎了首級。而在這以前還有一個老吏為了證明自己保守這件事的秘密,鼓勵荊軻有志這個行動也是自刎了的。因為責任過於重大,荊軻所以採取了上面的動作。 當然這個動作引起了失敗。而這一失敗以致使燕亡國,但這個失敗只能引起對荊軻的懷念,裡面不會有所責備了。而司馬遷正是在這種心情下面寫成這個傳記,使荊軻的勇敢、沉著、機智在文章上飄動招手,不斷找尋繼承者。而在那個時候,個人的冒險的刺殺,對燕國解除秦國的壓迫確是一種釜底抽薪的辦法。 然而失敗了,讀者有深深的遺憾和怒憤。這才是英雄的傳記。事業留下缺陷,後來的人填補上了。能激起這種填補的熱情,就是司馬遷文章的效用! 司馬遷和荊軻不同時,事件也不過從史書採取。但他把被歷史簡單化了的荊軻的面貌,補充起來,使他再生。這個再生法,就是司馬遷用自己的感情把他餵養起來的。荊軻辭別燕太子和朋友,易水一條河而已,英雄的慷慨悲歌,才使易水永遠嗚咽怒憤。被壓迫的景仰爭解放的勇士,和飢餓的人愛好飲食一樣,而迫切的程度高於飲食。荊軻入秦這不過是歷史上的一個故事。荊軻也不過是戰國的刺客裡面的一個,但能遇到司馬遷就永遠傳流了。 而即使是傳奇,司馬遷也不過當作人間事來寫,即使是英雄的行徑,也有無數波折和困難。司馬遷的感情,直到文章結束還沒結束,文章的結束只是作者感情的高潮點,積累的感情就永遠像一個瀑布,灌注到各個時代。用高漸離擊築,刺秦王結束了這個英雄的事業,幾乎成為一種集體的復仇鬥爭!這個前仆後繼的共同的復仇的要求,形成文章的偉大風格。使那碎了的築的聲音永遠顫抖,使那條易水永遠嗚咽。 1942年12月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