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汗烏拉


  汗烏拉一共有幾處?這在錫盟不容易弄清楚。在烏珠穆沁,著名的汗烏拉(蒙語:王之山或山之王)有3座。據我看來,當然我們的汗烏拉又是這3王之中的大王。
  首先,我們的汗烏拉座北朝南,兩襟分別是那兩個小王:沙麥汗和西烏汗。其次,不僅位置在地理風水之正中央,而且上面一字甩手並排9堆大敖包——汗敖包之祭,按牧民講,只要白色食物(奶酒奶酪)一供,天靈地感,立即落雨。
  第三,我們的汗烏拉山北,是一片密密叢山,大小地名數十個,丘陵溝壑重重。山南一馬平川,開闊草原——而這西南的開闊地兩翼各右一條豎山流脈而下,沿這兩道小山脈,鑿地9尺便是一口好井。第四,我們的汗烏拉形狀莊嚴,兩襟舒緩,山頂高聳,像一座低平的金字塔。山頂與山腰相連處,獨眼般生著一簇杏樹。
  我當知識青年時,經常和其他汗烏拉籍的知牧(按「於群、警民」等漢語新詞讀解)惡戰,爭論山頭的大王小王問題。他們說:爬上那個汗烏拉能看見內蒙古49旗。我就說:我們這汗烏拉上頭能看見外蒙古51旗!抬槓頂牛到了極端時,問他一句:「你們那山有山眼睛嗎?」非常靈,他們馬上沒詞兒了。
  風水學——勘輿之學認為: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這不僅僅在中原有超驗之明,而且在草地也不敢小視。
  大名鼎鼎的摔不倒(用馬竿在馬疾馳時套得它一跤摔倒)的兒馬——安巴·烏蘭,乃是在汗烏拉山麓長大。同時,傳說般的黑馬5兄弟,也是汗烏拉馬群的明星。在全旗知識青年中最出色的好狗(能辨別全東烏旗知識青年氣味)奧登·阿爾斯楞(無尾獅),又是汗烏拉的出身。60年代某年大旱飲遍6群馬10群牛幾十群羊仍不枯乾的無底井泰萊姆·忽都格,亦在汗烏拉區劃之中。
  人更是如此。
  筆者本人敢以一文筆求生存,當然全是因為汗烏拉風水的緣故;而我終生認為導師,哪怕時事逝去20年仍然認定她是導師的我家額吉,也是在汗烏拉草原創造了她不朽的人生。此刻,她已經71歲了。
  走遍北亞半個世界,才深刻地悟出了汗烏拉的存在方式。見識了各種各樣的牧區,才知道汗烏拉草原的富饒。
  東北角有險山,足以抗禦寒風危難;西南角有大湖,似開放似阻攔。西北連向古歌《阿洛淖爾》,使兒童從小知道憧憬,東南條條大路,把內裡和外界相連。——加上北方一線連山,南方一道鹼灘「戈壁」,汗烏拉聖山居中,享有30里方圓。如此的地理,簡直是絕了!
  ——我的文章,讀著知之者會深得三昧,不知者會覺得我故作大言。我並不想辯解。我只為知之者寫,也只為抵抗將來的文化侵略者寫。19世紀的漢學大師de Groot,在其巨著《中國宗教體系》中入木三分研究了中國民間思想,最後還是以一頓訓罵收尾。值此世紀末,會有人向如同汗烏拉那樣的腹地深處插手的。在他們的洋洋萬言之前,我的小文會成為一塊小小的「石敢當」,等著殺殺他們的銳氣。
  無論如何,外人永遠也看不見汗烏拉草原除了斑斑營盤座座氈帳外沒有一間土房的風貌了。也看不見樹關節砍成的輪瓣、半圓的氈圈、白布縫的袍子、自己舂的黑炒米了。也看不見2000匹馬一齊狂奔時的偉大景象了。真知灼見仍在生活的、真實的人們心裡藏著,儘管汗烏拉山永恆不變地矗立不動。
                          1991·4
  ------------------
  公益圖書館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