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龍廷上的順治似乎已經成竹在胸,盡管這年他才十三周歲,但多爾袞的死,扯開了蒙在頭上的烏云,他終于可以臨朝親政了…… 東暖閣里,福臨端坐在御座上,太監們早已擰亮了宮燈,御前侍衛們侍立在門外。 “卑職宁完我夜闖大內,實有要事稟報,請皇上恕罪!”宁完我抬腳進了東暖閣,立即低頭摘下了插著花翎的紅頂帽子,將它放在了右手邊,雙眼看地跪下去一連叩了三個響頭,青磚地發出了三聲沉悶的響聲,然后一動不動地听候皇上的旨意。 “大學士免禮。看坐!”福臨仔細地看著宁完我進門后的一舉一動,覺得這個人規規矩矩很是本分,心里立刻對他有了几分好感。 “臣宁完我叩謝天恩!臣不敢与圣上同坐一室,臣還是跪著吧!” “就依著你吧。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出了大事啦!皇父攝政王他——”宁完我的話還沒說完,就被闖進來的几個內臣們打斷了。福臨定睛一看,是冷僧机。鞏阿岱他們几個人,臉色不由得有些變了:“大膽!誰讓你們進來的?” “臣等听見乾清門被擂得震天響,情知事情有异,便立即過來看看。大學士,喀喇城那邊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這個……”宁完我抬頭看看皇上,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你們全都退下,沒有朕的話,敢擅自入內者,殺無赦!”福臨拍案而起,怒視著旁若無人的冷僧机等人。 “庶!” “皇上,攝政王他,他已經殯天!”宁完我由于緊張和激動,額上沁出了一層細細的汗珠子。 “當真?”不知是悲是喜,福臨跌坐在椅子里,腦子里一片空白。 “還有,王爺臨終前,召了英親王密談,現在英親王正率三百騎從喀喇城急馳回京!” “他,他要作什么?” “皇上!盡管攝政王与英王的密謀無人知曉,但事實已明擺著,英王不立即派人報喪,反而帶著三百騎回來,這是另有企圖呀!奴才自知事關重大,這才日夜兼程,搶先一步入了京。” “這么說,那英王的人馬也已經快要入京了?”福臨這才醒悟過來,神情緊張地站了起來。 “福臨,不用害怕,即刻傳諭讓諸王大臣做好准備,關閉九門,只等阿濟格一到便盡行誅之!” “額娘!儿臣就听您的安排吧。”福臨喜出望外,快步上前扶住了孝庄后。 “鐵穆爾听令!朕令你速帶人去巡視皇城九門,令九門提督迅速關閉城門,不得有誤!” “奴才逐旨!” 鐵穆爾剛剛領命而去,冷僧机等人又闖了進來:“皇上,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這儿沒你們的事了,只等天亮便知分曉,你們跪安吧。”福臨心里有了底,聲音十分平靜。 “大學士,免禮平身!” “庶!”宁完我再次叩謝,剛要起身,才發覺已跪得兩腿發麻,站不起來了,身子一扭癱坐在地上。 “大學士辛苦了!你日夜兼程,風塵仆仆,朕為有你這樣的忠臣而欣慰!來,坐下來,朕和太后還有話要問你呢。”福臨親手扶起了宁完我。宁完我感動不已,連連叨念著:“奴才該死,不敢有勞圣上大駕!” “給大學士上茶!” 吳良輔在一旁低聲說道:“万歲,這乾清宮里全是您的專用杯子,可不能給外人用啊。可是這回儿茶房早已關門了,這茶——” “嗨,哪那么多規矩!大學士這回立了大功,朕就賜一只御杯給他還不行嗎?” “庶!” “皇上,奴才不渴!”宁完我小心翼翼地側身坐著,不時用舌頭舔著干裂的嘴唇。听得出,他的聲音已有些嘶啞了。 “大學士,你就不必拘束了,哀家還想听听喀喇城那邊的情況呢,快喝杯熱茶潤潤喉嚨吧。”孝庄后的神情十分嚴肅,宁完我不敢怠慢,連吹帶喝几口就喝完了一盅茶。這是北京城有名的茉莉花茶,十分清香可口。 宁完我搓去了額上的汗珠子,連喝了三盅熱茶,終于緩緩地講述起來。 這天下的事,往往樂极生悲。攝政王多爾袞既娶了太后,又占了蒙格的福晉,真是一箭雙雕,可他還覺得不滿足。雖然幼主順治口口聲聲稱他為“阿瑪王”,但想到那真正的帝王三宮六院,占盡了天下的美女,那是何等的快活呀!多爾袞雖說已經有了六妻四妾,但他并不滿足。正值壯年的多爾袞有著強烈的占有欲,這不僅表現在他對“權力”的占有上,對中原領土的占有上,也表現在他對女性的占有上。只要是他相中的女子,他定會不擇手段,費盡心机地加以占有而不考慮任何后果,可以說,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女性占有狂。順治六年二月,多爾袞与孝庄皇太后在宮里舉行了結婚大典,而到了年底,他就又把侄儿媳婦娶到了府里。同時,他又聞听朝鮮國的公主長得漂亮,人又溫柔,便暗中派使節帶著求婚信到朝鮮求婚,并聲稱中國自古就有選藩國淑媛為王妃之例。朝鮮國自是不敢怠慢,立即在王室及大臣中選中了錦林君愷胤之女,封為順義公主,年方十三歲,溫柔美貌,且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并由几十名侍女乳媼陪著上了一艘大船要送到北京來。 多爾袞聞听喜不自胜,又唯恐太后加以阻撓,于是心生一計,派人讓那朝鮮公主就住在塞外的喀喇城堡中,自己則以行獵為名,帶著諸王大臣以及護軍出京北上。當時正是暮春天气,日麗風和,山青水綠,景色格外的美麗。過了山海關已是塞外之地,處處水肥草美,森林茂盛,各种飛烏野獸更是頻繁出沒,諸王大臣以為可以駐扎行獵了,可攝政王卻下令不許耽擱,日夜兼程,這一下可把這班子王公大臣們累慘了。試想他們已經入京多年,早已結束了以往那种飄浮不定的戎馬生涯;個個養尊處优,腦滿腸肥,哪里還吃得了這种餐風宿露的苦!諸王大臣苦不堪言,暗中議論紛紛,均是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然,旁敲側擊地尋問攝政王跟前的大紅人周山額真何洛渾,他只是神兮兮地一笑了之。終于來到了与朝鮮相近的喀喇城里,諸王大臣們這才全明白了。 但見城里新近修筑的一座行宮五光十色,爛其盈門,里面早已住著那窕窈可愛的朝鮮國的順義公主!也等不得另擇吉日,當時攝政王多爾袞便沐浴更衣,与順義公主同了房。請王大臣們樂得在城中歡宴海飲,一時間喀喇城里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順義公主果然溫柔可愛,但卻沒有多爾袞想象中的漂亮。于是,過了些日子,多爾袞又對朝鮮使者發話了:“你們選送的公主并不美,看來你們絲毫沒有誠意,難道你們忘記了做藩屬應盡的義務了嗎?” 朝鮮大臣辛勞奔波了多日,卻落得了一頓訓斥,便低聲辯解說:“王爺千歲請見諒,此時我國之未嫁之女只有兩歲,長的甚為美麗,只求王爺千歲再過個十年八載的,我國屆時一定將公主送給王爺!” “果真如此?本王倒記得崇德年間發生的一件事情。那一次本王隨先皇一起征伐你們朝鮮國,攻克江華島之后,將那國王的家眷一并拿住。本王親眼看見有幼女二人,年僅垂髻,生得唇紅齒白,丰姿楚楚。料想這些年她二女定會長成絕色之人。卻未想到你竟拿這所謂的順義公主來蒙騙本王,哼哼,回去告訴你們國王,如果他想過几天太平的日子,就速速把那二女給本王送來,就送到喀喇城,十天半個月的時間也就夠了吧?本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王爺息怒!卑職這就回國稟告吾主,但請王爺再寬限多日,因這春夏之季海上風浪較大,恐泊要多耽擱些日子。” “好吧,本王就等到秋天,給你們一兩個月的時間足夠了吧?” 于是,多爾袞耐著性子,不時地帶著王公們外出行獵,十分地盡興。轉眼間暑往寒來,而多爾袞出獵的興趣卻是絲毫未減。要說這塞外邊城,景色优美,夏季涼爽宜人,沒有北京城夏季的悶熱与潮濕,的确是個消暑避熱的好去處。因此多爾袞此前已經發布了諭令,說京城建都年久,地污水咸,春、秋、冬季尚可居住,夏天則濕熱難堪,不宜居住,又考慮到遼。金、元等都曾在外邊修筑避暑之城,所以大清也要在塞外修筑一座“避暑山庄”,所需費用于定額錢糧之外加派,擬于直隸、山東、山西、浙江、江南、河南、湖廣、江西、陝西等九省共加白銀250万兩,還鼓勵官民等自愿捐助。現在,盡管這避暑城喀喇城的興建還沒有完工,但已經初具規模,王公大臣們也樂得在此尋花問柳,盡情消遣享受一番。 可是入秋之后,寒外的野風便一天猛似一天,多爾袞受了風寒,又素患“風疾”(即中風之類疾病),心情煩躁,原本一表儀容竟漸漸清減了。 說來也巧,多爾袞帶著王公大臣們正在城外打獵,追到樹林深處,突然從林中竄出了一只大野豬,尖硬的鬃毛以及扁長的嘴巴,嚎叫著張開血盆大口橫沖直撞,原來這野豬的屁股上中了一箭,它疼痛難忍,便張牙舞爪沒命地亂竄。多爾袞正騎馬持箭瞄著一頭野獐子,冷不防被野豬撞下了馬,把膝蓋摔傷,立時痛得他唉喲直喊。侍衛們連忙將多爾袞扶上了馬,又七手八腳在他膝上涂上了涼膏,說是能消腫止痛。可聞訊赶來的太醫傅胤祖卻認為立即涂涼育并無益處,又改用祖傳的藥方給他敷上,這么一折騰,更讓多爾袞痛徹心脾,只是這會儿他已沒有力气再呵斥他們了。 攝政王不慎被摔傷,加上風疾又發,弄得一班子王公大臣們十分惶恐,有的人甚至追悔莫及,當初不該尖著腦袋要隨攝政王來此狩獵! 為了安慰王公大臣們那忐忑不安的心清,多爾袞強忍著病痛,照樣帶著他們外出圍獵,談笑風生,王公大臣們心里懸著的石頭這才落了地,偏又湊巧,眾士卒們從林子里赶出了一只大老虎,按八旗行獵的禮儀規定,凡遇到大的獵物,必須由官高位尊者首先發箭,然后將士們才能發箭圍捕,在這种情況下,面容。瞧淬的多爾袞勉強射了三箭,終因傷口疼痛難忍,力不能支而草草收兵,弄得王公大臣們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結果,攝政王的病日重一日,急得隨行的几個太醫們抓耳撓腮卻無計可施。多爾袞再怎么好強,此時也得認命了,他自知時日不多了,便在病榻上召見了哥哥英親王阿濟格。 一年多以前,多爾袞的弟弟輔政叔德豫親王多鋒出痘而死,已經使他們白旗三兄弟受到了一個重大的打擊,失去了威福自專的股肱。多爾袞是以兩白旗起家發跡的,他原主正白旗,多鐸死后因其子年幼,多爾袞又暫領了鑲白旗。原由太宗所領之正藍旗也被多爾袞接管,變成了他一人親領三旗,炙手可熱,無人可比。現在,他的養子多爾博轄有正白、正藍二旗,多擇之子多尼轄有鑲白旗。多爾袞之兩白旗親信吳拜、博爾惠、額克親、何洛里等人,長期秉王意旨處理朝政,升降官員,作威作福。而兩黃旗主要大臣中的冷僧机、錫翰、鞏阿岱、譚泰等人早已叛主媚事睿王,因此睿王軍權在握,總攬朝綱,党羽眾多,气焰十分囂張。 多爾袞之親兄英親王阿濟格,雖非旗主,但親轄十三牛錄,又取七弟多鋒七牛錄,領有精兵數千,且長年征戰,開國有顯赫戰功,況且他一向野心勃勃,根本不把幼主順治放在眼里,此次他二人密談,盡管“語其后事,外人莫得聞”,但稍有用心者便可悟出其中之“玄妙”。于是,這才有了大學士宁完我只身冒險离開喀喇城,日夜兼程將英親王欲謀逆之事告之幼主。 “唉!人總是這樣,欲壑難填哪!如此說來,他死已遲了!”孝庄太后愣了半晌,方才恨恨地歎了口气。 宁完我离開之后,福臨与孝庄太后娘儿倆一時沉默無語。 “額娘,這么說,從此以后儿臣不用再做那儿皇帝了?”福臨突然問道。 “孩子,事情可不是如你所想的那么簡單哪!”孝庄后仍不時地長吁短歎。 “難道,您很悲痛,為了那個人?說實在的,儿臣早就在心里詛咒他了,也詛咒你們的這段婚姻。現在好了,一切終于結束了。” 孝庄太后怔怔地看著福臨,心中酸楚,眼淚不覺奪眶而出。有道是人生最苦是傷心,心到傷時苦莫禁;酸入肺腸就可轉,痛沉骨髓更難忍。她自恃聰睿机警,才高貌美,用一個女人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以纖尊下嫁攝政王多爾袞,作為保住她們母子地位的最后防線。她是一個女人,也是一個政治家,但更是一個母親。她這一見識過人的舉動,使多爾袞果然“奮勉圖功,精勤倍常”。盡管多爾袞已暗中連自己登基用的印璽龍袍都早已准備好了,卻不愿輕舉妄動,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毀棄了自己“周公”的美譽,至死也未能如愿以償!孝庄太后處心積慮,為謀求鞏固儿子帝基而采取的這种政治婚姻,更主要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或者說:孝庄后此舉是迫于無奈,個中滋味苦辛,她又能向誰去訴說?也難怪被稱為至尊無上的天子福臨,對此難以理解而痛心疾首,耿耿于怀! 順治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訃聞京城,這個消息,如晴天霹靂,令舉國為之震惊!要知道,攝政七年的皇父攝政王還不到四十歲!英年早逝,怎能不令朝野惶恐!順治帝第一次單獨坐上了龍廷,看著昔日攝政王的位子已是人去位空,便皺著眉說道:“將這龍椅撤掉吧,以后怕是再也用不著了。舉國上下,還有誰人能与阿瑪王的功德相比?”少年天子的言下之意是,攝政王攝政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啟稟圣上,太后懿旨,即刻為皇父攝政王舉行國喪,請皇上下詔吧!”老臣范文程舉步上前,高聲奏道。 福臨沒有吭聲,眉頭卻皺了起來,皇父攝政王突然病卒,實為令少年天子万分歡欣的佳音哪!盡管表面上,福臨裝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可心里卻是無比高興,他終于可以揚眉吐气了!可,偏偏,母后又來插手了,哼,居然口口聲聲要為多爾袞舉行國喪!福臨心里是一百個不愿意呀! “圣上,皇父攝政王功高蓋世,禮應受此殊榮,請圣上明察!”范文程抬頭直視著福臨,急得額上青筋直暴。“嗨!皇上的脾气可是夠倔的,這節骨眼儿上可不是感情用事的時候哇!” 范文程捋著胡子,不由地想到了孝庄皇太后連夜召他以及洪承疇進宮密談的情形。 攝政王雖已去世,但少年天子福臨的寶座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只要他本人稍稍思考一下,使自會為嚴峻的內外形勢而憂心忡忡。太后正是為此擔憂不已,在昨夜离開乾清官之后立即讓海中天請了兩位大學士到慈宁宮密談。 “九門提督來報,英王阿濟格派來的三百騎剛入城門便一一被誅殺,這對兩白旗是一次很大的打擊。” “可是,這樣做會不會打草惊蛇?”洪承疇有些擔心。“睿王的党羽人多勢大,倘有風吹草動,他們定然會伺机掀起叛亂。英王此次派精兵人城就是一個例子,我們不得不防啊!” “話雖如此,但畢竟幼主仰叔鼻息听他擺布的生涯宣告結束了,這一回幼主是真正的至尊無上的天子了。” “范先生,哀家正為此擔憂呢。”孝庄后兩道彎彎柳葉眉緊蹙著:“福臨心性高傲,此前就曾屢次以言語沖撞過多爾袞。現在,他會不會太得意了,而看不到還有許多威脅皇權的因素呢?說起來,福臨現在倒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呀!唉!” 孝庄太后的擔憂不無道理。諸王勢力強大而使皇權衰微,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滿清旗主制的存在,請王統軍議政,几十年來尤其是人關以后的南征北戰,使諸王、貝勒、貝子、公侯掠奪了大量依附人口馬匹銀帛,計丁授田且占有遼闊土地,因此,兵了眾多,仆婢如云,戰馬上千,兵力、財力均十分雄厚。而為福臨所親領的兩黃旗主要大臣均已叛主媚事睿親王多爾袞。七年前議立肅王豪格為君的八大臣中,圖賴、圖樂格、塔瞻三人已死,索尼被革職籍沒充軍發盛京,而錫翰、鞏阿岱、譚泰早已背叛了先帝幼君,只剩下鰲拜一人,雖未背誓,仍為鑲黃旗護軍統領,但屢遭斥責而勢力至弱。就形式而論,正黃、鑲黃、正藍三旗之旗主應為幼主順治,但多爾袞已將正藍旗置于自己控制之下,雖然聲稱是臨時借調,說是到皇上親政后再歸還,現在正藍旗已歸其養子多爾博接管。此時正黃。鑲黃二旗中因山額真、護軍統領、內大臣、一等侍衛、梅勒額真等二三十人中,不少都成了睿王之臣,兩黃旗人心渙散,主要大臣已各奔前程,像索尼那樣敢于直接顯露出對幼主忠貞不貳的巨子甚少,這是直接關系到幼主順治帝位安危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初在太宗時期,二紅、二白、二藍六旗只有滿洲錄一百八九十個而已,到了現在,二紅、二白、鑲藍五旗,除滿洲旗外,又有蒙古五旗和漢軍五旗(二黃、正藍也有蒙古三旗和漢軍三旗),人員倍增于前。八旗原本是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八旗旗主各自掌握著旗下的軍隊、人口以及土地財產,就是國家中的一個個實力雄厚的諸侯王。最初,太祖努爾哈赤實行八旗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制度,他們与太宗共同參与政務,到太宗即位之初,他也不得不与有擁立之功的其他三大貝勒共議國政,凡事不能自專,只是到了稱帝之后,才漸漸的鞏固了皇權,獨自南面听政。現在,八旗旗主的勢力遍及全國各地,更顯幼主勢單力弱。人關以后新建的各省綠營兵數十万人中,不少提督、總兵官、副將均是出身于二紅、二白、鑲藍這“下五旗”的將領,各省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員,中央部院尚書、侍郎也有不少是下五旗的旗員,他們仍各忠于本旗旗主,是各自旗主的奴才。如果不削弱王權,增強君權,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多爾袞出現,同樣對少年天子的帝位產生嚴重威脅! 孝庄太后沉重的歎息聲揪著兩位老臣的心,他們也在歎著气:誰讓你們滿人非要采取什么八旗制呢?這下倒好,八旗旗主互不統屬,各自為政,而幼主又無能力統轄他們,這日后大清還不得落個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的? “娘娘,如今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我等只能動動嘴皮子,還要看他們擁有兵權的八旗旗主們是如何表演的。幼主現在羽翼未丰,万万不可輕舉妄動啊!” “這也正是哀家召你二人商討的關鍵所在。目前八旗各旗主心口不一,實難駕御,而縱觀全國形勢,則更是烏云密布,大清的基業并不穩固呀!” 此時,云、貴、川、閩、湘、粵、桂等省基本上為反清武裝所占据,其它省份的大規模抗清斗爭依然是風起云涌,此起彼伏,以大西、大順農民軍余部為主的抗清武裝,高舉反對清廷的圈地、投充、逃人、剃發以及易服等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在兩廣、湖廣、江浙等省區一直堅持不懈地進行反清斗爭。清廷多年來,先后派遣了十几員大將軍分赴各地剿殺,但一直未能奏效。 “太后,盡管目前的內外形勢不那么好,但畢竟忠于朝廷的八旗王公大臣還是大有人在的,那些智勇雙全和曾對幼主忠貞不二的人如索尼、希福、鰲拜等即刻應委以重任,對其它旗效忠朝廷的能臣驍將也應同樣予以嘉獎升授。有道是樹倒猢猻散,卑職以為睿王的勢力雖然很大,但已不足以成為心腹之患了。”洪承疇的眼睛一直滴溜溜瞅著孝庄太后,這時候真恨不得說盡好話來勸慰她。 “再過兩天,攝政王的靈樞就要到京了,當務之急,是要讓福臨為多爾袞哭喪致哀,不得有任何輕慢。這件事哀家不便拋頭露面,就拜托兩位大學士了,你們一定要勸說福臨,千万不能讓他使性子耍小孩子脾气呀!” 范文程回想著孝庄太后那無奈的神態和無助的眼神,不覺又加重了語气,提高了聲音:“皇上,皇父攝政王英年早逝,是國家之沉重損失,是百姓之沉重損失。皇上向來推崇儒教,以孝治天下,須得從自身做起,方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呀!” “是呀,皇上雖貴為天子,但攝政王亦是貴為皇父,除了君臣之禮,皇上宜向皇父攝政王行家人之禮,以告慰皇父攝政王的在天之靈。皇上,要知道,此時此刻全國上下無數雙眼睛都在注視著您一舉一動,何去何從,請皇上三思!” “請皇上三思!”洪承疇的話引起了殿內宦官們的齊聲應和,鞏阿岱、冷僧机等人更是神情緊張,睜大著眼睛盯著皇上的舉動。 “這兩個老家伙,一唱一和弄得滿朝文武都跟著他們起哄,真是麻煩!”福臨瞪著一雙烏黑的眼珠子瞅瞅范文程,又看看洪承疇,最后把目光對准了鄭親王濟爾哈朗。 鄭親王濟爾哈朗雖親太祖之侄,但深受太祖尤其是太宗的寵信和依賴,他歷經太祖、太宗、世祖三朝,身為鑲藍旗主,轄有滿、蒙、漢軍八旗以及四万兵丁和一二十万人口,而且是清朝開國七大親王中第二個現存之王,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成親王岳托等五王已死,只有英親王阿濟格尚在。實際上,當初,太宗讓濟爾哈朗繼承了鑲藍旗旗主之位后,又封授他為和碩親王,就等于把他列在了諸王之首,連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也排在他后頭,慣于明哲保身的濟爾哈朗在睿王多爾袞專權時,小心翼翼,曲意奉承,但仍一次又一次受排擠遭懲罰。順治元年,鄭親王由攝政工被降為輔政王;到了順治四年又被取消其輔政王勳銜,由豫親王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順治五年以鄭親王欲圖擁立肅王為君擅謀大事等大罪,初擬議處死,后改為革去親王爵,降為多羅郡王,罰銀五千兩,奪三牛錄。此后鄭王雖又复親王爵,但一直不得志,無權過問國政了。 “圣上英明!老臣以為范洪兩位大學士言之有理!”濟爾哈朗高聲附和著。在眾目睽睽之下,他有心討好幼君,借机發泄對睿王的怨恨,但一向老謀深算的他,終于沒這樣做。因為大殿內外布滿了睿王的党羽,他們正虎視耽耽關注著朝廷的動靜,稍有不慎便會招致他們的怨恨,引來殺身之禍! “哦?看來眾卿家都是一個看法?”福臨環視著眾人。“記得以前曾听叔父攝政王說過,明朝雖亡,但仍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現在睿王的情況不也是這樣嗎?看來眾大臣都對生前專橫跋扈的多爾袞心存不滿,但又都是敢怒不敢言哪!” “厲王虐,國人詩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福臨的口中念念有詞,竟當朝背起了《國語》,嘰哩嚕咕的話听得滿洲王公大臣們如墮五里霧中,而范文程和洪承疇等精通漢文的漢官們卻面露贊許之色,互相交換著眼神。 “睿王殯天,朕便失去了主心骨。現在,朕就依各位卿家的主張,朕將率親王大臣縞服出迎,同時下詔曉諭天下,全臣民易服舉喪!” 皇父柩車在阿濟格等人的護送下抵達北京,順治皇帝穿了孝衣,率諸王、貝勒、文武百官出迎于東直門5里之外。皇帝親自奠爵行禮,百官著縞服在路旁舉哀,順治帝號啕大哭,連跪三次,看樣子已顯悲痛欲絕。從東直門直到玉河橋,兩旁白幡林立,紙錢飄舞,四品以上文武百官跪在路旁哭泣,直到王邸。國喪就這樣開始了。靈樞停放在王府大堂,由諸王貝勒通夜守喪,另有六十四個喇嘛和尚,誦經超度,公主福晉們以及文武命婦,都穿著孝衣,在大門內跪哭。豪格的福晉現在是睿王的妻子,早已哭得如同淚人儿一般,想必她是在哀歎自己的身世。有道是自古紅顏多薄命,博爾濟吉特氏容儿雖不是薄命,但卻又一次失去了丈夫!至于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大玉儿,雖不便人王府守孝,但寡鵲离鸞,閭闈冷落,想來內心也是十分凄苦孤寂的。 順治皇帝頒發了由禮部起草的哀詔,以曉諭天下:“……昔太宗文皇帝升遐之時,諸王大臣擁戴皇父攝政王,堅持推讓,扶立朕躬。又平定中原,統一天下,至德丰功,千古無兩。不幸于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戊時以疾上賓,朕心摧痛,中外喪儀,合依帝禮。嗚呼!思義兼隆,莫報如天之德;榮哀備至,式符薄海之心。……”并宣布了五條“應行事宜”,其中定國喪為27天,官民人等一律服孝;在京禁止屠牛13天;在京在外音樂嫁娶,官員停百日,民間停一個月等等。 有道是人在勢在,人亡勢亡。當多爾袞在世之日,勢焰熏天,免不得有飲恨的大臣,此時趁机報复。幼主順治亦怀隱恨,欲于親政之后加罪泄憤。 樹欲靜而風不止。生前身為“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已被尊為“誠敬義皇帝”,以袞黃明袍殮喪長眠于城東的“九王墳”。十四歲的幼主福臨在守喪期間表現得格外恭順悲戚,硬是守滿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喪期! 五鳳樓的鼓聲響了五下,噹噹的鐘聲又響了五下,這是皇宮的晨鐘,宮里隨即熱鬧起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爽!”剛剛沐浴完畢的順治帝已經換上了嶄新的龍袍,滿面紅光,正坐在暖閣里喝茶呢。 “洗去了一身的晦气,万歲爺今儿個就要臨朝了,奴才真為万歲爺高興呀!”已被升為御前大總管的太監吳良輔忙著給順治皇帝穿上朝靴,他本人也特地換了身藍灰色新袍子,戴著紅頂子帽,人顯得很是精神。 “傳膳!朕覺得今儿個的胃口也好,快讓御膳房送些吃的來!” “庶!人逢喜事精神爽,奴才這就去傳!” 立即,御膳房的太監抬來了膳桌,身后提著食盒子的太監們依次將蓋著蓋的一碗碗菜肴擺放在桌子上,御膳房的管事太監—一揭開了碗蓋,用他那柔美的嗓音報著菜名:“火鍋二品:羊肉炖白菜,魚頭堡豆腐,由廚役胡福林恭做;大碗菜四品:鴨條燴海參、燕窩燒鴨子、油燦雞、紅燒鱖魚;中碗菜四品:三鮮鴿蛋、溜鮮蝦、燴魷魚、爐肉熬冬瓜,由廚役張恩水恭做;碟菜四品:炒野雞爪、炒三冬、木須肉、口蘑炒雞片;片盤二品:挂爐乳豬、熏鴨肝,由包人劉二根恭做。這些是蒸食膳品,由廚役鄭永福恭做,有白糖油糕、如意卷、嗆面饅頭、烙餅,還有香稻米粥、小米粥、雞絲面和燕窩八仙湯。万歲爺,您請用御膳吧。” “嗨,每日早膳總是擺了這么一桌子,朕如何能吃得下許多呢?先給朕盛一碗香米粥,待會儿再來碗雞絲面,其余的就賜給候在乾清門外等著上朝的臣子吧。” “庶!不過,万歲爺您總得多吃一些。您嘗嘗這鱖魚肉鮮不鮮?這挂爐乳豬嫩不嫩?還有這如意卷儿,您醮點大醬再吃口雞片,香是不香?”李國柱只管揀著這些香气四溢的菜肴往福臨的盤子里擱,逗得福臨一瞪眼:“你想撐死朕呀!得,這碗雞絲面,朕是吃不下了,就賞給奴才你吧。” 福臨將一大碗香噴噴的雞湯面條往李國柱的跟前一推,碗上面的一層油花子直晃悠。 “奴才謝万歲爺恩典!”李國柱低頭謝恩卻站在一旁,遲遲沒有拿起筷子。 “你倒是吃呀!怎么,還得讓朕給你看個座嗎?”福臨咬著如意卷儿,嘴唇油乎乎的。 “奴才,奴才這就吃!”李國柱咽了一下口水,終于拿起了筷子,但他的表情卻有些古怪,皺著眉頭像是准備吞咽什么毒藥似的。 “有什么不對嗎?看看你的樣子,倒像是有人在雞湯里下了毒。到底是怎么回事?”福臨立時變了臉,嚇得李國柱扑通一聲跪在地上,一旁御膳房管事太監也嚇得面如死灰,跪倒在地:“万歲爺,奴才向您保證,所有的御膳都事先給人嘗過了,奴才親自監督的,保證万無一失。”管事太監這會儿的聲音不如剛才報菜名時那么動听了,他早已嚇得變了腔調啦。 “万歲爺息怒!全是奴才的錯!奴才,奴才因為進宮之后老吃這面條儿,所以一見面條儿胃里就往外冒酸水儿,奴才,奴才是給面條吃傷啦!”李國柱見皇上動了怒,連忙結結巴巴解釋起來。 “真的?吃面條儿還能把你給吃傷了?朕不信,你倒是說說看,別不知好歹,這可是朕賞你的雞絲面哪!”福臨的臉色又緩和下來了,擺擺手讓奴才們都起來,不緊不慢地喝著米粥。 李國柱這才松了一口气,撓著頭皮說了起來。“剛進宮的時候,奴才就跟餓死鬼似的,每天早晨能有面條吃,這可是做夢也想不到的呀。在俺們山東,那個窮呀,每年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地里的野菜、樹皮都被人們挖光了、砍光了,人吃得身体浮腫渾身沒有一點儿力气,就是到了秋后才能摻糠咽菜吃飽一些,還得碰上好年成。至于說吃面條,那是想也不敢想的好東西呀,只是到了年節的時候,俺娘才用豆面□些片面儿讓俺爺几個吃個飽。所以奴才一進宮,就吃上了白面□的又細又長的面條,還有咸菜就著,心里美滋滋的,因此沒出一個月,人人都說奴才胖了,嗨,是吃這白面條吃的唄!”李國柱咧嘴一笑,左臉頰露出了一個圓圓的小酒窩。 福臨听著也不覺笑著,太監們都松了一口气。 “奴才剛進宮的時候正赶上是夏天,每天早晨一睜眼,奴才就巴望著飽餐一頓。那廚役的手藝好,每次都烹制了‘汆鹵’,把煮熟的面條在井下涼水里一過,奴才捧著大碗就稀里呼嚕大吃起來。奴才胃口好,每次都能吃上三大碗,把旁人都看呆了。” “飯桶,阿其那!”福臨笑得差一點噴飯。 “万歲爺說的是,這小奴才的确是只阿其那,又白又胖臉上還有一酒窩的阿其那。嘻嘻!”吳良輔笑著插了一句:“連奴才的飯量都不如他呢。難怪他娘把他送進了宮,換了別的地儿,誰能養活他?嘿,我說阿其那,你前世恐怕是個餓死鬼托生的吧?哈哈?” 見皇上和眾人都樂了,李國柱的膽子大了,眉飛色舞地接著說了起來:“可是,奴才不知道這宮里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早晨都是面條儿呀!就這么著,奴才如今再也不想吃面條啦,一見面條儿,還沒吃就撐得慌了。” “沒事!這是上好的雞湯面,鮮美無比,准保比你那加了余鹵的面條好吃。來來,快把它吃了吧!”福臨笑得直喘气,不知不覺中他吃了一只又一只如意卷。“哎喲天神祖宗,朕的肚皮也快被撐破啦!哈哈哈哈!” 李國柱說了半天,早已是饑腸轆轆了。听皇上這么一說,他又重新拿起了筷子,先低頭聞了一聞:“嗯!香,香极了。” “哈,万一你這只阿其那吃雞湯面吃上了癮,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還不得把朕給吃窮嘍?”福臨笑著在一旁打趣,卻不料李國柱“哎喲”一聲,手捂著嘴直叫喚,筷子掉到了地上。 “又是怎么啦?胃酸了?嗨,你這狗奴才倒還真難侍候!”福臨又是气又是好笑,用熱手巾揩著臉和手,不經意地問著。 “万歲爺,奴才,奴才的舌頭被燙著啦,疼呀!哎喲娘喲。”李國柱疼得頭直搖,雙腳直跳,早已忘了在御前的規矩了。 “吃雞湯面給燙的?”福臨這才恍然大悟,這雞湯面看似一點儿熱气不冒,實際上是被面上的一層油給封住了,里頭的湯面燙著咧。這李國柱剛才只顧著說話,又是頭一糟吃這雞湯面,難怪他被燙得直蹦了。 “沒用的奴才,下去吧,從御膳房弄些冰塊放嘴里含著,過一會子就不疼了。把這些飯菜都撤了吧!” 幼主順治總算用完了早膳,此刻他精神飽滿地走進了乾清宮正殿,在“正大光明”匾下的龍椅上坐穩之后,太監吳良輔扯著尖細的嗓子喊了聲來:“上朝!” 此刻,乾清門外正跪著一排又一排的滿漢大臣,只有穿黃馬褂的帶刀侍衛們遠遠地站著,當然,還有一些忙里忙外進進出出的當值太監們也站著,看來他們這會儿的身份比滿朝的文武還要尊貴。乾清門是后三宮的正門,座北朝南,門前是廣場,兩側有偏殿。宮門外兩側的十口金光閃閃的鎏金大銅缸,背襯著紅色宮牆,耀目生輝。 “吾皇万歲,万歲,万万歲!”群臣在殿內三叩九跪,山呼万歲。金漆九龍寶座上的少年天子目光炯炯,朗聲說道:“眾卿家有本即奏,無本退朝!” 老臣范文程聞听一愣:皇上這話是怎么說的?几十天不上朝了,地方上的奏本、南方的戰事等等堆積如山,可皇上倒不緊不慢的多急人哪! “卑職有本上奏!”兩黃旗大臣索尼瓮聲瓮气地說著,上前几步將折子交給了徹前大太監吳良輔。 吳良輔低頭雙手將折子捧給福臨,福臨一擺手:“索將軍所奏何事呀?” “卑職听說睿王在生前為了處理朝政,已擅將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信符和賞功冊等帶到了王府,卑職以為皇上應立即收回這些信符,以防為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 “鄭親王,你的意見呢?” “承蒙皇上錯愛,老夫以為此事事關重大,皇上應即刻遣臣收回信符和賞功冊!”濟爾哈朗灰白的胡子修得十分整齊,看得出他的精神很好。 “好!就依你二人之見,著大學士宁完我即刻帶人去睿王府,將信符和賞功冊收回大內,不得有誤!” 宁完我等人領命而去。 “眾卿家,朕尚年幼,未能周知人之賢否。据朕所知,吏刑兩部尚書以及正藍旗團山額真缺員,爾等皆可推賢能人來奏,待議政王大臣討論之后,最后再由朕定奪。請王、議政大臣凡遇國家政務等緊要大事,可悉以奏朕,其余細務則由爾等處理,爾等以為如何?” “皇上所言极是,臣等万分高興,恭請皇上早日親理朝政!” “噢?朕這不是已經親政了嗎?”小皇帝的臉上洋溢著興奮之情。 從懂事起,順治皇帝就不費吹灰之力登上了龍廷,但他哪知道這令多少人垂涎三尺、流血爭斗的皇帝寶座不是那么好坐的呀?在懵懵懂懂之中,順治披上了那件毫不合体的龍袍,才真切体會到了一個被別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傀儡皇帝的無奈無聊的滋味儿,從此,他便生活在一种与普通儿童截然不同的環境中。每日晨昏參拜,四時祭祀叩首,數不清的繁文縟節要遵守,汗牛充棟的滿漢文章要學習,而最使他傷心的是与母后的分官而居以及母后的下嫁!當時,年僅十二歲的順治,万万沒想到母后會自請下嫁給仇人一樣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親政之前的順治皇帝,除了暗自痛恨這位身材瘦削、一臉虯須的皇叔父之外,更多的卻是恐懼和不安。“睿王攝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國家之事,朕既不預、亦未有向朕詳陳者。”這种徒居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的傀儡皇帝,時常讓順治處在巨大的自卑、痛惜和壓抑之中而無法自拔。 順治的童年生活,就在這缺少母愛,缺少溫暖,絲毫無儿童天然情趣可言的冷酷呆板的宮廷里悄然逝去。而這种儿童時期所蒙受的巨大心理創傷,是終生也難以愈合的。他与母親多年分宮而居,難得一見,已造成母子間的感情隔閡,順治視“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的乳母李氏如同生母,感情十分摯厚親密,甚至超過了生母孝庄太后,而生母孝庄太后卻“不顧一切”屈身事奉他的仇人,年幼的順治如何也不能理解母親這一“荒謬”舉動的苦心深意,更無法体察母親辱身去承歡叔父攝政王的痛苦狀況,這件事讓順治耿耿于怀,覺得丟盡了臉面。當他看到多爾袞在各种詔書上擅自將“皇叔父攝政王”改為“皇父攝政王”并与母親同宮而居時,順治帝強忍怒火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在他看來,所謂“下嫁”一事,是母親對先父的失節,是母親對儿子的侮辱!對于給他帶來极大痛苦的帝位,順治帝看得很輕,甚至已經有些反感了! 不過,這种复雜的宮廷生活也使順治格外早熟。現在,他已經將全部复仇的希望寄托在了親政上,如果將國政大權真正攬在手中,順治將會怎么做呢? 龍廷上的順治似乎已經胸有成竹,而這時候他才十三周歲,按宮里的說法算是十四歲了,离在十八歲舉行冠禮以后才能舉行的親政儀式整整還有四年時間!不,順治再也不能等下去了,他要報仇雪恥,令世人刮目相看!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