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中篇 少年的學堂



  改革的深入帶來了經濟的發展,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經濟要持續發展,教育是百年大計,要走科教興國之路,教改迫在眉睫。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觀急的轉變,便是基於這樣的現實。隨著技能時代的到來,人們把「唯有讀書高」的個人奮鬥方式推到了幾千年采應試制度的極限,而不惜任何代價。幾乎所有的孩子,其少年時代,總是背著沉甸甸的書包,懷揣著沉甸甸的心,膽戰心驚地等待著校園分數排行榜的公佈,斂聲屏息地看著父母的臉色。悲喜哀樂,風刀霜劍,夢牽魂縈,死去活來,竟然全是為了「分數」!「優生」有優生的煩惱,「差生」有差生的痛苦,就連甘居中游者,也未能過上太平日子。幾乎所有的家長,把對唯一孩子的厚愛,把自己未竟的理想,把自己老年的指望全都押定在「分數」上!
  因為人們預感到了改革深化、經濟發展時代的到來,人們也感覺到了經濟發展時代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當人們看到在80年代末期經濟浪潮的衝擊下,一些人大把大招地裝錢,一些人因無技術無能力被迫轉崗,由生存發展危機而產生的焦慮,使得家長們孤注一擲地把所有的希望傾瀉到孩子身上去,具體地說,是傾瀉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去。未來的生存發展要靠技能與知識,而技能與知識的大量獲得必須要受高等教育。「分數」卻是決定你未來走向乃至終身職業地位的唯一「賭具」。於是,儘管有95%的人和能被排斥在「成功」的頂峰之下,可是為了這5%的可能與希望,人們竭盡全力去拚搏。在這種失衡的心態下,孩子們的人格被忽視了,在學校中他們成了分數的代號:「優生」或者「差生」。在家庭中他們成了被嚴格「保護」的精品動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全部的物質優惠卻只為了一個目的:要換回一個好分數。孩子們生活上幾乎什麼也不缺,卻只缺快樂、遊戲、天真與心靈的自由。他們的少年時代不再是金色的,他們的心靈中,鬱積著被追逐的驚慌與被期待的沉重。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