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十章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約舊日一班兄弟出城打獵,坐在林下開怀暢飲。忽然,匡胤跳了起來,拔劍在手,說道:“諸位誰愿意當皇帝,這是個好机會,用這劍斬下趙某的頭,這皇帝就當得成了!”
  轉眼之間,盛暑已過,又是秋高气爽,趙普和竇儀擬定的文管管理州縣制度,早已寫好,呈送匡胤批閱。但是卻不見匡胤下詔書調整禁軍高級將領。趙普不由日益著急,雖然在匡胤召他議事時,也暗示他几次提出此事,但是匡胤只是不加理睬。
  這一天,天高云淡,日麗風輕,匡胤忽然起了打獵的興趣,當即傳旨,通知當年的一些老兄弟石守信、高怀德、張光翰、趙彥徽、王審琦等人換裝便服進宮,隨駕打獵。
  不一時,眾將先后到來,坐在偏殿等后。約摸近半個時辰,方見匡胤也全身獵裝,紅光滿面地走進殿來。眾將見了,一齊跪倒參拜。
  匡胤一擺手,令大家起身,一一照舊坐下,才開言說:“自我朝建立以來,由于政權初立,百事待理,又加之二次平叛,很少与眾兄弟歡聚,幸如今天下太平,國家鞏固,今日閒暇無事,特邀眾兄弟前來共同一樂。一同去城西出獵野游,重溫當年游宴之趣,今日要大家免去君臣之禮,仍照當年兄弟稱呼,無拘無束,方能盡興歡樂。”
  眾將听后一齊歡呼,口稱“領旨”。
  匡胤縐眉說道:“不要說領旨,就說遵命吧,一切涉及君臣儀注的行動和言語,今日都不許講,違犯者罰酒。”
  大家一陣哈哈大笑,便隨著匡胤來到后宮門口,匡胤只帶了四五個侍從雜役,大家一齊上馬,出了后宮門,已是西北城牆之下,放開馬蹄出得城來。徑沿汴水西奔。河岸上蘆葦叢生,禽鳥飛翔,狐兔出沒,大家驅赶追膛,奔射騁馳,好不暢快。
  看看天已過午,已經猜得不少禽鳥。來到一片柳林之下。匡胤下馬,令侍從准備野餐。侍從們便選擇平坦干燥地方,舖下丈余方圓的一大塊油布,擺上帶來熏鹵燒烤的熟食,又搬出兩壇酒來,把一排大碗一一注滿,匡胤招呼大家團團而坐,歡呼暢飲,七嘴八舌的談笑。果然听匡胤的囑咐,稱匡胤“二哥”。
  匡胤一碗酒下肚,本來是紅色的臉膛,這時顯得更紅潤了,興致也隨之而起,便說道:“如此無拘無束的快活,當年在澶州黃河灘上,依山傍水的地方,常常享受,如今久已不能享受這种歡樂了。今日又得重現。”
  停了一下,他端起酒碗飲了一大口,歎說:“可惜現在少了個三弟,想起來令人難過。”
  說著,眼中充滿淚水。
  大家見匡胤提起了鄭恩,也都沉下臉來,失去剛才歡樂的心情。
  沉默一會,石守信才慢吞吞地說道:“其實三哥去了也好。咱們和過去不同了,二哥當了皇帝,咱們也都成了大軍統帥,如果還像以前那樣,說話不三不四,豈不被人竊笑,又如何能去制服部下。”
  高怀德點頭道:“石兄弟說得有理,帝王將相,就得有帝王將相的樣子。鄭兄弟身居王位,可老改不了江湖好漢的習气,如何能立于朝堂之上。不如傳位給有教養的子孫來當。倒比自家好當。”
  趙匡胤點頭不語,忽然,猛然從席上跳了起來,立在草地上,抽出佩劍插在地上,大聲說道:“這里并沒有別人,你們那個人想當皇帝,這是個好机會,可用這把劍斬下趙某頭來,就當得成了!”
  這突然的一句話,把大家嚇懵了,一齊拜伏于地求饒,也不知什么地方冒犯了太祖皇權,只是不斷叩頭乞求寬恕。
  匡胤這才說:“你等都是真心擁我為帝嗎?”
  眾兄弟一齊再次叩頭,高呼万歲。
  匡胤道:“既然如此,今后都應謹守臣節,遵從禮儀制度,不可無理犯上。”
  眾兄弟連忙叩頭說:“遵旨。”
  匡胤這才緩和了臉色,拔劍入鞘,分付大家仍然團團坐下。這才又說:“今日在宮內我已說過,要大家今日免去君臣之禮,剛才你們都跪拜,這不是犯令了嗎?來,罰酒,罰酒。每人一碗。”
  大家紛紛舉碗,咕咕咚咚喝個碗底朝天,嚇得狂跳的心才慢慢安定下來,不過卻顯得十分拘束,遠不如剛才那樣自由隨便了。
  這時,匡胤方歎了一口气,說道:“其實,當皇帝也有當皇帝的難處,自即位以來,我沒有一天真正快活過,夜里沒睡過一次好覺。”
  趙彥微不解地問道:“這是為什么?”
  匡胤不冷不熱地說:“這道理很簡單,皇帝寶座,誰不想坐?”
  話又說回來了。石守信等又緊張起來。還是石守信嚴肅了一下臉色,說道:“如今天命已定,誰敢生此异心,陛下還是寬心為是。”
  匡胤搖頭道:“不然,我故知眾兄弟絕沒有什么异心,不過像你們部下的將領,就很難說了,如果你們部下万一有貪圖富貴的人,一朝誰要強把黃袍加在你身上縱然你們不想干,恐怕也難以推得掉的啊?”
  大家听后,都愣住了,誰也想不出怎么回答好,最后石守信就在席上叩頭說:“臣等十分愚昧,不能深体圣意。如何是好,望陛下給指了一條明路。”
  匡胤長歎一聲說道:“人生如白駒過隙,從幼至壯至老,不過一瞬間而已,人們追求富貴,不過是想多享點樂,長保子孫過上好日子吧了,此外還能有什么呢?依我想來,眾兄弟可以解除兵權,到地方上專任個高官,置上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業,自己買些歌童舞女,日日歡歡,過著神仙般清閒日子。以終天年。而我還可以与眾兄弟結為親家,共同長保富貴,君臣之間,兩相無猜,大家安然度日,豈不比手握兵權,常令人側目而視為好嗎?”
  眾將听了,連忙說:“我們辛辛苦苦,沖鋒陷陣,才換來今天的地位,誰不想舒舒服服過它后半生,以補償昔年的勞苦,陛下如此為我們打算,真是万代感恩不忘。”
  匡胤道:“怎樣,又犯令了,今天此時,不許叫陛下。來,罰酒!”
  大家又喝上一陣子,各人互說些家事。匡胤問知王審琦長子王承衍,石守信的二儿子石保吉和自家長女、次女年歲相當。便當場表示可以結為親家,把二個女儿嫁給他們二個儿子。大家這才又興奮起來,看看紅日西斜,才一齊上馬回城。
  第二天后,各將帥果然紛紛先后上表稱病,要求辭去軍職。匡胤一一照准,任命石守信為天平軍節度使,高怀德為歸德軍節度使,王審琦為中正軍節度使,張光翰為鎮宁節度使,趙彥徽為武信軍節度使,都不再擔任禁軍統帥職務。并又特加优待,增加節鉞儀仗,把俸祿提高到超過宰相。各人都歡天喜地的向匡胤辭行,到各地赴任去了。
  這時,禁軍最高統帥職務殿前都點檢,殿前副都點檢二職,由于慕容延釗和高怀德去職,這兩個職務便不再任命新人擔任。只有石守信還保留著個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名義,實際上他已离職不視事了。
  其他騎步軍都指揮使,在這批元勳离任后,改由一批資歷較淺,或能力較差的將領羅延瑰、張瓊、曹翰、曹彬、潘美、劉光義等人去擔任,并且互不統屬,沒有什么可以領袖全軍的人物了。
  這樣,徹底消除了五代以來,高級軍官被擁立,造成政變的條件。這時,趙普才放下心來。
  不覺到了年終歲首,由于杜太后病故還不足一年,所以元旦匡胤也不接受朝賀。
  開春以后,便積极作平南的准備,頒發了一條列的詔令,首先他下詔給各州地方長官,讓他們鼓勵百姓勤事農業生產,并命令各州縣行政長官,每年開春,都要下鄉勸農,成為制度。以充實國庫,保證隨時都有充軍需供應。同時又從禁軍之中選出一些身強力壯武功扎實的士兵作為“兵樣”,把“兵樣”發到各州,讓地方駐軍中,依据“兵樣”標准,選拔精悍士兵,輸送到中央禁軍當兵。以形成一支強大的主力隊伍。
  同時,又加強西部,北部邊境的邊防,以使將來南征時無后顧之憂。除了已任命的韓令坤為成德軍節度使,鎮守潞州以外。又任命一批新提拔的高、中級將領,統兵駐邊,以趙贊駐延州,姚內斌駐慶州,董遵誨駐環州,王彥升駐原州,馮繼業駐靈武,以控制西部邊境;李漢超駐關南,馬仁瑀駐瀛州,駕維忠駐易州,何繼筠駐棣州,以防御北方契丹,以郭進駐西山,武守珙駐晉州,李謙溥駐隰州以御北漢。
  同時,又提倡讀書,重視使用文人,發現各地人才,都即時錄用為官,匡胤又想起來儿童時,在洛陽讀書的啟蒙老師辛文悅,于是也派人找到,引進京來做官。并親自到國子監視察,賜學生酒食。還在本年舉行了科舉考試,錄用了合格進士馬适等十五人到朝內做官。一時文士齊集汴京,為文官治國打下了基礎。
  并且責任趙普、竇儀等人主持重訂國家刑法,規定處決死刑犯人,必須由刑部复核后定罪,以改革過去各地節度使有權隨便殺人的舊制。對于各級官吏有貪贓枉法,侵扰百姓的,一律嚴懲。
  這一連串的措施,使百姓們大悅。有人說:“從前在汴京,只見滿街都是頂盔挂甲的將士,如今身穿青衫的文人秀士,穿插其中而且越來越可,可以預見天下要太平了。”
  匡胤听到奏報百姓這种反映,心中高興。不料有一天,刑部領土郎奏報說:“今有瓦橋關南一個百姓,進京到刑部告狀,說關南兵馬都監李漢超,強占民女,并借錢不還的事。事涉邊防將領,臣不敢專擅,特來奏聞,請旨定守。
  匡胤听了,思想了一會說:“可將那百姓帶來見聯。”
  不一時,那百姓來到,跪拜在地。那邊境老百姓,做夢也想不到會進入皇宮,見到皇帝。既來到以后,早已嚇得戰戰兢兢,冷汗淋体了。
  匡胤讓他詳細說了情況以后,便問道:“你女儿可曾許配人家?”
  那百姓道:“不過時個种地農家。”
  匡胤又問:“李漢超未去關南時,契丹兵是否常來侵扰呢?”
  百姓說道:“年年都要來騷扰掠搶,真是苦不堪言。”
  匡胤道:“李漢超去駐防以后,還有無這樣情況。”
  百姓回答說:“契丹兵不敢來了。”
  匡胤滿臉不高興地說:“李漢超乃是朕所派出的大將,你的女儿能嫁他為妾,豈不比作為農家婦榮耀享福?如果沒有李漢超防邊,契丹隨時可過河掠搶,你的子女、家財還能保得住嗎?這一些簡單道理你都想不通,值得千里迢迢進京告狀嗎?速速回去,下次再來放刁,絕不寬恕。去吧!”
  說畢,便讓刑部帶這百姓下去,遣送他回家。百姓無奈只好哭哭啼啼,离開汴京。
  趙匡胤卻暗暗選派了一個密使,分付他到關南去見李漢超,應“如此,如此”。
  那密使領命,來到雄州見李漢超。漢超接入。取出太祖手諭,向他宣讀。
  原來那手諭寫的是:“收到此諭,立即歸還民女,并償清欠貸,今姑且念你守邊有功,暫從寬一次,如果再違紀扰民,定加以嚴懲。如有入不敷出,可以報朕,何必向民間借貸。”
  讀畢,將手諭交付李漢超,漢超嚇得臉色蒼白,鼻尖冒汗。供上手渝,謝恩已畢。設筵招待密使。席間,問密使道:“這些事圣上如何知道?”
  密使說:“這我怎么能知道,不過,据同僚們講,圣上在各地均安排有秘密監察人員,想來,定是從從渠道得知的。”
  李漢超聞言,心跳不止。次日,忙把民女送回,還清借貸,并向當事百姓致歉賠罪。密使見事辦妥,也便回京去了。
  那些各地駐防將官,听到此事后,無不膽戰心惊,總疑心皇帝派有人秘密在自己身邊監督,便都不敢胡作胡為了。
  不覺已到秋去冬來,已近歲尾。汴京城內的樞密院忽然接到武平節度使周保權,遣使臣來告急的文書,說是衡州刺史張文表叛亂,乞求派兵援助的信。不二日,荊南節度使高繼沖也發來文書報告此事。樞密使趙普不慢怠慢,慌忙帶上兩封文書,來見太祖。
  匡胤看了以后,哈哈大笑,對趙普說:“我久欲南征,收复荊、楚,如今机會到了。”
  原來這武平節度使駐地在朗州。早在唐朝末年,唐將馬殷進入湖南,任潭州(今長沙)節度使時,便成為地方割据勢力,后來自立為楚王。馬殷死后,其儿子馬希葵与馬希崇爭奪三位,為南唐李景所滅。馬希葵的部將王逵、周行逢等又起兵反南唐,把南唐兵擊敗,收复了湖南,因向后周稱臣。不久,王逵被部將殺死,周行逢遂成為湖南的實際統治者,被周世宗柴榮封為武平節度使。宋初,又加封中書令榮譽銜。實則依然是軍、政、財權獨立的割据勢力。
  与湖南情況相同。在五代后梁時,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被封為南平王,使成為割据勢力。后來也名義上向后周和宋稱臣,取消三號,改稱節度使,而仍然政令獨立。現任荊南節度使的高繼沖,乃是高季興的曾孫,高保融之子。
  那武平節度使使周行逢統治湖南七年,還算個清廉勤政的人才,這一年重病,快要去世時,把節度使職務傳給自己儿子周保權,這時周保權僅十一歲,臨死時,他召集部下和周保權分付說:“衡州刺史張文表和我一同起兵,資歷相等,后來他因沒有當上節度使,而常常怨恨,我死以后,他必然要叛亂,可以讓楊師王番去討伐他。”說罷,便去世了。
  張文表听到周行逢去世,立周保權為節度使,大罵道:“我与周行逢一同投軍起兵,削平湖南,立下功勳,如今卻要我去下拜這個小孩!”
  不久,周保權派兵駐防永州,途中經過衡州,于是張文表便把來兵驅逐出境,不許通過。接著又襲取了潭州、奪了潭州留后的大印。自稱代理留后。也上表給宋,申述自己功勳,要求免去周保權職務,授自己為節度使。
  而荊南節度使高繼沖,也怕張文表占了朗州,自己南面門戶洞開,危及自身,也便上表請求宋太祖出兵。
  匡胤一連接到這三處的表章,正遂征南心愿,對趙普說:“應趁其內亂,把荊、楚政權收歸中央。”
  于是,趙匡胤詳細定下南征計划,建隆四年正月初七下旨,任命李處耘為湖南方面兵馬都監,向他面授机宜,讓他帶了任命慕容延釗為湖南方面兵馬都部署的詔書,領一万禁軍,赶赴襄陽与駐守襄陽的西南方面兵馬都部署慕容延釗合兵一處,一同南征。
  李處耘點齊兵馬,于正月初十日領兵動身,行路十余日方到達襄陽,向慕容延釗傳達旨意,二人直到二月,方起兵南下。并根据匡胤所布置的計划行事。先差部將丁德裕赶往江陵府,通知宋兵將借道江陵,南下討張文表。
  且說那江陵府中的荊南節度使高繼沖,自去年十二月止,向宋廷請兵援助湖南以來,看看到了二月初,忽然接到宋太祖趙匡胤派使臣送來詔書,令荊南先派水師過洞庭湖入湖南。先行救援潭州,宋兵隨后就到。高繼沖不敢違旨,便派部將李景威整頓水師,准備出發。
  忽報宋朝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奉命出兵援助湖南,現派使者丁德裕亞以,要求接見。
  高繼沖便令請丁德裕人府相見,丁德裕備說了宋兵要進軍湖南,要借道荊南的意思。高繼沖點頭應允。當下送丁德裕入賓館休息,派人設宴招待。自己急召部下眾文官武將商議對策。
  當下兵馬副使李景威說:“宋兵雖然稱借道收复湖、湘,但是不能保證他趁此机會襲取我江陵。因此,請給我三干兵馬,埋伏于荊門險要之處,待其兵馬經過,突擊攻之,擒其上將,則宋兵必退。然后,我再回軍攻入湖南,擒張文表獻于宋廷,這是一件很大功勞。然后釋放宋朝上將,使他們不敢小覷荊南。這才是長保荊南的上策。”
  節度使判官孫光憲搖頭道:“景威此說不妥,听起來似很不錯,但未免有點紙上談兵,如實行來,并不容易。中原自周世宗時,便有統一天下之志,如今宋朝建立,兵精糧足,勢力又超過周世宗數倍。如今出大兵征伐張文表,有如泰山壓卵,必然平定湖、湘,收入宋朝版圖,那時豈然容許荊南獨立,要借道行政湖、湘嗎?所以不如早日主動歸順朝廷,則荊南可免戰爭之禍,高公也可長保富貴。如依景威听說進行伏擊,而激怒宋兵,必然會引起大兵直搗江陵。試想我們兵不過万人,如何能迎敵,那時玉石俱粉,悔之晚矣。”
  高繼沖听了,點頭道:“不憲之言值得考慮。”
  他自知自家彈丸之后,兵力太弱,實在不敢采用李景威那冒險作法。弄不好雞飛蛋打,性命恐怕也保不住了。
  當下計划已畢,李景威回到家中,歎息說:“荊南大勢去矣!”當晚自殺而死。高繼沖听說,哀悼不已,更沒個主意。
  忽然,報馬來報,宋兵三万余人,在慕容延釗、李處耘率領下,已經到達荊門了。
  高繼沖慌手腳,忙請來叔父高保寅密商,決定由高保寅以勞軍為名,先到荊門探看宋兵強弱和意圖,再作決定。當下,挑選肥牛數十頭,美酒百壇,由高保寅親自押送,前往勞軍。
  高保寅來到荊門宋兵大營,只見宋朝樞密副使兼湖南兵馬都監李處耘親自出營迎接。
  二人禮已畢,攜手入門,來到大帳,李處耘推高保寅上坐,自己在下首相陪。寒喧几句客套之后,擺上宴來。李處耘請高保寅入席,又喚來几個將領作陪,卻不見慕容延釗到來。
  高保寅心中惊疑,因問道:“慕容將軍為何不見?”
  李處耘道:“這是先行部隊,他尚在后,明日必可到達。今日請將軍便住在本營,明日便可与慕容將軍會見了。”
  高保寅听了,心中只打鼓,暗想自己進營時,偷偷觀察估計宋兵營帳,兵力當已有三万,如果只是前部,那么宋兵恐怕要在五六万以上。想到此處,不由臉上變色。
  李處耘見狀,忙舉怀敬酒,說道:“荊南早在周朝,已歸順朝廷,咱們早已是一家人了,何必如此拘束。今日但請開怀暢飲。”
  高保寅只好強作歡笑,也舉起杯來。
  席間,高保寅試探地問宋兵對荊南的態度。李處耘則說:“這次出兵,旨在討平湖南叛逆,至于荊南,早已是一家,高了度使的地位決不會變。這一點盡請放心。當今我主英明天縱,早在布衣之時,已經以任俠尚義而聞名天下,豈是見利忘義之人。將軍不必多慮。”
  這一席話,說得動听,高保寅才放下心來,逐漸恢复正常。李處耘及眾將官竭力奉承高保寅,使他越來越興奮,盡歡而散。
  李處耘已在營內為他安排了住處,隨行押送勞軍牛酒的百余士兵、士役、也都作了妥善安排。高保寅見李處耘十分熱情有禮,便修下書信,讓部卒飛馬回江陵向高繼沖報告情況,讓他放心。
  其實,慕容延釗就在營內,宋兵也實有三万余人,而不与高保寅見面,乃是羈留高保寅的一個策略而已。
  就在這天夜里,李處耘卻悄悄點起一万鐵騎,連夜奔襲江陵去了。
  高繼沖正在江陵等候高保寅消息,當天深夜,見到高保寅派人送來的書信,心中略為寬心。那知次日天剛黎明,只是探馬來報,說來兵已來,臨近江陵了。高繼沖吃了一惊,只好率領部下几位主要官員,出城迎接。在距城十里之處,遇上李處耘帶騎兵到來。高繼沖見宋兵盔甲鮮明,軍容整齊,心中十分懼怕。
  李處耘倒是竭力安慰他几句,二人便并馬入城。一到城中,李處耘帶了一隊精銳衛士隨高繼沖進入帥府,其他宋兵在裨將率領下,不待分付,已經扼守了四門和分据城內要沖,把全城控制起來了。
  高繼沖這時嚇得面如土色,自己已落入宋軍掌握,只好听天由命而已。還是李處耘對他百般安慰,一再聲明不會動搖他的節度使位置。所以將宋軍在城內布防。是因為怕荊南部下尚有像李景威那樣觀點的人,趁宋兵進城,扇動荊南士兵扰亂,影響城內治安,危及高繼沖和百姓的安全,才這樣做。
  高繼沖見人家連李景威想伏擊宋兵的事部探听得明白,那里還敢再作別的想法,只好等候慕容延釗到來。
  直到下午申牌時刻,慕容延釗和高保寅等方才領大兵到來,在城內外分頭安排住扎。
  當晚,大擺宴席,為慕容延釗、李處耘等接風。所有宋兵,均有犒賞。
  次日,慕容延釗、李處耘請高繼沖、高保寅以及荊南主要官員孫光憲等議事。
  慕容延釗才開言道:“我朝大來自建國以來,圣上以天縱英武之姿,來治理國家。力求民康物阜,天下太平。回觀近几十年來,國家四分五裂,改朝換代頻繁,互相攻伐殺戮,戰爭不斷,黎民百姓遭殃,其禍根在于唐代養成方鎮勢力日益膨脹,各自割据一方所造成的。所以,當今天子從拯救百姓出發,決心改革制度,使大家都過太平日子。今后,要實行文官治理地方,權力統歸朝廷。這不是說不要節度使了,高官照樣做,只是不可生异心,一切要听朝廷的。
  他頓了一下,用眼掃下高繼沖,接著說道:“其實,割据一方稱王道霸,表面上威風一時,權力很大,其實這种割据多了,并非好事,比如湖南的馬殷一家,淮南的楊行密,以及朱溫這些人,威風几年,換來的是性命不保,子孫家族被殺,家財蕩盡。可見割据一處,并不能永保富貴。大家都不割据,當然也免去了互相殺伐,共享太平了。不知大家以為割据好,還是沒有割据好?”
  這時,李處耘又補充說:“這次我出京,圣上特別交待,荊南如果歸政朝廷,自高節度使以下,大小文武官員,一律照舊供職,有功另加升賞。如不愿為官者听便。不知諸位有何打算。”
  事到如此,誰還能說出什么來。停了片刻,高繼沖說:“我自然要听圣上旨意,還政朝廷。”
  荊南官員見高繼沖已經表示態度,還有誰敢提出异議。當下一致表示听命于朝廷。
  當天,高繼沖便備了文表,附上荊南三州十七縣版圖,戶口清冊,派使臣送上汴京表示還政于朝廷。
  這次使用日行五百里加急軍事文書,由各驛站換馬飛奔,不到十日,使者已回,帶來圣旨,加授高繼沖為馬步軍都指揮使,荊南度使使職務如故,并賜衣服,玉帶等物。孫光憲調長黃州刺史,高保寅為怀州刺史,其他各官各加三級薪俸,照舊供職,并厚恤李景威家屬。
  又過了二日,新任荊南都巡檢使王仁贍到任,就地從原荊南官員中選任了一批州縣官,統一了政令。
  慕容延釗、李處耘見一切妥當,即日拔師,進軍湖南。
  誰知那張文表不過是外強中干,周保權遵從父親周行逢的遺命,讓楊師璠去討伐張文表,于平津亭交戰,將張文表打得大敗,楊師璠乘胜奪取了潭州,張文表也被擒獲,楊師璠便將張文表斬于市曹。
  慕容延釗和李處耘聞听張文表已死,便引大軍直奔朗州。駐于朗州的武平節度使周保權得知未兵大隊逼近朗州,心中駭怕,便召部下商議。
  觀察判官李觀象說道:“張文表已經被誅,而宋兵不退走,反而向朗州而來,必定是有意占領湖、湘地方。如今荊南高氏已歸順朝廷,我們失去北方屏障,唇亡齒寒,朗州已勢不能保,不如仿效荊南辦法,歸順朝廷,可保富貴。”
  周保權听后,覺得有理,打算依此行事。可是部下指揮使張崇富卻大呼道:“你們文官,那懂得軍事,先人創下基業,豈可輕松放棄,看我領兵出戰,必將來兵殺人片甲不回。”
  周保權不過是個十一歲的小孩子,那能有主見,即使不肯与宋兵作戰,也無法管束這般統兵的武將,只好听之任之。
  張崇富便點起兵馬五千,出城抵御宋兵,看看來到澧州附近,正与宋軍李處耘相遇。
  兩軍列陣相對,李處耘鞭梢指著張崇富道:“朝廷應你們請求,出兵湖南平亂,今你又拒抗王師,究竟何意?”
  張崇富冷笑道:“張文表已伏誅,你們尚不回兵,無非是想吞并湖南而已。須知朗州非比江陵那么軟弱,你們趁早回點免傷兩家和气。”
  李處耘大怒,喝道:“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跳梁小丑,有什么資格代表朗州,你且回去,讓周保權來見本帥。”
  張崇富道:“節度使豈肯見你們這些強盜!”
  拍馬舞刀出陣,直取李處耘。旁邊牙將張勳見了,也縱馬提刀出陣,來戰張崇富。二人戰了二十多個回合,張崇富力怯,撥馬便走。
  這時,忽然朗州兵后隊大亂,慕容延釗領另一支兵馬沿江殺來,李處耘見了,鞭梢一指,揮大兵也掩殺過來。直殺得朗州兵四散逃竄,張崇富帶的五千兵馬折損大半,只帶了數百騎兵,拼命奪路,逃回朗州去了。
  這時朗州城內,剩余兵馬不足三千,如何能与數万宋兵對敵,亂成一團,各自為政。大將汪端劫持了周保權和周氏家屬,逃出城去,隱藏到長江南岸一座佛寺中去;張崇富則下令燒城,領數千殘部奔逃入西山。
  誰知慕容延釗和李處耘,分兵兩路,由東西方面合圍朗州,那張崇富逃出城來,在西山腳下,正与慕容延釗大兵相遇,交馬不到十合,被慕容延釗一刀斬于馬下,余兵見無去路,盡皆跪下投降。慕容延釗命士兵割下張崇富首級,遂引兵進入朗州,將張崇富首級懸于鬧市高杆之上示眾。
  不一時,李處耘也到。二人商議,一方面出榜安民,一方面派部下各將,分兵數路,出城打听周保權下落,不到三日,部將田守奇護送周保權及其家屬,還有几個屬官到來。原來江端劫持周保權躲入江邊佛寺后,便被負責搜查朗州城北的宋將田守奇發現,引兵圍寺。那汪端見勢不好,扔下周保權不管,單人獨領逃命去了。
  田守奇把周保權一行,送往朗州,可怜這個十一歲的小孩周保權,那里見過這种場面,自以為是俘虜,見了慕容延釗、李處耘,嚇得話都說不出來了。一切全由周保權部下屬官李觀象代為回答。
  當下慕容延釗,李處耘對周保權百般安慰,仍舊讓他們全家回帥府安住,不要擔心。并派兵保護其住宅。
  事到此時,周保權才略為心定,即讓李觀象寫了檄文,通告湖南各州縣,歸順朝廷。又備了表文,附上湖南十四州六十六縣圖籍,奏報汴京,表示歸順。
  半個多月后,圣旨下來,宣布減免前楚新歸順地方賦稅,命樞密直學士薛居正為朗州刺史,給事中李昉代表皇帝,來祭祀南岳,并為衡州刺史,派戶部侍郎呂余慶為潭州刺史。
  周保權因年幼無法主持政務,仍以節度使銜帶家屬入京讀書,待成年后,再分配官職。
  又下旨任命王仁贍鎮守江陵,馬仁瑀鎮守岳州。高繼沖調任徐州武宁軍節度使。
  慕容延釗暫留湖南,整頓全境治安,李處耘護送周保權及其家屬來京。
  這一旨意一到,李處耘便帶了原來從汴京帶來的一万余禁軍,護送了周保權給其家屬,回汴京去了。
  周保權到京后,太祖給他安排一處宅第住下。并授于右千牛衛上將軍榮譽銜,居家讀書。停了几年,又入國子監讀書,直至成年,后官至右羽林軍統軍、并州刺史等職,這都是后話。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