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七章 澶州城聚義


  趙匡胤和鄭恩,与韓通大打出手,驀地有人大喝一聲:“住手!”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日思夢想的義兄柴榮,奇跡般地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
  趙匡胤和鄭恩,一路上曉行夜宿,不過三四天光景已到黃河西岸,河對面就是穆陵關了。河岸上等候渡河的行人商旅,絡繹不絕。匡胤等了好大一會儿,天將黃昏,才算等到一只能夠載馬的船,將匡胤和鄭恩二人和坐騎運到東岸。二人下船,卻是一條大坡,坡盡處便是穆陵關,雄峙于山口之中,果然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万夫莫開之勢。二人進得關來,只見關內城池雖然不大,由于是交通要道,卻也顯得十分繁華熱鬧,酒館、旅店林立。二人選了一處名叫悅來旅店的地方住下,由于天色已晚,旅途勞困,二人便隨意吃了一些東西,倒身便睡。
  第二天清晨,二人起來盥洗已畢,信步走到街上觀景,轉了一條主要街道,見東北邊有好大一片廣場,都成為一個集市,無數農民、小販,在這儿扯起帳棚,擺著小攤做生意,兄弟二人看這里十分熱鬧便擠進去瀏覽,只見有賣布匹的,有賣糧食的,有賣蔬菜的,還有附近農民、獵人來賣山貨的,長途販運賣日用雜貨的,應有盡有,靠北山崖之下,扯著二排布棚,擺著各色小吃,油香、肉香迷漫。二人便在一個小攤上吃了早點出來,又沿路觀賞。忽然看見前邊圍了一群人,在議論什么。
  趙匡胤和鄭恩擠了進去,原來是一個農民,抱了一只碩大的飛禽,乃是一只活的,在那儿叫賣。這只禽長得像鵝,但比鵝個儿還大,伸著細長脖子,要比鵝頸長得多,不但嘴是黑色的,就是連平常鵝頭上長的那個紅色肉瘤,也是黑色的。
  這里的人,大都坐在山區,卻沒見過這种禽類,所以都覺得稀奇,因而引了不少人圍觀議論。
  鄭恩也覺得稀奇,便問匡胤道:“二哥,這東西是什么?”
  匡胤笑道:“這禽名叫天鵝,常常在海上栖息,卻不知怎地會飛到這离海數千里的山區來。”
  因問那農民是從那里得到的?那農民道:“這也說不清,咱家本在黃河灘上養了群鵝鴨,前几天晚上收放,卻見鵝群里多了這頭怪鵝,見它生得古怪,怕不吉利,所以特抱到關上賣掉。”
  匡胤點頭道:“這就是了,這种天鵝和野鴨一樣,是喜歡合群的,春天往北飛,秋天往南飛去過冬,這只天鵝大約是受傷离了群,才落到鵝群中找伴的。”
  那農民道:“客官說的一點不錯,這家伙翅膀下果然有箭傷。飛不起來。”
  這時,鄭恩高興地喊;“二哥,樂于常听人說,癲蛤蟆想吃天鵝肉,樂子可沒吃過天鵝肉,看它老肥的,咱就買下來,叫店家宰了下酒吧。”
  鄭恩剛說完,周圍的人,響起一群哄笑,鄭恩那里省得,是笑自己說漏了嘴,把自己比成癩蛤蟆了。
  匡胤正欲開言,只听有人說:“他這只鳥要价二十兩銀子啦!”
  二十兩銀子,一個五口農民之家;几年生活費嘍!
  正在議論,只听一聲吆喝:“閃開!”
  几個如狼似虎的兵丁,推開人群,指著那賣鳥的農民說道:“好哇!前天公子爺打獵,射下這只天鵝,卻被它帶箭扑下山崖,找了兩天,沒找到,原來被你撿了,快快拿來。”
  說著,劈手就去奪那只天鵝。另一個兵丁卻舉起拳頭,就朝那農民頭上擊來。
  旁邊早惹怒了鄭恩,他大吼一聲罵道:“好個驢毬入的,樂子要買這鳥宰剝了下酒。你們敢來搶嗎?”
  伸出蒲扇般的大手,只一抓,抓住那兵丁后頸,順手一摔,那兵了便如斷線風箏一般地向一丈以外的人叢中落下。登時,砸住了几個人,沒命地叫喊起來,那只天鵝也朴閃著翅膀,向人叢中逃逸了。
  “啊呀,打死人了!”
  “把這狂徒給我拿下!格殺勿論!”
  几丈外十余個兵丁,擁著一位武生打扮的公子,那公子向兵丁們發下號令。
  几個兵丁一听公子爺吩咐,有的舉起鐵鞭,有的拔出腰刀,蜂擁地向鄭恩扑來。
  匡胤怕鄭恩吃虧,順手操起路邊小販擺攤用的一只桌子,用手一擰,折下兩條桌腿,當作雙鞭,扑入兵丁群中來幫助鄭恩,只听丁丁當當一陣響,几個士兵的鋼鞭單刀,已被匡胤磕飛。
  那公子一看,喝道:“強徒厲害,快去叫人!”
  鄭恩听到那公子在指揮兵丁,也知道這才是正主儿,便扭過身軀,大喝一聲,向那公子沖來!
  “啊呀!”
  那公子這才和鄭恩朝面,卻認得是鄭恩,吃了一惊,扭頭就跑。原來,這人正是韓通的儿子韓天祿,前年趙匡胤和鄭恩大鬧平陽鎮,二打韓通,韓天祿就在場,所以記得鄭恩那黑塔般的大個子,面對匡胤,他卻一時想不起來。因為那天打架時已是半夜,火光之中并看不真切,而匡胤和鄭恩,只認得韓通一人,那里還分辨出其他的人來,所以不認得韓天祿。韓天祿曉得自己決非鄭恩的對手,嚇得轉身想溜。鄭恩那里容得他逃走,一個箭步躥了上去,早揪住了韓天祿背后衣襟,揮起拳頭,沒頭沒臉地打下來。
  那些兵丁見鄭恩擒住了韓天祿,哪里還敢圍攻趙匡胤,一齊回身救護韓天祿。可是他們又不敢揮刀上前,怕誤傷了公子,所以便改為哀求。喊道:“好漢爺,放了公子吧,打死人了,俺這些小兵也沒命了!”
  匡胤見鄭恩已把韓天祿打得頭破血流,暗想這公子也不過持強搶鳥,還說是他射獵射下來的,罪不至死,打一頓也夠了。
  便走上前去,架住鄭恩的胳膊,說道:“三弟,打的也夠了,饒了他吧。”
  鄭恩這才住手。用手一推,把韓天祿推個嘴啃泥,慌忙爬了起來,跌跌撞撞地逃走,早上去几個兵丁,把他扶住。
  正在這時,只見大隊兵丁蜂擁而來,為首一將,手提大砍刀,遠遠喝道:“狂徒不得無禮!”
  來人正是現任穆陵關防御使韓通。他看見儿子被打得衣衫破爛,頭臉流血,不由大怒。舉刀一揮,向兵丁下令說:
  “把打人凶手拿下!”
  走近來,才認出是鄭恩和趙匡胤。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韓通惡狠狠地喝道:“又是你們這兩個賊人!”
  他雖然自知本領不如趙匡胤,但今日他已不同往日,身為鎮守使,手下有雄兵數千,再加上儿子被打,當街出丑,更加上正好柴監軍來此巡視,如果自己連兩個強徒都捉不住,這臉還往那里擱。
  也不多說,揮動大砍刀,向趙匡胤砍來,趙匡胤也揮動桌腿迎架。鄭恩見了,拾起地上一支鋼鞭,也殺上來助陣。韓通手下兵丁,吶喊一聲,把趙、鄭二人因在核心,引起一場混戰。
  正在這時,只見一隊侍衛,簇擁著一位騎馬的長官都了過來,這人正是監軍柴榮。他本來清晨与韓通一同到校場看士兵出操,歸來途中,都听說有人打死兵丁,又痛打韓天祿,韓通吃了一惊,先來探視,柴榮隨后也到了。
  他認得那二人正是趙匡胤和鄭恩,于是慌忙高喝道:“韓將軍快住手,二弟三弟快住手,都是自己人!”
  柴榮果然有十足權威,一聲喊,韓通和手下的兵丁,都停止進攻。匡胤和鄭恩也被這熟悉的聲音打動,也都停下手來。
  那柴榮早已跳下馬來,大踏步走了過來,左右護衛急忙按劍跟上。
  匡胤、鄭恩一見果然是柴榮,慌忙上前見禮,齊呼“大哥”。
  匡胤道:“自失散以后,可使為弟的找得好苦啊,今日總算又得重見到大哥!”
  說著,便流下淚來。
  鄭恩也嚷道:“樂子跟二哥跑遍了關西,行程几千里地找大哥,可跑斷了這兩條腿!”
  匡胤瞪了鄭恩一眼說:“不要胡說。”
  柴榮看見鄭恩,雖然記得昔日他拋舍自己的往事,但一時也不知說什么好,就不理睬他的話,只看著匡胤說:“說來話長,現在請賢弟回衙一敘吧。”
  鄭恩見柴榮不理他,便一把拉住柴榮衣袖說:“大哥,韓通的驢毬入的儿子,搶了小弟的鵝,你找他要過來,樂子要下酒啦。”
  柴榮又好气又好笑,只得轉身對韓通道:“這兩人是我的兄弟,還望韓將軍看我薄面,不要再和他們計較了。”
  韓通見趙匡胤、鄭恩和柴榮認了兄弟,肚中暗暗叫苦:“這個仇報不成了。”又听鄭恩說自己家儿子搶他的鵝,他也知道,這渾人沒心机,不會說假話,再纏下去沒好處,只得抱拳對匡胤一笑說:“多有得罪,還望趙兄原諒。”
  一場風波平息,柴榮也不騎馬,挽了匡胤的手,步行口監軍行轅,鄭恩跟在后邊。
  韓通拱手相送說:“請監軍先行,末將在此處理善后。”
  他點查了兵丁,有几個受傷的,卻沒有死亡之人,便急急忙忙回家看儿子。
  兄弟三人來到柴榮行轅,一同進了花廳坐下。趙匡胤先開口問道:“自華州一別,小弟無日不思念兄長,后來遇見三弟,共同結伴尋找兄長,一直沒有找到,半年后才打听到兄長已隨郭元帥進京,由于小弟在京鬧過事,無法進京尋找,以致遲延至今,前几天遇見道人苗訓,才知道新朝已建立.他并讓小弟來穆陵關,果然在此得遇兄長,真令弟喜出望外。不知兄長這几年情況如何,卻在此地當監軍。”
  柴榮便把失散后情況講了一下,說到患病旅店,鄭恩拋下他而走,想起當日苦難,悲气交加,忽然一陣暈眩,几乎從椅子上扑倒在地。趙匡胤赶忙上前扶住,只見柴榮二目緊閉,臉上已挂滿了淚水。慌得二人捶背揉腦,連聲呼喚“大哥”,柴榮才慢慢醒了過來。
  匡胤連忙送上熱茶。柴榮呷了一口,歎了一口气,才說:“不是愚兄心地狹小,要提這些舊事,只是當時九死一生,實在是平生之中所不曾經過的苦難。幸而不死,得遇父親,才得投奔姑丈。現姑丈承繼大統為君,我受命來此巡視軍務,不期遇到賢弟,也算是咱們兄弟有緣了。”
  柴榮說到“有緣”二字,拿眼不經意地瞟了鄭恩一下。鄭恩听他敘述往事,早已坐立不安,听到最后,加上柴榮這冷冷一眼,他更接捺不住,忽地站起來,對匡胤道:
  “二哥!你是公道人,可以評評這個理!那時大哥病倒在床,我花了些銀子,又說我吃了他的本錢,我若不吃,早已餓死了,還能活到今日,二哥你說,樂子怎么錯了。”
  匡胤道:“三弟,你用錢財,倒算不了什么大錯,但大哥在病中,你該用心侍候,才是為弟之道,不該听不進几句話,就拋下大哥,睹气出走,這豈不是你的不對嗎?”
  鄭恩嚷道:“就算這是樂于不對,那么大哥有病,樂子去請醫生,也曾剪藥服侍,捧茶端湯,這些也不對嗎?怎么好的不說,一見面盡是樂子的不是!想來他如今做了大官,用不著這患難朋友了。我一身都是錯的人,留在這里還有什么意思!二哥你在此吧,樂于這就去了。”
  鄭恩說畢,气呼呼地就往外走。
  柴榮赶忙上前一把拉住,說道:“三弟,你怎么還是這脾气,几句話听不進,就又這樣睹气。今日咱們兄弟相逢,喜事一件,昔日往事,也是兄弟間之事,不是兄弟情份,還能說到這种坦率程度!常言: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難道竟為這些小事絕交不成。黃土坡前結義時,咱們有言:有官同坐,有馬同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耿耿誓言,把咱們三人的心和命運都拴在一起了,怎能這樣經不起顛簸!愚兄說几句,到此為止,若有改變初衷,皇天不佑,三弟切不可造次!”
  鄭恩看著柴榮說到這個份上,低下頭去,說道:“大哥說得是,樂子不走了!”說著竟落下兩行淚,向柴榮伏拜于地。
  柴榮連忙把他扶起,連說:“以往舊事,永不再提!”
  兄弟三人俱皆歡喜。柴榮命擺下宴席,三人開怀暢飲。匡胤這時才把自己和鄭恩這二年的情況講了一遍。又問,去年九月底,弟在襄陽,曾托京中一位舊友右守信,帶一封信回京給大哥,尋訪大哥消息,不知大哥是否收到過?”
  柴榮搖頭道:“沒有!去年十一月,只因昏君劉承佑要我姑父性命,姑父被迫興師入京辯白,一連一個多月,時局動蕩,今年正月始安定下來,我奉命鎮守澶州,二月又奉命出巡,恐怕那石兄弟一時找不到我。另外,還有一事,應告訴二位賢弟,就是我已被姑父認為義子,改稱郭榮了。如果那位石兄弟打听姓柴的,如不遇姑父老部下,漢朝舊臣知道是我的人,恐怕也就不多了。”
  三人正在說話間,旗牌官忽報:“韓通將軍求見。“原來這韓通。見柴榮与匡胤、鄭恩兄弟相認,自知無法報仇,赶回家去看視儿子,不過是些皮肉之傷,養息几天就可以好了,放下心來,卻又盤算,這趙匡胤難道是自己的克星,為什么遇見他一次,就触一次霉頭。如今正好借柴榮之面,打個圓場,免得以后彼此再見,不尷不尬。想畢,便來監軍行轅稟見。這也是韓通聰明之處。
  鄭恩一听韓通來了,便說:“這驢毬入的,多次仗勢欺從,樂子曾被他吊到樹上喂狼。今日我還沒教訓著他,待我去把他打發了吧!”說著,站起來就要出去。
  柴榮制止說:“他如今已是鎮守一方的將軍,對開國有功,甚受父王喜愛。而且在封丘戰役中,也曾冒刀山劍林之危,救過愚兄,二位賢弟看兄薄面,以大局為重,不要再与他計較了,就化干戈為玉帛吧!”
  二人見柴榮如此說,也便不再言語,鄭恩也只好又坐下來。
  柴榮分付傳韓將軍進府。不一時,韓通來到,柴榮立起相迎。趙匡胤、鄭恩卻端坐在那里不動。韓通見了,心中一陣沖動,又不敢發作,只好耐著性子,向柴榮先施一禮,說道;“韓通昏昧,不知趙公子是殿下故交,以往多有得罪之處,還望殿下海涵。”
  他明著對柴榮這樣說,暗地講的是對趙匡胤道歉的話。可見韓通并不只是粗魯猛將,這話說的十分得体,既表示了意思,也保全了面子。
  柴榮哈哈一笑,說道:“韓將軍不必過謙。這趙、鄭二位,是我結義朋友,极講義气的。今日同堂,明日同朝,我們都算一家人,過去的一切,就算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自今而始,一筆勾銷。來,來,大家見個禮吧。”
  韓通舉目看時,見鄭恩還瞪著兩眼,气勢洶洶,如果不和他見禮,他撒起野來,前功盡棄,局面難以收拾。只好忍气吞聲,先向匡胤拱手為禮,說道:“趙公子,韓通過去多有冒犯,尚望海涵。”
  趙匡胤何等聰明之人,他連忙起來還禮,說道:“韓將軍,以往之事,大家都不要再提了;趙某得罪之處,也望見諒。”
  韓通嘴里說著:“承教,承教!”又轉身向鄭恩道:“鄭兄,小弟家教不嚴,多有得罪,還望寬容!”那韓通比鄭恩大十余歲,卻自稱小弟,鄭恩的怒气也消了許多,但他那里懂得那么多繁文褥節,坐也不离,禮也不施,只是說:“你只要改好,樂子今后再不打你我。”
  韓通听了,滿面通紅,走過一邊。柴榮見鄭恩語言粗魯,不懂禮儀,甚感沒趣,忙從中周旋,曲為粉飾,請韓通坐下共飲。
  韓通坐下,免不得又向柴榮、匡胤、鄭恩一一敬酒,大家對喝了几杯之后,便無話可說了。
  韓通見大家冷場,也便知趣地立起,對柴榮說:“殿下,今日是三六九大操的日子,末將還是去校場,不能久陪。”
  說畢,就又向匡胤、鄭恩拱了拱手,离席出來。柴榮卻送至廳門,說道:“今日委屈你了,我這里多謝!”
  韓通連稱“不敢”,匆匆告辭而去。柴榮兄弟三人才又開怀暢飲,飛觥流爵,直到夜闌更深。
  席間,柴榮問明匡胤、鄭思所住旅店,已派侍從去將行李、馬匹帶回行轅,當晚,二人便往在此處。
  一二日后,柴榮巡視穆陵關防務已畢,要返回澶州,匡胤、鄭恩自然隨行。韓通依例送至郊外,兄弟三人上馬,在衛隊護衛之下,向澶州而來。
  到了澶州之后,進得帥府,柴榮先入內稟見了柴娘娘,和符小姐相見,說明了一切,然后才把匡胤、鄭恩領入后堂,參見國母,并見了大嫂。
  住下來以后,匡胤耐心教導鄭恩禮儀,使鄭恩嘴里“樂子、樂子”說得大大減少,也學會了拿拿捏捏,跟著匡胤朝拜。這柴娘娘見匡胤、鄭恩都十分英武,義子有此等英雄輔佐,心中也自高興,對二人賜賞有加。
  一日,兄弟三人正在廳上閒話,門官進來稟報說:“東京來了几位官人,自稱姓張、姓趙,与殿下是舊交。”
  柴榮道:“必是張光翰、趙彥徽,快請他們進來”。
  匡胤道:“這二人是小弟少年時好友,怎地大哥也認識他們?”
  柴榮道:“汴京有名的公子、俠義男儿。愚兄前几月在京,因与賢弟結拜,曾私下到府上拜見伯父,恰遇此二人也去了,因而認識。”
  正說著,門官已引張光翰等來到,三人一同降价而迎。那張光翰一見匡胤跟著柴榮出來,“啊呀”叫了一聲,說:“來晚了,來晚了!”
  大家一同進入大廳,互相見禮,柴榮見除了張光翰、趙顏徽二人外,還有二人,卻不認識。
  匡胤忙給他介紹道:“這位便是小弟向大哥提過的石守信兄弟,另外一個就是我的親兄弟趙匡義。”
  柴榮連忙讓大家落座,便問張光翰道:“賢弟等遠道來訪,不知可有什么事?”
  張光翰道:“請石兄弟講吧!”
  石守信立起,向柴榮又拱了下手,說道:“自去年秋末,小弟在襄陽遇見趙匡胤大哥,趙大哥托我帶一封信回京,尋訪柴大哥。小弟到京后,詢問了多人,沒有人知道。后來遇上鼎革,亂了一個多月。后來遇到張兄,才知道柴大哥已被任為節度使、駐守澶州,因此小弟便只身來澶州投書,卻不料柴大哥已出巡軍務,得二個月始回,小弟只好仍回汴京。最近估計柴大哥應請回來了,所以再次前來投書,張、趙二兄和匡義弟聞知,也想同來。所以便結伴而行,不料趙大哥倒先到了此地,小弟投書晚了,真正汗顏之极。不知趙大哥怎么倒先到了澶州?”
  匡胤便說:“在商州遇到道人苗訓,他指引我到穆陵關,才得与大哥相會。倒是難為石兄弟,往來奔波,實在辛苦。”
  柴榮便問石守信,那書信何在?石守信連忙從怀內掏出呈下。
  柴榮拆閱以后,見匡胤在信中流露出說不盡的思念情緒,不由心中大悅。揚著信說道:“這信情誼深厚,手足之情,流露滿紙,真可感人肺腑,百讀不厭。不是這封信來遲了,而是二弟感動上天,所以讓他比信先到了。”說畢,把信珍藏入怀,哈哈大笑。大家听后也自歡喜不盡。
  柴榮即命擺酒,与諸位接風。
  席間,匡胤趁空問匡義家中情況,匡義告訴他:“父母安宁,嫂嫂賢淑,皇上大赦,二老已經放心,只是思念大哥之心日盛,因得知大哥有信給柴殿下,所以讓小弟隨石兄來,通個信息,以便尋找大哥。”
  匡胤听了,才放下心來。又想柴榮不日將要進京,也便不急于派人回京報信了。
  柴榮過去飽嘗患難,如今當了皇帝義子,春風得意,郭威對他又极喜愛,視若親生,想著將來江山,不免有自己之份,應當結交一批天下英雄,積存自己的實力,才能鞏固自己的地位,干一番事業。當年的秦王李世民不就是擁有一大批心腹豪杰嗎?想到這里,他環視大家一圈,見個個英雄出眾,心中喜歡,便滿斟了一杯酒,站起舉杯道:“諸位請滿飲此杯,郭榮有話相告。”
  大家見了,一齊立起,各自舉杯,一飲而盡。
  柴榮說道:“如今國運鼎興,世際昌明,各位賢弟俱胸怀文韜武略,壯志思飛,我輩當攜手共進,一展經天緯地之才。過去雖曾聯盟結義,但先后不一,齒序不明,愚兄想趁此次天假以聚會之机,重新結義,拜告天地,郊桃園之心,學管鮑之行,不問生死,共圖患難。不知眾位賢弟意下如何?”
  眾人听了,哪有不從之理,都一致表示贊同。柴榮當即吩咐侍從,備下香案,命典禮官朗讀祭文,昭告天地,眾兄弟俱各下拜,海誓山盟。拜畢,依年齡定了齒序:柴榮居長,趙匡胤第二,鄭恩第三,石守信第四,張光翰第五,趙顏徽第六,趙匡義第七。
  雖只有七人,但卻是一次龍虎英雄的盛會。在南北分割,群雄裂疆,到處烽煙,槍林劍樹之中,這七人中有三人后來當了皇帝,其他四人也都成為舉世聞名的英雄戰將。他們的聚義,不僅于個人,而且對整個中國的局勢發展,都起著很重要的影響。這中間,年齡居長又有皇子身份的柴榮,自然地成為一個核心。
  由于柴娘娘病体尚未完全康复,郭威也沒有下旨宣柴榮進京,所以趙匡胤一行英雄,整日在澶州帥府閒住,談文論武。
  一日,早飯過后,趙匡胤忽然有個念頭,向眾位兄弟說:“諸位賢弟,咱們整日在府內,也覺得煩悶,趁今日天气晴朗,何不到黃河灘上打獵一番,一來散心,二來練習騎射,三來打些野味,回來做點新鮮菜肴下酒,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柴榮軍務繁忙,常在在府,這里趙匡胤便是老大。況且這話又說到大家心窩里了,誰還能有不同意見。于是大家帶了弓箭器械,領了十余個親兵,一行人上馬,徑出北門,沿黃河北行,走了二十余里,已遠离黃河渡口,這里人煙稀少,灌木雜草叢生,大家便在草灘上,縱馬奔馳,尋找獵物。
  由于天气炎熱,野物大都躲入蔭涼處或空洞里,所以,發現獵物甚少。大家正在焦急,忽听鄭恩大喊:
  “二哥,二哥,看那驢毬入的,是什么東西!”
  大家一看,原來是一只野兔,箭离弦般地向北跑去。眾兄弟便一齊縱馬,風馳電掣地追赶過去。
  匡胤哪匹赤免胭脂馬,乃是千里名駒,追了一陣,便把鄭恩等人遠遠拉在后邊,可是卻仍未赶上那只野兔。不知追了多遠,前邊閃出一處村落,借著那樹木房屋的掩護,那兔儿卻不知藏到那儿去了。
  趙匡胤看那村落,西北一條土崗逶迤,東南小溪曲折,村中竹木茂盛,鳥聲啼囀,暗想道:不料這里倒有如此佳妙去處。便策馬入村,走過一座小橋,只見花香扑鼻,疏篱茅舍之間,卻有叢叢刺梅花,正在盛放,給古朴的村景添上了不少靈秀之气。跑了一身大汗的趙匡胤,見此美景,感覺渾身通泰,見那橋頭不遠有棵濃蔭遮天的老槐樹,便來到樹下,翻身下馬乘涼。
  猛然一陣琴聲錚錚,如高山流水,淙淙細泉,傳入耳鼓,令人神智一清。
  “真是個好去處,這彈琴的人決定不俗,既然到此,何不拜訪一番。”
  趙匡胤正在思想,后面几個兄弟已經赶到,看見匡胤,一齊翻身下馬。
  鄭恩嚷道:“二哥,可拿住那東西了?快樂給樂子,帶回去洗剝,換換口味!”
  匡胤低聲喝道:“不許說話,那邊正有高人在彈琴啦。”
  大家側耳一听,琴聲果然美妙不凡,令人心曠神怕。
  鄭恩道:“二哥原來是在听弦子。”
  趙匡胤道:“這哪里是弦子,這叫瑤瑟,是一种古琴,由上古流傳至今。可以隨彈奏者的心境,表現出情感。如三弟性情魯直,彈出來一定狂獷;如是剛烈的人彈它,聲音就顯得激越。我听這琴聲,清徹悠長,柔而不弱,便可知彈者必然气宇不凡,有深厚道德修養的高人隱士,所以在此細細品味。”鄭恩道:“听琴聲就能知這人模樣、性情,樂子不信,咱們何不去看持他?”
  匡胤道:“我正有此意。今天說不定是遇上了個兔儿精,把咱們引到此處,得遇高人,必須拜見一下,方不虛此行。”
  說畢,吩咐從人在此看守馬匹,自己帶了眾兄弟,循琴聲走去。卻見几間茅屋,圍繞竹篱。篱內种植奇花异草,石凳上擺著盆景,清雅幽致。篱外兩棵合歡樹,纓花盛放,香气扑鼻。大家見此情景,先自心頭肅然。
  趙匡胤上前輕輕扣門,不一時,琴聲嘎然而止,由茅舍內走出一個小童,面目清秀,衣著朴素卻不開門,隔篱含笑問道:“眾位何來,有何貴干?”趙匡胤道:“俺姓趙,乃東京人氏,特來拜見先生,敬煩通報。”童儿道:“諸位稍候。”說畢,轉身回室內去了。不多時,童儿走出室內,打開大門,側身讓匡胤入內。匡胤等剛進入門內,只見那茅舍中早已走出一個人來。大家看時,只見那人身穿一襲儒衫,面如冠玉,目似朗星,年齡約在三十余歲,步履穩重,舉止康酒,飄飄然有出塵之概。
  只見那人遠遠將手一拱,說道:“不知諸位貴客光臨村野,未能遠迎,有多怠慢,且請到草堂奉茶。”
  几人進入草堂,只見那室內中間几案上,放著一張瑤瑟,兩壁圖書滿架。東側窗下則是一張書案,案頭一盆蘭草,葉子青翠欲滴,窗明几淨,托襯得室內生机昂然。真是“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大家落坐,童子獻上茶來,匡胤首先拱手開言道:“敢問先生尊姓大名?”
  那先生欠身答道:“敝人姓趙名普。因世情荒亂,胸無大志,故遠离塵囂,在這尋得一片幽靜之地,耕讀自樂。不期得遇諸位,不胜榮幸之至!諸位清茶。”
  匡胤等端起茶杯,只覺得一股清香扑鼻,入口微甜,別具一格。正尋思著是什么香茗,只見那趙普含笑向匡胤拱手為禮道:“尊駕莫非姓趙,諱匡胤的趙公子嗎?”
  兄弟六人听了,一齊吃惊,難道趙普竟是會掐會算的神仙不曾!匡胤不由起身一拱,說道:“正是,不知先生何以知道賤名?”
  趙普道:“在下認識一位友人苗光義,從他處聞得公子大名,說及公子种种事跡,實為當世英雄,決非久居池中之物,不久公子當來澶州帥府,讓我留意,并形容了公子相貌。适才看到諸位行藏,知是打獵而來,于是在下便猜個八九不离十了。”
  說畢,哈哈一笑。眾人方始明白。惟有那趙匡胤,心中“咯登”一跳,暗想,那苗訓确是一個不尋常人,竟能事先告知趙普,讓其知道我的情況,難道他真有未卜先知之能,算定我會來此的嗎?以后再遇到此人,一定要拉他到大哥帳下效力,將來征戰,卻也少不得這樣的謀略之士。”
  當下与趙普東拉西扯的閒談一陣,果然趙普滿腹經論,學識淵博,使匡胤万分傾倒。
  不覺天已過午,趙普就要留飯,匡胤因為帶來隨從過多,而怕趙普一時籌措不了這么多人的飲食。幸喜他們本來是為了打獵,已讓隨從帶了干糧准備野餐。于是便告訴趙普不必備辦吃食,只是天气炎熱,能多燒點開水即可。
  說畢,讓匡義去叫來隨從,把食搬入,兄弟六人与趙普坐于堂上,隨從則在門外合歡樹蔭下就坐,分兩處吃飯。
  趙普見他們帶來食物頗丰,也就不再客气,命小童燒了兩大桶綠豆湯,為大家解暑。
  有了這場新鮮奇遇,大家獵也忘打了,直談到紅日西斜,匡胤勸說趙普一同到柴榮那效力,以為國為民作一番事業。那趙普和苗訓一樣,胸有大志,只是不遇明主,所以一直隱居不肯出仕。如今遇到趙匡胤這种英雄人物,自然投緣,當下便慨然應允,便說,待處理了家務后,停數日必到帥府拜望,一同輔佐柴榮。太陽將近銜山,匡胤等方才告辭趙普,十余騎馬,絕塵而去。直到天色昏暗,才到達澶州,進入帥府。那柴榮已等在廳上,他回府后,聞听匡胤等出城打獵,現在回來,卻沒有一只獵物,不由奇怪動問。匡胤當即把今日奇遇趙普的事,說了一遍,并盛贊趙普之才。柴榮大惊道:“治下有此人才,我都不知,吾之罪也。”
  匡胤道:“已与他約好,二三日內來澶州相會。”
  柴榮道:“不可。如此豈不慢待賢士。當以禮聘之。”
  次日,柴榮便親筆寫了書信,派張光翰、趙顏徽二人帶了帥府侍衛官曹彬、潘美,賚了禮品,一同前去禮聘趙普。晚上,張光翰等回來,訴說趙普后日必至。
  到了那天,柴榮又派曹彬、潘美起五更駕車馬去迎接,正午時分,便已將趙普全家接到。當下柴榮大排宴席,為趙普接風。
  自此以后,柴榮有了趙匡胤一班猛虎般的結拜兄弟,又有了趙普這樣足智多謀的軍師,心中十分喜歡。更堅定了他要學李世民,作一番事業的決心。但是趙匡胤腳心中郁郁不樂。原來他到達澶州后,挂念韓素梅、便修下書信,請柴榮派了二名士兵,前往陶家庄送信,說明自己安抵澶州,會到了大哥,讓她安心,一有机會,當去接她。那知那二個士兵去了一個多月,回來之后,帶來陶洪回信,說苗訓已把信帶到,當即特別做了二乘山轎,派了家將陶龍、陶虎,帶人去襄陽迎接韓素梅,不料到了那里,韓素梅已經离開,訪問左鄰右舍,都說她家中有人來,已將她接走了。因而只好空手而歸。這一下,使匡胤如墮五里霧中,素梅家中早已無人,這親人又是從那里來的?素梅為什么不等陶家派人去接?這一切問號,百思不解,只有歎息命運多蹇而已。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