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二 亙古綿延的中華文明



  (一)在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十位中國人
  這十位巨人是:孔子、老子、孫子、秦始皇、漢武帝、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他們主要屬于圣哲与政治家這兩類。中國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燦爛輝煌的人物,究其原委有二。一是中國有一批思想家誕生在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之間,此時不僅是中國文化的襁褓時代,也是對后世有莫大影響的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的發育時期。中國的這批思想巨子,不僅成為中國文明的啟蒙教師,而且是世界文明的思想先驅。二是中國自古到今一直是世界政治大國。在有文字可查的三千多年文明里,雖有一千年是在割劇分裂之中,但近二千年都是統一天下。多個朝代的興盛強大与更替有利于造成一群杰出的政治家。
  孔子是最具國際影響的中國人。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和前5世紀的一個諸侯國里。他希望當時分裂的中國能重視出現統一強大的中央權力,主張上層階級以禮、仁政、德行來維持統治,全体人應遵從忠于天子、孝順父母、友德朋友的信條,婦女應對丈夫忠貞服從。但他未能把他理想与理論變成現實。在他死后七百年,漢武帝正式把他的學說奉為唯一的官方學說。自此,歷代帝王紛紛效法。到公元7世紀,唐朝大興孔廟,孔子被奉為半人半神的圣人。這种習俗沿襲約一千三百年。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國傳統的象征。他的思想對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產生了相當影響。孔子思想對日本、朝鮮、越南、新加坡、也有過重大影響。從英、日文詞匯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偉人給世界留下的軌跡。英文中有關孔的詞有三個:Confucius(孔子),Confucian(儒家),Confucianisim(儒教)。日文中則多達8個:儒生、懦仙(儒教与佛教)、儒學、儒家、儒教、儒道、孔子、孔孟。
  老子是最有影響的中國哲學家,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他相傳生于公元前6世紀,但過世不詳。老子的模糊晦澀,知常無為(了解規律、不多作為)和崇尚原始自然生活的哲學觀,与西方的崇尚理性、強調創造和力求改造自然的傳統相去甚遠。自然得不到太多的西方人的贊揚与了解。許多西方人只聞老子其名,不知老子學說其名,不知老子學說其實。
  孔子的同代人孫子是中國有史以來對世界學術界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一般人認為,他是《孫子兵法》(有稱《兵法》)的作者。盡管這种看法不太可靠,但《兵法》的主要內容還是來自孫子的。這部“天下第一兵書”對中國兩千多年的軍事學与軍事史產生了巨大影響。西方任何一本系統論述軍事思想史的論著,不可不提及這本世界最古老影響最大的兵書。西方現代著名的軍事學家利德爾一哈特,在代表作的扉頁上,大段摘引了《兵法》上的名言。日本有個企業家以《兵法》管理企業,居然也獲得了很大成功。
  《兵法》也經受了時間的考驗。自十九世紀到二次大戰前,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一味強調暴力流血,以達到政治目的的戰爭觀點,風靡了歐美軍事學界。但二戰后,隨著核武器的出現与核戰爭威脅日增,他的觀點已經被不少人所唾棄。而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奉為核時代的軍事准則。
  最為西方人接受和推崇的是孫子的思想,而非孔子、老子、荀子等人的思想。若中國能誕生出几個學術界的“孫子”就好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建立了影響至今的中央集權体制。鐵腕的始皇征民納稅,大興水利土木。他還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与文字。強大的秦朝名播海外,外國以“秦”(支那)來稱呼中國。他是中國第一位聲譽震全球的政治家,也是第二位最有名的君主。
  在中國古代君王中,最負國際聲譽的當推漢武帝。在西方人看來,他是古代中國巔峰狀態的万世一君,是中國最有作為的帝王。他敬奉儒學為官方學說,強化了中央集權体制。他擴疆開土,征服長江以南大片土地与朝鮮一部分,并打開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遠意義的“絲綢之路”。他使中華帝國達到了同期羅馬帝國的強盛程度。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他堪稱中國的凱撒、亞歷山大或屋大維。
  中國的帝制終于在1911年孫中山點燃的辛亥革命的烈焰中灰飛煙滅了。孫中山就任過中國第一任總統。他締造并改造了影響中國政治達37年之久的國民党。他提出民族、民權和民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實現資本主義的民主共和而畢生辛勞。但他的理想未能付諸實現。
  蔣介石繼承了孫中山的地位。這位政治軍事怪杰率北伐軍北上,以狡猾多變的方法擊敗各地軍閥,于1928年在名義上完成了統一江山大業。他以官僚和西方的方式,推進國家的現代化,取得相當成效。但是他卻因對日戰爭与土地問題失掉了中國大陸。但他在經營台灣島的卓著成績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他的失敗。
  毛澤東是本世紀中國最有名的人物。“美國中國學之父”費正清贊揚說:“毛澤東在一個四億人的大國里,在28歲時便和其他十几個人成立了一個政党并在后50年取得了政權,組織和改造了人民,改變了山河”——(歐洲所有的國王、拿破侖、俾斯麥等、列宁……)沒有一個前人的成就比得上毛澤東,因為無論哪個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古老、這樣大”《美國与中國),中文版,第197頁)。他的贊語有過譽之詞。不過,毛一生中政治巨舉是不少的。1949年,他擊敗了几百万國民党大軍,結束了中國三十多年的分裂狀態,建立了強大的中央政權,成立了共和國。在他領導下中國國力有明顯增強。在外交上,他先与蘇聯結盟,后又与蘇論戰分裂,繼而由反美到和美,主演了戰后國際關系史上最重要的數幕劇。但是,如果說蔣介石在政治斗爭中落伍,而在經濟建設上是天才的話,毛澤東在政治中是胜利者,在經濟方面則是外行。不管如何,他在一首詞中表達的要超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如愿以償了。
  本世紀中國第二號偉人無疑是周恩來。他在1924年的國共合作,1929~1936年的國共分裂,1937年開始的國共二度合作和1945~1949年的內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建國后,他為鞏固政權、發展國家經濟、國防、科技文化和体育,做了大量深入細致、艱苦的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保護了相當一批干部,為后來中國的振興准備了領導人。他是本世紀罕見的外交奇才。他在1955年万隆會議、1954年日內瓦會議、1963—1964年對亞、非13國的訪問、中蘇分裂和中美建交等轟動世界的外交事件中顯示了巨大的戰略洞察力、优雅的風度与巧妙的外交手法。周恩來所表現出的高尚品德,如無私、自尊、文雅、和藹、直率、勇敢、忘我工作、作風正派,体現了中國傳統美德,因而被中國人奉為民族的象征与驕傲。周恩來的品德才干,還使他比毛澤東更為中國人所熟悉了解。
  鄧小平是中國歷史上經歷最曲折的人物。他在毛、周時代,是一位驍勇的戰將和重要的助手。他一生飽嘗政治行情的升降悲歡。1977年,他复出政壇,在第二年便戰胜了華國鋒所代表的僵化冒進的路線,确立了改革開放的路線。1980年在他領導下公審了“四人幫”。1982年他提出“一國兩制”,以解決香港澳門台灣問題,并把和美反蘇的對外政策變為獨立自主和不依靠美蘇的外交。在1983年,由于內政外交的重大成就,他的威望達到了頂點。1983年之后,國內政治上自由化傾向的發展、經濟上的波折,使改革出現了錯綜复雜的狀態。1983年反精神污染、1987年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1989年對自由化風潮的平定,充分体現出他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的本質与手腕。他在1993年的南巡重振了改革的旗號。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至今最為杰出的經濟改革家。

           (二)其它負有國際盛名的中國人

  除上述十位名人外,還有一大批走進世界的政界、思想界、科技界、文學界和探險旅行界的非凡人物。
  一)政治
  政界的國際名人,大都可分為三類。一是某個大王朝的開創奠基者,即所謂開國者。這類有商朝開國者成湯,戰胜無道的紂王、開創延續900年的周朝的周武王姬,發動起義來反對秦王暴政并創立大漢朝的漢高祖劉邦,在公元10世紀一統分崩离析的華夏大地,創立宋朝基業的宋太祖趙匡胤,推翻元朝、由和尚搖身變為明朝開山皇帝的朱元璋。二是盛世強朝的締造者。如開拓了唐朝最燦爛輝煌時代,把中國古文明推向繁榮頂峰的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兩位在位達60年之久的皇帝康熙(1661~1722年在位)和乾隆(1736~1796年在位)。年輕的康熙一上台,使鎮壓了反清勢力,收复了台灣。他強化了中央權力。他的時代,中國版圖空前絕后的遼闊,農業十分景气,水利便暢。他的功業甚至越過了他的同代人、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六。乾隆繼承了祖父康熙時期太平盛世局面,同時大力加緊思想箝制。他統治下中國在疆域、人口、管理效果、富足程度,仍居世界前列。三是重大改革的策動者。公元一世紀,王莽奪取西漢皇權,推行類似現代西方國家管理的激進改革。但當時中國已病人膏育,變法引起了權貴普遍反對。結果,改革中途停頓。官商勾結,伺机敲榨大眾。起義迸發,王莽被刺身亡。11世紀后期,宋朝宰相王安石倡導帶有:“國家社會主義”色彩的改革,以圖強化國家管理,增加稅收,興辦公共事業并減輕貧苦農民疾苦,但終歸失敗。但他的思想卻得到現代中外改革家的普遍重視《世界文明史)第二卷第90頁)。1898年,一批不滿清朝腐敗保守与落伍的有志之士,在康有為的領導下,施行了旨在實現君主立憲制与近代化的百日維新,但終歸失敗。
  二)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起自公元前770年,終于公元前221年。在這550年里,中國思想界正經歷著最偉大的時代——百家爭鳴時代。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与哲學家大多都涌現在這個燦爛的時代。這個思想上的黃金時代之所以能出現,一是因為當時中國統一的中央政權已分裂為相互割据的小國,思想沒有受到強大的政權壓抑,新觀念如泉水不斷涌現;二是當時四處游學,納徒授課成為風尚,這极有利于思想的交流与傳播。
  前面提到的孔子、老子、孫子皆出自這個偉大時代。其他著名的大圣哲還有孟子、苟子、庄子、墨子。孟子是孔子最偉大的繼承人与發展者。他認為政府應教化人們去守道德,應改善百姓的生活;百姓則有權推翻暴政。庄子則是老子道教的最大傳人。他鼓吹人可認識自然。苟子贊同孔孟提倡的正規的教育,嚴格的禮儀与社會軼序的結論,但卻反對孔孟的人性善的出發點。庄子則是老子道教的最大傳人。他鼓吹人可認識自然,順應自然,來減少痛苦,獲得幸福。他堅信無為而治的社會哲學。墨子則是中國唯一有影響的功利主義大師。但他也提倡利他主義和兼愛。
  到了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思想家從此花凋葉落,死气沉沉。只有儒道兩家有較大影響。從此后二千年間,所出現的名揚世界的哲人僅12世紀的朱熹一人。而且,朱熹也是靠改造与發展了儒學而立名的。他的獨創之處是提出了先驗的、類似黑格爾“絕對精神”的“理”。
  到了清末民初年間,一批眼光開闊的知識分子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先進、中國迂腐不化,大聲疾呼民族的覺醒。于是,一批杰出的思想家重又問世。在海外享有盛譽的有康有為的學生梁啟超,有在揭示民族性格、文藝与政治關系方面入木三分的魯迅,有美國實用主義大師杜威的學生胡适。而更為著名的是孫中山。最著名的則推毛澤東。他的:“農村包圍城市”和“游擊戰”曾一度風行第三世界。
  三)學術
  在古代學者中,三大史學家——《左傳》作者左丘明,寫出《史記》的司馬遷与《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在本世紀,中國也擁有几位有一定世界影響的學者。胡适作為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西方思想的宣傳者而著稱;郭沫若是古文學學家与史學家;社會學家費孝通在1939年出版的《江村經濟》,被外國多所大學社會人類學系列為必讀參考書之一;趙元任名滿世界語言學界。
  在西方開始環球航行探險之前,中國的古代四大探險家在世界探險史上占据了令人矚目的地位。公元前115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連接中西方的“絲綢之路”開通了。完成這一人類文明史上的壯舉的主人翁是西漢使臣張騫。東漢時(公元一世紀),班超出使西域,擊潰了占据西域的匈奴,重開絲綢之路。到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唐朝,高僧玄奘万里長征抵達印度,學成載譽而歸,歷時16年。他譯出了大量佛經,并寫出珍貴史料訪印見聞錄。到了15世紀初、明朝的大臣鄭和七下西洋,創造了世界古代航海探險史上規模最大与總航程最長的紀錄。中國之所以能在過去一千五百年里在探險方面咄咄逼人,重要的原因是有強大的中央政權幫助資助并直接派人從事這种活動。當然,政府派人探險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中國人有尊重知識的傳統。古代中國傳統是尊重腦力勞動而貶抑体力勞動。科舉制又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教育与知識的增長。這是中國人能在文學、哲學和科學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四)文學
  中國字是象形文字,具有音節性,且有四种(古代可能更多)聲調。這使中國文學天然地顯示出凝煉、形象、含蓄、精悍和抑揚頓挫的音樂美,也使中國人得以發展出一套特別的詩歌体裁,如七絕、七律、五絕、五律、七言詩、四言詩、三言詩、詞等。在古代中國(特別是唐代),詩人的地位很高。這無疑极大地刺激了詩歌的發展。中國文學的最高成就是在詩歌。
  中國名詩人不斷涌現。公元前4~公元前3世紀,屈原是中國最早的偉大詩人。聲名最高的是李白和杜甫。前者是天生的浪漫豪放的偉才,后者是嚴謹沉郁的詩圣。其次,是唐代的韓愈、白居易和宋代蘇軾、李清照等。本世紀的毛澤東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
  在古代中國,小說備受歧視。這注定中國小說先天發育不良。盡管如此,在清末,曹雪芹還是創作了以家族盛衰反映中國命運的《紅樓夢》。在本世紀上半期,巴金以這种手法寫下了《家》、《春》、《秋》。
  五)科技
  古代中國各個政權要實現大一統的政治目的,為此,它們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借助先進的科技力量,這在相當程度內推進了科技的飛躍。由于天文、數學是最常用的學科,它們關系著王朝的聲威、禮儀与鞏固,因而能有長足發展。由于造紙、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等手工技術發明能在征土攻敵、傳播官方觀點方面大顯神威,因而能在華夏大地破土萌芽。中國人极端的實用主義導致中國人十分重視技術的發展。中國在二千年里,產生了一批世界水准的科學巨人。
  公元前4世紀的石申与甘德測制了甘界最古的恒星表。13世紀的南宋人秦九韻,提出了解決一般一次同余式問題的“大衍求一術”,被西方數學界稱為“中國剩余定理”。他被其他西方科技史學者視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同代人朱甘杰討論了二項式系的三角形,比西方領先了300多年。其實,按中國人的看法,五世紀南朝的祖沖之才是最偉大的數學家,他計算出了密率值,比歐洲早了1100年。他得出的歲差交點月日數,比現代人得出的值只差十万分之一日。可惜,西方人對中國科技史太多無知,不能公允作結論。世界与中國公認的最偉大的醫學家是在16世紀寫出《本草綱目》巨著的李時珍。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是渾天儀与渾天說之父,世界第一個地震測定儀器的制造者張衡(公元78—139年)。
  中國人還創造了其它重要的世界科技之最的紀錄:唐朝的一行和尚領導了世界第一次子午線長度的實測,宋代的沈括是最早發現磁針偏向的人之一,畢升于1040年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蔡倫改進并推廣了造紙方法。上述人員都是西方人所了解的中國科學家。西方人對中國科技史的了解還是不充分的,他們不能正确評价一些中國科技學家的非凡建樹。如公元3世紀的劉微在當時數學有重大貢獻。他創造了用割圓術求圓周率的方法,算出了3.14的圓周率值,但在西方他默默無聞。祖沖之是他那個時代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但西方卻對他貢獻長期一字不提。朱世杰早在1280年便發現了二項式的三角形,300多年后,法國帕斯卡才注意到這种三角形,于是西方人稱之為“帕斯卡三角形”。因此,西方對東方科技成就的承認是不夠全面和公允的。
  但是,政治對科技的控制,科技的倫理化,中國自然哲學的單調与貧乏,只顧技術忽視理論,象形文字造成的直觀外推思維方法,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越來越阻抑了科技的發展。17世紀后,西方科技總水平便越過了中國《論科學的光芒照亮自己》第7頁)。
  只是從本世紀開始,一大批中國知識分子才跨洋西學,在西方寬松优越的學術環境中,吸收了世界先進技術成就的乳汁,作出了國際的科學貢獻。聲譽最高的是美籍華裔核物理學家、推翻字稱守恒定律的楊振宁与李政道。在數學方面,在國內最有名的是數論大師、成果卓著的華羅庚,其次是在美國創立系統工程學的錢學森与在函數方面提出國際公認的“熊代無窮級”的熊慶來。在物理學方面,國際力學權威錢偉長、核分裂研究專家錢三強与中國原子彈氫彈元勳鄧稼軒聲譽最高。在化學方面,侯德榜在30年代是名冠世界的制鹼巨匠。而在地質學方面,中國的地質學与地質力學之父李四光最負眾望。
  中華民族在二千多年的歷史上,雄才偉略的政治家層出不窮,思想巨人、大學者、大科學家和大文豪絡驛不絕。這在世界各民族里是首屈一指的,是什么原因引發了這种偉大巨人接踵而生的現象呢?原因之一,中國是個世界大國,它所出現任何有巨大影響的人物都能引起世界關注,政治家尤甚。原因之二,是中國文明長久興盛,中國地理的封閉性很強,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和成熟的中央集權制度很早便牢固确立起來。這決定了中國文化的巨大同化力。歷史上,中國曾多次受外族入侵。但中國文明并未象印度那樣因阿拉伯人、蒙古人、穆斯林人的入侵而殞落。相反,中國文化的巨大同化力,迫使入侵者采用了中國傳統的中央集權制,尊奉儒術,保留漢人風俗習慣。在19世紀前中國文明可謂歷久不衰,而且總的來說在世界保持了領先地位。一個先進的文明自然能造就一批廣為各國熟知的人物。

           (三)几位大政治家的未來地位

  一個民族對不同人物的評价是受其傳統、文化、意識形態与利益關系影響的。中國人對自己政治家的評价,既受當時政治气候的影響,也受當時自己社會利益得失的制約。因此,愈是現時的政治家愈不好評价。
  在中國大陸,長期以來,蔣介石形象很丑陋;他堅決反共、頑固不化,對內實行專制獨裁,盤剝人民,對外來侵略屈膝投降,拱手奉送祖國山河。蔣介石對日前期軟弱,對共產党強硬壓制,對內專制。這些的确不假。但是,蔣介石在1928年建立南京政權后,逐步收回与外國訂立的不平等條約中失去的主權。在1937年,日本侵華前,他的穩定財政金融政策,工業化与農村改革有一定的成績。毛澤東曾對斯諾說,如果沒有抗日戰爭,共產党便掌不了權。抗日戰爭,不僅削弱了國民党的力量,動搖了它的威望,而且還惡化了國民党統治區的經濟財政情況。
  在近十年來,中國對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大躍進”中犯的嚴重錯誤進行了曝光。毛澤東在1958年后所犯的錯誤,概括起來是兩個,一個是使中國錯失五六十年代世界產業革命与東亞經濟起飛的黃金時代;二是帶來人口無限制的增加。
  在1958年前后,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与日本相當,兩國都在奮力前行。毛澤東明白這一點。他心急如焚,無視經濟行家的意見,想用軍事与群眾運動的方法煉出大量鋼鐵。結果,中國的土高爐失敗了,中國經濟連續四年下降,共下降了35.6%!日本的鋼鐵托拉斯成功了,日本經濟以年增長率7%的速度飛進,四年里增長了22.5%,日本上去了,中國掉下來了。在1962~1965年間,當他的經濟思想被拋棄,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和陳云等經濟行家重操經濟時,國民經濟年增長率猛升到15.7%,超過第一個五年計划時期速度,僅次于建國初期的增長速度。
  這樣一來,毛澤東的威信動搖了。他從僵化的意識形態出發,斷定劉、鄧的經濟路線是修正主義、資本主義的。1966—1968年,他發動了奪權大革命,打倒了劉鄧路線的制定者和執行者。這三年里,我國經濟連續下降,或者徘徊不前。而日本卻以每年11%的速度飛進,把經濟提高了33%。在1969~1975年間,國民經濟雖得到重建,但因不斷受到“四人幫”狂熱思潮的襲擊,增長率忽高忽低,1969~1970年在10%~12%間,而1972年、1974年僅在3%左右。“四人幫”的勢力上升,与毛澤東錯誤路線不無聯系。
  總的來說,毛澤東的錯誤使中國痛失1959~1964、1967~1968、1972、1974年几年發展經濟大好時光。若沒有毛澤東的錯誤,中國經濟在1959~1965年可以年增長6%,在1966~1970年可以7.50(實際為5.5%),在1971~1975年可以7.5%(實際為6.5%)的年增長率穩健上升,中國經濟到1975年可比實際多增長43.8%。對一個已落后百多年的民族來說,這是多么寶貴的10年!多么令人痛心的43.8%。
  毛澤東給民族留下的另一大后遺症是龐大的人口。1951年時,毛澤東提出人口問題,馬寅初便將控制人口思想提交給中央政府,當時毛澤東未置可否。但是,到了1958年,毛澤東便鼓吹“人多議論多、熱气高、干勁大,”以主觀的意識否定了科學家中肯的建議。1959~1976年,中國入口處于無節制狀態。除1959~1961三年天災人禍人口數目停滯不前外,1964~1975年間,人口均以2%~3%的高速增漲。中國人口由1958年的6.58億激增到1976年的9.67億。要是毛澤東采納了馬寅初的意見,在1958年便厲行控制人口,在1958~1975年間,中國人口完全可以控制在千分之十四的年增長率上。中國人口可比現在少1.2億人口。如果再沒有政治沖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1976年就不應是408美元而是730美元,沉重的人口負擔對中國交通、能源、住房、就業、所有制改革都產生了空前的壓力,阻礙了民族前進的步伐。這個后遺症要整個民族花上起碼50年的時間去克服。
  另一方面,毛澤東一生始終不渝地反官僚主義和官員腐化,這將成為他的功績之一。毛澤東熟諳中國歷史,中國各個朝代剛開始是官吏洁廉、政府管理有方。但是,由于官吏隊伍的不斷膨脹,中國政治体制又缺乏像西方的司法獨立、新聞監督那樣強有力的制約權力,腐化的机制,加上中國官員薪水太低,到了各朝代后期,有組織的官吏貪污受賄便蔚然成風。最后,民怨沸騰,起義迸發,最終又建立一個新朝代。但新朝代又重演舊朝代的覆滅之劇。毛澤東看到官吏腐化問題的嚴重性,他注意到,每逢經濟形勢轉好時,官吏貪污的墮落行為便十分顯著,于是便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政治運動以期消除這個毒瘤。但是,他只看到問題所在,卻用錯了方法,反而造成中國經濟的災難。

      (四)中國文明的衰落,面臨的難題,中國將來的偉人

  中國自近代起,便痛失了發展資本主義的千載難逢的時机,這是中國文明衰落的最根本原因。中國近代落后的主導原因,是中國大一統的傳統与政府權力過于強大,儒家文化造成了社會的倫理中心主義。這使科學知識分子沒有獨立的地位与人格,沒有西方那种為科學而科學,為知識而知識的專業主義,導致了科學与知識的發育不全。政治倫理中心主義,和重農輕商的陳見,阻撓了既有經濟實力与先進意識、又有政治影響力的中產階級的產生。中國失去了資本主義經濟与民主的推動者。
  中國現代以來退步的症結所在,是沒有形成一個穩定合理的經濟所有制。國民党曾一度建立過官僚資本主義的机制,但因戰亂,農村改造的失誤,而很快便崩潰了。中國自1949年后建立的經濟公有制,与其它社會主義國家一樣,又面對著低效率、高消耗。產品短缺、權力腐化、平均主義等通病。不徹底改造所有制,中國便沒有出路。近年中國大陸興起的文化反思熱,固然有啟發人的,但把中國落后原因,統統歸諸于傳統文化,是步入歧途。台灣、新加坡和香港与中國大陸同屬儒家傳統,為何在近四十年,台、新、港經濟起飛了,而大陸卻被在后面呢?要推動所有制的改革,必須造就一代獨立的知識分子階層,一個強有力的經濟中產階級。
  在未來一個世紀中,在中國大陸面前,橫亙著几道巨大的難題:1、經濟所有制的合理化。建國近四十年,最慘重的教訓不只是政治運動,而且是所有制問題。2、人口的控制。3、科技教育的發展。4、經濟發展与逐步民主化。要鍛造一种新型的政治控制形式,以解決政治統一与經濟權力下放間的矛盾。5.中國的思想的重建。要創立一种与傳統儒家思想和毛澤東思想同樣有影響力的思想体系。6、減輕官員腐化程度。7、文藝學術的振興。
  中國在政治、經濟、自然科學各大領域、社會科學各大領域、思想、文學、藝術等領域中,只有在政治方面堪稱世界大國,因此,中國將來的偉大,最可能產生在政治領域。作為中國的政治巨匠,他必須解決了上述1、2、3、4、和6號難題。同時,他應該具有中國傳統的美德:無私、自制、謙虛、文雅和生活正派、机智。而且,他不但能自己為官清廉,也能約束家人親戚不貪污腐化,以權謀私。解答難題5的,堪稱中國將來偉大的思想家。中國能否在其它大領域出現世界一流的大人物,恐怕只能取決于個人因素与偶然因素,而沒有必然性。

  ------------------
  亦凡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