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委屈忍讓盼和平,嚴酷事實不留情; 戰火愈燃愈熾熱,美洲安全無保證。 隨著希特勒的侵略進一步加緊,羅斯福對歐洲走向戰爭的趨勢越來越關注,他腦子里的和平幻想破滅了。他很后悔當初不該決定跟著法國和英國默許法西斯在西班牙上台,現在他希望它們能采取反希特勒的立場,并決定務使德國人理解美國的意圖。 “我們美洲國家再也不是一個遙遠的大陸了,”羅斯福在跨過邊界訪問加拿大時對加拿大听眾說,“我們的雄厚資源,我們商業的活力和我們的兵員力量,使我們在世界和平中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不管我們是不是愿意。”“我向你們保證,如果加拿大國土的控制權受到任何其他帝國的威脅,美國人民決不會袖手旁觀。” 羅斯福總統除了發出一系列警告外,還請摩根素制定一項計划,允許英國和法國把黃金存放在美國,以便用于購買軍事裝備。總統看到這位財政部長提出的一項建議很高興,他打電話告訴赫爾。“我孵出了一只小雞,”他說,“你想過來看看嗎?”國務卿到了白宮以后,羅斯福對赫爾說,他打算讓德國大使看看這項計划。他想告訴德國人,“如果你們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我十之八九會這這樣做的。”赫爾制止了這項計划。赫爾認為,由于總統在加拿大發表了“強硬”的講話,又即將同英國達成一項貿易協定,那就很容易使美國人民過于注意歐洲局勢了”。這樣更易刺激孤立主義,從而增加對政府的壓力。 不久,字實證明,羅斯福為加強法國和英國的力量而愿意作出的任何努力都是不切實際的。 9月15日,張伯倫飛到希特勒的山間別墅伯希特斯加登,在那里他抱著希特勒同他一樣渴望和平這种可疑的設想出賣了蘇台德。羅斯福憤怒地對內閣說,張伯倫“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實現和平”,并說,這种投降行為是“一种國際暴行”。他說,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人拒不接受這种“背叛行為”,他們就會被英國和法國拋棄,而這兩個國家就會“像猶大一樣洗去手上的血跡”。他在給駐羅馬的大使威廉·菲利普斯寫信時說,希特勒和張伯倫的會談,至多只能暫時推遲“一場在我看來今后五年內必然發生的沖突。在這場危机發生時,也許美國能夠收拾歐洲文明的殘局,幫助他們挽救在浩劫中剩下的東西——這不是一种可喜的前景”。 捷克斯洛伐克人在希特勒咄咄逼人的威脅面前,屈服于英國和法國的壓力,同意肢解他們的國家,但是希特勒又提出新的條件,從而挑起一場新的危机。羅斯福擔心爆發戰爭, 于9月26日呼吁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繼續談判。他說:“要是爆發戰爭,每一個交戰國肯定都會有數百万男女老幼在無法形容的恐怖情況下喪生。”為了防止孤立主義者嚎叫,他強調指出,美國將不直接參加談判。翌日,羅斯福要求墨索里尼利用他的影響促使有關各方進行談判。他還以個人名義給希特勒發了一份電報。他說,戰爭“既不正當,也毫無必要”,并再次呼吁繼續談判,以便結束這場危机。 希特勒在加劇緊張局勢之后,邀請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以及墨索里尼于9月29日在慕尼黑開會。 然而,羅斯福的呼吁對希特勒的決定几乎沒有什么影響。舉行這次會議一方面是由于墨索里尼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希特勒确信英國人和法國人准備屈服。他對他的對手估計得很准,因為張伯倫和達拉第懾于納粹德國的武力,沒有同捷克斯洛伐克人磋商就同意了德國的所有要求。希特勒對張伯倫說:“這是找不得不在歐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領土要求。”于是,四國頭目就在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文書上簽了字。 在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協定簽字之后,張伯倫又奴顏婢膝地找希特勒會談所謂世界和平問題。他說,“相信元首會在實施慕尼黑協定方面采取寬容大度的態度”,并且再次表示希望捷克斯洛伐克人不會“不講理到制造什么困難”的程度,而如果他們造成什么困難的話。希望希特勒不要轟炸布拉格,以免“在平民中造成可怕的損失”。這些話還只是張伯倫所要說的雜亂無章的長篇大論的開端。 這位大英帝國的首相還向希特勒建議,英德兩國進一步合作來結束西班牙內戰,建議促進裁軍,促進世界經濟繁榮,加強歐洲政治和平,甚至還建議解決蘇聯問題。然后,首相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來,上面已經寫好了他希望兩個人能在上面簽字并且立即發表的東西: “我們,德國元首兼總理和英國首相,今天再次舉行了會議,一致認為英德關系的問題對兩國對歐洲都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我們把昨夜簽字的協定和英德海軍的協定看成是我們兩國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交戰的愿望的象征。 “我們決心以協商的辦法作為處理任何其他涉及我們兩國間題的辦法,我們決心繼續努力,消除可能引起分歧的原因,從而有助于确保歐洲的和平。” 希特勒看了一下這個宣言,很快就在上面簽了字,使張伯倫在為滿意。這位蒙在鼓里的英國首相當然不知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在這次慕尼黑會議中已經商量好,時候一到他們就對英國并肩作戰,共同收拾這個大英帝國。 張伯倫“胜利”地回到了倫敦,達拉第也同樣地回到了巴黎。得意洋洋的張伯倫揮舞著同希特勒簽署的宣言來迎接擁到唐宁街來的人群。“我的好朋友們,”他說,“在我國歷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到唐宁街來。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 ” “從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揮舞著《英德宣言》在陽台上高呼:“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然睡覺去吧!” 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羅斯福也因緊張局勢的“緩和”松了一口气,認為全世界暫時逃脫了戰爭的恐怖。但是,他也有所警覺:慕尼黑只不過是戰爭道路上的一個小站而已。果然沒有過一個星期,布利特大使就從巴黎報告說,達拉第預料德國會在6個月內提出新的領土要求。 羅斯福為此憂愁滿腹,在他眼前出現的仿佛是一片黑暗,他不知道未來帶給他的是什么。就是在休假期間,他也一直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他字斟句酌地審閱著將在1939年1月4日在國會發表的一系列國情咨文。 羅斯福在國會講話中警告說,中立和綏靖不能防止侵略。他強調指出,雖然戰爭已經避免,但是和平還沒有保證,美國必須著眼于自己的防務。他一方面要求廢除中立法中的強制性武器禁運條款,另一方面要求撥出20億美元的防務經費,其中大部分用于加強美國的空中力量。為減少孤立主義的反對,羅斯福邀請了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委員,向他們秘密介紹情況。他直率地表示,他擔心希特勒一心想稱霸歐洲,從而危及美國的安全。有人告訴一位記者,總統說過萊茵河是美國的疆界,孤立主義者紛紛對他進行攻擊。羅斯福義憤填膺,把這种說法斥之為謊言,說是出自“一個笨蛋”之口。 當羅斯福為修正中立法所作的努力在國會擱淺時, 希特勒再次發動了攻勢。1939年3月15日,他撕毀了在慕尼黑簽訂的協議,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其余領土。德軍在使人目眩的暴風雪中開進布拉格,從家里出來觀看的几個居民在震惊的狀態中凝視著他們。希特勒站在雄偉的赫拉德冒尼古堡上,透過朦朧的天色俯視著展現在他面前的這個城市,他宣告說:“捷克斯洛伐克已不复存在了,它從地圖上消失了!”過了几天,德軍占領了位于波羅的海沿岸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移交給立陶宛的德國城市梅梅爾。一個月以后,墨索里尼橫渡亞德里亞海,占領了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佛朗哥攻占了馬德里,結束了西班牙內戰。在東方,日本法西斯軍隊,在侵占了中國華中、華南的主要城市之后,進而占領了南沙群島,以便就近向菲律賓、香港和新加坡發動進攻。 希特勒又取得了一次沒有流血的胜利。但是,他低估了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所引起的震動。希特勒的每一個行動都被說成是為了消除《凡爾賽和約》引起的不滿。但是,就捷克斯洛伐克而言,德國不僅吞并該國的少數民族日耳曼人,而且征服了一個斯拉夫國家。英國人和法國人終于認識到不能相信希特勒的諾言,他們決心保衛波蘭,因為波蘭很有可能成為希特勒下一個獵取目標。發動這場神經戰的借口是奪回1919年從德國領土分割出去的“波蘭走廊”,收复已經成為“自由城”的波羅的海港口但澤。 美國公眾對德國占領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應同倫敦和巴黎一樣強烈。總統顧問伊克斯說,羅斯福對希特勒“越來越惱火了”。他還想同德國斷絕關系。國務院發表了一項措詞強烈的聲明,譴責德國毀滅一個自由、獨立的國家,并宣布美國將不承認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美國海關對德國政府補貼的出口商品提高了關稅,并督促國會修改中立法。 羅斯福對參議員湯姆·康納利說:“我們要是繼續執行這項法律,那就是站在了希特勒一邊。如果我們能取消武器禁運,那對民主國家就是一個支持。”但是他的話無濟于事,這項建議仍然受到了像參議員博拉這樣的孤立主義者的堅決抵制。總統把博拉和其他國會領袖邀請到白宮,親自發出呼吁,但是博拉絲毫沒有改弦更張之意。博拉宣稱:“我們不去打仗,我們反對打仗,反對結盟!”副總統加納問其他國會領袖,修改中立法計划是否有可能通過,他們都回答說沒有可能。 然而, 羅斯福在尋求和平的問題上還不肯就此作罷。4月15日,他采取了“星期六突然行動”,呼吁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們一再談論的和平愿望。他在電報中列舉了31個獨立國家,建議這兩個獨裁者保證至少在10年里不對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發動進攻。他許諾說,如果他們作出這樣的保證,美國將支持促進世界貿易和裁軍的努力。這項令人吃惊的建議得到了美國公眾、倫敦和巴黎的支持,但是軸心國卻嗤之以鼻。 墨索里尼收到羅斯福的電報時,納粹德國的第二號人物戈林正在對他進行拜訪。据意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說,領袖開頭連看都不屑一看,戈林說根本不值得給予答复。墨索里尼認為這是“小儿麻痹症的結果”,而戈林的印象是“羅斯福害了初期神經病”。美國總統在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電報里,提出了一個直率的使他們難于回答的問題: “你們是否愿意作出保證,聲明你們的武裝部隊不會進攻或者侵入下列獨立國家的領土?” 下面開列了31個國家的名單,其中包括波蘭、波羅的海諸國、蘇聯、丹麥、荷蘭、比利時、法國和英國。總統希望這种不侵略的擔保有效期“至少應有10年”,或者“1/4世紀,如果我們敢于看得那么遠的話”。羅斯福提醒希特勒說:“你曾一再聲明,你和德國人民并不想再戰爭。如果這是真的話,世界上就不需要戰爭了” 現在看起來,這似乎像一個天真的呼吁,但是“元首”卻感到頗為狼狽,因而不得不表示他要答复,要在德國國會4月28日專門召集的一次會議上發表公開演說,逐條予以“駁斥” 。与此同時,德國外交部在4月17日一份電報中,向除了波蘭、蘇聯、英國和法國四個國家而外所有羅斯福曾提到的國家,提出了兩個問題:它們是否感到自己受到德國的任何威脅?它們曾否授權羅斯福作這一呼吁? 納粹外長里賓特洛甫在發給駐在上述各國的使節的電報中說,“我們毫不怀疑,對兩個問題的答案都將是否定的。但是,雖然如此,為了特殊的理由,我們想要立即得到确鑿的證實。 ”所謂“特殊的理由”,到希特勒4月28日演說的時候就完全清楚了。 4月22日,德國外交部向“元首”提出報告說,絕大部分國家,包括南斯拉夫、比利時、丹麥、挪威、荷蘭和盧森堡在內,都“已經對兩個問題作了否定的答复”。實際上這些答复都是違心的,都是在納粹德國的壓力下被迫作出的。波羅的海邊上的小小的拉脫維亞,開頭不知道到底要它作出什么樣的答复,德國外交部馬上就給它駐在里加的公使說,“要是門特斯先生不能對我們的問題干脆答‘不’的話,我們就要把拉脫維亞算在那些甘愿做羅斯福先生的同党的國家里面去了。”“今后引起的一切嚴重后果,要由拉脫維亞政府承擔責任”。 這些“答复”都是給希特勒的“彈藥”。在1939年4月28日這個宜人的春日里,當他口若懸河地在國會演說的時候,他充分地利用了這些材料。他雄辯滔滔,机鋒橫溢,极盡尖酸刻薄、虛偽狡詐之能事,這种本領已經達到空前未有的高峰。演說不僅在全在德國電台上廣播,而且在全世界几百家電台上廣播,在美國也由各大廣播公司轉播。在此以前和以后,都不曾有過他那天那么遍及全世界的听眾。 在通常一上來先訴說一通凡爾賽和約的罪惡以及它所加在德國人民頭上的种种不平和長期痛苦的開場白以后,這篇演說首先對英國和波蘭作了答复,這個答复震動了憂心忡忡的歐洲。希特勒先表示了一下他對英國的欽佩和友誼,然后就攻擊英國對他不信任,攻擊英國對德國實行新的“包圍政策”,他宣布廢除1935年的英德海軍條約。他說,“它的基礎已經消失了”。對波蘭也是一樣,“元首”公開了一直保守秘密的、他關于但澤和走廊地俗向波蘭提出的建議,把這個建議稱做“為了歐洲和平的利益而可能想得出的最大的讓步”,并且告訴德國國會,波蘭政府已經拒絕了這個獨一無二的建議”。 希特勒接著指出,說德國打算進攻波蘭的消息“不過是國際新聞界的捏造”。他說,新聞界的這种“捏造”,已使得波蘭同英國簽訂了一個協定,這种協定“在某种條件下會強迫波蘭對德國采取軍事行動”。因此,波蘭已經背棄了波德互不侵犯條約!“因面我認為這一協議已經受到波蘭單方面的破坏,從而已經不再有效。” 希特勒下面就轉向羅斯福總統,德國獨裁者的辯才在這里發揮到了頂點。當他嬉笑怒罵,几乎無休無止地取笑美國總統的時候,那些腦滿腸肥的議員們不斷地哄堂大笑。他先把羅斯福來電的論點—一列舉出來,然后就一臉好笑地予以譏諷和詭辯。 羅斯福總統在給希特勒的電報中說,他認為一切國際問題都可以在會議桌上解決。希特勒就此回答說,“要是這些問題果真能在會議桌上得到解決的話,我將不胜高興。然而我的怀疑是有具有根据的,那就是,最明顯地表示不信任會議有用處的國家正是美國自己。因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會議就是國際聯盟。”希特勒提到美國總統,德國曾參加過在凡爾賽召開的一次會議,它不是去參加討論,而是去听別人捉弄。它的代表“受到的屈辱甚至比蘇族的酋長所受到的屈辱還要大”。 希特勒對羅斯福總統要求他保證不進攻31國中任何一國所作的答复,最后接触到了核心。希特勒反問:“羅斯福先生怎么知道哪一個國家認為自己受到德國政策的威脅,而哪一個國家又認為自己沒有受到這种威脅呢?” 他說,“我曾經不厭其煩地向上面所提到的那些國家做過調查,第一,它們是否認為自己受到了威脅,而更重要的是,第二,美國總統向我們提出的問題,是應它們的請求提出來的呢,還是至少在它們的同意下提出來的?所有的答复都是否定的……誠然,我并沒有對某些國家提出詢問,因為這些國家,例如,敘利亞,目前還沒有取得自由,而是在民主國家的軍隊占領之下,因而被剝奪了它們的權利。” 必須請羅斯福先生注意一兩個歷史的錯誤。他提到了,舉例來說,愛爾蘭,并且要求我聲明德國不會進攻愛爾蘭。我剛讀到愛爾蘭總理德·瓦勒拉的一篇演說,奇怪的是,他在這篇演說里,同羅斯福先生的意見相反,并沒有非難德國壓迫愛爾蘭,而是譴責英國不斷侵略愛爾蘭…… “同樣,羅斯福先生也沒有注意下面的事實:巴勒斯坦目前并不是在德國軍隊占領下,而是在英國軍隊占領下,這個國家的自由受到了最殘暴的武力手段的壓制。” 德國國會的議員們笑得聲震屋瓦,然而希特勒卻一絲笑容不露,保持著他那一本正經的神態,以期達到最大的宣傳效果。 狂熱的孤立主義者幸災樂禍,确信羅斯福由于“進行干涉”受到嘲笑和悔辱。參議員親伊說:“這是自找苦吃。”但是羅斯福本來就預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這兩個獨裁者不會作出積极的反應。他對亨利·華萊士說:“這兩個瘋子尊重的是武力,只是武力。” 赫爾說,羅斯福的意圖是“揭露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本來面目。”“星期六突然行動”有助于喚醒美國人民看到迫在眉睫的危險。羅期福把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指責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就使自己站到了反法西斯運動的前列。面對著國內外的挑戰,他將奮起斗爭。 1939年圣誕節前不久,有個人把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英雄約瑟夫·沃倫在1775年犧牲前寫的一首詩寄給羅斯福,詩的第一節是這樣的: 英雄們,舉起你們的手, 發出自豪而輕蔑的詛咒; 坏蛋布下陷阱要把你們置之死地, 這不過是枉費心机。 哪怕歐洲傾巢出動, 我們也要嚴陣以待, 為自由的美利堅而戰斗,吶喊,戰斗! 羅斯福總統把這首詩抄了一份給霍普金斯,并附了下面一段話,以表明當時他對反法西斯斗爭的態度: “約瑟夫·沃倫在1775年的這首詩很有意思, 它表明,大約400万人民,資源有限,哪怕在當時也敢認為,他們能對整個世界戰而胜之。我看,今天的美利堅恐怕也同當年一樣,有許許多多的人要求‘戰斗,吶喊,戰斗’!”正是:丟掉幻想精神壯,鷹擊長空看膽量。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