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十四 人間哀怨


  一九四七年九月九日,圣雄甘地從加爾各答來到新德里。此后,他再也沒有离開過這座城市。清道夫居住的貧民窟區已無法落腳,數千名旁遮普悲慘的難民擠住在那里,無法保證圣雄的安全。甘地一下火車,內政部長瓦拉布貝·帕泰爾就讓人把他送到阿爾伯克基大街五號。這里是首都最考究的官邸區中心。
  印度億万富翁比爾拉的宅邸,擁有圍牆、玫瑰園、草坪、大理石路面、柚木門和一群殷勤的仆人,与甘地每次在新德里逗留時所居住的不可接触者的陋室有著天壤之別。然而,這位乘坐三等車、摒棄一切財物、為丟失一塊八個先令的表而哭泣的窮賢哲,卻令人大惑不解地接受了尼赫魯和帕泰爾一再堅持的意見,在這座豪華的寓所里安頓下來。
  住所的主人甘斯相達斯·比爾拉,是印度一個大實業家家族的族長,一位擁有紡織厂、保險公司、煤礦和一系列其它工業設施的金融大王。盡管甘地在他的一座工厂里組織首次印度工人罷工,但是,比爾拉仍然是他的忠實信徒,是國大党的最慷慨的財政后盾之一。
  甘地對于首都的大屠殺感到吃惊和震怒。
  甘地在晚年的悲慘時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忠于自己一生的理想。面對他預感到的災難,他恪守那些自南非以來一直鼓舞著他的原則:仁愛、非暴力、真理、毫不動搖地信仰普天之神。但是,他的人民對他的神秘主義充耳不聞。
  過去,向印度大眾宣傳用仁愛和非暴力同英國統治作斗爭,當時被視作難以相信的奇談怪論。如今,向那些目睹自己的孩子被屠殺、妻子被強奸、父母慘遭毒手的男人們,向那些失掉了一切、徹底失望的女人們,宣傳寬恕和博愛,看來更是异想天開的事情。這些人如果是圣賢,才會听從甘地認為唯一可以使他們逃出仇根漩渦的說教。
  甘地疲勞不成,每天都到難民營去,試圖打動那些要求報仇的人們的心。
  一天,一些印度教徒責問甘地:“你給我們說說,你這位非暴力信徒,我們該怎么樣活下去?你讓我們放下武器,可是,在旁遮普,穆斯林看見我們的兄弟就開槍。我們要不要象羊一樣任人宰割?”
  “如果所有的旁遮曾人都同意宁死也不傷害一個生命,那么,旁遮普將會永生。”甘地反駁說。
  過去,甘地曾這樣勸告過埃塞俄比亞人、猶太人、捷克人和英國人,現在,他懇求他的同胞們將這些忠告付諸實踐。
  “甘心情愿地在祭台上犧牲吧。勇于為非暴力犧性吧。”
  這句禱詞立即引起一陣冷笑。
  憤怒的聲音向甘地喊道:“你自己到旁遮普去吧!看看那里發生了什么事情吧!”
  盡管甘地在加爾各答實現了有利于穆斯林的“奇跡”,穆斯林并不總是熱情地歡迎他。有一次,在一座難民營入口處,一位男子把他的小孩子的尸体扔到甘地怀中。甘地苦于無能為力,但他盡力安慰身邊的人群。
  “准備死去吧,如果應該死去的話,口里要念著神的名字。不要喪失信心。”甘地說道。
  他的堅強信念終于使人群安靜下來。
  有一天,甘地在無人護衛的情況下,進入普爾納·吉拉難民營內。一些穆斯林圍住了他的汽車,朝他發出噓聲。這時,一個人突然把車門打開。甘地泰然自若地從車里走出來,与反對他的人們面對面站著。甘地為了搭救另外一些穆斯林,不久前進行過絕食。他的聲音很弱,他的話不得不由別人逐字逐句地重复著。
  甘地解釋說,在他看來,“印度教徒、穆斯林、天主教徒和錫克教徒,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區別。對我來講,他們是不可分隔的整体。”結果,他的仁愛說教激起了公憤。
  然而,這位執意反對成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的人,不久將在那些留在印度的穆斯林心中取代真納,成為他們的救命恩人。甘地來到新德里后,接見了一批又一批穆斯林。這些人向他講述了穆斯林遭遇的种种不幸,請求他留在首都,因為甘地呆在首都,穆斯林的安全才有保障。圣雄答應“在首都恢复昔日的安宁之前,他決不离開首都”。
  甘地關怀穆斯林,而且堅持認為,不幸和痛苦不因宗教而易,因而大大激怒了印度教徒。“加爾各答奇跡”贏得了眾多的印度穆斯林的感激,同時也在許多印度教徒心中引起強烈的反感。但是,甘地決不會因人們的情緒變化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在他舉行的祈禱會上,甘地往往把天主教的《雅歌》与印度教的頌詩混在一起,把《可蘭經》、《新約》、《舊約》与《薄伽梵歌》一起誦讀。他拒絕改變這种習慣。
  一天晚上,一個惱怒的聲音從信徒中響起:
  “以你贊美的真主的名義,我們的妻子和姐妹被強奸,我們的兄弟被屠殺!”
  “打死甘地!”另—個聲音吼道。
  人群隨之掀起一片抗議聲,蓋過了圣雄的聲音。甘地不得不停止講話。南非的布爾人,印度的英國人沒有做到的事情,甘地的同胞們做到了。他不得不終止祈禱會。這是他有生以來頭一次。

         ※        ※         ※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日,世界各國与獨立的印度一起慶祝印度偉人甘地七十八歲誕辰。數千封電報和信件向圣雄甘地表示了國內外對他的愛戴。各界領導人、難民、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和穆斯林相繼來到比爾拉宅邸,向圣雄敬獻水果、糖果和鮮花。尼赫魯、帕泰爾、各部部長、新聞記者、外國使節和蒙巴頓夫人的到來,使祝賀活動變成了國慶日。然而,甘地的臥室中絲毫沒有歡樂的气氛。甘地的身体极度虛弱,他那通常歡快的面龐上,流露出憂郁的神情,所有來訪者為之感到震惊。甘地曾祝愿自己能活到一百二十五歲,因為那是“一名非暴力戰士完成使命所需要的必要時間”。現在,他卻決定以祈禱、齋戒和手搖紡車度過自己的生日。他希望利用自己的生日,頌揚古老紡車以及它所象征的品德的再生。印度在殺人狂熱中,仿佛已經把這些品德拋到九霄云外了。
  在當晚舉行的祈禱會上,甘地對這些無窮盡的祝賀感到惊訝。向他表示“哀悼”不是更合适嗎?
  “你們要祈求神靈,以結束目前的敵對沖突,或者為我早日离開人間禱告蒼天。我不愿在烈火紛飛的印度度過生日。”甘地對參加祈禱會的信徒們厲聲說道。
  這天晚上,瓦拉布貝·帕泰爾的女儿在日記中寫道:“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圣雄的身邊,但我們心情沉重地离開了他。”
  為慶祝甘地的生日,獨立印度電台錄制了專題廣播節目,然而圣雄拒絕收听。他宁愿一面紡線,一面默禱,在紡車的有節奏的咯吱咯吱聲中,聆听“人世間微弱而凄慘的哀怨聲”。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