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趙季平:大師的輕鬆之作


  1994年初,西安作曲家趙季平接到來自台灣滾石唱片公司一個經理的遊說,讓他給一個新影片配樂。當時趙季平剛剛跟著名的台灣製片人楊佩佩合作完成了香港電影《倚天屠龍記》的音樂,滾石方面對他興趣很大,要出資把趙季平的電影音樂翻錄成唱片出版。這樣一來,滾石的遊說就不大好拒絕了。
  這個新片的劇本剛完成,叫《大話東遊》也就是後來的《大話西遊》的雛形。
  1994年可以說是趙季平打開國際影響的一年,他受到港台影視界相當的青睞。那年春節期間,台灣的《中國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名為《中國新電影動人樂章》,對他作了非常高調的報道。
  而近十年在國際揚眉吐氣的中國新電影配樂,幾乎都由這位西安作曲家一手包辦了。他的代表作有《大閱兵》《黃土地》《紅高粱》《老井》《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五個女人和一根繩子》《秋菊打官司》以及獲得要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角逐的《霸王別姬》等。趙季平的老搭檔張藝謀說:「趙季平代表了80—90年代的中國電影音樂,他是這一時期的里程碑和巨匠!
  趙季平1945年生於甘肅,曾在西安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就個性來說,他對音樂的愛好與吸收是屬於雜食性的,這使他不自限於中國音樂既有的意識形態,創作起來自由而新意不絕。趙季平描述自己成長的地理環境說:『酒安,是絲綢之路的鎖鑰。一邊是中國文明,一邊通往歐洲之路。」一方面長年浸淫中國民間音樂,另一方面從小學習和欣賞西方音樂,趙季平宛如在腦中築起一條音樂絲路,融合了民族內涵與先進的音樂語言。他的作品有時土味撲鼻,有時又流露出後期浪漫、印象派至現代音樂的技法。
  他的第一部影片配樂是《絲綢之路》。陳凱歌很喜歡這部作品,特地前往拜訪趙季平。兩人相談甚歡,一拍即合,當下敲定合作第一部作品——1983年的《黃土地人當時的張藝謀還只是個攝影師,也非常喜愛趙季平的音樂。他瞅準機會抓住趙季平說:「他日我若當導演,你一定要為我抬轎子。」果然,他們1987年合作《紅高粱》一炮而紅。無巧不巧,趙季平最感得意的正是片中女主角出嫁的「顛轎』一段。
  趙季平拿到這個叫《大話東遊》的本子後,覺得它簡直在瞎胡鬧。故事離奇、蹩腳,充斥著港味兒的形容詞、感歎詞,讓人很不舒服,他連看三天才讀完。為了找感覺,他又到西影廠的攝影棚去參觀,結果看到的是「牛魔王的肚子』,巨大的內景,掛了些腸子、內臟,照樣是非常怪異。這部電影與他以前創作的嚴肅電影很不一樣。
  港方同時還給他帶了一段盧冠廷為影片寫的主題曲的旋律,後來趙季平就在它的基礎上為全片配樂。
  趙季平確定了音樂的主題:反映人性的最終統一,中間穿插不和諧音,比如妖精出沒、戰爭、災難等。音響上比較豐富,使用鋼管、絃樂、木管等西洋樂器,但考慮到這是一個古裝戲,他又加入了二胡和蕭,使它有一種中國古典的味道,同時也比較注重音樂的色彩。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很輕鬆的狀態下完成了《大話東遊》的全部配樂,樂曲總長度有一個多小時。隨後,曲子由北京中央樂團錄製,指揮胡炳旭,錄音的是他的長期合作者張正地。
  第一批數碼帶由滾石帶回香港,趙季平就算大功告成,拿到了一份不錯的報酬,後期的工作也不用過問。一般按照國內的路子,作曲家要對著鏡頭,按段落去配樂,而香港人的習慣卻很簡單,作曲家寫好若干段音樂,然後由導演聽了這個音樂再去使用,導演是總調度。
  這是一種電視劇的配樂辦法,做慣了嚴肅音樂的趙季平本身對這個電影也沒抱太大期望,自然樂得逍遙。
  幾年過去了,趙季平以後也很少再寫這樣搞笑題材的音樂。我採訪他的時候,他興致勃勃地告訴我,柏林愛樂樂團將演奏他的兩部作品:《霸王別姬》和《太陽鳥》,其創作屬於逐步走向高雅和輝煌那一類。但不可否認,他頗為大氣的音樂給《大話西遊》增添了藝術的完整性。
  也怪,趙季平出差住旅館的時候,總能在電視上斷斷續續看到《大話西遊》。他覺得裡面的音樂雖然不是完全忠實於他的創作,但使用得很巧。不過,他始終覺得那是一部莫名其妙的電影,年輕人的狂熱令他吃驚。
  趙季平的兒子可不這樣看。子承父業,他的兒子趙林今年26歲,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給目前收視率非常高的幾個電視連續劇配樂,像《人間四月天》和《聊齋先生》等。趙林和他的一幫朋友都喜歡《大話西遊人覺得裡面的音樂——游刃有餘。
  有時候,大師的遊戲之作也充滿了傳奇,這是很奇妙的事情。

  ------------------
  圖書在線製作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