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年近花甲的山東巡撫張曜親自坐鎮在章丘大寨庄決了口的堤壩上,督率河防局的員工白天黑夜地奮戰,終于將最后一個口子合龍了,然后又巡視了黃河沿岸其他險工地方,方才一臉風霜,一身疲累回到了省城。他上任三年,多災多難的黃河困扰了他,大部份時間都花在河工上,省中官員和家中姬妾都習以為常了。蒯氏夫人不幸在他駐軍新疆喀什噶爾時病故,再沒有人在閨房中耳提面命指點他完成鼎鼎勳業了。雖然陸續討了几房小妾,都只能供他使喚侍寢。久已習慣了怕老婆的他,忽然失去了亦師亦友的賢妻,不禁哀傷痛惜,寂寞空虛,每回捧起書本碑帖,便想起是夫人手把手教他學會了讀書寫字,每次批閱下屬的奏稿稟帖,又回憶起是夫人教他如何周旋官場趨吉避凶,想著想著,不覺老淚縱橫。有人勸他娶一房知書達禮的繼室,主持中饋。他說:‘我過世的那位賢德夫人,不但把我從目不識丁教成文理書法都好,連左爵相(左宗棠)都曾贊揚過我寫的書札楚楚可觀,夫人還教我為人處世,把我從固始縣的一介平民扶助成為一方諸侯,如今哪里還能再有夫人這樣的奇女子?雖然能娶到通曉詩書的姑娘,那也不過是個書呆子,閨房中做個擺設罷了,又有何用?曾經滄海難為水,夫人既逝,我是再不想娶填房了。’ 當時張曜匆匆進了內宅沐浴更衣,當家的大姨太太過來說道:‘老爺,可等得我急死了,今天九月十三,十七就是老爺五十七歲大壽,司道府縣都已在籌備慶典,交給祥符縣去辦了,縣里問過几次,老爺都還沒回來,他們急,我也急,幸虧老爺赶回來了。’ ‘什么話!我赶回來是為了做壽嗎?’張曜气呼呼地橫了大姨太一眼,只為夫人故世,內院沒人當家,才由大姨太挑起了這份擔子,可是一言一語往往惹他生气。他覺得蒯夫人是天上掉下來的神仙,清雅智慧,仰不可攀,而大姨太這些人是凡間俗女子,連俯伏在夫人腳下燒香都嫌俗气,他不能忘情于夫人,便只有時時煩惱發脾气了。 大姨太很不服气,撇撇嘴道:‘通省官員都要為老爺熱熱鬧鬧做壽,省內省外的壽禮都已由外帳房陸陸續續送了進來,能掃人家的興嗎?往年不也做壽的嗎?這是帳房送上來的禮單折子。’說罷,把厚厚的好几份折子遞給了張曜,有省內的,有省外的,有司道班子的,也有府縣班子的。 張曜對于下屬和有求于他者所送的財物,乃至標標致致的姨太太,未能免俗,向來也是如數笑納的,此時心情不好,隨手把折子撩在一邊,皺了眉道:‘下面這班人也太不識時務了,黃河倒了好几處口子,死了那么多人,才合上龍,就大辦壽慶,不會被人說閒話嗎,給京中見錢眼開的混帳都老爺們知道了,又有文章可做了,何必呢。’ ‘哦,這個我倒不曾想過,可是也不要緊,是僚屬為宮保做壽,又不是老爺發帖子打抽丰,怕什么?’見張曜不再言語,又道:‘只有三天時間了,准備照老規矩,十六日暖壽,十七日正壽,十八日壽翁謝客,十九日客謝壽翁,得忙好几天哩。’ ‘好啦,好啦!’張曜皺眉揮手道:‘隨你們怎么辦吧,反正到時候有了女眷來,你招呼著就是了。’ 大姨太滿心歡喜地點頭應允了,自從夫人去世,她雖沒有被扶為正室,但是里里外外都由她出面,儼然一家之主,胜過了其他几房姨太太,縱不如那些年輕的人得寵,但有了這樣的体面,她也就很滿足了。 次日上午,張曜正在簽押房批閱公事,門上送進來一份手本,乃是候選同知劉鶚求見。張曜欣然道:‘他來了!世家子侄,就在簽押房傳見吧。’ 門上差人將鐵云引入簽押房,儿時記憶中的魁梧大漢已是鬢發滿霜,絡腮胡子也斑白了,那豪爽的性格依然如舊,含笑站在那里打量鐵云。鐵云上前請了安,張曜扶他起來,呵呵笑道:‘一別許多年,都長成這么大了,難怪我的胡子白了。’ 讓鐵云在旁邊椅上坐了,說道:‘上次接你來信,才知道尊大人去世,惋惜得很。我們相知很深,可惜后來我去了新疆,竟不曾再見面。他刻的那顆“目不識丁”圖章還在用哩。’ 鐵云笑道:‘還帶在荷包里嗎’ 張曜哈哈大笑道:‘那是往日年輕气盛時干的勾當,那口气早已出了,還帶他干嗎?你知道嗎?那個混帳御史劉毓楠貪污索賄,被別人參了一本,罷官回到河南祥符縣老家,窮途潦倒,我還送過他一筆銀子,信上就蓋了那顆圖章,哈哈,他還寫信來哭巴巴地道謝哩。’ 說了一會閒話,鐵云談起了抄錄檔案的事,因為河帥限時完成,時間緊迫,打算借了檔案自己派人抄寫,請宮保和河防局說一說。 這些小事不在張曜的心中,他無可無不可地說道:‘既然你們有人抄錄,也好,省得河防局再派人了,他們恐怕也忙不過來。’ 鐵云听了大喜,連忙离座打躬道:‘謝宮保玉成。’ 張曜道:‘這次鄭工合龍,你在河上嗎?’ ‘卑職自始至終參加,蒙河帥吳大人栽培,保了候補知府。’ 張曜取手本看了,詫异道:‘怎么你的手本上寫的是同知?’ ‘卑職讓給大哥孟熊了。’ 張曜嘖嘖贊道:‘好,有義气,不愧是手足之情。好好干,既然河帥賞識你,以后再得個保舉吧,不過——’他頓了一下又道,‘可惜吳大人今年惹了亂子,若是他那邊有個什么長短,你就到山東來,山東年年鬧水災,我這里正需要懂得治河的行家。’ 鐵云不知河帥出了什么事,不便細問,便道:‘謝宮保栽培。吳大人与卑職有知遇之恩,他在一日,卑職必留在河南效力,若他不在,方能來山東供宮保驅使。’ ‘好,不忘本,不背恩,才是好男儿大丈夫的本色,今后河帥若有變動,你就寫信來,我會正式咨照河督衙門把你調過來的。’ 鐵云乘宮保高興的當儿,說道:‘卑職去過了曹州府,見到了毓知府。’ ‘唔,毓賢這個人很能干,曹州府盜匪那么多,都給他制服了,不容易。’ ‘卑職在府衙門口看到了十二只站籠,經常犯人滿籠,每站必死。’ ‘這個我听說過了,亂世用重刑,治理曹州府不能不這么辦。’ ‘据說站死了上千人。’ ‘不會有那么多吧,不要去听信道听途說。況且盜匪多,當然處刑的也多,不處死一些人,怎么能做到路不拾遺,盜匪絕跡?’ ‘只是听說冤死的也不少。’ ‘哦。’張曜撫摸著絡腮胡子,沉吟道:‘毓賢辦事大刀闊斧,我很中意。難免不有些差錯,不必挑剔。宁可錯抓,也不能錯放,放手讓他去干,才能把曹州府治好,管頭管腳還能辦大事?山東官員都像毓賢那樣精明干練,山東也就大治了,我還嫌山東只有一個毓賢哩,多一些就更好了。’ 鐵云听了瞠目結舌,知道張宮保重用毓賢已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再饒舌也無用了。張曜也無話可說,端茶送客。 不料鐵云以后去河防局借閱檔案,卻連連碰了釘子,吉提調推黃提調,黃提調推施會辦,施會辦推張總辦,張總辦又找不到人。一會儿說檔案尋覓困難,還是由本省派人抄錄的好;一會儿又說未奉宮保明示,不便照辦;一會儿又說:‘撫台雖有吩咐,我輩委實無法辦理。局中歷年成案如亂頭發一把,堆放在好多處,無從理起,況且局中又在修理房屋,哪有你們插足的地方?撫台如催得急,只好抄几條各年的上諭以敷衍塞職。不然,各有專職,哪有時間兼顧。’ 正如鐵云在給鄭工局總辦易道台的稟帖中所寫:‘窺其意,若謂如此大著作,山東固無人做,亦不能讓河南人做。’鐵云無奈,只得又兩次謁見了張宮保,并寫了一封稟帖訴苦,總算由張曜下了手札,河防局無可推托,又磨蹭了些日子,方才可以著手工作,雙方的關系已鬧得非常僵了,种下了日后鐵云在山東不如意的禍根,此是后話,暫且不提。當時鐵云在大王廟借了兩間空屋,日夜整理河工檔案,查閱抄錄,抄了几卷就專人送往開封,供易道台編書。比及完事,辭別張宮保回到開封,已是光緒十六年的正月初五日。” 鐵云才進河督衙門,便听到同事們紛紛相告:“哎呀,鐵云兄,你怎么今天才回來?可急坏了鄭工局的易觀察,他原想在吳大人离豫之前交卷,現在來不及了。” “怎么吳大人要走嗎,上哪里?” “大人老母病重,告假回里,明天就要動身了。” 鐵云不及梳洗,放下行裝,赶忙闖到內衙來見河帥。大澂因為冒冒失失上了奏折為光緒皇帝生父醇親王請求封號,惹怒了慈禧太后,挨了諭旨嚴厲訓斥,心情消沉,時時准備挂冠。恰巧得了家信,說是老母病重,便乘机拍了電報給軍机處,請求給假侍母,朝廷向重孝道,立時回電諭准,河道總督一缺著河南巡撫倪文蔚暫時兼署。大澂交卸了印信,決心不再回任了,內眷也一起回蘇州,不留半點依戀。無官一身輕,正在內書房中誦讀佛經。古來文人若逢不得意時,往往遁入禪門以求解脫,時來運轉則又拋下佛經,扣上烏紗,出山做官了,歷朝如此,不足為奇。 听差來報:“劉鶚求見!”大澂命引入書房,笑道:“我正惦記著你在山東,听說諸事不很順手,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想不到還能見上一面。” 鐵云道:“山東張宮保听得晚生轉述河帥的意思,鼎力賜助,幸而及時赶回來為大人送行。” 大澂道:“家母有病,理應回家侍養。所遺憾的,未能見到兩書一圖的竣工,我已寫了一篇序文交給了易道,將來先繕寫一部送呈朝廷,再行刻印,這都將由后任接辦了。”說罷,長歎一聲,不胜惆悵。 鐵云惊訝道:“大人不回任了嗎?” 大澂掩飾道:“家母病重,難有起色,看來一時是回不來了。本想待書成后,為你專案請獎,現在只能留待后任來辦了。好在倪中丞忠厚長者,与我共過患難,事事如同一体,我已托了他,他也答應了,你放心就是了。” 鐵云离座揖謝道:“謝大人栽培,終身不忘。” 次日,吳大澂裘袍馬褂,風披暖帽,瀟洒飄逸地离了開封,河南撫台馬河督衙門大小官員出城相送,鐵云尤其悵悵難舍。不料吳母果然病得不輕,大澂到家不久便故世了。大澂報了丁憂,從此在家守孝,直到光緒十八年孝滿起复,皇上念他才華可用,才又出任湖南巡撫,還是做他的封疆大吏。可惜鐵云卻失去了一位識才的伯樂,對他一生影響不小。若是他繼續跟著大澂辦事,做個實缺府台、道台都是可能的,那么就沒有后半輩子寫《老殘游記》的劉鶚了,人間多一道台,世間少一奇書,幸耶,不幸耶? 這年二月,朝廷任命江宁布政使許振禕為新任河道總督,鐵云不再指望在素不相識的新任河道總督手下能有什么作為,于是毫無留戀的寫信給張宮保,張曜立時發了咨函,向河道衙門商調劉鶚。那時許振禕尚未到任,倪文蔚成人之美,咨复同意照調。三月,《豫直魯三省黃河圖》竣事,鐵云隨即告別衙中同仁,帶了李貴來到濟南,希望在張宮保的扶掖下,能有一個順心如意的前程。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