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四十六 袁世凱進了軍机處,鐵云危机四伏


  浦口買地這根導火線,嗤嗤地越燒越前,眼看快要引爆,炸得劉鶚粉身碎骨了,可是他仍以為內有慶親王,外有端方,可以高枕無憂,殊不知大禍就在眼前。
  陳瀏不甘失敗,依然到處投遞稟帖,控訴劉鶚,這些稟帖投到了軍机處,投到了主管洋務的外務部和主管郵電鐵路的郵傳部。恰巧光緒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七月,直隸總督袁世凱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同時奉召進入軍机處,袁以太子少保兼任外務部尚書。這兩個人都非一般對奕劻唯唯諾諾的軍机大臣可比。張之洞年過七旬,倚老賣老,一向傲慢自信,遇事敢言,并不怎么尊重顢頇的王爺。那袁世凱是后進之人,才四十九歲,又非科甲出身,資格嫩得很,難与之洞抗衡,可是他手中掌握著北洋六鎮(師)新兵,便是后世的北洋軍,他們繼承湘軍和淮軍的衣缽,拿官家的餉銀,听袁世凱的指揮,實則是私家軍隊。另外,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把李鴻章積蓄下來的一千多万兩銀子公款作為個人聯絡權貴的資本,其中孝敬奕劻的動輒數十万兩,而十万兩的銀票不過是饋贈奕劻就任領班軍机大臣應酬宮中上下的“零用錢”罷了,手面之闊使堂堂王爺吃惊得目瞪口呆。以后月有月規,節有節敬,年有年禮,王爺、福晉生日,儿子成婚,格格出嫁,孫子彌月,一切開支無不由袁世凱預先布置,不費王府一錢。他曾經對人說:“天下無難事,有了金錢自能達到目的。”果然,奕劻完全被世凱的銀錢收買了,事事听命于袁的操縱,他那個領班軍机不過是袁世凱的傀儡,袁的心腹徐世昌甚至一度出任了軍机大臣。這個袁世凱一旦出任軍机大臣,要辦什么事,奕劻也只能由他作主,最后一頂保護傘被颶風吹折了,劉鶚的命運可想而知。
  袁世凱進入軍机后,接触到第一件涉及劉鶚的案子,便是駐韓國總領事馬廷亮的稟帖:“据悉韓國有人在甑南浦私設鹽運會社,偷運我東三省私鹽,合同內載有華人劉鐵云、劉大章均為發起人,請予查禁,以維國權。”當時鹿傳霖首先看到這份稟帖,气得吹須瞪眼,嚷道:“這個劉鐵云,又在為非作歹,干賣國的漢奸勾當了。”
  袁世凱問道:“劉鐵云是什么人?”
  鹿傳霖道:“劉鐵云就是劉鶚,當年盜賣山西礦產,庚子年又盜賣太倉米,現在又盜賣東鹽了。”
  張之洞想了一下,說道:“這個劉鶚我見過,當年私招洋股欺騙朝廷,打算承辦蘆漢鐵路,幸而被我識破,這個人不可靠。”
  袁世凱恍然道:“原來就是被人罵作漢奸的劉鶚!我在北洋的時候听說過這個人。有一回他到天津,日本領事館從領事以下全体館員上飯店請他吃飯,好威風!他的洋人朋友多得很,尤其日本人最多,他們為什么這樣捧他,必定從他手中得到過好處,這樣的漢奸一定要辦。我看先把馬廷亮的稟帖轉給東督(新設置的東三省總督)查究,報上來后再和別的案子并在一起和他算總帳,這回可不能放過他了。”那時候的袁世凱,因為駐在朝鮮時,中日開戰,吃了日本人許多苦頭,恨之入骨,也痛恨与日本人密切勾結的漢人,和日后做了大總統依附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賣國條約的袁世凱大不相同。
  慶親王正在和軍机大臣世續說話,袁世凱沒有征求他的意見,這天正輪到他執筆,便親自提筆代擬了一道諭旨,命東三省總督徹查劉鶚在東省活動的事,等到諭稿擬妥,奕劻只有簽字畫諾的份了。
  誰知過了几個月,東三省的复奏尚未上來,軍机處又收到了一份陳瀏控訴劉鶚私招洋股買地的稟帖,這一回更在軍机處引起軒然大波,前帳未了,后帳又起,袁、鹿都主張先把劉鶚逮捕歸案,再行嚴辦。抓人的事必須領班大臣點頭,奕劻不以為然,說道:“浦口買地的事不是兩江已經查明沒有洋股嗎?”
  世續也道:“兩江前后兩任都已查明,就不能再在這件案子上做文章了,我們遠在北京,究不如地方上查得清楚。”
  鹿傳霖道:“劉鶚的漢奸嫌疑總是逃不了的。”
  奕劻搖搖頭道:“軍机辦事要慎重,單憑嫌疑不能抓人。”
  張之洞看不慣袁世凱鋒芒逼人,自作主張,也冷冷地說道:“還是先查后抓,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否則抓人容易放人難啊。”
  袁世凱那兩顆极其有神的大眼眨了兩下,說道:“這事好辦,擅賣太倉米就是鐵證。”于是將顧康民叫了來,說道:“控告劉鶚罪行的事太多了,你搜集一下前前后后的案情和罪證,還有,他干這些事一定有同伙,把主要同伙的罪行也搜集起來,將來不辦則已,辦則一网打盡。”
  康民笑道:“劉鶚的事我知道得太多了,我會把它弄得一清二楚的,至于他的主要同伙,我知道北京有高子谷、鐘笙叔,浙江有高子衡。”
  世凱道:“很好,等你搜集齊了再動手吧。”
  奕劻不再作聲,箭在弦上,已經難以阻擋了。
  可是要抓鐵云也不容易,鐵云雖然常住上海、蘇州,京內外親友尚多,都可隨時為他傳遞消息。除了高子谷、鐘笙叔仍在外務部供職外,親家羅振玉遷居京中做官,住在騾馬市大街,儿子大紳一家也隨同來京,和振玉住在一起的還有王國維,此時已是學部圖書館編輯,負責審編教科書。另外還有朝鮮人鄭永昌,不斷來往于京津和朝鮮日本之間,密密地做他的生意,到北京時住在日本使館,使館情報人員時時刺探中國政府的動靜,若有關于劉鶚的消息,當然會由鄭永昌轉告。鐘笙叔私下里兼任上海時報駐京記者,家中藏有一份時報館的電報密碼本,平時拍發新聞,緊要關頭也可為鐵云通消息。盟兄王孝禹在南京做電報局總辦,和端制台關系密切,如果軍机有什么文書到兩江來,他知道了,必會及時轉告鐵云。最最要緊的是軍机章京張少純常受鐵云的重金孝敬,成了他在軍机處的坐探,處中若有舉動,必能事先通知,因此這些人際關系織成了一張比天羅地网也差不了多少的中外合作的保護网,只要一條渠道通暢,鐵云就能逢凶化吉。
  這年入冬之后的一夜,張少純忽然來訪晤二十一歲的大紳,說道:“自從本初人軍机后,對令尊大人甚是不利,現在正著手調查令尊歷年經辦洋務和庚子年的活動,望轉告令尊小心謹慎。”本初是三國北方霸主袁紹的別字,此處指袁世凱。
  大紳惊問道:“本初不會就對家父下手吧?”
  “那還不致于,不過令尊最好暫時不要到北京來,以免意外。”
  少純走了之后,大紳進內院去見岳父,他從小受業于振玉,叫慣了“先生”,婚后未曾改口。振玉學問名聲官位都有了,又從古董字畫上撈了不少錢,生活优哉游哉,志滿意得,夜間習慣在書房中擺弄碑帖龜板,大紳說了張少純來談的意思。振玉不再有所仰仗于鐵云了,對于鐵云的態度今非昔比,當下幸災樂禍道:“怎么樣,被我說中了吧?我對令尊勸告了多少次,不要私招洋股,不要賣太倉米,也不要去東北販鹽,我勸他:‘雖然有利于國,但是不利于己的事,都不應該冒險去做。’有時辯論一二小時,他都不听,所以我的心也冷了,雖是親家,到了北京后,書信往返很少,更不談見面了。本初不如王爺好對付,他有的是錢,銀錢打不倒他,若是認真起來,這事就不好辦了。希望令尊回心轉意,懸崖勒馬,切莫辜負了我的忠告。”
  大紳道:“家父曾經多次說過,先生對他的諄諄忠言,都是一片好心,可惜他不能做到。”
  “不是不能做到,是他不贊成我的勸告。他說他信仰太谷教仁義之道,又是墨子的信徒,主張兼愛,應該為了國家民族之利,不計個人利害。他還說我是楊子的信徒,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只顧自身的安危,不想為國為民做些好事。你看,究竟誰的見解對?他若是真的學了楊子,哪有這些風險?”
  大紳笑道:“家父喜歡說笑,先生不要當真了。”
  振玉道:“多年至交,我是不會當真的,不過為他惋惜罷了。張少純的話不能不听,赶快寫封家信回去吧。”
  鐵云在蘇州胭脂橋家中接到大紳的信,并沒有當一回事,因為這些年來時時遭受惊嚇,都過去了,他不清楚袁世凱与慶親王的關系,總以為軍机堂中王爺說了算,王爺尚在,不會出大問題。恰巧這年十二月的上海報紙上登了一段上諭,因為候選道員程恩培等人創辦河南礦務有功,“均賞給正二品封典。”鐵云讀了報紙如釋重負,不禁狂喜著向安香道:“看來京中傳說不甚可靠,同樣辦礦務,紹周得了二品封典,我還能受處分?果真如此,豈不成了天大的笑話了。”
  安香笑道:“我也盼你得個封典,讓我風光風光哩,程親家那邊發個電報去道喜吧。”
  鐵云笑道:“那當然。其實紹周是喜事,我也是喜事,你該向我道喜才對。”
  安香嫣然道:“多時沒有撫琴按笛了,晚上擺下酒宴為你助興吧。”
  “好极了!”鐵云抱住了安香柔若無骨的腰肢,快活地轉了一圈,几乎把她舉了起來。
  安香又笑又叫道:“放罷,放罷,我要頭暈了。”
  鐵云松了手,安香撅了嘴道:“孫子都有了,還這么孩子气。”
  鐵云大笑道:“我身上有一股使不完的牛勁,辦事業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別看我五十一歲了,我的精力胜得過年青力壯的小伙子。”
  晚宴上,安香果真彈了一曲《春江花月夜》,又吹奏了昆曲《惊夢》,听得鐵云手舞足蹈,如醉如痴,仿佛又是七年前在南京宋府宴席上初識安香時的惊喜情景了。
  于是歡歡喜喜度過了除夕,進入了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八年)的新春。這時黃三先生在蘇州主持歸群書院,寵揚太谷教義,一家人都遷來蘇州居住,鐵云大女儿儒珍和壽彭夫婦帶了一群儿女,于年初一來娘家向父親拜年,她出嫁已十五年了。年初二,鐵云去黃府拜年。葆年早過了花甲之年,近年干瘦蒼老,兩鬢花白,齒牙殘缺,行動不便,已拄了拐杖了,与鐵云互相賀年之后,悄悄問道:“近來蘇州很有傳說,江浦陳瀏到處告你,軍机恐怕對你不利,有這回事嗎?”
  鐵云笑道:“讓他去告吧,前后兩任兩江制台都查奏出去了,證明我沒有用洋股買地。”
  葆年搖首歎道:“譬如做買賣,牌子倒了,話再說得好听,人家也不相信你了,為什么別人不告,就告你呢?你也得捫心自問。我們太谷教主張首先正己,然后及人,你和洋人過往密切,熱衷于辦洋務賺錢,圖個人揮霍享受,生活糜爛得很,這就是禍根。我已告誡你多次,你都不听,太谷同仁對你很有看法,說你的行為舉止和太谷教義截然相反,現在該是幡然回頭的時候了,不是大年初二,老哥哥就說叨你,實在是為你好。”
  鐵云笑道:“三哥的話都是金玉良言,敬當時刻銘記在心。”
  葆年歎口气道:“鐵云,你也變油了,嘴上、信上說得冠面堂皇,其實遠不是那回事。”
  鐵云無言可答,只得大笑著扯到別的話題上去了。
  恰巧毛慶蕃父病告假回蘇州探親,也來拜年,面團團紅光滿面,瀟洒之中透出几分凝重。鐵云笑道:“實君官運亨通,平步青云,我輩望塵莫及,今年實授布政使大概是沒有問題的了。”
  慶蕃笑道:“皇恩浩蕩,全靠運气罷了。只是做了官身不由己,老父病了,假滿了就得回保定去,幸虧老父病已痊可,否則官也做不成,哪里還想高升,還是鐵云自由自在的好。”
  鐵云笑道:“這倒也是,不是說當慣了叫化子,連縣太爺也不愿當嗎?”
  三人都大笑了,這時李經邁也在蘇州過年,蘇州又是江蘇巡撫所在地,高官名士聚集之地,互相賀年宴請,十分熱鬧。鐵云于正月初四日在家中大請春酒,經邁、葆年、慶蕃都來了,男女凡五桌。安香穿上時髦的高高的馬鞍領雪青色窄袖大襟襖,嫩綠百褶長裙,儀態端雅大方,光采照人,笑容滿面地款款接待來客,男賓們無不為之傾倒,鐵云也十分得意。晚飯后,賓客散去,家人團聚擲狀元紅,其樂融融。誰知初五日午后忽接上海三井洋行御幡君來電:“永昌來電,速來滬,有要事。”正琢磨不知什么生意如此著急,傍晚,又接汪康年從上海來信,抄錄《中外日報》北京新聞稿兩則,報道袁世凱就任外務部尚書后,辦事雷厲風行,不日將查辦一批勾結洋人貪利枉法之徒,其中有劉鶚的名字,囑他特別小心,不妨到上海租界上來暫避風頭。鐵云暗暗吃惊,御幡的來電大概和康年的消息有關,安香道:“不管消息是否确實,你還是去一趟上海,万一消息确實,你就到日本領事館避一避,待風聲過了再回家來。”
  鐵云道:“也就只有這樣了,到上海后如果不便寫信,我會差李貴回蘇州來傳遞消息,你放心就是了。就是本初和我過不去,我在租界上,有日本朋友庇護,必要時還可以和你一塊儿去日本,他也奈何不得我。至于生活,就是靠賣古董過日子,下半世吃用也不愁了。”
  這時滬宁鐵路已從上海通車至鎮江,次日飯后,鐵云与李貴搭火車去上海,兩點三十五分開車,五點抵滬。防有密探跟蹤,不敢去家中居住,即在新鼎升旅館開了一間房,化名鄭公約,以避人耳目。喝過茶,帶了李貴匆匆前往三井洋行訪御幡,已下班了。回客棧后,汪康年、程恩培与狄楚青、連夢青先后于夜間到旅館來訪,楚青說:“剛接到北京鐘笙叔密電,与《中外日報》的消息差不多。”四人都主張還是暫避一下為好。鐵云一夜愁思,不得安宁。
  第二天午后,去虹口靶子路(今武進路)三號御幡家中見到了他,拿出兩份電報,一明一密,交給了鐵云。明電是:“上海三井洋行御幡君,訪明蘇州胭脂橋劉鐵云君,示以第二電。”鐵云急看密電乃是:“國有命拿君,速避往日本。”
  看完電文,鐵云跌坐在沙發中,心緒震燙,半晌不曾作聲。御幡遞過一支雪茄,為他點燃了,問道:“劉先生,拿定主意了嗎?”
  鐵云吐出一圈青青的煙霧,又沉思了一會,說道:“現在情況還不很清楚,我想不如在貴國客寓中住上几天,觀察一段日子,倘使又有緊急告警的消息來,再去貴國也不遲。”
  御幡道:“很好,就先住到東和洋行去吧。”
  于是御幡陪鐵云到東和洋行,選了十六號房間住下,日本領事村上隨即前來拜訪慰問,贊成鐵云的意見,且在東和洋行暫住些時,以觀究竟,再定行止。
  大縉此時正在上海,接到李貴通知,也赶到東和洋行來見父親,凄凄惶惶地問道:“爸爸,朝廷真的要下手嗎?”
  “難說啊,鄭永昌的電報說要拿我,不能不防。”
  大縉含淚道:“那末我留在這里陪爸爸吧。”
  鐵云笑道:“傻孩子,我住在日本人的客寓里還怕什么?大不了到日本去避一避,沒事了再回來。你不用急,淮安你母親那邊不知道這件事,不要告訴她,免得她擔心受惊。”
  大縉陪父親坐到深夜才憂慮不安地回到眉壽里的住處。
  這一夜,鐵云有了避難的地方,帖然無憂,睡得十分香甜。以后几日,消息紛至沓來,先是鐘笙叔寫信來說,軍机處已密電東三省總督飭查鐵云在東三省的活動。鐵云与康年、楚青及日本領事村上分析,密查的意思只著重在東三省的活動,可見一時不會有進一步的行動,心里稍稍放心。正月十二日早晨讀申報,赫然一條上諭:
  開缺山西巡撫胡聘之,前在巡撫任內昏謬妄為,貽誤地方,著即行革職。其隨同辦事之候補道賈景仁、已革職知府劉鶚膽大貪劣,狼狽為奸。賈景仁著革職永不敘用,劉鶚著一并永不敘用,以示薄懲。
  鐵云覺得詫异,事情已過數年,胡中丞早已罷官,他的知府也早已革去,怎又舊事重提了?他細細推敲了好久,才理出一條頭緒,不覺好笑起來。必是軍机處為處分他的事爭論不下,慶親王不愿逮捕他問罪,又不能不敷衍袁世凱等人的面子,才決定先發這一道滑稽可笑的上諭,表示已經對劉鶚處分過了。想到這里,不禁歡喜起來,大概可以逃過這一關了。
  午后大縉帶了水果點心到東和洋行來,高興地問道:“爸爸,報上的上諭看到了吧?有了這道上諭大概可以沒事了吧?”
  鐵云道:“天恩高厚,實在是喜出望外,然而這些日子的消息變化太大,也許還有意外風波,不能不防。”
  次日接黃葆年來信,他已知道鐵云受惊,甚為懸念。——因為李貴曾去蘇州向安香夫人傳遞過消息。所以信中諄諄告誡:“蒙難艱貞,負罪引慝,君子之所与也。怨天尤人,倒行逆施,君子之所不与也。嗚呼,豈獨君子不与也哉,天將厭之矣。”意思是勸鐵云反躬自省平生的不是處,引以為戒,切勿怨天尤人,不知悔改,那就不可救藥了。鐵云將信反复看了,歎道:“老夫子苦口婆心,菩薩心腸,要引度我同登极樂世界,可是我不知自己錯在哪里,怎么改呢?”但老先生的好意不能逆卻,于是提筆寫了复信,口是心非地寫道:“謹拜受命。”
  不料才隔兩天,盟兄王孝禹以南京發來僅有一個“急”字的密電,是雙方事先約好的告警暗號,又把鐵云嚇了一跳,立刻發電詢問:“除報載明發諭旨外,是否尚有密諭?”晚間接孝禹來電:“聞有拘捕之說。”鐵云推測可能和鄭永昌一樣,也是誤傳,并不放在心上。誰知緊接著馬貢三從南京來,見了面就說道:“陳瀏可惡,又告到郵傳部了,已經行文兩江徹查,這是王觀察(王孝禹)抄錄下來的陳瀏稟稿,軍門已經看過了,十分厭惡。您看怎樣對付?”
  鐵云看也不看,撂到一邊,說道:“不睬他,反正是一派胡言,請告軍門八個字:‘有戰無和,有胜無敗。’請他派一營人去沙洲上扎下營盤,看陳瀏還能來搶。無論哪個國家,斷無白占人家土地的事。兩江有端午帥主持公道,決可無虞。”
  貢三也道:“是啊,制台很討厭陳瀏蠻橫糾纏,不會讓他得逞的。”
  貢三過了几天回南京去了,鐵云見風聲漸息,搬出了東和洋行,一番虛惊過后,仍然過著風流放蕩的生活,又与桂芳閣大花(花鳳仙)“呶呶終夜”了。
  若英于這年二月接到儿子大縉從上海來信,說是父親受了一場虛惊,曾去日本東和洋行避了十几天,現已安然無事。信中含含糊糊,未曾說明詳細原委,但是若英料想以鐵云平時肆無忌憚的行舉,得罪朝廷的事,必然非同小可。他在淮安家鄉的名聲并不太好,有人贊佩他有辦法,在外面發了大財,過著闊綽豪侈的生活;有那妒忌的人卻說他發的是漢奸財,不然,在庚子那年,剛中堂怎么會上奏折以通洋賣國的漢奸罪緝拿他?若不是他那時住在上海租界,若不是剛中堂死在從太原逃到西安的半路上,劉鐵云還能活到今天嗎?還有光緒二十九年浙江留日學生為了保全浙江礦產和鐵云在《浙江潮》雜志上打筆墨官司,登了《劉鐵云欲賣浙江全省路礦乎?》等好几篇攻擊劉鶚的文章,早已傳遍了鎮揚淮安,可見他在外邊的胡鬧。若英越想越為鐵云擔憂,她与鐵云已無感情可言,可是夫妻一場,恩恩怨怨,究竟千絲万縷,怎能一刀割斷得清?況且万一鐵云出了事,充了軍,抄了家,丟下一家几十口人如何生活下去?蘇州那個鄭氏至今沒有生育,听說嬌气得很,只會彈琴吹笛,不會當家,若是大樹倒了,這個女人無依無傍,恐只能依靠她的接濟維持生計了,她縱然不情愿,也不能看著她餓死。除了鄭氏,還有茅氏、王氏兩房,這一副重擔都落在她的肩上。蘇州、上海兩地,鐵云手中只有浮財和古董,房地產都在淮安,想到這里不禁合掌禱告,“求菩薩保佑淮安的房產田地無事吧。”
  她靜下心來默默冥想,有朝一日,抄家的官員臨門,如狼似虎的兵吏們把守了前后門,登堂入室,翻箱倒柜,黃金珠寶,銀錢衣物,一半沒收,一半擄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剩下來的東西,連一件像樣的衣裳都沒有了,還談得上值錢的古董字畫。想到這里,不覺一陣寒顫,便命小丫頭去將女總管耿蓮喚來,掩上房門,輕聲歎息道:“耿蓮,二老爺恐怕要出事了,現在雖然還沒有拿人,風聲傳得很緊,今年正月就到上海日本洋行去躲了十多天,可見情況不好,恐怕出事也只在早晚間了。出了事,八成還會抄家,不能不防,房產田地是搬不動的,只能听天由命,所有二老爺名下的存款和家中值錢的東西,都得事先有個安置,這事不能讓別人知道,只能和你商量。”
  耿蓮思索了一下說道:“太太放心,這事包在我和我那男的身上,一定做得妥妥帖帖,万無一失。”
  若英噙著淚水,撫著耿蓮的手說道:“耿蓮,你与我相處三十多年,和我的親妹妹一樣,可以無話不談。我現在五十歲了,和二老爺分居了多年,本以為可以安安靜靜了此殘生,不料衰年暮景還要看到家里人受罪,也折磨我的心,不得安宁。春蚕到死絲方盡,蜡炬成灰淚始干,我和你商量的辦法,無非為了保持劉氏二房一份元气,免得子孫挨凍受饑,孩子們不應為了祖上的過失而受苦。可歎我還是看不穿,是前世欠的債沒有還清吧。”
  耿蓮安慰道:“太太別難過,二老爺喜新厭舊,好似一場熱熱鬧鬧的筵席,熱鬧過后也就散了。淮安家中幸虧有你這棵大樹遮蔭,你的功德,他現在還不覺得,大概要等到出了事,全靠你支撐整個門庭,才會明白過來,所謂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已經遲了。別管他了,這個人荒唐一生,不是我咒他,實在罪有應得,讓他去受苦吧,你歸你安安靜靜守在淮安家中,只當沒這回事”
  若英凄然歎道:“耿蓮,我能做到這一點嗎?”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