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改變高聲大叫的習慣 ●改責備為理解 ●改變對女兒的態度 ●改變處理兒子不公的方式 ●讓兒子決定要做的事 ●讓兒自主決定是否接受聘請 ●改變阻止讓女兒去溜冰的做法 ●改漫罵為順應 ●改責備為提供選擇 ●改變高聲大叫的習慣 十七歲的林潔跟母親一起逛商店,突然,一件漂亮、貴重的大衣映人了她的眼簾,她盯著就不肯走了。站在旁邊的母親高聲訓斥道:「這麼貴的衣服你也想買?你以為錢是撿來的?而且你的衣服也夠多的了。」 林潔一聽就很不高興,頂嘴道:「你就是從來不給我買值錢的衣服。」母親說:「小孩子穿什麼值錢的衣服,別說了,吃午飯去。」林潔沒精打采地跟母親進了一家餐館,兩人默默不愉快地吃了一頓飯。 若母親能對女兒給以同情和慰藉,好意地說:「看你的眼睛都發亮了,是不是挺喜歡這件大衣?假如我有錢的話,再買給你。」這樣肯定女兒會高興些。 ●改責備為理解 十四歲的李珍,一進門就是一副哭喪的臉,她睹氣地對母親說:「我不上學了,我再也不上學了。」 母親:「什麼事惹得你這麼生氣了?」 李珍:「那些男孩子太無聊了。」 母親:「有些男孩子是挺無聊的。」 李珍:「今天上完第二節課,一些男同學在圍著王江看他折紙,他折了一支鴨子後,竟在上面寫上我的名字,使得那些人都看著我笑,我走過去一看,真把我氣昏了,我搶過來就撕了,我知道他們是在笑我走路姿勢不好看。」 母親:「有些人就是喜歡取笑別人。」 李珍:「這個王江,我再也不理他了,真是氣死我了。」 母親:「喝杯熱牛奶好不好。」 李珍:「好。」 喝過牛奶後,她平靜了很多,接著又說:「明天,不管是誰,再拿我開玩笑,我可就不客氣了。」 母親:「就是呀!」 李珍:「或是根本不理他們,他們很幼稚。」 母親:「這也是個辦法。」 第二天,李珍還是上學去了。 李珍的母親事後說,要是以前,她一定會責備女兒不上學的念頭,會對女兒說這是同學隨便開開玩笑,要對朋友寬厚,不要為這點小事生氣等,這只會把事情搞糟。 ●改變對女兒的態度 十三歲的羅芳愛好拉小提琴,而且喜歡在廚房裡練習,一次,晚上六點了,她還在廚房裡拉著,他母親說:「我要弄晚飯了,別在這裡。」羅芳一生氣,抱著琴就出來了,正好此時她哥哥從夕卜面走進廚房去喝水,然後又跟母親起勁談了起來,羅芳看到了,不服氣地對著廚房說:「他可以待在廚房裡,我為什麼就不行。」母親說:「你自己去想。」 第二天早上,羅芳還是生氣,她遞給母親一封信,上面寫道: 媽: 我是個人,還是個隨你擺弄的物件。你總是說:「你是小孩子,我不必跟你解釋。」這是不公平的,我希望你們尊重我,不合理的事就應該解釋。 昨天晚上那件事就不公平。我問你理由,你又說那句話:「你自己去想。」這是女兒我最不願意聽的一句話。 還有,我不喜歡聽你教訓,請你改一改,不要總叫我到你房裡去把我大訓一頓。 下面是母親的回信: 羅芳: 你對我說你的心裡話,很好。看後,我確實覺得我有一些做得不好。我贊成你的說法,你應該得到尊重。至於你問我為什麼不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覺得你是明知故問,自己知道答案後才提出問題來,既然你如此重視,下次我一定回答你。 除了下午五點至七點我做晚飯的時間,隨時歡迎你到廚房裡練琴。 母親 ●改變處理兒子不公的方式 做一位母親為兩個兒子的不和睦而苦惱不巳,為了改變這種狀態,他在對待兩個兒子的態度上進行了改正,下面是勉具體講述如何改正的。 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十三歲,叫大斌,小兒子九歲,叫小斌。他倆經常吵嘴、打架,一般是大斌去惹他弟弟,害得小斌哭。我因此在口氣上總是偏向小斌,斥責大斌。這樣的結果使得小斌以為有了靠山,總處於被動。大斌呢,又不服氣,跟弟弟造成敵對。 我認識到對他倆的態度不對後,就改變了自己的處理方式。 對小斌,我跟他說:「小斌,你長大了,不能老是受你哥哥的欺侮,你也可以還擊,拿出你的力量來防衛自己不受攻擊。」 對大斌,我跟他說:「大斌,你是哥哥,要善待弟弟,雖然他有時候很煩,使你苦惱,我瞭解你的心情,但不要動手打他,對他要溫和點。」 我說過之後,大斌有所好轉。有一次,大斌把小斌打哭了,我沒去管,大斌認識到自己錯了,對小斌說對不起,接著做鬼臉逗小斌笑,又讓小斌打他,還故意裝輸,並稱讚小斌:「真不錯,勁還不小。」 他們有時候互罵髒話,我也照樣不去管,他倆吵著吵著就自動停止了。 總之,由於我的改變,他倆相處得和睦多了,常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爬樹、在草地上打滾、摔跤等等。 小斌也有了所改變,一次小斌被大斌推翻在地,小斌順手拾起個瓶於就要擲向大斌,這下我可不能不管了,我抓住小斌說,小斌,這可不行,那樣會打破他頭的。只能用空手打。」我又對大斌說:「大斌還不快跑,小斌可真發火了,他會打死你的。」然後使個眼色叫大斌走,小斌氣也消了。還有點得意之色。 但有時也有結果不好的時候。 有一天一早,小斌打翻了他愛喝的果汁,於是他抽噎地哭起來,大斌惡作劇地學他哭,小斌就氣得大叫,大斌又跟著學他大叫,而且越學越鬧,小斌拿起個調匙琴過去,=這下可把大斌急怒了,他說:「好,我可不怕你。」說著就走過去打小斌一拳,還說是教訓教訓他,我急得趕快拉開他們,忙安慰小斌,責罵大斌,並勸他們上學去。 對此,我很感憂慮,覺得又回到老路上來了,他倆又會成為敵對的局勢。但我估計錯了,兩個孩子第三天就言歸於好了,我還聽到大斌對小斌說:「小斌,你越來越厲害了,我像你這麼大時,可沒你這麼壯,你要感謝有我這樣的哥哥教你打架,來,我再教你幾招。」 可見,兄弟畢竟是兄弟,手足不睦是有辦法解決的,我總結的經驗是:要去幫助孩子改正缺點;對兄弟間的小矛盾不要去管,若到了某種程度,如拿東西打人,互相攻擊等,才去插手管一管。 現在,我很高興,他們兩兄弟在一起玩得很好,非常融洽,很少吵架。 ●讓兒子決定要做的事 十二歲的阿林,一回家便遞給母親兩張通知單,說:「媽,老師要您在上面簽個名,然後回信。」 母親接過來一看,第一張通知單上寫著:「阿林這幾個星期來沒做英文的課外作業,請督促他做好。」 第二張通知單上寫著: 阿林一直沒做自然的課外作業,請家長督促一下。 母親沉戳了很久,才說:『「這可不是件小事。」 阿林:「我知道這事不好,可是我從一年級就沒有做課外作業的習慣。」 母親:「這毛病要改。」 阿林:「好吧!我寫張條子放在桌上提醒自己:『勿忘做課外作業。』」 母親:「這是個辦法,其實只要像你學吉他的精神就夠了。學吉他也是從頭學起,每天晚上學,每天晚上練,現在不是彈得很好嗎?」 阿林:「對,但玩吉他是我想做的,而課外作業我不想做。」 母親:「我知道這是你願不願意做的問題,可是學習是你的主要任務。」 阿林:「是的,那您怎麼回信?」 母親:「回信的開頭想好了,我這麼寫:『老師,我看到阿林帶回的兩張通知單,非常謝謝您提醒我們注意,我跟阿林談過了,他說……』下面就要你告訴我怎麼寫了。」 阿林:「告訴老師,我從今天開始做英語課外作業。」 母親:「好,我這麼寫,然後呢?」 阿林:「再告訴老師,下星期一我會把自然作業補上去。」 母親:「很好,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阿林;「再告訴老師我以後會認真學習。」 母親:「好,老師看了一定會高興的。」 阿林:「咦!媽,這次您沒大聲罵我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母親:「我本想大罵,可還是克制住了,因為我相信只要你想解決問題,就一定可以做到,記住你自己所說的。」 ●讓兒自主決定是否接受聘請 兒女長大了,他們的事應該由他們自己去決定,屬於他們人生的戲應該由他們自己去導,自己去演,父母只能當個觀眾,為他們祝福。 下面是一位母親講她如何抑制自己,不去干擾兒子的事。 我兒子,十七歲,對文藝很在行。一次,學校裡舉辦一個夏令營活動,想請他去擔任文藝指導。他感到榮幸,很開心,但又擔心弄不好,因此還有點猶豫接受還是不接受。我的意思當然是要他立刻接受,因為這對他很有意義。可是我還是抑制住了自己,沒去逼他,而是讓他自己去拿主意。我說:「這事你自己好好想想。」兒子回答:「嗯,我會確定的。」 一星期後,他決定接受夏令營的工作了,我很高興他能自己做主了。 ●改變阻止讓女兒去溜冰的做法 下面是一位母親講她的改變。 我女兒,十二歲,還不會溜冰,一次,有幾個同學邀她去溜冰,我知道這是一項有點危險性的運動,在以前,我會說:「不准去,不小心就會摔傷的。」這次我卻說:「我小時候想去溜又怕溜,你有這個勇氣就去吧!高高興興地玩吧!」 女兒毫無損傷地回來了,她興奮地對我說:「媽,剛開始真的怕,我只能扶著欄杆慢慢移動,後來他們帶著我溜了幾次,我也掌握了點平衡,可以脫離欄杆走了,下次,我一定學得會。」 我真為她高興,同時也為自己的改變而慶幸。 ●改漫罵為順應 下面也是一位母親講的故事。 一次,我們全家出外渡假,旅途中選擇了一家古老的旅館住下,這家旅館雖然舊,但裡面有很多古董;可是我那十四歲的女兒艷艷卻不高興,因為我們的房間裡既沒有電視機、又沒有收音機,因此,她一個人坐在房裡生悶氣,還拒絕跟全家人一起吃飯。我瞭解她的心情,於是說:「你想住更好一點的旅館,是嗎?」「是啊!」她不高興地回答。我又抱著她的肩膀勸她:「我知道你很失望,但先出去跟大家一起吃飯,等一下我帶你去看這旅館有趣的玩意兒。」她順從跟著我出來了。 在此,我改變了以前的作法,要在以前,我會對她大發脾氣,會罵她討厭,批評她耍小孩子脾氣。這次我卻順應她的情緒,說出她的失望,提起她的興趣。因此也改變了她的態度,大家仍愉快地一起玩。 ●改責備為提供選擇 一位母親講述她十四歲女兒的一件事: 我女兒學校舉辦歌唱比賽,她班上要求每個人都穿白襯衣,可是她沒有,我那件對她來講,又長了點。但第二天就要上台了,於是她急得大哭,我說:「你將就穿我那件算了。」她還是哭我又說:「那我幫你去借一件。」她馬上停止了哭鬧。第二天她穿著我借的衣服高高興興地去了。 我沒有因為她哭而責備她,而是提供選擇性的建議,於是問題解決了。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