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八章 穿插敏鐵拉


     平原圍殲計未成,蒙氏速把新策生;
     遣派鐵軍去奔襲,腹背插刀敵入瓮。

  盟軍大規模進攻緬甸的行動,首先從強渡印緬邊境東側的親敦江開始。

  1944年11月10日,斯托普福德將軍指揮的第33軍在親敦江西岸完成攻擊部署。黃昏時分,阿薩姆團的一個突擊營在炮火的掩護下,向江對岸的莫萊發起沖鋒。士兵們乘坐的橡皮舟在湍急的水流中如同一片樹葉,他們不顧東岸日軍陣地射來的子彈勇敢地向前挺進,在付出一半傷亡的代价后,終于登上了東岸。接著,該軍的第20師主力也陸續渡過了親敦江,并占領了莫萊。与此同時,第11東非師在皇家空軍准确無誤的空襲支持下,沿著親敦江西岸幽暗的加包山谷向加里瓦打去。加里瓦位于莫萊以南約50多公里,是日軍在親敦江上建立的又一個防御陣地群。東非部隊的進攻遭到對方激烈地抵抗,直到12月2日才占領了加里瓦。至此,進攻部隊完全控制了莫萊至加里瓦這段50多公里長的江面。

  12月10日,印度工兵在親敦江上迅速架起了橋梁,使第14集團軍的各主力師得以開過對岸。在大部隊過江時,蒙巴頓來到橋頭巡視:“我們看到一番令人鼓舞的景象——親敦江上,我們的無數水陸兩用車和其他運輸工具正在運送兵員;河岸上,各种型號的卡車和机動車疾馳前進,就像賽馬大賽那一天通往埃普索姆(英國著名的賽馬場)的交通一樣。步兵們排成一行和車輛齊頭并進,馬拉的車輛夾雜其間。整個景象就像是奔涌向前的巨浪,這是我所見過的最激動人心的景象。”

  蒙巴頓和斯利姆之所以在漫長的親敦江上選擇這一地段渡江,是企圖与日軍在瑞波平原上決戰。瑞波平原位于加里瓦西南面,它是緬甸干燥的中部平原的一部分,是夾在伊洛瓦底江和親敦江之間的一片開闊的地區。相對于山岳叢林地區,多沙土的瑞波平原,顯然更能發揮英軍的裝甲优勢和空中优勢,是与日軍較量的理想場所。在瑞波平原這個主要“捕殺場”上,他們安排的“捕殺手”是梅塞維的第4軍。梅塞維是非洲戰場上的英雄,又在若開等戰役中立過功,不久前剛剛被提升為第4軍軍長。斯利姆曾在一次集團軍司令部的會議上說:“我要的是這樣一個人,他將在親敦江破釜沉舟,然后率領部下前進——而梅塞維正是這樣的人!”

  梅塞維的第4軍,包括他自己擔任過師長的那個赫赫有名的第7英印師和訓練有素的第19和第17英印師。后來,集團軍直轄的第5英印師也歸梅塞維指揮。第7英印師這時由埃文斯擔任師長,他也是若開戰役中的功臣;第19英印師由身經克倉之戰和沙漠之戰的又一名老將、精力充沛的皮特·里斯將軍指揮。梅塞維的裝甲部隊為第25坦克旅。蒙巴頓給梅塞維的命令是:跨過親敦江后進入瑞波平原,与日本第15軍駐守在那里的師團進行決戰,并奪取日本人在耶烏—瑞波地區的各重要机場。這一擊要打得既快又狠。

  按照蒙巴頓的估計,中國人和美國人的5個師,即新編第1軍和新編第6軍,正把日本的兩個師團牽制在緬甸北部地區。同時,英第15軍的部隊將在若開地區牽制日軍的大約1個半師團。此外,几項洋攻計划,包括對緬甸南部漫長海岸部署引而不發的兩栖攻勢,又可把日軍的1個半師團從主要戰役中吸引出去。這樣,梅塞維的第4軍在瑞波平原上殲滅若干個日本師團,是完全有把握的。

  梅塞維部隊渡過親敦江后,遵命向東沖擊。第19英印師到12月12日,已推進了80多公里。4天之后,他們又占領了英多西北部的班毛,并同從北部揮戈南下的英第36師會合,向瑞波平原逼近。

  第19英印師推進得這么遠而竟未激起日軍主力的反應,說明了什么?當情況逐級上報給蒙巴頓后,引起了他的思考:英帕爾戰役以后接替河邊正三的木村兵太郎中將,是日軍出色的軍事謀略家之一。既然他讓第19英印師如此輕易地推進到瑞波平原的邊緣,可見他并不想在這塊寬闊的平原上決戰。這使他大失所望,他原想在這一比較空曠的地區,用英軍优勢的裝甲部隊、大炮和空軍,包圍并全殲日軍的。因此,他會同斯利姆研究制定了一個新方案:斯托普福德的第33軍(相當于4個師)從北面向曼德勒施加壓力,去占領伊洛瓦底江上的渡口;這時,梅塞維的3個師要從吉靈廟向正南進發,盡可能悄悄地直插密沙河流域,然后從甘高向東南推進,在本各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下游占領一個渡口,目的是越過日軍守衛曼德勒部隊的后方,在敏鐵拉附近建立一個戰略性屏障,從而封鎖他們徑南向仰光的退路,并截斷來自仰光的補給。最終將日本第15軍殲擊于曼德勒一塔澤一稍埠一敏建地區。

  新方案完成得很好。梅塞維的部隊在深入的側翼包抄行動時,秘密穿過叢林密布的甘高山谷,并在帕科庫出其不意地強渡伊洛瓦底江。然后,運用裝甲部隊和空降部隊風馳電掣般挺進,直逼東南面敏鐵拉日軍重要基地。

  梅塞維部隊的深遠穿插和包抄行動,是新方案實施的關鍵,他們是如何完成這一艱巨任務的呢?

  ——梅塞維將軍首先誘使日軍相信:他的主力仍在皮特·里斯的第19英印師后面全力向瑞波平原推進。他在達木設了一個假的軍司令部,它所用的無線電波道与真的一模一樣,而真正的軍司令部卻在這時悄悄地轉移了。斯托普福德的第33軍發給第19英印師的所有電訊,繼續經過這個假的司令部傳遞,而真正的第4軍司令部則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靜默。參謀人員在明碼電訊中有意搞些“泄密”的事件,新聞廣播也參与制造一些混淆視听的消息。許多高級軍官乘坐的指揮車仍在假軍部里進進出出,使日軍諜報人員仍以為梅塞維和他的軍司令部仍逗留在達木。

  一切就緒,即將行動。但就在這時,75架美國運輸机卻被猝然抽調到云南去,因為中國軍隊在廣西面臨著日軍的猖狂進攻。蒙巴頓為此向美國方面提出抗議,說這些飛机都已裝滿了運給先頭部隊的補給品,而梅塞維這次向敏鐵拉的遠距离穿插是以空運補給為基礎的。但抗議沒有奏效,大部分飛机還是被調走了。現在,梅塞維必須沿著一條雨季無法通行的坎坷不平的土路,從達木到帕科庫冒險行軍700公里。這條土路本是供老百姓的牛車通行的,而現在要通過的部隊卻達3個師之多,還有重型坦克、大炮和其他車輛。好在工兵部隊于15天之內,緊急加寬、加固了這條土路的2/3路段,使上述重型裝備得以勉強通行。

  至1945年1月底前后,梅塞維的部隊終于陸續抵達了伊洛瓦底江岸地區。這條江是緬甸的主要河流,自北向南奔騰而下,全長2000多公里。該江自入海口起,有1500公里的流程可供相當大的輪船通航。每年1月份,江面最窄的地方也足有500碼寬,而最闊的地方有400O碼。雖然江水此時處于最低水位,但是開闊松軟的沙洲卻又形成了另一道險障。在江邊,車輛很容易一下子就陷進泥沙,沒掉半個車輪。甚至連吃水淺的船只也常會有擱淺的危險。

  日本人很清楚,梅塞維可能試圖強渡的江岸地段約有300多公里。木村采取了恰當的措施,對比較容易渡越的渡口都嚴加布防,并掌握著一支机動預備隊——包括精心挑選的突擊部隊、坦克和時刻准備轟擊任何其他渡江地點的炮群。仍然留守在西岸加包附近的部隊擔負著雙重任務:一方面阻滯英軍挺進,一方面守備供日軍反擊用的橋頭堡。另外還有一些是對第14集團軍集結部隊進行突襲和騷扰的敢死隊。

  當梅塞維秘密抵進伊洛瓦底江邊的時候,他在所有可用的渡口中選擇了良宇這個最合适的地點。2月5日,他命令第7英印師在那儿建立一座橋頭堡。他是依据對岸敵軍的設防力量選擇這個渡口的。良宇渡口處的江心有個沙洲,渡船只能按斜角航行行駛,這樣航程就延長了1.8公里左右。但盡管這樣,這儿的航程還是最短的。從這里渡江,不但可使船只筏排最快地來回周轉,而且登陸后可直接奔向對岸向東公路和向南公路的交接點。

  同時,為了掩蓋在良宇渡江的真正企圖,梅塞維還計划在色漂佯裝渡江。色漂位于石油重鎮稍埠對岸,在帕科庫下游70公里處。第28非洲旅將擔任佯渡任務。此外,達木假軍部里的參謀人員還精心炮制了一張標注好的地圖,圖上表示英軍預定襲擊安羌,并故意丟失了一件副本,讓附近的緬甸居民拾走。另外,在帕科庫也將同時發起渡江,以誘使日軍相信英軍也有在此處渡江的意圖。另一場規模較小的佯渡將在良宇以南11公里處的緬甸古都蒲甘進行。1個錫克營在那儿佯渡,如有可能就渡過江去。

  日本人低估了英軍在良宇那儿渡江的可能性,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為除了良宇本身臨江的地方外,江東岸都是高聳入云的峭壁,偶爾夾著干涸的河谷。這些峭壁俯視著對江平坦的江岸,上面有視角极佳的觀察哨。但渡江部隊也有一個有利因素,這就是良宇實際上是日軍兩個師團的結合部,因而日軍預備隊要赶到這里就不如赶到主要陣地那樣方便。

  報經斯利姆和蒙巴頓最后批准,梅塞維下令在2月14日凌晨4時渡江。那天夜里沒有月亮,天色漆黑一團,這對部隊在西岸隱蔽集結很有利。渡江的直接目標是4個江灘,它們位于良宇鎮以南的一段近2公里長的防線上。從那儿可以取道干涸的河谷到達高地。渡江時沒有預先的炮火准備,沒有飛机轟炸,沒有掩護火力。第一批步兵突擊隊要完全靠自己悄然無聲的行動渡過去,關鍵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第114旅已事先在帕科庫發動了進襲,雖然立即遇到了原先估計到的日軍瘋狂抵抗,但還是把設守堅固的日本人赶了出去。第89旅一面在西面給以掩護,一面令其錫克營在甘蒲發起佯渡。有了這兩個旅的佯動,第33旅才得以開抵良宇渡口,發起決定性的渡江戰斗。在48小時稍多一點的時間內,該旅把所有可用的船只、筏排、裝備和軍需物資都秘密迅速地運到集結地區。在梅塞維預定渡江時間的前一刻,一支偵察分隊在黑暗之中對選定的登陸江灘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最后偵察。正當他們的筏排偷偷往回划時,不巧遇到了兩個駕小船巡邏的日本兵。他們別無選擇,只得開槍把這兩個人打死。這可能惊動了敵人。然而,過了一會儿,首批步兵突擊隊打起蒙上遮光罩的導航燈渡江時,江岸上仍是毫無動靜。顯然,守軍對零星的槍聲已習以為常了。梅塞維的第一批士兵在黎明前,一槍未發就過了江。至清晨5點,一切都還按計划進行著,但很快這种順利的進展就中斷了。

  第33旅大部隊渡江時,由于缺少偷渡訓練和過分自信,出現了亂哄哄的場面。接著,有些船只開始漏水,這就更增加了混亂。結果,當第一道金色的曙光突然清晰地照亮渡江現場時,該旅的大部分船只還在江面上無秩序地行進著,而沒有踏上陸地。于是就在這時,他們被日軍發現了,對岸峭壁上的日軍机槍開始猛烈地掃射,給正在渡江的官兵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行動已經暴露了,靠偷渡過江完全不可能了。梅塞維命令大炮和坦克一齊向對岸守軍陣地開火,飛机也被召來攻擊敵人的陣地。在這些火力的掩護下,殘存的船只又竭力划了回來。英軍將坦克沿著大江西岸排列成行,坦克后面則部署了重炮群,這樣,只要任何一處地方出現日軍的抵抗,就施以毀滅性的炮擊。強大的炮火壓得日軍抬不起頭來,在炮火网的掩護下,由旁遮普士兵打頭陣,乘著搖搖晃晃的小船過江,平安地涌過對岸的干谷,沖上高地。沒多久,一批接一批的部隊很快渡越江面,當夜幕再次降臨時,總共有3個營過了江。

  次日,梅塞維手頭僅有的這些船只又在江上穿梭往返,繼續運送后續部隊渡江。与西線渡江時所用的龐大的英美机動船隊相比,梅塞維用來渡越遠為開闊險惡的伊洛瓦底江的船只,就顯得荒唐可笑了。斯利姆回憶錄中把這些船只形容為“兩根竹竿加上一根靴帶”。正如斯利姆后來所評論的那樣:“智慧、剛毅和膽略,這向來就是我軍僅有的也是取之不盡的裝備。”

  西方人講話歷來有些夸張,不過,由于梅塞維這次行動的遠程穿插突襲性質所決定,他不可能事先有龐大而堅固的机動船只卻是事實。他用來渡江的船只,多數是些竹筏、粗陋的緬甸農船和繳獲的敵軍浮舟。他在加里瓦上游的一處山地叢林里制造一些大木船,但為了把它們運人水中,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需要挖許多土方,使渠道直通到山坡下,另外還要對坎坷崎嶇的小路進行開拓改造。顯而易見,不管費多大的力气,他所有的船只加在一起,也不能使几個師的人馬同時渡過伊洛瓦底江,只能一趟趟地靠穿梭往返把部隊運過對岸。

  2月15日,良宇周圍的日軍被完全清除了出去。粗笨的筏排載著謝爾曼式坦克沿著斜角航線,浩浩蕩蕩、從容不迫地駛過江面,在指定的沙灘上登陸。到第二天,2月16日結束時,英軍已經建立起一個強固的箱形防御陣地,以對付預料中的日軍反擊。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到此時為止,日本人只是進行了些短促襲擊而已,沒有大規模的行動。梅塞維命令已渡過江的第17英印師和第7英印師,毫不遲疑向敏鐵拉方向前進。日軍仍被帕科庫和魚漂兩地的佯攻所迷惑,又因英印第19師和第20師在北面剛強奪了直逼曼德勒的橋頭堡而受到威脅,所以反應遲緩。直到2月19日,越過蒲甘向南猛進的第89旅才突然遭到日軍激烈地反擊,但梅塞維遵照蒙巴頓的電令,置該旅的激戰于不顧,率第4軍主力繼續向前推進、穿插……

  敏鐵拉是日軍曼德勒防線的戰略后方,該地連同以東約25公里處的塔澤,是日本第15軍和第33軍的后勤中心和軍需屯集地。這一地區還有日軍6個簡易机場。敏鐵拉供應著從東面的薩爾溫江到伊洛瓦底江這兩條戰線上全部日軍的補給物資,拿下它,曼德勒的日軍必將土崩瓦解,并使日軍在緬甸的整個弧形戰線陷于背部受敵的境地。蒙巴頓之所以要英軍不顧一切地向敏鐵拉突進,意義就在于此。

  由于木村兵太郎司令官遠在仰光坐鎮,曼德勒防線由方面軍參謀長田中新一中將直接指揮。他判斷,英軍將從北面對曼德勒發動全面進攻,他將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上進行并且贏得這場大會戰。田中新一開始根据自己的判斷調兵遣將。他設想第15師團能夠把英印第19師牽制在原地,而第33師團將阻止英第20師前進,于是他把部隊從帕科庫和敏鐵拉調來增援曼德勒守軍。他仍然認為梅塞維在良宇渡江不過是一种聲東擊西的虛招,而沒有意識到英軍要直插曼德勒西南方向的敏鐵拉,還愚蠢地以為英軍的主攻方向在曼德勒的正面,這樣他就可以集中兵力實施自己的伊洛瓦底江會戰計划了。曼德勒這個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位于伊洛瓦底江畔,日軍在那里早已筑有完善的防御工事,可以迎擊任何來犯之敵。

  但是,英國人沒有鑽進這個火网,雖然他們在曼德勒北面保持著對該城的壓力。這是蒙巴頓和斯利姆早就盤算好的。2月21日,梅塞維的先頭部隊——第17英印師向前挺進,目標是首先占領敏鐵拉東北面的東沙。次日,科恩的第48旅步兵最先出現在通往敏鐵拉的塵土飛揚的公路上,謝爾曼式坦克縱隊則沿著公路兩側疾進。當英軍坦克突然從日軍后方陣地抄襲過去的時候,公路上日軍的第一道封鎖線被沖垮了。進攻部隊現在兵分兩路,第17英印師的第64旅插向東沙南面的要塞,另一支部隊直取關鍵性的高地,准備向東沙發起鉗形攻勢。盡管日軍阻擊部隊拼死抗擊,第64旅到2月23日還是推進到离維朗不到4公里的地方,并拔除了日軍的要塞。同時,第17英印師的主力猛烈進襲坎耶,從而完成了對東沙的包圍。

  24日,第17英印師攻下了東沙。該師各旅繼續全速前進。當夜,在殲滅許多敢死隊和狙擊手之后,該師分兵把守主要的公路和鐵路要點,准備最后奔襲敏鐵拉。25日清晨,第48旅留守原地,阻擊來自北面的救援日軍,而其余各旅連同其銳不可當的坦克部隊,則繼續向敏鐵拉急馳。英軍拿下塔布通机場后,蒙巴頓又馬上派運輸机把一個旅的援軍,于26日拂曉運抵這個簡易机場。接著,得到增援的第17英印師很快逼進了敏鐵拉外圍。

  由于田中新一愚蠢地把原駐扎在敏鐵拉的1個師團調往曼德勒防線,造成守衛敏鐵拉的兵力非常薄弱。此時,這里日軍的最高指揮官是第2野戰運輸司令粕谷少將,据日方材料統計,守軍總共只有3個步兵營、2個机場營和1個高射炮營,不到4000人;另外還有几百名住院的傷病員。當英軍收緊包圍圈時,每一個日本士兵,甚至傷病員也不例外,都奉命投入火線死戰到底。

  不過,敏鐵拉的日軍不乏武器彈藥,糧食也不短缺,這里到處都有各种各樣的軍需倉庫。所有的日本兵都有某种式樣的自動武器武裝起來,并攜有充足的彈藥。他們潛伏在地堡和据點里,隱蔽在房屋。店舖、倉庫和佛教寶塔內,甚至埋伏在該城西面和南面入口處周圍開闊的大湖堤岸后面。粕谷少將還從周圍机場拉來高射炮用作平射反坦克武器,并在城市中央設置了五花八門的地面火炮,決心与敏鐵拉共存亡。

  2月28日,第17英印師發起進攻。首先由一支部隊筑起路障,封鎖通往稍埠的道路,以防止兩地的日軍取得聯系。同時,第63旅發起沖鋒,猛攻守軍西部防御陣地,第48旅則扑向北部防御陣地。謝爾曼式坦克以25磅自行火炮和兩個步兵營為后盾,轉戰于敏鐵拉外圍的北部、東北部和東部。蒙巴頓派來的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的戰斗轟炸机,對敏鐵拉城進行了狂轟濫炸。其中。特別有效的是美國空軍的兩個大隊,每一個大隊均有兩個閃電式和霹靂式戰斗机中隊,以及一個B-25型轟炸机中隊,此外還有兩個用以撤退傷病員的L5聯絡机中隊。美國空軍的飛机的續航能力比英國飛机強得多,所以能始終不斷地在敏鐵拉上空巡回飛行,隨時可用來對付日軍的火力點。

  在粕谷少將的督戰下,日本兵在地堡工事里拼命地負隅頑抗。英軍不得不一個一個地進攻這些地堡。落日時,還有相當多的地堡未被英軍奪取。梅塞維只得下令部隊退出已成一片廢墟的敏鐵拉,以防夜間遭到伏擊。打紅了眼的英印士兵不愿撤出,結果,日本兵趁黑夜偷偷地爬出地堡,企圖收复失去的表面陣地。于是雙方交錯開火,抵近肉搏,槍炮聲震耳裂心,徹夜不絕。

  3月1日,蒙巴頓得知敏鐵拉還未拿下,非常气惱,便要斯利姆親自飛抵前線指揮。斯利姆到現場后,決定在該城北面集中兵力發起攻勢,以最終占領敏鐵拉。

  日本人素以(心票)悍勇武著稱,而在敏鐵拉廢墟殘垣間進行的鏖戰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日本士兵只有咽了最后一口气才停止抵抗。一個負傷的日本兵只要還能爬到一挺机槍旁射擊,那么即使死到臨頭,也會豁出命去干。那些在地堡里堅持戰斗的日本兵,面對英軍火焰噴射器的威脅和勸降喊話,宁可被燒死也不爬出來投降,直到3月3日最后50名沒被打死的日本官兵跳入湖中自盡,敏鐵拉才被英軍完全占領。

  接到這些殘酷場面的報告后,蒙巴頓對日本官兵頑強的戰斗意志所震撼。在西方人的觀念中,戰爭是一种殘酷和不人道的行為,具有一切排斥理性和不符合常規的性質。盡管他們并未少主動發動或被迫接受戰爭,但當軍人在戰斗中盡了最大努力仍無法擺脫絕境,他就有權放下武器向對方投降。這對他仍然是光明正大的,合乎人道的和無損榮譽的軍人。為了讓他的親屬知道他還活著,根据西方公認的國際慣例,敵國一方還得把他的名字通知中立國。被俘的軍人無論對于自己還是對于家庭成員來說,都不能算作蒙受羞辱,別人也不能歧視他們。日本人對此恰恰難以理解。蒙巴頓曾翻閱過被譯成英文的日本軍隊的《軍人手令》,里面的第7條規定:“……叛亂、投降、越權、讀職、抗命和逃跑一律處以死刑,……同交戰國媾和后,被敵方遣返的軍人將以投降罪論處……”

  “那是一條多么殘忍的規定。”蒙巴頓看著來自敏鐵拉前線的報告,又想起了他讀過的日本《軍人手令》,不禁感歎道。同時,他還想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据說在巴丹半島、新加坡、菲律賓、香港和印度尼西亞,當成師成團的英美軍人放下武器、打著白旗走出戰壕投降時,曾令日本軍人大吃一惊。對日本人來說,當他們面臨同樣的絕境時,軍人只有一個選擇:沖鋒或者自殺。日本人將這种選擇賦予了一個崇高而壯烈的名字,叫做“玉碎”。因此,日本人不能容忍自己被俘,同樣也不能容忍別人做俘虜。在戰俘營里,任何人笑一笑都可能遭殺身之禍,因為日本看守們認為這些貪生怕死的戰俘,是沒有笑的權力的。日本人由于鄙視戰俘而肆意虐待和屠殺戰俘的事例在西方廣為流傳。在英帕爾戰役時,蒙巴頓就曾听說一群為西約克郡團運送物資的英印士兵,被日軍俘虜后,日本人把他們的雙手綁到樹上,然后把他們抽打得昏死過去。俘虜醒過來以后,再用刺刀把他們一個個挑死。蒙巴頓听說后即憤言,他永遠也不能寬恕日軍對待俘虜的殘忍行為。

  此時,蒙巴頓似乎理解了第17英印師以那么大的兵力和火力,居然費了一周多的時間才占領敏鐵拉的原因。

  “日本軍隊的作戰意志太頑強了,他們不會甘心失敗,還會向敏鐵拉反扑的。”蒙巴頓內心暗暗地料定。

  果然,一個多星期以后,日軍發起的一場奪回敏鐵拉的血戰開始了。

  敏鐵拉失守后,木村司令官在仰光再也呆不住了。他知道敏鐵拉位于伊洛瓦底江南岸扇形地帶的要害,它的失守使在曼德勒正面作戰的第15軍陷于腹背受敵的絕境,從而致整個方面軍于死命。現在,他顧忌不了許多了,下令田中新一停止准備伊洛瓦底正面的會戰,從第15軍的第15和第33師團中各抽出一個聯隊,配合第33軍的第18師團和第49師團,全力奪回敏鐵拉。木村還特別指令,敏鐵拉爭奪戰由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將指揮,方面軍參謀長田中新一不要插手。

  3月12日,本多中將接受了任務,隨即赶赴敏鐵拉東南面35公里處設立戰斗指揮所。他認為奪回敏鐵拉,首先要奪回那儿附近的各個簡易机場,因為這是阻止更多的英軍被空運來增援的必要步驟。日軍瘋狂地扑向机場,同時,其他部隊不顧一切向良宇沖擊,以阻止英軍繼續渡江。3月15日,所有的机場都彌漫著戰火的硝煙,當運輸机載著第5英印師的空降旅在几個机場同時著陸時,炮彈常常就在机身周圍爆炸,官兵們往往一跳下飛机就得直接參戰。在反扑中,日軍甚至用“肉雷”來炸英軍的坦克:敢死隊員鑽進散兵坑,每人各拖著一個100公斤的炸彈,把炸彈夾在兩膝之間,引信調整到“瞬時起爆”點,在坦克爬過散兵坑的那一瞬間,敢死隊員就触發撞針。不過,英軍很少几輛坦克是被這种拼死的辦法炸毀的,但日本兵倒炸死了不少。就像日本人采取“特攻机”的自殺戰術,并沒有撞毀多少艘美國軍艦一樣,他們過于迷信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勇敢了。

  梅塞維在敏鐵拉的部隊,各個兵种配合得很出色,聯絡情況极為良好。無線電台可以直接呼叫飛机,准确無誤地轟炸和掃射日軍的攻擊部隊,使敏鐵拉城外焦枯的田野上,到處都散布著肢体破碎的日軍尸体。這場爭奪戰共打了兩個星期,到3月28日結束,僅据日方自己的統計,兩個日軍師團及配屬部隊,共死亡官兵6500余人。

  但是,當戰斗還在敏鐵拉城外激烈進行的時候,日軍部隊卻成功地收复了東沙周圍的制高點,切斷了第17英印師從良宇方面來的補給線。梅塞維著手重新打開敏鐵拉至良宇之間的道路,同時又急忙派部隊攻打敏建,以打開一條新的水路,減少補給方面的困難。第7英印師的兩個旅,在蒙巴頓派來的飛机一路跟蹤掩護和空投補給的支援下,越過干燥荒蕪、塵土飛揚的平原,奔向敏建。一周之內,英軍重又奪回了高地,打開了敏鐵拉通往良宇的運輸補給線。同時,敏建被攻占后,英軍迅速在那里建成了一座臨時碼頭,從而又從水路獲得了大量補給品。至此,日軍不得不完全放棄了奪回敏鐵拉的企圖。

  蒙巴頓麾下的部隊在敏鐵拉打贏了,下一步就是奪取曼德勒。曼德勒舊稱“瓦城”,坐落在伊洛瓦底江中游,為緬甸歷史上古東吁國首都,也是緬甸僅次于仰光的第二大城市。

  英軍占領了敏鐵拉,以及隨后又擊退了本多政村中將率領兩個多師團的反扑。已經決定了日軍在曼德勒防線必將崩潰的命運。因為占据了敏鐵拉的英第4軍,猶如一把鋼刀插在了曼德勒守軍南面的后背。其實,就在木村兵太郎中將調兵力反扑敏鐵拉的時候,蒙巴頓已將尚能調用的兵力統統投入曼德勒外圍,伺机拿下曼德勒。

  在曼德勒西南俯視該城的山上,筑有日軍的机槍地堡群,防衛森嚴,守敵為第15軍的第15師團主力;其他的第31和33師團,則分別守衛在城市南部至眉苗一帶。主攻曼德勒的是斯托普福德的第33軍,3月14日,他們逼進了杜弗林要塞,并于15日完成了對它的包圍。英軍乘筏排渡越70米寬的要塞護河,一次又一次企圖攻占要塞,但都沒有成功。英軍對泥土堆成的高牆進行的持續炮擊見效甚微,甚至調來中型火炮進行抵近射擊,出動飛机輪番投下密集的炸彈,也沒有起什么作用。經發電請示蒙巴頓同意,斯托普福德決定繞過杜弗林要塞,留待以后再來攻取,而從其他方面進攻市區。

  日第15師團駐守在杜弗林要塞的部隊,見英軍繞開了自己,逞強好胜的柴田師團長下令放棄要塞,折回市區与英軍交戰。可是,一离開堅固的要塞,僅有輕武器裝備的日軍,根本不是配有坦克戰車的英軍的對手,很快被擊敗。第31師團的正面也被英軍突破,接著眉苗也落入英軍之手。3月20日,日第15軍司令官片村四八中將見下屬各師團將陷于被分割包圍的境地,遂下令撤出曼德勒,向東南方向的恰隨突圍。當日,英軍完全占領了曼德勒。

  曼德勒是緬甸國土的正中心,交通輻接,商業鼎盛,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都居于重要的地位。它的收复,無疑是英軍重入緬甸以來的重大胜利。蒙巴頓在攻占曼德勒兩天之后便來到了這里,他對斯托普福德將軍表示祝賀,并慰問了攻城部隊。然而,他在城里巡視了一遍后,又不禁感慨道:“看我年輕時曾經來過的地方在這次戰斗中被燒為焦土,真使人感到傷心。”

  此時,緬北的日軍在中國遠征軍的打擊下,已苟延殘喘;而整個緬甸中部已落人蒙巴頓指揮的英軍之手,到仰光的道路已經打開。在這几周的戰斗中,英第14集團軍所屬兩個軍的傷亡人數約1万余人,而日軍的損失更大,大抵要占他們已縮減了的兵力的1/3。當日軍沿著一條漫長而崎嶇的道路向東南方向撤退時,又損失了許多裝備。這樣,他們在緬甸繼續抵抗的前景也就更加黯淡了。

  然而,仰光的大門雖為蒙巴頓洞開著,但他必須迅速到達那里,因為雨季即將來臨,又因為美國運輸机將于6月初解除在緬甸戰場上的任務而派往中國。敏鐵拉距仰光近600公里,蒙巴頓能否順利地占領仰光,從而完成反攻緬甸的最后一戰,取決于他的部隊能否贏得和時間賽跑的胜利,以及他還能制定出什么出奇制胜的計划。正是:奇兵穿插贏頑敵,攻取緬都須急襲。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