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出乎意料,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即清朝咸丰六年,公元一八五六年)六月,天京城在平靜如常的气氛中度過了,天王洪秀全在宮中日夜提心吊膽地受著煎熬,不知哪一天,楊秀清會闖進宮來,或以天父名義傳召他去東王府逼他讓位。他的耳目只有佐天侯陳承瑢,兩人每天見面,天王都要悄悄問一句:“沒事嗎?”承瑢則搖頭示意他安心,兩人都猜不透東王在耍弄什么計謀。 其實東王并沒有閒著,他命翼王和北王出京督師后,還不敢立時向天王下手,防備二王半途里得訊后殺回京城來解救。翼王兵馬在黃州一帶受阻,花了一些日子擊潰了攔路的清軍,推遲到七月上旬才能抵達武昌前線,北王則早已到了江西臨江府駐地。東殿兵部尚書侯謙芳提醒東王,必須派遣心腹部隊去江西監視北王的行動,以防他奉了天王的旨意突然率師回京,東王連連點首稱是。恰巧族弟楊輔清帶兵在京,他知道秀清即將篡位,朝中或許會有一番爭斗。他明哲保身,极想离開天京,以避開這場動亂,便向秀清討了這份差使,帶領所部兵馬去江西東北部,堵住北王回京的道路。輔清出京之后,東王忽又不放心近在肘腋的秦日綱和陳承瑢,日綱正帶兵攻打金壇,此人是員勇將,手下精兵甚多,可以利用,只須嚇唬一下,他就不敢動了。同時也嚇唬一下陳承瑢,警告他不要站在天王那邊和自己作對。于是在七月初九日那天早晨他在東王府中又扮演了一番“天父降凡”的把戲,玄秘奧妙地惊呼道:“秦日綱幫妖,陳承瑢幫妖,放火燒朕城了矣,未有救矣。……朝內諸臣不得力,未齊敬拜上帝真神。” “幫妖”就是通敵,若依天朝軍法,必定殺頭無疑,可是東王只拉弓不放箭,命人將“天父詔旨”傳遍京城,不但承瑢知道了,燕王府中留守官員,也急急轉稟給金壇前線,与清將張國梁作戰的燕王,兩人惊惶自不必說。可是秀清白費了心机,兩人惊惶之余,自覺不為東王所容,更把自己的命運和天王拴在一起,死心塌地幫助天王對付東王了。 東王看看一切布置就緒,東殿“典東袍”衙署也已在赶繡新天王登基用的圓規紗帽式雙龍雙鳳金冠,九龍黃緞袍,以及九龍黃馬褂,金靴等等,至于儀仗則可把天王那副拿了過來,不必另置,他選了七月廿二日這天動手了! 這天一早,洪秀全起身之后,便覺耳鳴眼跳,心頭怔忡不安,實在是与眾多姬妾輪番鏖戰,体質日漸虛弱了,他挂念東殿那頭的舉動,猜測這是不祥之兆,与賴后一塊儿用早膳時,說了他心中的憂慮,賴后頓時急得眼淚汪汪,放下筷子,說道:“快找陳承瑢進宮來,把密詔遞送出去吧,何必一定要挨到讓老四先動手呢?” 秀全歎口气道:“等他先動手,我再下詔就師出有名,殺了楊秀清,后世的人也無可指摘了。” 用完早膳不久,陳承瑢忽然倉皇進來奏道:“陛下,東殿來人,說是‘天父降凡’,傳天王速去東王府領旨,不得延誤!陛下,此去凶多吉少,万一東王心怀不測,逼你讓位,你就照我說的辦法,拖延到他的生日,但等勤王兵到,必可有救。”秀全知道大禍臨頭,心中發慌,急忙吩咐道:“承瑢,快,快備下密詔,待我回來用印。” 天王匆匆備了儀仗赶到東王府內花廳,只見廳中東殿百官跪了一屋子,東王兩眼微閉,嘴中念念有詞,雙手不時舞動,大概已經等得不耐煩了,知道天王到來,便睜開眼來喝道: “朕下凡已經許多時候,你怎么才來,該打嗎?” 秀全慌忙下跪道:“小子奉旨急忙赶來,不曾耽延,望天父恕罪。” “天父”哼哼哈哈了一陣,轉入了正題道:“秀全,爾与東王都是我的儿子,東王有天大功勞,何止只稱九千歲?” 天王暗暗吃惊,只覺渾身冒汗,噩運終于降臨到頭上來了,在“天父”威逼之下,不能不敷衍道:“東王打江山,亦當是万歲。” “天父”還不罷休,又問道:“東世子豈止是千歲?” 秀全答道:“東王既是万歲,世子亦便是万歲,且世代皆是万歲。” “天父”達到了目的,高興地打了几個哈欠,說道: “朕回天了。” 天王伏地恭送“天父”歸天,秀清睜眼醒來,假裝茫然不知,慌忙扶起天王,說道:“是天父又下凡了嗎?說了些什么?” 天王吶吶地不愿說出口,旁邊侯謙芳湊上來道:“啟稟東王,剛才天父降凡說東王功大,不應只稱九千歲,天王陛下已經答應加封東王和東世子都是万歲。” 秀清假惺惺地說道:“二哥,真是這樣嗎?小弟當得了嗎?” “是這樣。”天王無可奈何地說道,”賢弟功高,完全當得了。” “哦。”秀清不再謙讓了,說道,“那么定個加封的日子吧,總得舉行一個隆重的儀式,是嗎?” “是啊。”天王竭力鎮靜下來,說道,“這可是件大事,要讓天朝臣民都知道。所以要好好籌備一番,不可馬虎,我想這個日期嘛,太近了來不及,也不應太遠,八月廿五日(公歷9月23日)不是賢弟的生日嗎,就定在那一天,既為賢弟加封,又為賢弟慶壽,一舉兩得,可好?” 秀清喜道:“很好,就定在八月廿五日吧。” 天王走了之后,聚在東王周圍的東殿百官議論紛紛,東殿工部尚書傅學賢道:“天父下凡,可惜不曾吩咐,天王陛下立刻讓位,那要爽快得多。” 東王微笑道:“爾等不知,天父自有道理。” 侯學謙道:“是的,先加封,后讓位,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加封那天,就請天王讓位,這是順理成章的事,別人無可指摘。不過把加封大典定在八月廿五日,太遲了。夜長夢多,恐怕不甚妥當,万一天王后悔了,差人調兵來京,那就麻煩了。” 東王沉吟道:“這倒是要防止的,就傳我的命令,自今日起不許天王府中官員出京,著各城門守門官嚴密盤查,不得疏忽。” 眾官散去之后,惟獨女簿書傅善祥猶在廳中,蛾眉微蹙,欲言又止,東王執了她的纖手問道: “女學士,等我登基做了万歲,就封你為王后,你高興嗎?” 善祥憂思重重,說道:“妾身只覺可慮,未見可喜。” “為什么?”秀清不悅道。 善祥突然跪下道:“北王、翼王与殿下同時起兵,約為弟兄,如果殿下把天王拉下來,他們能不仗義為天王舉兵嗎?特別是北王平日受殿下責打最為嚴厲,他不會乘此找机會報复?外有強敵,內有紛爭,一旦四分五裂,天朝前途就不堪設想了。東殿眾官欲想攀龍附鳳求自身的富貴,全不為國家為殿下著想,妾身冒死進言,愿殿下再思三思!” 東王大怒道:“北王、翼王都受我驅使,名義上同為王爵,實不過是部將,怎敢与我為敵,誰若妄想舉兵反抗,立時可以號召他們的部下歸順天朝,他們能成得了大事?我正欲舉大事,上下歡欣,你卻來掃我的興,難道你是受了天王的指使阻撓我登大位嗎?” 善祥涕泣道:“殿下是反清的民族英雄,天朝的頂梁柱,妾身因此獻身于殿下,以助完成反清大業。今殿下不顧強敵未滅,而先熱衷于內爭,后果不堪設想。妾身為愛殿下而剖心瀝血相勸,想不到不蒙体察,反生猜疑,只能一死以明心跡。” 說罷站起身來一頭向廳柱撞去,秀清急忙上前阻擋,已經血濺花磚,哀哀地倒在秀清怀中。秀清連忙用袍袖為她掩住傷口,歎惜道:善祥,我不過隨便說說,你怎么當真了?快來人,去請醫官來!” 善祥勉強鼓足了最后一絲力气,慘笑道: “不要請醫官了,殿下能听從我的忠言,就死而瞑目了。” 善祥死了,秀清含淚為她拭去臉上的血跡,抱住她一步步走向內院,他后悔對善祥太嚴厲,以致使自己的寵姬慘死。然而他不能采納善祥的忠告,從紫荊山以來他就不甘居人之下,現在惟我獨尊的局面就要實現,他能舍棄嗎?他在心中默默禱告:“善祥,你為我而死,待我登基之后,當追封你為王后,請原諒我的過失吧!” 天王狼狽地回到宮中,不一會儿,兩名差官領了天王勤王密詔從金龍門匆匆出來,跨上快馬,從容來到儀鳳門。這兩個人身穿素紅袍,頭戴獅頭兜鍪,中間綴著。“北殿承宣”紅字職銜,大搖大擺出了城門口,直向江邊碼頭馳去。北王在江西督師,常有奏報書信遞京,北殿人員出入城門,無人怀疑。此人到了碼頭,取出北王緊急征船札諭,水師營官不敢怠慢,立即撥出一艘十六槳雙櫓大船,又派了大批纖夫,揚帆拉纖,急將差官連人帶馬送往皖南東流縣,一人舍舟登岸,另一人仍乘船繼續上駛至武昌附近上岸,拍馬馳往洪山前線翼王行營宣旨。 原來這兩名差官都是天王府的御林侍衛,承瑢在北王出京前向他討了兩份“北殿承宣”帽銜,縫在“殿前御林侍衛”上面,輕易地混出了城門。北王于七月廿八日接到天王密詔,興奮极了,當即將江西全省軍政大權仍交与翼貴丈黃玉昆主持,他帶領早已部署好的三千名心腹將士,和前來宣旨的御林侍衛,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自臨江府啟程,日行四百余里,第二天便到了贛東北的饒州府城鄱陽縣,這里原為清軍所有,是北王來江西之初攻占的,后來楊輔清調來江西,就駐兵在饒州府城以東的樂平、浮梁(今景德鎮)一帶,東王原意是差輔清密切監視北王,堵住他帶兵進京的道路,輔清則不過是出京避禍,在天朝諸王內爭中袖手旁觀。此時他正在饒州以南的廣信府作戰,韋昌輝順利地從饒州進入皖南,在東流縣棄去馬匹派人看管,乘了太平軍水師戰船,恰遇江面上括起勁疾的西南風,兵船晝夜不停的順風順水下駛,于八月初三日午夜抵達天京。北王帶領三千將士登岸,命御林侍衛依然以北殿承宣名義前往叫關,其余人員屏息靜气,放輕腳步,帶了兩架云梯疾速跟上,轉眼來到儀鳳門前。城門早已關上,以前在清軍江南大營逼近天京城時,城上戒備森嚴,四角崗樓晝夜監視城外動靜,現在打垮了清軍,前線遠在一百多里外的丹陽。金壇,崗樓雖然還在,值夜的人卻早已入了夢鄉,只有三四名看守城門的值夜士兵在城樓上閒聊。侍衛提了燈籠在城下大聲叫喊:“守關弟兄們,開門,快開門,北王有緊急軍情奏報!” 守夜士兵們正欲爭著下樓去開城門,卻被一名卒長喝住,探身向城下喊道:“媽的,半夜里大呼小叫,快滾開,不到天亮不開城!” 侍衛也罵道:“小子,你耽誤了軍情,可要你的腦袋。” 那人真的摸了一下后腦勺子,喊道:“半夜開城須得奏明東王九千歲殿下,你等著!” 話未停音,已被身后的士兵手起刀落,砍作了兩段,就這一剎那,忽從城牆內藏兵洞中出來一名旅帥,帶領几十名士兵,迅速打開了門鎖,搬去撐門的大木梃,格格地打開了城門,說道:“北王殿下的緊急奏報耽誤不得,快請進來吧。” 原來東王平時殺人打人太多,將士本人或者親友受過殘害的,都對東王心抱不滿,陳承瑢事先疏通好了把守儀風門的旅帥,他的堂兄就是被東王殺死的,他估計北王必是深夜帶兵進京,已經有好几夜徹夜不眠地等待著,今晚听到城樓上叫喊,便大開城門迎接北王將士入城。 北王一行銜枚疾走,由御林侍衛提燈在前,此時他已將帽額上的“北殿承宣”職銜扯去,仍然露出了“殿前御林侍衛”六個顯赫的字眼。新月如鉤、街坊黝黑,幸虧有御林侍衛的燈籠在前引路,而將士們又習慣了夜間行軍,練就了一雙夜行眼,四更敲過來到了鼓樓邊。北王心急,若到天明,進東王府就困難了,偏偏這時候前邊傳來了有人說話聲:“這一圈巡完了,天也快亮了,太平無事,回去睡大覺吧。” “上邊參護大人說,東王加封万歲的日子就快到了,吩咐小心點儿,為防有人搗亂。其實沒事,自從天王進了城,強盜小偷都不見了,還怕什么?” 北王急忙揮手命將士停住腳步閃在暗處,先讓御林侍衛一個人去對付。只見前面燈籠盞盞,上面糊著“東殿參護”官銜,七八個東殿士兵由遠而近走了過來,見有人提燈夜行,便大聲喝道:“什么人?膽敢夜行犯禁?” 侍衛不慌不忙道:“天王府御林侍衛,奉天王旨意,有要事公干!” 一名頭目提燈照了一下侍衛帽額和燈籠上的官銜果然是天王府,仍然怀疑不信,喝問道:“雖是天王府的,可是東王有令,嚴禁天王府官員出城,你從北邊過來,敢莫是出城通風報信后回城來的,快實說!” 侍衛笑道:“這會儿天京四門都關得嚴嚴的,我能插翅飛進城來嗎?确是南王妃有病,天王命我去探望,耽擱時間久了。” 頭目的官銜是“兩司馬”,管轄二十五名士兵,當下想向東王邀功,便道:“不管你怎么說,跟我們去東王府走一趟,見了東王九千歲,自有發落!’ 事急了,北王一揮手,伏在暗處的北殿兵士立即扑上去包圍了東殿巡邏兵,還不曾醒悟過來,已被一刀一個,嗚呼送命了。北王命將尸首移往小巷,帶領隊伍加快步伐向南,終于在天光尚未露曉前赶到了東王府前,按照預先部署的計划,分兵三路,一路三五百人帶了云梯順著高聳的圍牆摸向東王府后園,一路兩千人分頭包圍府門東西兩側駐有一千名東殿侍衛將士的侍從館,北王親自帶領五七百人攻打黃泥巷正門。仍由御林侍衛獨自提燈上前叫門,門前燈光燦亮,大門虛掩著,因為東王常常半夜擺駕出門,門官不敢偷懶睡覺,听到叫門聲,咕嚕道:“難道是哪里的緊急邊報來了?” 打開門來卻認得是御林侍衛,詫异道:“兄弟,怎么天不亮就來傳旨了?” 侍衛道:“老哥哥,不好了,天王得了急病,眼看不行了,要請東王殿下快去天王府見上一面,遲了就見不到了。” 門官見情況緊急,說道:“兄弟,你在承宣廳等一會,我即刻進內稟報。” 門官返身入內,北王一揮手,北殿士兵一涌而入,將門官一刀捅死,門內雖有侍衛數十人在值夜班,可是天快亮時睡意最濃,一個個低下頭迷迷糊糊地打著瞌睡,听見有人敲門,睜開眼見沒事,又睡過去了,及至北殿將士進門,匆忙拔刀還手,究竟寡不敵眾,一會儿就都被殺死了。 北王吩咐御林侍衛赶快去天王府報信,他帶領兩百人直闖內院去擒楊秀清,其余北殿士兵早已扑向門內左首的參護廳,住在里面的二三百名東殿將士惊醒過來,倉皇摸取兵器抵抗,怎來得及,大多束手被殺,少數徒手格斗或是僥幸摸到了刀,赤膊挺身廝殺,也遭北殿士兵包圍,一個個被殺害了,只有一個逃往中門報警。東王府隔絕內院与外衙的中門兩旁有兩大間參護室,日夜有一名將官帶領一百名士兵分班守護,外間格斗吶喊聲傳了進來,將軍急忙喚醒了所有士兵執刀戒備,忽見前廳一名侍衛赤了膊渾身是血奔了進來報信,說是北王帶兵打進來了。將軍大惊,立時分撥二十名侍衛与報信者一同進中門去向東王稟報,請殿下速從后門出王府暫避,或是登上望樓擊鼓召喚王府宅旁的一千名侍衛親兵前來援救。將軍命其余八十名士兵擺開陣勢守住中門,雖說并不能敵得過北殿的大隊人馬,但是可以舍命救主,盡量拖延時間,使東王能及時逃脫。俄頃之間,北王已經殺气騰騰地帶兵沖了進來。將軍拼卻一死,揮刀大叫道:“北王,你為什么深夜帶兵闖入東王府,可知道東王府內外有几千人守衛,可不是好惹的,識時務的,快快退出!” 北王取出密詔,說道:“我奉天王密詔,因東王陰謀篡位,逼封万歲,今夜只捉拿東王一人,其余將士一概無罪赦免,今北殿、翼殿大軍數万已經兵臨天京城下,東殿將士都是天王的臣民,切不可為東王賣命,自取滅亡。你們快快放下武器,回進參護室,本軍師決不加害。” 將軍遲疑道:“我不信有天王密詔。” “你過來看吧,保證不傷害你的性命。” 將軍親自過來看了,低下頭沉思了一會,說道:“北王,我可以讓你進去,但是你要保證不傷害東王一根毫毛,東王的事,只能由天王決定,等我們看到東王平安無事才能放下兵器。” 北王骨溜溜轉了一下眼珠,說道:“好,我答應你的要求,保證東王無事,你們可以帶了兵器回到參護室,切切不要出來,以免和北殿弟兄沖突。” 將軍下令部下回屋,這時北殿后續部隊殺盡了外間參護廳的東殿將士,陸續赶了進來,北王留下兩百人看管兩側參護室,暗暗吩咐如此如此。他帶兵闖入中門,尋覓東王寢處。 楊秀清此時正在后園留香閣中擁了愛姬如意熟睡,報警的侍衛不知東王宿在何處,只得在園中大聲呼叫:“九千歲殿下,不好了,北王帶兵打進來了!” 留香閣中值夜侍女聞聲急忙喚醒了東王,秀清側耳細听,果然是有人在叫喊,疑惑道:“北王尚在九江,前日還有稟帖來,怎么就會打進府中來了?” 他慌忙推開如意,匆匆穿衣起床,命將叫喊的侍衛帶了過來,見其中一人渾身是血,這才相信了,跺足罵道:“這個可惡的韋正,膽敢与我為敵,捉到了,非五馬分尸不可。” 時間緊迫,不容多想,且先出府暫避,再調集部下精兵來活捉韋昌輝,他帶了這批侍衛便向園中一角的后門走去,不料走不多遠,忽見有人從高峻的后牆上懸繩攀援下來,侍衛叫道:“不好,北殿的人翻牆過來了,殿下快上望樓吧。” 秀清這時才著了慌,他明白擊鼓召兵已經遠不濟急,可是又無別路可走,只得由侍衛保護著奔往園中另一角的望樓,樓高五丈,分三層,每層有五名士兵看守,日夜瞭望,有警則擊鼓,無事則敲更,當清軍逼近城郊時,望樓起了很大作用,現在人員未撤,卻僅僅是個更樓了。東王奔至望樓,侍衛喊道:“望樓上眾小听著,東王親臨望樓巡察,快下來迎駕!” 望樓上士兵慌忙下樓跪迎,侍衛扶東王登上三樓,立即擊起石兵鼓,“咚咚咚,咚咚咚!”急驟的鼓聲在夜空中嗡嗡回蕩。若在平時,一眨眼便有府內侍衛奔來應召,再過一會儿,宅外的千名侍衛也會全副武裝赶來听令,可是今晚府內傳衛早被殺絕或是禁閉在參護室中,府門外侍從館的侍衛也正与北殿士兵展開生死搏斗,因為佐天侯陳承瑢此時從天王府赶來,宣達了天王的旨意,瓦解了東殿的軍心,听從天王召喚,放下兵器,當他們繳出兵器之后,立時被北殿兵之圍殺干淨,或者遺尸街頭,或者拋尸秦淮河中,順水流入長江。 東王在望樓上不見援兵,卻見火把通明,一彪人馬簇擁著金盔戎服的北王得意洋洋地來到望樓下,仰首向上喊道:“四哥,小弟給你請安來了,二哥有事和你商議,快下樓來吧!” 秀清怒罵道:“韋正,爾興師動眾,闖入我府中,是想造反嗎? 昌輝嘿嘿笑道:“不敢,不敢,是奉了天王詔書來收四哥的兵權。”說罷,取出密詔揚了一揚,又藏入怀中,喊道,“四哥,識時務者為俊杰,你的威風也享盡了。今日窮途末路,東殿侍衛都被消滅了,你下樓來束手就擒,去天王府向二哥請罪,也向我北王跪下請罪,尚可饒你不死。不然,嘿嘿,今天就是你的末日了!” 秀清大怒,罵道:“原來二哥和你串通一气了,好陰險,好狡猾!我東王明察秋毫,卻倒栽在你們手中!天朝內外全靠我在支撐,你們若是殺了我,也就是毀了天朝,你們就不想一想嗎?” 昌輝益發得意地大笑道:“楊秀清,你不听眾言,胡亂興師北伐,斷送大批英勇將士,大大削弱了我軍的力量,不然長江以南各省早就在我軍手中了,還用得著与妖軍無休無止地廝殺!你又以下犯上,欺辱天王,竟敢逼封万歲,謀朝篡位,罪大惡极。你專制朝政,殘害群臣,被你無辜殺死的忠勇將士不計其數,神人共憤,將士离心。你的罪惡數也數不清,還想貪天之功,實在厚顏無恥。你若死了,正是天朝的大幸,連狗都不吃你的肉!楊秀清,毋庸多言,若不下樓受擒,本軍師就要下令放火燒樓了,難道你臨死時還要連累眾多將士跟你一塊儿送命嗎?” 秀清依然倔強地大罵道:“韋正,你放火吧,休想哄我下樓,我死了,自有我的部下為我報仇,你決不得好死!” 昌輝大怒,喊道:“放火,燒死這個罪該万死的惡賊!” 几十支火把聚燃在一起,頓時把望樓燒著了,楊秀清雙目如炬,昂然不屈地仰天大呼道: “天父天兄為我作證,我東王對反清大業有功無罪,叛徒韋正,你燒,燒死我吧,將來歷史自有定論!” 侍衛們不忍心東王被害,猶然希望天王能寬恕他,何況他們也不愿一同葬身火海,于是几個人上去冷不防把東王抬了起來,不管他怎么叫著罵著掙扎著,一步步抬下樓來。望樓上所有人員都下來了,東王剛被放下地來,翼殿士兵立刻上去將他兩手反綁,昌輝獰笑道:“楊秀清,你欠天王、欠我的債太多了,今天一總請你歸還吧!” 于是下巴微抬,一名北殿士兵跨上一步,從秀清背后猛揮一刀,東王的頭顱頓時被砍了下來,骨碌碌滾到北王足旁,猶然怒气未泄,怒目圓睜,剛發畢張,朝著昌輝大喝道:“今天我死,明日你死!” 昌輝毛骨悚然,慌忙掩面回身,怒喊道:“把奸賊的頭顱懸挂到天王府前示眾!” 東殿侍衛跪在東王頭前哀哀大哭,忏悔不該把東王抬下樓來。北王手一揮,北殿士兵一涌而上,把這二十几個人也一齊殺死。又遵北王吩咐,四散開來搜查府中每一座房屋,不分男女老幼,無論文武官佐,姬妾侍女,見一個殺一個,東王妻儿和五十四名小妾,還有無數被奸淫而怀了孕的婦女都殺得一個不留。至于中門參護室中那八十名東殿侍衛也在一番搏斗之后,統統被殺死了,霎時血濺王府,橫尸遍地。只有東殿尚書傅學賢等少數几名官員初時隱藏起來,待北殿士兵奔向后園,急速逃出了東王府,振臂一呼,聚集了城中數千東殿將士在街上筑壘与北王對敵,欲為東王報仇! 然而東王楊秀清畢竟已經死了。這位在洪秀全和馮云山創辦拜上帝會過程中作過相當貢獻,以后又率師打出廣西潯州山區,奪取了清朝半壁江山的東王九千歲,終于被他自己的私欲和野心斷送了! 此時曙光初露,已是八月初四日的凌晨了,這一夜在天京城中所發生的駭人巨變,便是震惊中外的“天京事變”!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