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七章



  杜月笙的故鄉,浦東高橋鎮,有座杜家祠堂,雖稱為祠堂,但僅有兩間東倒西歪的土屋。發跡以后,為了光耀門庭,顯示渲赫的地位,進而擴大勢力,便以祠堂為中心,收購了周圍五十來畝土地,興建一座杜氏宗祠。
  這座祠堂是從1930年初就開始破土興建,到1931年5月建成,建成以后,杜月笙命楊管北和万墨林一道去驗收。
  楊管北和万墨林一起過了黃浦江,來到高橋鎮。遠遠地就望見一所白石牌坊,牌坊額上鐫著的“杜氏宗祠”四個顏体藍底金色大字,在斜陽下,煙煙生光,心想:好大的气派呀!過了牌坊,便是銅門,一對張著血盆大口的石獅,雄踞兩側。
  楊管北學著《紅樓夢》中賈政視察剛竣工的大觀園的架勢,命令站在一邊的工頭:
  “你把銅門關上,讓我与万先生瞧瞧外面再說。”
  楊管北后退几步,仔細端詳那銅門。兩扇烏黑油漆大門上,一副鋒亮銅門環,顯出古色古香,門的兩邊追通一色雪白粉牆,牆頭漫著桶瓦泥鍬脊。門前是虎皮石砌成的地面,門檻前面白石台階。楊管北看了心想:在這破破爛爛高橋鎮上,硬是放上這個宏大的建筑,很不協調,不過單從祠堂來說,門面這么气派已是難得,便點頭稱好,叫手下人開門。
  步入祠堂,只見一溜五開間的大廳,這便是第一進的轎馬廳。過了轎馬廳,第二進為正廳,供奉著福、祿、壽三仙,左右兩座七八尺高的紅木底座的大理石屏。第三進是“享堂”,供奉杜氏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的神龕。在二進与三進之間,有個戲台,那是准備在年節時演戲給列祖宗欣賞的地方。
  在各進大廳的兩邊,是耳房,在耳房內有一扇門。楊管北与万黑林出了這東邊門,還有一幢兩層樓房子。楊管北問:
  “這几間房子派啥用場?”
  “杜先生准備在這儿辦個學堂,供貧苦人家孩子讀書。”
  “啊,杜先生為故鄉百姓,廣施恩德,可嘉,可嘉!”楊管北不失時机地歌功頌德。
  楊管北里里外外巡視了一遍以后。向工頭提了些不足之處,要求加工改進的,不過都是小地方的改動。他回到杜公館,复命之后,又提了一條建議:祠堂落成大典,該向全國各界名流分發請柬。這個建議正合杜月笙要大搞一番的胃口。于是當夜便讓几個秘書共同擬出一份長達一百六十個字的大請柬,送印刷厂印刷郵寄,或派專人遞送。
  請柬一發惊動了朝野。不到十天,各式各樣的禮物如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專程送來,別的不說,單是達官貴人和在野名流送的匾額,就挂滿了一堂,它們是:
  “孝思不匱”
  國民党委員長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賀。
  “好義家風”
  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張學良賀。
  “世德揚芬”
  軍政部長何應欽賀。
  “慎終追遠”
  實業部長孔祥熙賀。
  “千國棟家”
  司法院長王寵惠賀。
  “光前裕后”
  警察總監吳鐵成賀。
  “敦仁尚德”
  前大總統徐世昌賀。
  “俎豆千秋”
  前大總統曹錕賀。
  “望出晉昌”
  前臨時執政段棋瑞賀。
  “武威世承”
  前北洋將軍吳佩孚賀。
  “武庫遺靈”
  國學大師章太炎賀。
  “源遠流長——
  著名書法家國民党元老于右任賀。
  “慎終追遠”
  班禪額爾德尼賀。
  “東方望族”
  法國駐滬領事甘格林賀。
  “明德之后”
  日本駐滬日軍司令板西利太郎賀。
  杜月笙背著雙手,一一欣賞這些朱底金字閃爍生輝的匾額的時候,覺得自己真是個“生而穎异”,自有非凡來歷的,必得名人大手筆的考證才行。這時,國學大師章太炎來訪,杜月笙便迎入客廳,待以上賓,請他寫一篇“祠堂記”,章太炎滿口答應。
  過了三天,洋洋平言的《高橋杜氏祠堂記》送來了。那文章一開頭便說:
  “杜之先生帝堯,夏時有列累,及周封于杜,為杜伯。其子濕叔……江南之杜自是始著也。高橋者,上海浦東之鄉也。杜氏宅基地,蓋不知几何世。其暑群日京兆。末孫朕自寒微起為任俠,以討妖寇,有安集上海功,江南北豪杰皆宗之。始就高橋建祠堂把其父祖以上……”
  這國學大師一開口, 使杜月笙的家世与堯舜, 杜伯聯系起來,真個顯赫家世“源遠流長”了。
  這篇“祠堂記”中說到“末孫鏞”的“鏞”又指的誰呢?那是章太炎前些日子挖空心思為杜月笙取得大名。
  提起章太炎,人們自然想到他是一代國號大師,又是同盟會的元老。他這樣的人怎么會和杜月笙攪到一起去呢?
  原來,1924年,章太炎宣市脫离政界,定居于蘇州辦國學講習會。大約是在1926年,他給杜月笙寫了一封信。\
  杜月笙是突然間接到這封蘇州來信的,他打一看,信尾上寫著“炳麟謹上”,再瞧信封上寫著:“章緘”。
  “我的乖乖,這章炳麟不就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嗎?”杜月笙一拍腦袋,叫了起來。
  再看信的內容,是說章有個侄儿在上海,因牽涉到一件官司里面去了,向叔父求助。章太炎因自己早已告別官場,無能為力,想托杜為之疏通。章太炎的名气,在杜月笙來說,真是如雷貫耳,結識他,連想都不敢想,如今找上門來,真是天賜良机。杜月笙當即派人通了路子,為章的侄儿解了圍。
  過了几天,章太炎便收到一封回信,說令侄之事,區區小事,今已了結,不必擔心,過几日月里當親上姑蘇登門求教。
  章太炎收到信后的第三天,杜月笙親自登門拜訪了,章感激不盡,請在書房相見,据說談得十分投机。當杜談起自己身世,祖籍為浙江海宁,先人經營絲蚕行業,行商失敗后才改居上海浦東濱海小鎮高橋。章太炎听后,眯起雙眼,不住地點頭說:
  “你我同鄉,你我同鄉!”
  后來又听杜說自己生于光緒戊子年的中元節,正是秋澄月朗,雖比不上中秋那么可愛,也自有清輝一片,照徹長空,所以父親給他取的乳名為“月生”。章太炎戴起老花鏡,爬上一條高腳凳子,在大書櫥的上格,取出一本《周禮大司樂疏》,翻了一通后,終于在一頁上找到出典,便用手指著,大聲地念起來:
  “東方之樂謂空,整者生也。西方之樂謂值,著者功也。”
  念完,啪的一下將書合上,坐回原處,對杜說。
  “杜先生,您的大名應該叫‘鏞’,再在您的‘生’字上加個‘竹字頭,月笙作號。這樣,一面保存了乳名的原音,一面又寓有發揚光大的意味,典雅不俗。您看看可好?”
  “太好了,我這個賤名,經先生這樣一講,還真有點意思。好,日后我就叫杜鏞。謝謝先生指點。”
  杜月笙活到四十多歲才得著國學大師的賜名,覺得榮幸之至,真是歡天喜地。他臨走時,便在茶几上留下一張庄票,作為摯敬。后來每有要事,便專程去蘇州情教。
  從此以后,凡是公開正式場合,他都用“杜鏞”兩字簽名。1930年10月18日法租界當局公布華董的名字, 寫的便是“杜鏞” 。不過,私人用章,仍是“月生”,因為他身邊常挂著一顆黃金小圖章,長度不滿半英寸,鐫著“月生”兩字的陽文。
  閒話少說,再回到“祠堂記”上來。章炳炎的大手筆、“祠堂記”一出籠,便又引出一大堆名流們的長篇巨制的祠堂記送來。內中有胡漢民、劉蘆隱的《高橋杜氏祠堂記》,汪精衛的《高橋杜氏家祠記》,滿清遺老鄭考前的《杜氏家祠記》,虞和德的《杜氏宗呲記》,楊度的《杜氏家們落成頌》,何成波、谷正倫、賀耀祖、楊杰、葉開台等人的《杜氏家祠記》,馮云初、王西坤的《杜氏家河頌并序》。這些“記”“頌”,全都是金泥翠墨,妙筆增華。
  “奉主人祠”的黃道吉日訂在1931年6月9日,這是老城隍廟的星相霸頭高鐵嘴選定的。
  為了接待好嘉賓,杜月笙的手下們在祠堂四周加蓋彩幔席棚百余間,擺設席面三百五十桌。按照計划,此次慶祝活動將准備三天,每天開七八百桌酒席。調廚子三十八人,專司筵席執事安排有經驗的徒子徒孫五十人。在金利源碼頭自備兩艘汽艇:“月寶”与“波濤”。此外,還從招商局和其他輪船公司調來多艘輪船,專門運送賀客來回于上海、高橋之間。高橋埠頭至杜祠之間,還有十來里路,又備了奧斯汀客車十五輛,黃包車一百五十輛。浦東高橋一帶沿途沒有路燈,就臨時安裝木柱,高懸起汽油燈,專供夜間照明之用。
  在檢查准備工作的時候,杜月笙特別關照郁詠醒:
  “你多預備些鴉片煙”。
  “要熬几十兩?”
  “先熬五千吧!”
  “那人手不夠。”
  “從各賭場里抽調,你中意的人,就叫他來幫忙!”
  得了主子的“口諭”,專門為杜月笙裝鴉片的郁詠獲便從各個賭場里抽調了二十八個人,專門熬煙打泡。又抽凋了十個人專門伺候來參加堂會的名角們抽煙,還派十四個人侍候一般的貴賓們抽煙。至于杜手下的徒子徒孫中的“老槍”們,只發煙膏子,煙泡,讓他們自己去燒,不專門派人伺候了。但是,五千兩鴉片膏,第二天傍晚就抽光了,又赶熬了三千兩,才勉強應付過去。
  為了吸引高橋一帶的農民也來湊這個熱鬧,杜月笙吩咐帳房預備好大批毛巾、臉盆、撤藥水、燈籠和紀念章等,派人到四鄉張貼海報,宣布凡來送禮的,不論送多少,一律發給一個紀念章。憑這玩藝儿,在三天內可以隨便吃酒席、看戲。送禮重一點的,每人加發一只臉盆、一條毛巾、兩瓶揚藥水和一個燈籠。這些紀念品上都印有“杜祠落成典禮”字樣。這樣一來,單6月9日這一天,來賓就超過一万人,分三次開席。尚有許家人沒吃上酒菜的。
  一切准備就緒,6月9日來到了。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shuku.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