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簡介


  女性創造天才

  是什么使凱瑟琳大帝不同于18世紀的男性領袖?為什么居里夫人超過她同時代的男性科學家?什么驅動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犧牲一切創立護士職業?什么使得瑪格麗特·米德成為世界最偉大的女人類學家,使特蕾莎嬤嬤冒著疾病瘟疫的生命危險去創造基督社會?又是什么激勵著麗切爾·卡森,一位進行天翻地覆革命的隱士創造出一部傳世巨著——《寂靜的春天》,喚醒毫無知覺的世人警覺生態危机?本書的目的就在于回答這些問題,并挖掘婦女們創造才能和創業天才的本性和教養因素,為此我們將詳盡敘述這十三位偉大的女性20世紀的成功故事背后的精神和行為特征。
  是什么行為品格激勵著一位中低階層雜貨店主的女儿成為英國首相?一位毫無經商資歷的德國猶太移民如何能創造全球最大的禮品目錄冊公司的?是什么驅使一位密西西比們農的私生女變革電視談話節目,成為全美最高酬薪的演播員?再想想一位俄籍移民用英語——一种她談吐都困難的語言撰寫史詩哲學小說所需的膽魄。這些婦女具備的气質与凱瑟琳大帝,瑪格麗特·米德和特蕾莎嬤嬤极其相似。瑪格麗特·撒切爾,莉蓮·弗農,奧普拉·溫弗雷和艾恩·蘭達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長大——英國、德國、美國和俄國——但是她們都崇拜自謀其生的父親,屬革新型個性(即喜歡与眾不同),都達到超過一般度量的“精神性”能量极。這些創造幻想家在其行事方式和品性特征方面极其相似,但她們的所思、所作、所為与凡夫俗子截然不同,何以不同?本書將作出回答——使這些杰出婦女有別于其他婦女,以區分出那些有助于取得重大成就和成功的品格特征,并得出一般性結論:什么使這些杰出婦女幻想家脫穎而出。

  創造性行為是認知性的還是想象型的?

  我确信這些女性曾迷戀于孩童時代得自書籍、人物榜樣、雜志和夢境中幻影形成的幻想,并作為完成愿望深植于潛意識之中;一旦成年,她們能挖掘這些潛意識形象儲存庫,將她們的幻想轉變為成年的行動,換言之,她們童年的想象變為成年的事實。哈佛大學創造天才研究者,哈沃德·加德納認為,“創造天才傾向于回到童年概念世界”(《創造性頭腦》1993),他引用愛因斯坦儿童時對時空的夢想來揭示他在《創造性頭腦》中的理論。我贊同他,但我同樣深信,這些孩童時代早期的想象如此根深蒂固,以致于成為成年時尚未開掘的寶庫,我們借助孩童時代的幻想翅膀看到同成年人一樣寬廣的圖象,因而沒有我們不可触及的挑戰。想象的翅膀賦予杰出的成就。創造天才与眾不同,他們營建儿童時代的天宮,并試圖遷居其內,而凡夫俗子明白他們無法遷入其內,因而從不采取這一愚蠢行動。
  艾恩·蘭達從法國小說中想象超生活英雄以“宏觀”和“丰富想象”看到自己成為史詩般的偉大創造者,她從9歲起就覺得自己能成為世界名人、獲取成功,她想象自己通過寫作影響著世界,而她确實做到了。她潛意識地相信著,因而能將那些早期的夢想實踐成成年的事實。凱瑟琳大帝也是一個例子,她同樣在孩提時怀著崇高夢想而在成年時付諸實施,她在少年時的日記中寫道:“我內心有种深信不疑的感覺,總有一天我將成功地成為俄國女皇。”在儿童時代,瑪格麗特·米德就被培養整体地看待世界,“觀察別人”教會她年輕的頭腦以寬闊的視野來思索,長大成人后,她仍然通過自己的試驗室來看待世界,因而能通過作為一位好問儿童練就的“觀察”技巧來改變人類學世界。
  瑪莎·格雷厄姆在舞蹈界掀起變革,成為20世紀有口皆碑的偉大舞蹈家,同樣也源于少儿時期潛意識之源。在一次有關她及其行為的講演中,格雷厄姆談及父親的訓言,“行動并非躺著”,這句話使她刻骨銘心,使她以畢身的熱情傾注于“行動”之中,她沉浸于證實“行動并非躺著”。格雷厄姆的母親鼓勵她在家中“假裝”构造自己的劇院,這一逼真的劇院變為成年完成的愿望練習,從而大獲成功。格雷厄姆的父親帶著少年時的女儿去觀看外域舞蹈家圣羅斯·丹尼斯扮演皇帝克里舍,格雷厄姆說:“從此以后,我的命運注定了,我絕不像皇后那樣等著學跳舞。”特吉莎嬤嬤在8歲父親早逝的艱難階段就立志畢生奉獻于幫助窮人,12歲時她說道:“從那以后,我第一次明白,我的職業是為窮人眼務”。
  看來,所有這些女性都具備超越生活本身的視野,在早期就深埋于她們的潛意識之中。上述故事同樣證實有關杰出成功幻想家的研究成果,所有創造行為來源于儿時的播种——絕非成年時具備的經歷,看來我們都將生命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完成孩提時的奇思怪想,它們不是瞬間蜂擁而至的現象。精神醫療學家卡爾·榮格覺得我們天性中的母性方面驅動創造力。他說:

    創造過程有种女性品格,創造性工作來源于潛意識深溝……一旦創造
  活動占主導,人類生活就違背意志,完全由潛意識統治駕馭,意識的自我
  被潛伏的巨浪沖垮,淪為一位無能為力的事件旁觀者……不是哥德創造了
  《浮士德》,而是《浮士德》造就了哥德。(《創造過程》,1952)。

  萊格的理論和我的研究提出了有關創造概念和行為的起源假說,若將頭腦比之于報紙,意識只是標題,超前意識或潛意識則是細節內容或故事精髓。

            所有行為都是潛意識驅動的
    我的理論是,所有行為,創造性的或其他的,都源自于潛意識!它并
  非弗洛依德遭人遺棄的肉欲潛意識,而是令我們在世上有別于他人的內在
  知識。如同計算机由內部程序化控制進行外部操作行為,人類動物也是被
  內定的。任何人的概念或思想源自于各自潛意識源泉,他只是利用這一信
  息庫,以認知的或有意識的方式來對付外部世界。基于這一理論,任何認
  知行動,如挑選好朋友或喜愛的食物,并非基于人們的有意識事實,而是
  由作出特定選擇所需的潛意識先決的。換言之,就像花生白脫不是一個有
  意識的選擇,而是內部驅動欲望先決的潛意識使然。同樣地,喜歡高大,
  黑膚苗條的伴侶是我們內部需要去完成一些早期生活中形成的潛意識定向。
  這一理論的實質是,意識或自我認識只是我們所有行為真正操縱者的代言
  人,即潛意識的代言人。基于這一理論,每位創造者事實上要溯源其早期
  現實現以創造成年的變革,因而書中的創造性婦女的成功是由于她們內在
  的自我形象,而不是認知性的成年行為,她們的自尊則是她們變革和創造
  成功的催化劑。
    卡爾·榮格深信“潛意識”是巨大的能量庫,大大超過意識思維能量。
  他將“意識思維比作冰山尖頂,而潛意識代表著表面之下的95%部分,他
  認為我們的潛意識形象是所有創造動能的真正源泉。榮格認為有些埋藏的
  形象事實上是普遍形象,他稱之為“群体性潛意識”,他描述這些生就的
  或普遍知識承繼于我們的祖先,積极的想象是榮格的類似于弗洛伊德自由
  聯系技巧之說,即探尋到潛意識深處去變更或改變內在信息印痕或抑制的
  能量,這能創造出他的積极想象概念(白日夢或挖掘潛意識),一种釋放
  出儿童想象成為成年創造力的創造性幻想工具。
    對男性和女性創造、革新、創業個性的廣泛研究使我得出上述結論。
  看來一种內在(潛意識)驅動力或動力建立于早期的培植和環境條件,安
  置于所有創造個体的所有動力、行為品格、需要、要求、欲望、觀點、判
  斷和其他行為特征之上,這些個性品質源自于任一個体內部的潛意識能量
  庫,它們類似于榮格的“群体潛意識”特性,希爾德里克的形態基因園,
  和威廉·里奇的机体源,所有這些都包含每個人都具備的生就的一般知識。
    這一將潛意識能量作為所有有意識決策行為驅動力量的理論,只是有
  意為進一步研究創造天才而形成一個概念,并不想在書中進一步演繹發展,
  之所以要在這儿討論,完全是由于它們對自尊的巨大影響,以致看來成為
  所有創造行為的關鍵性變量,我在此并不想進一步證明所有行為源自潛意
  識這一假設,但這确鑿無疑是女性創造天才中影響最廣泛的因素。

  上述概念确證了在這些創造型革新婦女身上發現的事實,她們都由某种巨大的內部力量驅使去實現偉大的成就,對這十三位婦女幻想家而言,成功是內定的而絕非外設的,是直覺的而非感官的,隱秘的而非外露的,是潛意識而非有意識行動,她們并不知道是什么驅動著自己,但卻明白有种前行的沖動,使她們好上加好。

  什么使她們脫穎而出?

  這些幻想家以一种常人中難以發現的优雅風格行事,盡管在許多方面与常人不同,她們的行為特征和能量級相互間卻惊人地相似。与常規信條相反,這些女性的生動事例說明: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由精典名牌大學教育背景、超群的智商、一舉成名、富裕或《幸福》雜志500位總經理的經歷等舖就而成,其中沒有一項看來是孕育偉大創造天才的關鍵因素。然而,恰恰是許多其他因素對創造過程至關重要,其中許多在這項研究之前看來并不明顯。

          表2 婦女創造天才的行為和經歷傳略

  1.長女或父親寵女——父親影響大顯示出完美主義者,渴望超越別人,獲取成就的高校里
  2.遷居的童年——導致自治、自我充實通過反复遷移獲得應付外在陌生環境的能力
  3.女性良師——在女生學堂就讀有极佳的婦女榜樣和良師,超生活的想象女英雄
  4.自謀其生的父親成為有影響的老師父親是店主、本匠或企業家,在世上自謀其生
  5.完美主義者——愿意為了自身的目標犧牲一切由內在“權力欲”渴望權力和优胜的獲取
  6.持之以恒的目標型工作狂——不屈不撓持之以恒開拓創業,從不放棄,絕不服輸的人
  7.競爭驅動,獲取成就的動力進取行為,獲胜胜于過程
  8.叛逆的“破規”性格——“克頓的變革者行為風格”喜歡“做事与眾不同”胜于“干得出色”
  9.獨立不屈的個性——以完全的自我依賴,自我相信達到強烈而無畏。
  10.高度自信、自尊、自我形象傲慢地偏好順從于革新型的成功
  11.領袖魅力,打動人心的說教——神秘的光環熱情洋溢、激情似火、靈气四溢的領袖品格
  12.右腦直覺驅動決策者偏好宏觀胜于微觀,長期胜于短期,質量胜于數量,類推胜于演繹,歸納胜于推理.主觀胜于客觀的方法處置問題
  13.精神能量极——不安和劣勢轉化成升華的性欲驅動的強烈的成就欲,內在對失敗的恐懼升華成超成就

  婦女創造天才的一些特定因素和性格(看表2)是創業性、創造力和革新成功的先決條件,這些行為和經歷因素、對影響這些女幻想家登上巔峰起主要影響作用。女生學校和強有力的婦女老師看來對創造性天才的發展作用很關鍵。六位婦女進過這類學校,瑪格麗特·撒切爾令人震惊地是從幼儿園到大學從未与男生處同一教室。作為儿童,她們中多數人是身臨其境般的讀者,并對超生活的大英雄發出种种奇思怪想。這些婦女往往是家中的第一女人,因為是長女,或者像瑪格麗特那樣是獨生女,成為家庭的中心,父親對這些女幻想家起作主導影響作用。而在我對男性成功者的研究中,母親的作用至關重要。所有這些婦女崇拜她們的父親而討厭母親(卡拉斯,芳達,溫弗雷,梅,蘭德),大多數人有早年遷居經歷,頻頻遷移。進不同學校就讀(瑪格麗特·米德在高中前進過60個學校,卡拉斯12歲時已進過9所學校);大多數人有自謀其生的父親,看來這使她們早就定型為要自食其力和自治。自謀其生的父親和早期遷居看來已灌輸一种信念,讓她們隨時准備在未來成年后將遭遇到的嶄新而未知的環境中求得生存發展,這讓她們感覺到自己是命運的主宰,早期就給她們予自信,“知道”自己能夠不依賴集体組織,完全以獨立的個体求得經濟生存。
  正規教育、知識和經歷同樣是發展的關鍵,但并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起作用,盡管十三位婦女這一數目有限,但這一研究結果將顯示正規教育与偉大的創造成就呈負向聯系,正規教育對這些成功者影響甚微或毫無作用——只有五位有高等學位,而只有琳達·沃切納在其自己擅長的領域謀得學位。哈佛的工商管理碩士(MBA)可能是開啟謀取經理職位門戶的重要鑰匙,但擁有學位似乎注定此人將為別人工作——在現存的机构中充任中等管理人員的角色——而絕非所有偉大創造者致力從事的創業事業的先驅人物。
  早年生活的不幸和創傷似乎可以使一位年輕婦女獲取超成就。逆境長學問,它以不懈的努力決心武裝著婦女從不幸中奮起,五位婦女曾在孩提時喪失家人,六位遭受近親死亡的打擊,瑪麗亞·卡拉斯和琳達·沃切納年輕時曾嚴重受傷,從早期創傷性經歷的應付中學到的教訓,將她們武裝得格外堅毅,這些早期危机看來裝備著內定著她們對災難處之泰然,看來适量的壓制有助于堅強品格的培養。
  富于魅力和超群的交際技巧是這許多女性擁有的。阿什、梅、溫弗雷和撒切爾都是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演說家,她們通過攫住觀眾和隨從成為領袖,許多她們的助手承認,他們將追隨她們到任何地方,瑪格麗特·米德的一位助手說:“她腦中的性誘力絕對有吸攝力,一位不同尋常的男人在1973年認識她——比她小30歲——說道,‘如果她指著我說,你1你是我選擇的人!跟我走,我會義無反顧地追隨她到天涯海角’”。(哈沃德,1984)
  大部分婦女是直覺型思維者(具備普魯米修斯气質),擁有創業者行為風格(喜歡与眾不同),用右腦驅動宏觀地看待世界和生活的可能性。這些品格在個性章節中會詳細分析,大多數有“A型”工作信條,對任何涉足的事追求盡善盡美。她們是社會叛逆,破除和反對所有清規戒律和約定俗成。她們是競爭型的冒風險者,并不是達到阿米麗亞·埃爾哈特或男企業家泰德·特納那种程度,而是大大超過一般婦女的水平。她們像任何男人一樣愿意犧牲自己的個人生活來獲取事業成功。
  這些婦女都捅破了那層虛幻的玻璃天頂,但為此卻付出犧牲女性(六位無孩子)或者必須在母愛和事業中作出抉擇。這對職業婦女是如此重要的因素,以致我們用了整章篇幅來分析這些婦女是如何處置事業/個人生活的兩難情況。這些婦女解決事業一家庭兩极通常有下述三种生活方法:或排序(事業第一,家庭居次),或平行(家庭事業兩不誤),或犧牲(不結婚或不要孩子)。三位婦女——瑪麗·凱·阿什,麗莎·克萊伯恩和艾斯蒂·勞達——采用排序法,瑪格麗特·米德也如此。其她四位——瑪格麗特·撒切爾,哥達·梅,莉蓮·弗農和簡·芳達——選擇更艱難的平行之路。凱瑟琳大帝選擇這一道路,卻被世人譴責通過處置儿子的方法以達到占据俄國高位的野心。大多數幻想家——格洛麗亞·斯坦內姆,艾恩·蘭達,瑪麗亞·卡拉斯,琳達·沃切納和至今的麥當娜和奧弗雷——看來在犧牲自己的母性來壯大事業。特蕾莎嬤嬤也選擇了此路。
  自尊在此項研究中無所不及,自尊主宰著女領袖的任何方面。缺少它,任何一項偉大成就都難以實現。由于它對于女幻想家成功的重要性,第一章將著重描述女性成功的這一關鍵性因素,表2所列的其他關鍵因素將在此書中—一陳述,以便決定哪些是對創造過程最為關鍵的。主要目標是發現那种個人性格對婦女創造天才起首要作用,什么是她們成功的型式。

  本性亦或教養

  作者認為創造天才是造就的而非天生的。世上存在莫扎特,但這是偉大創造努力的例外,而絕非規則。書中富于創造力、創業精神的女性是逐漸演化成她們這些成功個性品格的,而不是与生俱有的,她們不同尋常的成就并非來源于單獨的出生机遇,而是起因于她們早年生活的經歷。對她們成功至關重要的品質是:自信,喜好矛盾和風險,叛逆行為,“A型”工作激情,直覺視野,啟發式學習技巧,意志力。盡管任何人或多或少地能擁有這些品質,但這些女性卻在成型年月獲得了這些,具体通過獨有的孩次序數,強烈的父母榜樣和良師作用,悲觀的家庭境遇,頻繁的遷移,自謀其生的父母,早年危机和略高于平均值的智商。上述行為特點和顯著的原因因素是本書的主題,正是這些因素形成了在這些婦女身上發現的普羅米修斯气質。這些特點在她們年輕時并不顯著,只是在她們已經歷一些不容遺忘的成功之后的成熟期才顯得愈益明朗。研究表明這些擁有最不可能的夢想的婦女最可能獲得不可思議的特征。与她們共享名聲和財富吧。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