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屈原自郢都到漵浦,并不似前一章開首所說的那樣簡單,仿佛今日開會、出差、旅游,換几次車船便到了,而是彎轉曲折,歷千難万險,經九死一生,方才到達。 第二十五章中寫過,當屈原离開郢都的時候,天憤,地怒,人悲,神哭,鬼泣,季節雖是仲春,但异乎尋常的暴風驟雨卻將荊楚大地懲罰了旬日有余。屈原放逐是“濟乎江湘”(渡過長江、湘水),到湘西荒僻的山澤,但他卻循江而東,到鄂渚做短暫逗留。鄂渚是他初出仕的地方,雖在此為官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卻深深地愛上了這里的百姓和每一寸土地。人是個無時無刻不在矛盾著的動物,屈原也不例外。一方面,他不相信頃襄王會永遠將他赶下朝廷,逐出郢都,幻想著隨時都會將他召回,圣君賢相同心一德,共振朝綱,复興大楚;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有著某种不祥的預感,此一去便是訣別,永不得再見,因此要到那里會見縣衙和鄉間的諸多好友。 屈原一行出郢都龍門,坐兩乘馬車至夏首登船,順流而下。一路上雖說天陰地晦,江水喧囂,雨未停,風未歇,雨打船篷似敲鼓,風搖小船蕩秋千,但卻順風順水,船行倒也迅速。江上行船,無晝無夜,不似陸路乘車那樣曉行夜宿。不知行了多久,將近夏浦,雨停了,風卻驟然增大,只刮得天昏地暗,江水壁立。船上的人連同舟子在內,大多嘔吐得狼藉不堪,一個個昏迷不省人事,瘟雞一般。幸有一老仆,复姓淳于,名乾,原為齊人,年輕時在海上捕魚為業,練就了一身好水性。長江雖大,但与茫茫滄溟相比,不過是一抹,一帶,經過大風浪、見過大世面的淳于乾,此刻竟然若無其事,倘無他幫舟子駕船掌舵,恐怕早就船打人亡了。江面上隨波翻滾著無數尸体、船板、帆檣和各种各樣的貨物,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又過一刻,西北天空飄過來一朵烏云,開始只有碟子大小,轉瞬便彌漫了整個天空,又濃又黑,黑中帶紫似懸釜,若漆板,像滾滾濃煙,使白晝變成了夜晚,万物俱被吞噬。一陣猛烈的龍卷風旋起了巨大的水柱,黑蒼蒼的,壁立于天地之間,像山岳,若牆堵,擋住了航船的去路。這頂天立地的水柱在不斷地變幻著自己的形態,有時像嫦娥奔月,有時像飛天的女神,有時像砍柴的樵夫,有時像壽星老翁,有時像昂首的駱駝,有時像奔騰的駿馬,有時像伏臥的雄獅,有時像下山的猛虎,有時像升騰的蘑菇云,有時像盛開的蓮朵……,風浪中的小船,像一只蛋殼在上下顛簸,左右搖擺,不斷地打旋,一會被推上了波峰,迅即又跌下了浪谷,連淳于乾也難以支撐了。為了确保三閭大夫的生命安全,這位服侍屈原多年的忠誠仆夫,一邊幫舟子操船,一邊順風向著江上自顧不暇的船只大聲疾呼:“眾位船家,楚三閭大夫在此,隨時都有性命之憂,請快來幫忙搭救!……” 淳于乾說“隨時都有性命之憂”,而不說“隨時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險”,因為無論海上使船,還是江上掌舵,都异常忌諱這個“翻船”、“打船”的字眼,有誰犯了忌,那怕是說出了相類似的諧音,如“帆船”、“大船”之類,船家也會視其如仇敵。 淳于乾向著茫茫大江之上那影影綽綽的桅檣連喊數遍,不大一會,便有數條大小不等的舟船向這邊靠攏了過來,并不斷有呼喚聲從各船傳來:“喂,三閭大夫在哪里?” 見其狀,聞此聲,淳于乾不由得一股暖流上涌,熱淚汪在眼圈里,他聲嘶力竭地高喊:“感謝眾位船家冒死相救,三閭大夫在這里!”說著他豎起了紅色的信號。 一因分心,二因興奮和激動,淳于乾一時不慎,小船竟被激浪打翻。幸在這時,赶來營救的船只都已靠了上來,落水的人才無一人遇難。 當船即將翻扣的一剎那,淳于乾一個高躥將過去,將三閭大夫攔于怀中,二人一同落水。在滾滾波濤中,淳于乾用左臂搿著屈原,右臂拼命地搏擊著風浪,向著前來營救的一只小船游去。在這樣的惊濤駭浪中,淳于乾的腋下緊緊地挾著一個高大的漢子前進,這需要怎樣健壯的体魄、高超的水性和頑強的意志啊!需知,他現已年過花甲,早已無馳騁渤海的當年之勇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埋進深深的浪谷,一次又一次地昏迷過去,但緊緊挾著三閭大夫的左臂卻沒有松。他每次醒過來的第一個念頭便是:三閭大夫是否還在?當神志告訴他三閭大夫沒有丟的時候,這才喘了一口舒暢的气。他早已筋疲力盡,倦憊不堪了,隨時都有為浪濤吞噬的可能,但他決不肯放棄三閭大夫。因為,楚國不能沒有他,人民不能沒有他;有了他,楚國就有希望,人民就有盼頭,因而必須設法將他救上船。他咬緊牙關堅持著,使盡了平生之力,向著前來營救的小船游呀,游呀……他的意愿終于實現了,但自己卻再次昏了過去。 人們將屈原一行救上江岸,送到夏浦將息調養。大家不過是暈船嘔吐与惊嚇,并無疾病,三五天便康复可以赶路了。 屈原剛一蘇醒過來,不飲,不食,強打精神支撐下地,命侍女為其梳洗,穿戴起不同凡俗的服飾。他自幼愛整洁,愛裝扮,年歲既老,依然沒有改變這個習慣。他在腰間挂起那長長的陸离寶劍,頭上戴好沖天的切云高冠,身披明月寶珠,佩帶美玉,在地上搖搖擺擺地走了几個來回,滿意地笑了,似乎那風度和气派不亞當年。在場的夏浦人,不了解屈原的這個一絲不苟的生活習慣,看著他那帶有几分傻气的狀態,不禁吃吃發笑。屈原听了這笑聲,不怨,不怪,竟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詩來: 世混濁而莫余知兮, (社會污濁無人了解我, 吾方高馳而不顧。我要奔自遠方不再回顧。 駕青虯兮驂白螭,乘著青白二龍駕的飛車, 吾与重華游兮瑤之圃。和舜一起游覽玉的園圃。 登昆侖兮食玉英,登上昆倉山玉花作食糧, 与天地兮同壽,我要与天地同壽, 与日月兮齊光。与日月齊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悲歎荊楚無人了解我, 且余濟乎江湘。清晨我將渡過湘水和長江。) 听了屈原的吟哦,夏浦人不解其義,不僅感到屈原傻气,甚至感到他有些瘋癲,由吃吃竊笑而捧腹大笑。豈止夏浦人不解其義,即使那些終年生活在屈原身邊的男仆女佣,又能解透几分呢?只有老仆淳于乾,方知屈原之心,方曉三閭大夫之情,方解該詩之義。他知道,三閭大夫這是在向夏浦人表述自己的高貴品格和超俗的理想。他那奇服异飾的本身就是詩的組成部分,陸离劍和切云冠喻品格的庄肅;寶珠和美玉喻修養的純美;駕虯螭而高馳,与重華而同游,表現了對理想的追求;与天地同壽,与日月齊光,則是所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 屈原一行在夏浦調養了不足旬日,匆忙啟碇東行,直奔鄂渚。 鄂渚城气氛緊張,情緒激越,硝煙味濃烈,象一個大炸彈,引芯正在吱吱冒煙,眼看就要爆炸。街上行人無不匆匆忙忙,青壯年全副武裝,人人兵械在手,個個殺气騰騰。校場上陣容整齊,殺聲震天。這情形很令屈原震惊,開始他認為鄂渚人民正抽暇操練兵馬,隨時准備迎戰入侵之秦寇;后經打听,方知他們自覺地組織起來,欲殺向郢都,為蒙受冤屈的三閭大夫申冤報仇。聞听此言,屈原大惊失色,通身汗然。為首的是一官一民,官為縣令,姓陳名棟;民名郁梓圃。這兩個人屈原都十分熟悉,他們是自己從屠刀下救出來的正義之士。 屈原繼續打听道:“他們現在何處?” 一位戎裝在身的壯士答曰:“正在校場指揮操練。” 答者話音未落,屈原顧不得道謝,大步流星地向校場赶去。雖說是心急火燎,步履匆匆,歷歷往事還是一齊涌上了心頭。 當屈原在鄂渚為縣丞時,陳棟官為嗇夫。縣嗇夫又稱“大嗇夫”,掌印有秩,其下分設專職之田嗇夫、倉嗇夫、苑嗇夫、庫嗇夫等,這些嗇夫一般通稱為“官嗇夫”。縣嗇夫的職權范圍包括民政、軍事、司法及各种經濟管理,是縣令的助手,用現在的話說,可稱作“縣長助理”,其地位在丞、尉之上。 鄂渚城內有一個潑皮名喚賴三,仗恃著其父賴汰庶朝中為官,又跟靳尚挂著點串門親,便魚肉鄉里,無惡不作。賴三更是個色鬼淫夫,鄂渚城內的大閨女小媳婦,凡有几分姿色者,几乎全都被他糟蹋,無一幸免。 有一司馬財旺,常年在外經商,兩年前在韓國買一小妾,名喚春梅,長得胜西施,賽嫦娥,女人見了無不嫉妒,男人見了個個垂涎。春梅身怀六甲,丈夫將其送回老家來生產坐月子。 春梅歸里不久,追腥逐臭的賴三便獲得了消息,于是整日心猿意馬、抓耳撓腮地在司馬府前徘徊,飛來飛去的紅頭蒼蠅一般。一天早飯后,春梅到城外去走親戚,當她大腹便便地走出府門,踏上馬石登車之際,被躲在暗處的賴三窺見。雖是匆匆一瞥,但春梅的儀容神態卻針刺一般嵌進了賴三的眼,釘進了賴三的心,勾去了賴三的魂魄。從此賴三食不甘味,夜不安寢,神不守舍,与其孤群狗党策划,如何將春梅弄到手。十數天后的一個深夜,賴三帶家丁闖進了司馬府。雖是深夜,春梅的臥室卻亮著通明的燈光,原來春梅正于床榻輾轉,就要分娩,室內外有三五個人在匆忙不迭。賴三本欲將春梅搶回府去長期淫樂,不料正遇春梅赤身露体在分娩,豈不晦气!然而目睹春梅那溫玉凝脂般的肌体,似乎正散發著醉人的肉香,不由得欲火中燒,獸性發作,扒掉衣服,扑向前去。在場的人自然要竭力阻撓,有的規勸,有的乞求,有的与之撕打。此時的賴三,象一頭吃腥了嘴的野狼,哪里還顧及什么廉恥和道義,指揮家丁連殺三位手無寸鐵的女流之輩。女人們膽小,見了明晃晃的刀劍和血淋淋的尸体,幸存者全都癱坐于地,渾身顫抖篩糠,大气不敢哈。反對者被鎮住了,豺狼成性的賴三在眾目睽睽之下蹂躪了正在分娩的春梅,鮮血迸流,染紅了整個床榻。陣陣聲嘶力竭的慘叫和淫蕩的獰笑之后,可怜的春梅母子汪在血泊里,命歸黃泉…… 就在春梅最后一聲慘叫傳出屋外的時候,有一鐵塔似的黑大漢提劍闖了進來,見狀怒發沖冠,一把將賴三從春梅的尸体上薅了下來,提到空中,象抓著一只小雞。賴三拼命掙扎,無濟于事。黑大漢不審不問,不畏不懼,先以雪亮的劍鋒拉開賴三的胸腹,殺豬開膛一般,讓其黑了的心肝盡皆暴露在外,然后將其碎尸万段,以劍指著賴三的家丁們說:“快回府稟報主子,讓他們來這里收尸。”說完揚長而去。 這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黑大漢不是別人,正是聞名遐邇的江漢大俠郁梓圃。 賴府家丁都是些欺軟怕硬的惡奴,對郁梓圃,他們早已聞名喪膽,而且郁梓圃三年前就已經發話,要除掉賴三這個惡棍,為數不清的冤魂屈鬼報仇雪恨,他們是早有耳聞的。今夜郁梓圃突然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他們一個個嚇得屁滾尿流,渾身打戰,机靈一點的尋隙逃跑,逃不走的只好目瞪口呆地看大俠凌遲其主子,無一敢反抗者。 殺人之后,郁梓圃并未逃跑,而是到縣衙去投案自首。听了郁梓圃的報告,陳棟立即赶赴現場勘查,果如郁梓圃所言。鄂渚縣衙上下,早已對賴三恨得咬牙切齒,只是惹不起,不敢惹。今天郁梓圃殺了這個惡貫滿盈的坏蛋,為民除了一大害,實在是大快人心,城里城外的民眾,無不興高采烈地慶賀,陳棟与縣衙的官吏們個個心中暗喜,慶幸死有余辜的賴三終于得到了應有的下場。郁梓圃被關進了“監牢”,但卻享受著优厚的待遇,獨居幽雅的小院,一日三餐有人服侍飲食,且有酒有肉,倒也安閒自在,只是行俠天下,游蕩慣了,受不了這個拘束。 寶貝儿子被殺,賴汰庶既悲且怒,奏知怀王,降旨處殺人犯郁梓圃以极刑。接旨多日,景博民与陳棟遲遲不肯執行,惹得賴汰庶象一條瘋狗,四處亂咬,再次奏本怀王,說陳棟違抗圣旨,必系罪犯之同謀奸党,于是陳棟跟郁梓圃一同被押解郢都,關進了死牢,待秋審后處決。 郁梓圃殺死了賴三,屈原与眾人一樣興奮不已。如何處置郁梓圃,怎樣對待圣旨,景博民基本上是按屈原的意圖行事。既至陳棟受株,二人一起被押進京都死牢,屈原便冒死進京諫君。 見了怀王,屈原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他全面地介紹了鄂渚的現實,匯報了近一年來自己的工作情況,羅列了賴三依仗權勢,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的种种罪惡行徑,單就其強奸分娩孕婦春梅,害死一家五口這一件事,就該千刀万剮,否則難平民憤,有違天意。郁梓圃為民伸怨,為國除害,替天行道,不僅無罪,而且有功。他以丰富的知識,嫻熟的法律,雄辯的口才,從富國強兵,統一天下的高度,論述了必須赦免郁梓圃与陳棟無罪,嚴懲賴汰庶縱子為惡之過。屈原縱橫捭闔,引經据典,談天道地,說古論今,只說得那怀王連連點頭,嘖嘖稱贊,頻頻詢問,最后自然是重頒新旨,獎善懲惡。 屈原對郁梓圃和陳棟有救命再造之恩,二人一直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結果卻遭讒被逐,蒙受不白之冤。當屈原流浪漢北時,鄂渚人便憤憤不平,陳棟欲上疏怀王,譴責昏君之過,但因考慮到這樣作恐對屈原不利,只好忍气吞聲,暫熄胸中怒火。當屈原被罷官撤職,逐出郢都,流放江南的消息傳到鄂渚,鄂渚人再也無法忍受了,于是郁梓圃找到了已升為縣令的陳棟,欲扯旗造反,殺赴郢都,与頃襄王辯理。陳棟也有此愿,二人一拍即合,號令全縣。鄂渚早已民怨沸騰,猶如布滿了蘆葦干柴,只要投上一顆火种,便會燃起熊熊沖天大火。陳棟一聲號令,万民云合響應。 幸虧屈原繞道來鄂渚,不然楚將大亂,屈原罪莫大焉。 聞听屈原駕到,陳棟急忙率部出迎,相抱唏噓,憤憤恨恨。 屈原的突然降趾,今陳棟、郁梓圃等一班將領無不喜出望外,歡欣雀躍。他們誤認為屈原是赶來指導其反昏君攻郢都的,結果被屈原嚴加訓斥了一頓。屈原給他們講忠君,講愛國,分析當今天下形勢。他說,暴秦正虎視眈眈地覬覦著我國,頻頻發動侵楚戰爭,不斷蚕食我領土,以達到最后鯨吞的目的。在這种情況下,每一個愛國的荊楚子民,都必須顧全大局,崇戴國君,維護團結和統一。倘有誰為了一己和小集團的私利破坏了這种政治局面,暴秦必乘虛而入,荊楚將不复存于世矣。有誰這樣做,必万世唾罵。如今爾等此舉,豈不毀了我一世清白,陷我于不忠不義,留罵名于千古嗎?至于我個人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落得今日這般下場,确也讓人怨憤。然而,前世皆然,吾又何必怨恨今之人呢?接著他給大家講了存心正直,因不變心從俗而遭不幸的四個古人:接輿,春秋時楚人,不滿當時社會,佯狂傲世,自己剃光頭發,表示不同流合污。桑扈,大約是戰國初人,裸体而行,表示憤世嫉俗。伍子胥,忠于吳王,敢直言极諫,被奸臣太宰嚭進讒賜死,吳王把他的尸体剁碎裝在皮囊里棄于江中。比干,殷紂王時賢臣,強諫被紂王剖心,剁成肉醬。 經過屈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說教,陳棟、郁梓圃終于提高了認識,明辨了是非,意識到此舉的嚴重后果。誠心誠意地接受了屈原的規勸与批評,深刻地反省了自己,解散了隊伍,各司其職地工作与生活,一場惊世駭俗的災禍得到了有效的扼制。 屈原在鄂渚逗留數日,匆匆折身西去,溯流而上,他先洞庭怀古,君山憑吊,然后居長沙,游羅城,這些前邊都有專章描述。在從長沙西行奔赴沅水的途中,屈原曾攀援重山峻岭,穿越莽莽林海。在這一過程中,他數次遇險,險些喪生。 從長沙往西北,走三五天的路程,便到了湘西山地,它包括雪峰山及其以西的廣大地區,北部有武陵山,西接貴州高原,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雪峰山是沅江与資水的分水岭,所以橫渡資水之后,再行不足兩天,便來到了雪峰山。山勢雄偉,拔地刺天,峰巒疊嶂,蜿蜒若群龍起舞,起伏似万象奔馳,遠眺近觀,均令人遐想無窮。 愈往前行山路愈崎嶇,馬車無法通行,只好舍車騎馬而前。走著走著,山路由崎嶇而險峻,人騎在馬上左搖右晃,倘馬失前蹄,騎者則必滑下馬鞍,滾入万丈深淵,或摔得粉身碎骨,或隨波逐流而去,因此騎者只好下馬,小心翼翼地牽著馬挪步。又行一程,懸崖峭壁猶如刀切斧削,只有黑蒼蒼的石壁上隱隱約約有一線路。石壁高聳,可与天齊,腳下是深不見底的溝谷山澗,澗內煙霧彌漫,寒气陰森蒸騰,谷底宣泄奔騰的水聲時隱時現,凄厲的猿啼聲聲不斷,催人淚下。這高山,這懸崖絕壁,這深澗,這猿啼,令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故此路名“斷魂崖”。行此路者,魂尚且斷,更不要說肉体凡胎了。屈原一行,非年過半百之老者,便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女流,其難可想而知。他們或四肢并行,猿猱一般;或磨胸捏石,一絲一絲地往前挪;或雙膝跪地,攀石而爬。不知花費了多長時間,下裳磨破,血染石壁,總算是過了這斷魂崖,且無一人落澗,豈不神佑天助!…… 過了斷魂崖,山勢平緩,路也變得寬了起來,且逐漸下坡,行走起來方便了許多,速度大增。但是,這山坡似乎永無盡頭,一直下到了陰曹地府。下至山底,是一個小小的盆地,青山環翠,綠水歡唱,禽喜獸樂,而且全被落日的余輝鍍上了一層橘紅。天黑了,人困馬乏,屈原決定在這風光秀麗的山谷里過夜。 連日來,大家一直是渴了飲山泉,餓了啃干糧,困了依山崖打盹,像征途中的將士。不意來到了這樣一個幽靜所在,大有遠航歸港、游子還鄉、孩子扑進母親怀抱的感覺,真想飽餐一頓,美美地睡上一夜,于是七手八腳地忙活開來,有的支爐灶,有的溪邊淘米,有的搭帳逢…… 山泉淙淙,清溪流淌,屈原信步來到岸邊,伏下身去,欲洗濯其纓。就在伏身的一剎那,他的面影清晰地照在明澈而平靜的溪水里。离開鄂渚這才几天,自己又削瘦了許多,竟然憔悴衰老到這般程度,不禁有些傷感,喟然長歎數聲,拋洒了几滴熱淚。 由于環境的极端惡劣,屈原已經旬日不曾濯纓了。“日三濯纓”,這個孩提時就養成的習慣,一生不曾打破過,如今生命尚且難保,自然也就無法顧及了。他象往常一樣,蹲在溪邊,躬下身去,將帽子置于水中,搓了又搓,擺了又擺。他這樣搓呀,擺呀,不禁想起了故鄉樂平里的響鼓溪和濯纓泉,想起了儿時日三濯纓的情形,在一個秋冬之交的日子里,一天也正患著重病,渾身滾燙,咳嗽厲害,喘息不止,大約正患著現代醫學所謂的重感冒或者肺炎。這一天,全家人都不讓他去上學,但他執意要去,祖母和母親拗不過他,只好依從。傍晚放學后,他不顧渾身酸疼,四肢乏力,依然到濯纓泉去洗他的帽子。洗著洗著,天眩地轉,竟一頭栽到了泉水里。掌燈時分,仍不見小屈平歸來,急得一家人象熱鍋上的螞蟻,先是團團亂轉,然后分頭尋找,有的去學堂,有的去讀書洞,有的去濯纓泉……是女嬃在濯纓泉內發現了昏倒的弟弟,將他背回家去。屈平大病一場,月余方愈。這一個月的時間,小屈平是在祖母和母親怀里度過的,是那么舒适,那么溫馨,那么甜蜜。今天,屈原遠离故鄉,在這异域他鄉的深山野谷里濯纓,回首往事,心中一陣陣酸楚。人,為什么要長大變老?永遠是孩童,永遠在親人的身邊,在溫暖的怀抱里,該有多好啊!…… 屈原正在默默地撫今追昔,忽有一位侍女高喊:“快來看呀,這里有群魚打架。” 屈原聞聲抬頭望去,只見那邊正有三五個人在指手畫腳,仿佛正有奇特的景致可觀。愈想心事愈沉重,孤獨感愈強烈,既然帽子早已洗好,不如到那邊去湊湊熱鬧,也能排解胸中之郁悶,于是屈原站起身來,提著濕淋淋的帽子向圍觀的人們走去。 這里是一泓清池,池中魚清晰可辨。此刻正有一群小魚在圍攻一條大魚,大約是大魚侵犯了小魚的利益,引起了公憤,才出現了這有趣的場面。大魚狀甚凶孟,碩頭,大嘴,巨身,修尾,不斷地向小魚發起進攻。但小魚們并不畏懼這龐然大物,彼此團結一致,不僅粉碎了大魚的猖狂進攻,而且弄得它顧頭顧不了尾,漸漸的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擊之力。小魚們很精靈,似乎既有明确分工,又在密切配合,有的銜住了它的脊背,有的偷襲它的腹部,有的專毀它的眼睛。猛虎難斗一群狼,半個時辰之后,大魚終于敗陣,乘隙逆水潛逃。自然,小魚付出了昂貴的代价,犧牲陣亡者不少。大魚既逃,這一泓碧綠清澈的水域,便成了小魚們的王國和天下。 大家看得十分有趣,興致极濃,這趣味和興致驅散了跋涉的疲勞,一個個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屈原卻心情沉重,悶悶不樂,因為他由這群魚之戰想到了列國分爭、六國敵秦的天下形勢。他在想,倘山東六國能像這群小魚一樣無畏無懼,團結一致,并心一向,強秦何愁不滅?他真不明白,万靈之長的人,為何竟然不如一群小魚?…… 觀者正慶幸小魚獲胜,大魚狼狽逃竄,有人高喊:“開晚餐嘍——”于是大家一齊擁向飯鍋。飯香勾起了食欲,一個個垂涎三尺。 有人先盛上一碗米飯,澆上用野兔做的肉湯,雙手捧著遞給三閭大夫,然后大家圍鍋晚餐。正當這時,突然刮起了一陣狂風,狂風送來了令人作嘔的异腥。 “不好,有虎!”屈原喊著站了起來,同時抽出陸离長劍,准備与虎拼博。 “虎行生風”,這狂風來得突然,且有异腥,故屈原判斷,非虎莫屬。 屈原的喊聲未落,一只吊睛白額斑斕猛虎,狂嘯著從高山上沖將下來,張牙舞爪地扑向執劍的屈原!……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