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這里,我不得不摘抄各地寄往基金會的一部分信函,因為有些東西是無法用文學的語言所能表達的。 劉阿姨:您好! 從電視、報紙上我看到了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和我一樣大的學齡儿童因沒有baituo(擺脫)貧困而至今不能上學,我心里很難受。不知怎么幫助他們好,我是一名少先隊員,生長在大城市。年初,我把爸爸給我的錢存在娃娃肚子里,已有二十多元了。爸爸說年底給我買個變形金剛,我做夢也想得到一個變形金剛。從電視中看到哥哥姐姐們,還沒有上學用的紙和筆,我決定不買變形金剛了。把錢寄給你們,請轉交給這些小朋友。如果全國大城市的少先隊員都能為他們獻上几元錢,那該多好啊! 謝謝劉阿姨! 天津溏沽實驗小學 二年四班周桐 1989年11月1日 這是周桐小同學寄給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基金會理事長劉延東的信。也是基金會收到的第一封信和第一筆捐款。 或許是由于他們都屬于同齡人; 或許是應了“人之初、性本善”這名古話; 孩子們的捐款,數額雖然不多,但那一顆顆純真的童心展示的卻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美德: 我是浙江省余姚龍山小學女學生,讀了你們“為貧困地區失學少年募捐”的信后,非常同情我的同齡人。 為幫助貧困地區的朋友,我獻上一點小小的捐款。人人都獻出一點,也許能辦件大事。 我媽媽是個民辦教師,教書已近二十年,每天往返要騎二十公里的自行車,天天去農村鄉下上課,不辭辛苦。爸爸在外地工作,不能常回家。前几天媽媽在上班的路上被自行車撞倒,右手骨折,家中也急需花錢,但我還是理直气壯的提出了我的想法,得到了他們的支持。把我節約的零用錢二十一元八角寄上,為貧困地區的孩子買些書、筆,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獻上我的一點微小的心意。 祝愿我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毛瑋 1989。11。10 今年過年,爸爸、哥哥因為我成績优秀,各自獎勵了我二十元錢。我把其中的二十元交了學費,省下的這二十元錢,我希望通過你們轉給我的同齡人。借此机會,我提倡全國的中小學生都為失學的同齡人獻上一份愛。 一個你們不認識的學生 蓋玲玲 1990。2。25 我校六年級四班的楊春紅同學今年才十三歲,她父親一九八六年因病臥床不起,一九八七年母親又离開人世。一個這樣的小女孩子,守著臥床的爸爸,生活是可想而知的。這此活動中老師和同學都勸她不要捐了,也有同學說要替她出錢,小春紅沒有接受,她說:“跟同學們比,我是困難些,但同貧困地區的失學學生相比,我是富戶。”于是,她把家中僅有的六元錢交到了老師的手中。這不是六元錢,而是金子般的一顆心、一顆新中國少年最真誠的愛心。 天津市大港區太平村小學 趙志勇 1990。3。3 我是一名農村孩子,家庭并不怎么富裕,特別是上了高中以來,家庭負擔就約來越重了。說句老實話,這一點錢是從媽媽每星期給的五元生活費中省下來的。我本想買一雙皮鞋(這是夢想已久的),但我還是放棄了,不管怎么說我是一位熱血青年,是一位共青團員。 江蘇胡基斌 1990。2。18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時,為參加紀念“一二·九”運動而練習長跑的鞍山鋼鐵學院三年級學生劉炳濤,路過烈士山公園蓮花池旁時,忽听湖面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失聲哭喊:“救人啊!救人啊!”身患感冒、連續兩天在院衛生所打針的劉炳濤立即奔去,只見兩小學生正在水中掙扎。劉炳濤心急如焚,顧不上脫衣服,便跳進冰冷刺骨的水中,朝孩子扑去。他托起一個孩子,搭到冰沿上,可是冰層太薄,“卡嚓”一聲,再度碎裂,孩子又落入水中。此時,周圍岸邊站著不少圍觀者,卻無一人前來救援。劉炳濤急中生志,大聲告訴孩子:“不要站起來跑,爬著出去。”他咬緊牙關,鼓足气力,一次次把孩子托到冰面上。經過多次努力,終于使兩個小學生脫离了險境。而他自己,凍得渾身發抖,几經努力也爬不上來,此時他多么希望有人來拉他一把。 然而,劉炳濤失望了。他只好竭盡全力破冰前進,雙手被冰碴刺得鮮血直流。待他爬到岸邊時,已經差不多連話都說不出…… 劉炳濤的事跡傳開后,在鞍山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鮮明的對比,讓人反思。鋼院党委,共青團鞍山市委分別授予他“雷鋒式大學生”和“模范共青團員”的榮譽稱號。在表彰會上,他卻要求把三百元的獎金捐贈給“希望工程”。 讀讀劉炳濤和其他一些大學生的來信,看看他們的情怀—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會的老師們: 你們好!當雙手接過貴會頒發的榮譽證書時,心情非常激動。其實,無論是跳到冰窟中救孩子,還是捐款救助失學儿童,都是一個青年、一個當代大學生所應該做的。 貧困地區少年失學,對他們個人是一個損失,對國家更是一個极大損失。作為一個受党和人民培育多年的大學生,要為國家貢獻力量,做這么一點事情是應該的。 我是一個農村來的學生,在我們那個地方,女孩失學比較高,部分女孩的失學与家庭經濟條件有關,但許許多多的女孩失學是与女孩及家長對教育的認識有關。他們認為女孩多讀几年書也沒啥用,不如早早去掙點錢。這些孩子從夫母那里沒受到良好教育,從學校得到的正規教育又太少,嚴重影響了中華民族素質。所以中國在注意人口數量的同時,更應當注重人口質量,這也是我捐款的目的。 鞍山鋼鐵學院化工系學生 劉炳濤 尊敬的基金會同志們: 你們好! 昨天我校進行了義務獻血活動,我也參加了,得了一百二十八元營養費。我校有些同學進行了無償獻血,与他們相比,我真是受之有愧! 看報紙知你們創辦了這么一個助人的基金會,十分感謝你們,茲將這一百二十八元寄給你們,錢雖少,卻能使我心里平靜些。 祝 快樂! 北京大學王良 1992。4。12 我是石家庄陸軍學院八七屆學員,作為一名大學生,從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一步步走過來的,深知知識的重要、教育的重要,深知對我國來說,如果教育跟不上,千年夢想就永遠不能成為現實。 辦教育應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也只有全社會注重教育了,教育事業才能真正辦好。現寄去二十元是我一個月津貼費。煙可以不抽,酒可以不喝,星期天可以不過,但這筆錢不能不捐。 “希望工程”大有希望,教育事業就大有希望,中國的崛起就大有希望! 王民 1990。5。12 我知道五十元對基金會來說是微乎其微的。很慚愧受國家培養多年,而不能為國家做更大貢獻,不能為祖國強大繁榮做更大貢獻。作為外文系的學生,我能更深切地体會到富民榮,國貧民辱這一道理。而教育是國家興望發達的根本,一個民眾愚昧的國家永遠也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我,也是大多數大學生的想法。 我衷心地希望基金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心,在社會上形成浩大的聲勢,讓每個人都認識到教育是大家的事業,關系著每個人的前途。 山東大學外文系 李國利 1990。4。4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心靈和道義的天平是不能用金錢的砝碼來衡量的。有的人擁金巨數,心是污濁的;有的人雖一貧如洗,而心卻是晶瑩透明的。” 在捐贈的行列里,多數人自己的日子過得并不寬裕。他們克勤克儉,節衣縮食。抽的是最便宜的煙,和的是最次的茶,甚至于連一粥一飯都要精心算計。然而,當听到苦命的孩子們的呼喚時,他們的心在顫抖。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同胞有難,豈有不救之理?”他們奉行的是這樣一种信念。 我是一個列兵,國家每月給我發十八元的津貼補助。我每月給老母寄去十五元,今天身邊還剩兩元,這在別人眼中不過是一包煙錢。可我卻十分珍惜它,因為當初我就因缺兩元錢的學費而失學。當我從報上看到全社會為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伸出友愛之手時,我無比欣慰,但我不可能复學了,因為我現在手握著祖國人民交給的槍。 基金會的負責同志,請接受我這兩元錢吧!我知道它猶如杯水車薪,救不了一個失學少年,但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一個失學者的怜心,我心中的希望全靠你們去實現了。今天,我雖身處在冰冷的高山上,也感快慰! 陝西渭南5—3—28號 宋景賢 1990。2。2 我不是一個腰纏万貫的個体戶,也不是一個身居要職的大人物,我只是一個月標准工資只有七十六元的一般干部,每月扣除生活費后所剩無几。但為了表達我對貧困地區那些品學兼优但上不起學的孩子們的深切同情和關怀,將一百元積蓄匯往你會,請轉交給孩子們。 湖南瀏陽一青年 我礦財務四十多歲的老會計尹秉玉同志,拉扯著個正在念初中的孩子,憑著自己每月八十元錢的工資艱難度日。當我們接過柘椎那斅*,每個人眼里的淚珠都忍不住往下掉。她自己連一身像樣的衣服也沒有,可卻一次捐獻了一百元。 湖南漣銅田湖鐵礦團委 1989.11.14 我們兩是北京農業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听了二月七日《午間半小時》有關貴基金會的介紹,深為你們崇高的工作所感動。我們都是知識分子,深知國家振興系于教育的道理,對于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們怀著深切的同情。我們僅靠微薄的助學金生活,既沒有財產,也沒有屬于自己的小窩,春節結婚時僅花了四十元錢。清貧的我們沒有能力捐一大筆錢,只希望寄上的二十元能夠幫助一位貧困地區的女孩教上一學期的學費。愿這清水之資,能匯于全社會關心教育的大潮中,為砸碎愚昧套在我們民族身上的枷鎖盡一份力量。 北京農業大學 范稚紅張軍 1990.2.7 說實話,我從四川范溪偏僻的鄉村能考上大學,并成為一名教員,如果沒有鄉親們的幫助,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我的二姐就是證明,負擔不起,初中畢業已考上高中的二姐被迫回家務農。直到十年后的今天,父母親還為此掉下傷心的淚,感到對不起二姐。二姐當然更為痛苦……我寫這些不是為了別的,是要說像我這种几乎与江峰那樣千千万万因貧困而失學的孩子有類似經歷的人,更能理解你們實施希望工程的必要性和一片苦心。前天我給貴會匯去一百零八元(這是我三月到青海,甘肅等省講課的報酬),錢雖少,卻是我的一片心意。并且,我已下定決心:今后沒年都必須為“希望工程”添磚加瓦。 西安政治學院政經系 何元茂 1991.6.17 他們也曾有過天真的夢幻,也曾有過金色的青春,卻因為偏例了人生的准則,触犯了無情的法律而被送上了審判台。 實施“希望工程”的消息傳入了“大牆”之內,許多失足青年把自己當作“希望工程”的“救助對象”,并拯救失落的良知和愛心。 我們是祖國和人民的罪人,都有著被人所不齒的過去。但出于一個華夏子孫應有的責任心和失足者的贖罪之心,將平時積攢下來的零用錢五百七十七元捐獻出來。錢雖不多,解決不了几個失學少年的費用,但卻寄托著我們二十九顆悔過之心。衷心地希望那些小弟弟,小妹妹早日跨入校園。 某監獄29名犯人 帶著負罪的心理,寄信給你們,并懇請你們能給我們一次机會──一次真正的改過的机會:一方面,使我們能以此為起點,從新做人;另一方面,為“希望工程”盡一份自己的義務。請為我們兩人聯系兩名儿童,我們將承擔他們的五年書本雜費,直至走進中學的大門。僅管我們每月只有四元錢的生活費,但我們認為:政府給我們每一分錢都是不應該的。我們愿意捐獻給不相識的弟弟,妹妹讀書。 請相信我們,這不是憑一時的心血來潮或頭腦發熱而做出來的盲目舉動,党和政府挽救了我們,給了我們第二次做人的權力,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報答這千恩于万一的。所以,懇請你們允許我們和孩子們一同“成長”。 服刑犯人 1991.7.3 一封封信函,把甘甜醇厚的人間真情寄到貧瘠干枯的黃土地上; 一雙雙援助之手,架筑起一座座通向貧困地區失學少年的心的橋梁……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