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她可死不得!這是重要案犯,得帶給傅太后親自審問!你們盡全力搶救,說什么也得留她的活口儿!哼!想死?沒那么容易!” ●哀帝心里明白得很,朕費了多大勁才把您從大司馬的要位上給扒拉下來,養著您可以,用您?這輩子也別想! ●現在國家亂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肉食者不讀書的緣故!大漢的老百姓攤上這些官儿,也算是倒了八輩子邪楣!” ●秋風蕭瑟,黃葉飄零,王莽就國的情景煞是凄涼,連劉歆的祝酒詞也是低八度的調子。 ●“莽這次离京就國,心情不太舒暢,要不是國相你清談悅耳、高論賞心,恐怕我也會久久纏綿于病榻而不复得起呢!” 馮媛馮太后拿著毒藥當扎啤,揚脖猛灌。史立知道了,赶緊命人搶救: “她可死不得!這是重要案犯,得帶給傅太后親自審問!你門盡力搶救,摳嗓子,灌腸子,說什么也得留她的活口儿!哼!想死?沒那么容易!” 就在馮太后要死沒死的當儿,長安城里漢哀帝劉欣也正在遭受折磨: “史立八百里快馬報告馮太后祝詛謀巨大逆大罪,這可真給朕出難題!雖說經有司議過,按律當誅,可她畢竟是幸元皇帝的寵妃,也算是朕的祖母,朕怎么下得去手!再者說,祝詛謀反這事儿,朕瞧著有點蹊蹺,越想越不像真的!算了吧!不如留她一命,廢為庶人,徙往云陽冷宮!也透著朕慈悲為怀、寬厚為本不是!” 詔書也寫好了,那邊儿的消息也來了,中山太后搶救無效,于某月某日某時某刻停止了呼吸,結束了她不算太老的老命。 老對頭既然死了,博太后樂得讓孫子繼續表現他的仁政: “馮媛也真是想不開,有問題交待清楚不就完了嘛!好歹我們也是伺候同一位君王的姐妹,我還能真逼他走絕路?這樣吧!皇上,中山太后死在沒廢之前,還是用諸侯王太后的大禮安葬,喪事辦得風光點儿!不過,涉及祝詛謀反大案的那幫東西可不能輕饒,一個個的,都得法辦!” 哀帝怎敢違背奶奶的意思?一道詔書傳下去,馮太后的兄弟宜鄉侯馮參仰天長歎: “我馮參父子兄弟,位极人臣,爵至列侯,如今蒙受謀反大逆的惡名,真是冤死了!我們姐弟不敢惜命,一死倒不可怕,怕的是沒法到地下去見先人!” 怕也得死,不怕也得死,馮參也學了老姐的樣儿,灌了一肚子毒酒,頂著不白之冤去見列祖列宗了。 馮家另外那些來不及找毒藥酒的,可就慘了,一刀一個?沒那么痛快!全都千刀万剮,死無全尸! 血泊中,那個舉報有功的狂易病患者張由,被賜爵關內候,也不知后來犯沒犯過老毛病。而那個辦案得力的史立則被晉升為中太仆,職責是為皇太后傅仙音掌管輿馬,正好干這种吹喇叭抬轎子的差事。 王莽在府中冷眼旁觀,不禁搖頭: “完了完了!就這一件事,定陶恭皇太后算是出夠了風頭!今后還不知道她該怎么折騰呢!” 怎么折騰用不著前任大司馬替她操心,人家早有主意了! 通過整治馮家這件事,博太后覺出自己說話還是蠻管用的,你看,哀家只不過以恭皇太后的身份遙控一下,就獲得如此丰碩的戰果,要是真能上大漢皇太后的尊號,那不是更帶勁了?放眼朝中重臣,差不多全是我們博、丁兩家的近心腹,又有孫子皇上在未央宮坐鎮,此時不干更待何時? 于是定陶這兩個字就成了她的心病,說什么也得換了去! 哀帝也實在抗不住老奶奶這股子固執勁頭,既然您這么在意,照您的意思辦不就得了? 定陶兩個字終于換掉,博太后改尊為帝太太后,丁后改尊為帝太后。 博帝太太后還是不滿意: “皇帝皇帝,皇在前帝在后,哀家還是比不上長信宮的太皇太后哇!” 哀帝不耐煩了: “那您自個儿想個尊號吧!” 傅帝太太后還真走了腦子: “不如尊我為皇太太后,你娘的尊號就不變了,還叫帝太后,這么一來也好分。皇太太后是我,太皇太后是長信宮那個老太婆,帝太后是你親娘,皇太后是你那個娘趙飛燕,怎么樣孫子?” 哀帝都快給統暈了,什么帝太太皇太太太皇太的,行行行,太就太吧! 王莽這時候雖然被免了大司馬,但哀帝為了做做樣子,還是給了他一些榮譽性的待遇,什么“位特進給事中”啦,什么“朝朔望”啦,什么“見禮如三公”啦,什么“十日一賜御宴”啦,甚至特許王莽乘坐只有皇孫才有資格坐的綠車,在哀帝出行的時候跟著一塊儿轉悠,以此体現哀帝不忘舊勳的寬仁大度。 可就有一樣,任何有實權的職務,是堅決不再讓王莽沾邊。哀帝心里明白得很,朕費了多大勁才把您從大司馬的要位上給扒拉下來,養著您可以,用您?這輩子甭想! 哀帝的心思,有不少名公臣卿都沒猜透。還在一個勁儿上書,稱贊王莽的品德和才于,希望哀帝重新起用王莽。說句實話,哀帝手下現在這幫大臣,也确實沒几個頂事儿的,師丹算是有點儿政治頭腦的,博喜算是比較清正廉明的,可這兩位都被以各种借口給免了職。說起師丹、傅喜的免職經過,還挺有點儿戲劇性的,咱們不妨略費一些筆墨。 師丹自打在上尊號的問題上逆了哀帝、博皇太太后的意愿之后,就開始不招人待見了。正好這會有人上書,分析朝廷經濟蕭條的原因: “現在人人叫窮、家家彌貧,臣仔細研究了,敢情原因太簡單了!古時候用的是什么貨幣?是龜甲,是貝殼!那東西多好弄啊,海邊儿上一個浪頭,哪回不卷個十車八車的!要不怎么古時候人都富裕呢!可現在咱們買東西得花‘錢’!‘錢’這玩意儿可是費事一又得開礦,又得冶煉。成本忒高啦!臣絞盡腦汁,終于琢磨出來了,黎民百姓為什么受窮?朝廷國庫為什么空虛?不就是沒‘錢”嘛!咱們要是用龜甲殼當錢用,那還有不富的道理?” 哀帝拿著這道奏章證求師丹的意見,師丹沒學過經濟學,他是專攻《詩經》的呀,哪儿明白這里的事?稀里糊涂點頭說行,可以改幣。 哀帝心里沒譜,過了几天又讓有司集体討論,這回遇見明白人懂行的了,說這哪儿行得通啊!要這么一改幣,大伙儿也甭种田做工了,都上海邊儿赶海去得了!集体討論的結果是否定的,可師丹也有意思,也在后面附議,同意大家的意見。原來他有點儿老湖涂了。忘了前兩天自己是怎么跟哀帝表態的了。 這檔子事儿還沒了利索,又出了一個岔子,師丹有一回上封事,因為年老眼花手腕子沒勁一就讓自己的屬交代為謄寫。這屬吏保密觀念不強,也不想想這“封事”是奏章中密級最高的,居然拿著草稿到處臭顯擺,瞧瞧,咱不是一般的刀筆小吏,師大司空給皇上的机密奏章,照樣由咱手底下過!這下可讓傅、丁兩家的子弟們逮著了,指使人狠狠參了師丹一本。 哀帝這次決定老帳新帳一塊儿算,沉下臉來痛斥自己原先的老師: “大司空跟大司馬、丞相號稱三公,什么叫三公您懂不懂?那是朕的心腹!朕指望三公能夠輔助善行、糾正謬誤,匡率文武百官。和合天下郡縣。朕一個青年天子,又是初登大寶一不可能把這么大的國家方方面面都管到,所以才把國家重任委托給您這樣的老臣,可您是怎么干的?這一陣子陰陽不調,寒暑失常,變异屢屢降臨,山崩,地震,大河決口,死了多少老百姓!鬧得人心惶惶,這都是大司空讀職的結果!您在位出入也兩三年了,好事儿沒見您于多少,什么進個忠言啦,出個高招啦,全沒有!倒听說了不少您勾結朋党互相包庇的事情!這個咱先放過,最可气的,是上回改幣,您是怎么來著?當朕的面儿您拍著胸脯說沒錯,改吧!掉過臉儿來您又跟朝臣們說不能改,合著里外都是您的理儿!知道的說是您兩面三刀,不知道的,還說朕不懂裝懂,拿著國家大事當儿戲!這事儿朕忍下了,替您背了黑鍋。可怎倒是改改毛病呀!不介,您看准了朕是軟柿子。是玩儿了命的捏咕朕!上個封事嘛也不說好好上,非大張旗鼓鬧得朝野全都知道,好像您多秉公進言,好像朕多不謙虛!有道是忠臣不顯諫,您那么張揚是什么意思?這不明擺著讓天下人說朕沒能耐嘛!您說您占了這么尊貴的位置。擔了這么重要的責任。考慮問題卻這么不周密,今儿一個主意,明儿又一個主意,連朕都替您臉紅!也就是您曾經給朕當過太子太博,朕不好意思治您的罪,可是您還有險再占著大司空的茅坑不拉屎嗎?朕這話難听點儿是嗎?朕還告訴您,從今儿起,總算不用再听這難听的活了,交了大司空、高樂候的印綬,回家歇著去吧!” 師丹羞得老臉通紅,窩窩囊囊下了台。 哀帝免了師丹,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做給傅喜看的! 博喜這人挺有性格,直脾气,一根筋,雖說是博家門儿的人,而行事卻跟他几位堂兄弟大不一洋,真格儿的是恭儉耿直,為這個,沒少讓博家那几位拿白眼儿翻他!可他依舊我行我素,實在讓博太后打心眼儿別扭! 博太后早就打算把自己這位堂弟給開下了,可是抓不住毛病,沒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師丹這一下台,博喜沉不注气了,跳出來為師丹打抱不平,這可幫了傅太后的大忙了。 “來了來了!皇上您看看,這儿出了個胳膊肘沖外拐的了!師丹下台,那是罪有應得,博喜居然替他叫屈!還留著他干什么?快快快,快把他的大司馬也給哀家免了!” 哀帝這會儿對博太后已經是言听計從了,當即下詔: “大司馬傅喜輔政三年,沒能幫朕出過什么安邦治國的好主意,倒造成了大臣朋比為奸的惡果,錯誤太嚴重了!跟師丹一樣,也把印經上交,回家歇著得了!” 博喜也明白,有堂姐從中作梗,自己就是當著這個倒頭的大司馬也沒法儿實現什么政治抱負,倒不如無官一身輕,回家研究學問不也挺好! 傅太后不滿意哀帝只把博喜罷職就第,對這個不听話的堂弟,博太后是眼不見心才能不煩,就第,還在京城呆著,成天在哀家眼皮子底下晃悠,那叫什么事啊! 反正這會儿皇太太后的尊號已經上了,大印現成的,傅太后干脆自己動手。寫了一道詔書: “高武侯博喜,無功而封,全是沾了哀家的光!可他名為帝王外戚,全不干輔政的正事,良心大大的坏了!一點儿忠心沒有,專門附下罔上,待別是伙同前大司空師丹,背叛朝廷,罪過雖然犯在大赦令頒布之前,不能法辦,可也決不允許他還留在京師,充當睡在皇帝身邊的定時炸彈!讓他回高武侯的封國閉門思過去!” 師丹、博喜一走,王莽算是徹底寒了心: “這算行了!還治國哪?治地娘個球吧!” 一面吩咐家人打點行裝,一面到長信宮跟太皇太后王政君辭行: “姑媽,侄儿不孝,不能再在駕前伺侯您了,您就多保重吧,侄儿要回新都去了!” 王政君睜開老眼: “沒听說皇上造你就國的圣旨下來呀?” 王莽明白著呢: “皇上的老師,博太后的堂弟,這都算是夠親夠近的吧?不是照樣一個一個轟走!侄儿還看不透博太后的心思?您不信就等著瞧,出不了三天,就得有詔命下來!侄儿這是提前給您辭行來了!” 王政君還想安慰安慰侄儿: “巨君不必這么悲觀!姑媽去跟皇上說說看,這兩年你不招災不惹禍的,說不定皇上開恩,讓你繼續留在京師照顧朕,也未可知……” 王莽不得不打開天窗了: “姑媽,我的老人家!您就別給侄儿吃寬心丸儿了!您還以為侄儿什么都不知道哪?皇上現在根本不听您的,全由著傅太后作主!博太后時您怎么樣,您最清楚,自打被尊為什么繞嘴的皇太太后,她就差騎在您脖子上頭拉屎了!您想想,她就敢當著您面叫您老太婆,背著您,在皇上面前還指不定怎么罵您呢!您想在皇上面前替侄儿要下好儿來,怎么可能呢我的姑媽!” 王政君這陣子也是干著急沒辦法了,只好眼睜睜看著王莽出宮去了。 果然,王莽行裝剛剛打點完畢,遣就國的詔書就下來了。 臨上路之前,王莽當黃門郎那陣的好朋友劉秀來給他送行。 這個劉秀不是后來的東漢開國君主光武帝,他就是原來的劉歆,因為歐欣同音,避哀帝的諱才改名為秀,字也由于駿改為穎叔。這樣一來,我問這部書里就有兩個劉秀了,容易產生混亂,為了方便起見,咱們還是把王莽的好朋友劉秀叫故劉歆,反正哀帝管不著咱們,咱不怕犯他的”圣諱”。 劉歆在十里長亭擺下一桌簡朴的酒席,秋風蕭瑟,黃葉飄零,情景煞是凄涼,連劉歆的祝酒詞也是低八度的凋子了: “巨君此去山高路遠。多多珍重吧!” 一杯冷酒下肚,劉歆甚至有了點儿要哭的意思。 “穎叔,你這是何必!莽不過是就國,又不是就死,干嘛弄得這么悲悲切切!” 王莽倒是想得開,吱嘍一口酒,叭得一口菜,跟沒事人儿一樣,吃得挺滋潤。 見劉歆停杯不飲,王莽倒過意不去了: “穎叔!來來來,莽借花獻佛敬你一杯,祝你早日校書成功!” 劉歆接過王莽遞來的酒杯,浮想聯翩。當年在黃門郎舍中,王莽跟他有過一榮俱榮的約定,王莽擢升大司馬,果然不負前諾,向哀帝保舉劉歆“身為皇室宗親,又有文才品行”,使劉歆得以侍中太中大夫的身份,在朝臣中占了一席之地。后來逐漸得到哀帝的賞識,遷升為騎都尉,奉車都尉,現在他的官銜是光祿大夫,也就是王莽就任大司馬之前的那個級別。雖然劉歆的官職還不足以位列九卿,但能夠總領五經,繼承父親劉向領校秘府書籍的遺志,也算是一般讀書治學者所企望不及的了。 劉歆端著酒杯發楞,王莽卻已干了杯,沖劉歆亮了杯底: “穎叔,莽是先干為敬了!” 劉歆措手不及,仰面飲下醇酒,嗆得他直咳嗽: “咳,咳,校書的事情,總算是有眉目,現在秀正著手撰寫《七略》,這些天忙得腳丫子朝天……” 王莽來了興趣: “《七略》?想必和令尊所著的《別錄》有异曲同工之妙了?穎叔不妨略舉一二,反正咱們不赶飛机,晚走一會儿不礙事的。” 劉歆這人有個毛病,一扯到自己喜愛的事業,就有說不完的話,這會儿見王莽興致頗高,也就打開了話匣子: “先父以畢生心血,撰《別錄》二十卷,將校書時所著敘錄匯編成書,那是多大的工程!秀才疏學淺,安敢望先人之項背乎!不過,秀這《七略》,倒也算是另辟蹊徑,在走一條校讎書籍的新路子呢!” 原來,劉歆的父親劉向,在成帝河平年間受命校讎陳農從天下求來的遺書,一干就是十九年。當時的圖書是簡書絲編,絲斷則簡亂。劉向很聰明,把汗牛充棟的簡書一种一种地集中起來,比較同書异版的區別,互相補充,除去重复,然后條定篇章、定著目次,再校勘訛文脫簡,命定書名,經過這一系列复雜繁瑣的工序后,才寫定正本。正本定下之后,接著就是為每一种書撰寫敘錄,敘錄的內容包括著錄書名篇目,敘述校勘經過,介紹著者生平、思想,說明書名含義、著書原委与該書性質,辨別書的真偽,評論思想或史實的是非,剖析學術源流,以及确定書的价值。每篇敘錄,實際就是一部圖書的簡要介紹。劉向的工作,在中國目錄學史上前無古人的,意義也是十分重大的——可惜他“別集眾錄”匯編成的二十卷《別錄》早已湮滅在戰亂之中,常令我輩后學者有難窺全豹的感慨! 那么劉歆在子承父業之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如何在老爸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他認為,父親校書的成果的确非同凡響,但也不是不可挑剔和超越的,其中最有突破可能的,就是《別錄》基本上只按所錄圖書成書年代順序著錄,類目分得太粗,類目之間的順序也顯得有點儿雜亂無章,要想從中找出某一种特定內容的圖書來,十分困難。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之后,劉歆終于琢磨出一個能夠從學術体系反映群書,特別是反映當時統治階級思想傾向的法子來,那就是他現在正在著手進行的《七略》。 目即圖書館學界普遍認為,劉歆的《七略》開辟了圖書分類中七分法的先河,對于中國古代目錄學的發展功不可沒。這個問題討論起來也許顯得專業性太強了一些,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跳過去不看。不過筆者想說的是,在西漢末年,如何類分圖書,很是一個具有社會思想斗爭意義的問題,劉歆的《七略》,從一定角度上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重什么輕什么的思想傾向,對于我們研究王莽和王莽所處的社會是有好處的。不信,咱們听听劉歆和王莽之間的對話。 王莽問劉歆: “穎叔,不知你的七略是哪七略?” 劉歆頗有些得意: “名曰七略,實為六略,因為輯略實際是分別證明六略三十八种大小類目的意義与學術源流,闡述六略的相互關系和六略圖書的用途,所謂‘六略之總最’,‘諸書之總要’。所以我把它放在全書之首,起個提綱摯領的作用。” 王莽覺得挺有道理: “不愧是博學之才!那么其他的六略都有哪些?它們的先后順序又是怎樣的呢?” “六略為: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六藝略分易經、書經、詩經、禮經、樂經、春秋、論語、孝經、小學等九种,都是儒家的經典之作,當然也有一些幫助士子學習六經的基礎讀物……” “六藝略冠于六略之首,當得的,當得的!我朝自孝武皇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六經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君不見朝臣上書議事,言必引經傳,就很說明問題嘛!” “六藝之后是諸子略,收的是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等十种諸子百家的學說,這都是六經的支脈与流裔,所以單立一略,且位列第二……” “有理有理!諸子百家,都是安邦治國的學說,雖然是各有所本,但讀書之人不可不兼收并蓄!穎叔,你接著說!” “下面是詩賦略,分屈原賦之屬、陸賈賦之屬、孫卿賦之屬、雜賦和歌詩五种。我是這么想的,詩賦是咱們文人嘔心瀝血寫出來的,可說是字字珠璣,理當廣為流傳,誦諭天下。所以也單立了一略……” 王莽當然明白劉歆的用意,贊許著: “孔夫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也’。經傳里說得更清楚:‘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為什么?能夠睹物生情,寫出詩賦這樣优美文字來的,大多是才智深美之士,這樣的人才,用來治理國家,一定能干得不錯!可惜,現在忝居廟堂的,有不少是不學無術的東西!” 劉歆接著介紹: “第四位是兵書略,顧名思義,當然是收軍事方面的著作,不過,有一點我正在犯嘀咕,像蹴鞠之類的圖書,不知該不該放在兵書略里?” 王莽歪著腦袋想了想: “蹴鞠就是踢球啦,似乎不該入兵書略,不過,要是實在沒地方放,放進去問題也不大,畢竟蹴鞠之戲很有點兵法的意味,也要排兵布陣,跟打仗差不多哩!” “下面的兩略,一是術數略,分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种,一是方技略,分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种。時間關系這些我就不細說啦!” 王莽很高興: “穎叔,你的工作很有意義呢!現在國家亂成這個樣子,追根尋源,就是因為肉食者不讀書的原故!知書才能達理,才能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你看看現在朝中這些高官顯貴,一個個不學無術,就知道依附傅、丁兩家作威作福!大漢的老百姓攤上這些官儿,也算是倒了八輩子邪媚!” 劉歆端起酒杯,感慨万分: “巨君所言极是!現在這牆頭草、兩邊倒的東西忒多!別人不說,就連朱博朱子元,還是你們王家一手提拔起來的,如今也有奶便是娘,一個勁儿地向傅太后那老妖婆子獻媚呢!” 王莽一副看得很透的坦然神情: “趨炎附勢,在所難免,世間的真君子能有几何!這朱子元,起自功曹小吏,靠著點儿小聰明,作到了后將軍。在后將軍任上,和我們王家交情甚厚,我還為他物色過宜男的美妾呢!他當時跟我六叔紅陽侯王立走得最近乎,六叔獲罪就國,朝廷清除罪臣党友,把他給免了。赶到今上即位,重新起用朱博朱子元,從光祿大夫,到京兆尹,再到大司空,一直到擢升丞相,几年的工夫,朱子元就又進入了權力中心!不過,我清楚得很,這朱子元起身卑微,勢單力孤,因此拼命地結交權貴,想穩住自己的地位,這也是他這种背景的官吏常用的手段!咳!隨他去吧!” 劉歆頗不以為然: “我以為,朱子元的趨炎附勢,已經超出了只求自保的范圍,不光是圖利己,簡直是在害人了!” 王莽這時似乎起了一點警覺,他雙眉一皺: “哦?朱子元一介莽夫而已,也會有此心汁?” 劉歆咂著牙花: “我的老兄哎!您這几年沒在官場上混,怎么連政治嗅覺也給弄沒了?朱子元當郡守九卿的時候,就以‘好樂士大夫’著稱,整天价賓客盈門,有來希求舉荐的,有來借力報仇的,您猜他怎么著?有求必應,比南海觀世音還忙活!想當官嗎?好,我舉荐你!想報仇啊?行,把我的佩劍拿去!您說他圖的是什么?” 王莽微微一笑: “這也是俠肝義膽嘛!” “非也!無利誰早起呀!朱子元這么干,無非是想混個好人緣,甚至更進一步,結成一批死党也未可知。這些我們都可以放過,在風云變幻的仕途上闖蕩,沒個仁親倆故的,也實在不易嘛!可朱子元弄到后來,弄得也忒大發了點儿!他的結党營私,已經讓人不能容忍了!巨君知不知道,丞相孔光是怎么被免的職,朱子元又是怎么由代理大司空一躍而成總攬百揆的丞相的?” 王莽被劉歆問得稍稍一愣: “孔光免相的事情也和朱博有關系么?” 劉歆狠狠點了點頭: “旁人不太清楚內幕,可我是劉氏宗親,皇上有些事情并不瞞我。孔光是被朱博一道密奏封事給整倒的!据說,朱博的封事言辭激烈,說孔光身為丞相,不慮朝政,志在自守,不能憂國,同時還說大司馬傅喜,雖然是皇上、傅太后的至親,卻阿附大臣,對朝政根本無所建樹!他這一道封事,竟然扳倒了兩位頂尖重臣,您說他厲害不厲害!孔光免相之后,朱博順理成章成為首輔大臣,封為陽鄉侯,食邑兩千戶。朱博還故意表示謙讓,說什么依照舊例,丞相受封不得超過千戶,如今唯獨他朱博過了限度,非常慚愧惶恐,無論如何也要退出一千戶來。這种做法,倒給我一种作賊心虛的感覺呢!” 王莽笑了,他覺得劉歆雖然未免刻薄了一些,但朱博的表演也的确有點過火。不過,他指出劉歆的分析還不夠透徹: “穎叔,你以為朱博一只手就能翻得天轉么?實不相瞞,朱子元不過是個傳聲簡而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傅太后那個幕后人物計划之中的!莽這几年,雖然間居在京,兩只耳朵卻不曾有一刻閒過,一雙眼也無時不在冷眼旁觀朝廷風云!孔光的罷相,傅喜的去職,說到底,不過是因為他們違背了那個妄想君臨天下的女人的意愿!當初,在先皇孝成皇帝立嗣的問題上,孔光就曾獨排眾議,力主應按親疏順序,立孝成皇帝同父异母兄弟中山孝王劉興為嗣,為此他得罪了今上和傅太后,并從御史大夫被左遷為延尉。過了几年,孔光在大行皇帝靈柜前拜相封侯,老毛病沒改,還是照樣秉公直言。穎叔,有几件事你該記得,像為傅太后議定居所的事,劾奏傅大后侄子傅遷的事,還有傅太后上尊號的事,孔光在這几件上所表現的不合作態度,早就注定了最終的結局!” 王莽提到的這几件事,劉歆都知道一些。 議居所的事,發生在哀帝即位后不久。當時傅太后還在“國邸”也就是定陶國駐京辦事處里暫居。哀帝想,老太太一把屎一把尿把朕扶養大,如今朕龍登九五,也該讓老太太得得濟,怎么也得鬧個“宮”住住啊!就問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朕的嫡親祖母當居何處?孔光素來听說傅太后為人剛暴,又長于權謀,對哀帝又有養育之恩,擔心她跟皇上住得太近了,會很方便地干預政事,這還不把朝政弄成一團亂麻?孔光很婉轉地提出要為博大后單建一座宮宇。大司空何武傻里吧嘰,沒瞧出這里頭的勾心斗角,說干嘛還另建哪,未央宮那么大,有得是空著的宮、閒著的殿,隨便拾掇一所來,就能讓老太太安度晚年!比如說北宮,那就不錯,离皇上住的前殿不遠,還有一條紫房复道直達皇上寢宮,有事儿沒事儿老太太過來跟孫子拉拉家常,多方便哪!孔光心里這個憋气呀!心說老何您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這不誠心讓傅太后垂帘听政嘛!可是哀帝已然點頭,也只好就這么著了。 這算一件,第二件,就是劾奏傅遷的事。傅遷這小子,特邪行,當著侍中的駙馬都尉的官儿,可盡不干人事儿,連哀帝都看不過去了,找了個由頭儿把他給免了官,還要遣送回老家去。傅太后不答應了,蹦著高儿罵孫子忘恩負義白眼儿狼。哀帝沒轍,只好收回成命,陪著笑臉把表叔又給請了回來。還是這位孔光,聯合了大司空師丹,硬是要駁老太太的面子,上了一道奏章,彈劾傅遷: “侍中駙馬都尉傅遷,巧詐、奸佞,不守道義,一點忠心全無,屬于國賊。這次免官歸故郡,百姓稱快,可沒眨眼的工夫,又下詔招回,這太讓天下疑惑了,這又怎么取信于民?這是對圣德的虧損呢!可不是小事!皇上應該維持原則,才是正招儿!” 當然這個正招儿到了還是沒被采用,反倒更讓傅太后記恨孔光、師丹。再加上尊號的事,由于孔光執著的反對,楞是拖宕了好几年。這還能不招來傅太后的怒火?所以,朱博不過是一杆槍,替傅丁兩家在沖鋒陷陣罷了。 這些,劉歆都明白,但他還是覺得有必要再提醒一下王莽: “巨君,雖說朱博只是一個小卒子,但他現在位居首揆,您還是多提防點儿為好!有件事,我不得不告訴您:您這次被遣就國,也是朱博這小子背地里使的坏!是他奏請皇上,說您從前在上尊號的問題上虧損了孝道,應當千刀万剮!還說這回算万幸,赶上赦令,一死能免,卻不應該再擁有爵位和封邑,他請皇上把您免為庶人呢!還算是皇上看在您跟太皇太后的親屬關系上,沒照他的主意辦,只是遣您就國。咳!朱博原先不是這個樣子呀!怎么一到這种時候,人就變得這么無情無義呢?” 王莽緊緊握住劉歆的手: “朱博這种人,吃虧就吃在不老實上,早晚有一天——我把話撂在這儿,他會把自己玩儿進去!穎叔,分別之際,一刻千金,讓我們忘掉那些勢利小人好不好!說實話,今天你來為我這落魄潦倒之人祖餞送行,三杯薄酒,胜似万寶千珍!古人云,平生得一知已足矣!王莽有朋若君,今生之愿也就滿足了。穎叔,今日你我長亭一別,不知何時方能再相逢共商國事、重聚首同敘別情!珍重吧穎叔!” 說到這儿,王莽那剛毅自信的聲音也顯得蒼涼凄楚起來。 王莽一去,意味著王氏外戚集團政治力量的徹底复滅,至少在傅、丁兩家看來是這樣。 于是,朝廷里越發鬧得不成樣子了,傅、丁兩家就像斗紅了眼的雄獸,在失去了共同的對手之后,竟然互相掐起來了。 傅喜被免除大司馬的職務之后,先是由衷帝的舅父陽安侯丁明接替,號稱大司馬衛將軍,后來又改為大司馬驃騎大將軍,傅家不干了,憑什么讓丁家獨掌大權?不成,得輪流作庄,讓我們傅家也過把癮!窩里反、穴里斗的結果,是來了一個“并列”,在西漢歷史上絕無僅有地同時設立了兩位大司馬,由傅太后的堂弟孔鄉侯傅晏擔任大司馬衛將軍。 傅、丁兩家的暴發,給本來就已風雨飄搖的西漢政權帶來了更加混亂的局面。涼州刺史杜鄴在一次方正對策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种腐敗的狀況; “諸外家兄弟,不論賢与不肖,都在朝中侍奉君主,或者典掌兵衛,或者統率軍屯,寵意并于一家,這种積貴之勢,真是有史以來鮮見少聞的!甚至弄到連大司馬將軍的職務也能并置。古時候的皇甫家族雖說興盛,三桓家族雖說隆達,魯國為此而建立三軍,都比不上我們這大漢啊!” 在南陽蟄居的王莽,對朝中發生的一切,并非漠不關心。雖然有著千來戶的封邑,可以天高皇帝遠過著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但王莽對朝政的混亂、腐敗,還是感到由衷的憂慮。 當然他并不是成天以酒澆愁,偶爾,也還有一些令他振奮的消息從京城傳來,為他那平淡枯燥的生活增添几分色彩,比如說朱博的入獄自殺,就很讓他的心重新熱呼了那么几天。 朱博春風得意地當了丞相沒几天,孔鄉侯傅晏就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我說朱丞相,有件事還得勞您的大駕。我那個堂兄弟傅喜,雖然免了大司馬,可還是個列侯呢,得想個什么法子把他一擼到底,皇太太后才能吃得飽睡得香呀!” 要說賣身投靠也真是不容易,朱博明膽知道博喜的侯位不那么好撤,也得硬著頭皮答應盡力去辦,誰讓他已經把自己拴在了傅、丁兩家的戰車上了呢? 朱搏找到相當于副丞相的御史大夫趙玄,跟他商量: “哥們儿,皇太太后又有光榮任務交下來了,咱們得賣把子力气,攛掇皇上把傅喜的高武侯給免嘍!” 趙玄一听就搖頭: “丞相,您干嘛攬這差事?您忘啦?前不久就有人提過這個建議,讓皇上給否了。咱們弄到今儿個這地位,可不易!放著好好的官儿不當,您又想捅點漏子出來?” 朱博把江湖豪气鼓了一肚皮: “嗐!老趙你這是什么話!我已經跟孔鄉侯拍了胸脯了,匹夫相約,尚能以死踐諾,何況是至尊皇太太后的旨意?我反正是豁出去了,今儿就是今儿個了!” 趙玄也沒什么好推辭的,既然有皇太太后撐腰,還怕他娘個球?那就招呼吧!弄好了,保不齊還能再往上挪動挪動呢! 趙玄這一積极,朱博反倒穩住了: “不過,這件事可是不小,咱們得謀划謀划,別打不成狐狸弄一屁股騷!我想,咱們不能光提傅喜一個人,那么著忒明顯,好像咱們真是在替皇太太后出气,咱得拉上一個陪綁的,得讓皇上感覺到,咱們是出自公心!” 趙玄深表敬服: “到底是丞相,想得就是遠!那您看這陪綁的指標,咱們分配給誰合适呢?” “別著急,你容我想想……”朱博還真沉思了片刻,陡然一拍大腿: “有了!這個偉大的使命,咱們就讓汜鄉侯何武承擔吧!何武不是也跟傅喜差不多,免官未削爵位嗎?咱就讓他們倆一塊儿享受這個待遇吧!” 朱博、趙玄合計妥當,聯名向哀帝上書: “傅喜、何武在位這些年,寸功未立,陛下免了他倆的職務,這是英明的決策,臣等簡直找不出更合适的詞儿來形容了!不過,這兩個罪臣,雖已退位免職,可還占据著列侯的爵位,享受著封邑的待遇,咱大漢可是不養閒人,您還不下詔削去他們的爵位和封邑?像他們這樣的人,就該貶為庶人,這才顯出您的偉大、正确呢!” 哀帝這會儿還算明白: “這道奏章有點名堂啊?朕怎么瞅著像是皇太太后的意思?” 有棗沒棗三竿子,先讓尚書把趙玄叫去問問。 沒承想趙玄心虛,不等怎么問就一五一十抖個底儿掉,哀帝可是真生气了: “奶奶啊奶奶,您也太過分了吧?甭管怎么說朕還是皇上吧?您老把朕當吃屎的孩子哪儿成!” 哀帝打算名符其實地當一回皇上,他下令左將軍彭宣組織一個高規格的專案組,非把這事儿弄個水落石出不可: “朕就不信!朕都二十多了,還老得听奶奶的!奶奶的!” 彭宣不負圣望,案情迅速查明: “這件事牽扯了三位大臣,好象還跟皇太太后有點儿關系,不知皇上是要嚴辦,還是走走過場?” “這叫什么話?搞清楚!朕才是大漢天子呢!按程序,嚴辦!不過,涉及到皇太太后的時候,适當隱晦一點儿。” 既然皇上發話,彭宣就好辦了,他正儿八經地起草了一道奏章: “臣左將軍宣等啟奏吾皇:削爵一案現已查明,系孔鄉侯傅晏,指使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趙玄所為。朱博身為丞相,趙玄位列上卿,傅晏以外親封侯、位特進,三人均是股肢大臣,深得皇上信任。然而,他們不想著竭誠奉公,不說把皇上的恩寵推而廣之,不用實際行動為百官群僚做榜樣,實在有負圣恩!他們明明知道傅喜、何武已經由皇上親自做了結論,卻視圣諭如不見,妄圖改變定論。朱博專搞歪門邪道,辜負了浩蕩的皇恩,去結交貴戚,這是典型的背君向臣、傾亂政治,他實屬奸人里頭出類拔萃的東西!阿附下面,欺罔上面,作為臣子,這就是不忠不道!趙玄明知朱博的主意不合法度,卻枉義附從,也是犯了大不敬的罪過!而傅晏和朱博私下商議免除傅喜的爵位,更是失禮不敬。因此,臣請皇上下詔給謁者,召這三個人去詣廷詔獄!” “詣廷尉詔獄”,如果從字面上看,好象是去造訪廷尉,其實,這几個字,在西漢是有特殊含意的。廷尉詔獄,是奉旨查辦犯罪大臣的地方,那可不是有事儿沒事造訪著玩儿的!詣廷尉詔獄,有時干脆省稱為“詣廷尉”,實際就是下大牢的代詞、婉語,不過不是普通的大牢罷了! 哀帝在彭宣的奏章上批了几個字: “將軍、中二千石、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議!” 規格真高,規模真大!西漢朝廷的差不多所有高級官員都奉旨參加集体評議了。 議來議去,大多數人認為彭宣量刑准确定罪合适。也有十几個人認為還輕了,特別是對傅晏,彭宣似乎還留了點儿情面,于是他們火上澆油: “《春秋》說得清楚,對于用奸詐的手段欺哄君主的,不能按普通刑律來量刑,得罪加一等!當初魯國的大夫叔孫僑如,妄圖專權公室,跑到晉國國君面前去誣告正在晉國出差的族兄季孫行父,騙晉君囚禁了季孫行父。這件事孔夫子著《春秋》時可是大書特書的!如今傅晏的行徑也和那個卑鄙的叔孫僑如一樣,違背皇上意愿,妄圖滅絕大漢的命脈!因此,傅晏應該和朱博、趙玄同罪,都定為‘大逆不道’!” 群臣的意見,哀帝當然只是參考參考,最后的審批權還是皇上掌握著: “趙玄定為死罪,減三等,傅晏削去四分之一封邑,至于朱博嘛,就按彭宣說的,讓他詣廷尉詔獄吧!” 朱博一听讓他詣廷尉,就知道死期到了,心說我長短是根棍儿,大小是個官儿,詣廷尉?甭詣了,我死了得了! 當初朱博由御史大夫(即大司空)升為丞相時,和由少府升為御史大夫的趙玄一起到前殿接受任命,哥儿倆剛要跪拜叩頭,就听見殿里無緣無故地響起一片鐘聲,那陣儿朱博還挺得意,認為那是老天爺奏起的鼓樂之聲,是慶賀他升官的響動。這會儿冰涼的刀鋒切進脖院子的一剎那,朱博才醒過悶來: “什么鼓樂之聲啊,那不明明是為我敲的喪鐘嘛!” 明白也晚了,倒讓在新都的王莽午餐時多消耗了几杯酒。 王莽其實也沒多喝多少,因為飯后還要去看望一個病號,他不想弄得醉目咕咚酒气熏天的。 王莽撂下碗筷,起身去洗手臉。 一雙玉手捧上銅盆,清亮的水,映出一張粉嫩的少女面。 王莽有點詫异: “咦,平時都是老仆王祿侍候我,今天怎么換了個妙齡的丫環?” 王莽仔細打量眼前這個十四五歲的小丫環,只見她眉眼清秀、体態勻稱,倒有八九分姿色,王莽想不起來在府里什么地方見過她,就隨口一問: “你叫什么名字?是新來的嗎?” 那丫環一開口,醇酒般的河南口音沁人心肺: “俺叫碧蘿,是老夫人讓俺來侍候您哩。” “老夫人?哈哈,你是說我的夫人吧?她才四十出頭,怎么能叫老夫人呢!”王莽說完,又笑了起來。 碧蘿被笑得不好意思,低下螓首,不敢言語了。 王莽看著這個比自己儿子還要年輕的小妮子,不知怎地產生了一种奇怪的感情,那是一种類似父女的感情: “碧蘿,你去跟‘老’夫人說,我身邊不留女孩子,你還是去侍候‘老’夫人吧!” 王莽這一句話,差點儿把小妮子的眼淚給嚇出來: “不!老,老,老夫人,不是……” 王莽見她沒法張口稱呼,就提了個醒: “碧蘿,我看你歲數不大,干脆,你就叫她‘俺大娘’吧!” “奴婢不敢!俺大娘說哩,要俺盡心盡意侍候您哩,要不然,要不然……” 碧蘿顯然有什么難于啟齒的隱情,“要不然”了半天儿,也沒“然”出什么來。 王莽擺擺手: “好了好了,大叔我赶著出門儿,回來你再要不然吧,啊!王祿,王祿……” 叫了半天,王祿也沒出現,王莽搖搖頭,只好自己穿戴出門的衣袍靴帽。 碧蘿不知該不該伸手幫忙,兩只大眼一眨不眨地看著王莽。 “妮子,看來今天非得你幫忙了,去,到上房把大叔的寶劍取來!” 小丫頭腿腳是利索,沒一會儿的工夫,捧著寶劍回來了: “大、大叔,您這是干啥哩,穿哩恁整齊,還帶著寶劍,是去打獵唻?” 王莽接過寶劍: “打獵?丫頭,大叔是去探望一位病人!” 碧蘿不解: “探望病人還帶寶劍?恁不是……噢,俺想起來了,听人家說寶劍能避邪,您是去給他避邪祛魔唻!” “傻丫頭!你以為大叔是跳大神的哪?告訴你吧,大叔是要把這口寶劍送給那位病人!” 碧蘿吐了吐舌頭: “老天唻!恁貴重的寶劍送人?叫我看看,咦,光是劍鼻子上那塊玉,就值好几十頃地哩!” “什么?你說什么鼻子?” 碧蘿指著劍瑑(zhuan)重复著: “就是這,劍鼻子!” 王莽笑了: “你們河南人管這叫劍鼻子?有意思,那劍耳朵在哪儿?” 又把碧蘿弄了個大紅臉。 王莽佩上寶劍,出了新都侯府。 新都城并不大,王莽也不愿意興師動眾地車馳馬奔,就那么“腿儿著”去了。 沒半個時辰,王莽來到一座小院。 老院公一見是新都侯駕到,慌得什么似的: “侯爺,您怎么自個儿就來了?老奴這就會通稟孔大人……” “不用了不用了,你們孔大人身体不好,正在養病,還是我自己進去吧!省得惊動他,又得多吃几服藥!” 王莽熟門熟路,徑直奔了主人的臥房。 躺在病榻上的,就是新都侯國的國相孔休。 孔休是宛縣人,南陽的名士,道德文章都是一流的,可惜官運不佳,此前只在南陽太守的衙門里當一個小小的掾吏。王莽遣就國,路過南陽郡治,南陽太守有心跟王莽搞好關系,特地推荐孔休給王莽的新都侯國當國相,才使孔休有了和前任大司馬共事的机會——說是共事,閒居在鄉又有什么事好共?無非是談談詩,說說文,講講道,論論學,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閒著沒事儿,侃侃大山。不過,侃大山侃得好了,也能侃出名堂來,王莽就是通過侃大山,了解了孔休的胸襟、才學,而孔休也是通過侃大山,對王莽抱負、气度越來越佩服。這倆人居然侃出了交情!這不,孔休剛歇了几天病假,王莽就親自探望來了。 孔休畢竟是一方名士,感動歸感動,還講究點名士的風度,并沒有弄出受寵若惊的動靜來,要擱在別人,也許早就痛哭流涕高呼感謝關怀了。 孔休只是從病榻上欠了欠身,算是施了禮,王莽也不介意,反而用雙手去按住孔休: “國相病体要緊,不必拘于禮節!” 孔休有點歉意: “休自輔佐君侯以來,未建尺寸之功,頻遭二豎之虐,實在有負君侯!” 王莽斜坐在孔休榻上,握住他的手: “國相這是什么話!人吃五谷雜糧,誰能沒病沒災?前些時候莽身染賤恙,國相不也是親至榻前問候么?你我名為‘君臣’,實為朋友,朋友之間,還用得著這么客气!說句心里話,莽這次离京就國,心情不太舒暢,要不是有國相你清談悅耳、高論賞心,恐怕我也會久久纏綿于病榻而不复得起呢!” 倆人寒喧了一陣,王莽起身告辭: “國相安心養病,不要牽挂冗務!對了,差點儿忘了,莽今天特地把祖傳寶劍帶了來,請國相笑納!” 說著,王莽從腰間取下寶劍,恭恭敬敬雙手遞到孔休面前。 孔休是飽學之士,知道眼前這口寶劍的貴重,不論劍本身,單看裝飾寶劍的那些美玉,就已价值連城了: “這怎么可以!休不敢受此厚禮!” 王莽兩條胳膊舉得都有點儿發酸了,孔休卻死要面子,就是不接。 王莽明白了,孔休是怕自己贈劍之舉有什么別的企圖,文人嘛,看問題總愛拐上几道彎,何況自己現在處在這么一种政治境況中,孔休有些疑慮也是正常的。朋友歸朋友,扯到政治,還是會謹慎從事的。 王莽微微一笑: “國相不必多疑,莽奉上此劍,純系友情,并無他意!” 那孔体也還是不收,無功不受祿,不明不白收了王莽的寶劍,這算怎么回事?弄不好,這就是要我為他賣命呢!想當初,吳國的專諸就是收了伍子胥的魚腸劍,成為刺殺王僚的凶手而身首异處的!我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我還殺別人?沒到人家跟前就得血濺五步——我自己個儿的血! 王莽今天還叫上勁了,死活非把這口劍送出去不可: “國相!你我交往也非一日半日,王莽是什么人,國相還不清楚?我真的沒別的意思,贈劍,說得更清楚點儿,實際是贈這塊劍瑑!用你們河南話說,就是劍鼻子!國相你看,這口劍的劍鼻子,是用昆崗的碧玉琢成,我听說,美玉可消瘢痕,國相面上的瘢,正可用它來消除呢!” 孔休臉上有一處瘢痕,那是前几年一次外傷留下的紀念,孔休是個講究儀容的儒雅之士,早就想著除去這塊有礙觀瞻的東西,可惜一直沒有机會,當然家境窘迫也是重要原因,一個窮書生,有虛名而無實財,想美容也辦不到啊! 如今机會來了,美玉就在面前,而且是無償援助。 不過,這口寶劍太名貴了,為了劍鼻子上的那塊碧玉,就毀了這口名劍,未免有點暴珍天物,王莽真舍得這么做?所以,孔休還是一再推辭。 王莽這回真急了: “說到底,國相還是不相信莽這一片誠意!也罷,莽就做給君看!” 說罷,王莽從袖中取出一方緞帕,裹住劍瑑,大叫起來: “來人!取個鐵椎來!” 孔家的家人聞聲赶到,孔休瞪了他們兩眼: “退下!誰敢拿鐵推我就炒他魷魚!也不看看,侯爺這口劍有多名貴,把你們綁在一起賣嘍也不值那個价儿!” 王莽倔勁儿上來,四下尋覓,想找個趁手的家伙事儿,一邊尋覓,一邊還叨叨: “寶劍再貴重,也貴不過友情去!歌儿里都唱了,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行了,就湊合使它吧!” 王莽看上屋角里的青銅燈檠了,過去掂了掂,份量倒還行,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掄圓了就是一通亂砸! 好端端一塊美玉劍瑑愣讓王莽給砸得四分五裂,幸虧有緞帕裹著,才沒迸得哪儿哪儿都是。 王莽手托著碎玉: “家伙不趁手,沒法儿砸得再碎,國相可命人細細錘打,這東西,要成粉儿成面儿才管用!” 到了這個份儿上,孔休再也不好推辭了: “咳!君侯何苦如此!休恭敬不如從命了!” 接過碎玉,孔休吩咐家人: “都看傻了你們!侯爺駕到,你們連盞熱茶也不知道奉敬!” 王莽終于送出了寶劍,心滿意足: “茶就不必了,有酒沒有,我要与國相小酌几盞!” 真是酒逢知己,小酌?這一小酌就酌到了天色昏黑、万家燈火。 孔休強掙病体把盞奉陪,心里卻在不住提醒自己: “瞧見沒有?這位新都侯可是個全不論的主儿!那么貴重的東西,說砸就砸了!往后可得當點儿心,別跟他陷得太深了!” 孔休還真長了心眼儿,后來王莽奉旨回京,孔休楞是謝絕了王莽的邀請,沒跟著一塊儿走。而且,連王莽登門告別,孔休也稱病不見,幸運地避開了后來的政治漩渦,這不能不說孔休有點儿先見之明。 王莽新都砸玉的時候,并沒有想到几年以后他會把西漢政權也砸了個稀巴爛,這陣子,他只是為孔休的終于接受自己一片心意而酒興勃發,左一杯右一盞的,直喝了個天昏地暗,連怎么語無倫次地告別孔休,又怎么深一腳淺一腳地回到侯府,他都全然不知。 稀里糊涂跌進臥室,又稀里糊涂倒在榻上,這時候王莽才有點儿清醒,因為他感覺到為他免冠除靴脫衣解帶的那雙手并不是夫人的,而是一雙年輕的動作略顯生疏的手。 他強睜醉眼: “唔,是誰啊?” 那雙玉手的主人怯生生地吐出河南口音: “大叔,俺是碧蘿。” 王莽一激靈: “碧蘿?你怎么在我房里?” 碧蘿水汪汪的大眼睛里閃出少女的羞澀: “是大娘讓俺來侍候您哩!大娘說,大娘說……” “你大娘說什么?” “大娘說,讓俺給您暖被窩……” 王莽的酒一下子全醒了: “胡鬧,胡鬧!去!把你大娘給我叫來!” 碧蘿跪在王莽面前: “大叔!可不敢讓大娘知道俺沒侍候好您!那俺爹就沒有命了!” 王莽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這,這到底是怎么一檔子事?碧蘿,你起來,慢慢跟大叔說!” 碧蘿悲悲切切,半訴半泣: “俺們一家是新都城外的正經農戶,今年年成不好,拖欠了官府的稅賦,俺爹叫衙役們一條鐵鏈鎖進大牢。俺娘沒有辦法,把俺帶到城里人市上去賣,想弄點儿錢去救贖俺爹……” 王莽似乎明白了碧蘿為什么會出現在新都侯府了: “這么說來,是新都侯府的人把你從人市上買來的了?” “是二公子……” “老二,王獲?這孩子不說在家攻讀詩書,沒事儿到人市上瞎逛蕩什么!” 碧蘿淚眼汪汪,接著訴說: “二公子說俺生哩怪体面,就把俺買了來,他還說,您新都侯是太皇太后的親戚,放個屁就胜過打雷,只要俺干得好,他去跟官府說一聲,保管俺爹平平安安轉回家……” “又來了!王獲這孩子就知道抬著王家的招牌去嚇唬人!明天我得好好訓訓他!” 王莽就怕家里人捅漏子,他知道,自己一家雖說遠离京師,可朝廷并不會對他撒手不管,一旦出點儿岔子,傅、丁兩家准會咬住不撒嘴! 碧蘿嚇坏了,連忙擺手: “二公子也是好心,大叔別錯怪他!是他把俺帶到大娘面前,本來要留在她的房里,大娘說,您正好缺個人服侍,就讓俺給您舖床疊被,侍奉枕席……” 王莽的火儿又給拱了起來: “這叫什么,這叫什么!一個小姑娘,比我女儿還年輕,怎么能……胡鬧!荒唐!不行,還是得把你大娘叫來!” 碧蘿可眼眨眼,淚珠儿如雨: “大叔,是俺愿意的!只要能救俺爹,俺啥都舍得!俺,俺,俺這就服侍您……” 可怜的孩子,抖抖嗦嗦去解自己的衣裙,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的稚嫩胴体,讓王莽覺得無地自容。 他狂吼著: “夫人!夫人!” 王莽的夫人再也藏不住了,從帷帳后面踅了出來: “妾身在此,不知侯爺有何吩咐?” 王莽气得渾身亂顫: “有何吩咐?你干的好事!你看看,一個可怜巴巴賣身救父的孝女,你怎么能逼人家干這种事!” 王夫人也是一肚子委屈: “侯爺!您別發那么大的火儿!妾身這是心疼侯爺您!您這几年仕途上不順,先是被免職就第,現在又被遣到新都這鬼地方來就國,眼看著心倩一天不如一天,妾身想著,你們男人官場失意,總好在情場上找補找補,這才想了這么個主意。前些天,不是咱們都商量好了嘛!您也半推半就地答應了,還跟怀能、增秩、開明她們几個都有過那种事,怎么今天到了碧蘿這儿,您就改邪歸正了?” 王莽臉一紅,壓低聲音: “怀能她們跟碧蘿不一樣!她們几個是太皇太后賜的,名為婢女,實為姬妾,年歲又跟我相仿,收進房來不算什么,像咱們這种人家,有個三妻四妾的也沒人笑話!可碧蘿才多大?又是這么一個情況!這要傳出去,人家得說王莽缺了大德,得說我乘人之危!” 王夫人不以為然: “什么乘人之危?咱們這叫扶危救難!要是咱們不伸手,碧蘿他爹就得死在牢里!” 王莽接過話頭: “好!既然是扶危救難,咱們就給他來個干淨利索!這么著,碧蘿你听著,我看你人挺乖巧,又懂事,家里一定少不了你,今晚你先在下人房里委屈一宿。明天一早,大叔我就派人送你回家,身价銀子不要你退回來,大叔還要代你爹交上拖欠的稅賦,讓你爹回家跟你們團聚!夫人,你看這樣算不算扶危救難?” 王夫人沒說話,碧蘿卻喜出望外: “俺可算遇見好人哩!多謝大叔!多謝大娘!” 王莽完成了一樁功德,心安理得地躺下,睡得甭提多香甜了。 可惜,他沒能听見,就在他睡著之后沒半個時辰,從下人房里傳來了少女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慘叫!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