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蔣介石與文人 蔣介石的演講有水平 蔣介石之所以能屢出奇謀,在千變萬化的中國政壇上屹立不倒,其中還要與他的委任文人為職之道息息相關。他喜歡的是忠誠可信、機敏聰達、疏於派爭的文人,而討厭那種過於精明、鋒芒畢露、狐假虎威、慾望過強、立場不穩的文人。而邵力子就是前者。 邵力子(1882—1967)原名景奎,後改名聞泰,又名夙壽,字仲輝,浙江紹興人,出身於一個清朝官吏家庭。他從小以聰慧見稱,在外祖父的培養下,苦讀成材,1903年到杭州應試,中第67名舉人,是年他才21歲。 而後邵力子赴日求學,歸國後辦報紙,以文采為自己贏得了很高的名聲。國民黨「一大」後,邵力子任上海國民黨執行秘書,1925年夏任黃埔軍校秘書長,1926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長,1928年2月,任國民黨政治會議委員、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長。邵力子不但有文采,而且不熱衷派系之爭,沒有野心,蔣介石便把他收為己用,任邵力子為秘書。此後蔣介石的水平和聲譽突然提高了一大截。他的一系列演講非常精彩,常能贏得聽眾的熱烈掌聲,連蘇聯顧問鮑羅廷也當著幾個國民黨領導人的面表示了對蔣介石的好感,說:「蔣校長最近看了很多書,幾次演講精彩得很哪!」其實,這些演講稿都是出自邵力子的手筆。 蔣介石是周公的後代? 對於自己的演講才能,蔣介石向來是頗為自負的。但是,文筆不強的他要想通過演講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單憑高超的煽情手段是不行的,還要有文辭高絕的講稿,這就要靠秘書的文采了。蔣介石知道筆桿子的妙用,而且他自己也經常用筆來為自己裝點門面。 蔣介石花大力氣重用文人,續修族譜、家譜,此事即使在蔣家王朝風雨飄搖之時也未曾戶斷。蔣介石硬將蔣家源頭牽到周公身上,與早已化為灰土的昔日王公貴族扯上千系。在家譜之中,蔣又親自撰寫《先祖玉表行狀》,去粗存精,溢美之辭隨章可見,真令史學、考據學者們臉紅耳熱。 蔣介石的把兄弟、他的引路人陳其美遭狗肉將軍張宗昌暗算身亡,蔣介石親撰祭文,如泣如訴。細品祭文,明眼人一看便知,半是對友的哀痛,半是為自己塗抹色彩。 名演員也不過於此 1928年7月6日,蔣率馮、閻、李及中央委員們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孫中山靈樞前表演的扶棺痛哭,更是耐人尋味。商震代蔣讀祭文。祭文的口氣儼然是以孫中山惟一繼承人自居: 湖自我總理之溘逝,於今已三年餘矣,中正昔待總理,親承提命之殷殷,寄以非常之任,教誨拳拳,所以期望於中正者,厲在造成革命之武力,剷除革命之障礙,以早脫人民於水火。 這意思是說,孫中山親自把革命大任交給他,「教誨」和「期望」他以武力統一中國。救民於水火。對李宗仁作為當事人曾這樣說:撫棺痛哭,掬淚相陪,都似出於矯情,我本人卻實在無此表演本領。 文人也有用 開始的時候,蔣介石認為憑借軍事力量就能實現宏圖霸業,沒有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意義。後來,隨著不斷「革命」的需要和別人的建議,他才開始廣攬社會名士,附庸風雅地與文人墨客相交接,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社會聲望,另一方面也能盡其才為己所用。 邵力子信仰馬克思主義,與蘇聯、中國共產黨交往甚密,而且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因而對蔣介石的幫助非常大,而邵力於本人也對蔣介石感激莫名。通過邵力子,蔣介石從蘇聯那早獲得了不少的經濟、軍事援助。 在國民黨左右兩派的鬥爭中,蔣介石採取左右逢源的方法,從中漁利。他根據形勢動變化,時而向左靠,時而向右擺。但是,不管是向左靠,還是向右擺,他都能左右逢源:在左派打擊右派時,不為己甚,對右派留有餘地,爭得右派的諒解;在向石擺打擊右派時,他仍然高喊革命的口號,甚至喊得更加響亮,使左派對他還心存幻想,繼續受他利用。這樣既左右開弓,又左右逢源的兩面派手法,使蔣介石在當時尖銳的左派和右派的鬥爭中,憑借雜技藝術般的「平衡術」,撈盡好處,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了自己的政治和軍事實力。 在骨子裡,蔣介石反對馬克思主義,對蘇聯和共產黨採取敵視態度,但是他又往往與這二者有割不斷的聯繫,因此還不能使關係完全破裂,做這項斡旋補合作用的人就是邵力子。邵力子雖然有時也對蔣介石的某些反動行為有所覺察,甚至頗為反感,但又被蔣介石某些情辭慷慨激昂的革命行為所迷惑,因而對蔣倍加輔佐,許多蘇聯的援助都是他努力經辦而來的。 但是,是小鬼總要露出真面目的,邵力子終於認清了蔣介石的反共本質和醜惡靈魂,而且下決心與之分道揚鑣。1949年4月23日,邵力子借與共產黨人和談之機留在了北京,決定與共產黨人合作,從此翻開了自己一生經歷中嶄新的一頁。 蔣介石本想借邵力子與共產黨人談判之機獲得苟延殘喘的時問,沒想到賠了夫人又折兵,天下歸心,自己則倉惶逃到台灣,從此龜縮不出。 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蔣介石在用人中採取模稜兩可,恩威並施,雙管齊下的方法,從中求得「穩妥」,把握平衡,進而左右政局,統馭屬下。但邵力子卻還是棄暗投明,離他而去,而他也是江山盡去,偏安一隅。真可謂「機關算盡大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楊永泰比邵力子「強」 楊永泰,字暢卿,1880年出生於廣東茂名地區一戶殷實之家。楊早年受過嚴格的封建正統教育,17歲時,考中廣東茂名地區秀才。1901年,楊永泰21歲,考人廣州高等學堂,開始接受正規的酉方教育,一年後,楊從廣東轉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法律。兩年後,楊畢業回到廣州、出任《廣東報》記者、編輯。楊永泰文筆流暢。思維敏捷,思想活躍,很快就在廣州小有名氣。 後來,民主立憲運動風起雲湧,楊永泰利用手中的輿論陣地竭力地撰稿著文。為民主立憲運動搖旗吶喊。由於傑出的活動能力,出眾的才華和鮮明的政治態度,他很快地就在政治活動中嶄露頭角。 1908年,楊永泰臍身於廣東省咨議局,成為該局一議員。 同年,孫中山把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時,楊永泰又率先加入中華革命黨,並積極追隨孫中山,參加討衰鬥爭。 後來,楊永泰投筆從戎,先任李烈鉤西廣護國軍(第二軍)司令部下屬財政局長,再汪肇慶軍務院財政廳長。 政客的眼光 楊永泰照此發展下去,是應能夠青雲直上,一帆風順的。誰知他這人雖然思維靈活,但政治眼光短淺,缺乏預見。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國軍政府時,指定楊永泰出任護法軍政府財政廳長。楊永泰當時也滿口答應。但後來,政學會骨幹卻對他說孫中山徒有聲望,實際上卻一點實權也沒有,依附孫中山,還不如依靠西南的軍事實力派。在這緊要關頭,楊永泰錯過了人生的絕好時機,拒絕了孫中山的盛情邀請。 後來,孫中山在廣州建立軍政府,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西南軍事實力派也紛紛依附。楊永泰眼見好日子到頭,知道呆在廣州也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只好潛回上海,從此過上憂問默然的蟄居生活。 揚永泰在自己的早期政治生涯中,跟隨過孫中山,依附過西南軍閥實力派,甚至投靠過北洋軍閥,就是因為他這樣游移不定,才使自己走上了政客的道路。 1927年8月中旬,蔣介石在派系鬥爭中,為避矛頭,宣佈下野,把一個最高位子留給軍閥政客們爭奪。結果,桂軍閥李宗仁、白崇禧和汪精衛爭得不可開交,而蔣介百則收漁人之利,又於1928年1月大搖大擺地返回南京,重新上台。但各地軍閥擁兵自重,不聽調遣依然讓蔣介石寢食難安,心煩不已。這時,楊永泰昔日好友,原滇軍中級將領,此時任上海警備司令的熊式輝向蔣介石推薦了楊永泰。 削藩之計 對於楊永泰,蔣介石雖聞其名但未知其實,所以採用了無形賞賜的空頭支票,而楊永泰則對蔣介石的「知人善任」感激涕零,決心為蔣效死力。很快地,蔣介石便覺得楊永泰的智謀與自己的宏圖甚是合拍,這才委以重任,任楊永泰為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於是楊永泰便向蔣介石和盤托出自己的「削藩」之策,為其解決心腹之患。 第一步,把各實力派的首領人物上調中央當官,這叫「離窩毀巢」,取消各地的政治分會,由中央行使上述權力。 第二步,統一整編全國軍隊,遣散各實力派賴以生存資本。 蔣介石聽後大喜,把這一策略作為治國安邦的靈丹妙藥,決心依計行事。「消藩」之策果然行之有效,蔣介石以其為利器,首先挫敗兵力強大的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逃往香港。接著又連敗馮玉樣、唐生智等部。連伐連勝,蔣介石驕氣益甚,氣焰高漲,只有三年,蔣介石便心滿意足地達到了自己「消藩」的目的。 臭味相投 消藩之後,蔣介石隱患除卻,立即又想起了共產黨的軍事力量,於是便從1930年10月起接連進行了三次對工農紅軍的反革命「圍剿」,然而三次皆以失敗而告終。三次「圍剿」的失敗使蔣介石的境況非常窘迫,不得不又一次的通電下野,引咎辭職。當然,這種被迫下野,蔣介石搞了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早已是輕車熟路,面皮也磨得出了老繭,這種丟臉面的事情多做幾回也無所謂。 不久以後,蔣介石又一次爬上高台,進行了第四次「圍剿」,結果又是慘敗。四次慘敗,搞得蔣介石焦頭爛額,無計可施,真可謂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就在這時,楊永泰又進言勸蔣介石應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進攻策略。蔣讀後大呼痛快,眉飛色舞地說:「楊參議真乃我管仲、諸葛。前番參與削藩策,使吾大受其益,今參議又一『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妙策,我想『剿滅共黨』為期不遠了!」 而後,蔣介石便著手以楊永泰的諫策為輔,進行第五次「圍剿。」楊永泰以秘書之職直接控制秘書處,總攬政治。由他負責的政治廳第二廳專營「政治剿共」,全力支持蔣介石的軍事進攻。 新聞宣傳方面,行營三廳組織通訊社,專辦行營新聞發稿工作。還組織了努力劇團和奮鬥文藝社,作為「剿匪」前線和「文化標兵」。同時,蔣介石在南昌行營召開的五省「剿匪」軍事會議上,反「明夷待訪錄」、「曾國藩剿捻事跡」和「汗血月刊」等書刊雜誌,下發給與會將領,責其認真閱讀,作出登記送閱,並隨時派人考察。 地方統治方面,實行軍人獨裁。蔣介石明令:凡圍剿軍隊總司令可以任免其部隊防地行政官吏,可以變更地方政治設施,可以改組國民黨黨部或停止其活動。地方上強化縣長權力,擁有生殺大權。強化保甲組織,嚴格實行連坐制度。對根據地人民,則實行所謂「軟化、分化、感化」政策。開展救濟民眾活動,頒布「懲治土豪劣紳條例」。由於蔣軍的腐敗,這些活動和措施,很快就變為泡影。對工農紅軍,南昌行營搞了一個「投誠歸順官兵立功獎勵辦法」。同時蔣介石還親擬了一個「歡迎投誠告紅軍官兵書」。在南昌行營高立兩所感化院,對被俘人員給以集中訓練,強迫這些人寫反省筆記和文章,攻擊馬列主義,攻擊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然後印出散發,大力宣傳。 對蘇區農村,蔣介石的方針主要是「復興農村」,行營頒發了「處理『匪區』土地、地租、田賦、債務辦法」,試圖解決農村這類糾紛。行營在江西等地區大辦合作社,利用當地的手工業特產,貸給資金,把民眾組織起來,撥款給各縣的善後經費,行營規定一律移充為當地農民加入合作社的股金,不得用作其他開支。銀行對農民發放空鈔,實行薄利多銷,對農產品也實行減免稅費、運費。同時對根據地實行嚴格的經濟封鎖。國民黨利用軍隊、行政官員、各省黨部以至基層黨部、行地鄉紳等上下大小人等,組成一個網絡系統,使之運轉起來,全力對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 對社會力量,國民黨也不放過,熊式輝出面發動江西知名人士彭程萬、歐陽式、王明遠等組織一個「江西協剿委員會」,以所謂民間形式分擔由原軍政方面負擔的運輸、慰勞、宣傳、販賣等工作。行營還指示江西省政府,在江蘇區普遍高辦中山民眾學校,強令當地兒童、少年人學受訓,所編課本內容都是專門謊毀工農革命、誣蔑共產黨的謊言謬論。 蔣介石在第五次「圍剿」中,頗費力氣。他實施楊永泰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策略方針,加上中國共產黨內的「左」傾錯誤領導,才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從南方根據地逼走,使蔣介石一時得手。因此,蔣介石更加信任楊永泰。楊永泰因「謀劃」有功,被選為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候補委員。 這個文人不簡單 蔣介石在1932年前後看出了楊永泰的才華,利用楊永泰的才華為自己的事業辦成了八件大事,蔣介石深信楊永泰,楊永泰在蔣介石的手下也權重一時。但楊永泰人蔣介石幕後,便開始插手佔據國民黨中央和地方大小幹部的位置,大力發展自己的政學系,逐漸排斥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倆的勢力。開始,陳果夫、陳立夫哥倆沒把這件事太看重,認為揚安排一些自己的人也是正常之舉,役什麼了不起的。等到楊永泰從南昌到武漢,政學系發展到超過陳果夫、陳立夫所想像的境況的時候,傻哥倆才深深感覺到揚水泰已成為自己「勢力向前發展的嚴重障礙」,於是逐漸下定決心以『清君側』的方式幹掉楊永泰。在楊永泰與二陳你死我活的較量中,蔣介石不偏不倚,不傾向於任何一方,任雙方各施手段。最終,二陳還是用暗殺的辦法幹掉了權欲熏心的楊永泰。 死了就死了吧 蔣介石得知楊永泰被刺身亡,先是十分震驚,後是十分難過,貓哭耗子,乾嚎幾聲。想楊永泰跟隨自己幾年,出謀劃策,鞍前馬後,平定了國民黨內部諸軍閥與他的奪權鬥爭,擺平混亂局面,而且在擠走江西和南方的工農紅軍力量也著實費了不少力氣,功勞不小。如今楊永泰一死,他身邊少了一位重要謀士。同時蔣介石也很生楊永泰的氣,為什麼要摻和派系鬥爭,害得自己也被刺身亡,乖乖地做個秘書有什麼不好。 雖然如此,但蔣介石絲毫不為之所動,因為他有自己的用人原則和馭人策略,他還是看重那些沒有野心,不參加派系之爭的文人。對於楊永泰,他說:「文才可用,心術不正。」可見他對楊水泰是持欣賞與否定的雙重態度的,但是他卻巧使計策,使楊死心塌地地為自己服務,而且至死不渝。這才是蔣介石統馭文人的「高明」之處。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