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部分


  既做之就心甘情愿

  有一次,忙了一天之后好不容易可以回家休息,晚上十點多,正當我在听著音樂放松身体、培養睡前情緒時,朋友忽然打電話來。
  “你在哪里?”他問。
  “在家啊。”
  “你不是答應我說,今天要來參加我們公司的Party嗎?”我有嗎?我想了想。一定是人家在几天前問過我,由于時間。地點和确定性都很模糊,所以我也很模糊地回答:
  “好啊。”我以為“好啊”兩個字,并不代表什么精确的承認。
  “我找你找一天了。你的電話是不是沒有開机?”我一直在錄影、錄音、開會,由于怕因為我的原因妨害任何事情的進行,所以我确實沒有開机。
  “現在出來吧,我們才剛開始呢!我們在某某餐廳……”我的眉頭輕輕地皺了一下,估量了自己的情況,我很累。這個朋友顯然不管我今天做牛做馬了一天,也不管現在時間已經很晚了,也不管我在這么晚的時間單身赴宴并不安全,而且他們約的地點是個吵得不得了、龍蛇雜處的餐廳……他只是很渴望我到場,表示他把我“好啊”的承諾視為“隨時都好”的意思。
  “我很累,你們好好玩好了。”我說出了真心話。他挂掉電話的聲音有點沮喪。不過,他并沒有放棄,再請他們公司的同事,也是我認識的朋友打電話進來。“我們以為可以看到你……”這一次,我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不要做歡樂气氛的“急凍人”

  我在最快的時間內上妝,叫車赴宴。一走進餐廳,震耳欲聾的音樂像一群病毒一樣,侵蝕著我十分需要放松的神經。我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跳舞吧。”不知道朋友邀了几次,我就是不想參与。
  “喝什么飲料?”我實在只想赶快离開,所以我說:“隨便。”我呆若木雞地坐在那里,像個外星人忽然被架出了太空船,來源不明地出現于眾人的視線焦點中。
  不久,我發現我的到來反而使周圍的气氛有點奇怪,每個人都顯得有些尷尬。我好像個“急凍人”,為周圍的空气打了冷凍槍——問題在哪里呢?
  我開始忏悔起來:“是因為我嗎?”
  确實是的。我來了,但心沒來,我也想掩飾我的不開心,但我的臉上仿佛寫著:
  “我是被強迫的。”沒錯,我來之前并非心甘情愿,但是,我來,是來讓大家高興的,而不是讓大家不高興的。所以我必須做一些調整,不然,來了比不來還破坏朋友關系。
  “跳舞吧。”我說。在這個場合穿得過度“优雅”的我,還是擠進了有堆“辣妹”盤据的舞池,奮力地“搏命一跳”……

  怨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怨

  這個經驗使我想到古老的教誨:“既來之,則安之。”听來好像很簡單,但我們在很多時候,常常忘了它。來之,心不甘情不愿;做之,一副晚娘臉。
  我想到從前認識的一位朋友。他是做美工的,自己接案子做。每一次礙于人情接到錢很少的案子時,他總是苦著一張臉做,而且還故意遲交或刁難。他總是說:“一分錢一分貨,沒辦法。”當時我很不喜歡他勢利的工作態度,卻沒想到在態度上,我也常有這种“不敬業”的問題。自己不開心,只會累得別人不開心,來了做了,別人反而不會感激,只會怪你;你到底也盡了力,但只會為自己贏得一种負面印象。
  在家庭中,有些人一邊做家事一邊噴叨,是因為既做之卻不心甘情愿;公司里,接到上級指示非做不可,還憤恨難平,做得再好,也只會讓人說你是“抱怨大王”;我們在社會上,看到的是“做一行又怨一行”的人;馬路上,也到處是明明知道開車一定會碰到塞車,但又喃喃怨塞車、火气大到影響乘客(不管乘客是你的客戶或跟你一起度假的家人)的人……是因為我們不能調适“則安之”的心態。
  怨了就不要做,做了就不要怨。我還是得時時提醒自己,如果你來了,你同意了,你做了,那么,就打發“我是被迫的”的那股怨气吧。自己快樂,大家快活!
  但是,那些常常勉強別人做他不愿做的事的人,也該注意了,雖然你也許會處處如愿,但終究不會得到別人的真心的感念。

  你忍耐,他受損

  有一位影劇界的朋友告訴我一個生活小插曲:
  某次錄影她打電話叫了無線電計程車回家,下車時計費表上顯示的是一百八十元,她拿出兩百元給司机,司机默默地收了。以台北市的計費標准,表上加十五元,等于車費。她稍微等了一下,以為司机會找五元給她,但司机一點動靜也沒有。她想,算了,才五元嘛,就拉開車門下車了。合上車門的那一剎那,她才恍然想起自己是叫無線電車的,按規矩需要再加叫車費十元,是她還欠司机五元才對。于是她又敲敲前車窗,赶緊把五元再遞給司机。司机冷冷地搖下前車窗來,說:“哼,虧你想到了,不然我還以為,連你這樣一個名人,也想貪我五塊錢小便宜!”
  雖然誤會是化解了,但我這個朋友心里老大不舒服,她說:“他為什么不直接告訴我,我少給了他五元呢?要是我沒想到我還欠他五元,赶快把錢給他,我可能會莫名其妙地損失我的名譽,他大概會告訴他的每個乘客,某某人坐他的霸王車吧!”

  有話就說別隱忍

  在日常消費中已經變得微不足道的五元錢,卻給我很大的啟示:是不是有些時候,我們像那個司机一樣,無聲地在忍耐著某個人的作為。而事實上,我們的沉默反而誤解了那個無辜的人,讓他根本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你。你心里因為這樣不舒服,他的名譽也因而受了損,至少,你莫名其妙地為他扣了分。為什么你不說出口呢?很多類似這种“五塊錢”的問題,影響了我們的朋友情誼、愛情品質、人際關系,甚至家人的情感。
  他們真的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你,而歸結原因,他們不是故意的,只是你的言語或你的口是心非誤導了他。
  比如說,女友會告訴男友,情人節她不要花沒關系,花很貴,賣花的人是騙子。男友信以為真,結果在情人節那一天,大家都收到禮物,只有她沒有,气得她跟男友翻臉說:“你根本不關心我!”把脾气發在別的地方。她不告訴男友原因,是因為自己确實說過不要花——但男友誤會了,她沒有說她不要禮物啊。
  有個母親在母親節那天因自己的三個儿子都沒表示,气得一听到《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應節歌曲就落淚。其實,儿子曾愣愣地問過媽媽:“媽,母親節快到了,您缺什么東西?”媽說,沒有缺,只要你們過得好就好。“平常對我好,節日不重要。”但到了那天,儿子們全出去陪女朋友看電影,她竟無法面對自己“不可言喻”的失落感。
  婆婆嫌媳婦洗的碗不于淨,又怕變成坏婆婆,隱忍不說,自行把媳婦洗過的碗再洗一遍——媳婦當然老大不高興;覺得媳婦的菜不順口,硬把每餐攬來自己弄,背地里又感到自己好委屈,向儿子投訴,說變成了家中的老佣人。

  忍,不一定是美德

  這樣的事到處在發生,即使是在大學宿舍內也一樣。有位同學控訴他的室友很討厭,每次听音樂都不戴耳机。我問他:“你和他溝通過沒有?”他說:“沒啊,說了怕他覺得我沒品位。”
  我說:“你不表示意見,他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他還以為你很欣賞他的音樂,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呢。”
  辦公室里亦然。你雖然喜歡助人,但因為別人并不清楚你助人的尺度如何,常提出你認為過分的要求。你默默做了,卻咬牙切齒在心里,在別的同事面前對他表示不屑。
  這也是常有的辦公室情事。
  忍,不一定都是美德,除非你忍了就忘了,但有几人能夠呢?我們想認虧了事,不愿表達自己的看法,卻在無意間,以成見傷害了彼此的關系或無辜者的名譽。古人說“不知者無罪”,如果對方并不知道他哪里得罪你,你的忍耐,只會造成他受損而已。
  忍耐人的時候,臉色通常很難好看,如果你忍耐的對象是自己親密的人,他的情緒和你們的關系,一定受損得更厲害!

  治療“人際關系花粉熱”

  得了花粉熱的人很可怜,動不動就過敏,嚴重者頭痛。發燒,被整得不成人形,但卻搞不清楚這致病物是從哪里來的。大好春天,每個人都興高采烈地出游,只有他憂心沖忡,擔心被空气中某种看不見的東西襲擊。
  也有人得了“人際關系花粉熱”。
  她一走進會議室,就用眼尾余光瞄見兩個同事“鬼鬼祟祟”地交頭接耳,竊笑不止。
  兩人一見她走進來,就停止了談話。
  她不由自主地想:他們一定是在說我坏話。于是整個開會過程中她的臉色都很難看。
  輪到她發言時,兩個同事又交頭接耳說了兩句話,眼睛還在觀察她有什么反應似的。
  她更加确定同事是在說她的是非了,終于發起脾气:“你們對我有什么不滿,請直接講,不用在背后說!”
  “沒有啊。”兩個同事有點尷尬。會后兩人才向她解釋,他們是討論隔著會議室玻璃外老板新請的女秘書穿得像酒店的公關公主。兩人的談話,根本与她無關。
  “你這人,工作認真,什么都好,就是疑心病太重,讓人很難跟你相處!”解釋完之后,其中一位同事終于痛快陳詞,說出對她的意見。

  疑心病重的人難相處

  得了“人際關系花粉熱”的人真不少。有一次在廣播節目中,一位上班族說出他對老板的抱怨:“他在開會作報告時,我只要咧嘴一笑,他就覺得我在嘲笑他,叫我有屁快放!天曉得,我傾听人家說話時有意無意地就會微笑,不是故意的啊。”
  后來,他競因壓力太大离了職。傳統家庭中,也常見婆婆看見儿子媳婦關門嘰嘰喳喳說很久的話,就認為媳婦是在向儿子指控她,自己越想越气,開始挑起媳婦毛病來;
  也有媳婦看婆婆同儿子聊天,就怀疑婆婆在說自己坏話,心里大大不平衡,又不好去問“你們到底是不是在講我”,心里的梁子,越長越扎實。
  有些友誼也因為“人際關系花粉熱”而被破坏。你一定有些朋友很愛鑽牛角尖,你說了一句沒啥意義的話,或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他就回家悶三天,認為你對他不滿,像在嘲笑他。這樣的朋友也許熱心助人,也許相當优秀,使你很珍視這段友誼,但你跟他相處起來,感到友誼處處長了疙瘩,万一他在哪里听某某人說,你說他如何如何,可能還會給你無名气受,使你有理說不清。

  謠言就像《超級比一比》

  其實謠言就像《超級比一比》的電視節目一樣,傳了三個人,“老鼠’就變“大象”。你逐漸想逃离,是因為得了“人際關系花粉症”的人,真的很難伺候,使你動輒得咎。讓人感到動輒得咎的人,很難贏得長久的友誼。沒有人愿意跟一個相處起來不舒服的人相處太久,你再优秀也沒用。愛情亦然。一個疑心病太重,處處找机會怀疑你不愛他、你另有所屬的難纏情人,只會使對方有窒息感,再洶涌的愛也會被消磨殆盡。
  還好,“人際關系花粉熱”固然屬疑難雜症,但只要你有自信一點,放開心胸一些,制止自己胡思亂想的泛濫,還是會轉好,比真正的生理上的花粉熱好治得多,而且可以自我治療——如果你愿意治療。

  如果講贏你也未必贏

  口才好和能夠溝通常是兩回事。
  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參加過演辯社或辯論社,學會了雄辯滔滔。口齒伶俐的人在找某些工作時會容易得多,如公關業、推銷業、傳播業都需要大量這樣的人才。但是,如果缺乏某种認知,口才好的人在情場和職場上一樣會吃虧。
  職場上很容易看到,一個口才好的員工,把老板不太合邏輯的言論反駁得啞口無言,得到的結果是老板找机會炒你魷魚;開會時對同事“愚蠢”的言論毫不留情地提出意見,大家都覺得有道理,可是看你那种“不可一世”的樣子都看不過去,暗地里同情被你修理的人。而被你修理的人雖然自知理虧,但打算一輩子都恨你人骨,因為你讓他下不了台。

  口才好也不能和對方“全民開講”

  我在念書時就犯過這樣的錯誤。是的,我講贏了,我嫉惡如仇,但是我贏得的是很差的人緣。直到我發現,講贏未必是贏;在适當的時間(人家不是在气頭上)、适當的場合(不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适當的技巧(好歹在不得不批評時先贊揚他的成就)、适當的心態(讓他有台階下)之下,人們講贏才會贏。
  口才大好的人在談戀愛時滑鐵盧常常滑得很難看。你常可以听到這樣的對話:“我失戀了。”“為什么?”“她說我不体貼她。每一次我都不讓她。”“你為什么不讓她?”“她無理取鬧,我說道理給她听,有什么不對?”
  有一次有位朋友分析自己愛情失敗的原因,他說,他是因為太理性才失敗的。情侶間吵架,有時為的是很小很小的事,但由于他在念大學時是演辯社社長,總想相當“專業性”地取得胜利。“她說不過我……我以為她已經接受我的建議,沒想到,她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過沒多久,跟我說再見,說我太自我、太不了解她。”
  你是對的,但是用力而又有反效果的事為什么要做呢?口才再好也不該把任何可以好好溝通的場合都搞成“全民開講”。一開口就覆水難收。

  冷靜一下再講理

  溝通專家講的是“雙贏”。至少,你不能讓那人輸得很難看,如果大家還要見面的話,尤其要注意。溝通的時間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公事,与其僵在原地企圖很急地把事情談清楚,不如等大家冷靜一下再講理。
  旁觀者有時也會讓你雖贏卻輸。一對夫妻吵架,如果家中有其他成員護衛其他一方,或者出來主持正義“做公親”,裁決其中一方胜利的話,常常會引起更大的爭戰。公眾人物在感情受挫時訴諸媒体及大眾的裁決,想“還我公道”,但不管社會上有多少人同情你、支持你,你已經失去原來珍貴的人,或無形中更珍貴的東西。
  有些自恃口才好的人未必是理性的溝通人選。他們是美國心理咨商專家大衛·波恩所說的“挑釁者”——并不能就事論事,態度不佳,不是溝通,只是滔滔不絕“逆我者亡”地罵個不停。這時,你再跟他講道理也沒用。
  你可以采取如下技巧:感謝對方(雖然有點虛情假意),承認他講的事情很重要;
  告訴他還有其他事情更重要;邀請他分享你的感受。在公司開會時或演講時遭到挑釁時,這一招效果最佳;在家中或面對情人無理取鬧時也可以适用。
  不過,如果是選舉期上了計程車,對方是某党的狂熱分子,或是遇到精神不太正常的家伙,我想,你還是昧著良心暫時認輸比較好,不管你多么有口才!

  見義勇為的坏俠客

  “你和小楊最近怎么樣?”小美的朋友、已婚的春嬌打電話來給小美,“最近好久沒關心你們了……”
  小美頭皮發麻。素來知道春嬌是個大嘴巴,万一把有關男友的什么事告訴她,鐵定會變成廣播電台的頭條新聞,弄得人人皆知。沒有必要。于是敷衍著:“沒什么怎么樣,還好啦,不常聯絡,兩個人都忙!”
  “你不會想嫁給他吧?”春嬌又試探著問。
  “目前感情還不成熟,說這個太早了,我們……生活方式不太一樣,還沒協調好……”小美不想解釋下去了,她還在上班啊,要日理万机,哪像春嬌那么閒,隨時有磨牙的自主權。
  沒想到過十分鐘,男友小楊很著急地打電話來了:“你對我有什么不滿意?”
  “啊?”小美馬上意識到,春嬌又做了“好人”了。
  “春嬌說,我不夠關心你,所以你不太滿意哦。她叫我排出時間,約我們兩個人吃飯……”
  小美暗罵了一聲“無事生非”,很不高興地回電話給春嬌:“拜托你好不好,我們之間的事,你可不可以不要管!要吃飯,你自己跟他吃!”
  春嬌覺得很委屈,一番好心,怎么反而換來“狗咬呂洞賓”?

  好俠客也可能誤殺好人

  念大學時,班上有一對戀人因為男方的好友的見義勇為而分手。阿芬和大雄是因為近水樓台相知相惜認識的,但在念大三時,兩人之間出現了第三者的危机。阿芬正在考慮該怎樣抉擇時,大雄的好友阿志像俠客一樣,插手進入這個已經夠复雜的感情事件。
  他寫了一封信給阿芬,說他本來就不太贊成大雄當初追阿芬的,因為阿芬看起來就是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他對阿芬高中時的艷名遠播早已調查得很清楚,現在阿芬果然“出事了”,如果阿芬不迷途知返的話,她一定會在校園里身敗名裂。
  結果這個熱情人士反而加速了阿芬和大雄分手的速度。大雄后來才知道,好友曾見義勇為替他幫倒忙。
  武俠小說看得太多的阿志,正義感有余,沒想到卻幫好友弄巧成拙。從前我家隔壁也發生過這樣的故事:一對妯嫂因為某一件小事在家中翻臉。身為嫂嫂的有龐大的家族,于是回家訴苦,把自己的委屈加油添醋地訴說一番,就是忘了說自己也有錯。結果她家族中的兄弟,個個仗義執言,為了使自家姐妹“如虎添翼”,每天輪流打電話到她的夫家去罵人,弄得雞犬不宁。她丈夫一气之下要求离婚,這個后果是只求一時胜利的她想象不到的。后來婚雖然沒离成,但是她与夫家的裂痕始終難以彌合。
  街頭巷尾常見的是,婆婆或媽媽在小兩口吵架時,太見義勇為地為其中一方說話,主持公道,另一方卻難以平衡。主持公道的人或許得到了成就感,但也不自覺地种下了導致小兩口感情疏离的种子。

  你常自以為是做好人嗎?

  有一次,在廣播節目接callin(熱線電話)時,也有一位憂心忡忡的賢妻良母說,她自婚后就不知幫愛賭、酗酒又脾气暴烈的小叔還了多少債、受了多少气。但小叔不知悔改,弄到和她丈夫等兄弟皆反目的地步。大家不想理這個“敗家子”,只有她不放棄努力,認為不該如此,几十年來不斷地想湊合對方。可是每一次好不容易像請神明一樣勉強湊合到家族餐會時,小叔還是借酒裝瘋鬧事以終,使她里外不是人。我問她:“你打電話進來是想告訴大家什么?”
  她的答案出乎我的預料:“几十年來這樣過日子當好人當得好苦!我想告訴年輕女孩,要嫁之前一定要把對方家族有沒有問題人物調查清楚。”我愣了一下,忍不住指出她的思考方向有問題,她的真正問題在于,她不必太見義勇為,在她小叔沒有悔改前,一廂情愿地想讓大家在表面上“一家親”,不但她吃力不討好,也會搞得大家不高興。
  她一定是個情感丰富。心地善良的人,出發點是好的,但她沒有考慮到,也許大家沒辦法真正相處溝通的話,保持距离會更好。她大可以放下几十年的重擔。
  沒有搞清楚狀況。不夠尊重隱私權。缺乏理性的正義之士,往往會把情況越搞越糟。
  他們太熱情了,太相信自己的判斷,太想表現正義感,卻沒有想到,自己的見義勇為會讓結果變得如何,好還是坏?如果你真有正義感,在看電影時遇到人家賣黃牛票,你可以見義勇為,但扯到私人的情感問題或別的家族的人際和諧,有時你最好冷靜觀察一下,不要以“疏”(關系疏遠者)間(這個字可以解釋為离間,也可以解釋為從中管閒事)
  “親”(關系親密者)。尊重別人的看法和決定,不要自以為在做“好人”,卻只做了有迫害性的好事者,反而打扰了、破坏了原本的和睦。
  在他人的人際關系中,主持正義并非你的權利。是的,好俠客也可能在主持正義時誤殺好人,如果情況了解不清!

  刺耳的口頭禪

  有一個朋友,行事有條理,人也很善良誠懇,可是總讓我對他有“毛毛躁躁”的印象,有時我并不愿意和他聊天。
  明明他是那么好的一個人,很体貼別人,肯接受意見,也愿意成長,為什么我總覺得和他說話格格不人呢?
  有几次和他聊天,我仔細觀察,才發現了其中的原因——和他說話時,我的耳中有時好像忽然會被插進一根針:一個“錯”字!因為他會在你陳述一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時,忽然聲音響亮地說:“錯!應該是……”然后一本正經地以急促的語調解釋起那個問題來,弄得我很無趣。

  急于“撥亂反正”令人反感

  比如,我回憶當時說我因數學太差害怕選必修微積分的系,不過是在聊天,他會像拿一把刀把你買來的菜切成兩半似的說:“錯!其實微積分跟數學好不好并沒有直接關系……”
  比如,我問他說:“我某天要從高雄到嘉義,你是不是知道哪里可以雇用個人出租的轎車,單趟載我到……”
  他會說:“錯!你那時是下班時間,搭火車比較快,不會在高速公路上堵車……”
  比如,我在閒聊間談起一個工作壓力忽然變大的朋友:“奇怪,他在公司賣的是進口豪華轎車,又不是賣水果,只是十天業績不佳就被老板削得那么厲害?”他會說:
  “錯!現在賣車比賣水果競爭厲害得多了,因為……”他講的都對,都是好建議、好說法,但我耳里常被那個快捷的“錯”字盤据,一時很難感激他的賜教,倒覺得有點尷尬。
  我覺得他毛躁,是因為他在談話時也會像開公司重要會議一樣,急于“撥亂反正”;
  覺得不想跟他聊天,是因為“錯”字刺耳;覺得他難免有點無趣,是因為他把我的問題或陳述都當成是非題回答。
  “錯!”或許是對的批評,但一說出口,听在對方耳中真是平地一聲雷。對方很難心平气和地繼續談話,修養差的會翻臉,因為你先大聲否定他人的意見。

  別把溝通頻率搞錯了

  “你錯了”可能是僅次于罵人“三字經”的最逆耳的話,卻是很多人的口頭禪,也曾經從我口中無意間溜出。說的人卻不知道這句話為自己扣了多少友誼的分數。類似的話有:
  “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不管你說的有多正确,被批評的人會覺得你在罵他白痴!)
  “你這樣說就不對了。”(語調溫和了些,不過听者一定感到自己像個听訓的小學生,臉上必青一陣白一陣。)
  “我看你頭腦燒坏了。”(這只比罵人家是豬委婉一點。)
  以前我也看過更拙劣的溝通者,老板直接對提出意見的員工破口大罵:“笨蛋!”
  不過這樣的人開的公司都是留不住人的,生意也做不好。如果對方的說法有問題,我們不說出自己的主張會很悶的話,該怎么辦呢?我歸納了很多說話方式,覺得最委婉而能使對方接受的是:“你這樣說也有道理,不過,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或“如果我這么說,你覺得有沒有道理?……”不然,你也不必急著用“錯”來否定,這樣會急于贏得別人的否定。理性的用“錯”的批評,很容易得到不理性的錯的反彈。
  “錯”字以及上述否定性的發語詞是多余的,有時只會使人們的耳朵在這個字后警戒地關上門。
  “錯”,常把人們的溝通頻率搞錯了,變得對不上。你沒錯,他也沒錯,就是“錯”字錯了!

  ------------------
  轉自書香門第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