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公元前300年,秦复攻楚,大破楚軍,殺楚軍民二万余人,將軍景缺陣亡。這一系列慘痛的教訓再一次教育了怀王,使他認識到親秦的危害,聯齊的必要,決定使太子橫為質于齊,以達到聯合齊与其他山東四國共抗強秦的目的。“聯齊抗秦”,派誰為使?自然除屈原莫屬,于是怀王將屈原從漢北召回,領太子再使于齊。 怀王第三次欲聯齊抗秦,這自然是件值得慶幸的好事,然而為時已晚,經過几年的准備,秦已將大批軍隊布置在楚的西、北兩面邊境上,加之群小的搗亂,秦于公元前299年,一面派兵攻占了楚之八城,對楚進行軍事威脅,一面進行政治上的訛詐。秦昭王修書一封,派使臣送于楚廷。來信中說:“昔者寡人与大王訂立盟約,彼此親若手足。不料大王太子殺寡人重臣,逃回楚國。按理大王應命太子來秦謝罪,憑你我兄弟之誼,自不會与之計較。然而大王非但沒有如此,反而派太子去齊為質,豈不令人著惱!本欲重兵嚴懲,姑念彼此之間乃兄弟加親家也,為兩國人民和儿女計,還是化干戈為玉帛為好,故遣使致書,邀大王來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約會,共商恢复兩國友好關系之大事……” 讀了秦昭王的來信,怀王整日愁眉苦臉,心事重重,不知該如何答复秦之來使。欲應邀赴會,恐見詐被欺,秦仗恃著自己國富兵強,全不講信義,不久前張儀欺楚的國恥,他記憶猶新,永遠也不會忘記。欲拒邀不赴,又恐惹惱秦昭王,將破坏秦楚兄弟之盟的罪名加到自己的頭上,興師“嚴懲”。 做個弱國之君,真是難呀,哪里赶上當個平民百姓…… 子蘭娶了秦王室的女子為妻,鄭袖母子与靳尚相互利用,狼狽為奸,賣身靠秦,一心欲借秦之強力奪取王位。此時太子橫正質于齊,倘怀王赴會不歸,正稱了他們的心愿,可不費吹灰之力地將太子和國王這兩頂桂冠同時奪到手,戴到自己的頭上。借秦人之手殺死怀王,是他們的罪惡陰謀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素以孩子之居的子蘭,突然長大成人,變得异常活躍,野心勃勃,整日拖著條瘸腿出入宮內外,來往于文臣武將之家,扇陰風,點鬼火,极力慫恿唆使怀王赴會。子蘭之舉令鄭袖欣慰,看小時候,子蘭傻里傻气,亭亭玉立的男子漢了,依然脫不了孩子皮,曾使她歎息過,失望過;不料一朝成熟,看那心計、謀略、談吐、能力、不愧是自己的骨血,正所謂“老子英雄儿好漢”。不過這里的“老子”,鄭袖并非指的怀王,而是她自己。做賊心虛,他們深怕昭睢、屈原等人反對,嚴密封鎖消息,不准傳至宮廷以外。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雪里豈能埋死尸,消息還是迅速傳揚開去。屈原獲悉,很是惊訝。他知道,為了討好強秦,獲得秦的賄賂,群小什么賣國勾當都干得出來,故而心中焦急万分,他不能眼看著怀王往那狼穴虎口里鑽,獲得消息的第二天一早,便不顧“不得參与朝政”的戒律,闖進宮去。一進宮門,只見車馬隨從亂糟糟的,原來怀王今天就要啟程赴武關。儀仗業已排列好,樂隊正在嘀嘀嗒嗒地吹奏。子蘭、靳尚等人跟隨怀王走進內廷,屈原緊跟几步,從人群里擠到怀王面前,不等怀王開口問他,便躬身施禮道:“臣有話啟奏大王,求吾王斟酌三思。秦之狠毒,胜似虎狼,秦之狡詐,有如狐獾,楚屢屢受騙上當,連吃敗仗,國土被踐踏,人民被蹂躪,士卒遭殺戮,不共戴天之仇敵,豈可与之為伍同群!武關會約,分明是詐術騙局,欲要大王割地送城,大王不允,虎狼之秦豈能罷休,故此行凶多吉少,無异于自投羅网,大王万万去不得,行不得!……” 令尹昭睢也贊成屈原的意見,幫助規勸怀王說:“三閭大夫所言极是,大王還是不去武關為上策。火速派兵于邊境設防,可保楚之安全。” 怀王听屈原言之有理,一時又猶豫起來。靳尚恐怀王變卦,沖著屈原白了一眼,謙恭有禮地對怀王說:“屈大夫之言,甚是不妥!楚連吃敗仗,丟失山河,關鍵不在秦之凶狠狡詐,而在秦強楚弱。楚不自量力,偏要与秦為難,以卵擊石,豈有不敗之理!如今秦不恃強凌弱,主動求和,大仁大義,史所未有,大王切莫錯失這天賜良机。以臣看來,楚只有順從強秦,才是永保太平、免遭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上策。” 子蘭听了靳尚的一席話,顯得异常興奮,他不禁雙手一合,啪然有聲地贊道:“上官大夫講得好,講得好!楚与秦,山河毗連,儿女相親,血緣相通,世上還有比這更親密的關系嗎?秦王約父王會于武關,是為了兩國和好,父王切莫听信別有用心之人的盅惑,誤國而害民啊!……” 屈原是子蘭的恩師,子蘭是屈原之得意高足,如今屈原之衷心勸告竟成了別有用心的盅惑之言,由此不難看出,世上的這個關系,那個關系,全都靠不住,全都是假的,只有利害關系,才是真的!…… 不知從何時開始,鄭袖變得更乖巧了,從前台隱于幕后。總結數年來的勾心斗角的經驗,似乎這樣更策略,更有利。 怀王雖然覺得屈原講的很有道理,但數年來跟秦交戰屢戰屢敗,失國土,亡良將,喪士卒,那顆本來就不太壯的膽,早已為秦之強大軍事實力所嚇破,所震懾,不去赴會,恐招秦兵之來,故而斟酌再三,也還是听信了子蘭和靳尚的話,登上馬車,欲去武關碰碰運气。 屈原見怀王不听勸阻,急得一步搶到車前,兩眼汪著熱淚說:“秦于西邊侵占我大片國土,東邊陳師威脅齊之邊境,千方百計地欲滅我荊楚。面對虎狼之敵,大王不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反而欲取悅其心,換取和平,這好比綿羊欲求猛虎慈悲,實屬痴心妄想!行此路者,自蹈陷阱魔窟也。大王不納臣諫,只恐怕去時容易回來難矣!……” 怀王坐于車上默不吭聲,子蘭惡狠狠地說:“今者大王遠行,一會秦王,二會親家,故選此吉日良辰登程,三閭大夫偏以這不吉不利之言來攔阻,居心何在?” 听听,子蘭稱屈原為“三閭大夫”,而不稱“恩師”或“吾師”,完全擺出一副國王公子的架式。 子蘭說完,目無尊長——父王和他的老師,急命馭手揮鞭啟程。 屈原兩手緊緊抓住車軾說:“大王啊,武關乃虎口之地,臣宁愿死于車輪之下,也決不放大王前去!……” 子蘭冷嘲熱諷地回敬屈原道:“尊敬的屈平先生,說話做事,切莫忘記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你已不再是左右荊楚形勢的左徒,而是被罷官削職的罪臣,本當嚴懲,然父王寬宏大量,未治爾罪,仍委以三閭大夫之職,不得參与朝政。如今爾卻屢違圣意,名不正言不順地干預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貪欲使人膨脹,改變了各种人際關系,將人變成了禽獸畜生。 子蘭不等怀王說話,命令兩個侍從硬把屈原推倒在地,催著怀王出發了。 屈原身材高大,毫無防備,既倒之后,摔跌的程度可想而知。他艱難地爬起身來,跌跌撞撣地擠出人群,奔到宮門外去追赶怀王,可是怀王的車駕已經馳出城外,揚塵而去了。 屈原心里明白,怀王武關赴會,既無強大的軍事做后盾,又無忠勇的大臣相隨,此一去恐怕就是永別。他站在大街上,呆呆地望著西門外那滾滾的塵煙,久久不肯离去,淚水模糊了視線,心里有說不出的痛楚…… 事情的發展果不出屈原之所料,秦昭王并不在武關,只有一名將軍于武關設伏,將怀王綁架到了咸陽。秦昭王驕傲地坐于章台之上接受怀王的拜見,他連屁股也未欠一欠。怀王本來是一個妄自尊大的人,見昭王像對藩臣一樣接見他,心中怒火沖天,但卻不敢發作。 秦昭王囚禁了楚怀王,要挾他割地,楚怀王不應,被囚于秦而不得歸返。 公元前298年,秦要挾怀王不可得地,秦昭王發兵出武關攻楚,大敗楚軍,取析等十五城而去。公元前297年,楚怀王設法逃出虎口,秦覺察,攔阻于楚道。怀王恐,從小路逃至趙,趙畏秦,不敢留。怀王欲投魏,中途秦兵追至,怀王無奈,只好隨秦使重新回到了秦國,繼續被囚,于是患病。 次年,怀王卒于秦,歸葬于楚。 卻說當怀王軟禁于秦時,楚之朝中諸臣商議,欲另立新君,以擺脫秦之要挾。一天深夜,南后又將靳尚召于朝云館內密謀。眼下怀王囚于秦,太子質于齊,讓子蘭繼承王位順理成章,亦是千載難逢之机。次日早朝,靳尚便向公卿大夫提出了這一主張。這時,朝里的許多人都跟南后、靳尚一個鼻孔出气,或為他們的走卒爪牙,因而無不舉雙手贊同。許多主持正義的文臣武將,雖一個個義憤填膺,但俱都懾于他們的權勢,低首默言不語,不加可否。在這眼看就要表決的千鈞一發之際,令尹昭睢挺身而出說:“上官大夫之見實屬荒唐,斷不可行。熊橫系怀王与公卿大夫議定之太子,只有太子才是王位之合法繼承者,無端廢太子而立子蘭公子為王,于情不合,于理不公,一來天下人不服,二來齊必發兵為太子爭天下,到那時,楚之內憂外患則無可收拾矣!” 靳尚一伙雖然一肚子不高興,可是昭睢的話句句在理,他是令尹,怀王不在,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且兵權在握,是諸侯皆聞的天下名將,因而也就不敢名目張膽地讓子蘭篡權奪位,只好按昭睢的意見辦。為了鄭重其事,昭睢親自赴齊接回太子橫,繼承了王位,是為頃襄王。 楚廷之上,是昭睢力排眾議,堅決主張立太子橫為王,鄭袖、靳尚、子蘭等人卻將這筆帳記到了屈原的頭上。在他們看來,令尹昭睢,不過是一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自怀王不准屈原參与朝政以來,屈原的意見多是通過昭睢在朝廷之上申述,或者面君進諫。屈原在幕后策划,昭睢登台表演。昭睢那篇有理有据的、堅決反對子蘭繼承王位的言辭,完全是在屈原的操縱下表演的雙簧,因為昭睢決沒有這樣的思想与見地,因此,他們對屈原恨之入骨,決心伺机清除之。 頃襄王執位,鄭袖、靳尚、子蘭等人深恐橫了解事實真象,性命難保,于是采取先發制人和惡人先告狀的策略,借血緣之親編造謊言,胡說什么屈原、昭睢等人极力欲立子蘭為王,是他們執意不肯,堅決与之斗爭,昭睢方被迫赴齊接回太子,等等。如此荒唐之言,不料頃襄王竟信以為真,于是罷黜昭睢令尹之職,以子蘭為令尹。這真是,喜鵲窩生貓頭鷹1,一窩不如一窩,倘說怀王頭腦糊涂,那么頃襄王的頭腦簡直是昏庸了。 -------- 1在許多地方,視貓頭鷹為主喪的鳥,心厭惡之。 怀王死于秦,引起了楚國人民的极大憤慨与社會騷動。人們知道做了令尹的子蘭是害死怀王的罪魁禍首,都紛紛責罵子蘭,并寫信給屈原,請他替人民表達要求追究責任的心愿。無比的沉痛和憤怒,使詩人的心一刻也難以得到平靜,他狠狠地詛咒奸臣們的賣國,說上官大夫和子蘭等人,正像有毒的莠草雜于香花之中,使人難以分辨。 頃襄王執政后,雖然為了給怀王報仇,開始也執行過一段聯齊抗秦的政策,但他經不住群小的慫恿与盅惑,不久便認賊做父,當了秦王的乘龍快婿。這真使屈原失望和痛心,他多么希望頃襄王能夠牢記國恥家仇,永遠斷絕与秦的來往,在國內親賢能,遠小人,實行變法圖強的政策,振興楚國,以統一天下呀!他不顧群小的打擊与陷害,又給頃襄王寫了一份奏章。在奏章里,他批評了頃襄王所執行的錯誤政策,揭露了几年來群小与秦國勾勾搭搭、狼狽為奸的种种罪行,勸諫頃襄王堅決為楚國、為怀王報仇雪恨。他還寫了許多詩篇,揭露奸佞們的貪心与丑惡。 屈原的奏章落到了子蘭的手里,子蘭讀后恨得咬牙切齒;加以屈原的詩迅速在民眾中流傳,百姓都在紛紛怨恨子蘭的行為,稱頌屈原的仁德,子蘭覺得如不從速設法把屈原除掉,自己的地位就很難保住。他把靳尚找來說道:“上官大夫,近來國內局勢很不穩定,對我等极為不利……” 靳尚搶著說:“是呀,万沒料到,先王客死于秦,倒給屈平臉上貼了金,听說諸臣正強烈呼吁,要大王重新起用屈原……” “嘿嘿嘿!”子蘭冷笑著說,“還讓屈平再來搞得烏煙瘴气嗎?真他娘的异想天開!我看大王斷不會喜歡這個异乎尋常的怪物,不必多慮。不過,我所擔心的倒是咱們跟秦國的那些事,一旦敗露,你我和母后可都要身敗名裂,無容身之地矣……” 靳尚獰笑几聲說道:“令尹且請放寬心,我等跟秦國的那些事,鬼也不會知曉。屈平在奏章里雖也提到過几件,結果如何?這奏章不還是落在咱們手中嗎?依愚之見,需迅速辦屈平個死罪,看有誰再敢為他歌功頌德!” 子蘭點頭笑道:“好,好,英雄所見略同,此事全都仰仗上官大夫,事成之后,我絕不會忘記你的好處。” 靳尚將那些流傳在民間的屈原新作搜集起來,掐頭去尾,斷章取義;又將屈原的那一奏章加以巧妙的改造,去掉那些對他們自己不利的東西,喬裝改扮之后,一齊拿著上殿面君,參奏屈原。靳尚大禮參拜之后說道:“大王与秦恢复友好,此乃荊楚之幸,故万民稱頌不已,唯屈平堅決反對。他四處惑亂民眾,罵大王認賊做父,賣國求榮。如吾主不信,這是屈平寫的奏章,請大王過目。” 靳尚說著將屈原的奏章呈与頃襄王。頃襄王揮手問道:“屈平于奏章內所言何來?” 靳尚展開奏章,故作審閱,說道:“屈平以出身貴族,与王同姓為恃,自官降三閭大夫之后,一直對先王怀恨在心,近來又斗膽攻擊大王,胡說大王名為秦之快婿,實則傀儡也。”勒尚故意停頓,假裝讀奏章說:“大王請听,屈平于奏章內寫道:‘大王忘記先父之仇不報,即為不孝;不派兵收复失地,便為不忠’……”他故意將屈原在奏章里規勸頃襄王不忘家仇國恨、民生艱難的話歪曲成頃襄王不忠不孝。 頃襄王根本不肯看奏章,听到這里气急敗坏地拍案而起道:“瘋子,簡直是瘋子,讓他立即去死!……” 話是這么說,但頃襄王不敢公開殺害屈原,他知道,百姓愛戴屈原,齊、趙諸國同情屈原,如果殺死屈原,百姓會暴動,會造反,山東各國也會出兵干預。公元前296年盛夏一日,頃襄王頒旨,免去屈原三閭大夫之職,立即放逐到江南荊榛未辟之地,無王命宣召,永不得回郢都。 一個接著一個,一個比一個沉重的打擊向屈原襲來,但屈原依然沒有過多地考慮自己,他想的是朝廷之事一時難以挽回,想的是在這媚外求榮的君臣統治下艱難生活、痛苦呻吟的黎民百姓,想的是被敵國騙去,終于困死于秦的怀王,想的是自己無法施展的政治理想与抱負。他這樣想著,想著,不禁心痛欲裂,淚如雨下…… 屈原回顧了自己多半生的所作所為,堅信自己是正确的,哪怕刀架在脖子上,也決不屈服,決不變節,決不玷污自身的皎洁,決不向媚外求榮的官僚貴族集團低頭。他不再幻想,不再眷戀,催促著眾人赶快整理行裝,盡快動身离開這群卑鄙齷齪的小人。整理行裝,既無金銀細軟,亦無箱篋古玩,只有几件破舊的衣物和卷帛書簡——這是他朝中為官半生的所有家當。睹此,在場的人無不失聲痛哭,不約而同地在心里說,尊敬的三閭大夫啊,為了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天下的統一,你操勞奔波了多半生,你吃過多少苦,遭過多少難,蒙受過多少不白之冤,當你開始流浪生涯的時候,卻只有這一堆破坡爛爛。你為官半生,兩袖清風,一塵不染;你忠肝義膽,心里裝的是天下、宗國和人民,唯獨沒有你自己;你主持正義,堅持真理,和那些賣國的奸臣們勢不兩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所以才屢遭陷害,才有今日這悲慘的結局。尊敬的三閭大夫啊,愿蒼天保佑您,一路平安,健康長壽!…… 一切收拾停當,當馭手套好馬車,嬋娟和年邁的仆夫催促他上車啟程的時候,他卻又猶豫起來了:我就要离開郢都了,這一去即是永別,這難道是真的嗎?郢都,這座古老的城市,經過几代先王的慘淡經營,艱苦締造,浴血奮戰的保衛,才有今日之繁華与美麗,未來她將是如何呢?屈原不敢想下去…… 屈原步于庭院,仰望夜空,天如懸釜,黑沉沉地壓了下來,空中沒有一絲風,人如處蒸籠中,躁熱,憋悶、窒息,憑經驗他知道,一場罕見的暴風雨就要來臨了。他佇立于庭中良久,靜听那長江的濤聲,這是多么熟悉的郢都那甜蜜幸福的鼾聲啊!…… 一道雪亮的閃電划過,接著便是震耳發聵的炸雷,狂風怒吼著在江漢平原上奔跑,像雄獅,若猛虎,似野狼。雨點大若銅錢,大雨似傾盆,若瓢潑,仿佛天漢掉底,銀河里的水一古腦落了下來。狂風吹著雨絲,像千万條鞭子在抽打懲罰這不公平的黑暗世界。屈原站在當院,仰面朝天,任狂風撕扯他的衣裳,讓暴雨將他澆成了落湯雞,室內的人千呼万喚,他卻紋絲不動。他在想,為何在這仲春三月,竟會有這樣一場暴風雨呢?是上蒼的挽留?是送行的洗禮?還是天地鬼神憤憤不平而震怒呢?…… 天亮了,暴風雨毫無減弱的趨勢,“天亮前必須离開郢都”,最后的時刻到了,圣命難違,他必須出門遠行了。 當仆夫拉開街門的一霎那,屈原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暴風雨中佇立著數千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縉紳大夫,有布衣平民,有簞食壺漿的,有秉燭焚香的,有的痛哭流涕,有的呼天號地,更有的一步一跪首,有的膝行而前。見大門洞開,形容憔悴的屈原跨出門檻,扑通一聲,數千人一齊跪倒在泥水里,并且千人一口,万人一詞,悲壯地唱道: 悲兮,悲!…… 老天悲兮響惊雷, 大雨滂沱云低垂。 大江悲兮浪濤飛, 前浪奔騰后浪追。 鬼神悲兮陰風吹, 摧枯拉朽蕩污穢。 蒼生悲兮處處淚, 肝腸寸斷魂魄飛。 屈原見狀,感動得熱淚縱橫,急忙抱拳施禮道:“列位父老鄉親快快請起,如此深情厚意,我屈平真是擔當不起!” 盡管如此,送行者依然長跪不起,屈原無奈,也向眾人跪倒,垂淚不止。有頃,有一老者奔向前來,先勸眾人起身,然后躬身雙手將屈原攙扶起來。 廣場上一片嗚咽,一片抽泣,這悲愴的哀痛之聲蓋過了暴風驟雨,蓋過了万鈞雷霆…… 一位簞食壺漿的瞎婆子來至老者面前,將酒壺和酒杯遞給他。老者斟了滿滿一大杯米酒,雙手捧著獻給屈原,情深意切地說道:“三閭大夫呀,百姓敬您水酒一杯!……” 屈原接杯在手,舉過頭頂,淚似泉涌,一字一句地吟道: 千般情万般意兮盡在此杯, 恰似那瓊漿玉液兮潤心扉。 吟罷,面向眾人,感情真摯地說道:“列位父老鄉親,我等華夏民族,炎黃后裔,一脈相承,勤勞繁栖,縱然是江山易主,朝代更替,依然是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全靠那高山河海,蒼天大地的無私養育,屈原愿以此酒來祭。” 眾人异口同聲地說道:“愿与三閭大夫同祭!” 屈原雙手擎杯,虔誠而恭敬地潑酒于地道:“這第一杯酒祭蒼天!”接著吟道: 天若有靈兮明是非, 千鈞霹靂兮懲奸賊! 眾人跟著一齊高聲吟誦: 天若有靈兮明是非, 千鈞霹靂兮懲奸賊! 老者又遞上一杯酒,屈原照樣潑酒于地道:“第二杯酒祭大地!”接著吟道: 地若有情兮育百姓, 年年丰熟兮稻糧肥! 眾人跟著一齊高聲吟誦: 地若有情兮育百姓, 年年丰熟兮稻糧肥! 屈原第三次潑酒在地說:“這第三杯酒祭高山!”接著吟道: 山若有知兮草木盛, 虎踞龍盤兮顯神威! 眾人齊聲高吟: 山若有知兮草木盛, 虎踞龍盤兮顯神威! 屈原最后一次洒酒祭奠說:“這第四杯酒祭大海!”吟道: 海若有意兮常呼嘯, 當鑒民心兮不可摧! 眾人齊聲高吟: 海若有意兮常呼嘯, 當鑒民心兮不可摧! 吟罷。屈原向眾人深施一禮說:“列位父老鄉親,請接受屈平臨行一拜!” 拜過之后,熱淚模糊了屈原的視線,他正欲登車啟程,瞎婆子拋掉手中的竹籃与酒壺,瘋瘋癲癲地扑了過來,聲嘶力竭地質問道:“忠臣賢良為何無好報?奸臣賊子為何福齊天?世事為何不公平?我捶胸頓足,問罷大地問蒼天!……” 瞎婆子的話言猶未盡,天低云暗,其黑如漆,人們相對而立,難辨眉高眼低。雪亮耀眼的閃電蜿蜒即逝,惊雷在人群中炸響,大雨如注,頓時溝滿壕平,街道水深沒膝。人們或低聲抽泣,或大放悲聲,用滔滔淚水送屈原上路,遠行…… 馬車出了郢都的東門,兩匹馬懂事似的放慢了腳步,最后竟漸漸停了下來。傷心已极的屈原熱淚縱橫,濕透了衣衫。雨雖說比先前小了許多,但卻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如幕似帘,漫天烏云籠罩著悲泣的郢都,原野里傳來了斷斷續續哀怨的歌聲,側耳細听,正是自己修改過的《國殤》—— ……(…… 天時懟兮威靈怒,只殺得天昏地暗,神靈震怒, 嚴殺陣兮棄原野。全軍將士捐軀沙場。 出不入兮往不返,有出無入,有去無還, 平原忽兮路超遠。路途遙遠戰場迷茫。 帶長劍兮挾秦弓,佩長劍挾強弓英勇奮戰, 首身离兮心不懲。身首异處斗志更旺。 誠既勇兮又以武,勇敢頑強而又英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堅毅不可凌辱意志如鋼。 身既死兮神以靈,人雖死啊精神永存, 魂魄毅兮為鬼雄。魂魄威武要做鬼中之豪強。) 疲弱的馬拖著業已陳舊的車子緩緩地向南,向南,隨著离開郢都的路程不斷遙遠,屈原的愁思愈來愈深,在顛簸著的車子里,他有時放聲吟詩,有時低頭落淚,嬋娟苦苦勸慰,但卻無濟于事。 一天,馬車來到一個高崗上,前邊不遠就是大江,屈原下了車,緩步來到一棵松下的青石上,向后邊那走過的道路望去,那崎嶇的山路,那稀落的茅屋,那挂著傷心淚水的流浪者……自己离開左徒的位子這才几天,荊楚大地便這般滿目瘡痍。霧啊,你為什么這般濃,這樣重?郢都啊,您在何方,您在哪里?陣陣東風吹來了團團烏云,凄凄松濤夾雜著長長的歎息,嬋娟站在義父的身后遙望著自己的家鄉,竟也忍不住淚似把抓。 起風了,電閃了,雷鳴了,狂風抓著雨鞭狠命地抽打著這一行無家可歸的可怜的人們。仆夫催促著赶快上路。等他們赶下高崗,全都被澆成了落湯雞,無不顫若篩糠。夜幕慢慢地落了下來,曠野一片漆黑,他們只好尋到了一家茅草房住下來。主人听說來者是三閭大夫屈原,熱情得像一團火,親近得似一盆膠,急忙給他燙了一壺酒暖暖身子。 屈原換了件衣服,喝了點酒,還是覺得渾身冷。夜深了,跋涉了一天,疲憊不堪的人們相繼入睡,斗室里只有屈原一人面對孤燈悶坐。夜雨綿綿,一陣大一陣小,感情的潮水在屈原的心中洶涌起伏。不知為什么,這一夜他的腦海里總是翻騰著自己与怀王相處的那一場場,一幕幕。倘說在此之前,屈原對怀王确也有過一些怨艾与不滿,主要是恨鐵不成鋼,那么,今夜出現在他面前的,卻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他只記得怀王的知遇之恩和二人配合默契的成就。怀王辱死于秦,他的尸骨是歸葬于郢了,但他的靈魂依然留在荒蠻的西北,這不行,他要寫一首詩,將其招回來,招至楚宮,這才是他立命之地,安身之所。 冷過之后,屈原又覺得躁熱,身子軟綿綿的,且周身酸疼,仿佛正有人在抽他的筋骨,但他掙扎著拿起筆來,千万句話,千万般感情一齊涌于筆端,澎湃激情順著筆尖流淌,寫下了《招魂》一詩。 “招魂”是古代生產力和認識水平低下所形成的一种迷信活動,在崇尚巫術宗教的楚國,這种活動更為盛行。當時的人們認為,每個人除了“肉体的我”外,還有一個“精神的我”,而這個精神的我就是“靈魂”。靈魂寄居在每個人的軀体上,是無形的神秘物;人在睡眠時,靈魂就离開軀体出游,當它轉回來時,人也就醒了。肉体是要死亡的,但靈魂永存;當肉体死亡時,靈魂就离開軀体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或為神,或為鬼。靈魂可以脫离軀体單獨存在,且能像活著的人一樣生活,所以古人以及傳下來的遺俗,在招魂時,必須招之以美味、佳人、華屋、輕歌曼舞,誘其歸來。 一般說來,每一首楚辭都由三部分組成,篇首為引言,相當于今之序言或序幕;篇末是亂辭,相當于今之尾聲;中間一大部分是正文,是作品的主干和中心部分。《招魂》也不例外,引言部分用幻想的形式敘述招魂的原因;亂辭部分追怀与怀王一起打獵的盛況,也寫出了作者招魂的心情与環境;正文可分兩部分,先外陳四方之惡,后內崇楚國之美。 詩人用神話傳說和浪漫主義的幻想來构成四方之惡。從一般的招魂目的看,是為了威嚇靈魂,使它不敢滯留他鄉。靈魂是肉眼看不到的,招魂時上下四方都要招到。作者從上下四方來描寫,保持了民間招魂形式的完整性。但作者在招上下四方時,重點突出了西方這一節,暗示了怀王死于秦(秦在楚之西)。用筆嚴謹,用意細致而深微。“幸而得脫”等句,又与怀王逃秦走趙而趙不納之事相合。 “內崇楚國之美”,目的是召喚靈魂歸返故居。被招者乃怀王之魂,因此按照王者的身份來描寫。在招魂過程的描寫中,詩人將楚國當時的經濟、文化生活的高度成就作了形象的集中的描繪。怀王生前喜好聲色,既然為其招魂,就不能不用其生前所好誘其靈魂歸來,因而偏重于腐化享樂生活的刻畫摹擬,相繼描繪了房屋的結构、室外的景色、宮中的裝飾与布置,宮中的美女、酒席饌肴之盛、歌舞娛樂場面、游戲,賦詩及唱和之酒后余興等,這些描繪都用极大膽的夸張和層層舖敘展開,特別誘人,令人向往。 屈原一气呵成了《招魂》,擱下筆,閉上眼,靜心地又想了想,終覺言未了,意未盡,情未竭,于是重新潑墨揮毫,又作《大招》。大者,因招君王之魂也。 《大招》的第三部分,屈原直接招之以“美政”,以思念故君之情,直抒胸意,毫不隱諱地將政治藍圖呈現出來:(1)祝楚王保壽養性,親愛家族,富貴興旺;(2)听察神明,廣施仁政;(3)開發田園,人昌物盛,有寬有嚴,賞罰得當;(4)開拓疆土,以廣聲威,使賢者來歸;(5)舉豪杰,斥佞人,施德政,禁苛暴;(6)尚武藝,習禮讓,朝諸侯,天下歸一,繼三代而興。這是治國安邦的綱領、政策、禮儀,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美政”思想,他欲以此來激勵生者雪恥報仇,立發奮圖強之志,共同振興楚國,因此,《大招》的主題是《招魂》的擴大、延伸和深化。 五雷轟頂的沉重打擊,沉郁悲憤的心情,旅途的勞頓,秋雨的澆灌,致使屈原高燒若燙,加之一夜不曾合眼——這一夜,屈原是在潑洒激情和心血啊!待寫完了《大招》的最后一句,他便一頭栽倒在案,昏迷不省人事……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