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部 拍馬之道


  是馬就有癖好,名馬更有癖好。
  拍馬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摸清馬的脾氣,瞭解馬的性情,知道馬的需要。再想出恰當的拍馬屁技術。
  你一定要知道:不會拍馬屁的人不會生存!
  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二、上司的心思你要猜
  三、吹喇叭抬轎子
  四、放長線釣大魚
  五、不見兔子不撒鷹

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人事鬼事都能辦,千難萬難都不難,
  人話鬼話都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1.讚美的話處處管用

  戰國時期的張儀,學了一套「縱橫術」,帶了幾位同鄉跑到楚國去求富貴。因找不到登龍途徑,在楚國潦倒起來,生活異常困難,同去的人捱不下去了,便怨氣沖天地嚷著要回家去。
  張儀就說:「你們是不是因為窮了,亨受不到什麼就要回去?那根本不成問題。這樣吧,再等幾天,不是我誇口,只要見楚王之後,我包管大家吃穿不盡,否則的話,你們可敲碎我張儀的門牙!」
  那時候,楚王正寵愛著兩個美人,一個是南後,一個是鄭袖。
  張儀那天見到了楚王,楚王十分不悅。
  張儀就說:「我到這裡相當久了,大王還沒有給我一點事做,如果大王真的不想用我的話,請准我離開這裡,去晉國跑一趟,到那邊碰碰運氣!」
  「好吧,你只管去吧!」楚王巴不得他快些離開,便一口答應。
  「當然,不管那邊有沒有機會,我還是要回來一次的。」張儀說。「但請問大王,需要從晉國帶些什麼?譬如那邊的土特產,您若喜歡我可順便帶一些回來!」
  楚王冷眼向他掃一掃,淡淡地說:「金銀珠寶,象牙犀角,本國多的是,對於晉國的東西沒什麼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歡那邊的美女嗎?」
  這句話像電流一樣,楚王一感染,肌肉立即放鬆,眼一亮,連忙問:「什麼?你說什麼?」
  「我說的是晉國的美女」。張儀假裝正經他說,還做起手勢向楚王解釋,「哦——,那真是妙呀!漂亮極了!晉國的女人,哪一個不似仙女一樣?粉紅的臉蛋兒,雪白的肌膚,頭髮黑得發亮,走起路來如風吹楊柳,說話嬌嬌滴滴,簡直比銀鈴還清脆,正所謂比花花枯謝,對月月無光,雲鬢壓衡岳,裙帶系湘江……」
  這一席活引起楚王的眼珠一直跟著張儀的手勢轉,連嘴巴也合不攏了,說:「對對對!本國是一個荒僻地區,我從未見過晉國的那些小娃們,你不說,我倒忘了,那你就給我去辦,多帶些這樣的名貴土特產回來吧!」
  「不過,大王——」
  「那還用說,貨款是需要的。」楚王立即給了張儀很多銀子,叫他從速去辦。
  張儀又故意把這消息傳開,直傳到南後和鄭袖的耳朵裡。兩人聽了,大力恐慌,連忙派人去向張儀疏通,告訴他說:「我們聽說張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晉國去買土特產,特地送上盤纏,給先生做路費!」因此,張儀又撈了一把。
  張儀要向楚王辭行了,裝出依依不捨的樣子,說:「我這一次到晉國去,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知那一天可以回來,請大王賜我幾杯酒,給我壯壯膽吧。」
  「行,行!」楚王客氣地叫人賜酒給張儀。
  張儀飲了幾杯,臉紅起來。又裝模作樣地再拜請楚王,說:「這裡沒有別的人,敢請大王特別開恩,叫最信得過的人出來,親手再賜我幾杯,給我更大的鼓勵和勇氣。」
  「可以,不成問題,只要你能早日完成任務!」
  楚王看在「土特產」份上,特別把最寵愛的南後和鄭袖請了出來,輪流給張儀敬酒。
  張儀一見,連酒都不敢飲了,「撲通」一聲跪在楚王面前,說:「請大王把我殺了吧,我欺騙大王了。」
  「為什麼?」楚王驚訝不已。
  張儀說:「我走遍天下,從未遇見有哪個女人長得比大王這兩位貴妃漂亮的。過去我對大王說過要去找『土特產』,那是沒有見過貴妃之故,現在見了,覺得已把大王欺騙了,真是罪該萬死!」
  楚王鬆了口氣,對張儀說:「我以為什麼呢!那你不必起程了、也不必介意。我明白,天下間就根本沒有誰比得上我的愛妃呢,是不是?」又連忙向左右貴妃獻上慇勤,做了個怪樣。
  南後和鄭袖同時眨兩下眼,嘴一撇:「嗯!」
  從此,楚王改變了對張儀的態度,張儀也落得歲歲平安。
  張儀拍馬的成功,主要是順應了楚王的心理,一是楚王的好色心理,這從他極端寵幸南後和鄭袖上可以揣摩出來,二是楚王的虛榮心理。男人總希望自己所擁有的女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從楚王寵幸南後和鄭袖的程度上來看,無疑是認為她們是天下最美麗的,先滿足第一心理,再滿足第二心理,前後呼應,絕妙至極。

  2.上司的老底揭不得

  人人都有隱私,誰也不想叫別人揭破。但一些人以此為好,其結果就想而知了。
  封建君主不少出自平民,甚至無賴,當他們奪取權力後,他們的出身往往成了一塊心病。於是手下的狗腿子趁機溜須獻媚,或製造帝王是「神物」的神話,出生之時就是神仙投胎、自神轉化而來,證明君權神授,天生就是當皇帝的料子;或從古代的聖君、帝王血統中尋根,以證明君主血統的高貴。
  劉邦在做皇帝以前本是沛縣的農家子弟,沒有一點可資吹噓的貴族血統。而且,劉邦在起義前只不過是一個橫行鄉里的地痞無賴,劣跡斑斑。而在奪取帝位後,張良、蕭何等下屬為了討得主子的歡心,苦心孤詣地編造出了許多荒誕的神活,以抬高劉邦的身價,維護他的權威,愚弄百姓。
  劉邦生於沛縣,排行老三,所以字季(即老三),與長兄伯(老大)、二兄仲(老二)均是俗不可耐的名字,說明劉家並元多少文化。史書上也沒有留下劉家父母的姓名,只是稱「老頭子」(大公)和「劉老婆子」(劉溫)。
  劉邦出生時,與別人大有不同。一日,劉老太婆有事外出,路過一條大深溝,感到腳力疲勞,十分困乏,就坐在溝邊小息片刻。
  哪知就在她閉目養神、似寐非寐、非夢非醒時刻,突然看見一個身穿金甲的神人,自天而降,站立在她的身旁。劉媼哪見過這等世面、這樣的人物,嚇得尖叫一聲,竟驚得暈過去。
  劉老大公在家,看見老妻出去好半天還沒有回來,頗為擔心。剛要出門尋找,突然只見天上烏雲密佈,黑幕重重,電光閃閃,雷聲隆隆,大雨傾盆而下。
  大公更為焦急,忙帶上雨具,三腳兩步,尋找至大溝澤旁,只見岸上睡著一個人,好像是自己的老妻卻又不敢肯定。此時,只見半空中有雲霧籠罩,迴環浮動,隱約露出鱗甲,像有蛟龍往來。
  大公非常害怕,不敢近前,等到雲收霧散,天日復明,才敢上前審視,一見果然真是老妻劉氏。
  劉氏被大公叫醒,欠伸欲起,狀態朦朧,對外面發生的奇異一無知覺。太公見他處暴雨如注,此處無一絲雨滴,更覺驚詫莫名。等到老妻睡眼惺忪,說是剛才做了一個奇怪的夢,見一身穿金甲的神人鑽人懷中,並昏暈過去。知道此事斷非尋常。
  過不多久,劉媼知悉又有身孕,等到10月期滿,產下一子,生得長頸高鼻,左股長著密密麻麻的72顆黑痣,與尋常人大不相同。劉太公給這個晚來的兒子取名邦,俗字老三。
  劉老三少小無賴,不務正業,四處遊蕩,騙吃騙喝,打架鬥毆,無惡不作,很令老父老母頭疼。
  後來,劉邦仗著膽大、不服管教,就被委任為泗上亭長(鄉長)一職,專管催徵納糧、抓丁捕盜之事。
  公元前210年,劉邦接沛縣令指示,要他帶幾個人押送十幾名囚徒往驪山,幫助修築始皇陵墓,走至豐鄉大澤附近,十幾個囚犯一哄而散,劉邦一下目瞪口呆,悵然失落。此番回去,失去人犯,定然難以交差,肯定要吃罪;若是逃奔,家有妻兒老小,定受牽累,況且前途又很渺茫,何去何從,實在是難以定奪。窮途末路,劉邦束手元策。
  劉邦思量再三,決定還是偷偷回家,與父母、妻子商量商量。因此,剩下押解的幾個人不敢走官家大道,只得從人跡罕至的小道中晝宿夜行,往家急趕。
  一日深夜時分,伸手不見五指,眾人以火把照明,仍是急急趕路,走著走著,忽然前邊領頭的一人嚇得驚慌失措掉頭就往回跑,說前邊有一條巨蟒擋道,長約數丈,這回大家是死定了。
  劉邦聽後,不以為然,說:「壯士行路,豈畏蛇蟲?」說完,一個人昂首闊步,仗劍前行,到達一水溝,果然只聽嘩嘩直響,一條巨蟒橫架溝中,全然不避眾人。
  劉邦一見,也不答話,走近蛇旁,手起劍落,就將大蛇劈作兩段。然後拔開蛇身,繼續昂然前行,到達一僻靜地方,就地打臥,鼾然人睡,眾人始則大驚失色,繼則凜然佩服,都稱劉邦乃是神人。
  第二天黎明,眾人醒來,剛要動身趕路,忽見一個自稱是老鄉的人趕來對劉邦說:「怪事,怪事,真是怪事!」
  劉邦問道:「有何怪事?」
  那人說:「我剛才遇著一個老太婆,在前面遠處荒坡上嚎哭不止,我問她為何如此悲傷?她指著身邊的死蛇,鳴嚥著說,我兒子是白帝之子,化蛇擋道,現在被赤帝之子殺死了,說完又淚流滿面。我想這個老婦人直是瘋瘋癲癲,把蛇當做自己的兒子,剛要轉身離開,卻突然發現老婦與蛇已經不見了。你說這是不是怪事?」
  劉邦駭然不答,眾人一聽,頓時驚覺劉邦還真是有些來歷,從此死心踏地,追隨著他。
  史書還記載說,劉邦無論走到哪裡,頭上總有一股雲氣蓋著,劉邦家人與眾將便由此尋找他的下落,保證十拿九穩。
  歷史上不少帝皇的出身並不好,這就需要臣下為他們編造光榮家史。
  唐朝天子姓李,於是有人追根溯源說李氏是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的後裔,以至於唐朝初年道教(創始人為老子)大盛。劉備本是一個一文不名的販夫,發跡後竟也和漢朝宗室攀親,莫名其妙地成了「劉皇叔」,其實,這個冒牌貨充其量也只是祖上姓劉而已。曹操的父親本是一名宦官的養子,按理說本無可資炫耀的家族史,但等到曹丕稱帝后,好事音便旁徵博引得出曹氏原是古代某宗室貴胄後裔的荒唐結論。
  權貴顯宦喜歡塗脂抹粉,自然有人大拍其馬庇。但若有人不知趣,揭其老底,輕則丟官,重則丟命。
  明太祖朱元漳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後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窮哥們兒到京城找他。這些人滿以為朱元漳會念在老朋友的情份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誰知朱元漳最忌諱別人揭他的老底,以為那樣會有損自己的威信,因此,對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有位朱元漳的少時好友,千里迢迢從老家鳳陽趕到南京,幾經周折才算進了皇宮。一見面,這位仁兄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們倆一塊光著屁股玩耍,你干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挨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背著大人用破瓦罐煮。豆還沒煮熟你就先搶起來,結果把瓦罐打爛了,豆子撤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嚨裡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你忘了嗎?」
  朱元璋聽到這裡,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處,讓我這個當皇帝的臉往哪兒擱。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這個窮哥們兒殺了。
  「為尊者諱」,這是官場的一條規矩。一個人,無論他原來的出身多麼低賤,有過多麼不光彩的經歷,一旦當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靈光,變得神聖起來。往昔那見不得人的一切,要麼一筆勾銷,永不許再提;要麼重新改造,重新解釋,賦予新的含義。這位仁兄哪懂得這一點,自以為與朱元漳有舊交,居然當眾揭了皇帝的老底,豈不是自找倒霉嗎?
  可仍有這麼一些不識相的。唐朝初年,有個多事的和尚當著唐太宗的面竟不知趣地奢談唐室宗族乃是隴西李氏,非但與李耳毫不瓜葛,甚至連純種的漢人也算不上。和尚言之鑿鑿,唐太宗無可辯駁,盛怒之下竟以殺頭相要挾,逼迫和尚改變觀點。其實,唐太宗心裡很明白、和尚說的並沒有錯,錯就錯在他不該當眾揭短,皇帝作為一國之君,顏面何在?

  3.天下的錢財就是皇上的錢財

  張讓在進入了權力核心圈後,仍不滿足,為了得到皇帝更大的寵信,他元視百姓疾苦,只求滿足帝王的慾望和貪求,以鞏固自己的地位。南宮大火後,漢靈帝乘機大斂天下錢財,就是張讓的出的主意。
  南宮是洛陽宮殿中的一組龐大建築群,殿堂眾多。窗上有清紡織錦,牆上有華貴壁衣,燭火通宵達旦,輝煌無比。太后、皇后們常常喜歡居住在這裡。在南宮所有大殿中,雲台殿最為富有,裡面保藏著的皇家圖書館,卷帳浩繁,鄰國外幫及各地郡縣貢奉的珍玩奇寶,更是數以萬計。然而自桓帝以來,宦官一心於權力的獨佔,內宮管理混亂。尤其是后妃住地,攀比奢華,燈燭愈添愈多,以至南宮多次起火。火雖撲滅,卻無善治踵其後。此種情景的延續,終於釀成特大火災。185年二月,雲台殿大火突起,椽桶戶窗,帳慢綿繡、家什書玩,觸火即燃,大火蔓延成災,半月才滅。遷都以來的豪華建築和歷年積累的無數珍藏,損失大半。
  面對滿目焦土,漢靈帝迫切希望重建南宮,但國庫空虛,重建巨款無從支出,張讓等人看到聖心不悅、龍體不安,急忙奏上一本,勸靈帝斂稅天下。奏書振振有詞他說,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天下的錢財就是皇上的錢財,南宮遇火,陛下是用自己的錢財建自己的家,有何不妥呢?只是不要厚一處薄一處,又不收大多,天下自然無事。只要每畝地增收十文錢的田稅,再下令調發太原、河東等地的木材石料,以供修復南宮。如此這般,南宮重放光彩是指日可待。
  靈帝聽後,非常高興,以為此乃上上策。不禁感到,最瞭解自己的人,莫過於張讓,每遇難事,他都能謀劃良策。靈帝居然童心大開,張口說道:「張常侍是我父親啊!」張讓終於一躍而登上權力的巔峰。
  張讓的馬屁拍得極為低等,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可因為皇帝也是個壞蛋,正有這種需求,所以也能見奇效。看來拍馬技術不在好壞,關鍵要看能否滿足上司需求。

  4.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

  封建時代,上級和部下的關係,實際上是一種買賣關係:上級出售權力,屬下以其才智武力去交換。上級視部下付出才智武力之多少而分配給其份額不等的權力,而部下如同任何一位精明的顧客一樣,總希望花費最小的代價,去取得更大的報酬。因此,他要悉心去研究這位權力擁有者,如果擁有者是精明的,他們會規矩一些、收斂一些;如果擁有者是昏庸的、怠情的、幼弱的,他們便會肆無忌憚地去竊取、去搶奪。因此,一個部下對上司並不存在什麼忠愛之情,他無非是想從上司權力的湯鍋裡分到更多的羹。
  而一個上司,面臨著那麼多部下精明的心,窺伺的眼,攫取的手,縱然他是一個千眼千手的神仙,也難以應付,這就給部下的欺班留下了餘地。
  而那些會拍馬的部下大多是連騙帶哄的傢伙。或者說欺騙是其拍馬術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
  裴延齡是唐德宗時掌管財政的大臣,其實他對財政一竅不通,可為了顯示他的能幹,給德宗皇帝一個好形象,他就任之初,便上書皇帝說:「我通過清帳查庫,發現有二十萬貫的錢沒有人帳,請將這筆錢放在另外一個錢庫中貯存起來,以供陛下隨時取用,永無匾乏。」
  不久他又上書皇帝說:「朝廷倉庫收藏的錢物多有失落,最近我在糞土中收得銀錢十三萬兩,絲綢及其它物品又有一百多萬,這些錢物也都沒有人帳,應當算作節餘,也該轉移到別的倉庫收藏,以供陛下支用。」
  唐德宗這個人本來就十分貪財,一得知裴延齡意外地發現了這麼多的錢物,他那奢侈的慾望便迅速膨脹起來,今日修這個,明日建那個,都伸手朝裴延齡要錢,其實,裴延齡所說的那些意外之財,全都是子虛烏有,是他為了炫耀自己能幹,討好皇帝而瞎編出來的。可面對著皇帝越來越多的索取,他又不敢暴露真情,只好加緊了對百姓的勒索和巧取豪奪、
  有一次,德宗要建造一所寺廟,需用一根長五十尺的松木而無處可得,裴延齡卻說:「我最近在同州發現一座山谷長滿樹木,大約有數千株,長度都在八十尺左右。」
  德宗聽了十分驚異,說:「聽說開元、天寶年間在附近一帶要找五、六十尺長的樹木都沒有,不得不到遠方採購,如今怎麼會在近處出現這麼多的大樹?…
  裴延齡說:「我聽說賢材、珍寶、異物,只有在國君聖明時才會出現。如今這批樹木生長在京師附近,只是因為陛下聖明,開元、天寶時候怎麼會有呢!」
  其實哪裡有這些大樹,全是他信口雌黃編出來欺騙皇帝的,當時有人就指責他愚弄朝廷,如同兒戲,後來唐德宗也知道了他的虛妄,可是聽了他的謊言還是很受用,若不是他死得早,還很有可能當上宰相哩!
  江朝宗的陞遷,也是靠江湖騙術換來的。
  江朝宗原名江四,此人就是袁世凱當朝時赫赫有名的步軍統領,府院之爭時還當過幾天國務總理。江朝宗早年家境貧寒,但他勤奮好學,粗通文墨,曾在台灣巡撫劉銘傳手下當過書辦——衙門裡繕寫文書的小職員。後來江四落難來到天津,經人介紹給直隸某綠營參將高孝承當書辦。這位參將乃行伍出身,不通文墨,因而對江四格外重用,倚為心腹。
  高參將早年喪妻;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視若珠寶,遲遲未曾許配人家,有道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所以女兒的婚事成了高參將的心病。可是有財有勢的門戶誰願意來娶這位芳齡已過的老處女?但一般小戶人家,高參將又不甘心降格以求,日復一日,就這樣高不成低不就把姑娘的婚事給耽擱了,越發難以出閣。
  自從江朝宗進了參將署,做小伏低,十分慇勤,上下都歡迎,參將也常誇獎他,久而久之,遂有欲將女兒許配給他的心願,未料一打聽,江四已有妻室,便不再提及此事了。不久,高參將的一位幕僚與江四閒聊時,述及此中秘事,江聽後內心十分懊喪,但又不可挽回,只有自怨自艾。
  江朝宗是個工於心計的人,為了自己一時失言而未能成為參將的女婿,終日心猿意馬,不得安寧,思想著一條補救的辦法,也是江四求利心切,終於想出了一條迷人眼目的招數,只待高參將自己找上門來。
  有一天,江朝宗備置了一桌酒菜,請那位幕僚和幾名同事共飲。大家推杯換盞,開懷暢飲,都已有了幾分醉意之時,驀然間,江朝宗舉杯嚎陶大哭起來。眾人一怔,不知所以,都說:「四先生醉了!」江朝宗從懷中掏出一封「家信」,捧至臉前,涕淚俱下。那位幕僚先生拿過書信拆開一看,「哎呀」一聲,說:「原來是嫂夫人病故了!」江朝宗哭得更厲害了。
  過了幾天,那位參將的幕僚笑嘻嘻地登門見江,一見面就說道:「四先生,賀喜賀喜!」江朝宗心想:果然計謀應驗了,但卻佯裝不解地問道:「我有何喜?」幕僚先生隨即把受參將之托,欲把他的愛女許配與他的話說了一遍。江朝宗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當即站起來向這位幕僚先生深深地三作揖。第二大,江朝宗梳洗整冠去參將府邪,叩見高孝承,拜謝知遇之恩,口口聲聲恭稱岳父大人,喜得高參將眉開眼笑。事不宜遲,高參將立刻請人選擇吉日,為他們二人辦了婚事。江朝宗遂了心願,人贅參將府,從此青雲直上,參將岳父關照愛婿,為他連捐帶保了一個候補知縣,加授五品銜。
  後來,高參將病故,所遺大宗財產,盡數為江朝宗繼承。江四利用這筆家產,上下打點,終於攀上了北洋顯貴袁世凱,成為民國初年投機政客中紅極一時的人物。
  在當今社會,仍有不少人欺上瞞下,並以此作為陞官的終南捷徑,有些政府官員隨意虛報政績,作為自己攫取高官的資本。然而,迫於社會輿論的壓力有時仍不免遮遮掩掩。倒是「文革」期間那位紅極一時的「副統帥」說得更為直率: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
  做官如此,做大官更須如此!

  5.說謊時不要臉紅心跳

  唐開元二十九年,御史中丞張利貞視察河北,平盧也是一站。安祿山感到這是向朝廷表現自己的好機會,他正要尋找通往京師的階梯,只愁無門可進,現在朝廷使者來到跟前,何不巧施一招、疏通疏通呢?他吩咐部下百般討好朝廷大員張利貞,迎來送出,慇勤周到。不僅如此,他還讓人悄悄地給張利貞及其左右隨員口袋裡塞金銀玉器等貴重東西。這位張大人受了賄賂自然在皇帝面前,大大誇讚安祿山一番。其他隨員也是這個口徑,都說安祿山有才幹,是朝廷應該重用和可以信任的戰將。「美名」帶到了朝廷。時隔不久,這年八月,安祿山一身領營州都督、平盧軍使、順化州刺史三要職,可謂位尊身榮。
  唐玄宗時期,濫設「使」職,其名目之多,是空前絕後的,既然如此,也就不免常常有各種名號的「使者」從長安、從皇帝身邊來地方督察一番。安祿山從上次張利貞來平盧一事當中,進一步看到了「來使」對自己的用處。一次,他對一位吃了賄的使臣說:「卑職遠離朝廷,皇上對我等不能瞭解。大人常接近聖上,萬望在朝廷和聖上面前多多美言。」使者回朝,又是一番吹捧舉薦。唐玄宗聽得多了,心中自然有了安祿山的一個位置。天寶元年,將平盧軍使「升格」為節度使,安祿山隨之升任平盧節度使,兼柳城太守,充兩蕃(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
  節度使,這是唐王朝首創的一個官職名稱。它是由最初的「屯防」邊將發展而來。節度使既管邊防軍務,又管屯田、度支、安撫、觀察等政務,是邊疆軍政、財政、行政的長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非皇帝親信之人是不得委任的。安祿山榮昇平盧節度使,執掌一地的軍、政、財大權,春風得意,彷彿眼前展現出一條金光燦燦的前程。
  次年正月,唐玄宗第一次召見安祿山,這是何等榮耀之事!他要十分「珍惜」這個機會。首先他想到的是如何討得皇上、朝臣們的歡心。即令部下從當地搜刮稀奇、珍貴之物,如貂裘、虎骨、鹿茸、蜃香、人參、寶石,良馬、珍禽之類,精選一部分作為進京「孝敬」皇上的禮品。人到禮也到,玄宗看了安祿山送的這形形色色的稀奇東西,面帶笑容,不由得產生幾分好感,初次交談也很投機。安祿山說:「去年秋天,營州害蟲吃莊稼苗,臣焚香祈求天神說:『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神靈使蟲食臣心;若無愧對神靈之事,願神靈使害蟲散去。』即刻,就有群鳥從北方飛來,吃盡害蟲。」玄宗聽了,龍顏大悅。接著,安祿山請求皇上將這件事傳達給史官,以銘記青史,永垂千秋。玄宗立即准其所請。
  玄宗感到自己與這位出生營州的安祿山有些投緣,因此對他「寵待甚厚」,常常召見他。特別是玄宗覺得無聊時,讓人將他召進宮中,彼此不拘禮節地交談。玄宗總是問這問那,海闊天空,漫無邊際。安祿山反應靈活,對答如流,顯得無所不知,有時言語中夾雜一兩句詼諧的語言,逗得玄宗開心之極。玄宗對邊疆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頗感興趣,安祿山也很熟悉這方面的知識,講者津津樂道,聽者滋滋有味。
  這次上朝,安祿山給玄宗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也為自己撈到了真正的本錢,玄宗的寵愛,這是日後獲得高官厚祿的大本錢。
  大寶三年三月,原范陽節度使裴寬升為戶部尚書,留下空缺。誰來補此肥缺?玄宗心裡雖早有意向,卻故意間他的近臣李林甫、裴寬和禮部尚書席建候。席建候極力稱讚安祿山有才幹,處事「公平」,為人「正直」,是張守圭之後又一個最適宜的人選。李林甫、裴寬也「順旨稱其美」。
  令人不解的是,「口有蜜,腹有劍」的李林甫也居然稱讚安祿山,極力舉薦他,對他獲得「甚厚」的恩寵而不紅眼。
  原來李林甫有自己的考慮和心思。唐初,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邊帥皆用忠厚名臣,功名卓著者往往入為宰相。李林甫擔心有名望的儒臣以戰功人相,於已不利,想杜絕邊帥入相之路。但又不敢直截了當,只好拐了一個彎子,使邊帥先不用「忠厚名臣」,而用「胡人」「蕃將」。因為這些蕃將只知兵刀,不大識文墨,易於控制,對自己的榮位不構成太大的威脅。所以,他對玄宗進言:「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族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以恩洽其人,彼必能為朝廷盡死。」玄宗非常讚賞他的話。安祿山正是胡人出身,又屬寒族,曾經多次戰鬥考驗,表現出「勇決習戰」,他基本上具備了李林甫提出的、玄宗讚賞的幾個要素。安祿山巧遇良時了,成為李林甫「新政策」的最早和最大的受益者。難怪他年年都有喜訊從京城來,年年都得到陞官晉爵呢。
  安祿山開始並不知道李林甫的「恩典」,自恃戰功,又得到玄宗皇帝的寵愛,對李林甫不僅不感激,而且在他面前表現出幾絲傲慢,讓李林甫好生心思,心裡說:我李林甫誰都不敢輕慢,該讓你安祿山知道知道我的厲害。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天,李林甫託言有事召請御史大夫王洪來見他。王洪,以每年負責向府庫搜進億萬巨財,保證供給宮中宴賜和皇家揮霍而深得玄宗的寵信,官至御史大夫並兼二十餘使,「中外畏其權」。就是這個王洪大夫得知李林甫有請,急忙前往,見到李林甫,趨步上前行禮,顯得誠惶誠恐,畢恭畢敬。李林甫有意讓安祿山在場目睹了這一切。安祿山驚恐,面堆羞色。李林甫看得清楚,召他進內宅交談。李林甫能「揣其意,迎剖其端」,使安祿山十分驚駭。
  從此以後,見到李林甫必點頭哈腰,而且敬畏得身冒冷汗。李林甫乘機拉攏安祿山,安祿山深受感動,內心尊重、敬佩李林甫,呼他為「十郎」。他安排在京師的「聯絡員」劉駱谷每當奏事回范陽,安祿山總要問:「十郎怎麼樣?」如果聽到的是李林甫的好話,安祿山喜形於色。如果李林甫說:「告訴安大人一定要好自檢點。」安祿山就嚇得要命,反手據床,說:「噫嘻,我要死了!」著名的音樂家李龜年曾在玄宗面前表演了安祿山的這一表現,玄宗看了,一笑而置之,並不往心裡去深想什麼。
  安祿山善於用花言巧語來表示自己對朝廷的忠誠,實則矇騙皇上,以售其奸。他在一份奏書上說:「臣討伐契丹到達北平郡,夢見先朝名將李靖、李責向臣求食。」安祿山的用意是想把自己與唐初功勳卓著、德高望重的名將李靖、李責相提並論,讓玄宗產生比較和聯想。可是,玄宗似乎沒有去「聯想」什麼,只是下令專門建造一座祠廟,以供奉向安祿山求乞的李靖、李責魂靈。祠廟建造完畢後不久,安祿山又向玄宗進奏:「祠廟落成舉行奠祭典禮那天,廟樑上生長出了罕見的靈芝草。」再次大放荒誕之詞。可是,玄宗信而不疑。這些編造的迷信色彩極重的謊言,使皇帝和朝廷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天人感應,本朝廷所作所為得到了天神的肯定和讚許。無論是「神鳥食害蟲」,還是「廟梁產靈芝」,都表明天神是相助,而不是懲罰,玄宗感到自己是「順天應人」。這種對朝廷和皇帝的間接稱頌,比辭藻華麗的頌揚文章不知要強多少倍。這大概是安祿山的良苦用心,而且,玄宗也越來越願意聽這類荒誕無稽之言。
  唐玄宗李隆基,本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史書說他性格英武,善騎射,而且通音律、歷象之學。他在位的前期被稱為唐朝的全盛時期,即所謂「開元盛世」。但到後期,他不理朝政,不聽忠諫,親信李林甫、楊國忠這類奸臣,政治日益腐敗。他本人不出官闈,深居簡出,相信一些子虛烏有的東西。安祿山瞭解皇上的脾氣,所以,一次再次地在奏折中塞進玄宗愛好的荒誕內容,故弄玄虛,以討玄宗歡心。

二、上司的心思你要猜

  明明白白上司的心,真真切切需要你來猜。
  無論什麼樣的人,總有他的優點或弱點。只要對準其要害,積極地拍其馬屁,就能先發別人;出其制勝。
  取悅上司,大樹底下好乘涼。

  1.做上司肚裡的蛔蟲

  心理學認為,人們意見、觀點一致時,彼此就會相互肯定,反之,就人會相互否定。所以,那些溜須拍馬之徒,在諂媚巴結他的上司之前,總是先細細揣摩他的喜好、然後盡量迎合他,滿足他的慾望,更妙的是,有的拍馬餡媚高手,不只特別注意研究他所諂媚的對象,還能夠搶先一步,將上司想說而未說的話先說了,想辦的而未辦的事先辦了,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這是拍馬者中的高手,是最被上司所賞識的角色。
  隋揚帝楊廣就是值得一書的主兒。
  誰都知道,隋揚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奢侈荒淫的一個皇帝,可他在登上龍位之前,還曾經給他的老父親隋文帝留下了一個生活儉樸的好印象。
  隋文帝作為一個開國之君,生性節儉,對於已被立為太子的大兒子楊勇衣飾的華貴很是不滿,曾告戒他說:「自古帝王,從來沒有生活奢侈而能長久的,你是太子,要以儉約為先。」並送給他一件當年的舊衣服和打仗時所吃的臃菜一盒,讓他不要忘了創業時的艱難,隋文帝的老伴獨孤皇后又最憎惡男人親近女色,對太子嬪妃如雲也很反感。
  當時楊廣正在陰謀奪取太子的位置,他看出了父母的好惡以後,便刻意迎合,虛情矯飾,把自己裝扮成一副十分儉樸規矩的模樣,每當父母來到他的居所時,他便事先將自己那眾多的寵姬美妾以及他們所生的子女另藏別處,只留下明媒正娶的蕭妃在身邊,連往來侍候的奴婢,也都是一些非老即醜的女人,穿戴元華。室內原有的華麗陳設全都撤下,一律換上陳舊的家什,樂器上的浮土也留著不擦,還故意將琴弦弄斷,彷彿好長時間無人玩弄一樣。
  隋文帝老倆口果然上當了,對大臣們一再誇讚他的這個兒子是如何的不近女色,不喜聲樂,楊廣就用這種手段,擠掉了楊勇,而謀到太子的位置。
  無論明君還是昏君,其周圍都會有一般精幹拍馬的臣子。他們不論政治風暴如何強勁,總會化險為夷,跨越兩個朝代的封倫便是這樣的「英雄」。
  封倫本來是隋朝的大臣,隋朝開國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楊素負責修建宮殿,楊素任命封倫為土木監,將整個工程全交給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窮奢極侈,將一所宮殿修得豪華無比。那個一向以節儉自我標榜的隋文帝一見不由得大怒,罵道:「楊素這老東西存心不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將宮殿修得這麼華麗,這不是讓老百姓罵我嗎?」
  楊素害怕因這件事而丟了烏紗帽,忙向封倫商量對策,封倫卻胸有成竹地安慰楊素道:「宰相別著急,等皇后一來,必定會對你大加褒獎。」
  第二大,楊素被召人新宮殿,皇后獨孤氏果然誇讚他道:「宰相知道我們夫妻年紀大了,也沒什麼開心的事了,所以下功夫將這所宮殿裝飾了一番,這種孝心真令我感動!」
  封倫的話果然應驗了。楊素對他料事如神很覺驚異,從宮裡回來後便問他:「你怎麼會估計到這一點?」
  封倫不慌不忙他說:「皇上自然是天性節儉,所以一見這宮殿便會發脾氣,可他事事處處總聽皇后的,皇后是個婦道人家,什麼事都貪圖個華貴漂亮,只要皇后一喜歡,皇帝的意見也必然會改變,所以我估計不會出問題。」
  楊素也算得上是個老謀深算的人物了,對此也不能不歎服道:「揣摩之才,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從此對封倫另眼看待,並多次指著宰相的交椅說:「封郎必定會佔據我這個位置!」
  可還沒等封倫爬上宰相的位,隋朝便滅亡了,他歸順了唐朝,他又要揣摩新的主子了。有一次,他隨唐高祖李淵出遊,途經秦始皇的墓地,這座連綿數十里、地上地下建築極為宏偉,墓中隨葬珍寶極為豐富的著名陵園,經過楚漢戰爭之後,破壞殆盡,只剩下了殘磚碎瓦。李淵不禁十分感慨,對封倫說:「古代帝王,耗盡百姓國家的人力財力,大肆營建陵園,有什麼益處!」
  封倫一聽這話,明白了李淵是不贊同厚葬的了,這個曾以建築窮奢極侈而自鳴得意的傢伙立刻便換了一副面孔,迎合他說:「上行下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氣。自秦漢兩朝帝王實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競相倣傚,古代墳墓,凡是裡面埋藏有眾多珍寶的,都很快被人盜掘。若是人死而無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費;若人死而有知,被人挖掘,難道不痛心嗎?」
  李淵稱讚他說得太好了,對他說:「從今以後,自上至下,全都實行薄葬!」
  所以,一個真正稱得上大師級的拍馬之人,不只要瞭解餡媚對象的心理、稟性、好惡,還要瞭解他所處的環境及人事關係,這樣,不只能作到先行一步,還能做到棋高一著。封倫的修官殿,表面上看是沒有揣摩准隋文帝,其實他知道,真正當家作主的是皇后,他從她那裡人手,連皇帝都得被他牽著鼻子走,這才是真正的揣摩高手呀!
  當然,這樣的拍馬高手不只產生在古代,將其發揚光大後來居上者也大有人在,蔣介石的理論家戴季陶就是一個。
  這個戴季陶一生瘋瘋癲癲,做了許多怪事,但他精通政治權術,善於揣摩上意,很能體會蔣介石的意思,關鍵時刻總能幫蔣介石一把,因而在民國官場立於不敗之地。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在國民黨五屆中央執委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蔣介石決定辭去行政院長之職,各方以為宋子文救蔣有功,行政院長非其莫屬。果然蔣推宋子文繼任,元人異議,獨有戴季陶站起來說,子文同志侃侃大才,黨國倚界正殷,將來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況,則天下將以為委員長以國家名器為私人酬庸之具,以為子文同志出處之玷,非所以愛子文之道。
  這一番慷慨陳詞,顯得堂堂正正,無可辯駁,弄得宋子文哭笑不得,眼看到手的行政院長一職又白白地丟了。
  戴季陶的這番話不合宋子文的心意,卻很合蔣介石的心意。蔣不願宋出山,因為宋子文有才華,在英美方面很有影響,不願對蔣俯首聽命,這正是蔣不能容許的,因此,蔣就借戴季陶的「元老」地位阻止宋子文當行政院長。
  不明白內情的人,還以為戴季陶這番話,既得罪了蔣介石,又得罪了宋子文,實際上蔣介石希望戴這樣說,元怪乎蔣說:「知我者,戴公也。」
  由此可見,民國政壇的鬥爭是錯綜複雜的。政客們表面上一套,背後又一套,玩得非常嫻熟。
  戴季陶作為蔣介石的政治工具,是很有用的,正因為這個原因,戴季陶官運亨通。
  我們不妨再來看看另一次戴季陶對蔣介石用意的理解。
  按照「制憲國大」會議決議,1948年為「實行憲政年」。實行憲政,就得選舉總統。
  顯然總統非蔣介石莫屬,但老蔣既要做總統,又要造出人們擁戴他的氣氛。因此,他首先便採取以退為進的辦法「堅決辭讓」作總統候選人。
  1948年4月4日,國民黨中央在南京舉行第六屆中央臨時全體會議討論總統候選人提名問題。戴季陶本來可以因病請假,但他考慮到,選舉總統是件大事,在這關鍵時刻,豈能袖手旁觀?因此還是帶病參加了會議。
  蔣介石在會上致詞,他假惺惺地聲稱:「渠不擬參加大總統競選,望本黨同志慎重選擇未來元首。」接著他提出了總統候選人必須具備的四個條件:
  (1)文人;
  (2)學者專家;
  (3)國際知名人士;
  (4)不一定是國民黨員。
  按照這些條件,顯然只有胡適才夠資格。讓胡適當總統是美國人的意思,蔣介石提出這四個條件,也只是敷衍美國人。中華民國總統的頭銜,他是不肯讓給他人的。蔣介石講話後,即宣佈暫時休會,下午再開。
  下午的會議,蔣介石未到,由何應欽主持,圍繞總統候選人的問題,代表國民黨各個派系的中央委員們便沸沸揚揚地鬧開了。有的人直截了當地提胡適當候選人;有的人則不同意,認為胡適不配做總統;於是,一些人又提出吳稚暉、於右任、居正做總統候選人。這些人在發言中,都先把蔣介石恭維一番,說他如何「勞苦功高」,為了愛護「領袖」應該讓他暫時休息一下。發言的多是一些比較年輕、對蔣介石素來不太滿意的人,特別是黃宗人一再上台發言,鬧得最起勁。
  CC派的潘公展、蕭掙等人則極力主張維護蔣介石的統治,他們提出反對意見,堅決擁蔣當總統。
  戴季陶坐在最前排,他一聲不響,靜靜地聽著兩派人物的發言,同時內心也在思考著自己的對策。他深深地知道,蔣介石提出不做總統候選人,是做戲給美國人看的,也是對國民黨部屬的一種民意測驗,是爭權力的一種手段。幾十年的政治生涯,戴季陶對他這位把兄弟是深有瞭解的,以退為進,是蔣介石一貫的手法,他越是提出不願當總統,就越是說明他想當總統,在這種時候,誰要是不明真意,順了他的話去作,那保準是會倒霉的。戴季陶縱然對蔣介石也小有不滿,但決不會與他作對的。而最主要的是,戴季陶看到,國民黨政權已成崩潰之勢,只有蔣介石能與共產黨抗衡,收拾殘局,能穩定這風雨飄搖中的半壁江山,因此,他認為,這末代總統非蔣莫屬。
  這時,劉公武上台發言,他主張接受蔣介石不任總統的提議,並剖析其利害,他們話沒有說完,便遭到CC派氣勢洶洶地恫嚇。見此情形,戴季陶再也忍不住了,他顧不得自己病勢嚴重,以國民黨「元老」的身份登台發言。他十分激動,滿臉漲得通紅,幾乎是用教訓的口吻斥責「總裁不當總統為宜」這一派人的意見。說他們不懂政治,不顧大局,此種做法只能致中華民國於絕境。他力言就國民黨的歷史來說,就目前的局勢來說,就國民黨對國家的責任來說,都非蔣先生擔任總統不可。戴季陶一番話說得振振有詞,台下頓時鴉雀無聲,以戴季陶在國民黨內的資歷和威望,誰都不敢與之爭鋒。於是,戴季陶一錘定單,擁蔣派佔了絕對優勢。最後,通過一項決議,椎張君、吳鐵城等5人向蔣勸駕。結果是蔣介石欣然接受。

  2.賭博,不是為了贏錢

  陞官之道,五花八門,尤其是在亂世,歪門邪道的陞官方法很多。討好上司以求顯達,這是拍馬者的最終目的,然而,拍馬也需要技術,除了一般的技巧以外,還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術。如:某君善打麻將,而上司也樂於此道,於是二人成了賭友,同台賭博,此君故意拆牌,讓上司贏,討得上司高興,由此得以陞官。又一君善打橋牌,而某領導也樂此不疲,於是雙方交往增多,成了好友,一有機會自然會提拔提拔。
  精於此道者,必須以掌權的上司為對象,瞄準上司的嗜好,以迎合上司的心理,討取上司的歡心。
  民國初年,有人因善賭而爬上了內閣總理的寶座。
  潘復,山東濟寧人。民國年間曾任財政部長、鹽務署長等要職,是政壇上少有的「不倒翁」。潘復陞官有一絕技——賭博。他愛賭,善賭,他在小小牌桌上發揮出神奇的魔力。他的宅第,客人來往不斷,梁士冶、王克敏、張宗昌、李景林等權貴政要都是他家的常客。
  潘復常利用賭桌廣交朋友,再利用賭友關係在政壇上維持和攫取權力。潘復本來做的是皖系的官,皖系被直系打敗後,他本應下台,但他在賭桌上與直系的劉彭壽、吳毓麟交往甚密,他得到兩位賭友相助,平安無事,官照做不誤。
  奉系打敗直系,人們以為潘復必下台無疑,誰知他不但沒下台,反而升了官。
  原來,潘復在賭桌上又結交了奉系的張宗昌。他與張宗昌是同鄉,又是賭友,潘復愛賭,張宗昌更愛賭,每次張宗昌到北京必到潘復家豪賭。
  有一次,張宗昌坐莊推牌九,潘復是押家,幾注過去,張宗昌手頭的錢就輸光了。他一時輸紅了眼,從口袋裡拘出剛從陸軍部領來的5萬元軍飽的支票,當場簽上名,「叭」地一聲拍在賭桌上,瞪著牛眼沖潘復道:「再來一注!」
  潘復斜眼瞄了一下支票,心中一驚,這可是軍飽啊,不是鬧著玩的。但自己也不能丟臉,就故作鎮靜,說:「願意奉陪。」
  張宗昌手氣太背,揭開牌就傻了眼。潘復把那支票撿起來,慢慢地揣進西服的暗口袋裡,含著笑對張宗昌說:「效兄,熏一口,緩緩勁再來。」
  張宗昌大手大腳慣了,但此刻也有點急了,整師部隊開不出響,是要鬧事的!但他也不能丟份子,仍舊滿不在乎他說:「走吧!」
  兩個人到了賭場專設的「福壽間」,躺上煙榻吞雲吐霧吸鴉片煙。看著潘復笑吟吟地調理煙槍,張宗昌心中又氣又惱,恨不得上前將他掐死,奪回支票。
  潘復並不惱,他收拾好了煙具,揭開煙燈罩,開始點火。只見他緩緩地從西服暗口袋裡掏出一張紙,疊成引火紙捻,就著煙燈把紙捻引著,去點煙燈,燈點著了,他仍擎著這紙捻,一直等它燒成灰才鬆手。張宗昌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那個紙捻,正是那5萬元支票!他不禁高叫道「馨航(潘復字馨航),這是——」
  潘復輕輕一笑,擺擺手說:「咱哥們義氣,就值5萬塊錢麼?」
  張宗昌感動不已,以後對潘復多有幫助。在張宗昌的支持下,潘復當上了財政總長。1927年6月,他終於爬上了內閣總理的寶座。
  無獨有偶,北洋政府的「財神」梁士冶對方城之戰也頗有研究,他靠拆牌弄了個北洋政府的財政總長。
  據說有一次,梁士治陪奉系軍閥頭子張作霖打麻將。他故意坐在張作霖的上家,偷看張作霖手中的牌,張作霖要吃什麼牌,他就打什麼牌,喜得張作霖連叫「好牌運!」好手氣!」有一把牌,張作霖和坎「二萬…『清一色」,梁士冶和「二、五萬」「平和」。對家打出一張「二萬」按順序在張上家,是該他「和」的。他卻不動聲色,直到張作霖一把把這張牌抓走,連叫「滿貫!滿貫廣他才悄聲對張說:「老帥,你瞧瞧我這把牌。」張作霖一看,心裡明白,拍了拍梁士冶的肩膀,作了個會心的微笑,此後,張作霖逢人便誇梁士冶有韜略,有涵養,是位難得的「理財專家」。
  在張作霖的遊說和幫助下,梁士治穩穩地做了好幾任財政總長。
  一般來說,只要權力在手,眾人就奉迎,但一朝失去權力,那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宋子文任財政部長時,下屬都為他拆牌,讓他贏錢。當他到美國當寓公時,再無人為他拆牌。一次,曾任財政部次長的徐堪在宋宅打牌時大贏宋子文,宋欲留徐繼續打,想撈回本,徐卻拂袖而去。事後有人對徐說:「TV(宋的英文簡稱)過去畢竟是提拔你的人,這點交情不能不講。」徐卻做然答道:「我已人了葡萄牙籍,哪管他TV不TV。」

  3.「陛下自己家中的事何必再問外人!」

  唐高宗李治將要立武則天為皇后,遭到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對。一天,李治又要召見他們商量此事,諸遂良說:「今日召見我們,必定是為皇后廢立之事,皇帝決心既然已經定下,要是反對,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順托,輔佐陛下,不拚死一爭,還有什麼面目見先帝於地下!」
  李責同長孫無忌、諸遂良一樣,也是顧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人宮,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開了,而諸遂良由於面折廷爭,當場便遭到武則天的切齒斥罵。
  過了兩天,李責單獨謁見皇帝。李治問他:「我要立武則天為皇后,諸遂良堅持認為不行,他是顧命大臣,若是這樣極力反對,此事也只好作罷了!」
  李責明白了,反對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開表示贊成,又怕別的大臣議論,便說了一句滑頭的話:「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問外人呢!」
  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順從了皇帝的意思,又讓其他大臣無懈可擊。李治因此而下定決心,武則天終於當上了皇后。反對派長孫無忌、諸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責,官運一直亨通。
  李林甫則步李責後塵。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代的權臣,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口有蜜而腹有劍」而遺臭萬年的大奸臣。他一度曾和張九齡共事,張九齡正直不阿,對唐玄宗後期的亂政經常是直言極諫,無所避諱,使得玄宗下不來台,而李林甫卻總是順著玄宗心意,處處和張九齡唱反調。
  公元736年秋,唐玄宗住在洛陽,原來定好了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返回長安,可他忽然覺得洛陽宮中有怪,倉促決定第二天就起駕西行,便召來宰相張九齡等人商議。張九齡考慮到當時正是秋季,農民正忙於秋收,皇帝車駕一過,千騎萬乘,沿途所經之處,又要派民工修路,又要由地方安排吃住,很是擾民,便建議說:「現在正值秋收大忙,等過兩個月再說吧!」
  李林甫看出,玄宗很不高興,但他當時沒說什麼,等張九齡退下以後,他獨自留了下來,對玄宗說:「長安、洛陽,是陛下東西兩座宮殿,往來遷住,還要擇什麼時候?如果擔心妨礙秋收,只要免除沿途所經之處的租稅不就行了嗎!請允許我去通知各部門作準備,即日出發西行!」這話很對玄宗的心意,同意由他全權安排。
  又一次,唐玄宗因為一個駐守邊防的將領牛仙客能夠節約開支,倉庫充實,器械精良,很是讚賞,想加封他一個「尚書」的頭銜,張九齡又不同意,說道:「這麼作不大合適,這個職位,只有曾經擔任過宰相的人,或者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擔任,牛仙客本是一個邊關小吏,一下子提拔到這樣一個重要的職位,會使人看輕朝廷的。」
  唐玄宗退了一步,想賞牛仙客一個爵位,賜給他一部分土地,張九齡還是不同意:「爵位、土地,是用來獎勵有功之臣的,牛仙客作為一個邊將,充實倉庫,修造器械,是他應盡的職責,算不了什麼立功;如果認為他辦事勤勞,賞他些金銀綢緞足夠了,封爵賜地是太過分了」。
  唐玄宗沉默不語,李林甫看出皇帝又不高興了,等張九齡退下去以後,他又表態說:「牛仙客是一個當宰相的材料,更何況一個尚書。張九齡是個書獃子,不識大體。」
  玄宗看出李林甫事事處處支持他,對他更是滿意,而張九齡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並指出:「牛仙客這個邊關小吏,大字不識,讓這樣的人擔當大任,恐怕會讓天下人失望。」因此,玄宗同他嚴重衝突起來,李林甫卻散佈說:「只要有才幹便可當官,幹嗎非要有學問?天子用人還會有什麼錯誤嗎?」
  牛仙客終於被封為隴西縣公,賞賜三百戶,後來的事實證明,牛仙客是一個十分庸碌的人,居官期間,毫無作為。
  還有一件事。唐玄宗因受寵妃武惠妃的患惑,想要廢黜太子及另外兩個被封為王的兒子,並將此事通知了張九齡。張九齡勸阻道:「陛下即位三十年,太子和幾位王爺都不曾離開過您,每天都接受您的教誨,如今都已長大成人,又沒聽說有什麼大的過錯,怎麼能夠因為一些毫無根據的流言蜚語,憑著一時的感情衝動,一下子都給廢掉呢?」在力陳廢掉太子可能帶來的後患之後表示:「陛下一定要這樣,臣不能從命。」
  這使得玄宗老大的不快,李林甫看出,又是他討好皇帝的時機了,便通過一個宦官的頭子遞上話說:「這是皇上自己家中的事何必去問外人!」
  就這樣,張九齒因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迎奉,不苟合,使皇帝對他越來越疏遠;而李林甫事事投上所好,迎合皇帝,並不斷他說張九齡的壞話,越來越贏得皇帝的歡心。結果是張九齡丟掉了相位,而李林甫卻成為朝中第一最有權勢的大臣、禍害國家達十多年之久。
  李責、李林甫之流,還有盧多遜、王欽若。
  宋朝開國初年的宰相盧多遜,史稱好相,他極有心術,善窺上司之意。宋太祖趙匡胤好讀書,經常從皇家圖書館取書閱讀,盧多遜已事先同圖書館的官吏打好招呼,將皇帝取閱的書目及時通知他,他當天夜裡熬個通宵,將這本書瀏覽一通,第二天皇帝問及書中之事,他元不對答如流,不只皇帝滿意,同僚們也元不歎服,誰知道他事先下的這番功夫呢?
  王欽若的作法和盧多遜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在宋真宗時曾任宰相,也是個心術不正的人物,他每次上朝,必幹事先預備好多種奏本,然後窺伺皇帝的意思,看該拿出哪一種,其它沒有派上用場的再揣回去。他的這個秘密被同僚探知,便當著皇帝的面揭他的短說:「你乾脆將懷中的奏本都呈給陛下得了,幹嗎還掖掖藏藏的呀!」說得王欽若面紅耳赤。
  李責、李林甫、盧多遜之輩,使用的媚上術,用一個成語來概括,就是「投上所好」。這種手段,比起「善揣上意」來,要慢了半拍,缺乏後者的超前意識,而是在上司的意思表露出來以後,緊緊跟上、附和,屬於緊跟派。在媚上之道上,是第二流角色,但是,這種人在官場上及社會上更具普遍性。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下級都具備「善揣上意」的智慧與條件,但是,如果在上司的是非愛憎表示出來以後,還不能緊緊跟上,那就根本就沒有資格混跡官場。可以說,「投上所好」,是立足官場的最基本的條件。儘管「投上所好」從層次上看,不及「善揣上意」,但只要運用得當,實際效果則不比「善揣上意」差。

  4.頭兒玩的時候千萬別打擾

  歷史上有一些帝王行為古怪、一味尋求刺激,這正好給了權好以談君、媚君的機會,他們便利用帝王荒政元恥的弱點,千方百計滿足其荒誕慾望,而且「出奇制勝」,誘君遠離政權,以便從中漁利。
  南北朝時期的劉宋後廢帝劉呈是一個狂悖暴虐、「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視皇權如兒戲,只思淫樂,煩惱政務,就將政事全交給佞臣楊遠長、阮佃夫、王道隆等人。這幾人則處處設法滿足劉顯的狂暴慾望,極力誘使他陷入玩樂之中,將朝中大權攫人自己手中,成為僅次於君主的人臣。劉昱9歲即位,11歲撇開前朝顧命大臣親政,以玩童與流氓身份橫行朝廷與宮中。劉呈久呆宮中,很覺無味寂寞,對各種清規戒律十分反感,非常嚮往官外民間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幾乎天天出宮遊玩。
  劉呈出宮時,坐著特製的露車,類似現在的敝篷汽車,只是車頂上加上一層篷布,以遮陽蔽雨;出宮之時,將隨從侍衛統統趕走,留下幾十名貼身隨從,或出郊野,或人市廛,橫衝直撞,耀武揚威。
  劉昱每日穿行於京城的大街小巷,嫌皇袍衣冠不方便,就以小褲衫聊以蔽體,與社會最下層流氓地痞無賴打成一片,即使遭到怠慢侮辱,也不生氣,還高興異常,常常是早出夜歸,或沒日沒夜玩樂,十天半月不回宮中,累了困了或夜宿客舍,或醉臥道旁。遇到臣民家中有婚喪紅白喜事,往往與挽車小兒群聚飲酒,尋歡作樂。或者與侍從互相追逐、鬥毆,以決勝負。劉昱還同右衛營中一個妓女通姦,每次和她遊玩,就攜帶數千錢,作為買酒肉的費用。
  劉昱根本不願料理朝政,就將這些煩人事兒都托付給佞臣。本來帝王荒政到這樣地步,大臣該勸阻為是,但楊運長、阮佃夫等人卻故意縱君為樂,讓他脫離朝宮,肆行玩樂。
  本來劉昱天資聰穎,常有驚人之舉,一般百姓家常瑣事,他過目不忘,動手即會。鍛煉金銀、裁衣作帽等技巧,他十分精通,羌胡樂器,他也是無師自通,吹奏很有水準;並且在殿堂、御寢之內,親手哺育養數十頭驢、馬,匹匹膘肥體壯,雄偉無比。
  但是,劉昱又是非常凶暴,外出遊玩,遇到不開心之時,隨意濫殺,遇到任何東西擋道,是人是畜,都讓侍從格殺無論,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戶戶都大門緊閉,道路絕跡。並且,命令身邊侍衛準備幾十根白色木棒,各有名號,手執針、錘、鑿、鋸等刑具,別人稍有件逆,就施以擊腦袋、錘陰囊、剖腹心等酷刑,每天受刑者常有幾十人,且他以此為樂,一天不見有人流血,就悶悶不樂。
  一次,他把一個人的陰囊用鐵錘打破,旁邊有個人皺了一下眉頭,給劉昱瞧見了,勃然大怒,他讓那人立正,袒露肩胛,用短矛刺穿。還有一次,他聞到大臣孫超身上有一股蒜味,就命人剖開孫胸,看看有沒有大蒜。
  劉昱如此橫暴,給奸臣打擊忠良正直大臣以機會,劉昱王朝覆亡已是指日可待之事;不久權臣蕭道成乘機起兵,平息王族內亂,建立了蕭齊王朝。
  明熹宗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勝格」的皇帝。自幼不愛讀書,好色貪玩。即位之後,仍有幾大愛好。一是喜歡木工油漆,常常自己設計、親手製作各種亭台殿閣模型及玩具,劈削刨鋸,彈墨畫線,描圖刷漆,樣樣都親自動手。做成又拆,拆了又重做,從不厭倦;二是喜歡機巧水戲,利用水的壓力,做成各種形態的水噴,或瀉如瀑布,或散如雲霧,再將核桃般大小的金色木球置於噴處,讓木球隨水柱上下盤旋轉動,這是一種非常精巧的機器活;三是喜歡騎馬射箭,鬥雞弄狗,與伶優歌伎舞女鬼混。
  魏忠賢瞭解到這些,不僅細心觀察,投其所好,為熹宗的好色玩樂提供各種方便條件,以取得熹宗的好感,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誘使熹宗好色玩樂為手段,來轉移皇帝的注意力,使熹宗把注意力集中在玩樂之上。每當熹宗正玩得起勁的時候,他便與王體乾等拿出一大堆奏章請皇上批示,或口頭稟報一些重大問題請求皇上答覆。熹宗無心過間,往往不耐煩地說:「朕知道了,你們去辦就是了。」這樣,熹宗就把朝廷抉擇、批示的大權交給了魏忠賢。同時也為魏忠賢「矯旨」即假傳聖旨提供了可乘之機。

  5.英雄難過美人關

  女人巴結男人,最簡便易行的辦法就是出賣色相。這種辦法之所以行之有效,乃在於男人多是好色之徒。若是妖媚的女人再加上一顆聰明的頭腦及一副毒蛇的心腸,那麼,她比女妖更可怕更可惡。「埃及艷後」克裡奧帕特拉就屬於這種女人。
  克裡奧帕特拉,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代國王托勒密十三世的王后,也是最後一位女王。她大生麗質、聰明伶俐,深得托勒密十二世的鍾愛,視為掌上明珠。她從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加上天賦極高,18歲時就精通了7種外語,對天文、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都有很深的研究。由於她長得美貌又多才多藝,被人們尊為「維納斯」女神。但聰慧與邪惡為伍,就會變得更加惡毒。她慢慢地變成了一個迷人、殘忍的女妖。是她假羅馬之手,把異母弟托勒密十三世溺死在尼羅河裡,又是她無恥地用自己的美貌,把威名遠震的羅馬獨裁者凱撒籠絡到自己身邊,還是她,依靠其美貌和手腕,把羅馬統帥安東尼玩弄於股掌之中,甚至連奧古斯都也險些成了她的俘虜……
  公元前51年,其父托勒密十二世臨終前,讓她遵照古埃及傳統與其異母弟十三世成婚。兩人共同接替王位,聯合執政。十三世當時才8歲,年紀尚輕,懦弱無能。她獨斷專行,放蕩無比,後來在與其弟爭奪王位中被打敗,投奔敘利亞國王,深得恩寵,但她一心打回埃及,東山再起,正好凱撒的政敵龐培兵敗逃歸埃及,克裡奧帕特拉決心投靠凱撒這棵大樹。
  她知道自己的美色可以征服這個強悍的羅馬人,在此之前就想好了施色的主意。她脫光了衣服,用一張巨大精美的毛毯裹往自己,差人通過秘密通道抬到凱撤的門前。她款款地迎著凱撒而去,正當凱撒不知何故之時,只見毛毯慢慢地轉動開了,一個傾國傾城的美女裸體緩緩地展現在凱撒的眼前。他被打動了,陷入她精心設計的美人計之中。
  是夜,克裡奧帕特拉施展她作為一個女人所特有的全部本領,征服了這個強悍的羅馬人。
  凱撒雖然見過許多漂亮女人,但是從來沒有見過像她這樣美麗而多情的女人,他完全陶醉在愛河的波浪之中,他欣賞她的美麗,更喜歡她的多才多藝。她讚歎凱撒的強健,崇拜他的勇武,更想利用凱撒強大的力量。果然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她挑唆凱撒幫她除掉政敵托勒密十三世,成為埃及真正的統治者。
  克裡奧帕特拉對她的情夫兼保護人凱撒百般逢迎。凱撒在埃及的日子裡,兩人形影不離,凱撒忘掉了一切,整日心醉神迷。她為了保持住自己和凱撒的關係」多次挽留凱撒。公元前49年人,她生下了她和凱撒的兒子,並且讓凱撒承認這個兒子是他的繼承人,並向人們表明,他準備正式與她結婚。
  四年以後,就在她在羅馬準備與凱撒結婚的前三天,凱撒被刺身死。凱撒手下勇將安東尼成了繼承人。這時克裡奧帕特拉妄圖做羅馬第一夫人的野心又膨脹起來。為了達到目的,她施展一切魅力向安東尼發起了愛的進攻。在她的誘惑下,安東尼屈服了,成了她最忠實的奴僕。
  克裡奧帕特拉乘坐一隻豪華的遊艇,從埃及出發,先到基裡基亞,再經居德諾斯河抵達塔爾索斯城,這艘船上掛著名貴染料染成的紫帆,船尾用金片包鑲,航行中與碧波輝映,閃閃發光。克裡奧帕特拉身披薄如蟬翼的輕紗,宛如傳說中的美神維納斯,安臥在串著金線的白紗帳中。帳前有四個明眸皓齒的侍童在旁邊服侍,各執香房扇輕輕搖動,裝扮成海中仙女的女僕,手持銀槳輕輕划動。兩岸的百姓見此情景,都以為真是愛神維納斯乘金龍來此巡遊。前來觀看的真是人山人海。安東尼被邀至艇上赴宴,看到面前的克裡奧帕特拉大仙般的芳容,聽著她聲圓玉潤的話語,如同喝了一杯醇香的美酒,臉紅心跳,舉止失措,一下子墜人愛河之中,從此不能自拔。安東尼不顧部下規勸,跟著她跑到埃及去了。從公元前42年至公元前40年的兩年多時間裡,安東尼一直住在埃及,幫助克裡奧待拉毒死了托勒密十四世,立她和凱撒所生之子為托勒密十五世,繼而又殺害了她的政治對手異母妹雅西娜,清除了反對勢力,坐穩了女王的寶座。她再施美人計,又一次穩住了王位及江山。這期間,她還為安東尼生下了第一個孩子。最終,安東尼為她落得有國難投有家難回,戰敗之後在亞歷山大城下伏劍自殺。而克裡奧帕特拉成了屋大維的階下囚後,還想靠美色迷惑這位羅馬統帥,但屋大維不為所動。她最後找來毒蛇咬傷自己而死。這個不惜出賣肉體以獻媚求寵實現自己目的的埃及女工,結束了自己39歲的生命。

  6.把領導想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

  從來的統治者,都標榜自己是好忠正、惡陷媚、近忠賢、遠小人的,是虛心納諫的,可是有幾個人是真正作得到的。任何偉大的統治者,其實也同常人一樣,喜歡奉承,喜歡吹捧,聽人當面指著鼻於數落自己的不是,與聽著用恭敬、柔媚的聲音說著「皇上聖明」,那感覺絕對是不一樣的。好佞之徒掌握了帝王們的這一精神上的弱點,便以餡媚之道來對付他,窺伺他的好惡,順應他的意志,誇張甚至編造他的豐功偉績,將他吹捧成天才、聖人,最大限度地去滿足他好大喜功的虛榮心。這樣一來,這條龍便能馴服得可以駕馭它。很少有統治者能逃脫這張用諂言媚笑織成的網。因此,在歷代的官場上,餡媚之臣總是很得勢。像自以為聰明絕頂的乾隆皇帝,最終也沒能逃脫和精心編織的「諂媚」網。
  和申雖然家世不佳,但有股聰明勁,好讀書,史書上說他少貧無籍,為文生員,在官學中讀書四書五經。他對漢族文化和歷史有所瞭解,對中原的地理沿革、風土人情、文壇掌故都很留心,而且生性乖巧,能說會道,還愛耍些小聰明。
  和申粗通中原文化,這點知識幫了他的大忙。還在給乾隆帝當鑾儀衛聽差時,就因讀過五經四書而受到乾隆帝的喜愛。
  有一次,和申在乾隆帝的轎前聽差。乾隆的大駕急於起程。倉猝間找不到黃龍伴蓋。乾隆帝發了脾氣,問道:「是誰之過歟?」鑾儀衛的轎夫、侍衛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麼回答,也不知該怎麼辦好,這時和申卻應聲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乾隆看了這個說話的人,見他長得眉目清秀,儀態俊雅,回答得口齒清楚,語言文雅,對他就頗有幾分好感。心想,聽差的行列中,竟有這樣才氣的人。問起來,才知道他是滿洲官學的生員,名叫和申。
  清代,從聖祖康熙就很重視程朱理學,很重視文化教育和思想統治的作用。學堂裡一律把《論語》、《大學》、《中庸》這四部書(即《四書》作為必讀教材,科舉考試的經典。
  此時,乾隆坐在鑾輿內,一邊走著,一邊詢問了和一些「四書」中的問題,和申一一作了回答。乾隆聽了,十分滿意。從此,乾隆就讓和申總管儀仗隊,又升為侍衛。這官雖然不算大,但很重要,宮中的事務差不多都由他管理。
  和申升為侍衛之後,常常在乾隆身邊,他對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習慣,甚至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處處注意,留心觀察。時間一久,把乾隆的脾氣、心理、愛憎等等,瞭解得十分清楚。乾隆什麼時候想要什麼東西,什麼時候該辦什麼事情,他一看乾隆的臉色,就能猜得出個八九。有時不等乾隆開口,他早已把該要的東西準備好了。因此,和申費盡心機,在各方面都使乾隆非常滿意。
  乾隆還有一個特點:愛聽奉承話,但又不喜歡看到人們是在當面捧他,就是訪吹捧奉承需要技巧。他非常喜歡談文講史,對文史的整理工作很重視。相傳文廟時刊印二十四史,乾隆怕有外謬,常親自校核,每次核出一件差錯來,覺得是作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中很是痛快。大臣們為了迎合他的心理,就在抄寫給他看的書稿中,故意於明顯的地方,抄錯幾個字,以便「宸翰勘正」,這是變著法兒讓乾隆高興的。這樣做,比當面奉承他學識高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當然,書稿中也有乾隆改正不到的,但經他改定的書稿,就沒有人敢再動了。所以,今天見到的殿版書常有訛舛,有不少是這樣形成的。
  和申最瞭解乾隆的這個特點,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曲意承迎,選取最恰當的方法,博取乾隆的歡心,因此也最得乾隆的寵信。
  和申除了對乾隆曲意承迎外,對乾隆身邊的人,特別是對乾隆喜歡的人,更是百般討好。
  十公主是乾隆最小的女兒,後來被封為和孝公主。乾隆非常疼愛他這個小女兒。他常說:「我這小女兒長得像我,一定有福氣。」「你可個不是個男孩,要是男孩的話,我一定立你為太子。」十公主性格剛毅,不像一般的女孩子,她有些力氣,據說十多歲就能拉彎十石硬弓,乾隆對這個小女兒提出的任何要求,總是百依百順。她說的話,乾隆聽來句句順耳。
  和申為了討好乾隆,就特別想法討好這位十公主。和申知道,博得十公主的歡心,也就是博得乾隆的歡心1
  有一次,乾隆去圓明園遊玩,和申隨駕,十公主也女扮男裝一起前往。圓明園建造十分華麗,有「廳園之園」的美稱:。圓明園福海之東有同樂園,皇帝每年賜大臣在這裡觀劇。乾隆年間,每到新年,園中還設有一條買賣伙,這條街上,凡古玩估衣,茶館酒肆,一一切應用之物,應有盡有。這些走買坐賣的,都是那些專門為宮中辦事的皇商經營。
  和申跟隨乾隆和十公主來到買賣街,走到一家店舖門前,見有。一件大紅呢裌衣掛在那裡。十公主看了,微露喜歡之色,十公主臉上這細微的變化,一般人不會去注意,即便注意,也不一定看得出來。可和申卻極善於察顏觀色,而且一看就能猜出人的心理活動:,這時他看在眼裡,想在心裡,轉眼之間,就去以二十八金的高價把那件衣服買了下來,進獻給公王。
  和申還用許多小恩小惠,賄買在乾隆身邊工作的一些太監。大監雖然沒有什麼地位,但他們天天在宮中進進出出。他們無意間的幾句話,有時在皇帝和皇后面前會起很大作用。心眼極多的和申深諳此道。
  據清朝野史記載,20年前,世宗雍正有一個妃子,長得很漂亮。乾隆那時年方弱冠,有事情進宮,恰好從這妃子身邊經過。妃子正在那裡梳妝,乾隆覺得好玩,就去和她逗趣。他走到妃子背後突然伸出兩手蒙住妃子的眼睛。妃子以為是宮女來和她逗鬧,順手掄起手中的梳子向後擊去。不巧,偏偏打在乾隆的前額上,臉上打破了一塊皮,留下了梳於的齒痕。當時乾隆也沒拿它當一回事。
  第二大是初一,乾隆照例得去謁見皇后。皇后看到他臉上的傷痕,問他是怎麼打破的。乾隆吱吱晤晤不肯實說,架不住皇后嚴加追問,他只好說出實情。皇后聽了,十分生氣,懷疑這妃子調戲皇子,降下懿旨,賜妃自盡,乾隆再辯白,說明她的冤枉。誰知越辯白,皇后的火氣越大。乾隆沒法。只好偷偷地跪在神靈前禱告:「是我害了你啊!倘若你的靈魂有知,20年後再來和我相聚。我誠心誠意等你,我若負心,大地共鑒。」
  20年後,和申以滿洲官學生員出身,在鑾儀衛聽差。乾隆第一次看到他時,就覺得和申相貌和20年前那個冤死的妃子十分相似。說來也巧,和申的脖頸上有一道暗暗的紅印,這紅印俗稱「上吊繩印」。乾隆認定,和申脖子上的這道紅印,就是那個妃子上吊的繩印。間起他的年庚來,恰又和妃子死的年月相合,乾隆就更加認為和申就是那個妃子的後身。從此,對和申特別寵幸。乾隆四十年,和申25歲,乾隆讓他「直乾清門」,又提拔他為御前侍衛,兼副都統。兼內務府大臣,乾隆對他專意任用毫不懷疑,又讓他兼步軍統領,充崇文門稅務監督,總理行營事務。
  戶部侍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步軍統領等,這些官都較有實權,而崇文門稅務監督,則是個來財的職務。許多官員都明著暗著向他送禮納賄。和申藉著這個機會,狠狠地撈了一把。
  和申揣摩了乾隆的心理,他見乾隆處處以康熙為自己的楷模,就投其所好,常常藉著歌頌康熙的威德來讚頌乾隆的恩澤四海和武功蓋世。
  一次,他見乾隆說起「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話,就趁機向乾隆描述了江南的山光水色,還講了康熙皇祖下江南的盛況。他在講述這些的同時,忘不了以適當的方式稱頌乾隆的盛德,說:「萬歲的文治武功在百姓心中,和皇祖的一樣。現在是太平盛世,如果萬歲也能像皇祖那樣南巡,乃是萬民的幸福。」
  乾隆被和神說得有些飄飄然了,就決定也要傚法聖租巡遊江南。
  和申藉機行文到沿途各省、撫台、衙門,讓沿途地方官趕修行宮,疏浚水道,整修旱道,作好各種準備,迎接聖駕。
  各地方官接到和坤的行文,個個嚇得戰戰兢兢,深怕迎接聖駕不周,惹下滔天大禍。他們都爭著向和申行賄,讓和申從中周旋。他們知道和申是乾隆的寵臣,只要買通了和申,這一關就能過得去,因此,不惜用最珍貴的寶物來打通關節。和申借此又公開向他們索取賄賂。乾隆這次南巡,其排場之大,大大超過了當年康熙南巡的規模。和申藉著南巡,把自己的私囊填得更加飽滿了。
  乾隆四十五年,和申因查辦雲南總督李侍堯貪私案,再次受到乾隆的恩寵,還在往北京回走的路上,就被擢升為戶部尚書、議政大臣。和申回到北京,當面向乾隆匯報了雲南鹽務、錢財、邊事等。他盡揀乾隆受聽的說。乾隆聽了他的匯報,很合心意,奪獎他能幹,說他提出的辦法可行。「授御前大臣兼都統。賜婚其子豐紳殷德為和孝公主額駙,待年行婚禮。」
  從此,和申和乾隆又加了一層新的關係,即兒女親家的關係。和神除了上述官職外,又授領侍衛內大臣,充四庫全書館正總裁,兼藩院尚書事。至此,和申在清廷的權勢達到了極盛。

  7.為上司拉「皮條」

  歷史上不少君主都是大色鬼,對於國家大事,百姓生計,視如兒戲,能拖則拖,能躲則躲,有的乾脆把政事全都交給親信大臣,而自己則躲進溫柔鄉里縱情淫樂,作臣下的本該給領導提個醒,勸主好好治國,可他們不這樣做,而是充分利用君主貪色的毛病,不斷從四面八方物色各式各樣的女人,送人君主的懷抱裡,成了可恥的拉皮條的角色。結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朝廷一派烏煙瘴氣。西漢漢成帝時期的大臣淳於長就是這等下流傢伙。
  淳於長的父族倒沒有多麼顯赫的家世,可他的母族卻非同尋常了。淳於長的姨娘是王政君。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皇太后。淳於長的舅舅王鳳更是當朝權傾中外的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的輔政大臣,其他五個舅舅也都同日封侯,號稱「五侯」,他們共同操縱朝政,不可一世。
  公元前22年,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病倒了。淳於長認識到,這正是加深甥舅之情的好機會。他主動要求去侍奉。他送湯遞藥,畢恭畢敬;白天黑夜,不敢有絲毫懈怠,從而大得王鳳的歡心。
  王鳳的病情越來越重,淳於長也越來越精心照料。王鳳覺得這個外甥真是比自己的兒子還孝順。望著淳於長漸漸消瘦的身影,王鳳突然感到一絲歉意浮上心頭:自己在職時未能提拔這位賢外甥,不能不說是一樁憾事。當太后和成帝分別來看望王鳳時,王鳳就向他們「吹風」了:他把淳於長如何盡心盡力地服侍自己大為誇讚了一番,希望皇帝能夠加以重用。皇帝聽說後,也十分讚賞淳於長的孝心。
  在王鳳死後,淳於長立刻得到了「孝順」的報償,被拜為列校尉諸曹,不久又遷升為衛尉。衛尉是漢朝中央九卿之一,掌管皇宮的禁衛軍,並握有皇宮的禁衛部隊--南軍。漢成帝將如此重要的職位交給淳於長,可見皇帝對淳於長的信任。
  淳於長沒有為國家建立任何功勞就爬上這樣高的位置,自然首先得力於王鳳這股「好風」,更重要的還是皇帝的恩賜。因此,千方百計地贏得皇帝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由於長期出人宮廷,淳於長耳聞目睹了有關成帝的不少情況,逐漸對成帝的一些特點有所瞭解。他總是在瞅準時機,投其所好,以進一步取得皇帝的寵信。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漢成帝是一個以荒淫好色而著稱的君王。他把政事全部交給王氏集團,自己卻盡情遊玩享樂。
  成帝廣開苑圃,大肆田獵。並且大張旗鼓,講究排場。揚雄曾作《校獵賦》描寫成帝田獵的場面:千萬匹鐵騎擺開陣勢,千萬名將士揮戈躍馬,只見塵埃翻騰,旌旗飄舞,戰馬嘶鳴,萬人吶喊,號角嘹亮,野獸吼叫,聲震千里之外。煙火、鐵騎、喊聲、鈴聲佈滿了千里山野,成帝在聲勢浩大的大子儀仗簇擁下,在這鐵騎滾滾、喊聲陣陣之中享受到人間帝王的歡樂。
  成帝還有一個嗜好,就是觀看人獸搏鬥,他派人驅使百姓人南山,西自褒斜,東至弘農,南驅漢中,捕來熊羆豪豬虎豹糜鹿,用檻車送至長揚宮射熊館,放開禽獸,讓胡人與獸搏鬥,成帝在一旁觀看取樂。
  此外,成帝揮霍無度,不惜巨金營建了霄遙宮、雲雷宮、飛行殿,還在甘泉紫殿中設雲帳、雲幄、雲幕,極盡豪華,世人稱之曰「三雲殿」。
  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他還「置私田於民間,蓄私奴車馬於北宮」,本來封建君主可以隨心所欲地佔有天下財物,成帝這樣私蓄財物,無非是想避開諫官耳目,免受束縛,好自己揮霍享樂得更隨便些罷了。
  生時享盡榮華,死後也要極盡富貴。成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大興土木,營建陵墓,十年之內三移陵址,耗費金銀無以數計。起初,先修初陵,後來成帝嫌規模小不滿意,又看中了昌陵一帶,於是罷初陵起昌陵。調集了成千上萬的役夫,點燃脂火日夜趕修。昌陵地勢坎坷,須「因下為高,積土為山」,以致運送一擔上就要花費一擔粟的價錢。為修昌陵,發人塚墓,使骸骨屍樞暴揚野外,百姓怨憤沸騰。由於種種原因,昌陵沒有修成,不得不再修初陵。幾經折騰,弄得國庫空虛,吏民疲憊。
  上行下效,成帝時的諸王、列侯、外戚、公卿們,憑借權勢,動用各種手段,拚命聚斂財富,競相奢侈享受。王氏家族自不待言,其他官僚也紛紛傚尤。如丞相張禹妻妾成群,晚年靠人乳生活,整日笙歌漫舞。左將軍、武陽侯史丹也是酒色俱全,玩得雲天霧地。對此,成帝自己也曾表示不滿,指責公卿列侯道:「奢侈逸豫,廣務人宅,治園池,多蓄奴婢,被服綺彀,設鐘鼓,備女樂,車服嫁娶葬埋過制。方今世俗奢潛罔極,靡有厭足。」成帝自己奢侈,卻要求臣下節儉,豈不可笑!朝內百官對此置若罔聞,奢侈豪華有增無減。
  成帝為恣意縱樂,擺脫朝臣諫官的束縛,有時竟穿市人衣服,由富平侯張放引導,溜出皇宮,在市井民巷中逍遙尋樂。張放是個無恥好佞之徒,仗著是皇親國戚,皇帝親信,無惡不做。在他的慫恿引導下,成帝走集市串街巷,鬥雞走狗,隨意尋歡。成帝自稱是富平侯家人,吃喝玩樂,醉了就擁入百姓家裡,雜亂而臥。經常是幾日不回皇宮,不問朝政,而朝廷大員也不知皇帝之所在。
  一次,成帝一行又微行出遊,偶至陽阿公主家,宴席上有一歌女歌音婉轉,舞姿輕盈,成帝不禁著了迷,就向陽阿公主討來帶回官裡,這個歌女就是古今聞名的趙飛燕。
  在成帝偷娶趙飛燕這件「艷事」上,淳於長起了非常重要的「拉皮條」和牽線搭橋的作用。
  「後宮仕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趙飛燕的妖艷嫵媚搞得成帝如醉如癡。成帝進而想立趙飛燕為皇后,但太后王政君不同意。成帝雖說是一國之君,但在立後這個問題上不能不聽從太后的意見。如今太后反對,成帝也不敢一意孤行,整日鬱鬱不樂。
  皇帝不樂,淳於長卻高興了。一直在察言觀色、窺測時機的淳於長認為可遇不可求的機會來了。皇帝遇到了難題,如果能夠為他解決這個難題,不就能得到皇上的寵信嗎?
  淳於長當時負責宮廷警衛,而且專門來往於皇帝與太后之間傳遞信息,加上太后又是自己的姨娘,有這雙重身份,使他在太后面前無話不談。當他得知太后之所以不同意改立皇后,主要因為趙飛燕出身微賤,就及時將這消息通報給成帝。同時,他也在太后面前盡力為立後一事斡旋,終於說得太后有點鬆動。成帝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先封趙飛燕的父親趙臨為成陽侯,以提高趙飛燕的出身,一個多月後,終於下詔正式改立趙飛燕為皇后。
  幾經周折,改立皇后終於獲得成功,成帝非常高興,通過這一事件,淳於長不僅贏得趙飛燕的感激,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友帝的極大信任。在成帝看來,沒有什麼大事比幫助自己將寵愛的趙飛燕立為皇后更令他高興了。反正皇帝宮中有的是官爵,他決定給淳於長晉爵。
  成帝本有后妃數人,趙飛燕人宮後,甚得成帝歡心,以前受寵的許皇后、班婕好等皆失寵。趙飛燕還有一妹,也被召進宮來。自從趙家二姐妹人宮,成帝把皇后、嬪妃全都拋到一邊,一門心思撲在她二人身上。
  成帝自得趙家姐妹後,從此君王不早朝,把政事拋置腦後,只在帷帳中廝混,還得意他說:「漢武帝好神仙,求白雲鄉;我終老這『溫柔鄉』足矣。」為了討趙家姐妹的歡心,成帝賞賜趙飛燕無數珍寶,又為趙昭儀修昭陽捨。昭陽捨金碧輝煌,豪華無比。中庭純用彤朱塗,殿上遍漆髹漆,黃金為門檻,白玉為台階。壁間橫木鑲以金環,嵌之以藍田壁玉,飾以明珠翠羽。舍內玉幾、玉床、象牙簞。
  成帝迷戀聲色,荒疏朝政,大臣們對此也多有規諫,只是成帝根本不聽,進諫者反而因此得禍,以後人們就怨而不言了。一次,成帝與趙家姐妹以及佞臣張放同在宮中飲酒作樂,喝得高興,幾個人談笑大噱,恣意忘形,招呼站在一邊伺侯的侍中大夫班伯同來人席。准知班伯競充耳不聞,只是站著不動。成帝再三召喚,班伯還是兩眼目不轉睛地盯在對面的屏風上。成帝再瞧那屏風,原來那上面畫著商紂王和寵姬妲已長夜飲酒作樂的場面。成帝心中明白了班伯的意思,長歎一聲,酒興頓消,一場宴席不歡而散。
  成帝朝政聽任王氏,宮內放縱趙氏姐妹,弄出了許多素亂朝綱的事情來。成帝雖然嬪妃成群,只是沒有子嗣。趙飛燕為保住尊寵的地位,急切希望自己早日得子。於是在後宮侍郎、宮奴中找多子的人通姦。為了行事方便,趙飛燕告訴成帝,要單獨祈求子,請求獨置一室,成帝連忙應允。
  趙飛燕獨室,除了心腹侍婢,連成帝也不得人內,過了一段時間,此法沒有奏效,又使人召一些輕薄少年穿上女人衣服,用便車送至宮中,但她最終也沒有身孕。
  時間久了,趙飛燕淫事被人察覺,有人向成帝告發。趙昭儀聞訊,找到成帝哭得悲悲淒淒他說:「妾姐性情剛強,得罪人太多。有人陷害誣告她,請帝明察。否則我們趙家將滅種無人了。」成帝信以為真,對趙飛燕毫不懷疑,後來再有告發趙飛燕好事的,一概殺掉,以後就再也沒有敢告發的人了,趙飛燕也就越恣意縱淫。
  成帝眼看自己年歲漸老,趙氏姐妹又不能生育,很是焦急。而趙氏姐妹又忌妒成性,不容許成帝接近其他女人。成帝十分懼內,於是只能暗召美人,偷納宮女,希冀早得貴子。
  不久,宮女曹宮產下一子,成帝連忙暗中派了6個婢女去伺候。此事很快被趙昭儀聞知,便派一個中黃門前去下詔,把曹宮和新生兒及6名婢女全部關進獄室。此後,趙昭儀當著成帝的面下詔處死曹宮和新生嬰兒。成帝一邊聽著,兩眼直呆呆地,只是不作聲,可憐的新生嬰兒只在世上活了11天便結束了生命,6個無辜的婢女也被送出宮外逼迫自盡。
  還有一個許美人,本住在上林涿沐館中。成帝背著趙氏,暗地召幸許美人入宮,後來許美人生了一子,成帝暗中高興,忙派人送去醫生、乳母、補藥。尋思趙昭儀這一關不好過,不如如實告知,也許會手下留情,保全皇子。誰知趙昭儀聞言大怒:「你常對我說從中宮來,那許美人的孩子從哪幾來的!」一邊說,一邊嚎陶大哭,搗捶撞牆,尋死覓活,鬧得不可開交。成帝被鬧得六神無主,只好聽從趙氏姐妹的擺佈。結果,這個嬰兒也被斷送了性命。

三、吹喇叭抬轎子

  「吃得眼前虧,可保百年身」!
  替別人吹吹喇叭,抬抬轎子,其實就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幫人即幫己,誰會奉獻「無緣無故的愛」?

  1.功勞是領導的

  作下級的,最忌諱自伐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有九個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當年劉邦曾經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十萬。」劉邦又問:「那麼你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這樣的回答,劉邦怎麼能不耿耿於懷!韓信的命運自然可想而知。
  那麼怎樣做到既可得到建功立業所帶來的好處,受到上司長期的寵愛,又避免因此而產生的危險呢?我們的拍馬大師們想出了一個妙招,那就是「有功歸上」。
  擅長阿諛的下級儘管賣力氣賣命,然後將一切功勞、成績、好名聲都歸之於領導,而將過錯、罵名留給自己,用一句後來流行的話說,就是「幹得好是由於上級領導的英明、偉大,幹得不好是由於我們執行上級領導的決策不夠得力,水平不高」。試問對於這樣的屬下,哪一個領導能不喜歡、寵信呢?
  田叔是西漢初年人,曾經在劉邦的女婿張敖手下為官,後來張敖被牽扯到一樁謀殺皇帝的案子中去,劉邦大為震怒,將張敖逮捕進京,並頒下詔書說:「有敢隨張敖同行的,就要誅滅他的三族!」
  可田叔不計個人安危,剃光了頭髮,打扮成一個奴僕模樣,隨張敖到長安服侍。後來案情查清,與張敖無關,田叔由此以忠愛主上聞名。
  漢武帝非常賞識田叔,便派他到藩國魯國去出任相國。魯王是景帝的兒子,自恃皇子的特殊身份,驕縱不法,掠取百姓財物不可勝數。田叔一到任,來告魯王的多達百餘人,田叔不間青紅皂白,將帶頭告狀的二十多人各打50大板,其餘的各打20大板,並怒斥告狀的百姓道:「魯王難道不是你們的主子嗎?你們怎麼敢告自己的主子?」
  魯王聽了很是慚愧,便將王府的錢財拿出來一些交付田叔,讓他去償還給被搶掠的老百姓。田叔卻不受,說道:「大王奪取的東西而讓老臣去還,這豈不是使大王受惡名而我受美名嗎?還是大王自己去償還吧!」
  魯王聽了喜得美滋滋的,連連誇讚田叔聰明能幹,辦事周到。
  唐朝李泌更諸「有功歸上」之道。
  李泌在唐代中後期政壇上,是一位頗有點名氣的人物。他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在朝野中外很有影響。
  唐德宗時,他擔任宰相,西北的少數民族回紇族出於對他的信任,要求與唐朝講和,結為婚姻,這可給李泌出了個難題,從安定國家的大局考慮,李泌是主張同回紇恢復友好關係的;可德宗皇帝因早年在回紇人那裡受過羞辱,對回絕懷有深仇大恨,堅決拒絕。事情僵在那裡,正巧在這時,駐守西北邊防的將領向朝廷發來告急文書,要求給邊防軍補充軍馬,此時的大唐王朝已經空虛得沒有這個力量了,唐德宗一籌莫展。
  李泌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時機,便對德宗說:「陛下如果採用我的主張,幾年之後,馬的價錢會比現在低十倍!」
  德宗忙問什麼主張,他不直接回答,先賣了個關子,說:「只有陛下出以至公無私之心,為了江山社稷,屈已從人,我才敢說。」
  德宗說:「你怎麼對我還不放心!有什麼主張就快快說吧!」
  李泌這才說:「臣請陛下與回紇講和。」
  這果然遭到了德宗的拒絕:「你別的什麼主張我都能接受,只有回紇這事,你再也別提,只要我活著,我決不會同他們講和,我死了之後,子孫後代怎麼處理,那就是他們的事了!」
  李泌知道,好記仇的德宗皇帝是不會輕易被說服的,如果操之過急,言之過激,不只辦不成事情,還會招致皇帝的反感,給自己帶來禍殃。他便採取了逐漸滲透的辦法,在前後一年多的時間裡,經過多達15次的陳述利害的談話,才算將德宗皇帝說通。
  李泌又出面向回紇族的首領作工作,使他們答應了唐朝的五條要求,並對唐朝皇帝稱兒稱臣。這樣一來,唐德宗既擺脫了困境,又挽回了面子,十分高興,唐朝與回紇的關係終於得到和解,這完全是由李泌歷經艱苦,一手促成的。唐德宗不解地問李泌,「回紇人為什麼這樣聽你的話?」
  如果是一個浮薄之人,必然大誇自己如何聲威卓著,令異族都畏服,顯示出自己比皇帝都高明,這樣一來必然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和不滿,李泌卻是一個極富政治經驗的人,他對自己一字不提,只是恭敬他說:「這全都仰仗陛下的威靈,我哪有這麼大的力量!」
  聽了這樣的話,德宗能不高興,能不對李泌更加寵信嗎?
  田叔、李泌在處理這樣一種較為棘手的上下級關係時,顯示了中國官場中人的智慧:得罪人的事情我攬下,出頭露臉買好的事情都歸上司,這樣他才能立足、受寵。

  2.以上司的好惡為好惡

  從來的統治者,都標榜自己是好忠正、惡諂媚、近忠賢、遠小人的,是虛心納諫的,可是有幾個人是真正作得到的。任何偉大的統治者,其實也同常人一樣,喜歡奉承,喜歡吹捧,聽人當面指著鼻子數落自己的不是,與聽著用恭敬、柔媚的聲音說著「皇上聖明」,那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好邪之徒掌握了帝王們的這一精神上的弱點,便以餡媚之道來對付他,窺伺他的好惡,順應他的意志,誇張甚至編造他的豐功偉績,將他吹捧成天子、聖人,最大限度地去滿足他好大喜功的虛榮之心。這樣一來,這條龍便「柔可狎而騎」之了。很少有統治者能逃脫這張用餡言媚笑織成的網。因此,在歷代的官場上,諂媚之臣總是很得勢。
  然而不同的主子有不同的是非愛憎,同一個主子也性格多變,喜怒無常,因此,大臣便要不斷地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主子和主子不斷變化的心態,這就是專制時代官場上的人多是一些沒有是非標準、沒有獨立人格的原因。
  商鞅是以力主變法而聞名於史的,可變法卻並不是他原來的主張。當他來到秦國時,秦孝公正雄心勃勃地想要重振祖先的霸業,收復失去的國上,商鞅通過孝公的寵臣景監的引見,拜謁了孝公。一見面,他就向孝公大談其傳說中的堯、舜這些帝王如何與百姓同甘共苦,身體力行,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感化了百姓,從而達到天下大治這一套所謂的「帝道」。結果說得秦孝公直打瞌睡,一句也沒聽他的;事後並責備景監說:「你的那個客人,只會說一些大話來欺人,不值得一用。」
  景監埋怨商鞅,商鞅說:「我向國君迸獻了帝道,可他卻不能領會。」
  五天以後,商鞅又一次去見秦孝公,將原來所談的那一套加以修正,可還是不符合孝公的心意。景監又一次受到了孝公的指責,他對商鞅的怨氣更大了。商鞅說:「我向國君推薦了夏、商、週三朝的治國之道,他還是接受不了,我希望國君再一次接見我!」
  商鞅又一次去見孝公,這一次談得比較投機,但也沒表示要任用他,只是對景監說:「你的這個客人還可以,我能同他談得來!」商鞅說:「我向國君談了春秋五霸以武力強國的道理,國君有要用我的意思了,如果能再見我一次,我知道怎麼去說服國君了!」
  當商鞅再一次向國君進言時,秦孝公聽入了迷,不由得一次又一次將坐席向前移,一連說了好幾天也沒有聽夠。景監很奇怪,問道:「你說了些什麼打動了國君,國君高興得什麼似的!」
  商鞅說:「我向國君進獻帝道、王道,國君說那些事太久了,他等不及,我向國君進獻強國之術,國君就特別高興。」
  商鞅終於被秦孝公所重用,他便大行變法,使秦國很快富強起來。
  有趣的是,商鞅用來打動秦孝公的那一套強國之術,並不是他本人一貫信奉、矢志不移的政治理想,他其實是一個沒有什麼政治理想、信念的人,他彷彿像一個走街串巷的貨郎,貨擔裡什麼貨色都有,買主需要什麼,他就賣什麼,賣不出去的貨物就收起來。由於他能迅速投買主(上司)之所好,所以很快便飛黃騰達。
  這種人在舊時代官場中實在太多了,他們能適應各種差異甚大的主子、上司,和完全不同的政治環境和氣候,他們如同變色龍一樣,根據上司的口味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傾向,因而總能春風得意,人們稱這種人為「代代紅」,「代代香」。
  我們不妨再來看看趙高的精彩表演。
  「指鹿為馬」的趙高,出身卑微,他的父親因觸犯了秦國的刑律,被處以「宮刑」,成為宮中的奴隸。他的母親也因此受到株連,被沒入官府當了奴婢。這期間,趙母在秦宮中與人私通,接連生下了趙高等幾個子女,並且都承了趙姓。按照當時的法律,奴隸的後代只能世代為奴,而且,他們兄弟幾個也都要一律處以宮刑,在宮中服役。
  但趙高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他不甘心永遠處於奴隸的地位,他要千方百計地爬上去,以改變不良的命運。但是,怎麼才能如意得逞呢?他清醒地認識到,可以利用自己在宮中這個有利條件,接近並取得秦始皇的信任,這樣,就會有出頭的日子了。
  趙高雖然身受宮刑,但智能並不低下。他生性狡黠刁猾,善伺人主之意。他看到,秦自從商鞅變法以來,是一個「以法為教」的國家。尤其是秦始皇,非常推崇法家,並主奉陰陽五行的「五德終始說」那一套。他統一天下後,也認為周是得火德,秦取周而代之,所以應該為水德;水德屬陰,陰主刑殺,故嚴定刑法,「事尤無小皆決於法」,造成秦法特別嚴苛。趙高看準了秦始皇的這個本質特點,於是,他就「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很快地就精通了當時的顯學——「獄律令法」。他能夠強記秦朝繁瑣的律令,凡五刑細目若干條,都能背誦如流。有時始皇披閱案牘,遇有刑律處分,稍涉疑義,一經趙高在旁參決,無不合津。再加上他又寫得一手好字,而且儀表也不錯,生得身軀偉岸,強壯有力。
  因此,他得到始皇的青睞,感到如果有趙高這麼一個既「通於獄法」,而又善於書法、身強力壯的宦官在身邊使喚,是再理想不過了。於是,始皇摧拔任命他為中車府令。這是一個負責皇帝乘輿和印信、墨書的宦官頭兒。官雖不大,但必須是皇帝的親信才行,而且它使得趙高有了一個既可接觸國家機密,又可以接近皇帝以表現自己獲取寵幸的機會。當時,秦始皇為了在全國推行文字統一,把原來繁瑣的大篆改作筆畫簡便劃一的小篆,就讓丞相李斯寫了《蒼頡篇》,趙高寫了《愛歷篇》,太史令胡毋敬寫了《博學篇》,作為範文頒行全國。可見秦始皇對趙高的器重和信任。
  趙高的第一步打算雖然實現了,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想,狡兔尚有三窟,自己現在雖然得到了皇帝的信用,但始皇百年之後,自己又將何所依歸呢?於是,他開始考慮始皇身後誰能繼承皇位的問題。他對秦始皇20幾個兒子的德行。才能、性情、愛好等各方面的情況,都有細緻深刻的瞭解。
  照常理,長子扶蘇寬仁忠厚、德才兼備,在朝臣中最有威信,當然是最有可能成為繼承人的。可是,因為他屢次諫始皇要寬仁待民、反對以嚴刑酷法來治理國家,所以常常激怒始皇。尤其是在焚書坑儒的時候,他曾向始皇進諫道:「如今天下初定,黔首(百姓)未安,這些儒生們誦法孔子、習知禮義,您就用這樣的重法來懲治他們,恐怕人心不服,天下不安。」這更加激惱了剛愎自用的秦始皇,一氣之下,他把扶蘇打發到北部邊境上郡去當大將軍蒙恬的監軍。
  在其他的兒子當中,趙高發現秦始皇最寵愛的是年僅十幾歲的小兒子胡亥。於是他就想方設法寵絡並討好這位嬌縱無知、缺乏主見的紈褲公子。他事事處處應合胡亥的心理,滿足他的需要,憑著他那見風使舵、八面玲瓏、能說會道的本領,很快地就深得胡亥的歡心。始皇見了,也很高興。後來,乾脆讓趙高做胡亥的老師,教他書法、文字及獄律令法的知識。
  胡亥本來是一個花花公子,又深受始皇嬌寵,少不經事,怎肯沉下心來去研究什麼法律?所以,一切判決訟獄之事,一概委託趙高辦理。趙高深知始皇性情,「樂以刑殺為威」,所以,遇有刑案,總是嚴詞羅織,鑄成重罪,以應合始皇之意。一面奉承胡亥,導其逸樂。因而博得始皇父子的歡心,都認為他是個忠臣。
  這就使得趙高更加大膽,有時竟招權納賄,舞法弄文。有一次,事被發覺,秦始皇把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審理,蒙毅猜不透秦始皇的主意,不敢詢私,於是按律定罪,當判死刑,並廢除了趙高的宦籍。不料秦始皇突然改變了主意,他念趙高明斷有識,強練有才,辦事勤敏,格外加憐,特下赦書,不僅免其一死,而且還官復原職。
  這件事造成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後果,即它使趙高和蒙恬兄弟從此結下了仇怨。使趙高更加清醒地意識到,一旦始皇駕崩,扶蘇繼承了皇位,蒙氏兄弟勢必受到重用,那時,自己的結局將是非常可怕的。這就更加迫使趙高明確地倒向胡亥。只有立胡亥為帝,才能夠保持並鞏固自己的地位。一心夢想著使秦王朝的江山萬世相傳的秦始皇,卻沒有想到,自己這一念之差,竟為他的萬世偉業留下一個致命的隱患。
  一代雄主的秦始皇,正是由於在他的性格中存在「好庚」的弱點,因而對趙高之流失察;而趙高也正是看透了秦始皇的這個本質。所以,處處投其所好,從而騙取了始皇的信任。
  皇帝藝術家雖然不能治理國家,但卻很好侍奉,只要摸準了他的脾氣,比起皇帝政治家來,那可就好糊弄得多了。在中國歷史上,這一類的事例極多,宋徽宗時期的童貫與蔡京,可算得上典型人物。
  童貫在太監中是個很特殊的人物,他雖是太監,但卻沒有一點兒太監的模樣。據說他身軀高大,聲如宏鐘,而且力大如牛,不知怎麼弄的,他的嘴唇上居然還長出了幾根鬍子,有這個得大獨厚的條件,就極容易討到妃子,宮女的歡心,再加上童貫生性豪爽,不惜財物去結納眾人,而且度量很大,一般不去計較小是小非,所以,宮廷內部上上下下都很喜歡他,他贏得了「良好的人際關係」。
  童貫善於察顏觀色,拍馬奉迎的本領直到宋徽宗即位後才發揮得得心應手,他時准機會,一拍即准,終於在徽宗時期發了跡,他主持樞密院,掌握兵權達二十年,他與宰相蔡京互為表裡,狼狽為好,權勢之大,其實還在宰相之上,由於蔡京是男人,稱為公相;而童貫是閹人,所以人們稱他為「溫」(即「母」)相。
  宋徽宗趙佶即位之後,覺得天下再也無人能夠「壓抑」他的「藝術才華」了,就派遣童貫去搜羅天下名畫,以供他觀賞摹畫。當時,書畫藝術最為發達的地區是東南沿海尤其是江浙蘇杭一帶。於是,童貫就來到了杭州。童貫辦這趟差使,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知道宋徽宗酷愛書畫藝術,只要能投其所好,肯定會受到寵信。童貫不愧是富有經驗而又深諳人情事態的官場老手,他的分析是極有道理的,藝術家往往不領其他理性因素,只要能在情感上相通,便即置一切於腦後了。童貫在蘇杭一帶把先期名畫和時人傑作源源不斷地送到宋徽宗的面前,徽宗在大飽眼福之後,對這位使者的盡心盡力也十分感激。
  不久,重貫在杭州遇到了逐臣蔡京,蔡京是個奸詐狡猾的投機分子。宋神宗時,他投機於變法派,後來,司馬光當權,罷除新法,當時知開封府的蔡京又積極響應司馬光,迅速廢除了新法,由此獲得了司馬光的賞識。詔聖年間,哲宗又恢復新法,新黨上台得勢,蔡京就又積極支持新法。這條行為沒有定軌的政治「變色龍」終於在徽宗剛剛即位時,被向太后趕出了朝廷,到杭州任知州去了。童貫此次來到杭州,便與蔡京交接起來,沒想到競是一見如故,十分投機,童貫就想借此機會薦舉蔡京。
  恰巧,蔡京也精於書法,還通繪畫,在中國的書法史上,北宋有蘇、董、米、蔡四大書法家,蘇指蘇軾,董指董庭堅,米指米莆,蔡就是蔡京,只是後人因為蔡京是奸臣,不願把書法家這一桂冠套在他的頭上,往往把他換成了姓蔡的另一個人。童貫就利用蔡京的這一特長,每次送給徽宗的書畫中都帶有蔡京的作品,並附上吹噓蔡京的奏章。徽宗見了蔡京的書畫,本就喜歡,再加上童貫的吹捧,就決定拜蔡京為相。正巧,朝內新、舊兩派鬥爭不休,徽宗即借調和兩派關係之因由,免了宰相韓彥忠,於公元1102年7月,任蔡京為宰相。
  蔡京重新進入權力高層後,更是對徽宗奢侈的慾望推波助瀾。蔡京發現皇帝除了喜愛書畫藝術,對奇花異石也有特殊的愛好,便勾結蘇州的富商朱面,在蘇州及江南大肆徵收,如果他們發現哪一家有名貴石木,便以黃表紙加封,稱為皇家御用之物,令主人小心照料,若有損壞,便以大不敬治罪;取運之日,拆人的牆,扒人的房,鬧得許多百姓傾家蕩產,民怨沸騰,就這樣,他們每年把掠奪來的東西,船載舟裝,沿著淮河。沛水,直運開封,所經州縣,拆橋樑、毀城牆。首都開封「萬歲山」上那座巨大的太湖石,就是從太湖水底撈出,用幾十條船連在一起運送的。
  童貫、蔡京之流,逢君之惡,導帝為非,果然撈到了極大的便宜,他們一門盡為顯貴,終身恩寵不衰,而那些被他們掠奪的財物,十分之九全都中飽了他們的私囊。

  3.上級的指示從來都是正確的

  西漢元帝時的太監石顯,十分善於博取元帝歡心,元帝以為他在朝中元親無故,非黨非派,不會結幫拉伙,危害朝廷,所以對他十分放心,許多事情都交給他辦。其實石顯是個報復心極強的人,凡是得罪過他的人,他都不放過,而且能尋出所謂的法律依據、讓人有苦說不出,結果弄得朝廷上下都視石顯若虎豹,不敢與之爭鋒。
  當然,反對宦官專權的正直大臣蕭望之是石顯想方設法對付的重要目標。
  蕭望之是漢元帝當太子時的老師,其正直與學問才幹在當時都是名冠一時的,況且他還是漢宣帝指定的輔佐漢元帝的輔政大臣,他在朝廷的地位和元帝對他的依重是可想而知的。
  漢元帝即位後,蕭望之滿以為自己的這位學生要大展宏圖了,可沒想到宦官專起權來。於是他憤然上書說:「管理朝廷的機要是個十分重要的職務,本該由賢明的人來擔任,可如今元帝在宮廷裡享樂,把這一職務交給了太監,這不是我們漢朝的制度。況且古人講:『受過刑的人是不宜在君主的身邊的』。現在應當改變這一情況了。』、石顯看到了這一奏章,當然把蕭望之視為仇人,從此挖空心思地陷害蕭望之。
  蕭望之的正直還引起了外戚的反感。有個叫鄭朋的儒生,為了從蕭望之這裡弄個官做,就投其所好,上表攻擊許、史兩家外戚專權,蕭望之接見了鄭朋,給了他一個待詔的小官,後來卻發現鄭朋不是個正人君子,很討厭他,也就不再理他。等考評升降官員的時候,與鄭朋同是待詔的李官被提升為黃門侍郎,鄭朋卻原地未動,一怒之下,鄭朋反去投靠了與蕭望之不和的史、許兩家外戚。他編造謊言說:「我是關東人,怎知你們兩家外戚的事呢?以前我上書劾奏你們,全是蕭望之一夥人策劃的。」鄭朋心懷機詐,到處揚言說:「車騎將軍史高、侍中許章接見了我,我當眾向他們揭發了蕭望之的過失,其中有五處小過,一處大罪。如果不信,就去問中書令石顯,當時他也在場。」
  其實這是鄭朋的圈套,他想借此交結石顯,果然,蕭望之去向石顯打聽,石顯正想雞蛋裡挑骨頭,此次蕭望之上門,那是正中下懷。
  石顯首先找來鄭朋,又找了一個與蕭望之素有嫌隙的待詔,叫他們倆向皇上劾奏蕭望之「搞陰謀,離問皇帝與外戚的關係。要撤車騎將軍史高的職」。然後,又趁蕭望之休假之機,叫鄭朋等上奏章。奏章交到元帝手上,元帝就叫太監弘恭去處理。弘恭是石顯的同夥,本來就參與了陷害蕭望之的朋謀,這麼一來,正好逞計。
  弘恭立刻把蕭望之找來詢問,蕭望之十分老實地據實回答,他說:「外戚當權多有橫行不法之處,擾亂朝廷,影響了國家的威望,我彈劾外戚,無非是想整頓朝廷,決非搞陰謀,更不是離問皇上和外戚。」承認了想整治外戚的事實。對這事實怎麼理解,卻是宦官們的事了。弘恭、石顯在向元帝報告時說:「蕭望之、周堪、劉更生三人結黨營私,相互標榜吹捧,串通起來多次進計朝廷上掌權的大臣,其目的是想打倒別人,樹立自己,獨攬大權,這樣做,做為臣子是不忠的,污辱輕視皇上更是大逆不道,請皇上允許我們派人把他送到廷尉那裡去(謁者召致廷尉)」。當時,元帝即位不久,看到奏章上「謁者召致廷尉」幾個字,也不甚明白,就批准了這道奏章。
  其實,「謁者召致廷尉」就是逮捕人獄。等過了很久,元帝見不到蕭望之、劉更生、周堪等人,就問大臣們他們到哪裡去了,聽說這些人已被逮捕,大吃一驚,急召弘恭、石顯追問,二人雖叩頭請罪,畢竟是由自己批准,也不好責備處置,只是讓他們快放了這三人,恢復他們的職務。石顯一聽計劃要吹,急忙去找車騎將軍史高,史高也很著慌,他知道,如果整不倒蕭望之這個人,自己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就急忙晉見元帝,告訴他說:「您剛即位,老師和幾個大臣就人了獄,大家以為肯定有充分的理由,現在您若把他們無故釋放且恢復官職,那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會極大地影響您的威信。」漢元帝年輕識淺,被史高一說,也覺得有道理,於是只下詔釋放蕭等三人,但革職為民,不予任何官職。
  有錯誤不能改,一改就影響威信了。石顯這馬屁拍得真高明,而且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4.領導快樂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奸臣、好人一切陰謀的得逞,其前提條件是君主、上司對其陰謀的信任與支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忠良、對手甚至包括皇帝、上司成為自己的手下敗將,因此,他們日常一切行為的主旨便是探測上級的風聲、窺探上司的意向,察顏觀色,揣摩意圖,深刻領會其用心,唯唯喏喏,投其所好,一切以其是非為是非,以其好惡為好惡,使其高興得忘乎所以,憤怒得怒髮衝冠,滿足自己一切要求,從而受寵而被重用,達到所有的需求。
  明武宗當政時期,周圍聚集了一大批佞幸小人,其中對皇帝影響最大的當推宣府人江彬。
  江彬出身行伍,在一次戰鬥中,他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正好射在臉上,箭頭穿過皮肉後從耳朵裡冒出來,江彬毫不在乎,拔出來後繼續作戰。此事傳到京師,喜勇好戰的明武宗十分歎服。不久,戰鬥結束,江彬在班師途中經過北京,在幸臣錢寧的引薦下,受到武宗召見。這位皇帝看到江彬臉上箭痕仍在,不禁失聲讚道:「江彬真是強健!」君臣二人,一個無心過問國家大事,只想馳騁沙場,遊戲作樂;一個狡黠凶狠,孔武有力,能騎善射,並善於迎合人意,自然相見恨晚,江彬被留在皇帝身邊,與武宗同臥共起,兩入關係迅速密切起來。
  江彬得見皇帝,靠的是錢寧的引薦,現在竟驟然得到武宗賞識,信任,對比錢寧很是不服。江彬自知根基遠不如這個早就受到武宗寵幸的對手那麼厚實,自己勢單力薄,而左右都是錢寧的黨羽,便對武宗盛稱邊軍比京軍驍悍,極力建議將二者對調訓練,企圖通過邊軍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擴張自己的權勢。武宗不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欣然採納,於是四個邊地的守軍被調人京,號稱「外四家」,由江彬統領,武宗本人也常常一身戎裝,與江彬騎馬並行,參預操練。此外,江彬為博得武宗的更大歡心,同時疏遠錢寧與皇帝的關係,還想方設法讓武宗縱慾行樂,其中之一是慫恿他微服出行。1514年,明武宗初次成行,趁夜去教坊看了樂舞,覺得十分過癮。其後,又有數次類似舉動。江彬又盡力為武宗搜尋美女,曾把一個將領已經出嫁且正懷孕的妹妹從夫家奪走,獻給武宗。武宗見此女嬌艷動人,又擅長歌舞騎射,還懂外國語,大為高興,由此不僅大量賞賜那個將領,對江彬也更為信任了。
  明武宗微服出遊幾次,都是偷偷摸摸進行的,所到的地方也不過是北京城內或近郊,因而越來越覺得不過癮。江彬為悅帝專寵,減少武宗與錢寧的接觸機會,便誘導武宗離開北京,作更遠的巡遊。他經常向皇帝描繪宣府樂妓如何如何多,如何如何美,還可以飽覽邊地的景致,又能任意縱橫馳騁,瞬息千里,多麼滯灑飄逸,何必鬱鬱居於宮禁之中,受臣僚的控制呢,武宗聽了,深以為然。君臣一拍即合,於是,大規模的巡幸遊歷就開始了。
  1517年夏,明武宗在江彬的慫恿下,微服出遊居庸關。由於巡關御史的阻攔,沒能出關,只得怏怏而還。幾天後,仍在夜間出動,這次出關成功,終於順利到達宣府。他自稱「威武大將軍朱壽」,又自封「鎮國公」。江彬為之建鎮園府第,將北京豹房裡的珍玩,美女運來使用;又在夜間帶著武宗亂闖,看到有美貌婦女的人家,便巧取豪奪,或者看到高門大宅之戶,便闖進去討酒喝。武宗十分滿意,樂而忘歸,稱之為「家裡」。不久,他們又到了陽和(今山西陽和縣),並與蒙古韃靼發生了一場戰鬥,武宗本人差點被捉去,雙方各有死傷。其後,回到宣府,一直過到春節之後,才返回北京。這次巡遊歷時半年。皇帝在外期間,朝政大小事端都必須通過江彬才能呈奏上去,否則就無限期地往後拖。
  武宗回到北京剛住上半個月,便覺得索然無味,十分懷念留戀宣府的生活。於是,江彬就引導他再次前往,並到達大同。由於太皇太后(明憲宗的皇后)突然去世,才回京處理喪事。這是第二次巡遊,歷時21天。
  1518年春,明武宗借太皇太后下葬之機,又開始了第三次巡遊。他到昌平祭完祖陵後,直抵密雲。江彬深知武宗好色喜縱,便從民間搜掠良家之女,裝了十幾車,每天跟在武宗之後,途中有人被活活折磨而死。這次共歷時40天。返京之後,武宗在詔書中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統率六軍」,江彬為威武副將軍,其中所謂「朱壽」,乃是武宗的自稱。這次又對前次陽得之戰論行賞,江彬榮封平虜伯,三個兒子當上了錦衣衛指揮。
  第四次巡遊開始於同年夏。江彬引導武宗由大同渡過黃河,直到綏德才往回趕。歸途取道西安,到太原時,大索女樂,求得一個姿儀萬千的歌妓劉氏。武宗迅速拜倒,車載而歸,寵冠諸女,稱為美人。劉氏雖然是江彬幫主子搞到手的,江彬為了取悅於她和武宗,管她叫「劉娘娘」。次年3月,一行回到北京,此次旅程之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時間也過半年。
  回到北京後,江彬又極力蠱惑明武宗去南方巡遊,遭到舉朝文武大臣的強烈反對,其中百餘人伏閥勸諫。江彬故意激怒武宗,結果,這些大臣被處以在午門外長跪五大的懲罰,又全部下獄杖打,不少人由此喪命。皇帝及其幸臣的遊玩計劃,競引發那麼多忠心耿耿的大臣慘遭懲治乃至殺身!孰重孰輕,是顯而易見的。不過,大臣們的反對畢竟稍有效果,江彬也因此而失去了興致,沒能立即成行。
  1519年7月11日,早就蓄謀奪取帝位的寧王朱宸濠(封國在南昌)發動叛亂。消息傳到北京,江彬等人終於到了實現南巡計劃的借口,極力鼓動武宗南下親征,明武宗也十分樂意,不顧滿朝文武的激烈反對,下令讓江彬贊畫機密軍務,並讓他掌管錦衣衛和東廠兩個特務機構,護駕南征。於是,第五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巡遊開始了。一路上,江彬率領邊地之兵隨侍左右,乘機胡作非為。他不時傳旨要這要那,稍不如意便捆綁地方官員。分管糧運籌事的通判胡瓊在恐懼憤怒之下上吊自殺,鎮守南京的成國公朱輔見到江彬長跪不已;鎮遠侯顧仕隆不服氣,也幾次遭到江彬的羞辱。至於普通百姓。更是敢怒不敢言!
  南征隊伍到達揚州後,江彬奪民居作為府第,又大肆征掠寡婦處女,供皇帝縱慾,引起社會的極大混亂恐慌。揚州知府蔣瑤反對,江彬就把他囚禁起來。到南京,他還誘引武宗去蘇州、浙江乃至湖南,只是在周圍人士的一致反對下才沒得逞。由於朱宸濠早被擒獲,武宗決定返京。走到通州,江彬還極力慫恿武宗去宣府,因武宗前些時候溺水得病,十分疲憊,沒能成行。
  回到北京後不久,明武宗就於1521年4月20日病死。
  唐朝宦官魚朝恩為了討得代宗的歡心,以固恩寵,在767年7月表奏,願將先前賞賜給自己的一處莊墅奉獻出來,改作佛寺,並取名章敬寺,用以表示對代宗已故生母吳氏即章敬皇太后的紀念,以求冥福。這時代宗正篤信佛事,對魚朝恩的忠誠舉動自是滿心歡喜,立即欣然讚許。魚朝恩得到代宗允准,便在通化門外這處莊墅大興土木。由於佛寺建造宏偉,窮極壯麗,所需建築材料甚多,買盡長安市面上的材料仍不夠用,於是魚朝恩便公然奏毀曲江他的亭館、華清宮的觀樓,及至百司的行廨和將相眾官的故宅,將拆來的材料充作興造佛寺之用。對於這項勞民傷財的建築,一衛州進士高鄖曾兩次上書表示反對,但卻未能阻止章敬寺的興建。
  魚朝恩小人得志,唯恐別人的聲望權勢勝過自己,故對於文武大臣十分忌刻,郭子儀數有大功,尤為魚朝恩所嫉恨,總想加害,先前曾多次進行低毀,但不見大效,於是便暗中派人將郭子儀父親的墳墓挖了。對於這一卑鄙元恥的行徑,朝野議論紛紛;代宗害怕郭子儀因此反叛,深以為憂;郭子儀儘管切齒痛恨,但因為抓不到魚朝恩的把柄,不便和他公開破裂,只得當著代宗的面詭辭自解,以安眾疑。

四、放長線釣大魚

  請不要虎口拔牙,除非你有一流本領。
  命運不是泥,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放長線釣大魚,是一種以退為進的高級智慧。「退」就是「進」,這是一種辯證法。有勇無謀,只會處於劣勢。
  否極而後泰來,逆境即為順境。

  1.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在官場上,古「往今來,政治聯姻結成的關係網,成了不少人攀附權貴,陞官保官的護身符。民國初年,袁世凱的親信洪述祖獻妹陞官即是一例。
  清末民初,北洋之父袁世凱算得上個權傾朝野的風雲人物。不少人托關係,想辦法以便打通袁世凱的門路,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洪述祖靠一位親戚的介紹,攀上了袁世凱這個高枝,對袁氏曲意承顏,無微不至,想方設法討袁世凱的歡心。
  袁世凱看洪述祖是個會辦事的人,就提拔他襄辦軍務。
  洪述祖小人得志,不免做起來,因發軍餉,惹怒了某標統。這位標統是袁世凱的至親,他上袁肚凱處告了一狀,袁欲將洪述撤職。
  洪述祖得到消息,魂兒都要嚇出來了,好不容易得來的官職,怎麼能丟了去?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洪的胞妹,有幾分姿色。洪深知老袁好色如命,就將胞妹打扮一番,送人袁宅,說是讓她服侍袁大人。
  袁世凱本是好色之徒,見了這個粉妝玉琢的美人兒,垂涎欲滴,一宵枕席風光,佔得人間樂趣。
  是時,洪女年方十九,秀外慧中,善眉目傳情,一張櫻桃小口,尤能粲吐蓮花,每出一語,尤不令人解頤。袁世凱有時盛怒,但經洪女數言,當時破顏為笑,因此洪女深得老袁歡心,擅房專寵。
  袁世凱的諸妾,以入門先後為次序,洪氏排在第六,本應稱她為六姨太,但袁世凱告婢僕,不准稱六姨太,只准稱洪姨太。
  洪姨太在袁世凱面前,說一不二,連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有事都要找洪姨太,讓她在枕邊給袁世凱進言。
  由於有了受老袁寵受的妹妹,洪述祖不但沒有被撤職,反而討得了袁世凱的歡心,官職一升再升。

  2.提意見的學問大得很

  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較為嚴重的政治關頭,時常要下詔求言,讓臣下對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見,表現出一副棄舊圖新、虛心納諫的樣子,其實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態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實心眼的大臣卻十分認真,便不知輕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見,這時常招來忌恨,埋下禍根,早晚會招來帝王的打擊、報復。
  而那些好佞小人卻十分精明,他們也提意見,但與其說是提意見,不如說是逢承賣乖,比如,對一個敬業的領導說「近來群眾有意見,說你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啦;對一個荒淫的領導說「生活太嚴謹了」啦;對一個廉正的領導說「減少浪費」啦,等等,要麼避重就輕,要麼重複領導的意圖,領導對他們提的「意見」自然欣然接受。他們總能得主子的歡心。
  漢元帝劉爽上台後,將著名的學者貢禹請到朝廷,徵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這時,朝廷最大的問題是外戚與宦官專權,正直的大臣難以在朝廷立足,對此,貢禹不置一同,他可不願得罪那些權勢人物,想來想去,他只給皇帝提了一條,即請皇帝注意節儉,將宮中眾多宮女放掉一批,再少養一點馬。
  其實,漢元帝這個人本來就很節儉,早在貢禹提意見之前已經將許多節儉的措施付諸實施了。其中就包括裁減宮中多餘人員及減少御馬,貢禹只不過將皇帝已經作過的事情再重複一遍,漢元帝自然樂於接受,於是,漢元帝便博得了「納諫」的美名,而貢禹也達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貢禹專揀君上能夠解決、願意解決、甚至正在著手解決的問題去提,而卻迴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問題,這樣避重就輕,避難從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貢禹作官的技巧實在老道。
  還有一種人光放馬後炮。
  蘇世長是唐高祖李淵稱帝以前的老朋友,後來追隨了李淵的對手王世充,王世充失敗,他來投降,李淵對他大加譴責。他回答說:「隋朝喪失了權力,天下的人都來追逐,陛下既然已經得到了,又何必對那些共同追逐的人心懷怨恨,而問他們的爭奪之罪呢!」
  李淵也就不再計較,並任命他為諫議大夫。這是一個專門負責向皇帝提意見的官,他都提了些什麼意見呢?
  一次,他隨李淵去打獵,李淵玩得十分盡興,所獲獵物也頗豐,他十分高興,問隨獵的大臣們:「今日打獵高興嗎?」
  蘇世長回答說:「陛下打獵,還不到一百天,算不了什麼快樂!」
  李淵打獵只不過是偶而為之,根本不會獵上一百天,自然也犯不上生他的氣,只是笑了笑說:「你那狂妄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說:「對我來說是狂妄,對陛下可是一片忠心。」
  有一次在華麗的披香殿侍宴,他趁著酒勁問李淵:「這個大殿是隋煬帝所建的吧!」
  李淵說:「你好像敢於直諫,其實是在耍心眼,你難道不知道這是我興建的?卻假裝糊塗說是煬帝所建!」
  蘇世長回答說:「我實在不知道,只看到它的華奢如同殷紂王的傾宮、鹿台,這不是一個開國之君所應作的,若是陛下所建,就太不合適了。當年我曾到武功(李淵稱帝前的舊居)為陛下效力,看到那個地方的房屋僅僅能遮擋風雨,當時陛下也很知足。如今繼承了隋朝舊的宮殿,已經夠奢侈的了,新建的這座又超過了它,這怎麼才能矯正隋朝的過失呢?」
  蘇世長以一降臣而擔任了諫議大夫這樣的官職,也真夠讓他為難,對有關國家大政方針的問題,他自然不敢妄加議論,可什麼意見也不提,未免有點「尸位素餐」,也會招皇帝的不高興,怎麼才能作到所提意見既不觸怒皇帝,又能為皇帝所接受,使皇帝博得一個「納諫」的美名呢?看來蘇世長費了一番心思,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他的辦法是避重就輕,放馬後炮。
  李淵並不是一個荒縱之君,打獵也不過是偶而為之,蘇世長卻拿這個大作文章,誇張其辭,李淵自然能夠容忍、接受,而對李淵致命的弱點--忠好不分,他卻不置一詞。
  如果說他認為打獵是不恰當的,便應該勸阻於前,他也沒有這樣作,而且還陪著去玩了一天,到收兵回營了,他才放了個馬後炮,又有什麼用呢?披香殿的建立已是既成的事實,他卻又要裝傻作呆地議論幾句,以致連李淵也看出來他是「諫似直而實多詐」,不過李淵卻不怪罪他。這種以反對派的面目出現而行討好之實的技巧,實在是諂媚之術中的上乘手段。
  屈尊為主子的千金當車伕。
  在唐中宗時代,最有權勢的,除了皇后韋氏外,便數他們的女兒安樂公主了。這個女兒是他們夫妻當年被武則天流放時所生,出生時連一塊褪褓之布都沒有,是她的父親脫下身上的衣服將她包裹起來,並因此取名「裹兒」。她秀外慧中,口齒伶俐,深得父母喜愛。父親復位以後,念及她小時候吃了些苦頭,對她格外優寵,凡她所請,無有不允。她甚至擅作詔書,卻又將所寫的內容覆蓋住,不讓父皇看到,只讓他署名認可,唐中宗居然也笑而從之。於是,她大肆賣官鬻爵,濫行封賞,一時之間,王侯權貴,多出其門。
  這個女子,不只招權攬勢,更兼奢侈成性,她有一件裙子價值一億錢,上繡花卉烏獸,只有小米粒大小,正視旁視,日中影中,各為一色。她的府第,更是豪奢,與皇宮也不用上下。她曾要求她的父親將長安城北的昆明池賜給她,中宗沒答應,她一賭氣,便在長安城西強奪民田,要修一座比昆明池更大的定昆池。
  負責這項工程的是司農卿趙履溫,這個人本來是靠巴結韋皇后而得官的,給安樂公主修建府第園林,他自然更加賣力,強拆民房,逼得許多百姓無家可歸,鞭苔工匠,更激起民怨沸騰,可這一切他全然不顧。這且不說,為了討好這位權勢極大的公主,他這名堂堂大臣,一個年近六十的老翁,竟然不顧廉恥,挽起朝服,伸長脖子,親自給公主拉車。有人便比照駙馬的稱號,戲稱他為「轅馬」,他還沾沾自喜。
  可是,後來當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誅滅了韋皇后、安樂公主一黨,最先到新皇帝面前搖尾乞憐,舞蹈歡呼萬歲的,也是這位趙履溫。看到舊主子已經倒台,他要改換門庭,投靠新的主人了。可惜這新的主子不吃他這一套,當場喝令斬首。長安百姓因他強拆民房,苛待工匠,早已對他恨之人骨,眾人擁了上來,啐唾沫,砸磚頭、你踩我踏,不消一刻功夫,一個大活人便變成了一攤肉泥骨碴。
  像趙履溫這種官僚,在專制制度的官場之上可是大多了。他們哪裡有什麼信念、道德、忠誠,他們廉恥喪盡,媚態百出,唯一的目的便是為了從上一級掌權者那裡分到一杯羹。一旦他所媚事的人失去了權勢,他們便要另投新主了。
  趙履溫新的賣身投靠沒落到好下場,但,更多的這一類人,很快又會在新主子那裡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同妓女很快會適應新的嫖客一樣。

  3.早請示晚匯報

  宦官,是封建專制制度下的一個怪胎,這種人由於六根不全,不會危及到女子的貞操,而被收進宮中,其職務,原不過是看門守院,掃地除塵,可是由於他們特殊的地位,他們接近帝王的機會比任何大臣都多,因而也最容易擅權,有許多宦官幾乎成為皇帝的代理人,他們的權勢甚至連皇親國戚、王公大臣都為之畏懼,討好他們的自然不乏其人。
  閹人魏忠賢專權的年代,那此勢利小人別出心裁,在全國各地為魏閹人建生祠,獻忠心,掀起了規模浩大的造神運動。
  造神運動的始作誦者是浙江巡撫潘汝幀。
  這位潘大人本是靠巴結魏忠賢才得官居巡撫,成為方面大員。他見魏閹人的權勢越來越大,就越想在主子跟前討好賣乖。於是,人找蘇杭織造太監李實商議,那李實本來就是魏忠賢門下外放出去的管事太監,哪有不贊成的!可是急切中還未想出一個好辦法。潘汝幀回衙後,日夜苦思,忽然計上心來,也不告知李實,逕自單獨上疏,奏請給魏閹人建生柯於西於湖畔。魏忠賢得奏,果然喜歡,馬上發出「中旨」予以嘉獎。潘汝偵得旨,好不高興,馬上帶人親去西湖邊勘察建祠的地方。恰好關羽和岳飛的兩座祠宇間有塊空地,風景不錯,於是找來工匠,大興土木。這個供奉魏閹人的生祠規模之大,氣象之輝煌,遠遠超過了關、岳兩祠。
  李實被潘汝幀搶了頭功,十分懊惱,也虧他想出了另一個獻媚的招兒,便也以個人的名義,趕快上疏,請令杭州衛百戶沈尚文等專職守詞,管祠內的香火。「中旨」自然照准,並賜祠名「普德」,由閣臣撰寫頌詞、勒於石碑,以紀「廠臣」之「功德」。生詞落成之日,杭州全城大小官員齊去跪拜。那潘汝幀與李實兩個更是虔誠,每逢朔、望(初一、十五)都要去生詞拈香,畢恭畢敬,決不懈忽。
  由於魏忠賢的支持,這股大建生祠的妖風,迅速向全國各地蔓延,不僅各地總督、巡撫你爭我比、恐居人後,而且普通武夫、商人、奴僕、流氓也競相傚尤,自籌資金,建造生祠。薊遼總督閻鳴泰上人在所轄地區內建詞7所,宣大總督張樸在所轄地區內建祠3所,長蘆鹽龔革肅與同官共建1祠,覺得很不夠,於是決定自己單獨另建一祠。
  生洞不僅建造豪奢,規模也愈來愈大。山東臨清在修建生詞時,拆毀民房一萬餘問;河南修建生詞拆毀民房17000餘間,僅開封一地,就毀掉民房2000多問;陝西巡撫朱童蒙在延綏建祠用的是只有皇宮才准使用的琉璃瓦。
  南京魏忠賢生祠共三大間,供奉魏忠賢的木雕像一尊和畫像三幅。正問的畫像,畫他身穿朝衣,端坐在太師椅上,兩旁小太監手執團扇、牙飭侍立。左間的畫像,畫他頭戴金盔,身穿金甲,兩旁武將持槍侍立。右間的畫像,各豎大石碑一方。左側一方鐫刻的是他人宮始未,右側一方鐫刻的是他輔佐朝廷的功業。
  在薊州大同等地供奉魏忠賢的生像,都用純金鑄成,頭戴冕硫,手執象牙笏板,儼然帝王模樣。其耳目口鼻及手足,均能活動如活人,腹中腸肺都用金玉珠寶製作,頭上髮髻處留有一個小孔,以供插入四時香花。建造這樣一所生飼,需要花去數十萬兩銀子,最少的也要花上幾萬兩銀子。
  更為可笑的是,各地魏忠賢生祠建成之後,地方官員無不把他當神敬。天津巡撫黃運泰率領全城文武官員,列隊於魏公祠階下,對木像恭行五拜三叩頭後,自己又單獨趴到供桌前膜拜,口稱「某年某月某事蒙九千歲扶植」。叩頭謝恩,又說:「某年某月蒙九千歲提拔」,又叩頭謝恩。致詞完畢,再回到班列,率領眾官再行五拜三叩頭。
  在這股妖風瀰漫的日子裡,對待建飼的態度成了衡量官吏忠誠與否的重要標準,成了官吏獎懲的重要依據。潘汝幀倡議建造生祠的上疏進呈,御史李之待轉呈,僅僅遲辦了一天,馬上被革職。原任提學副使黃汝亨路過西湖,見魏忠賢生詞備極壯麗,不禁發出驚訝歎息,守衛生祠的人發現之後,當即亂棍齊下,將黃汝亨活活打死;薊州道胡士容不願為魏忠賢修建生祠,被人告發,立即逮捕下獄審問;遵化道耿如杞人祠,見魏忠賢像頭戴冕硫,長揖而出,未行五拜三叩之禮,結果被錦衣衛逮捕關進大牢,後與胡士容一起判處死刑,實行秋決。只是由於皇位發生變化,這二名死囚才被放了出來。

  4.不要只拍現實當權者

  拍馬需要先擇對象,大多數拍馬者往往只青睞那些現實當權者,而忽視那些或一時失意卻可能東山再起或有發展潛力但時下鋒芒未露者,結果這些人上台而使自己處於尷尬境地。但也有少數聰明的拍馬者,他們深謀遠慮,對當權者極力巴結,對未來的當權者也注意感情投資,甚至在關鍵時刻奮力幫他們一把,一旦未來當權者變為現實當權者,他怎麼不會感激和信任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呢?
  姚廣孝是明永樂皇帝朱棣篡奪帝位的一名謀士、功臣。他本是一名和尚,法名叫做道衍,自幼出家,本應該遠離紅塵,去深山古寺伴著黃卷青燈過那誦經坐禪的冷寂生涯的,他卻偏偏熱衷於世務,追逐功名,周遊於聲色繁華之地,出入於王侯將相之家,想尋找一位可以依靠的主子。
  那時,正當明太祖朱元漳死後不久,繼承帝位的是他的孫子朱允文,這是一個十分軟弱的青年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幾位皇叔都虎視耽耽地凱覦著帝位,其中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實力最強。
  公元1380年,姚廣孝在京城南京首次會見了朱棣,那時朱棣才只四十歲上下,正是英武有為的年紀,姚廣孝一下子便感到這正是自己要攀附的人。朱棣早也知道姚廣孝的大名,聽說他精通禪理,詩文俱佳,便打趣地出了句上聯要他作對子,聯曰:「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他隨口答道:「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作主」,暗自朱椽應該成為天下之主。
  朱棣明白他的意思,立刻將他邀至王府中,恭敬地問道:「法師有何事指教寡人?」
  姚廣孝說:「老僧最善相面之術,多年以來雲遊天下,閱人多矣,從未見如大王一樣非凡骨相,豈是久居人下之人!如今國家初立,凡事皆是未定之局,望大王善自珍重,如大王能令老僧追隨左右,老僧一定奉一頂白帽子加於大王頂上。」
  「王」字上加一「白」,即是皇帝的「皇」。姚廣孝這一馬屁拍的正是地方,朱棣立刻將他視為心腹,留在自己身邊,在後來朱棣起兵反對朱允文的事變中,姚廣孝非常賣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朱棣的主要謀臣,朱棣坐上皇帝主座後,他被視為第一功臣,以師友的身份陪侍於皇帝身邊。
  李輔國,唐玄宗時代的一名小大監,一直在宮中當一名干雜役的宮奴,到了四十多歲,才讓他掌管宮中御馬,這個人,飼養馬匹倒還有點能耐,於是又被推薦到太子李亨的東宮專管餵馬。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惶出逃,到了馬鬼坡,當地百姓將他團團圍住,不讓他走,他好不容易衝出人群,留下了太子李亨安撫百姓,好幾千父老又圍住了李亨,請求道:「既然皇帝一心要逃,請殿下留下來率領我們抗擊叛軍,收復長安,如果殿下與皇上都躲到蜀中去了,誰是我們中原地區百姓之主?」
  太子李亨不敢作主,說:「父皇冒險遠去,我怎麼能夠不在身邊侍奉,而且,我也沒向父皇面辭,這件事還得向父皇稟奏,由他決定。」
  說罷便策馬要走,這時,李輔國正替李亨牽馬,他趁機拉住馬的絡頭,勸阻道:「安祿山叛亂,四海分裂,若不順乎民情,國家怎麼才能復興。如果殿下隨皇帝陛下去蜀中,叛軍燒了棧道,中原的大片國土便拱手讓人了,那時人心離散,不能再攏到一起,不如留下來,召集軍隊,聲討逆賊,收復國土,使國家轉危為安,到那時,再將皇帝陛下迎回,這不是最大的孝道嗎?」
  李亨就這樣留了下來,後來輾轉到了靈武,李輔國又同一起留下來的大臣勸請李亨自己稱帝,這可是有點出格,常言道,天無二日,國無二主,玄宗還是在位的皇帝,怎麼能又出來一個皇帝呢?這不是分明迫使玄宗退位嗎?李輔國等人未嘗不瞭解這一點,但,他們之所以敢於冒謀篡的大罪名而提出這個主張,卻有自己的考慮,除了安定大局之外,這也與自身的利害休戚相關。
  現在朝廷已明顯地分為皇帝黨與太子黨,若李亨不及時自立為帝,將處處受制於帝黨,而且一旦大功告成,玄宗從峨嵋山下來摘取勝利果實,帝黨們以扈駕有功,還是會居於他們的上峰,萬一太子再以功高震主而被廢,他們甚至可能有性命之憂。而手握天下兵馬的李亨此刻自己當了皇帝,遠在蜀中的玄宗鞭長莫及,奈何他不得,他若肯就範便罷,若是不答應,棧道一燒,就算將皇帝及其一黨永遠放逐了,朝廷便是太子黨的天下了。
  李亨半推半就當上了皇帝(史稱唐肅宗),李輔國這個餵馬的宮奴地位驟變,立刻被擢升為元帥府行軍司馬,成為李亨駕前的心腹大臣,四方送來的奏表及御前符印軍號,全交由他掌握,到了後來,朝中百官有事都直接向他奏報,由他裁決,嚴然成了皇帝的代理人,達官顯貴不敢呼其官名,但尊稱之為「五郎」,當朝宰相甚至稱他為「五父」,權傾人主達20年。

  5.拍馬也需要恆心

  明代權臣嚴嵩在拍馬方面也算得上一個人物。年輕時的嚴嵩本以為憑才學見地競爭便可出人頭地,結果卻敗得一塌糊塗、他再也無法忍下去了,於是遞上報告,病休十年,
  十年中,嚴嵩表面上手捧經書苦讀,暗中卻密切關注著政治的動態。經過潛心研究,他知道取得高位必須有進身之階,除了本身的資格,還要有靠山。沒有別人的肩膀,就沒有自己的高位,於是,他一面寫文章,結交文人墨客,一面利用一切機會巴結在他前後進士及第、已經掌握權柄的人,隨時準備投身於政治漩渦裡去拚殺一番。
  機會終於來了。劉謹垮了台,一夜之間從天堂跌人地獄,但錢寧和江彬繼續劉瑾的把戲,政局日益混亂,接連三年間出現了幾件大事:
  其一,皇帝為應州大捷封賞5萬餘人,而應州大捷不過是皇帝親自指揮,死了幾千士兵、只割了十六個韃靼騎士腦袋的一場大敗仗;
  其二,新科狀元舒芬等107人勸諫皇帝不要再貪玩廢政,竟被罰跪露天5天,再加廷杖,死掉12人;
  其三,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興兵反叛了朝廷,朝中上下一片恐慌,幾經興師動眾才得剿滅。
  嚴嵩非常激動,所謂亂世出英豪,「安知治天下者不是我?」於是,這位苦苦修行的不安分者,離開書齋,正式宣告回朝。嚴嵩,這個明最大的奸臣,從此邁上了陰謀家政治舞台的第一步。此時,他已40歲。
  嚴嵩回朝以後,施展了他多年鑽研的進官之術,對內對外,一團和氣,極大的野心包藏在柔媚的外衣中,回朝一年,由七品編修升六品侍講。經過不懈努力,又過幾年,熬上了南京翰林院學士,屬正五品。嘉靖六年,48歲的嚴嵩被召為國子監祭酒(國立大學校長),屬正四品。陞遷雖然不慢,但嚴嵩仍不滿足,因為20多年過去,原同榜進士翟鑾、甚至比自己晚16年中進士的張謹都已人閣,自己卻連給皇帝提供「參考」的機會也沒有。想想自己的年齡,強烈的「緊迫感」促使嚴嵩決定加快人閣的進程。
  嘉靖皇帝有一個特殊的愛好:愛方術,崇道教。他少年即位,政事、女色使他的健康大受影響。「只緣多病,故求長生」,嘉靖帝一邊服長生藥,一邊齋酪祈禱鬼賜壽,於是方士道士常出入帝王宮殿,宮內也設牌立位,到處道氣仙風。嘉靖三年,龍虎山上清宮道士邵元節還被徵人京城,尊為「致一真人」,建真人府,賜彩蟒衣,以備齋醮祈禱之時隨請隨到。
  齋醮活動,需要焚化一篇青絲紅字的驕儷體表章,奏報「玉皇大帝」,叫做「青詞」。「青詞」既要表現對玉皇大帝的奉承景仰,又要表明祈求願望,多出自大學士之手,不少人因此取得了皇帝的恩寵。張謹從翰林到人閣不過六年;桂暮竟打破「故事」,全不按提拔規矩,以「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人閣,固然有主張尊崇朱右杭的原因,也和「青詞」的寫作大有關聯;顧鼎臣只因七章「步虛詞」就特受恩惠,連升連提。
  皇帝的「胃口」被嚴嵩瞧準了。他千方百計地把自己寫的「青詞」奉給嘉靖帝,一次不中再來一次。終於,嘉靖帝感動了,召見了嚴嵩。看著這位乾巴巴,眉毛都已經發稀的老頭兒,嘉靖帝覺得找到了一匹溫順恭謹的老馬,肯干,樸誠。於是嘉靖帝給了他一個禮部右恃郎的名銜,並「開恩」地委派他代表自己去祭告父親的顯陵。
  嚴嵩知道不能丟掉這次機會,他大張旗鼓地「隆重」了一番,還覺不夠,居然撒起彌天大謊、回朝真真切切地向嘉靖帝匯報:「祭把那天,開始細雨,大部替陛下灑淚。待到臣恭上寶冊奉安神床時,忽然雲開日朗。臣在棗陽採來的碑石,多少年來一直群鶴繞飛護持,可見定是塊靈寶。果真,載碑石的船進入漢江,水勢突然驟漲,真正百神護佑。此皆陛下考思,顯陵聖德所致,請今輔臣撰文刻石,記載上大的恩眷。」
  嘉靖帝聽完,真是肝舒脾泰,覺得自己果然認準了人,高興之後,,自然是提升封賞,即傳口諭提嚴嵩為吏部左侍郎,再進南京禮部尚書。不久,又改南京吏部尚書,嚴嵩一次大謊,競在仕途上邁了三大步。那時,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加上都御史號為七卿;而內閣實際上是最高行政機構,閣臣一般由吏、禮兩部尚書中選任。嚴嵩已經離閣沒有多大距離,如果能到京師,那就只等誰卸任,貶滴了。
  為了到京師去,嚴嵩進一步施展了奴顏婢膝、俯首貼耳的「功夫」。當時的官場風氣論資排輩十分講究,而內閣閣員中一般人的資格都不如嚴嵩。1536年,嚴嵩以祝賀皇帝壽辰的名義到了京城,夏言為報跪請之誼,以首輔的身份向嘉靖帝說了嚴嵩一大堆好話,為他謀得了一個更高的職位,便其進入了和內閣基本持平的權力機構。只要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嚴嵩可是誰的馬屁都能拍,什麼手段都敢使的。

  6.不要在領導面前自吹自擂

  龔遂是漢宣帝時代一名循良能幹的官吏。當時渤海一帶災害連年,百姓不堪忍受飢餓,紛紛聚眾造反,當地官員鎮壓無效,束手無策,宣帝派年已70餘歲的龔遂去任渤海太守。
  龔遂單車簡從來到任,安撫百姓,與民休息,鼓勵農民墾田種桑,規定農家每口種一株榆樹,一百棵交白,五十棵蔥,一畦菲菜,兩口母豬,五隻雞,對於那些心存戒備,依然持帶劍的人,他勸喻道:「幹嗎不把劍賣了去買頭牛?」經過幾年治理,渤海一帶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溫飽有餘,龔遂名聲大振。
  於是,漢宣帝召他還朝,他有一個屬吏王先生,請求隨他一同去長安,說:「我對你會有好處的!」其他屬吏卻不同意,說:「這個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說大話,還是別帶他去為好!」龔遂說:「他想去就讓他去吧!」
  到了長安後,這位王先生終日還是沉溺在醉鄉之中,也不見龔遂。可有一天,當他聽說皇帝要召見龔遂時,便對看門人說:「去將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處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一副醉漢狂徒的嘴臉,龔遂也不計較,還真來了。王先生問:「天子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當如何回答?」
  龔遂說:「我就說任用賢材,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
  王先生連連擺頭道:「不好,不好!這麼說豈不是自誇其功嗎?請大人這麼回答:『這不是小臣的功勞,而是大子的神靈威武所感化!』」
  龔遂接受了他的建議,按他的話回答了漢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興,便將龔遂留在身邊,任以顯要而又輕閒的官職。
  作臣下的,最忌諱自伐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有九個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當年劉邦曾經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十萬。」劉邦又問:「那麼你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這樣的回答,劉邦怎麼能不耿耿於懷!
  漢宣帝並不是一個雄猜之主,但,喜好虛榮,愛聽奉承話,這是人類天性的弱點,作為一個萬人注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歸上,正是迎合這一點,因此是討好上司、固寵求榮屢試不爽的法寶。
  韓擒虎是隋朝的開國功臣,統一南北的最後一仗--平定陳國、他擔任一路軍的統帥,首先攻入陳國的都城金陵,陳國的末代皇帝陳叔寶,便是被他俘獲的。勝利後,他將自己在戰爭中的種種謀略、戰術加以總結,寫成一本書,書名題為《御授平陳七策》,意思是說這些謀略戰術都是由皇帝授予的。因此,平陳一戰也就是在皇帝的親自指揮和領導下取得的。他是名武將,在獻媚討好的功夫上也很到家。
  好在隋文帝並不是一個與臣下爭功的人,他謝絕了韓擒虎的好意說:「你是想替我揚名,可我不求名,你留著寫進自己家史中去吧!」
  不過隋文帝還是因此而增加了對他的好感,授以高官。有一年,北方的少數民族突厥來朝,文帝問突厥:「你們聽說江南有個陳國太子嗎?」對方回答:「聽說過。」文帝便命人將突厥引到韓擒虎面前說:「這就是俘獲陳國太子的人!」讓他在「國際友人」面前露了一臉。
  韓擒虎不足傚法,隋文帝卻頗值得尊敬。迨及後代,世風日下,掌權者可就不見得有這麼好的品質了。後世掌權者手下有一批文人,專職為掌權者草擬各種文稿,這雖屬於所謂職務作品,其實卻是捉刀者個人智慧的結晶,那些掌權者卻毫不慚愧地將其以個人的名義結集出版,名利雙收,思之令人慨歎不已。

五、不見兔子不撒鷹

  「盲人騎瞎馬」,這是生活中的大忌。
  所謂拍馬,就是要猜透對方的心思。一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只要上司的臉色一有變化,他就能替上司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準備。
  願你在生活中做一個百發百中的「槍手」。

  1.路邊野花大膽采

  作為宰相的呂不韋,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呼百諾,權威十足。小秦王完全聽其擺佈,被玩弄股掌之上。呂不韋此時又勾起了同往日的愛姬、今天的太后的舊情。他情慾難抑,就在進宮議事之機偷偷給太后留下一封情意綿綿的信,追憶往日的歡會,思念從前的恩愛,陳述眼下的寂寞,渴望重溫舊夢。太后原來是個淫蕩之人,莊襄王死後,早就慾火難耐,一見呂不韋要重敘前情的書信,正中下懷。此後,或太后約相國「議事」,或相國進宮「奏事」,呂不韋皆以國事為名,頻頻出入甘泉宮,兩人又像以往的夫妻一樣恩恩愛愛,親親蜜蜜。
  秦王政一大大長大,作事有了自己的主張,不想永遠當傀儡,太后和呂不韋的任意擺佈不再完全有效。此時呂不韋特別擔心秦王政發現他和太后的暖昧關係,每天憂心忡忡,提心吊膽。萬一事情敗露,消息傳出,被秦王得知,那他半生的苦心經營,現在的地位、名譽、權力、金錢都要付諸東流了。因此他就想早點結束同太后的私通。可是此時的太后,慾火中燒,淫心正旺,孤寂一人,難忍難熬。就不時尋找各種借口,召他進宮幽會。呂不韋又急又怕又沒法拒絕。但這絕不是長久之計。他知道,要想從太后那裡脫身,必須盡快為自己找個替身,這才是萬全之策。這個替身很快被他找到了,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淫棍鷚毒。
  鷚毒是風月場中的老手,常與淫蕩之婦私通,混跡於茶樓酒肆,浪蕩於娼妓之間。呂不韋打聽到鷚毒慣會尋花問柳,就把他收留在府中做門客,伺機待用。
  這時正趕上咸陽城裡大辦歌舞,城裡和四鄉的樂人都出來演奏,歌人都出來唱歌,舞伎都出來舞蹈。百姓也自娛自樂,可以盡興表演,宮廷中人也出來觀看,鸚毒是個「大陰」(指男性生殖器),呂不韋讓「鷚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勾引)太后。」桐木做的小車輪,發聲響亮,在喧鬧的歌舞中,果然被太后聽到了,而且知道了鷚毒的為人,就想私下得到他。知道他是呂不韋的門客,就找呂不韋商量此事。呂不韋說道:「太后想把這個人留在身邊,我可以進獻給你。」又進一步出謀獻策:「我派人出面告發他犯了大罪,判他腐刑。太后暗中出重金收買行刑的吏員,進行假閹割,再拔掉他的鬚眉,表面看來像一個真宦者,這樣就能夠進入宮中,侍奉太后了。」
  太后覺得這個辦法比與呂不韋鬼混要好得多,就完全採納了呂不韋的建議,並在呂不韋的導演下,一步一步的全部實現了。從此,呂不韋從太后那裡脫身了,而鷚毒作為假宦者留在了宮裡,明裡是侍候太后,暗裡是太后的姘夫。
  權勢利祿欲極強的呂不韋用這種方式,既擺脫了太后的糾纏,又討好了太后,真是一舉兩得。

  2.萬兩黃金不如一策妙計

  俗話說:「男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好色之徒,只有一個還是有毛病。」中國是個忌諱談性的國度,可封建官場的達官貴人卻大多數是好色之徒,雖然他們擁有三妻四妾,卻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變著花樣縱情淫樂,即使有些有毛病,但色淫之心不減,這就給那些溜須諂媚之輩取悅上司提供了契機,他們絞盡腦汁,出謀劃策,為上司的淫樂提供便利,更有甚者,或從外邊或自己親自研製淫藥,奉獻給上司,而使上司淫上加淫,樂上加樂。
  元朝未帝順帝時代有一個著名的奸臣哈麻,他因是順帝宮中的侍衛而得寵,青雲直上,竟居右丞相職。為了打擊元老重臣脫脫,哈麻竟恬不知恥地導君淫樂,誘使順帝日日以女人為戲,將朝政拱手交給哈麻。
  元順帝是歷史上著名的荒淫君主之一,酷好女色。哈麻為了投其所好,將西方僧人引進宮廷。這些胡僧都善流行於阿拉伯的「房中術」,據說能使人身之氣,或消或脹,或伸或縮,令人快樂無比,順帝試用後,果然與舊日不同,大喜過望,封他為司徒,專門在宮中教授這種「演揲兒法」(漢語意思「大喜大樂之法)。
  哈麻進獻此僧後,果然得到順帝更多的寵信,與順帝母舅老的沙、順帝弟八郎等10人,被順帝封為「倚納」,同在宮中學習房中術。
  哈麻見順帝樂此不疲,又將通曉秘法的西蕾僧伽遴真推薦給順帝。伽遴真誘導順帝說:「陛下雖然居萬民之上,富有四海,但人生百年,您也只有保有今生今生今世而已。人生幾何,歡樂無多,請陛下學習我這種秘密大喜大樂之法,保管您無窮快樂。」
  順帝自然又是喜出望外,就拜投伽遴真為國師,教習自己與哈麻等「倚納」房中術,四處搜求良家少女,君臣日夜以淫戲為樂。君臣宮女、嬪妃男女混雜、赤身裸體,同處一室,相互宣淫,將君臣同居之所,號稱「皆即兀該」,意為「事事無礙」。「丑聲穢行,著聞於外,雖市井之人,亦惡聞之。」
  哈麻見獻僧取淫之計見效,又夥同蕃僧要順帝建造「百花宮」,採集婦女,供其玩樂,上自公卿命婦,下至市井麗人,都難逃脫魔掌。並從中選出16名美女,頭飾紅纓,裝扮成菩薩模樣,稱為十六天魔舞女,亦真亦幻,亦佛亦人,如花似玉,飄飄欲仙,直弄得順帝如醉如癡。
  元朝定制,皇帝須五日一離宮,寵幸眾妃,為避免眾臣非議,哈麻等獻策,要順帝命人挖掘地道,與眾宮室和天魔舞女居處相連,這樣,順帝夜以繼日,通宵達旦,盡情淫樂,將處理朝政權力都委之於哈麻。
  明憲宗時代的內閣首輔大臣萬安,也是這等貨色。
  萬安特別善於鑽營,走門路。明憲宗有個妃子也姓萬,她比憲宗大了足足19歲,奇怪的是憲宗對她寵幸異常,萬安便以同姓為由,同萬貴妃認了本家,有了這個內線作後台,他的地位更是牢固了。
  明憲宗不理朝政,多少年不朝見大臣,好不容易被人請出來一次,作為內閣大臣的萬安,不乘機奏稟國事,只是一味地叩頭呼萬歲,皇帝一看元事可奏,又退回後宮,從此再也不見大臣,當時人們譏笑萬安為「萬歲閣老」。
  萬安的可惡之處不只於此,更主要的是他卑鄙地導帝為惡,他年老之後,患了痿疾,可是好色之心未減,他的門生、御史倪進賢向他贈以秘方,一洗便靈,時人諷刺倪進賢為「洗鳥御史」。身為內閣大臣的萬安,寡廉鮮恥,又將這秘方送給皇帝,由此,他得到了一個極為難聽的綽號:「洗鳥相公」。
  萬安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到憲宗死後,明孝宗上台,他又故伎重演,將專講淫慾之法的「房中術」,以奏疏的名義,進獻給新皇帝。遺憾的是明孝宗是個性冷淡患者,他不吃萬安那一套,並斥責萬安:「這難得是一個臣所應當作的事嗎?」這個年已70有餘的騷老頭這才嚇得汗流滿面,不敢出聲,最終因此而丟了烏紗帽。

  3.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達官貴人一生無非就是為了三個字:權、錢、色。有人愛權;有人愛錢;有人愛色,當然也有人三者都要。那些精通拍馬之道的傢伙,其拍馬的內容也跳不出這三個字,也就是說,愛權的極力為持維護;愛錢的給錢;愛色的迭上美女,三者都要的就全方位「轟炸」,近代好雄袁世凱,雖說不上他有多大的治軍治政之才,但他對社會上那些外門邪道卻非常在行。在他的一生中,可以說什麼拍馬手段都使用過。他的作人原則是:只要你對我有用,只要你與我有求,我什麼都可以滿足你。但前提是我得到的必須比付出的要多。
  奉承巴結、行賄寵絡,是袁世凱的拿手好戲。有一次,慈禧太后召見他,明確提出置辦宮中用品,等於是索賄,袁世凱心領神會,但錢從哪裡來呢?他心眼一動,想出一個鬼招:敲詐,他先派人到天津幾個大銀行裡,悄悄地摸清了各個官吏的存款數字,然後把一些存款較多的官吏叫來,說:「這些票號的掌櫃實在太可惡,他們竟敢用諸公的名義來招搖撞騙。為了懲誡他們,我已經把這些冒名頂替的存款暫時借用了。」各個官吏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袁世凱拿到100多萬元揚長而去,購置貢品,討好慈禧。
  慶親王奕匡生財無道、貪贓有方。但是,袁世凱覺得此人有權,是扳不倒的靠山,凡是親王府的紅白喜事及逢年過節的花銷,全給包下來。僅一次,袁世凱就派人送給奕匡10萬兩銀票一張,還說是作為零花錢用呢!1906年,載振到東北考察,路過天津。袁世凱邀請他看戲。他一見女伶楊翠喜天色超群,便為之傾倒。當載振從東北返回路經天津時,正在袁世凱督署管理庶務的段芝貴立即購買楊翠喜獻給他,載振樂不可支。袁世凱便拿出擬定好的東三省督撫及其要員名單,讓他轉交給奕匡。常人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載振只好照辦。不久,東三省督撫名單發表,基本上是哀世凱擬定的人員。這場女人與權力的交易,不慎洩露於世,輿論一時嘩然。
  世人以為唯有下級拍上級的馬屁,實不盡然。在袁世凱的拍馬生涯裡,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只要用得著,屈尊討好一下下級也無妨。
  袁世凱手下有個叫阮忠樞的人,此人才華出眾,是袁世凱的一個機要文書,此人頗有幾分古代才子憐香惜玉的心情,他嫖妓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愛上了天津妓院裡的名妓小玉,一時難捨難分。
  山盟海誓,永隨相伴。
  身為軍官,又怎敢娶妓。
  阮忠樞不敢隱瞞袁世凱,他將實情說明,懇請袁世凱允其二人成婚。
  袁世凱假裝十分生氣,他說:
  「軍人應有軍人的品德,背父母而婚,是為不孝,娶妓女為妻,更是內辱家門,外辱軍寧。」
  阮忠樞一聽,十分洩氣。
  然而,袁世凱心裡另有打算,他先派人將小玉從妓院裡贖身,成了「良家女子」,再置新房,使阮能名媒正娶。而這一切準備都是背著阮忠樞進行的。
  婚娶之日,袁世凱推說與阮忠樞到天津辦事,同車前往,馬車直奔一深宅大院,懸燈結綵,紅燭高照。不久從裡屋攙出一位新娘子,非叫阮忠樞揭去蓋頭紗不可,阮莫名其妙。定神一看「哎呀」一聲,新娘原是近日裡晝思夜想的小玉,一時驚喜萬分,此刻方知這一切都是袁世凱為自己苦心安排的。
  感激之情,無以言表。於是,死心塌地地為袁世凱效犬馬之勞。
  還有一件事能表明袁世凱不僅善用大大謀,而且善用小謀。
  袁世凱在創辦新軍時,相繼成立了三個協(旅),在選任協統時,他宣佈採用考試的辦法,每次只取一人。
  第一次,王士珍考取。
  第二次,馮國漳考取。
  從柏林深造回國的段祺瑞,自認為學問不凡,卻連續兩次沒有考取,只有最後一次機會了。第三次考試前,他十分緊張,擔心再考不上,就要屈居人下,心中十分不快。
  第三次考試前一大晚上,正當段棋瑞悶悶不樂地坐著發呆時,忽然傳令官來找他,說是袁世凱叫他去,段棋瑞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帥府,晉見袁世凱。袁世凱令他坐下,東拉西扯,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臨走,袁世凱塞給段棋瑞一張紙條,段祺瑞心中納悶,這紙條是什麼呢?又不敢當面拆開看,急忙回到家中,打開一看,不覺一喜,原來是這次考試的試題。
  段棋瑞連夜準備,第二天考試時,段棋瑞胸有成竹,考試結果一出來,果然考中第一名,當了三協的協統。
  段棋瑞深感袁世凱是個伯樂,對於自己有知遇之恩,決心終身相報。
  後來,段棋瑞、馬國漳、王士珍都成了北洋軍閥政府的要人,號稱「北洋三傑」。段棋瑞談起當年袁世凱幫他渡過難關的事,仍感恩不盡,誰知馮國漳,王士珍聽了,不覺大笑,原來王、馮二人考試時也得到過這樣的紙條。
  袁世凱用這個「巧妙」的辦法,既可以使提拔的將士報恩,又能使沒陞官的將士心服口服,便於統帥,還給被提拔者創造了很高的聲譽。
  袁肚凱為了籠絡一些有用的人物,還很愛玩政治婚姻的的把戲。不惜以自己的子女作代價,來達到固權保位的目的。
  袁世凱對黎元洪可謂用心良苦,為了讓黎無洪成為自己的人,袁世凱提出兩家結親,讓黎在自己的九子或十子中選一個做女婿。當時黎的女兒黎照芳才8歲,黎元洪為了保全自己,只得犧牲女兒。10多年後,黎照芳長大了,她對樁婚姻甚為不滿,憂鬱成疾,神經不正常,最後進了袁家,直到病死。
  徐世昌在袁世凱的總統府內擔任國務卿。袁的第十子恰好與徐的女兒生於同月,袁提出要結為秦晉之好,徐世昌無奈只得同意,後來,袁的兒子去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因企圖強姦校長的女兒,被校方驅逐,此時袁世凱已死,徐世昌趁機廢了當年之約。
  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曹銀曾投到袁的門下,袁世凱讓他的女兒嫁給曹餛的兒子,又完成一項政治婚姻。
  黎元洪、徐世昌、曹錕後來都當了總統,這樣袁世凱有三個親家是總統,可見袁世凱的「眼光」是頗高的,但這種裙帶關係終歸元濟幹事,袁世凱稱帝時,黎元洪拒絕接受「武義親王」的封號,毫不領情。對他們來說,婚姻只是政治工具,隨時可以拿起來,也隨時可以放在一邊,一切都是政治權力的需要,在政治鬥爭中,親兄弟、親父子尚且互相殘殺,何況親家呢?所以說,袁世凱的「婚姻」拍馬術並不是很成功的。

  4.強中更有強中手

  在童監的挑選中,安德海認識了黃承恩黃總監這個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要想在宮內站穩腳根非討得黃公公喜歡不可。能討人喜歡,安德海有這套本事,他有幾個得大獨厚的條件:第一,他與黃公公是老鄉,都是青縣人,又有陳公公的推薦;第二,安德海長了一副好模樣,天生的笑臉兒;第三,安德海聰明過人,會來事兒,加之他面對黃公公一個頭磕在了地上,認了個恩師,師徒之間如同父子,安德海那點兒本事算是施展了,他百般慇勤,小心伺侯,早晚不用指使便主動給師傅鋪床疊被倒便盆兒,端飯打水洗衣衫,一口一個老師,哄得個黃老太監是滿心高興,心說:這孩子果然是棵好苗子,於是對他格外關懷,把宮中的禮節、稱呼、規矩、忌諱等都一一告訴了安德海,就連最常用的知識也告訴了他,如對皇上應稱萬歲,皇上和后妃吃飯要說用膳,飯後問好要說進得好,起床問安要說歇得好,凡皇上家族裡的人最忌諱提名字,音同字不同也不行,一旦觸怒主子,輕則遭頓毒打,重則招來殺身之禍……
  所有這些,安德海都一一記在心裡,他怕忘記,反覆背誦,反覆演習,為了討得主子的歡心,他真下了功夫。
  且說這道光皇帝,他共有九個兒子,前邊三個都死了,第四個皇子便是奕寧,若論長幼挨個兒,應立四皇子奕寧為太子,可六皇子奕訴無論是口才、文才、武功都比奕寧強,因此道光一直拿不定主意,多次對四皇子和六皇子掂量考驗,
  道光三十年春,這天風和日麗,道光要帶領六個皇於去南苑打獵,意在考驗各個皇子文才武略和應變能力,以便確立皇位。
  皇帝要選太子,這已是公開的秘密了,因此六個皇子各做準備,都想取得父皇的歡心,以便將來撈得皇位,尤其是四皇子奕寧和六皇子奕訴,更是爭奪的對手。
  四皇子奕寧的老師名叫杜受田,此人足智多謀,他在四皇子身上下的工夫很大,希望他能登上皇位,自己也跟著沾光,可他也掂量過,奕寧與其他皇子比較起來,除了排行第四佔了個有利的位置之外,其他方面都平常,甚至略遜一籌,如若稍一讓步,這皇位定然被六皇子奪去,為此急得他直轉磨磨。
  安德海看出了門道,上前問道:「杜老大,你老人家滿臉愁容,定有為難之事,莫不是為明日行圍采獵之事?」
  四皇子一旁喝道:「不許胡說!」
  安德海道:「噓!」
  杜受田心想,這孩子能看出我的心事,看來是個有心計的孩子,隨口道:「不,讓他說下去!」
  安德海道:「我曾聽人講過,三國時曹操的大兒子曹丕和三兒子曹植也有與現在相似之處,不過奴才記不太清了。」
  杜受田眼睛一亮,把手一擺道:「好了,不必往下說了,你說得很好,很有道理。」
  奕寧不解其意,問師傅道:「這是怎麼回事呀?」
  杜受田道:「你到時候就如此這般、這般如此,這麼、這麼辦!」
  奕寧聽罷點頭稱是。
  次日,道光帶領六個皇子來到南苑,傳旨汗始圍獵。諸位皇子各顯身手,直追得那些飛禽走獸東奔西跑,到處亂蹦亂飛,其中最數六皇子奕訴,幾乎箭無虛發,滿載而歸,而四皇子奕寧卻是兩下空空,一無所獲。道光帝不由龍顏大怒,大聲喝斥。奕寧因有老師提前安排,不慌不忙地奏道:「兒臣以為目前春回大地,萬物萌生,禽獸正是繁衍之期,兒臣不忍殺生害命,恐違上天好生之德,是以空手而回,望父皇恕罪。」道光帝聽罷,心想這倒是我沒有想到的他卻想到了,倘若讓他繼位,必能以仁慈治天下,不禁轉怒為喜,當下誇獎了四皇子的仁慈之心。
  又過了幾年,道光憂慮成疾,自知不久人世,急喚諸皇子到御榻前答辯。消息傳開,四皇子和他的老師杜受田都知道這是最關鍵的一次較量了,能否登基在此一舉,必須作好充分準備,但兩人對坐半日卻苦無一策,安德海又獻上一計說:「萬歲爺病重,到御榻前之後什麼也不用說,只說願父皇早日康復就行,剩下的就是流淚,卻不要哭出聲來。」二人一聽大喜。
  次日六位皇子被詔玉龍床前,果然道光提出了一些安邦治國的題目讓諸皇子回答,別人誰都比不上六皇子,答的頭頭是道,道光甚為滿意,卻發現四皇子一言不發。道光一問,他頭一扭淚如雨下說:「父皇病重,龍體欠安,兒臣日夜祈禱,唯願父皇早日康復,此乃國家之幸,萬民之福,此時兒臣方寸已亂,無法思及這些。倘父皇如有不測,兒臣情願龍駕而行,以永侍身旁。」說完淚水漣漣,越擦越多。
  道光聽了心中甚受感動,心想此真孝子仁君,於是決心立四子奕寧為太子,這就是二十歲登基的「咸豐」皇帝。安德海因為關鍵時候立了大功,因此深得咸豐喜愛,身價越來越高。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