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二章 仁川登陸


  漢江岸邊發奇念,說啥也要登仁川;
  出奇制胜挽危局,威克島上出狂言。

  話說到1950年8月初,朝鮮戰爭開始處于膠著狀況。在8月上、中旬,朝鮮人民軍曾一度渡過洛東江,對美、韓軍隊"釜山防御圈"進行了猛烈攻擊,突破其陣地多處。但在美國空軍掌握著絕對制空權和守軍兵器兵力占絕對优勢的情況下,人民軍的攻勢終于被阻止了。到8月底,"釜山防御圈"內的美、韓軍隊已達17.6万人,而人民軍為9.8万,兵力對比几近2:1,坦克之比則為6:1(600輛對100輛)。在這种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人民軍于8月31日再次強渡洛東江發動釜山戰役,不斷沖擊美、韓軍隊的防線。但是,美、韓軍隊很快組織反擊,雙方進行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一時你來我往,難分胜負。美軍之所以在絕對优勢情況下被動挨打,一蹶不振,這多半与他們的士气低落有關。一位美軍下士曾對記者說:"為我的祖國而戰,我沒說的。為這個鬼地方打仗,我真他媽的不知道為的是什么。"他說出了釜山成千上万美軍士兵的心里話。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麥克阿瑟則正在准備實施他久己夢想的仁川登陸作戰。

  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的想法始于他6月29日的漢江之行。當時人民軍已攻克漢城,進抵漢江北岸。麥克阿瑟站在南岸的一座小山上,聯想起他曾在萊特島實施的奧爾莫克登陸,"腦子里描繪著能夠對付現在絕望情況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美國陸軍,而實現轉敗為胜的唯一戰略机動乃是實施仁川登陸。"回到東京后,他即命令參謀長和作戰部長研究制訂實施這一設想的方案,并取名為"藍心計划",准備由第1騎兵師于7月22日前后實施。但由于朝鮮戰局急轉直下,第24師無法阻止人民軍南下之勢,華盛頓方面又拒絕給予大量增援,從而迫使麥克阿瑟不得不于7月10日取消"藍心計划",而將第1騎兵師也派去阻止人民軍南進。這以后,麥克阿瑟又考慮使用華盛頓答應給他的暫編第l陸戰旅和第2師實施仁川登陸,時間定在9月中旬,代號為"鉻鐵計划"。上述增援部隊將先在日本的神戶上陸,做登陸作戰的准備工作。7月23日,麥克阿瑟第一次向華盛頓報告了其登陸作戰的設想:"計划在9月中旬進行的作戰是在敵軍戰線后方的兩栖登陸戰,由一個包括兩個師兵力的軍所擔任,目的在于同第8集團軍在南面的反攻相配合,包圍和摧毀敵軍。"至于具体計划及登陸地點,他沒有說。他不愿向參謀長聯席會議透露計划詳情,怕他們知道得太多而使該計划有被否決的危險。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不久前就曾公開宣稱,兩栖登陸作戰方式已經過時,再也不會出現這類行動的成功例子了。然而,朝鮮戰場的形勢再次迫使麥克阿瑟改變他的計划。7月下旬,美、韓軍隊仍阻擋不住人民軍的推進,開始向洛東江一線潰退,大有被赶下朝鮮海峽之勢。而仁川登陸的前提是确保釜山這塊反攻基地,即只有保住釜山,在其正面牽制住人民軍的主力,才有可能考慮仁川登陸。因此,麥克阿瑟為增強釜山的防御,不得不緊急命令正在海上航行的准備用于仁川登陸的部隊"直航釜山",增援第8集團軍。這樣,麥克阿瑟為實現他的"漢江之夢",不得不再次要求增援,以重新組織兵力。

  8月上旬,正值艾夫里爾·哈里曼奉杜魯門之命,在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等人的陪同下來東京向麥克阿瑟解釋美國的遠東政策。麥克阿瑟利用這個机會,按李奇微的話說,充分發揮了他"那很強的說服力、自信心、雄辯的口才以及提出一個大膽的軍事計划時那种高超的技巧"。在會談期間,他用了兩個半小時闡述了自己關于朝鮮戰爭的總計划以及完成這項計划所必需的條件。他對哈里曼說:"我不相信像美國這樣一個大國不能給我提供我所要求的這點微不足道的增援。你告訴總統,如果他答應給我這些增援,我就趁9月15日漲潮時在仁川登陸,把登陸部隊當作錘子,把第8集團軍當作鑽子,我要粉碎并消滅北朝鮮的軍隊。"他的話打動了在座的每一個人,他們都表示支持他,并保證回國后做說服工作,盡快滿足他的請求。哈里曼事后說:"我們的政府應當把麥克阿瑟將軍作為一大國寶加以器重,他确實是個國寶。"

  直到這時,華盛頓的決策者們才知道麥克阿瑟的登陸作戰地點是在仁川,這位他們感到非常不安。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成員柯林斯陸軍參謀長和謝爾曼海軍作戰部長等人從兵力運用、戰略協同、時間選擇、船只調配以及仁川的地理、地形、水文、海象等等方面,都對仁川登陸成功的可能性表示怀疑。隨著預定登陸日期的臨近,麥克阿瑟還不提供計划的詳情,這使他們愈發擔心起來,再也坐不住了。于是,8月20日,布萊德雷派柯林斯和謝爾曼前往東京与麥克阿瑟磋商,討論仁川登陸的可行性。麥克阿瑟寫道:"他們到達后馬上就可以看出,他們此行的真正目的与其說是來商談,不如說是來勸阻。"

  8月23日下午,麥克阿瑟和柯林斯、謝爾曼在他的總司令部舉行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他的參謀長阿爾蒙德,海軍司令特納·喬埃、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第1陸戰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以及司令部中的其他主要軍官。對麥克阿瑟來說,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會議,關系到他的夢想能否成真。他必須通過這次會議戰胜几乎所有的對手,像1944年他在珍珠港"舌戰群儒"那樣。會議一開始,他的計划便受到海軍方面論据充分的強有力挑戰。他們指出該計划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种种問題,認為仁川不适宜登陸作戰。原因是,仁川是朝鮮最劣質的港口,那里潮差很大,最大差度超過10米。落潮時形成一片泥灘,海岸向外延伸到3.2公里,此時要進入仁川港必須經由在泥沙之間留下的一條狹窄彎曲的航道("飛魚航道")。該航道便于布設水雷,一旦有一艘艦船被擊沉,整個航道就會被完全堵塞。因此,登陸只能利用傍晚滿潮時直接在仁川港碼頭進行,但滿潮只有兩小時,兩小時后潮落時,多數用于攻擊的艦艇就將擱淺在泥灘中而成為岸上炮火理想的打擊目標,直到第二天早晨潮水再來時,它們才能重新浮起來。而且,在兩個小時內能夠運上岸的物資裝備將是有限的,這之后,登陸部隊便得不到增援,難以頂得住敵人的夜間反擊。另外,登陸部隊還必須攀上五六米高的岸堤向市中心進攻,而那里的每一座建筑物都可以作為敵方的堅固抗擊据點。海軍計划人員陳述完上述意見后,謝爾曼總結道:"如果把一切可能的地理上的和海軍方面的不利條件都列出來的話,那么仁川是樣樣具備的。"

  接著,柯林斯闡述了陸軍部的意見。大意是,仁川距离釜山戰場太遠,對那里的敵方不能產生必要的直接威脅。要想成功地實施這一登陸作戰,勢必要從目前已十分吃緊的第8集團軍防線上抽出第1陸戰旅,其結果將可能使那里的防御圈崩潰。另外,即使能夠占領漢城,但能否与240公里外的第8集團軍取得聯系也是值得怀疑的。最后,他提出一個放棄登陸仁川,而改在仁川以南36度緯線附近的群山港登陸的代替方案,理由是:"群山距現在的戰線很近,也沒有像仁川那樣的地形和海象方面的障礙。"謝爾曼表示同意柯林斯的方案。所有這一切,似乎預示著仁川登陸計划必定要天折了。該輪到麥克阿瑟發言了。他稍等了片刻以集中他的思路。

  他回想起他父親從前對他說過的話:"道格,軍事會議產生膽怯心理和失敗主義。"這時,室內气氛异常緊張,阿爾蒙德在坐位上不安地移動著身体,不知道麥克阿瑟將何言以對。終于,麥克阿瑟開口了。他首先談到,北朝鮮軍隊的主力正用于圍困第8集團軍,在仁川必然沒有充分的防御准備。有關不能實施仁川登陸的論點,在他看來"恰恰有助于保證出奇制胜的效果",而出奇制胜是戰爭中取得胜利的极重要因素。為此,他還列舉了兩個戰史上出奇制胜的戰例。他承認海軍提出的關于潮汐、水文、地形以及自然方面諸多不利條件的意見确實是實質性的和中肯的,但他認為這些不是不能克服的。在上次大戰中,他指揮下的海軍就曾在几乎相同的困難條件下多次發動成功的兩栖登陸作戰。至于在群山登陸,它的确可以排除許多仁川方面的危險性,但它收不到徹底包圍的效果,也不能切斷敵人的補給線和破坏其物資基地,因此起不了決定性作用,而只能做到与沃克的左翼部隊取得聯系。換句話說,它只不過是去幫助沃克堅守陣地,但那對戰爭毫無益處,只能付出高昂的代价,達不到什么目的。而与其運用這种間接的代价高昂的辦法,還不如直接派部隊到沃克那里去。但若在仁川登陸,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它將切斷敵人脆弱的拉得很長的補給線,奪取其物資中轉站漢城,從而使對方的補給系統及戰斗力陷于癱瘓狀況,使孤立無援的敵軍完全瓦解,這才是對釜山最好的支援。他最后保證說:"假如我的判斷不正确,遇到使我處于無法應付的被動防御局面,那我本人將親臨現場,在我們的部隊慘遭失敗之前就把他們撤下來。那時唯一的損失將只不過是我個人職業上的名譽。但仁川之戰不會失敗,它必將取得胜利。"

  麥克阿瑟講完了,會議室里一片寂靜。隨后謝爾曼站起來說道:"謝謝你,這真是偉大事業中的一個最強音。"這句話可以作兩种解釋:一种是謝爾曼被完全說服了,另一种則只是對麥克阿瑟的辯才表示贊賞。從喬埃后來的記述中,后一种解釋似乎更有可能,因為喬埃說,除了謝爾曼外,在場的其他人几乎都被說服了。其實,柯林斯也并未完全解除疑慮,在得知麥克阿瑟已准備了群山替代方案后,才多少有些放心了。會后,謝爾曼又同麥克阿瑟進行了一次私下會談,還是想讓他改變主意,但麥克阿瑟決心已定,堅持不讓。當謝爾曼從麥克阿瑟的辦公室出來時,他向喬埃說:"但愿我也有同那個人一樣的信心。"

  這次會議曾被惠特尼形容為"美國軍事史上最重要的戰略辯論之一"。它完全可能導致另一种結果,但最終還是麥克阿瑟的戰略取得了胜利。然而,要是麥克阿瑟以為他的計划再不會受到怀疑,那他就錯了。布萊德雷在听取了柯林斯和謝爾曼的匯報后,仍然心神不宁,總覺得這個孤注一擲的計划太冒險,它將投入美軍的大部分預備隊,弄不好就會雞飛蛋打,而且可能導致中國軍隊介入,那樣的話,這場戰爭就會變成全國性乃至國際性的大災難。但考慮到麥克阿瑟計划周密,論据充足,合乎邏輯,且信心百倍,參謀長聯席會議還是在8月29日批准了仁川登陸計划,但指示只能"在判明仁川附近的敵人沒有充分防御准備的條件下"實施。第二天,麥克阿瑟口頭下達了實施仁川登陸的作戰命令。
  恰在此時,戰局突變。朝鮮人民軍發起釜山戰役,多次突破敵人防線,迫使沃克將軍的司令部于9月5日撤到釜山附近。馬上就有人預測:"沃克在釜山呆不住了。"同一天,擔心沃克頂不住、不能參加反攻的布萊德雷致電麥克阿瑟:"根据戰況,我看有必要對計划加以變更。"第二天,麥克阿瑟复電稱"沒有必要改變計划",并向登陸部隊正式下達了書面作戰命令。9月7日,布萊德雷再次致電麥克阿瑟:"我們要求你估計一下計划中的行動若如期發動是否切實可行,是否有胜利的希望。"這封電報大大激怒了麥克阿瑟,他認為在一切已基本准備就緒的時刻還提出這樣的疑問,一定是華盛頓當權者中有人慌了手腳,或是因擔心這次行動万一陷于困境而預先為推卸責任做准備。他馬上回電:"我認為這次行動的胜利是极有把握的。我進一步相信它体現了從敵人那里奪取主動權并由此提供予敵以決定性打擊的唯一方法。如果不這樣做,那將使我們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逐步消耗而定局未卜的戰爭,因為敵人集結和增援部隊的潛力遠遠超過我們。……從北方進行包圍必將立即解除南方環形防線所受的壓力,實際上,這是我們能達到這一目的的唯一途徑。而且,從北方實施包圍成功与否,并不取決于第10軍与第8集團軍的迅速會合,而在于徹底打亂目前正在南朝鮮作戰的敵軍的后勤供應,最終導致他們的瓦解。我們兩支部隊的迅速會合雖然將戲劇性地象征敵軍的徹底崩潰,但這并不是這次作戰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電報發出后,他急切地等待著答复,一夜都沒睡好覺。第二天,回复終于來了:"我們同意你的計划,并如實向總統作了匯報。"据此,麥克阿瑟猜測那個慌了手腳、企圖進行干預的人就是杜魯門。

  現在,關于仁川登陸的爭論總算結束了。實際上,華盛頓方面對此一再猶豫不決不是沒有道理的。麥克阿瑟在說明其計划的可行性上唯一可以用來辯護的理由是,相信人民軍不會想到他會在那里登陸,因此必然沒有充分的防御准備,這樣就可以達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沒有任何證据可以說明,人民軍的确是那樣判斷的。假如万一那里有充分的抗擊准備,這次作戰將很可能遭到慘敗。因此,從某种意義上說,這是一場賭博,完全是一廂情愿的僅憑經驗和感覺行事的賭博。据喬埃回憶說:"麥克阿瑟也完全知道這次作戰是一場賭博,他私下對我說,'仁川登陸的取胜希望非常渺茫。然而,我正在學習慣于賭胜。"'麥克阿瑟喜歡冒險,人們可以回想起,早在1944年2月他在進攻洛斯內格羅斯島時也打過這樣的賭。

  根据部署,仁川登陸將由新組建的第10軍實施,下轄美軍第1陸戰師、第7師、特种工兵旅、南朝鮮軍第17團和陸戰團及其他輔助部隊,由麥克阿瑟的參謀長阿爾蒙德少將任軍長。上述部隊于8月中旬開始集結,9月初登船,9月10日~12日從日本的神戶和橫濱相繼出航。整個入侵軍由7万登陸部隊和260艘艦船組成,据估計,防守仁川的人民軍只有1000人,最多不過2500人,漢城為5000人。

  9月12日晚,麥克阿瑟及阿爾蒙德、惠特尼等一行7人冒雨從羽田机場飛往九州的板付,再從那里前往第7艦隊集結地佐世保,登上兩栖作戰部隊司令多伊爾的旗艦"麥金利"號運輸艦,向大海駛去。當時正值狂風大作,海浪滔天。進攻部隊的艦船在大浪中搖擺著,船艙里的貨物翻倒了,甲板上的物資也被沖走了,士兵們不少暈了船。好在9月14日天气好轉,海面上風平浪靜。"麥金利"號在黃海与其他艦船會合后,向仁川方向航進。入夜,麥克阿瑟站在船頭上,傾听著海水拍打艦体的聲音,注視著閃閃發亮的點點磷光。他知道這次作戰是他所指揮過的登陸戰中最錯綜复雜的一次。想到他一直夢想的、曾遭到激烈反對的計划即將付諸實施,他也不免感到有些緊張。他把已經睡下的惠特尼叫來,向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以排遣心中的疑慮和不安。他擔心判斷是否有誤,是否能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如果遇到頑強抵抗而失敗,那就真應驗了反對他的人所說的"大災難"的話。他寫道:"明天的一切,由我單獨負責,如果失敗的話,那么可怕的后果將留待到上帝對我的靈魂進行最后審判之日。"直到凌晨兩點半,他終于支撐不住了,在甲板上轉了一圈后便回到船艙去睡覺了。

  早上5點,美軍艦炮和飛机開始對仁川港外橫在"飛魚航道"上的月尾島實施猛烈炮擊和轟炸。6點30分,美軍第l陸戰師一部開始向月尾島登陸,未遇到預期的激烈抵抗(守衛該島的北朝鮮軍只有400人),很快就占領了全島。麥克阿瑟看著飄揚在月尾島上的星條旗,對多伊爾說:"請通報艦隊,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從來沒有比今天早晨干得更漂亮了。"下午,當潮水重新上漲時,第l陸戰師主力在炮火支援下開始在仁川港南北兩翼突擊上岸。他們使用梯子爬上岸堤,或用坦克登陸艇撞破岸堤上陸,在夜間建立起灘頭陣地。第二天,美軍未遇多大抵抗即攻占仁川市。隨后,麥克阿瑟命令登陸部隊兵分兩路:一路直奔金浦机場和漢城,一路南下水原以切斷人民軍退路。同時,他還命令沃克從釜山出擊,向北進攻,以夾擊人民軍。17日晨,麥克阿瑟在仁川上岸,驅車前往前線巡視。

  在以后的10余天里,朝鮮戰局發生了決定性變化,形勢急轉直下。21日,美軍一部在金浦東北渡過漢江后,沿開城公路進至漢城西側,另一部到達漢江南岸的水登浦,從南面威脅漢城;釜山美、韓軍突破人民軍防線。次日,美軍開始進攻漢城,遭到激烈抗擊;南線朝鮮人民軍開始后撤,沃克率軍追擊。25日,美軍一部從漢城南面渡過漢江,另一部從西側攻入漢城市區。第二天,南北對進的美軍先頭部隊在烏山附近會合,人民軍主力撤過三八線。28日,美軍終于攻占漢城,并于次日進抵三八線。至此,仁川登陸戰役宣告結束。

  仁川登陸的成功,給麥克阿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聲譽,使他的軍事生涯達到了新的頂峰。大量充滿溢美之詞的賀電像雪片般飛來。9月30日,杜魯門發來賀電,稱"軍事史上沒有任何軍事行動能同你的以空間換取時間的遲滯戰相比擬,也無法同你的最終解放漢城的功績卓著的机動作戰相比擬。"剛上任國防部長不久的馬歇爾也于同一天打來賀電說:"您在朝鮮指揮的英勇戰役以及果敢而完美的戰略作戰行動,實際上結束了這場戰爭,請接受我個人的敬意。"哈爾西打來的電報更使麥克阿瑟飄飄然:"仁川登陸是有史以來最高明、最大膽的戰略進攻。"

  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完成了安理會賦予的"擊退武裝進攻并恢复該地區的國際和平与安全"的任務后,似乎可以打道回府了。但9月29日,當麥克阿瑟在漢城舉行完"還都"儀式回到東京后,他接到國防部長馬歇爾發來的一封電報,稱:"以我個人之見,根据戰略上和戰術上的需要,可以自由地在三八線以北作戰。"不久,華盛頓又追發一份補充電文,說上述決定和麥克阿瑟的北進計划"已經杜魯門總統批准"。据此,10月1日,麥克阿瑟向朝鮮人民軍發出勸降書,同時向第8集團軍下達了突破三八線的命令。同日,南朝鮮軍即在東海岸越過三八線,向元山方向挺進。美國的舉動意味著戰爭的擴大和升級,意味著蘇聯和中國有可能參戰,弄不好還可能導致新的世界大戰,因此立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

  其實,關于"聯合國軍"是否打過三八線的問題,早在8月中旬即已提到華盛頓与東京的政治、軍事首腦部門,并展開了爭論。有人贊成,有人反對。贊成者說,依据聯合國安理會6月27日的決議,"聯合國軍"總司令有權實施北進作戰;根据追擊權理論,突破三八線也是合法的;如不突破三八線,該線就會被作為永久的合法國境線,而聯合國的目標乃是要建立南北統一政府;不越過三八線,北朝鮮就會重整旗鼓,有再次進攻的危險,而"聯合國軍"也要無限期地駐扎在南朝鮮;聯合國海空軍一開始就已把交戰狀態延伸到北朝鮮,沒有理由不讓地面部隊北進;等等。反對者說,"聯合國軍"已完成把北朝鮮軍赶出南朝鮮的使命,若越過三八線,將招致蘇聯和中國的介入,戰爭必然擴大和長期化,從而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看來,贊成的理由似乎更多、更充分些。

  最后,杜魯門政府在其稱霸遠東的野心驅使下,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和戰爭風險,終于決定北進。8月30日,艾奇遜國務卿在一項聲明中首次指出:"只要別的國家軍隊不介入戰爭,就不會發生全面戰爭。關于是否突破三八線,將取決于聯合國。"9月1日,杜魯門總統發表廣播講話,聲稱韓國人有獲得統一的權利,美國將同其他國家一道幫助韓國人享受這种權利;美國的軍事行動不會超出朝鮮半島,希望中國和蘇聯不要介入。美國之所以擔心中國和蘇聯介入,是從其全球戰略考慮的。當時,北約組織的軍隊還未組建完畢,西德部隊還未建立,如果同蘇、中兩國處于交戰狀態,那么西歐也很容易受到攻擊。為此,美國必須堅決避免与蘇、中在朝鮮發生直接沖突,并通過限制自己的軍事行動來制約蘇、中,以在有限的范圍內結束戰爭。9月11日,杜魯門批准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的突破三八線的方針:如果蘇聯和中國沒有參戰的可能,就可以把地面作戰擴大到三八線以北。

  參謀長聯席會議于9月15日即仁川登陸日,向麥克阿瑟傳達了上述決定,并令其制訂占領北朝鮮的計划,同時指示其陸、海、空軍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越過朝中和朝蘇邊界,在与中國和蘇聯接壤的地區也不得使用非韓國軍隊。根据這項指令,麥克阿瑟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了一項北進計划:以第8集團軍沿西海岸北上向平壤進擊;以第10軍在東海岸的元山登陸,然后西進与第8集團軍一道實施夾擊,攻占平壤;第3師作為總預備隊控制在日本;在安州、宁遠、興南一線(被稱為"麥克阿瑟線")以北的作戰只限于韓國軍隊。9月27日,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發出一道新指令,規定麥克阿瑟的任務是:"摧毀北朝鮮的武裝力量。可能的話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國家。為達此目的,授權你在朝鮮的三八線以北進行軍事行動。"但實施軍事行動的前提是,蘇聯或中國未派大部隊入朝參戰、對方沒有決心參戰的聲明或沒有發出這种威脅,同時要他加緊搜集這方面的情報,隨時向華盛頓報告。

  麥克阿瑟對這個限制前提极為不滿,把它看作是外交上的惰性、膽怯、姑息和失策。他气急敗坏地說:"即使蘇聯和中國介入,也要把他們打敗,以拔掉共產党征服亞洲的毒牙。如果蘇聯和中國軍隊進駐北朝鮮,而聯合國軍卻在三八線上停止進軍,共產党就會重新進行侵略。确立亞洲的永久和平,就能确保歐洲的和平,華盛頓不理解這一點。"因此,他在接到上述指令后,立即請求授予他根据自己的判斷"自由越過三八線的權限"。于是便有了馬歇爾9月29日同意自由作戰的回電。麥克阿瑟把馬歇爾的复電理解為可以取消原來的作戰限制,故于30日電告華盛頓:"在北朝鮮軍隊投降以前,我想在朝鮮全境作戰。"對此,華盛頓方面未予答复,似乎是默許了。仁川登陸的胜利,不僅使麥克阿瑟,也使華盛頓的決策者們沖昏了頭腦。

  實際上,當時中國介入的跡象已很明顯。早在6月28日杜魯門宣布干涉朝鮮內戰的第二天,毛澤東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即譴責了美國插手亞洲事務的行徑,表明了中國的根本立場。7月6日,周恩來總理又致電聯合國秘書長賴伊,聲明反對安理會在沒有蘇聯和中國參加下于6月27日通過的干涉朝鮮內政、支持美國侵略的非法決議。8月20日,周恩來再次致電賴伊和安理會主席馬立克,要求在朝鮮停止軍事行動,撤出外國軍隊,并指出中國人民對朝鮮問題的解決表示最深切的關心。從8月27日起,美國空軍飛机不斷侵犯中國領空,對東北邊境地區進行轟炸、掃射和偵察活動。對此,中國政府譴責美國蓄意擴大武裝侵略,要求安理會制裁美國的侵略罪行。為保衛中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和必要時支援朝鮮人民的反侵略戰爭,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應變措施,包括抽調戰略預備隊向東北地區集結,組成東北邊防軍,以應付可能出現的重大事變。麥克阿瑟的情報部長對中國軍隊的動向有所掌握,他在8月31日向麥克阿瑟和華盛頓報告說:"我們的情報网報告,從華中到滿洲的部隊調動已進行了一段時間,這意味著進入朝鮮戰場前的部隊調動。"他估計這些部隊有24.6万人,和實際數字25.5万差不多。

  當9月下旬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聯合國軍"攻占漢城并進抵三八線后,周恩來總理于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慶祝國慶節大會上發表演說,對美國提出嚴正警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來又通過印度駐華大使警告美國政府:"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這清楚不過地表明,若美國軍隊悍然越過三八線入侵北朝鮮,中國就要參戰。然而,被胜利沖昏頭腦的美國政府已不顧剛剛為自己規定的制約條件,對中國的一再警告置若罔聞,把它看成是"虛張恫嚇"、"政治訛詐",拒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堅持占領全朝鮮的計划。10月7日,美國再次操縱聯合國通過所謂"八國議案",授權"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占領北朝鮮。10月9 B,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下達了一道修改命令,大意是,無論中國在朝鮮何處使用大量部隊,只要有獲胜的可能,就可以繼續其軍事行動,但未經華盛頓授權,不得對中國境內的目標采取行動。同日,麥克阿瑟向北朝鮮發出勸降的最后通路,遭到嚴正拒絕。第二天,麥克阿瑟即命令第8集團軍大舉北犯。

  戰爭終于擴大到整個朝鮮半島。結局將如何?中國是否會真的參戰?杜魯門也拿不准,因此他決定親自去會晤麥克阿瑟,"直接听取一下他對中國介入問題的判斷"。杜魯門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想會見麥克阿瑟將軍的最重要和最簡單的原因,是我們從未有過任何私人的接触,我認為他應該了解他的總司令,而我也應該了解在遠東戰場上的高級指揮官。"此外,他還感到,麥克阿瑟在遠東任職已15年,离開本國的時間太長,致使他不了解全世界的形勢和華盛頓的想法,其見解總是与國內格格不入。"如果他能從我這里了解到世界形勢,也許會更易于使自己与之相适
  應。"

  10月12日,馬歇爾電告麥克阿瑟,說總統想在夏威夷或威克島會見他,到底在哪里由他來定。麥克阿瑟選擇了威克島。10月14日晚,麥克阿瑟在惠特尼的陪同下飛抵威克島。那天晚上,他几乎一夜未睡,凌晨2點鐘上床,3點半就起來了,但惠特尼卻看他"像睡了12個小時一樣精神煥發"。他刮了臉,穿上平常穿的卡嘰布軍褲和開領襯衫。這身裝束曾使許多美國人著迷,但杜魯門卻看了生气,認為是對他的大不敬。他回憶說:"當時他戴著他那副臭墨鏡,襯衣也不系扣子,帽子上挂滿了牌牌。我真不懂,都那么一大把年紀的人了,何況還是位五星上將,為何要在大庭廣眾面前打扮得像個19歲的少尉呢?"

  早上6點30分,杜魯門一行(包括布萊德雷、陸軍部長弗蘭克·佩斯、哈里曼、太平洋艦隊司令雷德福德等人)分乘4架飛机到達。隨行的還有30多位新聞和攝影記者,准備記錄下在他們看來如同國家元首之間會見的這一歷史性時刻。杜魯門走下舷梯,与迎上前來的麥克阿瑟握手并說道:"我很久就期望見到你,將軍。"麥克阿瑟回答說:"希望下次見面不會等得太久。"他們兩人誰也不會想到,將不會有下一次了。

  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在机場附近的一個小木屋里進行了一個小時的單獨會談,沒有其他人在場。据杜魯門后來回憶說,他們討論了日本和朝鮮的形勢。麥克阿瑟保證說他在朝鮮已胜券在握,并估計中國參戰的可能性很小。他還對自己8月份給海外作戰老兵大會寫的信向杜魯門表示歉意,如果它造成了令人難堪的局面的話。杜魯門則向他概略地介紹了關于加強歐洲的計划,對此,麥克阿瑟表示理解,并表示朝鮮戰爭有望在11月23日的感恩節前結束,那時,第8集團軍就可在圣誕節前撤到日本,對日和約也可簽訂,并可抽出一個師去歐洲。

  隨后,其他人員也加入進來,開始舉行正式會議。討論的內容大致与杜一麥單獨會談差不多,主要是戰爭結束后美國在亞洲的防務安排、重建朝鮮、對日和約等問題。會議快結束時,杜魯門再次提出了那個他最關心的有關中國介入的可能性問題。麥克阿瑟回答說:

  可能性很小。如果他們在戰爭開始后的第一或第二個月進行干涉的話,有可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現在我們不再害怕他們干涉了,我們不必再乞求他們什么了。中國在滿洲有30万部隊,其中部署在鴨綠江邊的大概不超過10一12.5万人,能渡江作戰的只有5-6万人。他們沒有空軍。由于我們的空軍在朝鮮已有了基地,要是中國人想來平壤,那就會遭到滅頂之災。

  麥克阿瑟還認定,中國人不會不考慮到,如果入朝參戰,美國作為報复措施,可能要轟炸中國東北地區及其交通線,因此認為中國不會冒這個險。麥克阿瑟的上述判斷,顯然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決心和力量。當時,根据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請求,并考慮到保衛中國領土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進步事業,中國政府已于10月上旬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10月8日,中國政府下令以東北邊防軍的4個軍12個師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首先待命出動,爾后再調7個軍24個師作為第二、第三批兵力逐步入朝參戰。但杜魯門無視中國的一再警告和情報部門的多次提醒,而宁愿相信麥克阿瑟的傲慢与偏見。

  上午9點多鐘會議結束后,麥克阿瑟送杜魯門上飛机。他們一邊走一邊談。麥克阿瑟問起杜魯門是否打算1952年再次競選總統,杜魯門避而不答,反問麥克阿瑟是否有此意。麥克阿瑟說:"一點也沒有。如果有哪位將軍要同你競選的話,他的名字將是艾森豪威爾,而不是麥克阿瑟。"杜魯門笑道:"艾森豪威爾根本不懂政治。啊,如果他真的當上了總統,他的政府會使格蘭特的政府顯得要完美1。"在臨上飛机前,杜魯門意外地向在場的人宣布,授予麥克阿瑟一枚(第5枚)服務优异十字勳章。他對麥克阿瑟說:"自從當上總統以來,從未有過比這次更滿意的會晤。"

  1一般認為,格蘭特在任總統期間 (1869一1877)政績平平,貪污腐敗之風盛行。——作者

  從兩個人后來的回憶中可以看到,他們在這次會見中對對方的個人品質似乎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杜魯門寫道:"將軍對有机會同我交談似乎真誠地表示滿意。我發現他是個精力极充沛、极為有趣的人。我們的交談非常友好,比我預料的要友好得多。"麥克阿瑟則寫道:"有人曾告誡我,杜魯門脾气急躁、粗暴并有成見,但在我們的會見中,他的表現完全是彬彬有禮和情緒良好的。他具有使人愉快的性格、敏捷而机智的口才,一開始我就喜歡上了他。"但對這次會晤的真正目的,他覺得"難于判斷"。他的許多助手們認為,威克島會晤純屬一种政治上的鬼把戲,因為當時距國會中期選舉只有兩個星期,杜魯門希望通過這次會見把民主党的命運同仁川登陸的成功和胜利進軍朝鮮聯系在一起。麥克阿瑟不同意這种推測,認為這"未免冤枉了杜魯門先生。我相信他的威克島之行根本不是出于這類原因,而其唯一目的是為這個國家創造一种良好的意愿和有益的成果"。

  麥克阿瑟在對杜魯門的個人品質表示贊賞的同時,對他的能力和見地卻表示怀疑。他寫道:"在會談中,他似乎對自己的歷史知識非常自豪,但在我看來,盡管他讀了不少書,他的歷史知識仍是膚淺的。他只知道一些事實,而缺乏指導這些事實的邏輯和推理。關于遠東他知道得很少,給人的印象是他把被歪曲的歷史同模糊的希望离奇地結合起來,這希望就是我們反正會以某种方式對同共產主義斗爭的人們有所幫助。"通過同杜魯門會晤,麥克阿瑟還感到"有一种古怪而不祥的變化正在華盛頓發生",像羅斯福那种敢作敢為、精神振奮的人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走向權宜妥協而非斗爭到底的趨勢。"哈里·杜魯門原來那种大膽對抗并擊敗亞洲共產主義的果敢決心,已被經常灌輸的怯懦和嘲諷的竊竊私語剝奪殆盡。總統似乎在受一些比較自私的阿諛奉承的聯合國政客的擺布。他似乎處于反常的狀態,對僅僅在几個月前他所無畏地承擔的那些言過其實的風險公開表示害怕。"從這一點上看,麥克阿瑟在說別人無知的同時,他自己對政治的确是無知的。他看不到戰后已經完全改變了的國際形勢,眼睛只盯在遠東這一隅,只會用軍事家的眼光來判斷政治問題。正如羅斯福曾對他說過的:"道格拉斯,我認為你是我們最出色的將軍,但我覺得你將是我們最蹩腳的政治家。"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