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龍的故里——曲阜孔廟


  龍,是古老東方文化的象徵。翻開歷史的卷宗,我們不難發現,著名思想家孔子首創的儒家學說正是龍文化的主體,對中華民族具有最持久和最深厚的影響力。我們還不難發現,歷代統治者都十分推崇儒學,稱孔子為聖人。孔廟也成了神州大一地上的一種標誌性建築隨地可見,其中當然以孔子故鄉——山東曲阜的孔廟最具規模。
  歷史上不少皇帝曾去曲阜孔廟祭拜。據說清朝某年,乾隆皇帝也要來曲阜。皇上蒞臨的消息傳開,忙壞了曲阜人,不到半年,該重修的,該粉飾的,該栽種的,總之凡是該張羅的全張羅好了,曲阜城煥然一新,特別是孔廟,更比平日多了好些輝煌,好些典雅和氣派。尤其是孔廟大成殿前的那些石柱子,誰見了都說絕!只見繞殿一周十二根粗大的雕龍石柱上刻雙龍對翔,巨龍之間雕有珠玉,四周刻雲霞,下端波濤翻滾,柱腳上還有假石山,山下是片片吉祥的蓮瓣,且不說這些圖形是如何造型優美,栩栩如生,單只僅那高6米卻有1米直徑的大石柱不給人肥短粗矮的感覺,就值得大書一筆,更何況,因為柱粗,所有印刻可以達到極深,幾乎全立體,在陽光照耀下,射影透進柱內,觀者只見雲龍浮游而不見石柱肅立,這就創造了一種奇跡,一種讓人歎為觀止的藝術效果。於是,孔廟上下都以它為榮,以迎接皇上。
  皇上駕到的日子慢慢臨近了,一天,有人求見孔廟主持,說是為廟中精美石柱而來。主持聽來客一席話後,立刻坐立不安。原來來客告訴主持,石柱之華美,已經超過了皇宮的龍柱,恐怕皇帝看到,不但不會誇獎,還可能會怪罪下來。怎麼辦呢,若是毀去這些石柱,一則捨之不得,二則也實在來不及了;不毀吧,這罔上之罪,誰又擔當得起呢?主持踱著步子,始終不得其解。
  終是解鈴還須繫鈴人,來客說了一個辦法,主持想了好久,終於舒展了緊皺的眉頭。
  皇帝祭拜的那天終於到了,孔廟顯得格外莊嚴肅穆,穿過五進院落,皇帝看到大成殿,眼睛一亮——眼前的殿宇黃瓦飛亮,雕樑畫棟;金碧輝煌,而殿前一色紅綢包裹的廊柱,將雄偉的大殿襯托得熱烈而威嚴,氣派不凡,乾隆不由得讚許道:「孔廟大殿,名不虛傳。」原來這正是那個客人的主意:用紅綢包裹雕龍石柱,躲過皇上的耳目。主持心中的石頭到這時才落了地。故事傳開,來看石柱的人更多了。
  其實,曲阜孔廟中,可看的遠不止石柱。經過歷代的修建擴建,孔廟的規模一再擴大,到今天已是氣象壯觀,佔地327.5畝,南北長1120米,前後共九進院落,有殿閣門廡466間,其中心是大成殿。大成殿在大成內,是東方三大殿之一,它重簷九脊,黃瓦飛甍,建築在重層的石台之上,前帶露台,相當高貴。殿高25米,正面寬46米,有九間;深25米,有5間;殿正中為像龕,龕前為重蓮柱罩,內供孔子像,其餘房間供奉的是小一號的諸賢像位。大殿採用重簷歇山式屋頂,平添一股宏大氣勢,站在殿前,一種莊嚴崇高的感受油然而生。
  總的說來,大成殿的構架簡潔整齊,平淡無華。倒是它的三周樑柱令人暗暗稱奇,仔細一看,周周不同,柱柱生姿。從內至外,三周柱子分別被稱為內金柱,外金柱和簷柱。簷柱就是前面故事中提到的雕龍石柱。所謂內外金柱,雖稱金柱,並非金製,它們都是本質為木而外裹以金屬。內金柱柱間無牆,直達7架樑下,高16米許,至為雄壯,上刻雲形花紋;12根外金柱不及內金柱高,但輪廓圓和,顯得提綱挈領,叫人玩味不已。
  身臨孔廟,注民於那肅穆的殿宇,典雅的樓閣,傲岸的牌坊,古樸的宅堂庭房時,每一個遊人都會對以孔子為開山鼻祖而統領中國文化思想近兩千年的儒家文化漸漸了悟。

  ------------------
  allan9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