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法國人的文化自負情結 法國是歐洲歷史最悠久,文明最古老的國家之一。這既是法國人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又是造成法國人狂妄自大、不思進取的主要原因。 法國地處歐洲大陸西部,他們在國家的歷史和文明的悠久方面,高出鄰國一頭。法國曾多次是歐洲頭號強國,拿破侖奇跡后,法國的頭號強國地位難以為繼,多次為英國所排擠,為德國所擊敗。但法國人還是保持了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甚至不顧現實,苛求他國給自己以世界一級大國的殊榮。如同清末以來的中國人那樣,近百年來,法國人也害上了“文化老化症,”總以其傳統的悠久來彌補其物質文明和技術上的相對落后。 在法國,近五百年來,法國人不斷強調本國的重要性,甚至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法國大文豪福樓拜竟稱法國為“宇宙中第一號人”;戴高樂則大言宣稱,法國的命運照亮宇宙。 正是這种文化上的盲目自大感,使法國在近一百多年來屢屢吃虧,兩次慘敗在德國鐵蹄之下。二戰后在對外政策,特別是歐洲聯合問題中屢屢失誤。 (二)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和法國興衰史 前面提到的歐洲中世紀的克洛維(465~511年),“給了法國以國名和宗教”(《難以對付的歐洲人》第107頁)。查理曼大帝則給法國人的祖先——法蘭克人帶來了有效的社會、政權和文化复興。 法國是歐洲最早發展封建主義的國家,也是歐洲最早產生自己文明的國家。而且,在11~15世紀中葉,法國發展出民族君主制度,腓力·奧古斯都(1180—1223年),路易九世(1226~1270年)和腓力四世(1285~1314年)在這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腓力·奧古斯都,即腓力二世,在14~18歲時即顯示出他的雄才大略。他在利用英國王室內部矛盾,運用奸詐手法、挫敗強敵英國,收复了被英國占領的領士,收复了南方大片土地,他還建立一系列机构,划分行政區,支持城市自治。法國終于成了西歐最強大的國家。 路易九世,又稱圣·路易。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來自他母親布蘭奇才于的影響。与腓力二世相似,路易九世成功地戰胜了內憂外患的威脅。他進行了貨幣、司法、管理等改革,又是個標准的基督教徒。他在內政上的作為奠定了他的偉名。 腓力四世,他的“美男子”綽號,比他的功業更為人所知,他征戰英國、弗蘭德爾与東部地區,擴張了版圖。他斗敗了教皇,使教權臣服于王權。他創立影響深遠的三級會議,大大加強了王權,促進了法國國家的鞏固。 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中,英國一度大兵入侵法國。農村少女貞德率法軍在奧爾良大敗英軍,使法國得以赶走英軍。貞德被英國人殺死后,成為民族英雄,她的形象与化身的影響,遠遠大出她的戰功的影響。 路易十一世是15世紀最著名的法王,他挫敗了國內要求獨立的各大封建主,戰胜了勁敵大膽查理。他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繁榮。 16世紀的歐洲出現了兩位宗教界的改革巨匠。一位是德國的路德,另一位是法國的加爾文。加爾文受到路德的鼓舞,鼓吹宗教先定論,主張改革教會組織与禮儀,主張國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他一生被保守分子迫害。被迫流亡外國。但當加爾文的宗教取得合法地位時,加爾文卻成了迫害不同觀點的人的劊子手。 波旁王朝的奠基人亨利四世(1553—1610年),与其得力大巨絮利一道為醫治法國所受的法西(西班牙)戰爭与內戰的創傷進行了財政政体改革,實行專制統治,使法國躍為歐洲經濟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亨利四世為一教徒刺殺后,樞机主教黎塞留代理國事,他建立与郵政和總督制度,讓總督代表國王管理地方。他扶植教育、文學事業和工商業,支持法國在海外的競爭。他為了使法國突破“哈布斯堡圈子”的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的包圍,參与“三十年戰爭”,擊敗了哈布斯堡王室,使法國在歷史上第三次成為歐洲主要強國。 路易十四(1638~1715年)由于開創了法國史上的“路易十四世紀”而被后人稱為路易大帝,他把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推到了鼎盛階段。他獨斷專權,推行了有利于工商業發展的政策。他一方面搞宗教專制,另一方面又鼓勵文藝、科學的發展。他先后擊敗西班牙和荷蘭。把法國第四次推上霸王寶座。 路易大帝之后,國王權力受削弱,政治腐敗和連年征戰,為革命的爆發提供了可能。洛克、伏爾泰,孟德斯鴆和盧梭等人的自由民主思想,激發了革命的力量,影響了革命的方向(《世界文明史》第三卷第7—24頁)。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它推動了人類消滅專制,實現民主、自由的進程。革命激進派中,馬拉和丹東是兩位重要人物。馬拉主張三權分立,實行人民憲政。他不幸為一女吉倫特派人殺害。丹東在革命緊危關頭,曾高瞻遠矚地指出反對恐怖專政,主張謹慎行事。但未被采納,反被處死。 激進派的重要人物是羅伯斯庇爾,他是個熱情、沖動的革命領導人。他在革命中手段過于殘酷,失去了許多朋友,但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摧毀了封建主義,由于溫和主義者的反擊,逮捕并處死了羅伯斯庇爾,大革命終歸于失敗。 法國大革命后,法國似乎是歐洲歷史進入了一個人們大肆渲染的偉人時代——拿破侖時代。這個矮個子之所以能夠家喻戶曉,并非因為他在法國革命和國家建設方面的作為,也不是因為他專制獨裁,而是因為他創造了世界史上罕見的戰功,因為他是胜利、雄略、戰術、意志与靈活性的化身。由此可見,一般人多是為戲劇性效果、膚淺的東西所吸引,而不去關心事物包含的深刻的、复雜的意義。拿破侖自少崇拜凱撒,信仰盧梭的民主思想。拿破侖精力充沛,口舌犀利、充滿魅力、記憶力超群。他善于表現出對部下的關心,因而獲得了下屬的愛戴。他以自我為中心,不擇手段。他擊潰了侵法英軍,征服了意大利、西班牙、普魯士、德意志各國,迫降俄國,封鎖海上霸主英國。他兩次粉碎了歐洲各國組成的反法同盟。他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他的戰功使他成為近代以來世界兩位最出名的政治家之一(另一位是希特勒)。 法國最有名的外交家塔列蘭在早期大力輔助拿破侖,但在后期卻暗中与列國來往,反對窮兵黷武的拿破侖。他最杰出的成就是在拿破侖滅亡后的維也納會議,成功地使法國從戰敗國上升到五強之一。 拿破侖的侄子——拿破侖三世,即路易·拿破侖·波拿巴,借著拿破侖的余輝,登上了法國國王的寶座。他在位時,法國經濟蒸蒸日上。他通過完成大型公共工程,侵略他國來撈取拿破侖式的榮譽。但是,他卻在普法戰爭中兵敗被捕。 拿破侖家族現象說明了法國人(特別是農民)對非凡人物的膜拜心理。拿破侖家族奇跡后,法國無可挽回地逐漸衰落了。取代法國的是德國、英國。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法國總理克列孟梭畢生的主要作為,是在一次大戰中力主作戰。帶領法國戰胜了仇家德國,雪了普法戰爭之恥,重振了法國的“國威”与民族情緒,他被譽為“胜利之父”是法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一戰后,法國再次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 在一戰中關鍵戰役凡爾登戰役的成功指揮者貝當,贏得過法國全國上下的擁戴。但在二戰中,在德國舉兵入侵之時,他卻出乎意料之外地主降,并擔任德國傀儡政權——法國維希政府的首腦,因而“坏了”一世“英名”。 第二位在二戰間聲名狼藉的政客是法國總理達拉第。他奉行親德,綏靖路線,參与了瓜分捷克的慕尼黑會議,這兩位名人是与法國在二戰中的慘敗聯系在一起的。 在二戰前,法國一些有識之士就提出正确主張,以保衛法蘭西帝國。戴高樂是其中一個。他的主張未被采納,德國滅亡了法國,戴高樂又組織抵抗運動。二戰后,法國從一流強國跌到世界二流國家,國內還陷入了無休止的党派紛爭中,戴高樂一心想复興法國的大國地位,他的主要功績是在政治上建立了有力的總統制共和國,從而在政治上成功地把成分复雜而愛爭吵的法國人粘合在一起,其次,他通過在北約里向美國鬧獨立,大大提高了法國的國際地位,滿足了法國人的文化自負感。在戴高樂這位神秘感的“國王”巨影下,法國人又獲得了一次“新生”。 法國今后的經濟情況,要比英、德看好。据預測,到2000年,法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西德,躍居歐洲首位,并在几十年內保持這一地位和增長勢頭。到那時,法國在政治、文化、科技上或許會有一場复興。 (三)法國的科技偉人 1770~1830年間,世界科學中心在法國。 法國人的教育史相當悠久。它同英國一樣,是近代科學教育的發源地。 法國大革命推動了法國教育制度的出現与發展,成立了理論實驗相結合、教育与發明相結合的世界一流的理工學院,并實行了卓有成效的‘滯薪制度”。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法國得以在1770~1830年成為世界科學中心。 醫學和生物學:法國文藝复興時期的著名醫學家昂希魯凡茲·帕雪(1517年?~1590年)可能是法國最早的科學家。他在醫學上被稱為現代外科之父。在他的時代,即16世紀50年代,法國在生物學方面居世界首位。 從1500年到現在,法國是生物學界數一數二的強國,其偉大生物學家數目之多,連英、德、美等生物學強國也自歎弗如,在十八十九世紀,法國是世界生物學界的頭號強人。 在18世紀,法國有《自然史》作者、生物轉變論和進化思想的鼻祖兼作家布丰。到了19世紀,法國生物學界更是群星堆燦。19世紀初的大生物學家拉馬克首次提出生物進化論。19世紀初杰出生物學家居維葉是比較解剖學的奠基人,古生物學大師和災變論提出者。19世紀中期,貝爾納發現了肝髒的產糖功能和血管運動神經。19世紀最偉大的法國生物學家可能是微生物學創始人巴斯德(1822~1895年)。他提出一切已知的生命形式來自先有的生命。19世紀還有一位著名的解剖學家是白洛嘉。進入20世紀后,法國生物學遠遠落在后頭了。 數學:數學是法國另一個雄踞世界的領域。在18世紀法國單獨、19世紀与德國一同稱霸過世界數壇。韋達(Viete1540—1603年)是法國最早的世界著名數學家,被稱為代數之父。 17世紀的笛卡爾又与帕斯卡,伽羅華合稱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他創立了解析几何學,笛卡爾的同代人費爾馬提出了十分著名的費爾馬大定理,建立了坐標方法。笛卡爾的朋友帕斯卡提出帕斯卡三角形,是計算机的鼻祖。他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學家、哲學家。物理學方面他提出流体壓強方面的、廣為人知的帕斯卡定理。 18世紀的達蘭貝爾是位著名的力學家、哲學家和數學家,也在數學上的微分方程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拉格朗日在數學分析、代數方程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勒讓德創立并發展了大地測量理論。 十八十九世紀之交,卡諾在數學分析和射影几何學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傅立葉在代數學上提出了傅立葉定理,他是法國分析學派的公認代表。 19世紀有几何學大師杜班;复變函數論巨匠柯西;几何學和數學物理名師拉梅;橢圓函數論之父,第一個賞識你羅華的劉維爾;而最偉大的數學家是年僅21歲便夭折、貢獻長期無人承認的群論之父伽羅華,這位天才創立了對近代數學、物理學、化學影響极大的群論。 20世紀有微分几何學和微分方程大師達布,函數論大師皮卡,實變函數奠基人之一勤貝格等。最著名的是數學家兼物理學家,微分方程定性理論与組合拓朴學之父彭加勒。 物理學:法國在17世紀二三十年代,十九世紀頭10年到30年代是世界物理學霸主。在17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頭十年,法國僅次于英國穩坐第二把交椅。 法國所產生的堪稱巨人的物理學家有:庫侖、安培、卡諾、居里夫婦、帕斯卡、郎之万。 在18世紀,庫侖在電磁學上提出了庫侖定律,后人把他的名字作為電量單位。查理則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气体壓強定律。 在19世紀,塞貝克在電、磁、光學卓有建樹;泊松則在引力論。彈性理論、數學的概率論都作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貢獻;化學家兼物理學家杜隆提出熱學上的杜隆——伯定律;腊果在太陽色球層。電磁學与光學方面功勳顯著;菲涅耳在光的研究、光波衍射方面貢獻巨大;卡諾提出了熱力學上的卡諾循環与定理,是熱力發動机的創始人之一;傅科在光學、擺動方面成績斐然;李普曼創立了電守恒定律;柏克勒爾發現了放射性現象。 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居里与妻子瑪麗·居里一道,在极其困難与貧困的情況下,工作了7年,終于發現了釙、鎦,并提煉出微量的鎦。居里夫人在丈夫因事故而喪生后,在放射性元素上作出惊人貢獻,并第二次榮獲諾貝爾獎。她成了傾心科學、忘我勞動,不計榮譽的偉大女性化身。20世紀初,朗之万在電子磁學、超聲波、气体方面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偉大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与微觀粒子波二象性,發展了波動力學。 化學:是法國兩個最強領域之一(另一個是生物學)。 法國在18~19世紀50年代之間,是世界化學界先鋒。只是到了19世紀60年代,才讓位于德國,屈居第二。 “化學界的牛頓”、18世紀的拉瓦錫摧毀了束縛化學界達百多年的謬論——燃素論,提出了划時代的理論質量不滅定律,創立了現代化學。 十八十九世紀之交,普魯斯特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在19世紀,給占薩克提出了气体的物理規律,在硫化物研究上作出貢獻。杜馬則奠定了有机化學中基團理論和化學類型學的基礎;杜馬的助手熱拉爾奠定了有机化學同系列理論的基礎;杜馬的另一助手喇烏爾提出了溶劑分子的蒸气壓定律;莫瓦桑首次离析出純氟,發明了高溫電弧爐,并奇跡般地合成了紅寶石和金鋼石。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薩巴蒂埃与格林尼亞一同發明了催化氫化法。 20世紀最有名的化學家應推居里夫人。她在丈夫之后又在鎦元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她的女儿与女婿約里奧·居里夫婦也是兩位研究放射現象的著名科學家。 天文學:法國的最好“成績”是在十七十八世紀居世界第二。 17世紀有皮卡精确地測量子午線。18世紀有南天觀測權威拉卡伊爾,以大地測量定律著名的克萊羅。十八十九世紀之交的拉普拉斯是法國最著名的天文學家,他提出了星云學說。在19世紀,勒威那推算出肖未發現的海王星位置。在20世紀,萊奧特在行星和太陽研究方面成就卓著。 地質和地理學:這是法國最弱的領域。法國的最好成績是在17世紀40年代、18世紀60、70、90年代居世界首位,而名列前茅的人物是18世紀生物學家,地球演化的理論提出者布丰;地質調查先驅格塔爾与德馬留;地質調查先驅、19世紀的洪水災變生成岩層理論提出者居維葉;發展了地槽學說的奧格。 發明:勒瓦瑟在1890年設計了第一輛真正的汽車。 二戰后,法國的科技嚴重落后了。 (四)法國的思想家、社會科學家 法國人的思維方式深受其哲學的影響。其思維的一大特點是想當然,即以固定的理論和知識去看現實。有個笑話:一個法國工程師從未去過一個地方,但他卻按地形圖所標的情況給那個地方設計了一條橋。當后來人們告訴他橋被洪水沖垮時,他固執地說:“不可能廣(轉引自《國民性格》英文版第127頁)。人們稱這种思維方式為笛卡爾主義(Cartesianism)。我們可從下面各領域找到法國人的這种特點。 哲學:法國第一位影響巨大的哲學家也是法國最著名的哲學家,他就是近代哲學的始祖,17世紀的笛卡爾。他最著名的思想是“我思故我在”。他是唯理論的鼻祖,并提出了精神、物質二元論,物質決定論。他的“我思故我在”的觀念深深地影響了后來的法國人,使他們發展出一种想當然的觀念。 在18世紀,法國有貝爾,反宗教并主張唯物論的思想家梅利葉;自然法提倡者孟德斯鳩;承認物質實在性的大文豪、思想泰斗伏爾泰;感覺論的捍衛者孔狄亞克,唯物論者拉美特里。而影響最大的是自然神論者,開創了“從人的情感來推斷人類范圍以外的事實”的浪漫主義思潮的盧梭;《百科全書》主編,無神論者、唯物主義者与反封建戰士狄德羅;功利主義大師愛爾維修;著名的天神論者霍爾巴赫。 在19世紀、法國亨有國際盛名的哲學家只有孔德,其影響相當大,奠定了實證主義哲學的基礎。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哲學家之一的柏格森,創立了非理性思潮中的直覺主義。 到了多元化的20世紀,法國有戰后世界最有名的哲學家和存在主義巨匠薩特;有新托馬斯主義的主要代表馬利坦;現代基督教大師泰亞爾;結构主義創始人兼人類學家列維領特勞斯;把結构主義運用到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何爾圖塞;存在主義大師加謬。 思想界与政治學:法國的政治學可能起源于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法王美男子腓力四世与教皇的紛爭。在16~18世紀,專制主義在歐洲盛行,推動這一浪潮的有名政治家中,法國的讓·博丹,他強調君權的地位。 法國人容易接受權威的領導。但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法國民族与法國社會結构又孕育出一种對平等的強調、對權威的反抗。這种平等主義与反權威精神与法國人那种沖動、好表現的特點相合,便產生了法國政治史与思想史上那种強烈和經久不衰的向往自由、反專制、追求理想社會的波瀾。 社會主義是這個思潮中的一股。十七十八世紀之交的梅葉就提出了空想社會主義、唯物論与無神論。在18世紀,摩萊里就提出了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构思出一個沒有私有制、以法律調節的空想社會。馬布里則號召消滅私有制与財產不平等。在19世紀初,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提出人口勞動的“實業制度”,并進行實驗。傅立葉則抨擊了商業統治,构想出理想社會。在19世紀初上半葉,蒲魯東提出了改良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想。 另一股思潮則要求建立資本主義民主自由制度。這股思潮的兩大代表是18世紀中期的孟德斯鴆与盧梭。前者發展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思想;后者則頗具浪漫主義精神与夸張的煽動力,虛构出自然狀態人与人的契約關系,強調個人主義与社會道德,譴責私有制。伏爾泰則現實而机智。他領導了啟蒙運動,用實際的方式來大力維護個人的自由。他最終成了自由的化身。 19世紀中期的傅立葉之后,法國就沒有產生具有巨大國際影響的政治學家了。 經濟學:与英、美、奧、瑞典比,法國的經濟學相差一大截。 法國第一位負有盛名的經濟學家是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1694—1774年),他發明了“經濟表”。杜爾哥(Turgot,1727—1781年)對亞當·斯密的影響很大,他的著作是《關于財富的形式和分配的考察》,亞當·斯密的傳世名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其原因的研究》(《國富論》)就是仿效此書而作的。 英國自亞當·斯密出現后,就一直在世界經濟學界气沖牛斗,法國則相形見細。 在19世紀初。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傅立葉在經濟思想上有所貢獻。薩伊則提出了薩伊定律:市場可使生產和需求達到均衡。他的學說成了19世紀法國的官方經濟學說。 到了19世紀中期,瓦爾拉斯(Walvas)提出了邊際效用理論,并創始了一般均衡多方程模式。 20世紀法國經濟學家迪維亞,發展了經濟計量學。 歷史學:在14世紀,弗魯瓦薩爾以优美的文筆書寫軍事外交史,打破了宗教史觀,在18世紀,伏爾泰重視文化的作用和理性,反對歐洲中心主義。到了19世紀,政治學家兼史學家基佐在整理史料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認為是法國最偉大的史學家。布羅代爾則創立了20世紀影響最大的歷史學派——年鑒學派。 社會學:在19世紀,哲學家孔德創立了社會學。從那時開始,社會學研究在法國比較流行。 迪爾凱姆(1858~1917年)是對社會學作出最大貢獻的法國人,他与馬克思、馬斯·韋伯合稱社會學三大學者。他提出的社會有机論、系統整体功能分析、因果分析方法得到許多人的模仿。但是,他的目的論,一概用目的來解釋社會現象的原因,十分酷似笛卡爾主義——先入為主,想當然。二次大戰后,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提出了結构主義哲學,這种思潮對社會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人類學:法國人類學總的說來比不上英、美、德。 迪爾凱姆是一位影響巨大的人類學家。本世紀的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則創立了結构主義、從而大大提高了人類學的影響。 (五)文學、藝術家 文學:法國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世界文學一流強國。 在十六十七世紀,隨著社會風俗的變化,法語變成貴族風尚的產物。作為社交的工具,法語變得精細、优雅,以便确定細微的情緒差別与微妙的愛情關系。經過文學家的改革,法語成為“清晰。明确、活潑、优雅”的語言,“善于表達抽象的觀念和心理分析的微妙差別,比較更适宜于散文而不适宜于詩。”([法]瑟諾博諾《法國史》中文版第327頁。)受法語与中世紀盛极法國的騎士風尚的影響,法國人易沖動,好虛榮、富想象、魯莽勇敢、胸怀寬闊、善討好女性、善于辭令、精于心理分析。這些都是法國人以發展文學和藝術的有利條件,也形成了法國文學的特性——以性為題材。自法語正式定型時起,法國大文豪一個接一個出現,其光茫照亮了歐洲和世界文壇,法國人具有寫散文的天賦,悠久的戲劇歷史也有助于法國產生一批大戲劇家。但也由于法語适宜散文而不适宜于詩,因此,法國基本上沒有一個享有國際盛名的詩人。法國文學最長處在小說、散文,其次為戲劇,最次是詩歌。 在法國文藝复興時期,兩位文學家首次為法國在世界文壇爭得一席之地。拉伯雷(1490?~1553年)以傳說中的巨人的經歷,來諷刺中世紀宗教。蒙田用散文宣揚了怀疑主義与伏諾主義。 十七十八世紀的伏爾泰、盧梭是杰出的文豪。 十七十八世紀古莫主義盛行。化名莫里哀的喜劇大師波克蘭(1622~1673年)是莎士比亞以來最杰出的戲劇家。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浪潮中,女小說家喬治桑(1804~1876年)以歌頌農民、共和主義和婦女解放而著稱。雨果則致力于捍衛自由和正義,創作了不朽之作《悲慘世界》。 1830年到1914年的現實主義文學中,法國產生了最偉大的文學家巴爾扎克。他在不朽名著《人間喜劇》中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虛偽貪婪,他一生塑造了兩千四百多個人物。福樓拜在小說《包法利夫人》中剖析了人類的墮落,左拉則探討了許多社會問題,法朗土大力抨擊現代社會的非正義性;司湯達在《紅与黑》中塑造一個想出人頭地的下層青年;莫泊桑寫下了不少批判現實的中、短篇小說;羅曼·羅蘭創作了以貝多芬為背景的小說《約翰·克利斯多夫》。此外還有大、小仲馬和都德等。 在20世紀,多元化的法國文壇人材輩出。全才作家紀德可能是法國文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他是達達派和超現實派先驅。其它文豪爭妍斗艷,難分高低。著名文學家有詩《年輕的地獄女神》作者瓦萊里;新浪潮小說代表薩羅特、羅伯·葛利葉;象征主義詩人波德萊爾;超現實主義派阿拉貢,意識流小說大師普魯斯特;存在主義戲劇大師薩特;戲劇大師何努伊。 美術:法國是世界美術界最突出的國家之一。總的來說,自意大利在文藝复興時在美術界一鳴惊人后,法國取代了意大利,成了美術界的霸主。 最早的名滿歐洲的法國大畫家應推17世紀的人文主義畫家尼古拉普桑。 在18世紀,法國畫壇有融感受于畫中的華多;風景畫家德斯波特,奧德利;色彩筆畫大師拉都,大畫家夏爾丹,天才畫家格瑞茲;集大成者弗拉貢納等。 到了19世紀60年代,法國畫壇產生了影響世界的畫派——印象派。印象派在色彩、光學方面作出了划時代的創造,造就出一批极負盛名的畫家。其中,莫奈是最勇敢最富于獨創性的一個,印象派就是因他的畫《日出的印象》而得名。馬奈是印象派先驅;視力不佳的德加艱苦探索,反而在畫的視覺享受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雷諾阿以畫少女著稱,為此,他的名稱遠遠大于他的成就;塞尚以勤補拙,在色彩方面卓有建樹。 19世紀其它著名畫家有: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魯瓦、科羅;拉斐爾前派畫家米勒;現實主義畫家庫貝。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雕塑家羅丹以現實主義的風格,哲理性生動的手法著稱。他是人類兩位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另一位是意大利的米開朗基羅)。 本世紀初,巴黎又輻射出影響整個世紀的美術沖擊派,產生了野獸派、立体派等本世紀大派別。馬蒡斯是野獸派頭號人物;畢加索來自西班牙,他在法國受熏陶,創立立体派,另一位立体派大師是法國的勃拉克。 音樂:法國音樂最有水平的是歌劇。《浮士德》的作者古諾,古典輕歌劇創始人之一的奧芬巴赫、圣·桑,《葛蓓莉妮》作曲者德利勃和《卡門》作曲者比才,皆以創作歌劇而著稱。19世紀的柏遼茲以《幻想交響曲》而聞名于世,他是法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最具獨創性的法國作曲家應推德彪西(1862~1918年)。他創立了极大地影響了歐美樂壇的“印象主義”音樂。拉威爾(1875~1937年)是另一位創造了自己獨特風格的音樂家。 ------------------ 亦凡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