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縱虎貽患教訓深,三軍動員要雪恨; 斬釘截鐵命令下,總統挂帥看決心。 羅斯福弄清珍珠港遭難的确實消息后,表面上雖顯得鎮靜自若,但內心卻是滿腔怒火。每當听到從夏威夷來的新消息,他都嚴肅地搖搖頭。羅斯福想采取援救行動,同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討論了軍隊的部署問題,指示國務卿赫爾隨時向拉美國家介紹情況,使它們准備就緒,并命令陸軍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長諾克斯在所有的國防工厂和關鍵設施布置警戒。然而,總統不允許在白宮周圍由軍人站崗,因為白宮已經吸引了焦慮的美國人,他們聚集在柵欄外面,尋求新的保證和指導。 羅斯福把秘書塔利叫到他的書房時,漫長的冬天的陰影已開始降臨。部長和將軍們都离開了書房,現在只剩下他們兩個人了。他說:“請坐,格雷斯,明天我去國會發表講話,我想口述我的講稿,篇幅不長。”他深深地吸了一口香煙,又把煙吐出來,開始以他通常口述信件的那种冷靜的調子口述講稿。他清晰地、慢慢地念出每一個字,小心謹慎地說出每一個標點符號和新的段落。講稿共不到1000字,口述時沒有猶豫,也沒有重新考慮。 第二天上午,總統身披藍色海軍斗篷,乘車來到國會大廈要求向日本宣戰時,在珍珠港被擊沉的軍艦露出的煙囪還冒著濃煙。錨地上最突出的是戰列艦“亞利桑那”號的歪歪斜斜的三角桅杆和“俄克拉何馬”號傾覆的船身。“亞利桑那”號已經成為1000多名海軍官兵的墳墓。“俄克拉何馬”號看上去就像一條試圖沖上岸灘的巨鯨。一些小船慢慢地駛來駛去,從漂著一層油的水中打撈水兵和海軍陸戰隊員的尸体。總共有19艘軍艦被擊沉、擊坏,其中包括太平洋艦隊的全部作戰艦只。有數百架飛机被毀,3000多名官兵死亡或受重傷。珍珠港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慘案。 當總統裝著支架,由他儿子詹姆斯上尉攙扶著緩步穿過大廳時,歡呼聲像暴風雨般地爆發了出來。羅斯福接受過無數次歡呼,但從來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在歡呼聲里,有著一种發狂似的快慰之感,似乎他的出現使人們一下子從恐懼中解脫出來。更重要的是,似乎所有這些人,不管是民主党還是共和党,都在向他,并且通過他,向他們的祖國表達他們的赤膽忠心。 羅斯福登上講壇斜坡,走向演說的位置。他面對著沸騰的人群站在那里,面色安詳而嚴峻,雙目凝視前方。他一手扶著講台,一手打開一個好像小學生使用的黑色筆記本。他的眼睛在大廳里環視片刻,看著坐在前排的內閣成員、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和各國外交使節,然后抬頭望望座無虛席的樓廳觀眾席,在那里他夫人埃莉諾同威爾遜的夫人坐在一起。在全國各地,美國人聚集在收音机前,傾听人們熟悉的聲音。 副總統先生、議長先生、參眾兩院各位議員: 昨天, 1941年12月7日,——必須永遠記住這個恥辱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空軍突然的蓄意的進攻。 美國和日本是和平相處的,根据日本的請求仍在同它的政府和天皇進行會談,以期維護太平洋和平。實際上,就在日本空軍中隊已經開始轟炸美國瓦胡島之后的1小時,日本駐美國大使還向我們的國務卿提交了對美國最近致日方信函的正式答复。雖然复函聲稱繼續現行外交談判似已無用,但并未包含有關戰爭或武裝進攻的威脅或暗示。 歷史將會證明,夏威夷距日本這么遙遠,表明這次進攻是經過許多天或甚至許多個星期精心策划的。在此期間,日本政府蓄意以虛偽的聲明和表示繼續維護和平的愿望來欺騙美國。 昨天對夏威夷島的進攻,給美國海陸軍部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我遺憾地告訴各位,很多美國人喪失了生命。此外,据報,美國船只在舊金山和火奴魯魯(檀香山)之間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魚雷襲擊。 昨天,日本政府已發動了對馬來亞的進攻。 昨夜,日本軍隊進攻了香港。 昨夜,日本軍隊進攻了關島。 昨夜,日本軍隊進攻了菲律賓群島。 昨夜,日本人進攻了威克島。 今晨,日本人進攻了中途島。 因此,日本在整個太平洋區域采取了突然的攻勢。昨天和今天的事實不言自明。美國的人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見解,并且十分清楚這關系到我們國家的安全和生存的本身。 作為陸海軍總司令,我已指示,為了我們的防務采取一切措施。 但是,我們整個國家都將永遠記住這次對我們進攻的性質。 不論要用多長時間才能戰胜這次預謀的入侵,美國人民以自己的正義力量一定要贏得絕對的胜利。 我現在預言,我們不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來保衛我們自己,我們還將确保這种形式的背信棄義永遠不會再危及我們。我這樣說,相信是表達了國會和人民的意志。 敵對行動已經存在。無庸諱言,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都處于嚴重危險之中。 信賴我們的武裝部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幫助我們! 我要求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發動無端的、卑鄙的進攻時起,美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于戰爭狀態。 羅斯福總統的演說歷時6分鐘多一點。 現在講話結束了,他抬起頭,微笑著向人民揮手致意。他的講話受到与會者的熱烈歡迎。這個簡單的演說,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威爾遜于1917年要求國會對德宣戰的演說,份量重得多,影響深遠得多。參議院以82票對零票,眾議院以388票對1票通過了羅斯福的宣戰要求。從此,美國正式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2月8日,英國也宣布同日本處于戰爭狀態。9日,中國國民党政府,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之后才正式對日本宣戰,10日又對德國宣戰。接著對日本宣戰的還有戴高樂的“自由法國”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 在珍珠港事變兩天以后的星期二晚上,羅斯福向全國人民發表了《我們將打贏這場戰爭,我們還將贏得戰后的和平》的廣播講話。總統在這篇“爐邊談話”中,針對美國人民對這場戰爭缺乏思想准備的情況,著重說明了法西斯匪徒背信棄義、慣用偷襲的辦法發動侵略戰爭。他說,日本過去10年中在亞洲所走的道路,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歐洲和非洲所走的道路是极為相似的,他們都是在事先沒有警告的情況下,對他們所要鯨吞的國家發動入侵。你看: 10年前,在1931年,日本入侵中國滿洲—一未加警告。 在1935年,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未加警告。 在1938年,希特勒占領奧地利——未加警告。 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未加警告。 同樣,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蘭—一未加警告。 在1940年,希特勒入侵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未加警告。 在1940年,意大利先后進攻法國和希腊——未加警告。 而今年,1941年,軸心國家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腊,控制了巴爾干——未加警告。 還是1941年,希特勒入侵蘇聯——未加警告。 而現在日本進攻了馬來亞和泰國以及美國——未加警告。 “這完全是一個模式。”羅斯福進一步指出,“在強盜行徑橫行的世界里,就談不上什么任何國家或者任何個人的安全。”總統號召全國人民緊急動員起來,積极投入這場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他說:“這不僅是一場長期的戰爭,也將是一場艱苦的戰爭。我們所需要的物資、金錢必須成倍地不斷地增加。生產必須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的陸、海、空軍,也必須加強在整個南北美洲和全世界同納粹分子和日本軍閥作戰的其他陸、海、空軍。”為此,他要求在一切軍事工業,包括重要原料的生產部門,都實行每星期七天的工作制,以加速現有的一切生產。此外,還要建立更多的新厂,擴建老厂,把許多小厂轉向戰時需要,以迅速增加生產能力。 在日本方面,以東條為首的法西斯政府,雖然對珍珠港和南亞已經發動了進攻,但還沒有宣布戰爭。 在12月8日日出前一個小時東萊召開的內閣會議上,海軍大臣鳩田繁太郎報告了珍珠港的結果,法西斯頭目們狂歡亂叫。會上匆匆草擬了宣戰詔書,由閣員們簽名后送往樞密院。 東京時間7時正, 日本廣播公司正式廣播了日本南進的緊急新聞。 消息說,“大本營陸海軍12月8已上午6時宣布,帝國陸海軍于今日天明以前在太平洋同美軍和英軍進入戰斗狀態。”這條消息通過架設在大街上的廣播喇叭傳開了。行人止住腳步,惊呆了。接著喇叭里放送軍樂,受軍國主義熏陶的一些青年人開始鼓掌,像看球賽時那樣。不過,多數中、老年人神情緊張,對日本前途感到擔憂。在廣場上,腰挂鈴擋的賣報人挾著“號外”,東奔西跑,鈴聲之響在皇宮東廂第三接待室都可听見。 隨后, 下午零點20分, 東條政府發表了“賊喊捉賊”的宣戰聲明。聲明說:“蓋确保東亞之安定,貢獻于世界和平,乃是帝國既定之國策。”聲明首先炫耀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的赫赫戰功——“支那重要地點悉歸我手”——之后,對美英進行了強烈的譴責,說:“東亞之安定与帝國的存在正瀕臨危殆。事已至此,遂頒發對美國及英國宣戰之大詔。如今皇國之隆替,東亞之興廢,端賴此一舉。”東條號召日本人民“鐵石般團結,踊躍奮起,舉國家之總力從事征戰,以之永久剔除東亞之禍根,奉安圣慮。” 電台里接著播放了《軍艦進行曲》。歌中唱道: 跨過大海,尸浮海面, 跨過高山,尸橫退野。 為天皇捐軀, 視死如歸。 正當東條之流歡慶在太平洋取得赫赫戰功的時候,希特勒從東線回到了柏林。他為兩件事發愁,一是蘇聯在莫斯科前線開始了大反攻,二是太平洋傳來的消息。珍珠港事件在頃刻之間解除了蘇聯唯恐東面受敵的后顧之憂,現在斯大林可以几乎把他在亞洲的力量全部用來對付德國了。几個月來,德國“元首”一再催促日本攻打蘇聯,避免与美國交戰;与此同時,東條卻迫不及待,一再督促大島浩大使向希特勒索取書面保證,要希特勒在一旦日、美開戰時進攻美國。鑒于諾門坎事件的教訓,東條堅持南進,向盟國“軟腹部”開刀,卻不愿作出任何襲擊蘇聯的承諾。 納粹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告訴希特勒,東條首相要求德國立刻對美宣戰。他同時提醒“元首”,根据三國條約,只有在日本直接遭到進攻時,德國才有義務援助日本。 “如果我們不站在日本一邊,這個條約在政治上就死亡了。”希特勒說。 希特勒的態度如此大變,令人吃惊。因為他過去堅持要不惜一切代价使美國不參加歐戰,而現在希特勒卻主張与美國攤牌了。這樣一來,美國總統用不著擔心對德國宣戰會遭到國內“孤立主義”者的強烈反對了。納粹頭子開始狂熱地訂他的如意算盤:像美國這么一個“半猶太化、半黑人化”的“建立在美元之上”的國家,怎能指望保持團結呢? 何況珍珠港事件的時机好得不能再好了。 俄國人在反攻,“德國人都在擔心美國遲早要參加這場戰爭”。 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知道希特勒“為了威信關系”已經打定主意要先宣戰,于是他指示德國駐華盛頓代辦托姆森,不要与美國國務院有任何接触。“我們希望在任何情況下都避免讓那里的政府在這一步上搶在我們的前面。” 12月11日,希特勒召開國會,發表了向美國宣戰的狂妄演說。“我們總是先動手!我們總是先下手!”希特勒咒罵羅斯福是和威爾遜一樣的狂人。“他始而煽動戰爭,繼而顛倒是非,再用基督教徒的偽善的外衣把自己可恥地掩蓋起來,然后慢慢地把人類引向戰爭,賭咒發誓請上帝來證明他進攻旁人是多么正當。” “現在總算有一個國家為真理和正義遭到史無前例的無恥糟踏而首先提出了抗議”,希特勒大聲喊叫道,“日本政府在与這個人進行了多年談判以后,終于再也不能容忍他的無恥欺騙了。這個事實使我們全体德國人民,我想還有全世界一切正直的人們,都感到深深滿意。” “因此,我已安排好在今天把照會發給美國代辦,德國政府決定与美國斷絕一切外交關系,并且宣布,從即日起已与美國處于戰爭狀態……”希特勒的話被納粹議員們瘋狂的歡呼聲、掌聲淹沒了。 正是在這一天,東條英机和希特勒、墨索里尼又簽訂了一個新的協定,申明德、意、日三國“在對美、英聯合作戰取得胜利以前,絕不放下武器”,以及在任何情況下都決不單獨媾和的“決心”。同時規定了瓜分世界的范圍,商定在胜利結束戰爭之后,締約國應根据三國同盟的精神,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事業中進行合作。 條約簽訂三天后,希特勒為了進一步密切同日本的友好關系,特給大島大使頒發了德國雄鷹大十字勳章。希特勒說:“你們用這种辦法同美國宣戰做得對。盡可能長久地談下去是恰當的,但是如果發現對方只是為了拖延,為了羞辱你,而不是想達成協議,那么就必須進行打擊,而且打擊得越重越好。” 在反法西斯盟國這方面,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進行了改組。尼米茲接替金梅爾指揮太平洋海軍。這位頭發斑白但看上去精神抖擻的將軍,一到艦隊就發現了他怕發現的東西——悲觀失望的情緒。土气“低到不可再低”的程度,不少人患了“恐日病”,他甚至看到珍珠港事件的打擊已經使几位高級將領的頭發都白了。 尼米茲召見了原來的參謀班子,他們中間有几個人還在遵醫囑吃鎮靜劑。“不會有任何調動,我對各位完全信任,”尼米茲說,“我們挨了一次猛撞,但是我對于最后的胜利毫無怀疑,當前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抓緊整頓軍隊,修复軍艦,准備反擊。” 正當羅斯福大事進行戰備動員的時候,英國首相丘吉爾匆匆來到美國;他廣泛接触,到處進行反法西斯的鼓動宣傳。“今天是一個奇异的圣誕節,”丘吉爾富有感情地說。他在白宮南陽台上站在羅斯福旁邊,向聚集在南草坪參加傳統的白宮圣誕樹點燈儀式的三万名听眾發表演講。“讓儿童們快樂歡笑地過一夜吧。讓圣誕老人的禮物使他們玩得更高興吧。讓我們這些成年人也盡情地和他們一起享受無限的快樂,然后再重新去面對擺在我們面前的嚴肅任務和艱難的歲月吧。我們決心要以我們自己的犧牲和勇敢使得這些孩子不致被人奪去他們的幸福,不致被人剝奪他們生活在一個自由和安宁的世界上的權利。” 圣誕節那一天,羅斯福和丘吉爾還參加了在衛理公會禮拜堂里舉行的一次各教派聯合禮拜儀式。哈里斯牧師為總統和首相祈禱。他為首相祈禱時說:“由于上帝您有力的援助,他得以繼續領導他的英勇人民,不怕流血、流汗、流淚,去建造一個新世界,使善良的人們可以在那里共同生活,而無人敢于打扰和制造恐懼。”會眾歌唱《啊,小小的伯利恒鎮》,里面有這樣几行: 然而在陰暗的街中閃耀著 永遠不滅的光芒; 長年累月的希望和恐懼 今晚集中在你身上。 圣誕節過后,丘吉爾又向美國國會發表了講話。他說:“我們并無窺測未來奧秘的天賦;但是我仍然要聲明,我的堅定不移的希望和信心。這就是在未來的歲月中,英美兩國人民,為了他們本身的安全,也為了所有人的利益,將要庄嚴、正直与和平地并肩前進。”場內爆發了一陣自發的熱烈掌聲。 當天下午, 丘吉爾及其隨行人員与以羅斯福為首的美國軍政要員, 舉行了以“阿卡迪亞”為代號的第一次全体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聯合指揮体制,即聯合參謀長委員會,總部設在華盛頓。“确定希特勒是主要敵人,認為太平洋戰爭暫時必須是一場固定陣地的戰爭,目前主要是阻止日本人的進攻。”為了便于聯合作戰,統一對敵,會議還決定在太平洋地區建立ABDA(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聯軍司令部,由英國韋維爾將軍任總司令。 “阿卡迪亞”會議持續了兩周。會議通過的《聯合國家宣言》比《大西洋憲章》前進了一大步。由美、莢、蘇、中等26個國家代表簽字的《聯合國家宣言》內容如下: 本《宣言》 簽字國政府,對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与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所作的稱為《大西洋憲章》的聯合宣言內所載宗旨与原則的共同方案業已表示贊同,深信完全戰胜它們的敵國對于保衛生命、自由、獨立和宗教自由并對于保全其本國和其他各國的人權和正義非常重要,同時它們現在正對力圖征服世界的野蠻和殘暴的力量從事共同的斗爭。茲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与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与本宣言簽字國合作,并不与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或和約。 現正或可能將在戰胜希特勒主義的斗爭中給予物質上援助和貢獻的其他國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丘吉爾在12月29日動身去加拿大前,已同羅斯福共同決定了《宣言》的最后文本。在征求各參与國政府意見后,最后的修改出自羅斯福的手筆。他用自己創造的非常得意的“聯合國”名字代替“合作國”。12月30日,丘吉爾打電報向羅斯福表示:如果《宣言》能夠按時通過,那就是“一項蠻不錯的成就了”。果然如此,兩天后,即1942年元旦,26個國家的代表匯集白宮,在文件上簽了字,于是聯合國誕生了,而全球各地祈求重見自由和建立持久和平的億万人們,得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有希望的信息。 必須記住,這一部新的世界交響樂的前奏,是在太平洋盟軍節節潰敗的可惊消息不絕于耳之際譜寫成的。當時日軍席卷馬來亞和菲律賓;他們的傘兵第一次在荷屬東印度降落;他們奪取了關島、威克島和香港,并向馬尼拉進軍,把麥克阿瑟和最后一支美菲軍隊絕望地圍困在巴丹半島南端和科雷吉多爾島上。 我們還必須記住:這時,美國的威望正在迅速下降,在遠東尤其如此。日本的宣傳員得意洋洋地高喊:“美國的海軍到哪里去了?”看到一向傲慢而富有的美國人竟然對于遍布西太平洋的盟友無法給以援助,甚至對自己被圍的孤軍也都束手無策,他們更是抓住机會盡情而痛快地大加挖苦。 為了盡快扭轉敗局,羅斯福在1942年1月6日的《國情咨文》中說:“我們進行這場戰爭不能抱著防御的態度。當我們把軍事力量和資源充分動員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向敵人進攻——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力所能及,我們就要打擊他們,再打擊他們。我們必須在遠离我們海岸的地方把敵人擋住,因為我們的意圖是把戰爭帶給敵人,帶到敵人的本土上去。” 為此,羅斯福總統號召青壯年踊躍參軍,工人、農民要加緊生產,為早日贏得胜利多生產物資,多生產軍火。在總統的建議下,珍珠港事件后不久,國會迅速通過了一項新的征兵法,把要求登記的范圍擴大到所有從18歲到65歲的男子。從20歲到44歲的男子有義務服兵役,超過最高年限的男子則有義務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務。此外,新的兵役法還規定,所有正在武裝部隊服役的男子均須在整個戰爭期間服役,另外還要延長6個月。根据選征兵役法, 對大約3100万人進行了分類, 其中將近1000万人被征召入伍,還有許多人志愿入伍。到1945年,陸軍約有820万人,其中2/3在海外服役。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約有390万人,海岸警衛隊約有25万人。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實行了一項重要的軍事革新,就是在陸海空三軍中廣泛使用婦女,盡量使男子擺脫非戰斗任務。在1942年全國約有數十万婦女從軍,擔負了醫療救護、文書打字和通訊聯絡等方面的任務,為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羅斯福在《國情咨文》中指出:“柏林和東京的軍國主義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是,被激怒而團結起來的全人類將結束這場戰爭”;“我們的目標是明确的:粉碎軍閥強加在被奴役人民頭上的軍國主義——解放被征服的國家——在全世界各地樹立和保障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匾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懼的自由。我們不達到這些目標絕不罷休。” 總統在《國情咨文》中,要求政府有關部局馬上采取有效步驟,力求做到: 第一, 努力提高生產飛机的速度,以便在1942年生產6万架,這比政府一年前訂的目標多生產1万架。 其中包括供作戰用的4.5万架轟炸机、俯沖轟炸机和驅逐机。 而且要繼續保持增產速度,以便在1943年保證生產12.5万架飛机,其中包括10万架作戰飛机。 第二,提高生產坦克的速度,保證在今年——1942年內生產4.5万輛,并且繼續提高,以便在1943年生產7.5万輛坦克。 第三, 努力提高生產防空火炮的速度,1942年內生產2万門,并且繼續提高,以便保證在1943年生產3.5万門防空火炮。 第四, 努力提高運輸船只的生產速度,要求在1942年內建造總數為600万載重吨的船只, 而1941年完成的是110万載重吨。最后還要繼續提高,以便在1943年建造1000万吨船舶。 當羅斯福向國會宣讀這一振奮人心的計划時,他說:“這些數字以及生產許許多多其他武器的類似數字,是向日本和納粹稍微提示一下:他們襲擊珍珠港到底得到了什么!”國會報之以經久不息的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羅斯福強調指出:“我們今天進行的斗爭是為了安全,為了進步,為了和平,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全人類,不僅是為了一代人,而是為了世世代代的人。我們進行斗爭是為了清除世界上的積弊和癇疾。” 總統說:“我們的敵人的指導思想是野蠻的犬儒主義和對人類的极端蔑視。我們則是出于一种信仰,它可以追溯到《創世紀》的第一章:‘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 “這就是眼前日夜都在深入影響我們生活的一場斗爭。”羅斯福說,“這場斗爭不可能以任何妥協而結束。善惡之間從來沒有過,也永遠不可能有成功的妥協。只有徹底胜利才是為寬容、清理、自由和信仰而戰斗的人所應得的報酬。” 羅斯福這一鼓舞人心的演說,在美國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上,特別是在珍珠港事件剛剛發生后,在人心動蕩恐懼的情況下,為動員全國人民積极投入這一偉大的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 病夫挂帥舉世惊,意志堅定似鋼硬; 全國軍民齊動員,試看頑敵再逞凶!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