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23


  載著郭全海他們的爬犁才到元茂屯的西門外,消息早傳遍全屯。人們都迎了出來,堵塞著公路,圍住韓老五。治安委員張景瑞忙道:
  「閃開道,叫他走,往後看他的日子有的是。」
  小豬倌鑽到前頭,仔細瞅瞅韓老五的臉龐,說道:
  「跟韓老六一樣,也是豆豆眼,禿鬢角。」
  老孫頭笑瞇左眼,擠到韓老五跟前,故意吃驚地問道:「這不是咱們五爺嗎?大駕怎麼回來的?搭的太君的汽車呢,還是騎的大洋馬?」
  韓老五張眼一望,黑鴉鴉的一堆人,望不到邊。他的心蹦跳著,臉像窗戶紙一樣地灰白。但他還是強裝笑臉,假裝輕巧地回答老孫頭的話。
  「他們沒攆上雪貂,抓個跳貓回來了。」
  韓老五關進了農會近旁一個空屋裡,人們還不散,都站在當院,圍住白玉山和郭全海,問長問短,打聽事件的經過。聽到人家農會套爬犁相送,老孫頭說:
  「看人家多好!」
  張景瑞接口說道:
  「要不,咋叫天下工農是一家呀?」
  郭全海插進來說道:
  「往後咱們也得學學樣,幫助外屯。」
  閒嘮一會,人們才散去。張景瑞和小豬倌合計,在韓老五住的房子周圍,白日兒童團加派哨崗,下晚歸民兵負責。郭全海和白玉山回到農會,蕭隊長正在和積極分子們計算這回查出來的地富的黑馬和買回的新馬,捎帶合計分劈的辦法,他叫郭、白二人先歇歇,分浮分馬,不用他們管。郭全海留在農會,找個機會小聲問蕭祥:
  「縣委胥秘書說,你去電話,叫我『別在縣裡耽誤,趕緊回來,家有好事等著我,』倒是什麼事呀?」
  蕭隊長笑著說道:
  「大喜事,你先睡睡吧,回頭告訴你。」
  「要不告訴我,就睡不著。」
  「要是告訴你了,怕你連睡也不想睡了。你先歪歪吧。老初,咱們來干咱們的,你說,先補窟窿好,就這麼的吧。先調查一下,哪些人家,算是窟窿。」
  老初說:
  「你比方說:小豬倌還沒有被子,就是個窟窿。」
  郭全海躺在炕上,聽了一會,就睡著了,他有兩宿沒有合上眼。這回抓差,操心大了,他黑瘦了一些。他歪在炕頭,沒有蓋被子,就發出了微小的鼾息。劉桂蘭走來,瞅他那樣地躺著,怕他著涼,在人們都圍著桌子,合計分劈果實的時候,她把炕沿上誰的一條紅被子攤開,輕輕蓋在他身上。白玉山回到家裡,白大嫂子歡歡喜喜接著他。舀水給他洗臉。她坐在炕桌邊上,一面納鞋底,一面嘮家常,先不問他出外的情形,忙著告訴他:「劉桂蘭相中了郭全海,捎信給區長,跟小老杜家那尿炕掌櫃的,打八刀了。」
  白玉山脫掉棉襖和布衫,露出銅色的結實肥厚的胸脯,趁著洗臉的水還熱,擦一擦身子。聽到他屋裡的說到尿炕掌櫃的,他笑起來說道:
  「咋叫尿炕掌櫃的?」
  「才十一歲,見天下晚都尿炕,可不是尿炕掌櫃的?」白玉山又問:
  「區長批准嗎?」
  「那還不批准?她跟郭主任倒是一對。工作都積極。人品呢,也都能配上。劉桂蘭是稱心如意的,如今就等郭主任,看他怎麼樣。你說吧,他能看上她不能?」
  白玉山沒有回答她這話,他擦完胸背,又洗脖子和胳膊,穿好衣裳,完了又從他的舊皮挎包裡,掏出公安局發給他的牙刷和牙膏,一面刷牙,一面問道:
  「誰保媒呀?」
  「蕭隊長叫老孫頭保媒,老孫頭說:『紅媒1得倆媒人。』」白玉山在漱口盂子裡洗著牙刷,一面問道:
  「劉桂蘭也算紅媒?算白媒吧?」
  白大嫂子說:
  「她到老杜家還沒上頭呀,咋算白媒?」
  白玉山點點頭說:
  「另一個媒人是誰?」
  「老初。可咱們得合計合計,送啥禮好?」
  「你說吧?」
  「依我說,咱們去買點啥,不要送錢。也別用果實,果實都從地主家來的,送禮不新鮮。」
  「好呀,我去買張畫送他,《分果實》那張畫不錯,《人民軍隊大反攻》那張也好。」
  白大嫂子笑起來說道:
  「哎喲,把人腰都笑折了。人家辦事2,你送,《人民軍隊大反攻》。」
  1姑娘嫁人,叫做紅媒。結過一次婚的女人再次結婚,叫做白媒。
  2辦喜事。
  「不反攻,事也辦不成。一切為前線,不為前線,『二滿洲』整不垮臺,還有你窮棒子娶媳婦的份?」
  白大嫂子笑著說:
  「對,你說的有理,就這麼的,也得再買點啥送他呀。」「到時候瞧吧,飯好沒有?」
  「我給你留了一些凍餃子,我去煮去。你先歪一歪。」白玉山歪在炕頭,一會睡著了,發出勻稱的鼾息。白大嫂子正在外屋裡點火,聽見鼾聲,忙走進來,從炕琴上搬下一床三鑲被,輕輕蓋在他身上。
  農會裡屋,人越來越多。大伙圍著蕭隊長,吵吵嚷嚷,合計著分果實的事。老初的嗓門最大,老孫頭的聲音最高。郭全海才睡不一會,給吵醒來了。他坐起來,用手指背揉揉眼窩。跳下地來,站在人背後,老是留心著他的劉桂蘭瞅著他醒來,也不避人,忙跑過來,用手指一指西屋,低聲說道:「上那屋去睡吧,那屋靜點。」
  郭全海晃晃腦瓜,說他不想再睡了。他擠到八仙桌子邊,參加他們的討論,聽到老初的大嗓門說道:
  「就這樣辦,先消滅赤貧:先補窟窿。不論誰,缺啥補啥。」劉德山媳婦打斷他的話問道:
  「中農也一樣?」
  老初說道:
  「貧雇農跟底兒薄的中農都一樣補,缺糧補糧,缺衣裳補衣裳。今年分果實,不比往年,今年果實多,手放寬些,也不當啥,先填平,再拉齊套1,有反對的沒有?」
  1拉齊套:幾匹馬齊頭拉車的意思。
  沒有人吱聲,老孫頭反問一句:
  「你說缺啥補啥,咱缺的玩藝,可老鼻子吶。往年光分一腿馬,連車帶繩套,還有籠頭、銅圈、嚼子、套包1,啥啥都沒有,都能補上嗎?」
  1套包:用苞米包皮編製,外邊裹布的,套在馬脖子上,以便拉車的橢圓套圈。
  老初回答道:
  「車可補不起,通起只有十來掛大車,你一人分一掛,那還能行?別的都能補。」
  張景瑞問老孫頭道:
  「套包你自己還不能整?虧你趕這麼些年車。」
  「誰說不能整?有現存的,就不必整唄。」
  老初又說:
  「都別吵吵,昨兒下晚咱們小組合計的,烈屬軍屬,不管缺不缺,都上升一等,比方,趙大嫂子原是一等,如今上升一等,算作特等。正派的赤貧小戶,都算一等。」
  老孫頭忙問:
  「李毛驢能算幾等?」
  老初說:
  「他赤貧是不假,能算正派嗎?叫他自己說說。李毛驢來了沒有?」
  站在角落裡的李毛驢說道:
  「咱論份量,較比大伙都輕,聽大傢伙,排到幾等算幾等。」老孫頭說:
  「李毛驢幹的事兒都坦白了,排他三等吧。」
  老田頭也應和著說:
  「嗯哪,排他三等。」
  這時候,老初又問道:
  「老王太太算幾等?」
  老田頭說:
  「老王太太立下大功了,該排一等。」
  老初說道:
  「平常她會也不到,啥也不積極。」
  老田頭說:
  「這回功勞可不小,要不是她,放著韓老五在外,抓不回來,都不省心。」
  後沿幾個聲音同時回答道:
  「算她一等吧。」
  老初又問:
  「家口多的怎麼辦?」
  大伙不吱聲。家口多的雇農是沒有的,雇農還是跑腿子的多。家口多的貧農,也還能有。有人提出,家口多的上升一等,比如一等戶,家口有四個人到六個人,是本等,七人以上的,上升一等。這事有一番爭執,到後來,還是依照蕭隊長的意見,家口多的上升一等。跑腿子的都按本等分兩份,準備他們娶媳婦。
  老初又說:
  「咱們那一組還合計過,赤貧戶缺吃短穿,多分糧食和衣裳,還得分劈硬實的牲口,底兒厚的戶,多分漂亮一點的衣裳,不太結實也不要緊。」
  老孫頭說:
  「咱們那一組也贊成這個意見,還補充一點,缺馬的老闆子,得先挑牲口。」
  大伙都笑著,張景瑞笑道:
  「多咱也漏不下老孫頭你的。」
  老初說道:
  「別吵了,咱們就動手分吧,果實都擺在小學校的操場裡,咱們就走,上那兒去。」
  大家往外走。院子裡的干雪上,一片腳步聲,小嘎們早跑到前頭去了,老太太們還在院子裡慢騰騰地一跛一跛地走著。蕭隊長坐在八仙桌子邊的炕沿上,叫郭全海別走。郭全海取出別在腰上的煙袋,裝一鍋子煙,跑到外屋灶坑裡對著了火,返回盤腿坐在炕頭上,問蕭隊長道:
  「有啥好事等著我呀?」
  蕭隊長笑著,一種溫和的,希望人家走運的好心的微笑,掛在瘦削的臉上,這是郭全海在早沒有留心的。一年多來,他們算是混熟了。可是一向在鬥爭中,工作中,一向都忙著,沒有工夫嘮家常,談心事。郭全海把蕭隊長當做一個聖賢,當做一個一切都為工農大伙,不顧個人利害的好漢,不論對自己,對別人,他都不會有私心,他個人的要求和希望,從來不說。這回蕭隊長的笑,就有些不同,像是有些體己話要嘮嘮似的。他又驚奇,又歡喜,抽一口煙,瞅著蕭隊長,等他的回答。蕭隊長心裡,早就留意郭全海,認為他是這個區裡的好幹部。他想培養他做區委書記,他尋思他是一個成份好,年紀輕,精明強幹,膽大心細的幹部,又是最早一批發展的黨員,黨內鍛煉也有一些了,再加一點文化知識,和更多的鬥爭經驗,他能成為一個好區委書記。
  現在,他想叫郭全海安家立業,娶個好媳婦,讓他日子過得好一點,工作更安心。他沒有回答郭全海的話,先笑著問道:
  「想不想安家,比方說,娶個媳婦?」
  郭全海臉龐緋紅,沒有吱聲,煙袋抽得吧噠吧噠響。蕭隊長湊近他一點,聲音也壓低一點說:
  「人品能配上,也是熟人,幹活做工作,都是頭把手。」郭全海早猜著了,還是不吱聲,吧噠吧噠抽著煙。蕭隊長問道:
  「沒有意見吧?老孫頭跟老初保媒。」
  郭全海臉上發燒,心房蹦跳。移開噙著的煙袋,聲音裡有一點顫動地說:
  「就是怕人家說話。」
  「怕人說啥?娶媳婦又不是不正當的事。」
  「人家說,看他農會辦的,給自己辦事去了。」
  「別多心吧,誰也不會說話的。好吧,就這麼的,咱們瞧瞧他們分東西去吧。」
  他們走進小學校的操場裡,看見屯子裡的人圍一個大圓圈,當中一堆一堆地擺著各種各樣的衣裳、被子、布匹、鞋帽,都堆起人一般高,比往年果實,豐富十倍。栽花先生手裡拿著石板和名單,叫頭一名,烈士家屬趙玉林媳婦。趙大嫂子從人們身後擠出來。大伙閃開道,她慢慢騰騰地走了出來。場子上幾千隻眼睛落到她身上。她穿一件青皮棉袍,外罩一件藍布大褂,腳上還穿著白鞋。人們小聲地發出各種各樣的議論:
  「瞅她,還掛孝呢。」
  「瘦了一些。」
  「這種媳婦,才算媳婦,要照如今的婦女呀,哼,別說守一年,男人眼沒閉,她早瞧上旁人了。」
  「這也是趙大哥積福修來的。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要不,月下老人幹啥的?玉皇大帝不早撤他的差了?」「都別吱聲,瞅她挑啥。」
  趙大嫂子走到無數小山似的衣堆的當間,尋思自己缺一條被子,鎖住缺衣裳鞋帽,先挑一條半新不舊的麻花被。老初從旁邊叫道:
  「那條不好,你再挑。」
  趙大嫂子回答道:
  「行,盡挑好的,刨了瓤子,剩下皮給人,不是心眼不好使了嗎?」
  小豬倌也為她著急,老遠叫道:
  「大嬸嬸,挑好點的唄!人家都讓你先挑,你不挑好的,太不領情了。」
  趙大嫂子說:
  「行,有蓋的就行。」
  說著,她又去挑一頂狗皮帽子,一雙棉鞋,一套七成新的小孩穿的棉褲襖。老初在旁邊又叫起來:
  「大嫂子,那帽子不好,瞅你腳邊那一頂好,我來替你挑。」他跳進去,替她挑選,旁邊一個人叫道:
  「讓她自己挑,不准別人挑。」
  老初衝他瞪著眼珠子,說道:
  「她是烈屬,幫她挑挑還不行?」
  老初走進衣裳鞋帽堆,給趙玉林媳婦挑了一件小嘎穿的豬絨皮大氅,一頂火狐皮帽子,一雙結實青皮小棉鞋,都是九成新。他又走到被子堆邊,翻來掏去,挑出一條全新的溫軟的嗶嘰被子,給她抱出來,到小學校的課堂裡去登記。半道有人笑著說:
  「老初眼真尖,盡挑好玩藝。」
  老初瞪著大眼說:
  「我尖,是為我自己?」
  這時候,栽花先生叫郭主任挑衣。郭全海站在蕭隊長旁邊,不肯去挑,靦腆地說道:
  「配啥算啥。」
  老孫頭說:
  「你抹不開,我給你挑。」
  他走進衣堆,給他挑一件羊皮袍子,一條三鑲被,外加一個棗紅團花緞子大幔子1。張景瑞指指幔子問:
  「挑這幹啥?」
  1幔子:掛在炕前的幕布似的東西,常用於新婚和喜慶時節。
  老孫頭笑瞇左眼說:
  「這玩藝就用得上了。他用完,還能給你用。」
  第三名是小豬倌。他鑽出娘胎以來,從來沒有置過被子,早先在韓家放豬,十冬臘月天,雪堵著窗戶,冰溜子像透亮的水晶柱子,一排排地掛在房簷上,望著心底也涼了。下晚,老北風刮著,屋裡寒氣透骨髓,他沒有被子,鑽在草包裡,凍得渾身直哆嗦,牙齒打戰,淚珠撲撲往下掉,掉在谷草稈子上,破炕蓆子上,不敢哭出聲,要是哭醒東家來,事鬧大了,連草包也鑽不成了。他走到被子的小山的旁邊,想起早先那些苦日子,眼淚又想滾下來,但不是冷,而是一陣想起舊的生活的酸楚,加上一陣對於新的生活的感激。這麼許許多多的被子,都是窮人的了,幾百條被子都隨他挑選,這不是小事。五光十色的被子,把他兩眼晃花了。紅綢子,綠緞子的被子,他決計不要,「那玩藝光好看,不抗蓋,一個冬天就壞了。」他在結實的被子中挑著,拿起這一條,覺得那條好,挑著那一條,眼睛又瞅著另外的一條。挑來挑去,沒有完全中意的,覺得這條好,那條也不錯。三條照第二條,又強一色。待要拿起第三條,第四條閃閃地發亮,在招引著他。他走來走去,兩手還是空空的,旁邊的人說道:
  「挑花眼了。」
  「老初,替他挑吧。」
  「盡包辦還行?」
  「由他挑吧。大伙別催他。」
  「天不早了,幫他挑挑吧,叫他挑,得挑到杏樹開花,毛谷子開花。」
  老初跑進去,替他挑一條又大又結實的麻花大被子,小豬倌笑笑,也覺得這條是最好的了。
  天不早了,有人提議,一回多叫幾個人,分頭挑選。劉桂蘭挑了出嫁用的一件大紅撒花的棉襖,又挑兩個大紅描花玻璃櫃,老孫頭過來,笑著對劉桂蘭說道:
  「嫁奩挑好了。」
  劉桂蘭羞紅著臉,假裝不懂說:
  「你說啥呀?」
  老孫頭笑笑:
  「你還裝聾賣傻哩,誰給你們保媒?還不謝媒人呢?」這時候,圍攏許多人,老孫頭的嘴又多起來:「還是翻身好,要在舊社會,你們這號大姑娘,門也不能出,還挑嫁奩,相姑爺呢,啥也憑爹媽,憑媒婆。媒婆真是包辦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小喇叭一吹,說是媳婦進門了,天哪,誰知道是個什麼,是不是啞巴,聾子?羅鍋,雞胸?是不是跛子,瞎子呢?胸口揣個小兔子,崩崩地跳著,腦瓜子盡胡思亂想,兩眼迷迷瞪瞪的。小喇叭又吹起來,拜天地了。咱到天地桌1邊,偷眼瞅瞅,哈哈,運氣還不壞,端端正正,有紅似白的,像朵洋粉蓮。」
  1舊式結婚時,新婚夫婦拜天地時擺香燭的桌子。
  周圍的人都大笑起來,老孫太太擠在人堆裡,皺起抬頭紋罵道:
  「看你瘋了,這老不死的。」
  趕到下晚,老孫頭歡天喜地回到家裡來,發現房簷下,擱副紅漆大棺材,頂端還雕個斗大的「壽」字。他尋思:「這算啥呀?」三步邁進門,沖老婆子嚷道:
  「領那玩藝幹啥呀?」
  老孫太太說:
  「土埋半截了,要不趁早準備好,指望你呀,一領破炕席一卷,扔野地裡喂狼。」
  當夜,老孫頭沒話。第二天,天才麻花亮,老孫頭起來,提溜著斧子,到院子裡,房簷下,砰砰啪啪的,使勁劈棺材。老孫太太慌忙趕出來,棺材頭早已劈開了。這一場吵呀,可真是非同小可,驚動左右鄰居,都來勸解,也勸不開,農會幹部也來勸半天。結論還是老孫頭作的,他說:
  「叫她挑個大氅,她領個這玩藝回來,老孫頭我今年才五十一歲,過年長一歲,也不過五十二歲,眼瞅革命成功了,農會根基也穩了,人活一百歲,不能算老,要這幹啥呀?也好罷,柈子也挺貴,劈開作柈子,揀那成材的,做兩條凳子,農會工作隊來串門子,也有坐的了。」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