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二章

左翼出山 三個摩登女性 情人上場 一位獵艷高手


  且說阮玲玉在《三個摩登女性》中,扮演了一名自食其力、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女性形象——淑貞。淑貞因為“九·一八”日本軍國主義在我國東北發動事變,護送母親來到上海,并考入電話局為接線生。
  淑貞有一位同鄉、未婚夫張榆此時恰巧也在上海,并且當上了電影明星,以英俊風流的姿態獲得盛名,張榆和交際花虞玉過往甚密,完全忘卻了一片真情的淑貞。
  淑貞看了張榆在銀幕上的演出,還在電話接線中時常听到張榆和虞玉的綿綿情話,深感不安和痛苦。她不僅為自己失去一名鐘情的未婚夫而難過,而且深深地為張榆的前途擔憂。
  在國難家破之時,張榆陷于醉生夢死之中,淑貞不顧被張榆拒絕的女性自尊心,從電話中坦誠相對,而張榆一意孤行,不接受淑貞的忠告。
  后來,“—·二八”事變再起,張榆在愛國意識的促動下,斷絕和交際花虞玉的情愛關系,熱忱投入發動民眾的抗日宣傳工作之中。
  在此期間,張榆從工作中,從接触中,深深為淑貞的真知灼見和純洁不凡所吸引,認為她才是當代真正的摩登女性,不覺一往情深,產生前所未有的愛慕之心。
  淑貞則因被張愉傷透了心,不愿接受這种感情。最后,在一次電話局罷工活動中,淑貞當眾演說被坏人擊傷,送入醫院,張榆日夜守護在病床旁,終于重新獲得了淑貞的愛情。
  田漢寫這個劇本是有感而發。他把走在時代前列的新女性視為真正的“摩登女性”。他認為,他在電影里批判了追求官能享受的虞玉和傷感殉情的若英這樣的“摩登”,歌頌了自食其力、為大眾利益而奮斗的淑貞這樣的“摩登”。
  現實生活則為田漢的劇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虞玉這樣的女性在上海的有閒階級中多得很,而金焰家里不少女影迷的熱情來信,便成了若英的素材。當時上海公共租界電話公司正鬧罷工風潮,女接線生的行動,就是淑貞形象的來源。
  《三個摩登女性》的劇本交到了“聯華”名導演卜万蒼的手上,在演員的選擇方面,男主角是最容易确定的,張愉自然非金焰莫屬,可以說,這個角色就是田漢以金焰為模特而寫就的。
  女主角的人選卻令卜万蒼頗費躊躇。在他以往導演影片時,女主角的首選都是阮玲玉,他也是最先了解和發現阮玲玉的演戲才華的。然而這一次他卻猶豫了。
  影片中的第一女主角無疑是女工周淑貞,這是一個全新的銀幕形象,而阮玲玉以前在《白云塔》、《情欲寶鑒》、《故都春夢》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些刁鑽狡猾、風騷放蕩的女性,給人的印象太深了。
  周淑貞這一朴實正直、無私無畏的青年女工的角色,阮玲玉能演得好嗎?如果選擇她來飾演,怕容易演成一個“騷”女工的形象。即使阮玲玉在《野草間花》中有出色表演,那也是一個悲劇人物,与《三個摩登女性》中的周淑貞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卜万蒼舉棋不定。
  若用阮玲玉來演周淑貞的話,很可能演砸了,而此時的“聯華”已不允許再有失敗,而且這么好的一個劇本,若因自己沒能選好演員而導致失敗,也太可惜了。因此,卜万蒼決定該片就不請阮玲玉來主演了。
  阮玲玉讀完《三個摩登女性》劇本后,被劇作者全新的藝術視野和思想境界所折服。對阮玲玉而言,劇中的三個女性角色飾演虞玉難度最小,作為一個不得不經常出現在交際場所的電影明星,阮玲玉經常能見到像虞玉這樣的女子,而且她在以往的影片中,也扮演過類似的角色。
  但阮玲玉卻對淑貞的形象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每一天發生在身邊的事,刺激著阮玲玉,她的思想也在變化,她想通過自己的銀幕表演為社會做點事,而淑貞的形象正好是個契机。何況,她也一直想改改戲路,拓寬自己的表演層面。
  不過,卜万蒼卻沒有像以往那樣,一拿到新的劇本首先來找阮玲玉。卜万蒼的態度讓阮玲玉擔憂,她也知道他的想法,于是,她便主動地找到卜万蒼。
  見到卜万蒼,阮玲玉懇切地提出了要求:
  “卜先生,周淑貞一角定了嗎?我想演這個角色。這個角色對我太重要了,我希望能有一個全新的銀幕形象。”
  卜万蒼知道阮玲玉從不跟別人爭角色,這次她肯定有想法,怎么辦呢?卜万蒼有些為難地說道:
  “阮小姐,我能理解你的想法,不過這個角色可能确實不适合你,再說,現在的情形和老板的態度你也是知道的,万一演砸了,收不回成本就坏了。”
  “卜先生,那沒關系,演砸了我負責。如果不成功,我賠償公司的損失,可以用我的家產擔保。”
  阮玲玉的執著感動了卜万蒼,他想了想,對阮玲玉說道:
  “那好,我這一關你通過了,其他方面我盡力為你爭取,我也相信只要你努力,你是能演好這個角色的。”
  阮玲玉用自己的決心爭取到了周淑貞這個角色,她不敢掉以輕心,用心揣摸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周淑貞這個人物揉進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她也有過人生痛苦的經歷,有過奮斗的歷程,影片中所描寫電影界的事,她又是那樣的熟悉和親切。她以充滿激情而又純朴自然的表演使周淑貞這個形象立了起來,并在銀幕上大放光彩。
  1933年元旦前夕,《三個摩登女性》片成公映,在1933年初即成為整個影壇為之轟動的作品。影評者在對影片給予好評的同時,對三個女演員的表演作出的評論是:
  阮玲玉:“甚佳”;
  黎灼灼:“甚可”;
  陳燕燕:“努力但過火”。
  阮玲玉通過這部影片開始确立起自己新的藝術風格,她的表演得到影評界的肯定,也為一般觀眾所接受和喜愛。
  阮玲玉終于跳出自己原來的表演路數,以一個特具個性的勞動女性的形象。体現出了她不可多得的表演天才,從而也更增強了她在表演上的自信,為她今后進一步拓寬戲路開了個好頭。
  《三個摩登女性》在中國電影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它以左翼電影運動的先聲而被載入史冊。三個月后,“明星”出品的由夏衍編劇,胡蝶主演的《狂流》公映,這是一部正面描寫中國農村階級矛盾的影片,因而被視為左翼電影的第一部作品。
  也許是因為周淑貞形象的感染吧,阮玲玉拍完《三個摩登女性》后,心情也好了許多,她憧憬著新的生活、新的天地。
  我們說任何表演藝術家的成功決非偶然,阮玲玉的成就自然也不單靠天賦。
  在默片時代,演員們往往較多地借用本人的性格、形象、气質來扮演角色。如當年以演悲劇擅長的女電影明星王漢倫;擅演深鎖雙眉、有淡淡哀怨的婦女形象的張織云;擅演賢妻良母型的林楚楚;還有擅演三种不同型的少女的王人美、黎莉莉和陳燕燕。
  在二、三十年代,這些電影女明星正是以自己特有的素質、外形,自然地用在角色的創造中,取得了成功的。
  阮玲玉与她同時代的電影女明星一樣,也以自己的素質,外形和本人的气質上的魅力,作為創造角色的基礎。只要稍為了解阮玲玉身世和遭遇的人,就會惊异地發現,她所扮演的角色,与她的經歷是如此相似。
  在這方面,曾与阮玲玉在數部電影片合作過,又對表演藝術理論有較深造詣的鄭君里,有過精辟的論述:
  “我以為阮玲玉的表演藝術所獲得的成就,首先是由于——她所塑造的人物与她的切身社會閱歷有著密切的關聯。她在生活中的經歷和感受有力地支援了她的藝術創造。……如果把她所創造的几种女性形象按編年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是:被封建勢力壓得抬不起頭的弱女;被闊佬損害的風塵女子;打破傳統的婚姻觀念的女性;要求和勞動人民結合的有初步覺悟的新女性。
  “這些人物的思想演進過程,同她本人思想發展頗有隱然偶合之處。從橫向看,她個人的閱歷和感受与她所扮演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大同小异的關聯;從縱向看,她的生活道路也跟她所創造的人物同發展、同進步。”
  鄭君里的這一評語,正是從阮玲玉的藝術實踐中如實地總結出來的。
  如她初入影壇時在《挂名夫妻》一片中扮演少女史妙文,史先与青年王定章相戀,但在家庭包辦下,嫁了一個毫無感情的富家子弟方少璉,從此隱痛終身。這一角色,和阮玲玉的遭遇相似,容易為她所理解。
  影片中,阮玲玉扮演的史妙文,拒絕了王定章的愛情,默默地回到方少璉身邊時,她表現出一种賢淑、善良的神態,低著頭,臉上布滿了愁云,生動地塑造了被封建勢力壓得抬不起頭來的弱女子形象。
  又如,在阮玲玉主演的《情欲寶鑒》、《白云塔》、《故都春夢》中,曾表現出她善作妖媚、潑辣的表演特色,這也和阮玲玉在外形資質上的一些特質有關。
  她的一個同學,在回憶阮玲玉于崇德女校讀書時的情況說:
  “她既不漂亮,又不摩登,不過臉上几點細麻麻得很俏,態度也生得風騷一些,尤其是那一雙眼珠,滑溜溜的真攝人魂魄。”
  1932年,當左翼文藝運動蓬勃發展的時候,阮玲玉也有強烈追隨時代前進的心清,正是在這种心情下,又主演了要求和勞動人民相結合的新的婦女形象——一《三個摩登女性》等。
  但,如果認為阮玲玉的表演藝術僅僅如此,那是不符合實際的。假若如此,她是不會,或者說是不可能達到很高藝術成就的,就像我們現在看過她的影片后所評价的那樣,說她的表演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
  也就是說,阮玲玉的表演,除了与她同時代的女星有著共同的特點以外,一定還有更重要的東西來构成她表演藝術整体的一個部分。
  后來,阮玲玉在主演《再會吧,上海》与演員何非光的一席話,道出了阮玲玉表演的奧秘:要“多看”生活,我就常觀察我母親是怎么樣打牌的。
  阮玲玉,作為一個演員,她并沒有經過系統的表演理論的學習,這使她不大可能依靠藝術技巧和理性分析去進入角色。從她的藝術實踐來看,她更多的還是靠著觀察生活來進入角色創造。
  如阮玲玉在1931年主演《戀愛与義務》時,年僅21歲的阮玲玉,既要扮演女儿平儿,又要扮演老年角色平儿的母親楊乃凡。為了演好這母女兩代人的角色,在生活中她既注意觀察了与片中女儿明快開朗的性格相近的姑娘,又特別注意觀察与母親性格相近的老人神態。一次,她在街上遇見一位老年婦女,居然緊緊地尾隨其后,仔細觀察,細心模仿,直到被這位老人發覺……。
  由于阮玲玉在《戀愛与義務》中表演的成功,使該片成為我國初次打入歐洲的巨片。當時除向法國賣出2個拷貝外,南美洲、加拿大等均慕名而來,紛爭羅致,影響廣遠。
  阮玲玉創造角色的特點,是一方面用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气質、外形直覺地進入角色;同時,她也到生活中去攫取人物的素材,進行角色的再創造。
  如果沒有后者,如果她沒有注意不斷地從生活中吸取營養,阮玲玉是不會在《三個摩登女性》中,成功地創造了与以往角色完全不同的電話工人周淑貞,也不會在《小玩意》中塑造一個熱情潑辣、勤勞朴實的手工業者葉大嫂,以及后來創造的,藝術形象更為完美的《神女》、《新女性》的角色。
  阮玲玉扮演過小家碧玉、大家閨秀、村姑、老太婆、尼姑、丫頭、妓女、乞丐、姨太太、賣花女、女學生、歌女、女作家等等。
  如果把她的杰作匯集起來,差不多是一本中國社會大觀。她在銀幕中曾自殺4次,入獄兩次,其余便是憂傷、癲瘋、被殺、病死等等。
  如果一個演員,不能對自己的角色作性格化的創造,她是決不可能塑造好這么多類型的人物。所以,阮玲玉既是大家所俗稱的本色演員,又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擅演多方面性格的性格演員。
  默片時期,演員往往沒有經過充分的排練,有時演員根本沒有劇本,只能根据導演在攝影場中臨場的要求,演員需要作即興的創造表演,例如導演要求說,“你哭,悲傷一些”,“你笑,熱情一些”……
  在這种情況下,一般演員很容易從本色出發進行表演。
  阮玲玉的整個藝術生活,是在默片創造時期度過的。面對拍攝場中即興表演的方式,她是如何創造出那么多千姿百態的人物形象的呢?
  阮玲玉是很有表演天才的,而她的表演天才,還是在腳踏實地地准備角色,可以說她的角色不是到攝影場中完成的,而是到攝影場以前就創造成功的。
  她常常為了避免干扰,躲到一個開服裝公司的好友家里,將自己關在試衣房里,對著試服裝的鏡子練起來,動作起來,以至在与友人接触時,還口中念念有詞。她解嘲地嘻笑說:“我是個瘋子。”還說:“我甚至做夢都在想著如何來表演她(角色)。”
  阮玲玉的表演藝術的特點之一,就是當她掌握了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之后,就不需要再苦苦地纏住它,而是隨時都可以進入角色。后來与阮玲玉合作的著名導演藝術家蔡楚生曾說:
  “在要正式拍戲時,阮卻能在瞬間變換自己的全部思想感情和形体動作,從容而又敏捷地進入角色,待攝影机一轉動,她——或者就是一個在身心上長年遭踐踏与創傷的老婦人,她以無窮的哀痛,苦淚交流地在注訴著什么……使許多內外行的參觀者為之惊歎不已。”
  在聯華影業公司的《聯合畫報》第5卷第7期上,曾登載過這么一段對阮玲玉表演的評語:
  “各導演言,演員拍戲時,重拍最少者,女為阮玲玉。阮玲玉拍戲极能領略劇中人地位,臨搖机以前,導演為之說一二句,即貫通了理解。拍時,喜怒哀懼,自然流露:要哭,兩淚即至;要笑,百媚俱生。甚有過于導演所期水准之上者,斯阮之所以獨异于人也。”
  事隔20多年后,与阮玲玉合作過3部影片的著名導演孫瑜回憶說:
  “導演阮玲玉拍攝影片,是任何導演的最大快樂,開拍前略加指點,她很快就理解了導演的意圖,一試之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總是一拍成功,极少重拍。導演們在攝影場里,平常總致力于如何啟發和幫助演員創造角色的表演,但阮卻在很多時候反轉過來啟發和幫助了導演,她在鏡頭前試拍出來的戲,常比導演在進入攝影場前所想象出來的戲要好得多、高明得多。
  “當一個導演對阮玲玉具体地規定了某些机械的、不真實的形体動作時,阮并不要在鏡頭前停下來,和導演面紅耳赤地爭論一大篇,她只消滿怀信心地、真摯地把她的角色在規定情景中所應有的形体動作表演出來,便能使導演心說誠服了。作為導演之一,這就是我所可能給予任何演員的最高評价。”
  這些,是阮玲玉的表演藝術真正吸引人、最可珍貴的地方。這种表演素質的技藝,不是每個演員都能達到的。
  后來,在阮玲玉去世后,“聯華”因為公司的台柱明星阮玲玉隕落,實力大損,演員陣線頓形軟弱,大有后繼無人的恐慌。
  在公司已成名的演員中,或因個性与阮玲玉不同,或是因天才有限,造詣已止,都沒有遞補阮玲玉地位的資格。為此,“聯華”只有把注意力移向新人。
  恰巧“聯華”女演員中,有兩位新演員,一個是貂班華,一個是梅琳。貂班華在《新女性》等影片中,酷似胡蝶,聯華公司讓貂班華极力摹仿胡蝶,以此与明星公司抗衡。
  梅琳踏進影圈,為“聯華”吳邦藩所發現。他認為她的芳容正和阮玲玉十分相像,因而設法聘用,來遞補阮玲玉的虛席。梅琳雖有阮玲玉的桃花臉、柳葉眉,卻缺乏阮玲玉的演員素質和純熟的表演技巧。后來,梅琳在“聯華”的《無愁君子》等影片中的表演,都未達到預期效果。
  其實,阮玲玉的表演,何止一個梅琳難于望其項背呢?
  阮玲玉的演員素質和純熟的表演技巧,主要來源于生活中的“多看”,而阮玲玉的“多看”,不僅是多看表演藝術的原形—一生活;同時,也要多看表演藝術的成品——電影。
  過去,在她沒有參加工作以前,為了拿不出一張買票的錢,她常常只得在影戲院門前望洋興歎。如今,生活寬裕了,自己的職業又是演電影,“看電影”就成了阮玲玉生活中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在阮玲玉周圍的人,只要細心一點的都會觀察得出:她很少看中國影片,大多時候看的是外國影片。30年代初,葛麗泰、嘉寶是好萊塢最好的女明星,她曾以精堪的演技和迷人的風姿使世界上千百万影迷為之傾倒。
  嘉寶的重要影片,都曾在我國上映,除默片外,1930年上映了嘉寶的第一部有聲片《安娜·克立斯蒂》和數年后上演的《瓊宮恨史》,都曾得到過我國影劇界的贊譽。
  可阮玲玉最喜愛的影星,并不是嘉寶,而是1931年在世界電影中,使人震惊的德國影片《藍天使》里的女主角瑪琳黛德麗。阮玲玉酷愛這位德國的影星的緣由,并未告人。
  可是,如果看過她倆所拍攝的影片,并与之相比較研究,就會使人強烈地感到:她們在形体、表演風格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處。
  瑪琳黛德麗在《藍天使》等影片中嬌姿啊娜,体態窈窕,出色地表演了一個迷惑道學先生的歌女。當時的西方電影對女電影明星的形体美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瑪琳黛德麗就曾以她的大腿美著名干世。
  《藍天使》的導演馮·斯登堡,就是“用隱藏在吊襪帶与黑色花邊下面的大腿的扭動”來突出她的淫蕩。
  阮玲玉在她同時代的電影女明星中,她的銀幕形象也是輕盈敏捷、啊娜多姿的。阮玲玉的藝術生活,整個是處在默片時期。默片中的演員,只能借助字幕表示人物的語言,所以默片時代演員的語言應用,不可能像現在這么丰富,這就更多地要求演員在表演角色時,不僅需要丰富的面部表情,而且需要身体靈活,气質优雅,以加強整個場面的感情、藝術效果。
  縱觀阮玲玉所拍攝的影片,她是很能領略其中之精髓的。在生活中,她一方面愛跳舞,請人教授形体健美訓練;另一方面,在飲食等生活上也甚為注意。
  如1934年,阮玲玉在《香雪海》中第一次扮演了一個尼姑。她在拍戲時是吃齋的,在拍完戲后,她用飯時還吃素的。后來,她平日几乎都是素食,只是有時阮母心疼女儿辛勞,做些廣東家鄉的腊味飯、雞球粥、珍肝面,這她才品嘗一點。
  阮玲玉雖然并不胖,但對經濟漸漸富裕、生活安排甚為舒适的女演員來說,她卻是很警惕的。“聯華”服裝工作人員都知道,阮玲玉的腰很細,市面上所出售的束腰圍帶,就沒有像她那么小的。
  与阮玲玉同時代的電影演員——談瑛,最近在香港記者采訪她時說:
  提起阮玲玉,她喜歡得不得了,說那是她最喜愛的中國女演員,而且真人很美,腰只有甘三、四寸,腿又修長,羡慕死了。
  阮玲玉訓練、愛護自己的形体,一方面适應了默片時代演員以造型、動作為主要塑造人物手段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使她在扮演各种角色時,具有較大的适應性。
  她不像當時一些体態過于丰碩的女演員,只能演富家女性,不能扮演貧家女子;只能演城市女性,不适宜扮農村婦女。還有另外一些女演員,單就她們的外形看,總使人自然將她們規划到某种類型的女性之中。阮玲玉卻演一人有一种模樣。
  趙丹在生前曾這樣稱許阮玲玉說:
  “穿上尼姑服就成為尼姑。換上一身女工的衣服,手上再拎個飯盒,跑到工厂里的女工群里去,和姐妹們一同上班,簡直就再也分辨不出她是個演員了。”
  這不僅說明阮玲玉是一個素質很好的可塑性演員,也因為她的外形對各類婦女都具有适應性。
  阮玲玉与瑪琳黛德麗的演劇風格也是甚為相似的。瑪琳黛德麗在《藍天使》中,一舉一動,每一姿態,极其真切銷魂,冶艷無比。這點,集中展現在她的一雙不凡的眼睛上,這雙眼睛在鏡頭前,具有一种朦隴,好像有點“焦點不清”,透過這雙朦朦朧朧的眼神,有著強烈的魁惑力。
  在阮玲玉的藝術生活中,特別在她的早、中期,也有一類角色是一些妖媚嬌艷的女性。如在《故都春夢》中飾演的妓女燕燕,迷惑了家中有賢妻的朱家杰,并以自己狡黠的交際手腕,為朱覓得一份要職。
  阮玲玉扮演的燕燕,除用自己形体上輕盈敏捷、啊娜多姿為体現人物的手段外;也靠她那一雙發虛的、“焦點不清”的眼睛的魁惑力來蠱惑人心。角色正是依賴于這种魅惑力,才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故都春夢》之后,阮玲玉塑造的角色,离這一類型的人物越來越遠了。開始是溫柔、善良,后來發展到扮演追求革命、要求進步的新女性。自然,塑造這些角色,是不能用以前那种人物造型和眼神去表現的,但阮玲玉在扮演那些人物時具有的那种魅惑力卻沒有消失。
  阮玲玉只是在將“美艷”化為“溫柔”,將“迷惑”換成“質朴”的同時,有著一种態度大方、儀容优雅的气度。
  鄭君里回憶說:
  她的演技熟練、朴素而自然,絲毫沒有雕鑿的痕跡。每個人物都烙印著她特有的清麗而优美的表演風格,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既使她扮演一個庸俗的“交際花”,也有一种脫俗的韻味。
  卻說1933年初,上海出現了一件令影迷們感興趣的事。元旦這天,一份新的報紙在上海創刊了,這就是以刊載電影消息為主的《明星日報》。為了招徠讀者,擴大銷路,報社發起了評選“電影皇后”的活動。
  在該報的創刊號中,對開展此次評選活動的目的作了如是說明:“鼓勵女明星之進取心,促成電影事業之發展。”并宣布,選票印在每日《明星日報》的報端,選票的截止日期是兩個月后的2月28日,其間《明星日報》將逐日公布各位明星所得的選票的票數。
  《明星日報》此舉的确頗合許多影迷的興趣,投票很是踊躍,兩個月內,收到數万張選票。2月28日,《明星日報》報社邀請了各界名人及律師在上海北京路大加利萊社舉行了揭曉儀式。
  結果,明星公司的胡蝶以21334票列第一,榮登“電影皇后”的寶座,天一公司的陳玉梅和聯華公司的阮玲玉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在中國電影史上,這既不是也不是最后一次選舉“電影皇后”,早在20年代中期,張織云就獲得過“影后”的桂冠,但是,沒有哪一次評選有1933年初的這次影響大,究其原因,主要与特殊的時机和候選人有關。
  在這次評選中,阮玲玉名次較胡蝶稍后,并不是阮玲玉在表演藝術方面的造詣不如胡蝶,而是因為其他方面的多种原因造成的。
  原因其一,是這次評選并非專家投票,最多的選票恰恰來自于非專家和非知識階層的觀眾,在他們的眼中,胡蝶确實有著別人難以取代的位置。而許多喜愛阮玲玉的知識階層的觀眾對這類的評選活動根本就不感興趣,因而阮玲玉失去許多選票。
  原因其二,張石川、鄭正秋等名師的指點和財大气粗的“明星”的大力宣傳使胡蝶具有其他演員所無法比擬的影響力。而“聯華”并沒有像“明星”捧胡蝶那樣刻意力捧阮玲玉。這使得胡蝶的當選非常順利。
  原因其三,胡蝶能夠當選“影后”,与她在電影藝術方面的造詣也是分不開的,她所塑造的銀幕形象多為端庄嫻靜的淑女,程式化的表演足以應付。不過如果僅僅就演技而言,阮玲玉是足以与她匹敵的。
  當時曾有人將阮玲玉和胡蝶作了一個比較,這個比較雖然不是科學的,甚至有些膚淺,但卻代表了一般市民階層觀眾的普遍看法:
  阮玲玉、胡蝶于電影女明星中并以美艷著稱,論儀容,則胡蝶無阮玲玉之俏麗,阮玲玉不如胡蝶庄嚴;論藝術,則阮玲玉之表演活潑生動,作風浪漫,易受人愛,亦易為人輕視;胡之演技,滯鈍呆板,但態度大方,有人喜亦有人不喜。
  阮玲玉所以未能當選“影后”,有著以上諸多原因造成的。既使如此,選舉結果后,還是有許多觀眾為阮玲玉抱不平:
  選舉的結果令我大大地失望。我覺得一百個電影迷之中,……至少有九十九人應當擁護阮玲玉。為什么呢,自從“聯華”的作品問世后,阮玲玉參加的片子由《野草閒花》以至最近的《三個摩登女性》,扮蕩婦像蕩婦,扮鄉女像鄉女……她一舉一動,莫不把劇中人物的個性表現得痛快淋漓。美麗固然重要,可是藝術比其他的一切條件更是重要……可惜得很,我只有唯一的感想:“何以欣賞藝術的同志這么少,而崇拜美人的同志那么多”。
  “明星”老板張石川的夫人何秀君對曾在“明星”數年的阮玲玉也有一個客觀的評价:
  “阮玲玉性格剛烈、感情奔放,在攝影場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非常率真,拍起戲來,表情自然。但她對石川這個大導演的指派并不言听計從。石川對她有些傷腦筋,因此,也就沒重視培養。”
  不管外人怎樣議論紛紛,阮玲玉本人對“影后”評選這類活動并不怎么放在心上,好友胡蝶當選,阮玲玉也為她高興。即使胡蝶本人,對當選“影后”一事,看得也很淡,她稱之為“游戲”。
  其實,在評選“影后”的1933年初,阮玲玉和胡蝶還都沒有達到她們表演藝術的巔峰時期,代表她們表演藝術最高成就的作品恰恰是在此后的兩年中拍攝出來的。
  這兩年中,阮玲玉在“聯華”的默片中一展其長,胡蝶則在“明星”的聲片中盡顯風流,她倆交相輝映,聲震影壇。她倆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電影表演藝術的執著追求,有一份強烈的事業心,她倆的敬業精神是影圈內人士有口皆碑的。
  客觀地講,胡蝶比較善于理解導演意圖,對導演是言听計從的;阮玲玉則更多的獨立思考,注重体驗角色的心理,因此,阮玲玉的表演往往比胡蝶更具藝術魅力。
  就在“影后”的評選熱熱鬧鬧地進行的時候,阮玲玉已投入到了新片《城市之夜》的拍攝。
  《城市之夜》是費穆的導演處女作。費穆早年曾輾轉各地,尤以北平和天津為常駐地,對城市生活有獨到的觀察与了解。加上他早就細心鑽研電影的藝術表現与技術技巧,雖第一次執導演片,就出手不凡。
  阮玲玉在片中的出色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她在片中飾演的是女主角,是在生活的重壓下苦苦掙扎的少女。与她演對手戲的仍是金焰,他飾演的是一位迷失了前途的富人的儿子。
  1933年3月,《城市之夜》片成公映,立即引起各方關注。當時有人曾在評論中寫道:
  “大家都不會忘怀從《城市之夜》中所得來的深刻印象:貧民窟和高大的洋房、大富翁和赤貧的奴隸、悲苦与荒淫、天堂与地獄。傾盆大雨,使陋屋中的人們無處安身,而同時對于富貴之家的庭前,卻添了几分春色。以顯明的貧富對照、現實地表現人間的不平,強調地提出了住的問題,嚴肅地處理了這社會悲劇。”
  左翼電影的領袖人物夏衍用黃子布的筆名与其他人合寫的影評也對《城市之夜》給予了較高評价:
  “當我們開始想到《城市之夜》的時候,在我們腦海之中,就可以躍現出許許多多這個‘城市’之中的‘夜’的不同的景象:南京路上的汽車、靜安寺路上的高樓、跳舞場里的客人、跑狗場里的狗……黃浦江中的流水、曹家渡畔的工人、八仙橋頭的可怜的非人生活的女人、無家可歸的乞丐,一邊是過著非分的享樂与迷醉中的生活,而一邊是受著慘側的欺凌与壓迫下的待遇……這是多么矛盾又是多么使人惊歎的一幅都市之寫真畫。
  而這個《城市之夜》就是這樣一幅寫真畫之中的明晰地浮動之一部分。
  無疑地,對于《城市之夜》,我們以為它的題材之“接触現實”与“暴露的有力”,是和最近明星的《狂流》异曲同工的一樣有意義的新作品。
  阮玲玉在《城市之夜》里演的女主角得到一致好評,夏衍等人的影評在談及演員的表演時說:
  “阮玲玉和王桂林的表演就很成功。自然,這并不是說他們曾有過那种困苦、貧愁的經驗,而是那种貧苦的人物是最現實的,是我們隨時都可以發現,隨時都有得接触的人物,所以演員的表情,容易著力。這樣阮玲玉和王桂林就從容地完成他們的任務了。”
  1932年底到1933年,阮玲玉進入了她一生中在電影表演上最為輝煌的時期,造就她在這一時期如此輝煌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少了張達民的“貼身”糾纏,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阮玲玉与張達民同居后第一次能在上海獨享清靜,而不必擔心張達民隨時隨地會進行騷扰,使她得以將精力集中在拍攝電影上。
  但這种平靜很快被打破了。
  一天下班回家,阮玲玉一進家門,突然看到坐在家中的張達民,很是詫异:
  “你怎么跑回來了?”
  “怎么,不歡迎嗎?你難道要我在香港呆一輩子嗎?”
  阮玲玉連忙否定: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你在香港干得好好的,怎么連聲招呼也不打就跑回來了?”
  “香港那個鬼地方有什么好,我為那每月區區200元錢,天天賣苦力,實在不值得,我辭職不干了!”
  “我不是每個月都給你寄錢嗎,怎么還不夠用?”
  “那几個錢管什么用,還不夠我到澳門玩一趟的開銷。”
  張達民提到澳門,阮玲玉馬上想到,張達民一定又去賭了。在澳門賭起來可是沒底,不要說每月几百元,万貫家財賭個精光也沒什么稀奇。想到這里,阮玲玉心中猛地一緊,連忙問道:
  “你是不是又欠下賭債了?”
  “賭債倒是沒欠下,只是……”
  緊追慢問,阮玲玉才明白,張達民貪污了公司的一大筆款子,要不是何東先生出面,那張達民的紕漏就出大了。
  看著張達民厚顏無恥的樣子,阮玲玉气恨交加:
  “你竟然做出這等丑事來,讓我怎么說你好呢!”
  “不知說什么就別說唄!”張達民振振有詞。
  “我不說不等于別人就不說,你想,這事能不傳到聯華公司來嗎?我的面子上固然不好看,你又有何面目去公司找我?”
  張達民一听,懵了,只好問阮玲玉:
  “那你說該怎么辦?”
  “在家呆几天再說吧!”
  一段日子過去了,一天,阮玲玉偶爾在報紙上看到關于十九路軍在福建的有關消息,她猛然想起她的廣東同鄉在十九路軍中任財政處長的范其務。阮玲玉想:若把張達民托付給范其務,讓他遠离上海、香港這樣的花花世界,也許他能收心斂性,重新做人。
  于是,阮玲玉給范其務寫了封信,請他為張達民在福建謀個職位。范其務很快回信表示,福清縣稅務所正缺一個所長,張達民如肯屈就,他可以一手安排。
  阮玲玉接信后,即与張達民商量,張達民內心當然不愿意离開上海,但一听說有個稅務所長等著他去做,考慮再三,才同意去試試。几天后,張達民只身踏上了去福建的路程。
  然而,張達民到福建不到兩個月,便三天兩日寫信來騷扰了,那似雪片般飛來的信件無非兩個字:要錢。為了張達民不再跑回上海胡攪蠻纏,阮玲玉只得花錢消災。
  眼不見,心不煩,早已与張達民沒有了絲毫感情的阮玲玉漸漸地將張達民逐出了她的生活。
  此時,一位中年男子闖進了她的生活空間。這位中年男子便是后來与阮玲玉同居的唐季珊,阮玲玉也因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阮玲玉和唐季珊正式認識還是在1932底“聯華”的一次聚會上。林楚楚為他倆作了正式介紹:
  “這位是上海茶界的大亨唐季珊先生,唐先生是以往我們‘民新’的故交,當然也是今天‘聯華’的老友啦。這位小姐大概不用我介紹了,唐先生一定早就認出來了。”
  唐季珊含笑點頭,欠身向阮玲玉致意:
  “當然。阮小姐好,真是幸會。阮小姐主演的片子我看過不少,的确都是好片子,故事好,阮小姐演得更好。”
  阮玲玉客气地回答道:
  “唐先生好。”
  此次与唐季珊會面,并沒有給阮玲玉留下多深的印象。作為一個電影明星,她少不了經常出席一些應酬,常會被介紹給一些社會名流互相說几句交際場上的客套話,所以,阮玲玉過后很快也就忘了。
  但是此次見面卻使唐季珊久久不能忘怀。他是個典型的上海灘的“白相人”,喜新厭舊乃是他不可更改的本性。他把張織云弄到手后,帶到美國轉悠了一趟,就一腳踢開了。今天發現阮玲玉這一尤物,使他興奮不已。
  于是,唐季珊開始頻繁地出現在“聯華”的片場,且總忘不了給阮玲玉帶上一束鮮花。日久天長,阮玲玉漸漸對他產生了好感,因而對唐季珊從心理上沒有設防。
  其實,如果僅僅送送花、跳跳舞,那他倆之間也并沒什么,所以唐季珊暗自祈禱老天能給自己一個机會,既能向阮玲玉大獻殷勤,讓她明白自己的心跡,又不致令她反感。唐季珊耐心地期待著。
  老天不負有心人,唐季珊得到一個消息:《城市之夜》攝影組就要赴杭州拍外景戲。
  几天后,當阮玲玉和《城市之夜》的外景隊成員到達杭州時,竟意外地發現唐季珊已等候在車站出口處。唐季珊熱情地說:
  “大家旅途辛苦了,我在此等候諸位多時了,我已為各位訂好了房間,接各位的車就停在車站前,大家請跟我來。”
  唐季珊看著眾人臉露惊异之色,解釋道:
  “我在几天前听說劇組要來杭州拍外景,正好敝公司在杭州的茶庄有筆業務要我親自來洽談。我既來到杭州,且敝公司在杭設有茶庄,當算得半個地主,諸位和我都是老朋友了,我當盡地主之誼。”
  一番話說得大家都很高興。
  在此后的几天里,唐季珊几乎与外景隊形影不离,外景隊有了他后,自然方便了許多。拍片之余,唐季珊又為外景隊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當外景隊完成任務返滬后,大家都覺得唐季珊這人挺夠朋友,而阮玲玉也平添了對唐季珊的几分好感。
  憑著在杭州拍外景時結下的友誼,唐季珊不必再常常干耗在攝影棚尋求接近阮玲玉的机會,他開始登門“拜訪”了。到1933年新春來臨之時,他已成了阮玲玉家的座上客。至此,阮玲玉也知道他的“良苦用心”了。
  面對唐季珊的苦苦追求,阮玲玉在情感上陷入了“剪不斷,理還亂”的迷們之中。阮玲玉和張達民走到如今,可以說他倆的愛情已蕩然無存。在和張達民同居七年中,她心中那份對于愛的渴求其實始終沒有消逝。但是,這七年來,她卻從來也沒有碰到過一個既愛她而又值得她去愛的人。
  唐季珊可以說是第一個執著地要闖入她生活的男性。而唐季珊對阮玲玉的追求是經過了精心設計的,他不著痕跡地一步步地逼近阮玲玉,他對于阮玲玉是那樣地細致周到体貼入微,令阮玲玉為之感動。
  已有所心動的阮玲玉對于唐季珊的第一個思考,自然是拿他和張達民進行比較,其結論似乎十分簡單,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唐季珊都遠遠胜過張達民。
  衡量一個男人的好坏,其主要標准無非是事業和感情。在事業上,張達民一事無成,還陷在了嗜賭的惡習中難以自拔;唐季珊卻是一個有大成的人,說他是一個春風得意的商界驕子并不過分。
  在感情上,張達民對阮玲玉的感情早已化解成一個字—一“錢”,張達民是一個既不懂得感情又喪失了感情的人。唐季珊在感情上當然也難以令人滿意,他既有原配夫人,又曾与“影后”張織云同居,用情不專,但這些畢竟都是過去的事,現在他一門心思都在阮玲玉身上,比之張達民,自然要胜出一籌。
  至于在其他方面,唐季珊比起張達民來也毫不遜色。年近不惑的唐季珊雖比張達民大10歲,但更表現出一种成熟的魅力,他舉手投足,無不顯露出事業成功者的得意与矜待。
  張達民雖然剛屆而立之年,但沉溺賭海,生計無著,早已風度盡失而跡近無賴。他更可怕的嘴臉,還表現在一個空架子少爺的嘴上,沒有錢還想充大爺。
  說起對于阮玲玉事業上的關心,張達民更是無法与唐季珊相比,張達民也常常“光顧”阮玲玉拍戲的片場,但去的目的只是要錢。唐季珊只要有空,定會手持鮮花出現在片場,熱情地眷顧,默默地陪同,情幽幽,意長長。
  但阮玲玉還是有一些隱隱不安的,那就是張織云的前車之鑒使她對唐季珊能否始終如一地對待自己不免心存猶豫,然而她又下不了決心割舍這段對她說來頗為難得的感情。她因舉棋不定而陷入深深的迷惘之中。
  聰明的唐季珊早看出阮玲玉這段心思,因此,只要有時机,他便向阮玲玉大談飽受包辦婚姻之苦,又小心翼翼地主動提起他与張織云的往事。
  他把他与張織云同居說成是為了擺脫包辦婚姻,追求自由和愛情的結果,至于他和張織云的分手,那自然是因為張織云愛慕虛榮不懂愛情的緣故。
  唐季珊的這些似是而非的解釋使原本心存疑慮的阮玲玉大大地放松了對他的戒心,而他贊頌阮玲玉的甜言蜜語,對于久困于与張達民惡夢般同居生活中的阮玲玉來說,則不失為一針鎮痛的嗎啡。
  來自于唐季珊的愛猶如艷麗的罌栗花,既充滿了難以抵御的誘惑,又隱含著致人死地的危險,在是接受還是拒絕的徘徊中,隨著唐季珊愛情攻勢的一浪高過一浪,阮玲玉越來越傾向于冒險接受這份愛情了。
  可以說,在事業上,阮玲玉不愧為一個強者,她從16歲起,由不會演戲到會演戲,又從會演戲到爭取飾演不同性格的角色。可在生活中,卻有女性脆弱的一面,她常常因重感情而失理智。
  在唐季珊以前不久,曾有一華僑富商,向她表示愛慕,追逐熱烈,為她修造洋房,高价購賃飾物,用以金屋藏嬌。后因為有人識破他家中已有三妻四妾,勸解阮玲玉与他割斷了關系。
  事后,阮玲玉也十分慶幸自己未踏進這一深淵。阮對勸解她的這位友人赤誠袒露自己的心怀說:“我太弱,我這個人經不起別人對我好。要是有人對我好,我也真會像瘋了似地愛他!”所以,阮玲玉在藝術上除了對自己有很高的自期外,她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
  而唐季珊為了取得阮玲玉的愛戀,恰恰是抓住了阮玲玉這個弱點。他把心思不但用在阮玲玉身上,還用在阮母和阮玲玉的女儿小玉身上,打一場遷回戰、包圍戰。
  唐季珊每次到阮家常常帶些小衣裙、洋囡囡,小孩子思想單純,每當見到他,小玉就拉著他親如家人。唐季珊對阮母,更是恭敬得五体投地,极盡阿諛奉迎之事,“阿婆”“阿婆”地叫個不停,將上海好的衣料、點心買了送她不算,還常陪她打牌,設法將錢輸給她,以博得她對自己的好感。
  經過大半輩子動蕩貧困的阮母,見著很有經濟實力的唐季珊主動來巴結她,也時常被他哄得笑逐顏開。況且,阮玲玉离開張達民后,也需要終身依靠。
  确實,他的力气并沒有白花,阮玲玉對這一切看在眼里,在心中已對唐季珊有所心動。但是,如果不是一件事情的發生,阮玲玉和唐季珊的這种微妙的關系也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然而,這件促使阮玲玉下決心和唐季珊走到一起的事情出乎意料地發生了。
  這就是被稱作“新聞輿論”的某些小報干的好事。
  由于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阮玲玉和唐季珊經常雙雙出現在一些社交和娛樂場所,引起了那些專門探究名人隱私的小報記者們的興趣。他們跟蹤了几次,遂發現了唐季珊還經常出入于阮玲玉家的秘密。探知了這一隱密的記者猶如發現了一顆可以投向公眾的重磅炸彈,興奮不已。
  試想,平日無事時,他們尚能煞有介事地造出一些名人隱私來招徐讀者,現在有了這重要線索,如何肯輕易放過,于是大大地添油加醋了一番,在小報上渲染開來,大談電影明星阮玲玉与茶界巨商唐季珊的所謂戀情,暗示他倆早已同居。
  而小報記者不負責任的報道,卻正中唐季珊的心怀,欲知唐季珊將采取什么措施,且听下回分解。

  ------------------
  書 路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