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六章 病愈還鄉 擂鼓殲敵


  卻說屈平病勢日重,嚇得碧霞小姐六神無主,哭哭啼啼地去稟報母親景夫人和祖父昭明暉。消息惊動了昭府上下內外,一連數日,請醫的,抓藥的,采藥的,探病的,出出入入,來往不絕,但卻不見有多少起色。明暉老人心急似火,忙修書一封,遣人乘專船到郢都去請太醫,晝夜兼程,五日方還。太醫姓史,是一位古稀老人,身高不過五尺,須髯盡白,慈祥斯文,任昭府老少急如熱鍋螞蟻,他卻慢條斯理,雖濕衣而不亂步。當史太醫抵達昭府時,已是太陽落山時分,他仿佛赶路人步入旅館,茶飯過后倒頭便睡,根本不提診治病患一事。直到次日辰時,方由昭老太爺和景夫人等陪同,邁著方步來到屈平房間。景夫人急于介紹病症,史太醫搖手笑道:“病家勿需開口,老朽自知端的。”
  史太醫再次淨過手,漱過口,然后翻眼皮,看舌苔,切脈。一切過后,瞑目凝神,沉思片刻,伏于案頭,奮筆疾書,呈予昭明暉。明暉接帛在手,見上邊書寫的全是患者的病症——倦怠,心悸,自汗,惡寒,高燒不退,口渴,喉疼,周身酸疼不适,便干溺黃,神昏譫語。昭明暉哪里知曉這些,忙命丫鬟轉遞景夫人。景夫人亦不甚了然,持帛步出房間,詢問女儿碧霞与服侍的下人。一盞茶工夫,景夫人返回,盛贊史太醫斷病若神,与實情不差毫發,真乃扁鵲轉世也。
  昭明暉獻茶,与之對几而坐,詢問病因及病症。史太醫答道:“因勞思過重而致心脾兩虛。正气虛弱,外邪乘虛而入,內外交困,故而脈浮弦,舌苔黃膩,舌質紅,此系外感風熱,實熱之症也。”
  景夫人探詢道:“此症可好調理?”
  史太醫解釋說:“難倒也不難,只是需要些時間,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似抽絲。”
  昭明暉由衷地贊歎道:“有史太醫的神針妙藥,必收藥到病除,妙手回春之效!……”
  “過獎,昭右尹實在是過獎,史某愧不敢當!……”史太醫畢恭畢敬地說。
  彼此又說了些客套話,史太醫便秉筆處方。他一共開了三個方子,第一個為:
   雙花,連翹,荊芥,薄荷,甘草,桔梗,牛蒡子,淡豆豉,蘆根,淡竹葉。
  三帖,鮮姜三片為引,水煎服。
  第二個方是:
   菊花,連翹,蘆根,甘草。
  三帖,水煎服。
  第三個方:
   人參,炒白術,當歸,黃□,龍眼肉,茯神,木香,遠志,炒棗仁,甘草,大棗。
  煉蜜為丸,早晚空腹各服一丸。
  擬就藥方,史太醫呈予昭明暉,解釋道:“第一方服三劑后,病情將明顯好轉;第二方服后五日,症狀將全部消失;第三方調服靜養一月,心脾必由虛轉實。”
  史太醫因郢都太忙,不能在此久留,故同時處好三方,以便早些歸返。
  屈平依方服藥,一月后身体果然完全康复。
  在屈平患病的整個過程中,碧霞一直守候在病榻之側。她煎湯熬藥,喂飯喂水。她仿佛与屈平血脈相通,經絡相連——屈平高燒,她渾身冒汗;屈平疼痛,她心肝抽搐;屈平食欲不振,不思飲食,她腹脹胃飽,水米不進;屈平神昏譫語,她失魂落魄……
  屈平高燒淌虛汗,碧霞先是將葛巾浸濕,擰干,疊成長方形,敷于他的額頭,后來竟然身著一件薄若蟬翼的內衣,伏于他那仰臥著的前胸,讓屈平心中的火往自己心里燒,讓屈平身上的熱往自己身上流。屈平持續高燒,嘴唇干裂,血珠點點。開始,碧霞用濕布給他擦拭,用羹匙舀蜜水給他滋潤。后來索性伏下身去,用舌舔那血球,用唇潤那裂縫。有一段時間,屈平口不能咀嚼,連橘瓣也不能吃了。開始,碧霞將橘瓣榨成汁,濾純,用羹匙舀著一勺一勺地喂,后來干脆填入自己口中咀嚼,像母親喂嬰儿那樣,嘴對嘴地喂入他的口中……
  服完第一個方子的三劑藥,屈平燒退神清,漸漸有了食欲,碧霞一日數次喂他進些燕窩粥、參湯、鮮奶、蛋沫之類高營養宜消化的飯食,打開窗戶透透空气,晒晒陽光,扶他起身,斜依在床榻上,彼此說些閒話。當碧霞娓娓敘說病中照顧他的情形時,屈平羞得雙手捂臉,兩耳与脖頸儿也變得緋紅,艱難地將上身扭向一邊。服過第二個方子的三劑藥,屈平不僅能下床走動,而且常与碧霞調笑戲謔,償還病中碧霞所付出的深情厚誼。服蜜丸的一個月內,屈平并未遵醫囑“靜養”,而是拿出多半天的時間讀書學習。离去的時間迫近,昭府藏書樓內的許多書籍他尚未涉獵瀏覽,必須抓緊這段寶貴的時間。讀書之余,便与碧霞敞開心扉交談,探討知識學問,常常爭辯得面紅耳赤。有時二人也相依相偎,或談古論今,或吟詠賦詩,其樂無窮!……
  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十月下旬的一天,屈平要告別昭府,歸返故里了。頭天夜里,昭明暉給伯庸寫了封長信,信中詳敘屈平此番駐足昭府的情形及遲歸的原因,盛贊屈平的聰慧与刻苦攻讀的精神,描繪屈平同碧霞的交往与愛情,明确表示欲成全這美好姻緣,屈昭兩家親上加親,永結秦晉之好。村頭上,橘林旁,昭明暉將信遞与屈平,叮囑他“轉交令尊大人”。碧霞帶丫鬟送出了竹島,四目相對,迸火淌淚,礙于下人与艄公,不得擁抱廝磨,恨恨悵悵……
  屈平登上了帆船,船离開了溪岸,順流而下,漸去漸遠,漸遠漸小,直至融于藍天碧水。碧霞舉手勞勞,別情依依,珠淚滾滾,心血滴滴。起風了,秋風蕭瑟;下雨了,秋雨淅瀝;風愈刮愈猛,在香溪狂奔,在竹島肆虐;雨愈下愈急,竹島煙籠霧罩,香溪迷迷茫茫。風雨裹挾著碧霞,碧霞佇立于風雨之中。她仿佛在等候著什么,究竟在等候什么呢?她自己也茫無所知……
  父親不在家,屈平遣人將書信送到郢都。伯庸啟封拜讀,受寵若惊,欣喜若狂,忙請假歸里,為平儿操辦六禮文定之事。
  樂平里距歸州不足百里,西通巴蜀,北連雍州,系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秦強楚弱,秦之兵匪流寇常竄來樂平里一帶騷扰,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給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災難——
  秦之兵匪進村,搶糧食,劫財物,擄牲畜,捉壯士,淫姑嫂,殺老幼,如狼似虎,致使天陰地晦,哭聲直沖云霄,其慘目不忍睹,其悲耳不忍聞……
  一天,秦兵闖進村庄,專捉不滿十歲的童男童女,一次竟捉了二十名之多。為施淫威,震懾楚之百姓,他們將捉來的二十名幼儿,捆邦手腳,置于一個稻場中間,驅赶未來得逃跑的村民都親觀看。稻場上砌起了臨時爐灶,灶下烈火熊熊,灶上滾湯沸騰。爐灶周圍豎起了二十根木樁,孩子們被捆綁在木樁之上。寇首一聲令下,二十個袒胸露乳的強盜闖入場內,他們右手持牛耳尖刀,左手捧陶盆,豺狼般地分別扑向捆綁在木樁上的孩子,撕扯其上衣,剖開其胸膛,摘取其心肝,集于一處,揮刀于砧板上切而碎之,潑掉鍋中沸水,鍋內加油,煎炒心肝為肴,有人搬來一壇白酒,暴徒們蜂擁而上,狂飲亂嚼,碰杯行令,仰天大笑。
  村民聞听秦兵欲來,紛紛逃散,匪徒進村,只捉到了几個老頭和老婆。他們見扑了個空,一個年輕婦女也沒逮著,不免惱羞成怒,將這些老人赶進一間草房,關門上鎖,又在屋外堆柴,放火將他們連同草房燒成了灰燼。這間草房在村東南角一塊台地上,這天正刮著呼呼的東南風,風助火勢,火借風威,綿延熊熊,又無人來救,燒毀了半條街。
  秦之兵匪,正當青春盛年,他們遠离妻室,久居軍旅,像欄里的驢,圈里的豬,轅里的馬,套里的牛,每當春秋兩季,欲火中燒,嗷嗷亂叫,一旦掙脫了羈絆,便獸性發作,既殘忍,又無恥。
  秦兵闖進村頭一家茅舍柴扉,這家的儿媳婦正在分娩,故全家不曾逃离。灶間,公爹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慘叫聲、呻吟聲從里間傳出,撕扯著老人的心肺。秦兵闖來,老人伸手阻攔,向他們說明原因,請他們不要進里間。秦兵哪里肯听,老漢長跪于地,苦苦哀告,說道:“產婦是見不得的,見了產婦必一生晦气……”
  一秦兵冷笑道:“管她媽晦气不晦气,反正當兵的遲早得掉腦殼。”說著將老人踢翻在地,破門而入。
  里間,助產婆与女主人正在忙著給年輕的媳婦接生,媳婦仰臥在床榻上,下身一絲不挂,小腹高聳,陰道裂開,露出了黑絨絨的胎儿頭頂。痛苦不知折磨了多久,產婦臉色煞白,滿臉淌汗,上牙緊咬著下唇,頭歪到一邊,已經無力掙扎了。兩位老婦人似乎比生產的媳婦更緊張,她們渾身汗濕,面帶愁容,气喘吁吁。秦兵見狀,先是口淌涎水,繼而仰天大笑,笑過之后用力將老婦推到一邊,說道:“兩個無用的老貨,看我的!”說話間拔出一柄寒光四射的鋒利匕首,插入產婦那高聳的腹部,順手向下一拉,產婦慘叫一聲,血流如溪,血泊里躺著兩條生命。
  有一個秦兵,捉不到年輕的婦女,便向著一個十歲的女孩發泄獸性。光天化日之下,長街之上,他捉到了女孩,剝光了衣服,拿出了淫具,便行奸淫。可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如何能夠成就淫事,粗大的陽貨,怎么也插不進緊閉的陰門。蹂躪了半天,女孩奄奄一息,惹怒了秦兵,他拔出匕首,將女孩的陰道割大,鮮血流淌,待秦兵發泄完畢,女孩早已死于他的腹下。
  幼女遭此厄運,老嫗也難幸免。有一家,儿子歸州為吏,家中婆媳相依為命。媳婦生了寶寶三天,秦兵來扰,無法逃离。也是婆婆急中生智,將儿媳和小孫孫安頓到后院的地窖內避難。剛安置妥當,外邊敲門。為了掩護兩個晚輩,婆婆只好前去開門應付,她想:“我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婆子,秦兵能把我怎么樣!……”不等婆婆抵達門樓,門扇便被踹了下來,一伙秦兵蜂擁而入,一個個凶神惡煞,如狼似虎。他們向老嫗要閨女,要媳婦,老嫗回答說:“我沒那個福分,二十几歲守寡,孤身一人過了一生,哪來的閨女媳婦!……”秦兵不信,四處亂翻。翻了半天,一無所獲,正欲离去,一個歪鼻子的跟一個斜眼的小聲嘀咕:“老東西既然二十几歲守寡,從未生育,倒也能有几分處女的妙處,不妨試試看。”斜眼者咂巴著嘴說:“老兄言之有理,不妨試試看。”兩個野獸扑了過來,逮著老嫗,剝光了衣服,便行奸淫。既有兩個帶頭,另外一些豈能袖手旁觀,可怜的六十歲老嫗,被秦兵輪奸致死。這需要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后院地窖內的嬰儿一覺醒來,哇哇啼哭,哭聲傳出,秦兵如貓儿聞到了魚腥,蒼蠅見了血臭,轉瞬產婦被拖到了當院。剛生過孩子三天的女人,怎經得住這群野獸蹂躪,不到半個時辰便僵死于地,她的身下汪著一攤鮮血。當秦兵闖入地窖的一剎那,產婦本能地將孩子拉入怀中,摟抱得緊緊。一秦兵扑過去,奪過嬰儿,扯腿劈作兩半,拋出地窖。在這茅舍柴扉的小院內,不到半天的時間,秦兵就害死了老弱三口,其行為之下作,其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
  其實,秦兵連殺三人,為數并不惊人。一次秦兵進村,捉不到男女青年,便將無力逃跑和未來得及逃跑的老弱病殘驅赶到村頭的一塊天井般的洼地,掘堤放水,將他們統統淹死,一下就淹死了近百口。
  ……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楚之西北邊境各郡縣的百姓,從未間斷過反抗秦兵騷扰侵略的斗爭。開始他們寄希望于國君与官府,然而國君昏庸,官府腐敗,只好自發組織成各种社團,拉起隊伍,与秦兵針鋒相對,打擊其囂張气焰。公元前321年,19歲的屈平,成了樂平里御寇的天然領袖。他平日愛讀兵書,尤精《孫子兵法》,懂得戰略戰術。加以他身体魁梧,膂力過人,練就了一手好劍法,所以老年人信賴他,青年人欽佩他,連老婆孩子也都擁戴他。他的主張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有狠狠打擊,給他點厲害嘗嘗,才能制止秦兵的騷扰。屈平把全村青壯年組織成一支“平寇隊”,并將其中對秦兵有深仇大恨者,組成“敢死隊”。屈平有個堂妹叫么姑,父母為秦兵所殺,財產為秦兵所劫,宅第被秦兵燒為灰燼,現寄居在屈平家中,屈平把她當作親妹妹看待。這么姑長得聰明伶俐,又生性倔強。她不僅學會了紡紗織麻,挑花繡朵,還酷愛使槍弄棒。平日里,兄妹倆常在后院練習武藝,如今組織平寇隊,屈平便委任她為敢死隊隊長。屈平帶兵不同他人,他既重視學習兵書,訓練武藝,更重視對平寇隊進行思想教育,讓大家明白為什么要“平寇”,為誰“平寇”。為激勵戰友們對秦兵的仇恨,他將秦兵在樂平里犯下的滔天罪行寫成文章,讓大家讀;編成故事,講給大家听;繪成圖畫,四處張貼。他多次舉行控訴大會,請遭殃最重的村民在會上講秦兵慘無人道的獸行。平寇隊的戰士們對秦兵,人人欲啖其肉,個個欲寢其皮,大家同仇敵愾,訓練則必刻苦認真,戰斗則必英勇果敢。
  屈平并非狹隘的复仇主義者,他常居高臨下地給隊員們講天下形勢,楚國的歷史,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
  春秋時,諸侯遍布各地,周天子名存實亡,諸侯連年征討,先后稱霸者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后世稱作春秋五霸。通過諸侯征戰、兼并,到戰國時只剩下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大強國,后世稱作戰國七雄。五霸、七雄,都有楚國,在几百年的征戰中,它曾先后滅掉了五十多個小國,使其疆土包括了長江流域、漢水流域、淮河流域的全部及今陝西、河南、山東等省的一部分。
  据說在周文王時,有一個叫鬻熊的人,知識淵博,德高望重,在長江中游一帶領導人們墾荒和狩獵,受到四方人們的尊敬,周文王曾拜其為師。鬻熊的后代熊繹,又繼續領導人民櫛風沐雨,披荊斬棘,開荒墾田,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績。
  周文王論功行賞,賜熊繹一國號,名曰“荊”。
  荊之發祥地原是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公元前689年始都于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之紀南城),并改國名為“楚”。強大的荊楚在郢都經營長達四百余年,有二十多個國君曾在那里發號施令,其中以楚庄王的業績最為輝煌。
  楚庄王初登基時,整日尋歡作樂,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不問國事。后經諸御己、蘇從等人冒死進諫,翻然悔悟。從此他振作精神,奮發圖強,整頓朝綱。他裁減庸官,選賢任能,虛心傾听臣下意見。庄王身邊既有知己知彼的軍事家,又有善于收攬民心的政治家,他們幫助庄王處理國家大事,鼓勵開荒,興修水利,發展生產。他還注意法治,制訂了許多規章制度,法令如山,不徇私情。經過几年精心治理,楚國的實力一天比一天雄厚,先后吞并了南方不少部族和周圍的一些諸侯。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師攻打陸渾戎族,之后繼續北伐,飲馬黃河,直逼洛陽,問周九鼎。問鼎后庄王更加積极發展自己的實力,在公元前601年至公元前597年的四年間,他相繼滅舒,滅陳,圍鄭,敗晉、圍宋。楚庄王在位二十多年,共統一了二十六個國家,擴充國土三千里,确立了霸主的地位,使楚強大了起來。
  楚庄王之所以能夠稱霸天下,与令尹虞丘子的精心輔佐分不開。后來虞丘子年歲漸高,深感工作吃力,為不誤國事,再三請求讓位給年富力強的孫叔敖,他說:“臣過去雖做過一些有利于社稷民生之事,但如今年歲已高,耳聾眼花,精力衰退,疾病纏身,倘繼續執政,對國事不利。倘臣長期留戀高官厚祿,即為自私自利;不荐舉才德兼備之人,便是自欺欺人;不將自己的工作讓給更适合者,非公正廉洁之舉。如此心術不正之人,何能算作忠臣,大王又如何能繼續信任之!故懇請大王恩准臣辭令尹而荐孫叔敖以代!”經多次交涉,庄王終于納諫,任命孫叔敖為令尹。孫叔敖當令尹后,樂不忘憂,福不忘禍,凡事從正反兩方面考慮問題。他生活儉朴,秉公執政,處事果斷,頗得朝野內外的擁戴。虞丘子辭職后庄王尊其為“國老”,賜采邑若干,在楚德高望重。虞丘子有奴仆依仗“國老”之威,為非作歹,無故致死人命。孫叔敖面對這一棘手案件左右為難,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秉公而斷,判處其死刑。虞丘子對此不僅毫無怨言,反而向庄王贊不絕口地說:“孫叔敖只講國法,不徇私情,辦案斬釘截鐵,公平合理,不愧國之棟梁!……”
  庄王之后還有悼王,也是個開明的圣君,他重用吳起,進行變法,使楚一度“南收百越,北并陳、蔡”,“戰于州西,出于梁門,軍舍林中,馬飲于大河”,成了僅次于魏國的第二強國。
  然而,楚國的歷史并非章章光輝,頁頁燦爛,正因為有荒淫的靈王,無道的平王,無能的昭王,無主見的惠王,等等,如今才這般國貧兵弱,受盡了強秦的欺凌与侮辱。屈平認為,天下分爭的最后結局必然是“定于一”,可是,由誰來統一天下呢?從目前形勢看,齊國最富,楚國最大,秦國兵力最強,這三國都有統一天下的條件。我們既是高陽氏的后裔,自然希望由楚來完成這一偉大使命。如此說來,眼下的平寇抗秦斗爭,乃是強楚之舉,是統一天下的先聲和序幕。
  平寇隊的戰士們能站在統一天下的高度,從富國強兵出發,進行訓練,加以屈平以《孫子兵法》為基本教材,處處身先士卒,嚴格要求,不出半年時間,便成了一支攻之能克,戰之能胜的精銳部隊。
  屈平在北山的一棵大樟樹上挂起一口青銅古鐘,日夜派人放哨,發現敵情,就把鐘敲響,敵人尚未進村,平寇隊就布好了陣勢,常常把小股秦兵殺得落花流水。秦兵吃了几次敗仗,恨透了屈平,想方設法要來報复。
  公元前321年正月十五日,樂平里家家張燈,戶戶結彩,大鬧元宵。屈平將平寇隊召集起來,叮囑夜間要多加小心,多派人巡邏,和衣而眠,武器枕于頭下,一听見鐘響,馬上到香爐坪集合。
  后半夜,果有秦兵從北山襲來,屈平聞報,連忙喚來么姑等敢死隊員商量迎敵之計。屈平下令,今夜不敲鐘,火速分頭通知隊員們集合。
  平寇隊平時訓練嚴格,個個動作敏捷,今晚又早有准備,一聲傳喚,各持長矛、大刀、漁叉等武器飛快跑來香爐坪集合。屈平作了簡短有力的戰前動員,他說:“秦兵欲殺我措手不及,我等將計就計,擺一個十面埋伏陣,讓其有來無回!”隨后一一作了部署,最后強調:不准說話,不准點火,箭傍弦,刀出鞘,我以鼓聲為令。
  安排停當,屈平与么姑等將戰鼓隱于隔溪与讀書洞相對的山丘上,等待秦兵闖進埋伏圈。
  元宵之夜,月明星稀,四周靜悄悄的。秦兵摸進村子,雞不叫、狗不咬,万籟俱寂,鴉雀無聲。秦兵自以為得計,喜出望外,正欲砸窗破門,動手搶劫,忽听“咚咚”一陣鼓響,仿佛春雷滾動。“殺啊!”“沖呀!”平寇隊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吶喊著殺向秦兵。秦兵頓時慌作一團,嚇得抱頭鼠竄——竄到東邊,東邊箭如飛蝗;竄到西邊,西邊寒光閃耀。東西南北,四面八方,到處是平寇隊,到處是漁叉和棍棒。經過一場激戰,秦兵死的死,傷的傷,十去三四,余者丟盔棄甲,狼狽敗退。
  退至村口,隨著一陣鼓響,路旁又殺出一支人馬,高叫:“休放賊寇逃跑!”平寇隊員們似猛虎下山,蛟龍出水,揮舞著手中的武器殺向秦兵,剖瓜切菜一般,只殺得秦兵屁滾尿流,鬼哭狼嚎,十去六七。
  余者拼命逃奔,一口气逃了十數里,回頭看看,平寇隊并不追赶,正欲坐下喘息,忽然惊魂動魄一陣鼓響,響聲未落,數十支戈矛齊上,數百支利箭齊飛,秦兵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連滾帶爬,喊爹叫娘,被箭射死者,被矛戳死者,被刀砍死者不計其數,四五百人的隊伍生還者無几。
  這一仗打得秦兵亡魂喪膽,一連數月不敢前來騷扰,楚之西北邊境上的百姓過了近半年太平日子。
  天下大勢畢竟是秦強楚弱,秦兵受此重創,豈能善罷甘休!一切俱在屈平的預料之中,半年后,經過充分的整頓和訓練,秦兵便堂而皇之地前來報复。他們改騷扰偷襲為大張旗鼓的侵略進攻,并于發兵前派人給屈平送來了檄文,繼而是最后通牒:七月十五日与屈平決一雌雄,將樂平里踏為平地!樂平里的鄉親們十分悚懼和不安,更為屈平捏一把汗。屈平卻處之泰然,他還是那句老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屈平并非盲目樂觀,為粉碎賊寇的瘋狂報复,在這半年的時間里,平寇隊加強了訓練,進行了多次模擬演習,构筑了許多隱蔽工事,擬定了十多個戰斗方案。樂平里盡屬山區,峰巒、河谷、溪流、山澗、湖泊、深潭,無所不具,縱橫交錯,地形复雜,敵人遠道而來,深入异國他鄉作戰,地理不熟,縱有千軍万馬,英雄無用武之地,亦難取胜,故屈平滿怀必胜的信心。
  樂平里有一個張維利,常去秦韓等國經商,做裘皮生意。此人利欲熏心,早為秦所收買,做了秦的奸細,秦兵的不斷騷扰,与他有直接的關系。屈平組織平寇隊之初便發現了這一秘密,對他早有防范。張維利的堂兄張維義,因先輩的財產分配而跟張維利結下了怨仇,彼此勢不兩立。張維義現為平寇隊的教練,深得屈平的重用和隊員們的擁戴。
  七月上旬,秦將忽怒爾贈張維利一車上等狐裘和一絕世女色,張維利叩頭致破,涕淚縱橫,對主子戴之若天,視之若父,決心效犬馬之勞,肝腦涂地,在所不辭!為了獲取准确的情報,張維利厚禮造府登門,見了張維義長跪于地,痛心疾首,泣不成聲。
  他說,你我乃同一祖父母之精血,本系兄弟手足,但數十年來,卻一直心相背,情相离,令親者痛,仇者快。這都是先嚴的罪過,他不該見利忘義,害死了同胞手足……張維利愈說愈傷心,以頭触柱,痛不欲生。他表示,只要張維義肯饒恕其父的罪惡,不記前嫌,老兄比父,老嫂比母,他便尊張維義夫妻為父母。經商多年,他積攢了若干資財,今后張維義夫婦不必再下田勞動,由他供給,專享清福。他之所以要這樣做,是為了替父贖罪,若干年后大家能團聚于九泉之下,共享天倫之樂。對張維利的首次造訪,張維義取不即不离的態度。隨后張維利又來過几次,禮一次比一次重,情一次比一次真摯,態度一次比一次謙恭。張維義也許為情所動,為禮所感,漸漸變得熱情似火起來,不出三五日,竟胜同胞兄弟,彼此形影不离了。
  七月十三日,張維義被屈平指揮他的平寇隊五花大綁地拉上了屋梁,罪名是他里通賊寇;根据是他与張維利交往密切,出賣了平寇隊的情報。張維義緊咬牙關,拒不招供,被平寇隊打得皮開肉綻,死去活來。當晚張維利前往探傷,兄弟二人相抱悲哭,恨屈平入骨髓。
  七月十五日,秦兵果然來犯,規模之大,人數之多,聲勢之凶,前所未有,看來他們真的要將樂平里夷為平地。
  秦軍來到樂平里,并不進村,而是兵分兩路,一路東南,一路東北。
  向東南的一路,前進不足三五里,進入一條狹窄的河谷,戰車無法通行,只好棄車步行。又行三五里,隱約發現前邊有無數黑點在移動,經驗告訴他們,這是樂平里逃難的民眾。狩獵之犬,既發現了獵物,自然要拼命追赶。愈追离村庄愈遠,愈追离目標愈近,愈追山谷愈深。漸漸的可以辨認前邊的各种形象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拖儿帶女的,有扶老攜幼的,有肩挑背負的,有手提頭頂的。最惹眼的是几位紳士打扮的老者,他們怀抱精制的珠寶木匣藤篋,正跌跌撞撞地前進。見到了這些,秦兵的腳步加大了,追赶的速度加快了,簡直變得瘋狂起來……
  將近山谷的盡頭,溪畔的羊腸小路向右拐去,逃者与追者也都右轉彎向前。逃者愈快,追者愈急,不知逃了多久,追了多遠,迎面是一懸崖峭壁,石壁正中,一門洞開,河谷中的水便是從這洞中流出來的。難民們爭先擠進門去,秦兵們相繼擁進門去。當最后一個秦兵進門之后,只听山崖一陣鼓聲,接著訇然一聲巨響,數千斤重的石門自空垂落下來,將個石洞堵得嚴嚴實實……
  向東北的一路,行約二里許,見前邊有一群姑娘媳婦在逃,她們穿紅著綠,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不像是逃難,倒像是走親戚赶廟會一般,遠遠望去,如火似霞,更像是點染在山澗綠草叢中的朵朵紅花。這里也是一道深澗,左右高山對峙聳立,懸崖如林,峭壁斧削,怪石嶙峋,犬牙交錯,中間的一條通道逆溪流蜿蜒而前,伸向崇山峻岭的深處。這通道時窄時寬,像長蛇吞了老鼠。窄處一人需側身方能通過,寬處則是一塊小小的盆地。青年婦女對秦兵最有誘惑力,猶花叢之對于蜂蝶,血腥之對于蒼蠅,魚肉之對于貓狗,他們在拼命地追赶。說來奇怪,這些年輕女子毫不知隱蔽自己,且愈來愈多,還不時有人回頭向秦兵招手,搔首弄姿,惹得秦兵心猿意馬。穿過一段狹窄的巷道,前邊來到一塊小盆地,那形狀酷似一個酒葫蘆。當秦兵闖進了葫蘆的腹地,卻不見了花花綠綠的姑娘媳婦。他們四處尋覓,正在納悶。又是一陣撼山震岳的鼓響,天池山頂上瀉下了無數條飛瀑,直往這小盆地里沖灌。秦兵見勢不妙,紛紛欲逃,然而出路被截斷,歸途被封閉,左右山坡上滿是平寇隊的伏兵,飛矢若雨,插翅難飛。剎那間,盆地變成深潭澤國,秦兵盡為魚鱉。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