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六韜》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和《犬韜》,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對話的形式寫成的一部兵書。它的書名在戰國時就已見諸《莊子》一書的記載。但對它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來就存在各種不同的說法。 《淮南子》注和《後漢書》認為,《六韜》出自殷周之際的姜太公呂望之手。 班固《漢書·藝文志》認為它寫成於周惠王、襄王之間(前676年至前619年),或周顯王時(前368年至前321年),或孔子(前552年至前479年)時。 唐以後人多傾向於此書並非太公所著,不是先秦時書,而是出自秦漢間人或漢以後人的偽造。 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竹簡本《六韜》出土後,學者們多認為《六韜》成書於戰國,盛行於西漢前期,而不是出於秦以後人的偽造。 另外,又有人認為,姜太公撰作《六韜》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必有它的根據,不可隨意否定。《六韜》的一些基本思想很可能來源於太公,由春秋中葉和戰國中葉人撰寫、擴展、補充成書,又經過漢人的附益,才以今天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這一說法接近於目錄學大師余嘉錫的觀點,較為可信。 《六韜》是一部很有價值的軍事經典著作,在戰國和秦漢時即已廣泛流傳,具有很大的影響,深受劉備、諸葛亮、孫權等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重視。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六韜》被定為武學必讀之書,位居《武經七書》之首。 長期以來,它一直是中國古代兵家學習、研究和不斷引用的軍事經典。 《文韜》包括「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等12篇文字,主要闡述了政治(文治)和軍事(武功)的關係。《文韜》認為,政治先於軍事。政治是軍事的基礎,軍事則是政治的另一種手段的繼續。它指出,戰爭本乎道義,要想奪取戰爭的勝利,取得天下的統治權,就必須運用「文韜」,即通過政治收攬天下人之心。收攬人心的關鍵在於愛民,在於按為君之道施政行事,處理好君臣關係,推行相應的內外政策和發展經濟。 具體來說,《文韜》認為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只有和天下人利益一致,休戚與共,才能取得天下。反之,就會為天下人所唾棄。而要做到與天下人利益一致,就必須實行「仁」、「義」、「道」、「德」,與人民一齊順從天時,共享土地所產生的財富,免除人之死,替人排憂解難,與人民憂樂好惡相共,給人民以種種利益,亦即使人民不失業,不誤農時,減少刑罰,減輕賦斂、徭役,不苛擾百姓,愛民如子弟。君主只要實行愛民之道,自然就能取得人民的擁護,從而取得天下。所以,君主應抑制自己的私慾,無為而治。官吏要忠貞愛民,廉潔奉公。人民要孝順父母和長輩,愛護子女和晚輩,一心從事農耕和紡織。國家要努力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實現富足的目標。對外應安撫近鄰,控制四方。發動戰爭前要事先秘密地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旦時機成熟,就應公開聲討敵人,號召天下之人一齊征討。 《武韜》包括「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等5篇,主要從戰略的角度出發,主張在使用武力、進行戰爭的同時,還要採取「修德」、「安民」等政治手段爭取民心,瓦解敵人,加速其崩潰的過程,以盡可能小的代價,換取戰爭的勝利,甚至做到不戰而勝。 《武韜》指出,要奪取戰爭的勝利,首先要做到名正言順,師出有名,進行戰爭是為了弔民伐罪。戰前應秘密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後看準時機,發動進攻。其次,是力求不戰而屈人之兵。《武韜》認為,天下之人都歡迎給自己以好處的人,而不歡迎損害自己利益的人。不掠奪人民,就是予人民以好處。不侵犯別國的利益,就是使各國獲益。不壟斷天下的利益,就是使天下之人都得利。所以,只要不侵奪人民和各國的利益,不獨佔天下之利,就能得到人民和各國,以及天下之人的擁護,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不戰而勝。再次,是運用「文伐」,即發動政治攻勢。「武韜」列舉了12種具體的謀略,主張用這些權謀詭詐的方法,去利用、擴大、加劇敵人的內部矛盾,以分化、瓦解和削弱對方,為軍事進攻鋪平道路,創造有利條件。這也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種手段。最後,行事要合乎用兵之道,按照戰爭的基本規律採取行動,才能取得勝利。 《龍韜》包括「王翼」、「論將」、「選將」、「立將」、「將威」、「厲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徵」、「農器」等13篇,主要論述軍隊的統帥和指揮等問題。如怎樣遴選將領,拜將立帥,編組統帥部,樹立將帥的威信,鼓舞士氣,秘密通訊和臨敵致勝等。它將「智」、「信」、「仁」、「勇」、「忠」作為選擇將帥的標準,主張用8種方法考驗將帥,並舉行隆重的儀式,將軍權授予通過考驗的統帥。其中「王翼」篇對統帥部的組成,作了詳盡而全面的闡述,對統帥部各種人員的配備、人數和職責都作了具體的規定。「陰符」篇記載了利用不同長度的符節表示不同的意思的方法,進行秘密的通訊聯絡。「陰書」篇則記載了將一封信分作3份,由3人分別送達的秘密通信法。「軍勢」和「奇兵」篇揭示了臨陣決戰,創造和利用優勢,把握時機,出奇制勝的一些原則。「五音」、「兵徵」篇將陰陽五行學說引為其理論的基礎,其中不乏牽強附會和迷信之處。 《虎韜》包括「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道」、「略地」、「火戰」、「壘虛」等12篇,分別論述了兵器、軍用器材的種類及其性能,以及突圍、渡河、對陣、迂迴、伏擊和反伏擊、攻城、反火攻等各種形式的作戰形式和戰術問題。 《豹韜》包括「林戰」、「突戰」、「敵強」、「敵武」、「烏雲山兵」、「烏雲澤兵」、「少眾」、「分險」等8篇,分別論述了在森林、山地、江河水澤地帶和險阻地形下的作戰方法,並對特種地形和特殊情況下的作戰原則,如抗擊突然襲擊、夜襲和以寡擊眾,以弱擊強等原則進行了總結。 《犬韜》包括「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等10篇,分別論述軍隊的分合集結,如何按一定的標準選拔勇猛有力、武藝高強嫻熟的步兵、車兵和騎兵,充當軍隊的基層軍官和常備兵,如何訓練軍隊。值得一提的是,《犬韜》還在逐一論述步兵、車兵和騎兵諸兵種的性能、戰鬥力、陣法和作戰方式的基礎上,結合地形條件和敵情的變化,指出步兵貴在知變化,車兵貴在明曉地形,騎兵貴在瞭解別徑奇道,提出了步兵抗擊車騎的方法,車兵有「十勝八害」,騎兵有「十勝九敗」,揭示了使用各種不同兵種的原則和方法,開創了對諸兵種聯合作戰的研究。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