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九章 鏖兵斯大林格勒


       斯城空前大鏖兵,運籌決胜貫始終;
       戰爭轉折端在此,當之無愧元帥名。

  斯大林格勒位于寬闊美麗的伏爾加河西岸,是蘇聯南方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工業中心,也是蘇聯內河航運干線即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在它以西和以南,是遼闊富饒的頓河与伏爾加河沖擊平原,這里是蘇聯的糧食、石油和煤炭等多种工農業原料的主要產地。1941年德軍侵占烏克蘭后,斯大林格勒還成了由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要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此外,在蘇聯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格勒還有其獨特的偉大歷史意義。它的原名叫察里津,由于國內戰爭時期斯大林曾英勇地領導了這里的人民和紅軍戰士進行過著名的“察里津保衛戰”,蘇聯政府為了紀念和表彰斯大林的英雄行為和偉大功績,才把它更名為“斯大林格勒”。當年,英勇頑強的“察里津保衛戰”曾轟動全俄,它對打破俄羅斯南部反革命企圖与東部白匪軍會合的計划,挫敗敵人試圖切斷俄羅斯中部与南部糧食、燃料及其他工業品產地的聯系的陰謀,都起到了极為重要的作用。后來,這座城市曾一度為白匪軍所占領,但從它陷落的那一天起,該城軍民就与殘暴的敵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偉大斗爭,并在斯大林親自指揮下于1920年初奪回了它。自此,察里津又回到人民的手中,并在國內建設時期成為蘇聯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因此,可以說,察里津是蘇聯人民英勇不屈的象征,是蘇聯領袖斯大林高大形象的象征。

  現在,法西斯希特勒又要把它作為新的侵略和進攻的目標。這樣做,除了奪取該地區丰富的糧食、燃料及其他工業資源,從蘇聯南部擴大其侵略戰爭等直接的經濟、軍事目的外,希特勒還有他不可告人的陰險政治目的。這就是,一旦德軍攻下了這座以蘇聯最高統帥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他便可以利用法西斯納粹宣傳工具來大肆渲染蘇聯的失敗形象,宣傳所謂“蘇聯不堪一擊、指日可下”、“德軍不可戰胜”之類的納粹神話,直接給那些長期以來為他充當戰爭炮灰、如今已逐漸產生厭戰心理的德國士兵壯膽打气,同時也用來加強其繼續侵蘇的勃勃野心。

  由于法西斯德軍的力量暫時強大与攻勢猛烈,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決定,所有南方戰線的各個方面軍与戰役集群一律采取防御性守勢戰略。在斯大林“絕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下,各部隊調整部署,堅守防線,准備以英勇頑強的抵抗把敵人擋在斯大林格勒之外。從而保衛住這座英雄的城市不為敵軍所占領和蹂躪,并最終粉碎希特勒的進攻,消滅德軍有生力量于斯大林格勒城下。

  于是,一場為“保衛祖國而戰”、“為保衛斯大林格勒而戰”的全蘇性質的偉大戰斗開始了。

  7月14日:聯共(布)中央宣布斯大林格勒州處于戰時狀態。

  8月25日,斯大林格勒市全部戒嚴。

  德軍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是在7月中旬開始的。按照法西斯德國統帥部4月間制定的進攻計划,敵“A”集團軍群主力將負責突擊蘇軍沒有更多防御力量的北高加索方向。目的是以強大的坦克群將蘇軍南方方面軍分割包圍于頓河下游的羅斯托夫以南和東南地域,進而越過高加索山口,占領整個蘇聯南部地區。然后再向近東進軍,与隆美爾所部會師,從而徹底切斷蘇聯通過伊朗与盟國聯系的陸上通道。而敵“B”集團軍群,其中包括保盧斯麾下的第6集團軍則實施對斯大林格勒方向的突擊,最終奪取這一西南戰略要沖,從而控制整個伏爾加河下游的廣大地域。此外,該集群在突擊斯大林格勒這項主要任務之外,還同時擔當了构筑能保障北高加索方向“A”集團軍群側翼和后方防御体系的任務。

  開始,敵“B”集團軍群以坦克第4集團軍作前鋒向前做猛烈突進。強大的坦克集群帶著雷鳴般的呼吼,浩浩蕩蕩地穿過了頓河平原,沒有任何蘇軍能止住它迅猛的勢頭。隨后,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与蘇第62集團軍先頭部隊遭遇。雖經頑強抵抗,畢竟寡不敵眾,蘇軍被迫退到該集團軍的主要防御地段。緊跟著,德軍便乘勢突破了蘇軍防御陣地,以快速部隊迅速前出到了頓河卡緬斯基附近,并從北面方向深遠包圍該集團左翼部隊。這樣,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蘇軍防線就出現了一個大缺口。

  在這危急時刻,華西列夫斯基作為大本營代表于7月23日到達前線。他是受最高統帥部的命令前去与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首長共同應付這一難題的。前此不久,最高統帥部已經把大本營預備隊方面軍中几乎所有部隊都編入了該方面軍。除了尚未准備就緒的坦克第1集團軍和第4集團軍外,大本營在這一地區已沒有任何可供使用的預備隊了。經与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戈爾多夫中將商量,華西列夫斯基認為,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使用這兩支正在組建中的坦克集團軍。但是,經過聯系才得知,坦克第4集團軍至少需要兩晝夜的時間才能赶到。當時,前線形勢根本不允許坐等這么久。在這种情況下,華西列夫斯基當机立斷,決定只派坦克第1集團軍單獨對敵人實施反突擊。

  華西列夫斯基想,對現在來說,時間是最寶貴的。如果延誤或錯過這段時間,敵軍就可能渡過頓河,并在河的右岸建立起可以固守的陣地。到那時,再想把敵人赶回來,恐怕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難的了。結果證明,華西列夫斯基的決斷是正确的。當7月25日蘇坦克第1集團軍發起反突擊后,敵軍的陣地果然被沖亂了。他們万万也沒有想到,在這時蘇軍還有預備隊可以使用,而且又是如此迅速地突到了自己的后方。于是,敵軍被迫轉入防御態勢。不久,奉命開到這里的蘇坦克第4集團軍也從另一個方向加入了對德軍的突擊,這更使保盧斯大惑不解:怎么又出現了新的蘇軍坦克集群;元首和統帥部提供的情報不是說這個方向上敵人再也沒有預備隊可以使用了嗎?無奈之下,德軍只好暫時退卻,退出了他們要銳意進取的斯大林格勒方向。

  華西列夫斯基急中生智安排的這次反突擊行動,雖然未能一舉消滅(手契)入的敵軍,但它卻打破了保盧斯集團企圖圍殲第62集團軍的計划。更重要的是,它打亂了敵軍的行動計划,使其失去了迅速進攻的能力和机會。其一鼓作气奪取頓河渡口、并前出到斯大林格勒附近地區的既定計划落空了。這樣,希特勒原以為完全可能的令該集團軍在急速奔進中一舉攻下斯大林格勒的最終戰略追求,也隨之化作了永遠不能實現的泡影。

  希特勒和他的納粹戰略家們失算了。原來,法西斯德國統帥部曾決定,由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共同擔任進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務,但是,后來納粹的戰略家們提出,在以往的戰斗中已經被削弱了的蘇軍,將不會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道路上進行強有力的抵抗。鑒此,希特勒就把坦克第4軍調到南方參加北高加索戰役的作戰去了,而且還把第6集團軍的兩個軍也編入了它的建制。到這時,希特勒才明白過來:只用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的現有兵力進攻,是根本無法突進到伏爾加河的。他忍不住地自問道:如果蘇軍再把該集團軍擊退,情況將會怎樣呢?由此,他感到必須重新考慮對斯大林格勒進攻的計划。

  此間,按照希特勒的安排,霍特的坦克第4集團軍從科捷爾尼科夫沿鐵路方向,曾在南部試探性地對斯大林格勒發動過一次攻勢,但仍無法實現其既定的戰略意圖。無奈之下,他只好命令該部隊轉入防御。因為,在這次試探行動中,坦克第4集團軍遭到蘇軍的頑強抵抗和反擊,兵員和兵器損失都不算少數。

  到8月上旬,希特勒終于下定決心,要利用現在仍處于优勢地位的兵辦,盡可能快地解決攻下斯大林格勒的問題。不然,隨著秋季的到來,不僅蘇軍又要集結好大量的預備隊送至前方,而且德軍自己方面也會出現新的不測:一是作戰部隊在不斷進攻中只能加劇損耗,而又沒有新的預備隊可以補充;二是德國士兵很容易由于秋季的到來想到可怕的1941年莫斯科城下的冬季。希特勒雖然不是雪萊,但還是能從詩人那不朽的詩句里悟出這個道理的。既然“冬天到了,難道春天還會遠嗎”?那么秋天到了,難道冬天還會遠嗎?是的,俗是俗些,畢竟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希特勒決定同時從南北兩個方向發起新的一輪攻勢。其計划為:由第6集團軍從西北面自上布齊諾夫卡發動進攻;由坦克第4集團軍從南面自阿勃加涅羅沃地區發動進攻。雙方進攻務求向心態勢,以便一舉攻占斯大林格勒。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和總參謀部是從一位前線偵察員的報告中獲知敵軍新的大規模進攻端倪的。据該偵察員提供的情報,原先在巴甫洛夫斯克至韋申斯卡亞地段擔任防御任務的敵第6集團軍,已被意大利第8集團軍替換下來,集中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去了。經過分析,總參謀部認為,德軍的這种調防肯定不是正常的舉動,這說明第6集團軍另有新的更重要的任務。什么任務呢?再明顯不過了,它只能是被用來對斯大林格勒進行突擊進攻。因為,該集團軍是這個方向上德軍最強大的部隊。

  8月5日,為了對付敵軍隨時都可能發動的新的大規模進攻,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決定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一分為二,即改組為兩個方面軍——東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東南方面軍的編成即原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左翼部隊。它包括第肘、第57、第sl集團軍以及坦克第13軍和空軍第18集團軍。后來,又加入了由大本營預備隊派至前線的近衛第1集團軍。該方面軍的司令員是葉廖緬科上將,軍事委員是赫魯曉夫,參謀長是扎哈羅夫。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編成即原來剩下的第63、第62、第21集團軍及坦克第4集團軍、坦克第28軍及空軍第8集團軍的部分部隊(這部分空軍后又与大本營派來的預備隊編成了空軍第16集團軍)。該方面軍的司令員仍是戈爾多夫中將。

  所以作出這樣的安排,在當時也還有另外的實際考慮。這就是,隨著8月上半月連續未斷的激戰,原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戰線已經延伸至800公里之長,這使該方面軍首長越來越不适應指揮和組織這么多軍隊的戰斗行動。因為,當時這些軍隊不得不在兩個互相分离的方向上作戰。當然,也有原方面軍首長不稱職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以后也是存在的。基此,在未做人事調整前,8月13日,大本營又決定: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撥歸東南方面軍節制;兩方面軍的最終指揮權,由派往這里的大本營代表華西列夫斯基負責協調和領導。

  8月19日,德軍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按預定計划開始了對斯大林格勒的第一次直接進攻。保盧斯和霍特這兩個法西斯惡魔,簡直是傾其所有地把強大的快速集群從南北兩個方向推向斯大林格勒城郊。先是保盧斯集團從卡拉奇方向突破了蘇軍的防御,并在23日把部隊前出到了斯大林格勒以北的伏爾加河一線。隨后霍特集團也從城南(手契)入蘇軍防線,并使其所部前鋒前出到了京古塔車站。至此,斯大林格勒的形勢開始呈現危局。

  此間,作為大本營代表的華西列夫斯基一直在東南方面軍司令部。當隨后德軍飛机對斯大林格勒肆無忌憚地實施空中轟炸時,他曾目睹了這座英雄的城市變成廢墟的全過程。許許多多的建筑群轉瞬間就消失了,城中美麗的綠蔭街區全然不見了。白晝,整個市區濃煙滾滾,被重型炸彈所掀起的巨大塵埃,像褐色的云霧一樣長時間地在空中翻卷,几乎籠罩了這座城市的全部。到了夜晚,城區仿佛一片火海,蘇軍高炮部隊的探照燈射出的道道光柱,敵机被擊中后下墜過程划破天空的濃煙和爆炸的烈焰,任何一個非職業軍人看了都會膽戰心惊。盡管如此,德軍的飛机仍不斷地出動,巨大的爆炸聲浪在夜晚傳得更遠,尤其疾人。無休止的空中轟炸帶來了空前大破坏:自來水、電報局、電車、鐵路樞紐及供電設備全部癱瘓,有些工厂把重要物資搬運走了,只有軍需工厂仍在戰火中維持生產,居民們有些被疏散走了,而有些人則干脆拿起武器直接沖向前線……

  一度,華西列夫斯基与總參謀部、最高統帥部的電報電話聯系全部中斷,他不得不在指揮觀察所內用無線電拼命地喊話。電話聯系接通后,斯大林給他和前線的兩個方面軍首長發來了指示:不惜一切代价阻擊敵人,誓死保住城市。斯大林說:“請把兩個方面軍的航空兵合在一起猛烈地攻出突破我軍的敵人。把裝甲車動員起來沿斯大林格勒的環城鐵路巡邏。施放濃煙來嚇唬敵人。要充分利用炮兵和火箭炮部隊……最主要的是不要惊慌失措,不要害怕無恥的敵人,要有我們必胜的信心!”盡管兩個方面軍及前些時候補充上來的15個步兵師和3個坦克軍都盡可能地使用上了,仍不能擊退突擊中猛烈前進的敵人。為什么呢?斯大林不是說“你們有足夠的兵力來殲滅敵人”嗎?他不知道,對付德軍強大而快速的坦克集群,步兵當然是不夠的。前線的兵雖是不少,但主要是步兵師。他們所缺乏的是坦克和飛机,以致許多坦克部隊不得不把受傷的坦克送進附近的各种工厂去修理,然后便直接開著修好的坦克去前沿戰斗。

  8月25日,華西列夫斯基再次接到斯大林的命令。當時,他剛從斯大林格勒北郊的一家大型拖拉机厂回來,那里正在按戰時需要生產坦克,而敵軍前鋒部隊离它還不到兩公里了。命令要求他立即赶到北郊附近的一個屯兵場去,并領導那里剛剛開來的部隊進行突擊敵人的准備工作。稍后,剛剛被任命為最高副統帥的朱可夫元帥也赶到了那里,他是斯大林派來接替華西列夫斯基并領導整個斯大林格勒地區蘇軍作戰的。因為,總參謀部和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非常需要華西列夫斯基這顆“智多星”;而在具体指揮作戰方面,斯大林似乎又認為朱可夫要比參謀出身的華西列夫斯基強些。

  9月1日,華西列夫斯基奉命离開前線,他下飛机后便直接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辦公室向最高統帥作戰場局勢匯報。可是,在他离開后這段時間里,前線的戰斗更加殘酷,更加激烈。有著优勢兵器和兵力的德軍已經攻破了斯大林格勒城垣,其中一部分坦克部隊已与守城的蘇聯軍民拉開了巷戰的序幕。隨后,第62集團軍崔可夫將軍渡過伏爾加河,直接把自己的司令部設在城南廢墟的一座地堡中。真正的巷戰開始了。

  很快,崔可夫的部隊便投入了戰斗。當時,他能夠用來御敵的坦克還不超過40輛,而且有些還是因受傷而不能開動的,他真正有戰斗力的就那19輛留作反攻時用的KV型坦克。9月13日,德軍向他的部隊發起了全力以赴的進攻,并于次日下午拿下了馬馬耶夫崗這一高地。這時,敵軍就已經能用密集的炮火控制伏爾加河上的重要渡口了。英雄的崔可夫臨危不懼,當他的指揮地堡上面還燃著熊熊大火時,他便命令那19輛威力巨大的KV型坦克從城南向北發起了突擊反攻。戰斗一直持續到當天夜里,最危險時戰斗离他的地堡還不到200米。巨獸般的KV型坦克在德軍陣地前往返穿梭,如入無人之境,有時竟巡回行駛在各個街區的街壘中。德軍的坦克不是被它所擊毀、撞翻,就是陷入蘇軍深藏在廢墟掩体內的反坦克炮的火力网中。

  對德軍來說,閃電戰的日子真正地成為過去,他們不得不投入面前這場短兵相接的近戰和巷戰。蘇軍的近戰戰術相當出色,他們的進攻全是配備齊全的獨立戰斗分隊,每隊有三四輛坦克和一連士兵。他們在彈痕遍地、充滿瓦礫的街區里橫沖直進。或者,步槍手和机槍手隱蔽在被炸毀的建筑物內,埋伏在瓦礫堆中,藏身在彈坑里,等到德軍坦克駛過之后,把省下來的彈藥用來對付它后面的步兵,而前面的坦克則由隱伏在建筑物上層的反坦克狙擊手來對付。到最后,每場交鋒都發展成了逐屋逐樓的拼死激戰,甚至成為一場用手榴彈、自動步槍抵近齊射或是用槍刺刀劈的肉搏戰。有時,德軍占据破損建筑物的下層,而他們不知道,蘇軍就在他們的頭頂上層,并從那里給他們以致命的打擊。有時,敵軍在建筑物的這一半,蘇軍則在另一半,待到夜間,牆壁被鑿穿,炸彈就從這里慢慢地送了進來,等到“轟”的一聲巨響發出時,蘇軍又移到另一處廢墟之中了。

  蘇德兩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和瓦礫中几乎混戰了將近兩個月,但就是靠了這些辦法,最終迫使在數量和兵器上均占优勢的德軍進攻部隊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价。盡管德軍還有專門的巷戰部隊,蘇軍還是在這場惊心動魄的肉搏戰中掌握主動權,德軍的死亡數字大大地超過了蘇軍。保盧斯麾下的一名軍官曾這樣描述:“我軍的各個部隊在9月份的戰斗中,都遭到了慘重的損失,各師變得疲憊不堪,一個連一般只剩下30—40個人。”另一名參加巷戰的士兵則寫道:“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戰80個晝夜肉搏拼殺的情景吧,街道不再是用米來計算,而是用尸体作單位來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沒在一片漫無邊際的濃煙烈火之中,就像一座爐火映紅的大熔爐……”

  如果把整個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的所有戰斗都算起來,從這一年7月到11月中,德軍只在這一地區內就喪失了大約70万官兵,1000多輛坦克,20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1400多架飛机。這個代价所換來的,還只是對斯大林格勒城垣和部分市區的突破。到10月份,敵軍便喪失了在斯大林格勒地區的戰略主動權。稍后,則開始轉入守勢性防御;再往后,則干脆變成思謀如何突出蘇聯百万大軍的合圍圈和是否投降等問題了。

  那么,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究竟是怎樣設計反擊計划,合圍德軍以致最后決胜的呢?

  還在戰斗處于膠著狀態的9月上旬,蘇軍最高統帥斯大林就在考慮究竟用什么辦法才能解決斯大林格勒戰場上的德軍的問題了。一天,斯大林把副最高統帥朱可夫和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叫到了他的辦公室。他找他們來,主要是想听听兩位對當前斯大林格勒前線戰局的分析和預測,商量如何擺脫各部隊當前的困境,以及怎樣才能解決掉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与霍特坦克第4集團軍,并最后奪取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最終胜利問題。應該說,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是斯大林在衛國戰爭時期的左膀右臂,是斯大林最為信任和賞識的兩員猛將。在斯大林看來,朱可夫有足夠的軍事指揮天才,而華西列夫斯基則是無与倫比的軍事智囊。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沉著机敏,有決斷能力,尤其富有軍事創造才能。

  華西列夫斯基先就整個蘇德戰場各戰線的敵我態勢做了全面匯報。接著,朱可夫又把他出發前了解到的斯大林格勒索戰場的最新變化情況做了較詳細的匯報。斯大林手里拿著煙斗,兩眼凝視辦公室牆上懸挂的著名俄國統帥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巨幅肖像。有時輕輕地吸一口煙,有時則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其實,他的大腦里想的全是斯大林格勒戰場,他一邊听著,不時地點一下 頭,一邊按自己的思路想著前方戰事。

  突然,斯大林收回了視線,對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說道:“要消除德軍控制的走廊并与東南方面軍會師,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應該需要些什么?”

  朱可夫略加思索便說;“至少還需要1個新銳的諸兵种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軍、3個坦克旅和400門以上的榴彈炮。此外,在作戰過程中必須集中補充至少一個空軍集團軍。”說完,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總參謀長。

  “朱可夫元帥的計算是正确的,我也這么以為。”

  斯大林立即拿出他的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配置圖。伏下身子,長時間聚精會神地看著,仿佛屋里并沒有他特地請來的這兩位智囊的存在。見狀,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悄悄地走到离斯大林辦公桌稍遠的地方,然后非常低聲地談論起來。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我們也許需要找個別的什么解決辦法……”話音剛停,斯大林突然抬起頭來問道:

  “有什么別的解決辦法嗎?”

  兩人很覺吃惊,他們沒想到斯大林有如此敏銳的听力。這實在是以前從未听說過的。

  “現在還談不到,但我倆剛才都在這么想。我們認為,對付保盧斯和霍特這兩個可惡家伙,必須得有更厲害的辦法。至少,得有比他們更厲害的辦法才行。”華西列夫斯基一邊向桌邊走過來一邊解釋說。

  “好哇,是應該這樣。”斯大林接著說道,“這樣吧,你們現在就回總參謀部去,好好想想在斯大林格勒地域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可以由哪里調什么部隊去加強那里的部署,同時也想想高加索方面軍的問題。明晚21時到我這里匯總集合。”

  當天晚上和第二天一整天,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一步也沒有离開總參謀部。按總參謀長的命令,作戰部、情報部及其他部門給他們送去了一摞又一摞的各种資料。有蘇軍各方面軍的,有德軍的,還有許多德國仆從國如羅馬尼亞、匈牙利各部隊的。他們整晚都是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地圖旁度過的。深夜,副官給他們安排了夜宵,他們根本給忘了,或者干脆顧不上吃,后來還是廚師親自給他們送到辦公室里來的。總參謀部的各位首長都預感到,總參謀長和副最高統帥肯定有什么特別重大的問題在研究呢,按照紀律規定,他們當然是不便東問西問的。直到第二天黎明時分,倆人才稍事休息,但不到9時,又都起來投入工作了。到17時,倆人出來了,并在各個部門轉了一圈儿,与各部首長及工作人員隨便地聊著什么。大家都知道,兩位高級首長的任務肯定完成了。要不,他們怎么有時間來聊天談話呢。

  傍晚,華西列夫斯基給最高統帥打電話說,他們准備如約到達匯報工作。但斯大林說那時他有事,請在22時到達。

  22時整,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到了斯大林的辦公室。他們剛一進屋,斯大林便气憤地說;“千百万蘇聯人在与法西斯的斗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丘吉爾卻為20架‘颶風式’戰斗机与我們討价還价,真是不像話!更何況,他們的那些‘颶風式’飛机還是無用的東西,我們的飛行員都不喜歡這种飛机……”見二人莫明其妙,斯大林就把剛才他与英國大使會見的情形給他們略說了一番。最后,他擺擺手,道:“好了,不管他了,且听听你們的消息吧。怎么樣了?誰先來匯報?”

  華西列夫斯基回答說:“您下命令吧,我們的意見是一致的。”

  斯大林走到華西列夫斯基舖在桌上的地圖跟前,說:“你們帶來的這是什么?”

  “這是斯大林格勒地域我軍反攻計划的初步草案。”華西列夫斯基解釋說。

  斯大林沒再說什么,只見他快速地伏下腰身,几乎是趴在地圖上看了起來。這時,朱可夫從辦公桌上給他拿來了放大鏡。斯大林伸手接過來,又繼續看了起來。忽然,他直起身子問道:

  “謝拉菲莫維奇地域的這個集群是怎么回事儿?”

  “這是一個新的方面軍。我們需要建立這個方面軍。它的主要任務就是突擊,即在敵軍戰役集團的后方實施猛烈的突擊。”朱可夫一邊在圖上指畫著,一邊說道。

  斯大林看完后,抬起頭:“現在我們有足夠的力量實施這樣大規模的戰役嗎?”他把目光輪流地掃向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意思是請他們做進一步的說明。

  朱可夫報告說:“根据我們昨天晚上的計算和今天上午的核算,大約一個半月后,這個戰役完全可以得到必要的兵力和兵器保障。而且在時間上也能夠充分准備完畢。”

  斯大林又問:“如果只限于在頓河由北向南和由南向北實施突擊,是不是更好些?”

  朱可夫隨即解釋說:“那樣的情況我們也考慮過,但它將使德寇能夠迅速地將其裝甲坦克師由斯大林格勒附近抽轉回來,以抗擊我軍的突擊行動。若像現在這樣,我軍在頓河以西實施突擊,就會使敵人由于可流障礙而不能快速机動。這樣,他們至多只能以軟弱而少量的預備隊來抗擊我軍了。”一口气說完后,朱可夫不得不喘了口气。

  斯大林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但隨即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那么,我軍突擊集團調動的距离不顯得過遠了嗎?”

  倆人都覺得,最高統帥确實是個軍事天才,只是看了一遍戰役計划圖,便提出了這么多的關鍵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好在他們都曾經考慮過。這回,華西列夫斯基解釋道:

  “您提的這個問題,正是我們要重點向您匯報和請示的。我倆初步認為,這次戰役應分兩個階段來進行。在它的第一階段,我軍的目的是,突破德寇的防御,進而合圍敵斯大林格勒集團軍并建立牢固的對外正面,以隔絕該集團軍与外部敵人的聯系;在它的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殲滅被合圍起來的敵人,并制止住敵人解圍或突圍的任何企圖。”

  最后,斯大林表示基本同意,并說:“你們把計划再考慮一下,而且要好好計算一下我方的資源。現在,”他指了一下朱可夫,“你立即飛回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去,并要著手研究克列茨卡亞和謝拉菲莫維奇地域的情況。几天以后,”他又面向華西列夫斯基,“你也應迅速飛往東南方面軍葉廖緬科那里,同他好好研究一下左翼的情況。”臨別時,斯大林又說道:“關于這一計划,我們以后再繼續研究。但有一點務必記住;在這里討論過的這些問題,除了我們三人外,目前還不要讓任何人知道,包括國防委員會的委員們在內。如果有人需要知道有關戰役准備工作,將由我本人親自傳達。另外,你們倆人可以告知各方面軍司令的僅僅是直接和他們每個人有關的那部分任務的內容,除此之外不能事先透露任何東西。”

  這樣,倆人便分頭做自己的准備去了。

  到9月底,這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斯大林親自給這次空前的大戰役取定了一個名字;“烏蘭”進攻計划。后經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和國防委員會的批准審核,決定參加這次戰役的共有下列部隊:

  1.西南方面軍,即打算新建立的那個部隊。它的指揮机關為:司令員瓦圖京,軍事委員熱爾托夫,參謀長斯捷利馬赫;

  2.頓河方面軍,即原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它的指揮机關為:司令員羅科索夫斯基,軍事委員捷列金,參謀長馬利宁;

  3.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即原東南方面軍。它的指揮机關為:司令員葉廖緬科,軍事委員赫魯曉夫,參謀長瓦連尼科夫。

  此后,制定詳細計划的工作便交給了總參謀部。總參在具体編制工作中,還吸收了各兵种司令、后勤部長、總軍械部長及各方面軍的司令和參謀長。他們的任務是,就共同實施“烏蘭”進攻戰役提出自己的詳細意見。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決定,關于這次進攻的准備工作,在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由最高副統帥朱可夫領導;在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由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領導。隨后,他們兩位便各自赶到自己所在部隊去。

  10月間,根据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的建議,又經与斯大林格勒地域各方面軍首長們商量,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和總參謀部聯合提出要求:各部隊的反攻准備工作,應在11月初結束,最后一批兵團和發起戰役所必需的一切物質,至遲應于11月15日前集中完畢。為穩妥起見,斯大林再次派出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下到各部隊,限期檢查各部隊和部門的准備工作,并要求這种檢查工作必須以舉行每個方面軍總結會議的形式來完成。他要親自看各部隊總結會議的紀要報告。

  11月13日,華西列夫斯基代表總參謀部向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和大本營報告了經過核實的“烏蘭”進攻計划。在政治局和大本營會議上,他著重談到了下述諸點:

  1.德軍兵力基本沒有變化,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的主力仍被牽制在市區的持久戰斗中。在該兩集團軍側翼(即我軍進行突擊方向)的仍是羅馬尼亞軍隊。近期未發現有敵預備隊由內地開往斯大林格勒方向,該方向敵軍亦未表現出任何重要的部署變更。
  2.据已掌握的材料看,在進攻開始前,敵我雙方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兵力大体相等。在我軍即將突擊的各方向上,由于增加大本營預備隊和次要方向的部隊,在兵力上對敵已有絕對优勢。現各突擊集群已經建立完畢,完全有把握使突擊成功,并相信定能取得胜利。
  3.在戰役初期,按預定計划由西南方面軍擔任主攻。它已擁有完成這個任務所必須的一切。
  4.在戰役的第三天日終或第四天凌晨,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所屬的坦克部隊与机械化部隊將在卡拉奇地域會師。這次會師應當完成對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敵軍主力集團的合圍。
  5.按要求,西南方面軍和頓河方面軍必須在11月19—20日開始進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必須在11月20日開始進攻。

  為了使這次精心策划的偉大戰役不致因任何小小的疏忽而遭受損害,前此,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還要求總參謀部發布了專門訓令,制定隱秘工作措施,以防止泄漏關于反攻規模、實施時間、主要突擊方向及行動方式等消息。比如,來往函件和電報通話絕對禁止談及有關反攻的事情;命令都必須采用口頭傳達方法,而且只傳達給直接執行者;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的集中和方面軍的部署變更,只准在夜間進行,等等。

  戰役進攻發起前,華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又向斯大林提出了一項新建議:為了不使希特勒和德國統帥部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危急時刻從維亞茲馬以北地區抽調部隊來增援敵“南部”集團軍群,蘇軍必須在維亞茲馬以北的莫斯科中央方向發起一次迅猛的誘攻性戰役,順便也好一舉吃掉一直威脅首都的爾熱夫突出部地域的德軍。斯大林對此也十分感興趣,他很快就同意了這個建議,并要求他倆中派出一人來負責這個誘攻任務。最后,朱可夫被派到了那里,因為他此前曾擔任過西方方面軍司令。這樣,華西列夫斯基便成了南部戰線斯大林格勒地域戰斗的總負責人。隨后,朱可夫便奉命去了西線,而華西列夫斯基則直接到了斯大林格勒前線。

  由于擔任此次戰役突擊任務的西南方面軍把司令部設在了綏拉菲莫維奇市。為了方便協調指揮,總參謀部便在這里也給華西列夫斯基准備了一個協調三軍(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指揮所。

  11月17日,華西列夫斯基經過戰前巡回檢查,正准備于當天搬到自己的前線指揮所去。恰在這時,他突然又接到斯大林的電話指示,要他必須在18日到莫斯科討論問題,具体什么問題沒做任何透露。

  第二天,華西列夫斯基如約來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和全体國防委員正在那里開會。斯大林立即接待了他,并把一封信交給他,請他仔細加以研讀。說完,斯大林便回自己的辦公室繼續開會去了。

  在一間被指定只有他一人才能進出的房間里,華西列夫斯基急忙地展開了這封信。及讀畢,确實令他大吃一惊,并且很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原來,寫這封信的人,正是在即將開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擔負重要突擊進攻任務的机械化第4軍軍長沃利斯基。這封信是他不久前寫給國防委員會的,內容是請求推遲或干脆取消馬上就要進行的這次戰役。這位軍長在信中寫道:鑒于進攻開始前敵我兵力和兵器的對比情況,擬議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進攻不僅不會成功,而且,他認為,必定遭到帶來一切嚴重后果的慘敗。因此,作為一名忠實的共產党員,并代表參加這次進攻的其他負責干部,他請求國防委員會立即詳細地檢查就實施這次戰役所作出的決定是否現實,請求推遲這次戰役,或者完全取消這次戰役。

  華西列夫斯基把這封信一連看了兩遍,越看越覺得不可思議。他大大地感到惊訝,也极困惑。他對寫信人雖不很熟悉,但還是了解的。最近几周,這位軍長一直在參加戰役的准備工作。不論對整個戰役,還是交給他負責的該軍任務,他一次都未表示過异議。更何況,在前不久的那次總結會議上,他還當面向大本營代表(即華西列夫斯基)和方面軍軍事委員會保證,他的軍將堅決完成任務,并講了自己軍的充分戰斗力及全体官兵的高昂士气。

  斯大林要他急匆匆地赶回來,就是因為國防委員會要在這個問題上听听他的看法。一則,他認識并了解這位寫信人;再者,這位軍長就在他負責協調指揮的部隊中,而且戰役馬上就要開始。當然,華西列夫斯基是不同意這封信的分析的,他當時就把這一看法告訴了斯大林和國防委員會委員們。

  當時,斯大林當著華西列夫斯基的面就給沃利斯基軍長挂了一個電話,在簡短的談話中,最高統帥并沒有嚴厲地批評這位軍長。然后,他對華西列夫斯基說,他的意見是還把寫信人留在軍里,因為后者剛剛還表示過一定完成上級交給他們軍的任務。關于他是否還擔任該軍軍長的問題,要按該軍的行動結果再做最后決定。但是,關于該軍及寫信者本人在戰役頭几天的作戰表現,他命令華西列夫斯基必須向他提出專門報告。

  11月19日清晨,華西列夫斯基就回到謝拉菲莫維奇的指揮所里。這時,進攻已經開始了。

  雖然早晨的濃霧和飛雪使突擊發起時根本不能使用強擊航空兵實施先期轟炸,但各方向的突擊集群仍然進展較快。西南方面軍的主攻突擊很快就粉碎了羅馬尼亞軍隊的防線,一天之內就向前推進了20多公里。有些集團軍則挺進到了30—35公里的縱深。同樣,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突擊行動,也沒有更多地受到惡劣天气的影響,他們照樣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特別是沃利斯基指揮的机械化第4軍,表現得更加卓越而勇敢,他在第一天之內也率部前進了20多公里,成績非凡。在當天晚上向最高統帥的匯報中,華西列夫斯基特別遵囑談到了該軍的無畏行動。至此,斯大林心里才像一塊石頭落了地,自然,華西列夫斯基也為之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23日,按“烏蘭”計划的預定時間,西南方面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突擊集群,在頓河方面軍右翼的積极支援下,像兩把游刃有余的利劍,巧妙而适時地實施了對卡拉奇方向的向心突擊,從而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地域德軍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的合圍。

  這是自蘇德戰爭爆發以來德國法西斯軍隊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合圍。

  當晚,華西列夫斯基在自己的指揮所內分別給他調度下的三個方面軍首長通話,討論戰役形勢并擬定了下一步最适當的行動計划。隨即,他又把他們的想法和建議直接報告了斯大林。其具体內容如下:

     希特勒匪徒無疑會立即采取种种措施,企圖在最大的外
   來援助下救出在斯大林格勒被合圍的部隊。因此,對我們來
   說,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盡速消滅被合圍的敵軍集團,使投入
   這次戰役的我們自己的部隊脫身出來;在解決這一主要任務
   之前,必須牢牢地使被合圍的敵各集團軍完全孤立,不得使
   敵軍其他集團軍向它靠近;為此目的,必須迅速牢固地建立
   對外正面,并且要有足夠的快速預備隊。鑒此,我三個方面
   軍從11月24日即采取決定性的行動來消滅被合圍的敵軍。

  很快,最高統帥部就复電華西列夫斯基,表示同意他們的建議和下一步部署。

  11月24日晨,各方面軍所屬部隊開始按照既定部署向合圍圈內的敵軍發起攻勢。然而,這次攻勢未達成預期目的,相反在各個方向都遭到了強大敵軍集群的反沖擊。原來,根据最新的敵情分析,蘇軍前線總指揮机關才知道,他們從行進間消滅被合圍敵軍的計划所依据的對敵兵力的估計出現了嚴重差錯:當初,他們認為敵保盧斯指揮的集群只有8.5—9万人,可是實際這時卻有30万人。所差之多,實在令人為之咋舌。所以造成如此嚴重的誤差,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敵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在進攻和防御中補充得到的兵力算進去,也未估計到合圍圈內大量的特种部隊和其他輔助部隊,這些部隊的官兵則多數補進了作戰部隊。12月初,經過准備和調整,蘇軍又對該部敵軍組織了一次分割性突擊消滅的作戰,但仍無顯著戰果,德軍對合圍他們的蘇軍對內正面仍然不斷進行遠不是沒有活力的反沖擊。

  了解到這种局面后,斯大林非常著急。在12月4日的電報命令中,他批評了華西列夫斯基在最近的第二次突擊進攻中的錯誤。命令如下:

   米哈伊洛夫同志:
     您的任務是要把伊凡諾夫和頓佐夫的行動聯合起來。但
   是,在您那儿至今卻仍是分散力量,而不是聯合行動。伊凡
   諾夫不顧您的命令在2日和3日發起了進攻,而頓佐夫卻沒
   有能力發起進攻。因而敵人就獲得了机動的可能。4日,頓佐
   夫將發起進攻,這時伊凡諾夫卻又沒有能力發動進攻了。于
   是敵人又獲得了机動的可能。請你們以后不要再犯這類錯誤。
   在發布伊凡諾夫和頓佐夫聯合進攻的命令之前,務必檢查一
   下,看他們是否有能力實施這樣的進攻。
                   瓦西里耶夫1
                1942年12月4日7時零6分
  --------
  1為保密起見,還在戰役前,總參謀部便為斯大林和全部參戰的蘇軍高級首長擬定了化名,這里的米哈伊洛夫即華西列夫斯基,伊凡諾夫即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葉廖緬科,頓佐夫即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瓦西里耶夫即斯大林。

  華西列夫斯基接到最高統帥的電令后,感到很懊悔。他知道,最高統帥所批評的這些全是确實存在的,誰讓他沒有去親自檢查呢?!當然,話說回來,最主要的問題還不在這里,而是我們自己的力量不夠。這也說明,敵軍雖已被圍,但力量還是相當強大的。更何況,困獸之斗,是會更加凶猛和不遺余力的。

  稍后,更嚴重的情況發生了。据偵察部門偵知,希特勒和德國統帥部為了給遭到合圍的敵保盧斯集團和霍特集團解圍,恢复他們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原態勢,已在這個戰線的東南地段建立了以德軍前副總參謀長曼斯坦因元帥為首的頓河集團軍群,所有南線的德軍,包括被合圍的上述兩德軍集團,統一由他負責指揮。華西列夫斯基還獲悉,為了實施解圍戰役,曼斯坦因建立起兩個新的突擊集團:一個在科捷利尼科沃地域,另一個在托爾莫辛地域。

  華西列夫斯基立即將這一最新戰局變化報告給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并提出從大本營預備隊中抽調實力雄厚的馬利諾夫斯基中將指揮的近衛第2集團軍和其他部隊前來支援,撥歸頓河方面軍指揮。隨后,大本營又決定成立由波波夫中將指揮的突擊第5集團軍,使之以最快速度在西南方面軍的坦克第5集團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第51集團軍之間展開。按命令,該集團軍歸由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指揮。

  到12月10日左右,曼斯坦因麾下的德軍頓河集團軍群已經占領了從維申斯卡亞到馬內奇河的正面。在它現編成的大約30個師(不包括在合圍圈內敵第6集團軍和坦克第4集團軍)中,有17個師橫在了蘇西南方面軍正面;另外13個師則与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突擊第5集團軍和第51集團軍相對峙。其中僅在蘇軍第51集團軍對面就有10個師之眾的強大德軍部隊。這樣,兩軍門前的敵我力量對比是相當懸殊的:德軍7.6万人,坦克500輛,火炮和迫擊炮340門;蘇軍只有3.4万人,坦克77輛,火炮和迫擊炮147門。由此可見蘇軍第51集團軍處境之艱難。

  12月13日,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終于批准了華西列夫斯基的請求,決定把馬利諾夫斯基的近衛第2集團軍由頓河方面軍划歸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指揮,并決定暫時放棄原來擬議中的“土星”戰役。原先,經華西列夫斯基等建議,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一部的突擊進攻方向是徑直向南,直取羅斯托夫地域,目的是廓清合圍圈外的德軍。后因德軍曼斯坦因頓河集團軍群建立,華西列夫斯基又建議改變該戰役,而用這兩部強大蘇軍來抗擊曼斯坦因集群;待西南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消滅頓河中游的意大利集團軍后,揮師東南,向莫羅佐夫斯克和托爾莫辛方向突擊,即前出到敵曼斯坦因集團軍群的后方。同時,斯大林還命令說,此后華西列夫斯基的任務便是負責解決敵曼斯坦國的解圍部隊,而消滅合圍圈內德軍保盧斯和霍特集團的任務則由新派來的大本營代表、蘇軍炮兵主帥沃羅諾夫負責。在工作中,沃羅諾夫應以華西列夫斯基的副手出現。

  12月19日,德軍曼斯坦國集團軍猛攻蘇軍第51集團軍和突擊第5集團軍防線,防御正面被同時撕開了几道口子。戰斗是膠著狀態,梅什科瓦河附近的許多居民點曾多次易手,原先白雪覆蓋下的草原大地,兩天后便全部化成焦土一片。

  次日,蘇軍馳援的近衛第2集團軍赶到,部隊還沒容全部展開,前鋒就投入了鋼鐵大戰与血肉廝殺。敵人的進攻終于被擊退了,草原上布滿了血肉模糊的敵人尸体。近衛第3師在瓦西里耶夫卡与敵軍的激烈交戰中,雖然傷亡逾半,但終于守住了陣地。華西列夫斯基事后回憶說:“正是這些日子里在布滿峽谷的葉爾根地帶的戰斗,決定了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命運。”

  到12月23日,雖然曼斯坦國集群的另一路前鋒部已經沖到了距被合圍的保盧斯集團只有35—40公里的地域,但它卻再也不能前進一步。他們确實時運不濟,或者說是命運乖蹇,蘇第51集團軍和突擊第5集團軍的迅猛反突擊,蘇空軍第8集團軍令人膽寒的空中轟炸,終于給近衛第2集團軍的展開贏得了不可缺少的寶貴時間。待到該集團軍全部展開之后,希特勒援救保盧斯集團的計划便破產了。因為,此后不久,該集團軍和其他蘇軍部隊便在這里展開了對曼斯坦因集群的大規模反擊。結果,曼斯坦因連同他的企圖全都失敗了。

  讓我們在這里摘引一段曼斯坦因元帥的自述,他在《失去的胜利》一書中寫道:

     因而,現在主動權一轉入敵人手中,頓河以東的正面也
   就快完了。12月 25日,力量不斷增加的敵人,攻擊了梅什科
   瓦河地域的坦克第57軍,并迫使它退到了阿爾賽河。近几天
   來,已經看得很清楚,敵人冀圖從東西兩面包圍該軍的翼
   側……
     現在,敵人由于擁有超過我們几倍的兵力,在最近几天
   內正在迫使坦克第4集團軍再向后撤,一直退回到它在12月
   12日由那里發起進攻的科捷利尼科沃……12月 12日開始的
   救援第6集團軍的作戰遭到了失敗,起碼是暫時遭到了失敗。
     那么,在當時复雜的情況下,是否還有任何希望再做一
   次嘗試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如今可以徹底研究“B”集
   團軍群正面整個事態進程的條件下,看來只能是否定的。但
   當時誰能預料到呢?

  斯大林格勒會戰史詩的最后一幕,以及它那胜利的尾聲,是頓河方面軍在頓河和伏爾加河之間發起的那次英勇進攻的戰役。它是在整個1943年1月間准備和實施的。負責指揮這次最后胜利作戰行動的,是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和大本營代表、華西列夫斯基的副手、蘇軍炮兵主帥沃羅諾夫。

  1月8日,蘇軍向保盧斯集團發出了勸降書,答應給戰敗者以体面的待遇,包括供給足夠的口糧,治療傷員,允許軍官保留自己的武器,并保證戰后使人人被遣送回國。但是,正所謂困獸猶斗,保盧斯不肯放下武器。也許,他這時還在想著戰役胜利后希特勒許諾給他的高級參謀或德國統帥部長官的軍職呢。

  德軍的所有抵抗和掙扎都變成了徒勞,特別在當前這种被困破城而又待援無望的情況下。當蘇軍發起進攻并逐步縮小了合圍圈時,也就是戰斗到第14天之后的時候,保盧斯向希特勒和德軍統帥部發出了一紙報告,其中說:“潰敗已經不可避免。我請求立即允許投降,以挽救殘部生命。”但是,他的請求沒被批准。而沒有希特勒的批准,他保盧斯也好,別的其他軍官也好,誰敢投降呢?

  這樣,保盧斯和他麾下的將士們(這時已經不到10万人,蘇軍有25万之眾)便不得不躲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廢墟和瓦礫之中。冬日漫天的風雪也与他們作對,士兵們有的干脆放下了武器,他們用凍結的雪塊艱難地積起道道雪牆。盡管如此,他們也被凍得一個個神志麻木地蜷縮在地上。至于吃的,開始還有面包,但定量是每天每人一片;15個士兵能分到1公斤土豆。而飲水的唯一來源是融化積雪。羅馬尼亞騎兵師所存不多的馬匹,到頭來竟被他們宰食一空。再到后來,他們不得不在廢墟中捕捉狗貓和烏鴉來填充肚子。

  保盧斯的日子也沒好到什么地步,他的唯一优越條件便是有一所潮濕不堪的地下掩蔽部。而不出10米遠,就遍地都是凍硬了的德軍士兵的僵尸。1月30日,他的這座值得紀念的居所外邊,突然來了許多荷槍實彈的蘇軍士兵。于是,他成了蘇軍的俘虜。

  兩天后,整個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上再也听不到一息槍聲了。

  英勇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了。它以蘇聯軍隊和人民的胜利而告終。去年是在莫斯科城下,而今是在斯大林格勒城內,盡管地域不同,但對希特勒和法西斯德國軍隊來說,失敗卻是一樣的。如果說還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今年比去年敗得更慘,損失的人員和兵器更多。

  對于斯大林格勒會戰的評价,從它結束的那天起,就有一些西方人——有軍人、政治家、也有某些學者——表示不感興趣,甚至有人公開說這是共產党人為了宣傳而制造出來的,還有人不承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歷史轉折點;也有些人只是把它与后來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相提并論……

  到底應該怎么看呢?當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在斯大林格勒會戰胜利后給斯大林格勒發去過一封賀電。后來,蘇聯人曾把它放大复制后放在了斯大林格勒市的“伏爾加河會戰紀念館”里供人們閱覽和參觀。它分明地寫道:

     我謹以美利堅合眾國人民的名義向斯大林格勒發去此
   函,以表達我對它的英勇保衛者的欽佩。他們在1942年9月
   13日至1943年1月31日被圍攻期間的勇敢精神力量和自
   我犧牲精神,將永遠鼓舞一切自由人民的心。他們的光榮胜
   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為盟國反侵略戰爭的一個轉折點。

  也許,他說的才較為公允。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