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且說1936年元月27日,上海電影界愛國人士歐陽予倩、蔡楚生、周劍云、孫瑜、費穆、李萍倩、孫師毅等,鑒于日本帝國王義滅亡中國的危机迫在眉睫,發起成立了上海電影界救國會,發表宣言,要求全國電影界聯合起來,組成救國的統一戰線,參加民族解放運動,攝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 這個救國會的成立,標志著“國防電影運動”的開始。國防電影的制作,明星公司打響了第一炮。 明星公司生產的國際電影代表作是《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 《十字街頭》的劇本由沈西苓、石凌鶴、王塵無合寫,沈西苓執導,趙丹和白楊主演。 《十字街頭》劇情大致是這樣的: 老趙、阿唐、劉大哥和小徐都是失業的大學生。剛毅的劉大哥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回北方家鄉參加抗敵工作去了。消沉懦弱的小徐因找不到工作和出路、企圖自殺,被老趙救起后,也回家鄉去了。 阿唐是個樂天派,以給商店布置櫥窗糊口。老趙則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他找到了一個報館校對的工作。 不久,老趙的后樓搬來一位新房客楊子瑛,她剛從女子職業學校畢業,新來上海,在某紗厂當教練員。 楊子瑛是日班,老趙是夜班,兩人隔室相處,卻互不相識,并常因對方弄髒了自己的房間而寫字條互罵,把髒東西從彼此的房間里扔來扔去。 一天,一個偶然的机會使兩人相遇了,接著老趙和阿唐又幫助她打跑了調戲她的流氓。意外的相識使兩人互生了戀情。不久,楊子瑛工作的工厂倒閉了,楊子瑛和好友桃大姐都失了業。 為了不妨礙老趙的前途,楊子瑛悄悄地留條出走,接著老趙也被報館辭退了。正當老趙和阿唐沮喪地在街上走著的時候,恰和姚大姐、楊子瑛在十字街頭相遇。 在報上,他們看到了這樣兩條消息:小徐在歸途中還是自殺了,而劉大哥則正在抗敵前線戰斗著。于是,四人合著步伐,堅定地向前走去。 《十字街頭》通過這三种知識青年的不同典型,生動地反映了30年代知識青年的精神面貌。影片的編導者巧妙地截取了生活中的一個橫斷面,剪裁得相當集中、精練,各個人物都有一定的個性,電影語言的運用流暢自然、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气息。 《十字街頭》也是一部倍受國民党和租界工部局的電影檢查机關蹂躪的影片。開拍之前,劇本就被他們一再竄改。影片拍成之后,又經他們再三刪剪,許多有意義的畫面和對白,都被刪掉了。插曲《思故鄉》的歌詞,竟被全部刪去,只剩下曲譜儿。 盡管檢查官們對這部影片蠻加蹂躪,但是由于它的內容緊扣了時代脈搏和人民大眾的抗日救亡情緒,編劇、導演、演員都表現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所以影片公映后仍然產生了轟動效應。 隨著《十字街頭》的公映,女主角楊子瑛的扮演者白楊,猶如一朵俏麗的芙蓉露出了水面。這是她的第一部成名作。 當時,白楊雖然只有17歲,閱歷并不丰富,知識也有限,但她卻很有表演天賦,她的神態身影好像是生就的演員坯子,加上她那非凡的悟性,認真執著的態度,她扮演的女知識青年楊子瑛.引起了觀眾的极大興趣。 影片是1937年4月公映的。當時有篇評論《十字街頭》的文章說: “白楊女士恐將成為中國的新影后。”“她雖然只有17歲,中等身材.可是她的美麗、魔力、風韻和藝術天才,都卓然超出于一切……可以說是瑞典女皇嘉寶的匹敵。” 同一天的《泰晤士報》也說“許多中國影迷都覺得他們已發現了一個中國嘉寶,那就是她具有和嘉寶异曲同工的特長”。 白楊原名楊成芳,1920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沒落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親是晚清舉人,民國初年曾創辦中國最早的私立大學-新華大學,并任校長。 可是.好景不長,國內軍閥混戰,生靈涂炭。學校只得拍賣地產.地產一時賣不出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辦學經費發生了危机。50多歲的父親楊震華整天放浪于脂粉陣中。 這個老教育家似乎看破了紅塵,苦心經營几十年的教育事業受到時勢的褻瀆,日趨蕭條,教育家哪有回天之力,他苦悶、傍惶、去風月場上消磨時光。 從此,學校每況愈下,支撐不了几年,新華大學不得不倒閉了。辦了20年學的老校長仰天長歎,無計可施,就一蹶不振,沉湎于酒色,揮耗著為數不多的校產。 白楊兄妹四人,大哥楊成勳,大姐楊成業(楊沫),二姐楊成亮,白楊在姐妹中排行老三。 白楊從小并沒有更多的在自己家中度過,她被奶媽帶到鄉下去,直到八歲那年,她才被大哥接回北平。九歲那年,白楊終于挎上書包踏進了福綏境的北平第十四小學。 由于白楊比別人多一份“強勁”,在比同學們少讀一個學期書的情況下,經過勤學苦練,終于到二年級下學期,追上了第三名。她一下子成了十四小學的佼佼者。 有一天,白楊竟然一下子變成了小仙子了。那是學校舉行一次文藝演出活動,老師讓白楊參加排練小歌舞劇——《葡萄仙子》,飾演小仙子。穿的是紗綢的小舞衣,在身上輕飄飄的,是淡紫色的,活像朵盛開的紫丁香。 到了舞台上,白楊隨著优美動听的音樂旋律,翩翩起舞,飄然欲飛,真如騰云駕霧的仙女。她久久地陶醉在那超然的如詩如畫的情景里。 在這同一次演出活動中,高年級同學還演出了壓軸戲——《蘭芝和仲卿》(即《孔雀東南飛》),那演蘭芝的同學,表演得情真意切,楚楚動人,把白楊純洁的心緊緊抓住了,惹得白楊哭了一遍又一遍,她很長時間都忘不了這個戲。 從此,白楊深深地愛上了文藝,成了學校文娛活動的活躍分子,她愛唱愛跳,樂不可支。可是,天有不測風云,母親突然患了血崩。一個陰風慘慘的冬夜,母親一命歸天。 母亡家破,父親丟下儿女獨自出走,生路在何方?十一歲的白楊不得不考慮這一嚴肅的人生課題了。大哥和大嫂由于和父母不和,离家出走,獨謀生路去了。大姐楊沫,二姐楊成亮,均生活無著。她——白楊該怎么辦?北平設立第五厂,辦演員養成所,正招收培養電影演員。白楊多么渴望自己能走進銀幕,于是,她報了名。 這天一早,白楊獨自走出家門,毫不猶豫地朝著招生處走去。沒有錢買車票,她干脆步行著去,從西城白塔寺到東城王爺府招考處,足有十几里路。 走進招考處,應試的盡是些大學生模樣的青年男女,沒有見到一個像自己這樣幼小的考生,她有點膽怯了。 “楊成芳。”主考先生叫到她了。 “嗯。”白楊羞答答地走過去。 “你為什么來報考呢?” “為了生活……”說罷,垂下了頭。 旁邊兩個赶考的姑娘听了.吃吃地笑了。 主考先生瞥了她倆一眼,神態很冷峻。他完全了解這個小考生的境遇,喜歡她單純、說實話。 而白楊,听到有人在旁邊笑她,忙又補充了一句: “我也喜歡演戲。” “你演過什么戲?” “在學校演過一個‘葡萄仙子’。” “那好,請你再表演一下。” 白楊意識到先生在有意考她,她不管三七二十一,鼓足勇气表演起來。 那位主考先生是王瑞麟,畢業于北平藝術劇院戲劇系,造詣頗深,曾与一代影星阮玲玉合作主演過《故都春夢》,蜚聲影壇。 這會儿,他細細審視著白楊的表演,那修長、俊美的体態,那自然、柔和的舞步,那清晰響亮、略帶几分嬌稚聲的嗓門,都隱露著小白楊天賦的藝術素質。不需要再考她了,她已經是比較理想的演員了。 白楊在北平演員養成所里接受了嚴格的教育和訓練,她是養成所里年齡最小的學員,她虛心好學,刻苦認真,三個月圓滿地完成了培訓任務,結業后參加拍片。 白楊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就是聯華公司北平分厂的唯一出品——《故宮新怨》。白楊飾演了一位年齡与她相仿的小丫頭。全片在頤和園實景中拍攝,白楊這個“小丫頭”,從宮殿門前一口大銅缸背后探身出來,調皮地窺視著……演得入情入理,真切動人。 那時白楊用楊君麗之藝名,隨著《故宮新怨》的公映,白楊被聯華公司北平分厂視為頗有前途的蓓蕾。 不料,“聯華”發生變故:在“—·二八”戰爭中,“聯華”在上海的二厂毀于炮火,公司遭到損失,1932年7月,北平分厂連同附設的演員養成所,一并宣告停辦。 白楊失了業。 1932年,北平的仲秋是清冷的,一輪如冰的月亮浸泡在護城河里,悠悠蕩蕩。間或有一對青年男女,互相依偎著徜徉在月下河邊。白楊獨自踽踽在街頭,心緒惆悵、茫然。 “小楊,楊君麗!” 白楊忽然听見有人喊她,扭頭一看,原來是演員養成所里的同學許多。 “嗨,怎么是你?許多,養成所解散后,你上哪里去了?”白楊問道。 許多詼諧地說: “我們一些無處可去的同學,還有些無家可歸的大學生,搞了個‘蒼莉芭’(俄文‘斗爭’一詞的譯音)劇社,上戲院、學校等地方去演出。” 一听演出,白楊馬上來了興趣: “演出哪些戲?我能參加嗎?” 許多說: “演出一些獨幕劇,比如《炸彈》、《戰友》、《SOS》等,可來勁啦!你愿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參加我們的‘苞莉芭劇社’。” “那太好了。”白楊高興地拍起手來。 苞莉芭劇社是北平的左翼戲劇團体,宣傳抗日斗爭,頌揚真善美。這會儿,許多并沒有將這些向白楊和盤托出,他想讓她在實際的演出活動中,逐漸認識、理解這個劇社的性質。 許多說: “小楊,過几天,12月28日晚上,苞莉芭劇社將在清華大學禮堂舉行演出活動,是學校的東北學生自治會邀請我們去的,我們一起去參加。明天你來宣武門頭發胡同通順公寓劉莉影處報到。” 12月28日,清華禮堂里坐滿了黑壓壓的男女學生,在一片嘈雜的聲浪中,一位二十來歲的小伙子手拿小提琴走上了舞台,這個小伙子叫聶耳。琴聲一響,全場肅然,他演奏的是《國際歌》。 白楊沉浸在熱烈、庄嚴的情景里,十分欽佩面前那位不住拉動著琴弦的演奏者。聶耳演奏畢《國際歌》,白楊与聶耳等一起演出《戰友》、《亂鐘》等獨幕劇。 一個星期后,白楊又隨劇社去東單外交部街“平大俄文商學院”參加演出。露天的舞台,觀眾們凍坐在院子里的長凳上,情緒卻一直很高漲。 聶耳扮演《血衣》中的老工人。他含淚訴說: “大寶、二寶,這是你爸爸的血衣!老孫、老李,這是你兄弟的血衣,我們要把我的血,你的血,大家的血都染上去,變成一片血染的紅旗,照遍世界!” 白楊与觀眾們一起,拭淚昂頭,奮發自強之气油然而生。 1933年春末,北平的形勢越來越不妙。控制古都的國民党部隊,大肆搜捕中共地下党員及革命青年,苞莉芭劇社不得不解体。 此后,白楊又和同學董世雄一起演話劇,并組織了星期劇社,活躍在北平的大小舞台上。白楊主演《自由了的范西》,她飾演的范面,博得好評,也為劇社擴大了影響。年輕的白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不久,白楊又在女同學王暉華的邀請下,參加了北平藝術學戲組織的“北平藝術研究會”。兼編、導、演于一身的高材生楊村彬准備把熊佛西先生的《喇叭》搬上舞台,特地請白楊飾演小姑娘冬姑。 在北平藝術研究會,白楊還時常念起苞莉芭劇社時那些伙伴,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給她進步的影響,那時他們給白楊取個名字叫“魯枷”。“魯枷”在俄語里是“紅色”的意思。 有次她和楊村彬說起魯你的名字,楊村彬向她開玩笑地說:那你是“紅楊”啦!我可是“白楊”呢。 楊村彬所謂的“白楊”,言外之意專致力于藝術,其他無興趣,才稱為“白”。這時听了“白楊”這個名字,令白楊想起了小時候在鄉下的白楊樹給她留下的美好印象,于是在楊村彬面前使著孩子气說: “白楊這名字還是給我吧!” 楊村彬笑諾了。就這樣,楊君麗變成了“白楊”。 當時的白楊,以醉心于藝術的精神,投入《喇叭》的排練。《喇叭》排了一段時間就拉出去公演。那是北平藝術研究會的首次公演,演出相當成功。 在1933年10月的北平《晨報》副刊上是這樣報道的: 北平藝術研究院戲劇部,9月3O日晚上在協和禮堂公演《喇叭》和《月亮上升》兩劇,票价1元,上座极盛。在座的專家很多,士。余上沅夫婦,朱君允先生,名伶程硯秋等……大家不約而同贊美《喇叭》。……表演方面……楊君麗,即白楊(采納楊村彬提議,易名白楊)小姐的冬始演得出色。她曾在普羅戲劇上努過力,也是一位很難得的演員;漂亮和活潑均不在楊謹(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的一位色藝相當好的女演員,是楊村彬的同學)以下,可惜聲音薄,不沉著。 這次公演,白楊引起了專家与北京觀眾的興趣与關注。至于“聲音薄”,主要由太年少(才13歲)所致,而她的演技,在同齡人中是罕見的。 一位將魯迅的《阿Q正傳》譯成英文的美籍華人——梁社乾,禁不住大步流星走到后台去,拉著白楊的手,說: “這次來中國,有兩個演員給我印象最深。在南方,我看到南國社的《蘇州夜話》,數唐叔明演得好;在北方,看了你們的《喇叭》,數你演得漂亮,楊小姐前途無量。” 戲劇界老前輩余上沉、程硯秋也特向白楊頷首致意。余上沅還特請她到北平小劇院參加演出。由于白楊活躍在北平的劇場上,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她被選為“北平小姐”,巨幅照片刊登在畫報上。 一天,美籍華人梁社乾找到白楊,問她: “你想進入中國旅行劇團嗎?” 中國旅行劇團(簡稱“中旅”)是中國第一個半職業化的話劇團体,其發起人、團長唐槐秋在學生時代曾出國留法勤工儉學,回國后,他和發妻吳靜參加了田漢主辦的“南國電影劇社”(即南國社)。 南國社被查封后,唐槐秋來到南京,結識了戴涯。一天在煮酒論英雄之后,兩位有志之士一拍即合:組建一個中國的旅行劇團。兩人自封正、副團長。 1934年1月,“中旅”來到北平演出,梁社乾和唐槐秋是老相識,所以,“中旅”一來到北平,梁便邀請他們來作客。 當听到梁社乾問她想不想進入“中旅”時,白楊毫不猶豫地答應道: “太好了。” “那晚上到我家吃飯吧,唐槐秋團長今晚也來,我介紹你們認識一下。” 白楊就這樣踏進了“中旅”。 兩個多月后,即1934年10月21日,白楊所在的“中旅”,終于踏進了北平的藝術之宮——協和禮堂舉行公演。當時的協和禮堂,是北平知識界內部專設的高級劇場。北平藝術研究會的首次演出也曾在這里舉行,那次白楊參加演了《喇叭》;這次是作為“中旅”的成員,又來參加首次演出,盡管沒有她的戲,白楊心里也樂陶陶的。 她看到,北平的不少社會名流和有身份的觀眾紛至沓來。其中,北平小劇院名演員董世錦,還幫著白楊一起散發演出說明書,給“中旅”壯威,引起觀眾們的极大關注。 劇場的鈴響了,開演的時間到了,全場的目光都移向舞台,帷幕卻遲遲沒有拉開。 唐槐秋正要站起詢問,團長夫人吳靜特來報告:原飾演梅蘿香的演員凌蘿至今還沒有歸隊,不知她上哪儿去了。 按計划,今晚演“中旅”的拿手戲《梅蘿香》,主演凌蘿還沒有回來,怎么辦?在這北平的藝術之宮里,當著那么多的專家名流,“中旅”的首場演出,難道就半途而廢?這怎么行!全團的人急得團團轉,白楊手里的茶杯差點儿掉到地下。 團長唐槐秋卻把希望的目光移向白楊: “小楊,你去演梅蘿香。” “我——”白楊怔住了。 白楊進“中旅”后還從來沒有上過台,至于《梅蘿香》,每次演出,她都細細看了,對凌蘿演的梅蘿香,她認為凌蘿的聲音還有特色,形象并不怎么好。 排演前兩天,當凌蘿不知去向時,團長清白楊飾梅蘿香,她胸有成竹去排演了,也就排演兩次,只是排排而已。她沒有料到會讓她正式上演,而且是在這樣的場合。作這樣一次极重要的演出,她的心慌了。 “小楊,別愣著,快跟我化裝去。”團長夫人一把拉過白楊,往化妝室走去。 化妝時,白楊怀里還像揣個小兔子,心蹦蹦直跳,可一當走上舞台,她鎮靜自若。白楊飾主角梅蘿香,唐若清飾筱春蘭,唐槐秋飾白森卿。 白楊与他們及其他角色默契配合,舉止自如,吐音清亮,每句台詞一字不差,梅蘿香來回走動的舞台方位也一步不亂。面前是無數張觀眾及專家的臉龐,是千百雙注視著她的目光,白楊卻如入無人之境,從外形到內心,全部進入了梅蘿香的角色之中,隨著劇情的發展馳聘舞台。 十四歲的白楊,飾成年的梅蘿香,竟形似,神似,楚楚動人。未見她登台過的“中旅”同仁震惊了,全場的觀眾都在為她喝彩叫好。 白楊在“中旅”首次登台獲得意外的成功。無疑這也是“中旅”在北平的藝術之宮首次公演的圓滿成功。于是,“中旅”一鼓作气,在協和禮堂連著公演了四場《梅蘿香》、《女店主》,繼而又去開明、哈爾飛戲院及清華、燕京、輔仁等大學,公演了四十多場。 “中旅”受到北平戲劇界的盛大歡迎和破格贊助。“中旅”從北平各大學、戲院一直演到天津新新戲院,風靡平津。 白楊在其間除參加演出《梅蘿香》外,還在《一個女人和一條狗》中飾女人,在《少奶奶的扇子》中飾少奶奶,在《茶花女》中飾歐蘭浦。 不久,即1935年6、7月間,“中旅”到天津演出時,一位年輕的教授馬彥祥,客串“中旅”,并首次在《少奶奶的扇子》中与白楊合作。 馬彥祥原是齊魯大學的教授,因不滿教會學校暮气沉沉、毫無學術空气,便毅然違背父親的意愿,來到“中旅”,過起苦行僧的生活。 1935年7月2日,天津新新戲院上演《少奶奶的扇子》,白楊飾演徐少奶,馬彥祥飾少奶奶的丈夫徐子明。 連日來,白楊主演的《少奶奶的扇子》在新新戲院公演后,引起了天津廣大市民的极大興趣。該劇是杰出的藝術家洪深根据英國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原作翻譯改編的。 飾少奶奶的白楊,以雍容華貴的儀態,溫柔嫵媚的舉止,圓潤動听的嗓聲,自然、生動地塑造了一個二十開外的少婦的感人形象。 唐若清飾的年屆四旬的其母金女士,她那飽經世故的交際花風韻,顛倒眾生又愛女至深的复雜情感,与少奶奶其人的遭遇糾葛在一起,相映成趣。 与彥祥飾的風流倜儻的徐子明,周旋于兩性之間,纏綿徘惻,情節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全場觀眾如身臨其境,看得如痴如醉。 《少奶奶的扇子》演出一場后,又發生一個小故事,值得供大家一笑。 第一場演出后,有兩個打扮時髦華麗的少奶奶,趁向白楊獻花致意之際,向她打听住處。白楊不知其意,就只告訴住惠中飯店,未說明所住房間。 不想,白楊當夜卸妝梳洗完畢,在惠中飯店乘電梯下樓時,這兩位天津的少奶奶迎了上來,說道: “白奶奶,可等著你了。” 開電梯的小姐笑道: “她是小姐,可不是奶奶。” “白楊小姐,”少奶奶馬上糾正,“求你一件事。” “什么事?”白楊愕然。 “求你收下這兩把扇子。” 白楊這才注意到她倆各持一把十分考究漂亮的羽毛扇,一把是洁白的,鑲著綠色的翡翠;一把是黑亮的,其中鑲著紅色的瑪瑙。 兩把偌大的扇子,白楊曾在工藝品商店見過,价值高達上百元,她哪里敢要,推托道: “這——” 一位丰腴的少奶奶說道: “不要客气。你簡直把少奶奶演絕了。美中不足的是劇中那把扇子不夠考究,我們特地給徐少奶奶換上兩把好扇子,戲也可完美無缺了。” 是啊,徐少奶奶所用的扇子,顯得寒酸了點,不合身份,哪有面前這兩把名貴。這兩位少奶奶專程來給徐少奶奶換扇子,用心良苦,盛情難卻,白楊就半推半就收下了。 卻說“中旅”在天津演出獲得巨大成功,7月9日,“中旅”到達開封。接著,又開赴鄭州。 8月,“中旅”返回北平。 白楊飾演的角色受到了行家和觀眾們的好評。論演技白楊可算是佼佼者。可是,“中旅”并不把她當台柱子用,所飾主角,往往是在“救場”等情況下把她推上台去。 是啊,“中旅”是唐家打的天下,所謂唐家班。白楊屬后來者,“飛來燕子怎能爭過當地鵓鴣”?十五歲的白楊,路在中間,日子怎能好過。 于是,回到北平不久,白楊決定离開“中旅”,并將此想法告訴了馬彥祥。此時馬彥祥正受命于南京國立戲劇學校在北京招生,他想了想,答應白楊,到了南京,如有什么工作,馬上通知她。 不久,白楊便收到了南京馬彥祥給她的信,說一切安排就緒,近正与田漢等忙著籌備中國舞台協會成立事宜,在南京有她馳騁的舞台,望白楊速來南京。并給她寄來了車費。 在南京,白楊意外地見到了在“聯華”時的老同學劉莉影,劉莉影此時已是上海灘上小有名气的電影明星了,相見之下,抱作一團。 在南京,白楊還拜見了著名的戲劇家、電影藝術家洪深先生,結識了作曲家冼星海、張曙;又与一代同仁舒繡文、尚冠武、劉瓊、顧夢鶴、吳茵、王愫、洪逗、朱銘仙、冷波、趙曼娜等盡情聯歡。 群星薈萃,蔚為大觀,白楊領略了天之高,地之厚,人才之眾,愿盡心盡力,不斷進取。 在南京,白楊和馬彥祥在話劇《回春之曲》中飾演一對華僑夫婦。后又在獨幕劇《早餐之前》中飾演一位中年婦女。白楊一個人一台戲,征服了滿場觀眾。校長余上沅特地走上舞台,向白楊致意。 正當白楊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收到大姐楊沫的來信,說許多(現已改名許晴)因出售進步書籍被捕、至今還被關著。白楊看到來信、感到一陣陣揪心的疼痛,一种不可阻擋的力量驅使她立即回北平一趟。 回到北平,白楊去監獄看望了許晴,許晴滿臉放光,他說道: “你放心去干你的事吧,我想我們總還會相會的,希望在前頭,美好的日子在招手。” 果然,一年后,許晴刑滿出獄,找到上海,与白楊會晤時,十六歲的白楊已成蜚聲大上海的影星。 白楊成為上海的大明星,可以說有兩個原因:社會机遇与伯樂青睞。 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一位不速之客來到白楊家里。他四十開外年紀,穿著杭綢襯衫,白淨的長方臉上戴著一副黑邊眼鏡,一進門,就上上下下打量了白楊一番,遞上一張名片。 白楊愕然,接過一看,見是“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經理周劍云”,便將客人請進客廳。周劍云在上海明星公司苦心經營十几年,与鄭正秋、張石川一起被稱為“明星三足鼎”,是“明星”舉足輕重的人物。 此刻,周劍云的目光移向白楊。粉紅的連衣裙襯出了格外細膩白嫩的膚色,兩只眼睛大而有神,淡淡一笑,整個臉龐恰如朵含苞怒放的鮮花,閃耀出青春的光彩,給滿屋帶來了生气和活力。 白楊不明白這位不速之客為何總這樣上上下下打量她,渾身感到不自在,臉上泛起了紅暈。 電影公司經理要找她商量事?聰明的白楊一下預感到了什么。 周劍云問道: “你愿當電影演員嗎?” “我本是‘聯華’五厂的,還參加拍過一部電影。”白楊說。 “那好极了!”周劍云興奮地站起來: “聘請你到本公司作基本演員,怎么樣?洪深曾親口對我說,‘你要辦明星二厂,非得把白楊請來不可。’他導演過你的戲,說你上場有台風,吐詞有情感,表演有節奏,堪稱色藝雙全,我遵囑來搬兵。” 這正是白楊求之不得的,能去上海作電影演員,這太美了!白楊急忙問道: “什么時候去?” “越快越好!”周劍云說道:“可以訂個合同,本公司第一年付給月薪一百元,第二年一百五十元,第三年二百元,先訂三年合同,怎么樣?” 每月能拿那么多薪水,對十六歲的白楊來說,簡直想都不敢想。 當白楊踏進大上海時,正值“明星”公司重整旗鼓。新改組后的“明星”二厂,薈萃了一代精英:應云衛、袁牧之、陳波儿、吳印咸、賀綠汀、沈西苓、趙丹、吳茵等,一個個英姿勃勃,熱情洋溢地歡迎白楊的到來。 白楊到上海不久,開始拍攝第一部轟動大上海的成名之作——《十字街頭》 紅塵万丈的大上海,中國電影的發源地,已涌現出几多影星。1937年初春,又一顆新星從這里崛起。 ——白楊,僅兩個字占据了大報的兩個版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到處流傳。《申報》頭版套紅刊登了白楊与趙丹主演《十字街頭》的巨幅照片。大光明電影院旁,茫茫的人海上空,白楊的彩色頭像足有兩層樓高。 陽光、鮮花,簇擁的人浪;月光、彩燈,璀璨的夜空;還有那日夜追逐著她的年輕人。呵,白楊仿佛沉入了甜蜜的夢中。 是呀,這不就是夢幻嗎! 月夜。小楊穿著茶花女式的衣裙,在花園里的一棵樹下蕩著秋千。忽然,一位身穿黑色大禮眼的青年跑進花園。小楊定睛一看,原來是那位心上的人儿——老趙。 小楊向他點頭微笑,他走進白楊身旁,推著秋千來回搖蕩。 小楊挽著老趙的手,步入豪華的臥室。 小楊坐在床上,老趙向她躬身行了一個禮,便坐在她身旁。小楊默默地摘下胸前的白玫瑰,送到老趙唇邊,老趙嗅嗅玫瑰,又深深地吻著小楊。 她惊醒了過來,原來确是一場夢,是《十字街頭》中白楊飾的楊芝瑛的一個夢幻。 在《十字街頭》的整個拍攝過程中,白楊感到自己不是在演電影,而是和一群情趣境遇相投的青年男女,和諧、自然地生活在一起,真實地展示著他們的生活。 這或許是《十字街頭》獲得成功的根本因素。 當然,生活不等于藝術。拿白楊來說,若沒有過去四、五年影劇生活的磨勵,沒有演出十多部話劇的舞台經驗,也難于將小楊其人塑造得如此順理成章,在銀幕上脫穎而出。 《十字街頭》顯示了編劇兼導演沈西苓藝術上的成熟。他截取一群青年男女的生活橫斷面,集中,洗練地通過其不同的生活遭遇及表現,刻划出人物個性。 除了電影的藝術成就之外,還在于這部影片的題材選得好。《十字街頭》通過三類知識青年的典型,刻划了三十年代知識青年的精神面貌,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冷酷和罪惡,激勵徘徊者猛醒,抗爭者奮然前行。 這個主題激起了廣大有知識的一代青年的共鳴,廣大觀眾仿佛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欣賞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生活故事,親切感人,饒有風趣。 不少青年重复看了好几遍《十字街頭》,還學著唱起了它的主題歌。春夜里,街頭巷尾不時傳來這优美、明快的歌聲。《十字街頭》主題歌,蓋過了大上海的靡靡之音,在四處傳誦開了。 隨著《十字街頭》的廣泛公映,白楊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正如當時報刊上所說的: “《十字街頭》的成功,為別的影片所未見。其中白楊演技的优越是不能抹煞的。” “她的庄重的影子,几乎籠罩在每個中學生的心頭。大家都在崇拜著她,她差不多成為中學生的大情人。” 上海《電影周刊》這樣寫道: “白楊加入明星在《十字街頭》中演出后,在影界的地位和聲譽便日漸高漲起來,而明星當局對她亦极倚重,有把她當作胡蝶的后繼者的企圖,這可從最近明星加給白楊月薪從一百元變為三百元這數目來看,可見她今日在明星的地位了。” 近些日子來,几乎每天都有人送鮮花來獻給白楊。此外,電話及來訪的人也絡繹不絕。小報記者對她的私生活則尤感興趣。什么“關于從南京到上海去的白楊女士”,“一個戲劇家眼中的白楊”,“白楊在銀幕上的成就之預估”……云云,不一而足 一天晚上,“明星”編劇委員會副主任兼英文秘書姚莘農來找白楊跳舞,白楊認真地說: “不,我不去了。往后,有什么事,你也早點來為好。” “為什么?”姚莘農不明就里。 白楊轉身從抽屜里拿出一些報紙,遞給姚莘農。 姚莘農瀏覽了一遍后說: “這些靠獵奇,捕風捉影來嘩眾取寵的小報,我大多都看過,你在乎它干嗎?” “不在乎能行嗎?”白楊說,“這十里洋場,到處都是造謠公司,沒有的事,可以造得有鼻頭有眼睛。尤其是出了一點名,有多少雙眼睛盯著你,多少人在包圍著你,一些事稍不注意,就會弄得滿城風雨。” “讓他們去說吧,你不必那么認真。” “人言可畏呀。你還記得嗎,阮玲玉,在這上海灘上,還不是被可畏的人言吃掉啦!” “……”姚莘農見她那么一本正經地說著,神態又是那樣矜持、高雅、不可接近,他想著,只好說: “你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 影星難當,女影星尤其難當。 白楊被推上女影星寶座后,既要抵擋來自各方面的包圍与追逐,又要走電影藝術的道路,這談何容易啊!公司老板把他當作搖錢樹,一味想靠她招徠觀眾,賺錢。 一天,老板給她送來一本《雙姐妹》的劇本,要她在其中飾兩個女角色。白楊看了劇本后,感到此劇內容無聊、大賣噱頭,迎合的是小市民的趣味,實在沒有什么价值。 白楊當即把劇本退了回去: “這樣的角色,我不演。” 老板張石川大為吃惊: “為什么?” 白楊不好直說,只是推卻道: “戲路子不對號。” 對于已馳名大上海的白楊,老板也只得給她几分面子。便換了《社會之花》的本子給她。 《社會之花》描寫一個銀行職員因挪用公款,投机失敗而被捕入獄。刑滿出獄后,他決心洗心革面做好人,但別人仍對他另眼看待。几年后,他的女婿重蹈覆轍,在劫難逃。他為了女儿的前途,以垂暮之年,代女婿坐監獄。 全劇揭示了這樣一個問題: 一個人在那個社會里之所以會犯法,是因為世界是罪惡的,在一個人的周圍,處處都是腐敗的生活,處處引誘著你去做坏事,一個好好的人,也遲早要逼得你成為坏人的。現在的社會環境,好像一陣旋風,遲早要把一個清白的人卷進去,卷得他渾身漆黑,誰也逃不了這結局。 《社會之花》盡管其中有某种宿命論思想,但作者多少揭示了這個社會的黑暗,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白楊看畢劇本,欣然同意參加這部影片的拍攝。她演職員的女儿,把從小嬌生慣養,遇事惊慌失措,一心追求安逸生活的小姐气質演得十分逼真。 這部影片剛拍完,白楊又一鼓作气,參加了洪深編的另一部影片《四千金》的拍攝。 此片描寫了姐妹四人:除四妹(龔秋霞飾)天真純洁外;大姐(黃耐霜飾)小心謹慎;二姐(舒繡文飾)自私自利;白楊則飾演放蕩不羈的三妹。她把三妹賣弄風騷,周旋于風月場上的姿態表演得栩栩如生,連走路都一擺一扭,搖曳多姿,別有風韻。 導演張石川不住的夸道: “白楊越走越有風度了。” 白楊精湛的演技,博得了行家的好評,贏得了更多的觀眾,公司接連不斷要她主演新片。 此時的白楊已不像初來上海時那樣貧寒,她已成了大明星了,她早已搬出公司宿舍,住進了闊綽的公寓。 一天晚上,白楊的門被敲響了。白楊拉開門一看,喜出望外地喊道: “大哥、大姐、大嫂,你們什么時候來上海的!” 原來,大姐楊沫已和丈夫張玄分道揚鏢,和一位革命者馬健民相愛了。楊沫像是出窩的飛鳥,翱翔在自由的藍天里,她与馬健民結成伉儷,相濡以沫獻身于革命事業。 蘆溝橋的炮聲把北平推進戰火之中,已成為北平中共地下党員的楊沫,為了尋找党,便抱著生下才几個月的女儿,与不愿做亡國奴的哥嫂一家,一同來到上海的白楊家。 這會儿,白楊与楊沫聚首之時,自然談到許晴。楊沫說: “許晴一出獄,就到我那里拿去了你的地址,拖著尚未复原的身体,說南下找你了。現在,他在哪里?” 白楊回道: “我已通過熟人,幫許晴找到了工作。” “那就好,那就好,改日我要找許晴好好談談。”楊沫把心放下了。 白楊處已有五、六個人了,大姐楊沫及女儿;長兄、嫂嫂及孩子。离開炮聲轟轟的北國,至親好友團聚在大上海的寓所里,說說笑笑,親親熱熱,是多難得的天倫之樂。 白楊繼《社會之花》后,正忙著在藝華影片公司拍攝《神秘之花》。該片的導演岳楓,為將白楊清到“藝華”拍片,還頗費了一番周折。自從白楊主演的《十字街頭》轟動影壇后,明星公司視白楊為“搖錢樹”,怎肯輕易外借。 說來也巧,正在這時,“明星”導演袁牧之,要請“藝華”的周璇參加拍《馬路天使》,于是“藝華”才從“明星”請到了白楊。白楊也沒辜負“藝華”導演的一片苦心。 在不少人的眼里,白楊是顆“神秘之星”,看她開拍的第一場戲: 白楊飾的女主角去珠寶店選購首飾,顯得雍容華貴,气度不凡;然而,趁珠寶店伙計不留神時,她悄悄地竊取了一枚鑽石戒指。這場戲從外形到內心,都表演得“神”了。 編劇兼飾珠寶店老板的潘子農异常興奮地說: “白楊在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方面,要比有些老電影演員還深刻得多,像她這樣反應快,又能正确的表演角色的演員,實在是不可多得的。” 白楊則意識到,在上海拍電影的机會已成不可多得的了。因為大姐楊沫對她說:“抗日戰爭已經開始,戰火在蔓延,國土在燃燒,炮彈隨時有可能在我們頭頂炸響——要投身于抗日戰爭中去。”白楊也作了這种准備。 “八·一三”戰爭爆發了。街頭上的炮聲、槍聲和失掉家園的逃難者的悲聲,聲聲在召喚著。戰事越來越緊,工厂、學校、商店紛紛被炸,一座座大樓倒塌,一片片居民區陷入火海,上海危在旦夕。 自從“八·一三”后,原月薪三百元的白楊,一個銅板也拿不到了,過去公司老板与她簽的合同成了一紙空文,白楊只得靠著變賣家私雜物度日。 哥哥楊成勳來告訴白楊說,他將舉家隨同濟大學校長內遷,白楊只得又變賣了些衣物,送胞兄一家遠行。 哥哥一家离開了戰亂的上海,楊沫也著急了,她不會演戲,不能隨影劇人走。此時,她收到愛人馬健民的來信,說他已從淪陷區的北平輾轉回到河北老家。楊沫立即拿定主意,將孩子送回河北老家,然后她和馬健民一起投奔延安。 白楊再次當掉了所剩無几的衣物、家俱,給姐姐准備了旅費。一個初秋的夜晚,踏著陣陣槍炮聲,冒著不時從頭頂飛嘯而過的流彈,白楊將姐姐母女倆送上北去的列車。 眼看大上海要陷落了。 文藝工作者組成了抗敵救亡戲劇協會,組織了十個救亡演劇隊,分赴內地宣傳抗戰。白楊是新近成立的電影工作者協會的常務委員,參加了“影人劇團”,准備隨最后一批愿意撤离上海,投身抗戰的電影從業人員同行。 全團有三十多人,都急著要出發,苦于沒有經費,這可怎么辦呢?真叫人一籌莫展。 “砰砰砰!”有人來敲白楊的門。 白楊剛啟開一條門縫,一位丰腴的女子擠了進來,是吳茵。白楊的好同事、好大姐。先与她一同拍過《十字街頭》,吳茵飾小楊和老趙的房東老板娘;后又与白楊一起拍過《社會之花》,合作得很愉快。 吳茵爽直、厚道、樂于助人,比白楊大十一歲,像關心小妹妹一樣對待白楊。她說道: “小楊,快走吧!” “去哪儿?” “找夏云湖。” 夏云湖先生是影片商,長期經營聯華影片公司的影片,居 多在四川發行,聯華導演蔡楚生便向夏云湖建議參加影人劇團。白楊听了吳茵的一番話,若有所悟的問道: “請他出面出錢?” “對,孟君謀,陳白塵、沈浮等都去了。你是電影協會的常委,該赶快去。” 白楊二話沒說,立即与吳茵一起赶到夏云湖處。那里已聚集了一屋子人。除吳茵所說的外,還有謝添、施超、周曼華、王獻齋等男女同仁。 夏云湖向大家擺擺手,說: “不要緊!大家不要急,一切經費我負責了!劇團人多,沿途不要耽擱,一直奔四川去做開墾工作吧!四川還未演過話劇,趁此机會去宣傳一下抗戰,讓還聞不到火藥味的四川人看看國情吧!” 說走就走,大家匆匆打起背包,集合出發了。 全團24位男子,12位女子,共36人,由原上海“聯華”制片處處長孟君謀管行政事務,劇作家陳白塵任編劇,沈浮作導演。夏云湖先給每人發了10元零花錢,帶大家于9月23日午前赶到火車站。 一輛輛待發的列車上都已擠滿了人,車門都關上了,白楊等人硬是從車窗口爬了進去。半夜時分,火車才喘著粗气到了南京,然后由南京租船,奔蕪湖,驅武漢。 影人劇團再由武漢乘船,溯江而上,分別在岳陽、沙市、宜昌上岸歇腳,同時獻演廣場劇,宣傳抗日。 演出沒有任何擴音設備,白楊只得扯著嗓子大喊,差點把喉嚨都喊啞了。演出效果甚佳,在宜昌演《放下你的鞭子》時,有許多小伙子挺身而出,為白楊飾的受鞭撻的“女儿”解圍,飾“老頭儿”的施超差點挨了揍。 從宜昌碼頭出發即進三峽了。 先是西陵峽,峽區灘多水急,峰回水轉,充滿詩情畫意。那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峻岭峽、燈影峽,目不暇接,佇立在船頭的白楊,頓覺心曠神恰,陶醉其間。 出了西陵峽,便進入幽深秀麗的巫峽。這里是另一番奇景:群峽林立,爭奇斗艷。飛鳳、翠屏、聚鶴、登龍、朝云、神女、松巒、集仙等十二峰,或深谷幽壑,或煙霧蒼茫,或白云繚繞山間,或彩霞映照石壁,真是變化莫測,气象万千。 白楊看到這些秀麗的景色,一种對祖國河山的深切愛戀之情從心中油然而生。 夏云湖看看重慶碼頭快到了,便將12位女同胞召集攏來,鄭重其事地說: “女士們請注意!重慶快到啦,得告訴大家,四川軍閥霸道、好色,且不好對付。請諸位女士要特別注意,衣著要朴素,不要修飾,外出要結伴,不要單獨行動,以防万一。” 白楊一听,一种恐怖不安之情陡然向她襲來。曾听夏云湖說,《十字街頭》等影片早已入川,白楊在山城已有影響,“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呀…… 吳茵似看透了白楊的心境,便走到白楊身旁,對大家說: “我們都是姐妹,出門是一家,要團結得像一個人。團結就是力量,只要我們互相幫助,集体行動,誰也不能把我們怎么樣。請大家報一下年齡,我們要結成十二姐妹。” 影人劇團中12位女子,吳茵28歲,最大,尊為大姐;白楊17歲,排行老九,稱為九妹;劉莉影老五,喚作五姐…… 重慶終于到了,白楊不知等待她們的將會怎么樣。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書 路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