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肅順揭了懿貴妃的底,譏諷她出身貧賤。 “我要讓東方民族心中留下一個永遠無法抹去的恥辱標記。” 在歷史的審判台前,有兩個強盜,一個叫英吉利,一個叫法蘭西。 咸丰帝面對《北京條約》副本想起先皇的遺囑。 殘陽如血,衰草遍野。 空曠的原野上駛一支落迫的逃難車隊,象一條覓食的秋蛇在蜿蜒的小路上前行著。盡管這個車隊都是華美的車蓋。高大的俊馬,但沒有歡笑,沒有威武雄壯的軍樂、也沒有迎風招展的錦旗。隊伍是龐大的,但龐大中透著哀傷,車馬是華貴的,但華貴中掩飾不住萎靡的底气。 忽然,一陣投宿的寒鴉從頭上飛過,毫無秩序的聲聲鴉鳴聲給這支隊伍帶來一絲說不出來的凄涼,每個人的面色都是那樣沉重,甚至連馬儿也叫不躍,老牛拉破車似的緩行著。 車輪悠悠。 “額娘,我餓。額娘,我餓……” 一個童音清脆的叫餓聲打破了這支默默疾行隊伍的宁靜。 懿貴妃把孩子摟在怀里,小聲安慰道: “別叫喊,額娘問一問有沒有吃的,等會儿讓軍校給你送來。” 載淳點點頭,不滿意地問道: “額娘,咱這是去哪里呀,路上連好吃的、好玩的都沒有,在宮中好好的,干嘛出去呀?” 懿貴妃不知如何解釋給儿子听,歎口气: “你皇阿瑪和你額娘也不想离開宮呀,沒有辦法,誰讓咱大清朝打不過人家呢?” 載淳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道: “打不過人家就跑,對吧!可我們要跑到什么地方,哪里有宮中那么好嗎?” 懿貴妃抱緊了儿子,“那里和宮中一樣好,還可以打獵,如果你愿意,可以讓阿瑪帶你打獵。” 載淳高興了,“我要讓阿瑪帶我去打獵。” 過了片刻,載淳又說道:“額娘,我又餓了。” 懿貴妃用手挑開車帘,問身邊一名將校: “今天是誰負責膳食?” “回貴妃娘娘,是肅大人。” “麻煩你通知一下肅大人,就說大阿哥餓了,看看有沒有可以食的東西給拿一些過來?” 不多久,那名將校騎馬從前面赶來,報告說: “肅大人說沒有,讓大阿哥再忍耐片刻,到達前面村庄就停車住宿,埋灶做飯。” 懿貴妃一听,很不高興,再沒有吃的,也不至于沒有雞蛋、大糢之類的,大人可以忍耐,孩子怎可以忍耐,一定是肅順這小子對我有偏見,故意不給大阿哥吃的東西。 哼,肅順你小子狂別人怕你,我可不怕你,你能制住奕沂和奕鱏,你想制住本娘娘可不行,本娘娘不是好惹的。你与奕鱏有矛盾我不管那么多,但你別想把矛盾轉到妹妹和我的頭上。倘若你有這個想法,算你肅順瞎眼! 天漸漸暗下來了。 一陣寒冷的秋風吹來,撩起了車帘,給車廂內帶來一陣寒意。大阿哥緊緊貼在額娘的身邊,看著車外黑乎乎的曠野,怯生生地說: “額娘,我又怕又冷又餓。” 正在這時,遠處山腰上又傳來几聲狼的嗥叫,刺耳尖利。 載淳嚇得哇哇哭了起來。 懿貴妃一邊摟緊大阿哥,一邊哄著說: “別怕,別怕,馬上就停車住宿了,額娘給你做你最歡吃的甜雞蛋。” 載淳這才止住哭泣,爬在額娘怀里睡著了。 終于找到一個小村庄,說是村子,其實只是几戶人家,在這荒山遍野,能夠找到這樣一個投宿的地方已算不錯了。 眾人都下了車,人困馬乏,坐在地上誰也不想站起來。人多地方少,大部人只能在室外歇息。懿貴妃沾了大阿哥的光才算住進了屋里,但心中窩的火比路上更大了。 等到用餐的時候,侍從人員送來了米粥。懿貴妃一見沒有她為大阿哥要的甜雞蛋、冷冷地問道: “路上再苦也不能苦了大阿哥,沒有雞蛋大阿哥怎么吃?” 她這么一提醒,載淳果然不愿吃米粥,直嚷著要吃雞蛋。懿貴妃對侍從太監道: “去找肅大人,就說大阿哥不愿吃粥,要吃雞蛋呢?” 不多久,肅順過來了,他一見懿貴妃的神色,冷冷的說道: “皇上都已經兩餐沒吃上雞蛋了,更何況是他人,就是大阿哥也要忍耐兩天,等到了熱河行宮再改善膳食。” 懿貴妃一听肅順說話的語气,很不高興地回敬道: “皇上吃不上雞蛋,只怕給皇上用的膳食早被有些人獨自享用了。” 肅順一听懿貴妃話中有話,也不客气。 “嘿嘿,不是大阿哥想吃雞蛋,是有些人養尊處优,忘記了當年在家時過的貧賤日子,自己饞了起來。哼,別說雞蛋沒有了,只怕再過兩天,連這米粥也吃不上呢?” 懿貴妃一听肅順揭了自己的老底,諷刺自己出身貧賤,气得把碗一摔,罵道: “肅六老儿,不要以為离開京城你就可以作福作威了,饅頭再大也是籠蒸出來的,你的大權是皇上給的,皇上尚在這里,你不過一個護駕人員,离開你皇上同樣能夠順利到達熱河。” 肅順也不相讓,嘿嘿冷笑道: “你也不過是皇上的一名妃子,宮中的位置是皇上給的,比起皇后來相差千里。不過沾了大阿哥的光皇上高看一眼,也不是你個人的德行升遷到貴妃之位,也應該拈量拈量自己的身价,有沒有說話的資格。” 懿貴妃更是火冒三丈,失去了控制,破口大罵: “肅老六,你欺人太甚,將來必遭報應!你殺人如麻,他日不得好死!” “住——嘴——” 一聲威嚴的大喝嚇了懿貴妃一跳、不知何時,皇上聞聲赶來了。咸丰看看肅順,又掃一眼懿貴妃,冷冷地盯著懿貴妃,一字一句地說: “你再不識抬舉,朕廢了你!” 說完,一甩袖走回自己的房中。 懿貴妃自知剛才有點失態,但她想不到皇上會赶來,更沒想到皇上會發這么大的火。把一肚子委屈咽了下去,又化成淚水流了出來。 肅順也不聲不響地退走了。 懿貴妃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載淳見額娘哭了,抱住額娘的胳膊搖動著: “額娘不哭,額娘不哭,額娘乖,載淳都不哭,額娘也不哭。” 懿貴妃終于止住了哭泣,緊緊抱著載淳抽泣著,許久才抬起頭。載淳借著微弱的燈光給額娘擦去臉上的淚水,怯生生地問道: “額娘,皇阿瑪說廢了你是干什么的?” 懿貴妃又一陣心酸,淚水再次奪眶而出。 大阿哥似乎明白了什么,乖乖地說: “額娘,孩儿長大不讓阿瑪廢了你,孩儿要是當上了皇上,一定廢了那肅六。” 懿貴妃百感交集,一把摟住載淳,委屈地哭著說道: “我的儿,還是你疼額娘!” 第二天早晨上路時,侍從人員催促懿貴妃上車,懿貴妃一看不是昨天所乘的那輛車,另換了一輛破車,他生气地喝問道: “怎么重新換一輛舊的,本娘娘昨天乘坐的那輛車呢?” “回貴妃娘娘話,昨天那輛車在早上檢修時發現車軸裂傷,唯恐行駛起來對貴妃娘娘不安全,肅大人說重新給貴妃娘娘另換這輛車。” 懿貴妃看了看眼前這輛破車,知道是肅順故意用舊車刁難自己。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頭,只能把气向肚里咽。她冷冷地說道: “這輛破車四面透風、行駛起來也必然顛簸得厲害,我倒沒什么,怎樣艱苦都能夠吃得住,只是大阿哥如此年幼怎能經受住這破車的顛簸,還是請你們的肅大人給換一輛新車吧?” “回娘娘話,肅大人已經安排妥當,大阿哥暫交皇后娘娘看待,与皇后娘娘同乘一輛車,請貴妃娘娘不必為大阿哥操心了。貴妃娘娘請上車吧?不然,我們要落在隊伍后邊的,貴妃娘娘的安全就難以保證了。” 懿貴妃一听,差點把肺給气炸了。但也沒奈何,只得委曲求全上了這輛破車。 一聲吆喝,車啟動了,那吱呀吱呀的聲音如催眠曲伴隨懿貴妃一路,其中顛簸的苦楚就更難以訴說了。 一路上,懿貴妃咬牙切齒罵個不停,暗暗發誓,不把肅順老儿置于死地,決不罷休。 一八六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咸丰皇帝离京出走。 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有恭親王奕鱏。淳親王奕□、豫親王義道、京城國防大臣賈楨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周祖培。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全慶、署兵部尚術趙光、刑部尚書瑞常、以及戶部左侍郎、署步軍統領文祥等人。 咸丰皇帝臨行前授予奕鱏為欽差全權大臣。皇上一离開京師,奕鱏立即行動起來,他對待洋人的態度一直就是和為貴,如今獨掌了大權更是推行議和談判的政策。 奕鱏為了表示和談的誠意,率先派出恒棋、藍蔚雯兩人与英國特使額爾金、法國特使葛羅面議和局。 和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釋放巴夏禮等英法戰俘人員。 巴夏禮是英國駐廣州領事,也是“亞羅號”事件的操縱者,更是侵略中國的主謀,在通州談判時,他作為英法全權代表到通州同大清朝談判。由于條件太苛刻,令咸丰皇上一气之下,下令扣押談判代表,他是在潛逃中被俘的。 咸丰皇上未撤离京師之前,好多大臣一直聯名上書要求處死巴夏禮,咸丰沒有采納眾人意見,主張暫且監禁起來作為人質,制約洋人的攻城。 如今,皇上雖然受命奕鱏為全權大臣,是否釋放巴夏禮他也拿不定主意。為此,奕鱏在圓明園召集了留守京師的工公大臣們,共商對策。 光祿寺卿胜保雖然身受重傷,仍然堅持參加了樞密討論會,他慷慨陳詞: “巴夏禮是我大清的仇敵,在我大清的疆土上犯下不可饒恕之罪,理應斬首示眾,鼓我士气,揚我軍威,將士同仇敵愾誓与城共存亡,必能守住城池,保住祖宗的靈位免遭夷人踐踏。我胜保雖身受重傷,仍可領兵作戰。今胜保請戰,有我胜保在,城就在!” 眾人見胜保如此鐵膽忠心,都為之感動。內閣學士、戶部右侍郎袁希祖也站出來說道: “光祿卿言之有理,斬殺賊首,振奮士气,以賊首祭天告祖,然后堅守城池,諒洋人也奈不了我們。京中尚有精兵數万、馬步營、神机營數千人。何況京城池深水寬,牆厚城高。又有數千門大炮,易守難攻。只要堅守四門,皇上必然從各省調來兵馬援救,內外夾攻,洋人必敗。” 大學士桂良反對說:“自順治爺人關進駐京城以來,已歷二百余年,京師未曾遭過一槍一炮一馬一卒侵襲。如今建筑雄偉、古跡比比皆是,又有祖宗牌位和一些未能撤出城外的親王妃嬪。倘若守城有失,造成的罪責何人承擔?事事應從大局著想,万万不可逞一時匹夫之勇而給后人留下千古罵名,讓祖宗蒙羞、百姓遭難、妻女遭辱。” 剛才群情激昂的場面冷靜下來,眾人的一腔熱血被桂良當頭澆了一盆冷水。 奕鱏權衡再三,最后歎息說道: “大清積弱蓄空,外強中干已非一日,非個人能夠中流砥柱、力挽狂瀾。今日之勢,戰也敗,和也敗,同樣的敗,不如以和為上了,既能減少損兵折將,也能免去黎民百姓的涂炭之苦,又可保住宗廟社稷,這是一舉多得的舉措,為何不做呢?以本王所見,派人勸說巴夏禮,令他給攻城的洋人寫信,以他的口气去說和可能性較大,你們以為如何?” 眾人知道恭親王和意早定,自己又拿不出什么更好的辦法來,只好一致同意談判議和。 和談的背后是不平靜的,雙方都在調兵遣將。一方急調各路人馬駐守京師四門以及各大要隘、另一方則火速運輸軍械糧響、補充軍需。 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 洋人突然改變戰術,撕毀和談協議,派遣先頭部隊猛攻城北德胜門、安定門,暗襲僧格林沁、瑞麟的后路。此時,清軍已成惊弓之鳥,被洋人的气勢嚇倒了,馬隊聞風而逃,步兵也望影而竄,清兵不戰自退,英法聯軍如人無人之境,殺人外城,直扑圓明園。 圓明園,中國園林建筑最光輝的杰作,素有万園之園的稱號。它是在明代園林的基礎上,從康熙年間開始重新修整擴建的,歷經一百五十多年,動用了無數人力、物力建造成今天如此恢宏壯觀美不胜收的奇特景致,園中有園,景中有景。 圓明園由圓明園、万春園、長春園三個國組成,方園二十多里,占地五六千畝。園中有各种形式的亭、台、閣。謝、樓、堂、殿、軒,集中了全國各地園林建筑的精華,吸取了歷代宮殿的优點,又融人西洋園林的技術。園中陣列著歷代文人墨客的珍貴墨寶和各种金銀玉器与出土文物,實在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明珠瑰寶。 一場人類文化史上的空前絕后的劫難開始了。 英法侵略軍闖人這人間仙境般的園林之中,他們惊呆了,做夢也沒有想到不堪一擊的東方民族竟有這樣的能工巧匠修建這些歎為觀止的建筑群落,不是親眼所見,是不敢相信的,比《馬可波羅游記》中描繪得還胜几分。相形之下,這些英法聯軍的將士們心底不由產生一种自卑感和嫉妒心,無論是凡爾賽宮,還是白金漢宮都相形見絀。 這些人類文明的強奸者,在惊歎之后就是一种自愧弗如的報負心与破坏心。他們一哄而上,成群結隊地把無數奇珍异寶掠為己有。 一隊又一隊,一批又一批,去了一趟又一趟,圓明園被洗劫一空了,這些侵略者的帳篷里堆滿了奇珍异寶,到處五光十色,摧班奪目。 英國侵華全權大臣額爾金來到法國特使葛羅的帳篷,見他正在欣賞搶掠來的珍寶,便饒有興趣地說: “大使閣下,你對這些珍寶有興趣嗎?” 葛羅一邊玩弄手中一件玲挑剔透的玉器,一邊贊不絕口地說: “真是巧奪天工,我要帶回法國放到凡爾賽宮的陳列室內,再送給波拿巴王几件。” 葛羅見額爾金對他的話并不感興趣,十分不解地問: “額爾金大使,你難道不為這些藝術品而贊歎嗎?不為我們這次來中國的收獲而驕傲嗎?” 額爾金笑了笑,“葛羅大使,用句中國話說,你們搶到的這些珍寶對于中國人只是小菜一碟,我感興趣不是手中玩弄的一件件藝術品,而是整個圓明園,整個北京,整個中國,你懂嗎?” 葛羅不解地問:“你對圓明園、北京、中國感興趣有什么用?你又不能把它們搬到你們英國去?” 額爾金仰天大笑,“哈哈,葛羅大使,你說得對,我無法把它們搬到英國。”額爾金馬上又正容說道,“我們英國有的,其他國家可以沒有,而我們英國沒有的,我決不允許其他國家擁有。” 額爾金稍稍停頓片刻,把手中的煙蒂一扔,咆哮道: “我無法把圓明園搬到英國,我可以把圓明園給毀掉,甚至把北京,把中國給毀掉!我要讓東方民族的心中留下一個永遠無法抹去的創傷!” 葛羅也被額爾金的精神感染了,他站了起來,一腳踩碎剛才玩賞的那件玉制品,贊同地說: “額爾金大使,你不愧是大英帝國的全權大臣,實在高人一籌,我佩服你的胸怀和勇气,我代表法蘭西王國全力支持你,徹底摧毀圓明園,摧毀北京,讓這座象征古老東方文明精華的園林徹底從地球上消逝,這標志著我們先進的西洋文明對東方落后文明的摧毀,也給中國人心頭留下一個帶血的傷疤,讓他們的王公大臣、皇上皇后、王子王孫們在這個傷疤面前膽戰心寒!” 兩雙罪惡的大手緊緊握在一起。 一八六零年十月十八日。 在額爾金与葛羅的指揮下,英法侵略軍再次大規模地開進了圓明園。這一次,他們帶著明确的目的。能帶走的全部帶走,能砸毀的全部砸毀,不能帶走的,不能砸毀的,他們就放火把它們燒掉。 侵略者們重兵把守著,讓圓明園在大火中化為一片灰燼,一堆瓦礫。 這些侵略者們毀掉一個圓明園并沒有就此罷休,他們接下來又搶掠了万壽山、王宗山、香山等地的金銀珠寶与文化遺產。 消息傳到了法國,當時法國著名作家維多克·雨果在一封斥責英法侵略軍焚掠圓明園的罪行信上,沉痛地寫下這樣几行文字: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洗劫,另一個放火焚燒,胜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胜利者把夏宮的全部財富盜劫一空,并把搶來的東西全部都瓜分掉。我們教堂的所有財富加起來也無法和這一東方巨大的,且又漂亮的博物館相比較。在那里不僅藏有藝術珍品,而且還有极為丰富的金銀制品……一個胜利者把腰包塞滿,另一個赶緊效法把箱子全部都裝得飽鼓鼓,兩個人手挽著手,心滿意足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歷史。 我們歐洲人總是把自己看作是文明人。對于我們說起來,中國人都是野蠻人。看!文明就是這樣對待野蠻的。 在歷史的審判台面前,一個強盜叫做法國,另一個則叫做英國。” 天高云淡; 秋風瑟縮。 茫茫的原野上枯草遍地,遠處山坡上的楓樹仿佛被夕陽點燃了,一片通紅,又似熊熊的烈火在山林中焚燃著。 也許是這火紅的楓林真的像火,林間的小動物們紛紛向原野上逃去,一個個膘肥体胖的獵物們在草叢間笨拙地奔跑著,甚至就從咸丰腳下掠過。 可是,這一切“揚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的游獵之趣一點也提不起咸丰帝的精神。其他大臣們也只得小心翼翼地遠遠跟著,盡管身邊都是左帶弓右佩箭,但誰也不敢我行我素,享受“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的雅興。 几只南飛的大雁從頭上飛過,不時發出幽凄的孤鳴,更襯托出這木蘭圍場的蕭條冷落。 咸丰稍稍挪動了几步,站得更高遠一些,想把整個木蘭圍場盡收眼底,甚至想把大清朝的万里江山盡收眼底。 這避暑山庄,是大清朝皇帝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行宮,依山面湖,風光秀麗,實在是游樂圍獵的理想所在。這承德府北四百里為木蘭,本屬蒙古翁牛特部、康熙爺年間,蒙古王公為了表示對皇上的一片忠誠之心,把此地進獻給康熙爺做圍場。周圍一千多里,四面都立有柳條林為界。這里林木蔥郁,水草茂密,群獸肥壯、燕語鶯啼,實在是狩獵的好地方。每年中秋后一天都來此獵取,形成歷代皇帝秋彌的傳統,而大臣們習慣叫做巡幸木蘭。 往昔巡幸木蘭是何等威風八面,一路上前呼后擁,彩旗迎風招展,各地百姓也在地方官的督促下簞食糊漿相送相迎。今年不同了,是逃難至此,不是來狩獵的,而是來避難的。國難當頭,京城正在遭到洋人搶掠,自己有幸先行逃离至此,怎么還有興致打獵呢?讓外臣知道不罵朕是昏君才怪呢?“商女都知亡國恨,至死不唱后庭花”。更何況朕是大清國的一國之君,如今雖然不能算是亡國,但祖宗留下的一個若干家業,也只有半壁江山了,就這半壁江山自己能夠平平安安地守住嗎?內憂未除,外患又至。据京中奏報,富麗堂皇的圓明園已被洋人焚毀殆盡。 咸丰回憶起离開圓明園北門回首而望的那剎那間竟是永別。即使朕再回到那里,触目惊心的也是一堆焦火,一片殘垣斷壁,這一百五十多年的基業都毀在自己手中,自己有何臉面去見列祖列宗。 一陣寒風襲來,咸丰裹緊了衣衫,說不出是心冷還是身冷。 面對著殘秋凄景,咸丰低吟一首詩,抒發自己一腔悲憤与無奈的凄苦心情。 望斷木蘭又黃昏, 任憑獵物戲御心。 半壁山河風聲唳, 欲興大業志無門。 咸丰正在思索如何再續上四名,忽然听到身后一聲脆脆的呼喊: “皇阿瑪,皇阿瑪,給孩儿打一只小鹿好嗎?” 咸丰轉過身,載淳已跑到他的跟前。咸丰伸開雙臂抱住大阿哥,心疼地說道: “皇儿慢點,別摔坏身子,你是阿瑪的全部希望,可不能有個閃失,否則,阿瑪還指望誰呢?” 載淳似懂非懂地看著皇阿瑪一臉愁容,怯怯地問道: “阿瑪,你不舒服嗎?額娘說你操勞過度,身体不好,給你准備一碗鹿血呢?額娘說皇阿瑪喝了鹿血就有精力處理國家大事啦。” 咸丰想不到載淳如此年幼能說出這番讓他欣慰的話,疼愛地為他理一理長袍,關切地問: “是誰讓你到這里找皇阿瑪的?” “七叔叔剛才說皇阿瑪這多日來一直都不開心,就讓孩儿來陪阿瑪開開心,并請皇阿瑪回去,外面風大天冷,阿瑪小心著涼。” 咸丰抱起了載淳,“好,阿瑪听載淳的話,咱們回去。” 几位王公大臣見皇上回來了都很高興,急忙上前勸住皇上,他們要求代替皇上抱著大阿哥。 咸丰淡淡一笑,“朕還能累著嗎?朕平日里只忙著操持政務,很少抽時間和大阿哥在一起樂一樂,今日難得有這個興致,讓朕和大阿哥多親熱親熱吧。” 載淳俯在皇阿瑪寬大的胸怀中,看著阿瑪額頭浸出汗滴,央求道: “皇阿瑪放下孩儿吧,孩儿能夠走得動。” “不用,阿瑪就樂意這么抱著你,你長這么大,阿瑪也很少這樣抱過你呢?今天就算是讓阿瑪補償給你的吧,給阿瑪一個補救的机會。” 載淳忽然想起了什么,問道: “阿瑪,咱們在這里住多長時間,還回不回宮。” “住一段時間就回去,皇宮大內才是咱們長住的地方呢?不回去怎么行,你想家京城了嗎?” 載淳點點頭“這里不好,不好吃也不好玩,還是早早回京吧?如果阿瑪不回京,皇位會讓人給搶去的。” 咸丰一听。心里咯登一下,他愣了愣,停住了腳步,突然想起了在京師的全權大臣奕鱏。不知為何,一想起他,心中總有一絲莫名其妙的擔心与嫉妒,這是從儿時就有的感覺。 “阿瑪,怎么不走了,累了嗎?” 載淳的問話打斷了咸丰的沉思,“阿瑪不累,剛才的話是誰教你的?” “額娘教的。” 咸丰又想起了懿貴妃,自己至今摸不透的女人,她心狠手毒,但為人机警,這是貞皇后比不上的,但她又特別會玩弄心計,施展風情,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給自己一种女人獨特的安慰。唉,這樣的女人,真是廢了可惜,留著扎手。還有載淳,她畢竟是載淳的親生母,万一將她廢了,若干年后,載淳問起來自己如何回答呢?母子連心啊!可是,留著如此狠毒的女人在后宮,實在害人不淺。咸丰真的不知如何處理懿貴妃。 咸丰邊走邊想,不知不覺來到懿貴妃所住的文津閣,他本不想進去,令太監把大阿哥帶回去就可以了。誰知剛走到閣前,懿貴妃就迎了出來: “不知皇上來此,奴才迎接來遲,請皇上謝罪!” 咸丰放下載淳,一揮手淡淡地說道: “不必多禮,請起來吧。” 懿貴妃故意帶著責怪大阿哥的口气說: “額娘不是告訴你皇阿瑪身体不适,只管陪阿瑪開心,怎么又勞累皇阿瑪抱你呢?” “孩儿也不想讓皇阿瑪勞累,是阿瑪樂意這樣做的,阿瑪想和孩儿親熱親熱。” 載淳說著,轉向了阿瑪,“阿瑪,是嗎?” 咸丰的顏色稍稍緩和一些,點點頭說道: “是朕主動抱一抱大阿哥的,朕覺得大阿哥很懂事,不負朕望,朕才高興和他親熱親熱。” 懿貴妃又趁机說道:“皇上一路勞頓一直沒有休息好,也沒有吃好,奴才听說皇上偶感小疾,身体不适,特征命人打了一只鹿來,奴才親自將鹿血調煮好,本想親自給皇上送去,不想皇上竟來了。鹿血已經煮好,請皇上人閣服用吧?” 載淳也從旁邊說道:“額娘為了給皇阿瑪取鹿血手還被刀扎破呢?” 咸丰抬眼看見懿貴妃的右手果然包扎著,內心也十分感激,一掃往昔的怨恨之情,真誠地上前握住懿貴妃的手說: “這些活由服從人去做就行了,你又何必親自動手呢?吩咐下去就行了。” “奴才怕服從人員做事不利索,也不干淨,還是奴才自己親自為皇上做,奴才才放心。何況,這些活本來就是奴才應該做的,奴才為女儿身,無法為皇上分惱憂解難,拼戰沙場,能夠盡心盡力地服侍皇上,讓皇上少一絲煩惱,多一點歡樂,這是奴才最樂意做的。” 懿貴妃的這一番話簡直說到咸丰的心里。咸丰本來就是心慈手軟之人,一听懿貴妃這樣說,心中對她的猜疑和怨恨又消去了大半。心中想道:皇宮大內妃嬪如云,她們為了爭寵,爭風吃醋是自古就有的事,誰不希望能夠獨自享受皇上的云雨与思寵呢?就是為爭寵發生流血事件也是歷朝歷代宮廷都有的,遠的不說,就是我朝最賦威望的庄皇太后為了爭寵不也置其人于死地嗎?卻絲毫不影響她在后世子孫心目中的位置。懿貴妃雖然有點心狠,也許都是為了一個“寵”和一個“愛”字吧,何況她又為朕生下了大阿哥?在政治頭腦上,懿貴妃是宮中任何人所無法比擬的,就是貞皇后也稍遜几分。 想至此,咸丰心里寬慰了許多。在懿貴妃的服侍下,他服下了一碗調配齊備的熱騰騰鹿血,頓時覺得熱血上涌,內心舒暢,頭腦清爽。 當晚,在懿貴妃的挽留下,咸丰又留宿文津閣。 一八六零年十月二十四日。 恭親王奕鱏釋放了英國公使巴夏禮,与額爾金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 一八六零年十月二十五日。 恭親王奕鱏又与法國大使葛羅簽訂了《中法北京條約》。 這兩個條約在承認《天津條約》的基礎上,其主要內容如下: 一、開放天津為商埠; 二、准許外國人在中國拐賣華工出洋做苦工; 三、將九龍司地方并歸英屬香港界內; 四、交還沒收的天主教堂及財產,允許在各省傳教、租地、建教堂; 五、賠償英法軍費各增加到八百万兩白銀; 中英、中法《北京條約》送到熱河行宮。 咸丰在煙波致爽殿里一夜未眠,面對喪權辱國的條約,他想起了父皇臨終時的諄諄叮嚀:孩儿,父皇是大清朝的罪人,也是愛新覺羅家族的不肖子孫。父墾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簽訂了《江宁條約》這一國人為之痛叱,先祖為之汗顏的條約。可是,父皇實在沒有辦法,咱打不過洋人呀,父皇是個守成皇上,除了平定准噶爾叛亂,一生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政績。父皇今天把皇位傳給你,希望你能整頓朝綱振興我大清江山,早日為父皇報仇雪恥,收回那簽署的賣國條約。父親把希望全部寄托給你了,宁可亡國,也不能再簽訂賣國的條約了…… 父皇沒有說完就含恨九泉。 至今,咸丰時時想起父皇死不瞑目的神色。而今,不但沒有繼承父業收复丟失的土地,甚至連半壁江山也守不住了。《江宁條約》不僅無能收回,如今又有几個條約等待著自己簽字蓋印。這一落筆不要緊,可又是無數的主權流失,白銀外流。 淚水几次涌出,打濕了放在御案上的條約副本。 在這寒冷的暗夜里,痛苦無奈的咸丰帝几乎徹夜未眠,直到黎明前夕在迷迷糊糊爬在御案上睡著了。貼身小太監劉海成多次流著眼淚跪請皇上入睡都被咸丰喝斥了,如今見皇上入睡了,哪里敢喊醒皇上到御榻上安歇,唯恐惊醒了皇上使他再也不能入睡,便悄悄拿了一件狐皮大氅給皇上披上。 由于洋人逼催得急迫,必須盡快把帶有皇上手跡的副本送到洋人那里換約,否則,洋人便要攻下北京,火燒紫禁城。 天剛放亮,肅順、端華、載垣等人就來到煙波致爽殿外等候消息。一听說皇上徹夜未眠,誰還敢再去惊動皇上,都耐著心在殿外等待,希望皇上多睡一會儿,但同時又心急如焚,万一誤了時辰,喜怒無常的洋人再發起火來攻破北京,那后果不堪設想。 咸丰一覺醒來,見太陽已經爬上窗格,又听說眾大臣早已等在殿外,連送傳條約副本的驛馬都已經備好正在外面呢。咸丰知道不簽不行了,從御案上提起筆速速地簽了字,蓋上御璽究竟如何下筆、如何蓋印的,咸丰已經毫無知覺,他只感覺自己腦中一片空白。簽完字,把御筆一摔,大叫一聲嘔出一口鮮血來,往后一仰便不省人世。 幸虧几位太監、大臣就在身邊,一見皇上昏倒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救治,快速請御醫把脈診斷。那邊,肅順又急.令傳遞公文的官員火速將皇上簽署條約副本送往京城。 感丰終于醒來,見御榻周圍跪滿了人,有朝中大臣和貞皇后、懿貴妃以及大阿哥等人。感丰看著眾人,酸楚的淚水奪眶而出。眾人見皇上臉色慘白,面無血色,都請皇上節哀,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御醫把過脈,說皇上身体虛弱,加上多日來心情抑郁難解,又勞累過度引起的心火上升才猛然吐血昏蹶,必須細心調料、靜養。 御醫開了處方,讓皇上先服用一段時間后再作打算。 誰知皇上這一病倒竟不見好轉,原來皇上得了一种极可怕的病,當時叫咳嗽病,民間叫它癆病,用今天醫學的觀點看,皇上患的是肺結核。這种病在今天看起來不算難治,但在那個時代的醫療條件是無可救藥的。 事情也特別巧,這种病最怕過冬,只要稍稍受一點風寒就會發作,而發作起來就要咳嗽,起初只是偶爾咳嗽几聲,病情嚴重時徹天徹夜地咳嗽,咳嗽起來心肝肺都振動得發痛,后來痰液中還會帶血,如果血由紅變暗,則到了晚期。 由于皇上一病不起,只好把朝中事務交給大臣們處理,外延事務由御前大臣載垣、景壽、肅順處理,內廷事務由端華處理。此外,軍机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裕瀛也一同隨皇上來到熱河避暑山庄,協同御前大臣和內廷大臣處理大小事務。 為了不讓皇上分心朝政安心養病,無論大小事務一律由大臣們全權處理,不必呈報皇上。咸丰這時所做的事就是在貞皇后和懿貴妃等人的服侍下吃藥調養。 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生效后,又簽訂了一個中俄《北京條約》,西洋列強在中國得到了足夠的好外,達到了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自然撤兵回國,北京又恢复了往日的平安,恭親王奕鱏及留守朝中的諸大臣便奏請皇上回鑾京師。 奕鱏等人的奏折送到熱河,首先由御前大臣載垣、景壽和肅順三人過目。 載垣看過奏折遞給肅順說:“奕鱏要皇上回鑾呢?不知肅大人有何打算?” 肅順又把妻折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對案上一扔說道: “此事不必報告皇上,我們三人密而不發,然后以皇上名義回复奕鱏,就說天寒地凍無法回鑾,待明年春暖花開之日再議回鑾之事。” “這樣做恐怕不好吧?是去是留我們先奏請皇上,讓皇上決定?”景壽試探著問道。 肅順冷冷一笑,“奕鱏當然希望皇上回鑾,如今皇上免去他的一切罪責,又任命他為守京全權大臣,他是大權在握,就是皇上回去,他仍可能重新掌管朝中大權。而我們呢?皇上在病榻上才賦予我等這處理大事的特權,尚若回到京城,皇上無法料理政務,這外事大權豈不被奕鱏奪去?依我之見暫不回鑾,觀看皇上病情發展如何再作料理。” “如果讓皇上知道這事豈不——” 景壽沒有說下去,肅順十分自信地說: “此奏折僅我們三人知道,只要我三人不外泄,何人知道此事?請額附放心,就是將來皇上怪罪下來我也有話相答,就說見皇上病情未見好轉,怕提出回鑾之事触動皇上心事,讓皇上傷心落淚有損身心,不利圣上養病。” 景壽不再說什么,從他的想法當然最好通知皇上,他必定是道光爺的附馬,与咸丰、奕鱏也算有半個手足之情吧。但他哪里知道肅順与怡親王載垣的想法,肅順是個權力欲望特別大的人,他已從御醫那里了解到皇上患的是癆病,知道皇上的性命不會太久,只要把皇上留在熱河行宮,朝中一切大權必在他的手中,這里的任何人都斗不過他。而到了京城就不同了,那里不僅有几位与他過意不去的兩朝老臣,更有足智多謀的奕鱏,也許是自己曾經在奕鱏手下當差的緣故吧,在內心深處,他對奕鱏總有一絲恐懼感和自愧弗如的心理。 “在回答奕鱏等人的奏請時,是否要把皇上臥病的消息告訴京中諸人呢?”載垣從旁邊問道。 肅順搖搖頭,“這事更不能透露給京城的諸人,尚若他們知道皇上病倒,不僅懇請皇上早日回鑾,更會不斷有人來此探望皇上,我們三人的御前大權必遭眾人的嫉妒,對我們非常不利,只說天寒無法回鑾,其他一字不提,為了防止京中諸人怀疑,可以令京中官員整治京城守御工程,修繕英法聯軍破坏的建筑,以此掩蓋這里的情況。” 盡管肅順自以為安排得巧妙,沒有不透風的牆,奕鱏等人請求皇上回鑾的事還是讓人知道了。 恰在這三人密議扣押奏折的時候,屏風后剛好有一名小太監從那里經過。這人一听有人談論什么奏折是否讓皇上知道的事,便稍停片刻,留心听起來,暗暗把一些重要細節牢記心中。 若是一般人對于朝中大臣所談論的事也不會留心,因為宮中有個規矩,太監是不准參与政事的,違令者斬。偏偏這名太監是一位投机鑽營之人,雖然入宮多年,卻一直想爬上去卻又苦苦尋不到机會,所以至今仍是一名不顯眼的小太監。碰巧皇上离京時身邊人手較少,順便讓他到了熱河,成為一名跑前跑后打閒雜的事務太監。 這人名叫李蓮英,是河北人氏,家境貧寒,父母雙亡,自幼流浪街頭,和當地的一些地痞流氓混得挺熟。由于在地方犯案無法立身了,便逃到了京城,听說當太監能夠大富大貴、榮宗耀祖,便帶著這個僥幸心理求人幫忙認識了崔長禮崔大總管,這才如愿以償當上了太監。 誰知進得宮來才知道宮中并不像人家所說那樣美好,更不像自己所想的那樣容易青云直上。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找個主儿當靠山,他入宮几年也沒找到一個合适的主儿,并不是他不想,而是沒有机會。他也時時刻刻留意著升遷的机會,卻總是拍馬拍到蹄子上,有几次差點喪了小命。從此,他做事處處小心謹慎,該說就說,不該說半個字也不吐,也因此落一個老實誠實的稱號。 今天,李蓮英雖然得到一個不大不小的秘密,但他也深知其中的利害關系,稍一不慎泄露出去就有可能遭到殺身之禍。當然,要看泄露給誰,也許說不定會因匯報有功得到賞識呢? 一天,李蓮英到文津閣給懿貴妃送日用的化妝品,還沒進人院內,就听見懿貴妃在里面罵道: “無用的東西,在宮中學了這么多年,連頭也不會梳,真是該死!” 李蓮英走進院內,見懿貴妃正在訓斥一名梳頭房的小太監,他把所帶來的化妝品往台上一放,恭恭敬敬地說道: “回貴妃娘娘,娘娘所要的化妝品奴才全部給送來了,請娘娘過目。” 懿貴妃仔細檢查一遍,都是自己平日里常用的,也是自己很喜歡的,十分滿意地說: “看樣子,你對化妝品還是內行呢?只可惜我身邊沒一個懂得梳妝打扮的侍從人員,連一個合适的梳頭的人也找不到。” 李蓮英一听,翻動一下小眼睛,討好地說: “奴才曾經專門學過一段時間梳頭,如果娘娘允許,就讓小人給娘娘梳一次,尚若娘娘不滿意,小人再給娘娘重新梳。” “好吧,娘娘看你也是個忠誠老實之人,心眼好,手也巧,就讓你梳一次看看,娘娘滿意了一定重重賞你。” 李蓮英知道這是謅媚的最好時候,一定要使用拿手好戲,再也不能拍馬拍到蹄子上了。他格外小心地使用著每一种工具,輕靈的小手不停地在懿貴妃頭上擺弄著,盡量小心翼翼,決不讓貴妃娘娘感到一絲一毫的疼痛。 就這樣整整梳理了一個時辰,懿貴妃不僅不感到厭煩,反而覺得舒服愜意。 梳完頭,懿貴妃到銅鏡面前一照,呵!一個光彩照人。玲瓏剔透的頭型出來了,把本來就十分漂亮的懿貴妃襯得更加嬌美動人,也比往常有精神有靈气,格外顯得年輕有活力,把懿貴妃美得直夸贊,李蓮英手藝好。 “想不到你小子還有這一手,真是出乎本娘娘的意料,你叫什么名字,原來是哪個宮的?” “回娘娘,奴才姓李,叫李蓮英,原來是梳頭房的,隨皇上來這避暑山庄后在煙波致爽殿干些雜務。如果娘娘樂意,奴才以后天天來給娘娘梳頭?” 懿貴妃一見這人伶牙俐齒,又會討好人,嘴也甜,還梳得一手好頭,如今又在皇上身邊做事,有利用的价值,便滿口答應: “好吧,本娘娘今后就天天候著你來梳頭,你所得的俸祿除了原來支付的那些銀子以外,我再給你一份賞錢,數目一定比你的薪水要高。” “謝貴妃娘娘!”李連英一揖到地,“奴才能夠為貴妃娘娘做事這是小人祖上的蔭得,小人豈敢要娘娘的錢。” 懿貴妃隨手遞過五十兩銀子,“小李子,這是本娘娘今天給你的賞錢,拿著吧!” 李蓮英過去也曾听人說過懿貴妃對手下侍從人員出手大方,沒想到今天頭一次竟給了這么多錢,急忙推辭說: “奴才僅給娘娘梳一次頭,也不費什么勁,怎能收娘娘的錢,請娘娘收回吧?” “拿著,本娘娘向來說話算話,說一不二,給你多少你就收多少。” 李蓮英這才一鞠躬接過賞錢,點頭哈腰道: “恭敬不如從命,小人就不客气了,今后小人一定天天來給娘娘梳頭。” 果然,那以后,李蓮英每天都到文津閣給懿貴妃梳頭,這成了他每天工作的定例。李蓮英便把多种工夫都用在懿貴妃身上,討好懿貴妃,讓她高興。每天換一個頭型,每個花樣是越換越好看,對每一個花樣也都給起上一個吉利動听的名字。今天梳一個“太平盛世”頭,明天梳一個“滿園春光”頭,后天再換一個“龍鳳呈祥”頭。其余的,什么“富貴保國”頭、“春上江南”頭、“月出東山”頭之類的,把個懿貴妃喜得合不攏嘴。 李蓮英漸漸摸透了懿貴妃愛听吉利話的心理,當然便更會拍馬逢迎了,不讓貴妃娘娘高興的話他不說。有時,他也講一些鄉村集市的野趣野間給懿貴妃听,讓懿貴妃听后笑得前仰后合,有時都能流出淚來。 時間一長,懿貴妃和李蓮英談一些朝中大事和宮中的事,有時還推心置腹地說一些個人心中的苦衷。李蓮英便安慰体貼懿貴妃,該鼓勵時鼓勵,該討好時討好,反正奉承的話又不用花錢買。 有几次李蓮英都想把自己偷听到的話告訴懿貴妃,總怕惹來殺身之禍而沒敢輕意吐口。 這天,李蓮英又來到文津閣給懿貴妃梳頭,她們邊梳邊談。 李蓮英討好說:“貴妃娘娘真是好福气,深受皇上寵愛,又有一位聰明伶俐的大阿哥做靠山,就是皇后娘娘也抵不上貴妃娘娘這個福气。” 懿貴妃一听,歎口气道: “每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在你們看來娘娘好象掉到福窩里,其實娘娘的心里也很苦,每天的日子也不順气,這宮中的情況你也是知道的。‘高處不胜寒’不說,‘伴君如伴虎’這句話更不假,其余的,后妃之間的明爭暗斗就更不用說了。你手段狠一點會遭眾人唾棄,皇上知道也不同意。你性格太柔太順,別人又會找上門欺你,‘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到哪儿都是這個道理。” 懿貴妃說著,又仿佛一下触動了傷感的事來,話也多了起來。 “遠的不說,就說現在吧,皇上一病不起,听御醫說是患了不治之症,就是調養好——” 懿貴妃沒有說下去。過了許久,才悠悠地傾訴道: “我雖有大阿哥,但他如此年幼無知,不清世事,處處還不得我個人去爭去做。何況朝中有些大臣根本不把我這樣的妃嬪放在眼里!” 此話一句,李蓮英嚇了一跳,裝出十分气憤的樣子說: “哼,誰敢如此大膽,敢對貴妃娘娘不恭不敬,他是不要命了。不用說是他人,就几家王爺對待娘娘都是畢恭畢敬的。” “唉,几家王爺也都倒還罷了,就是肅順那老儿實在欺人太甚,在來行宮的路上他故意給我換了一輛又破又舊的車,又讓車夫赶得快,簡直把我顛出病來,一不小心,頭上被車廂碰爛几處,到達這里后足足讓我躺了三天才能夠下床。這還不算,如今皇上病倒了,肅順當上御前大臣,竟作威作福起來,事事瞞著皇上和皇后,本娘娘就更是對外界之事一概不知了。照這樣下去,皇上龍体康复倒還罷了,倘若皇上有個三長兩短,只怕——” 懿貴妃只是搖頭,什么也沒有說。 李蓮英心中一動,忽然又想起了那天偷听到的情況,向外看了看,見沒有外人,就小聲說道: “小的也曾听說肅順有許多事都不奏報皇上就獨自主張裁定了,前不久,小的無意听到了一件事,也不知是真是假,娘娘是否听說恭親王等留守京城的大臣奏請皇上早早回鑾呢?” 懿貴妃皺一下眉頭,“如今天寒地凍,皇上又臥病在床,如何回鑾呢?盡管不能夠回鑾,肅順他們也應該把恭親王等人的奏折奏報皇上才對,怎能密而不報,他們到底是何居心呢?我從來也沒有听皇上与皇后提及恭親王的奏折之事。” 李蓮英見懿貴妃對奏折之事十分感興趣,听后十分動怒,又進一步說道: “娘娘有所不知,還不止這些呢?据說皇上本不同意我朝与俄國簽訂的《愛琿條約》,是肅順等人私下以皇上的名義答應的。” 懿貴妃一听更是大吃一惊,這些都是她聞所未聞的事。 梳罷頭,懿貴妃又重重夸贊李蓮英几句,叮囑他有什么事多留心一下,并經常報告給她: “小李子,你常在皇上周圍,事事多長個心眼,大小事多往我這里跑几趟,本娘娘決不會虧待你的。” 懿貴妃來到如意宮,見貞皇后正在為皇上的病發愁,直接說道: “娘娘是否听說恭王爺及留京的眾大臣請求皇上回鑾的事?” 貞皇后搖搖頭,“如今天气如此寒冷,何況皇上害的又是怕冷之病,如何回鑾呢?” “就是現在不回鑾,對京中大臣們的奏折也應奏請皇上,征求皇上的意見,若皇上堅持要回京呢?但肅順等人卻把京中來的奏折都壓了下來,密而不報。我所听說的就這一件,其余沒有听到的還不知多少呢?如此長期下去豈不蒙蔽了皇上,讓朝中大權旁落,我朝也不是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 貞皇后听了點點頭,“妹妹說得也有道理,只是我等后宮之人不知道也是正常,也許他們奏知了皇上呢?歷朝歷代都禁止后妃干預朝政,我們如何敢問皇上?” 懿貴妃急了,“皇后娘娘太實誠了,現在不同于往常,是避難于此,皇上又臥病于床,皇后身為后宮之主母儀天下,理應為皇上排憂解難才對,怎能叫干預朝政呢?” 貞皇后又問道:“妹妹所听到的情況可是事實,倘若是傳聞,我等輕意詢問皇上不是惹皇上生气嗎?又要罵我們多管閒事了。” “實不相瞞娘娘,我听到的消息還不止于這些呢?据說我朝同俄人簽訂的《愛琿條約》也是肅順等人私下同意,也沒有奏請皇上。” 貞皇后一听有這等大事也火了,站起來說道: “走,問一問皇上有無此事,倘若真有,一定找肅順等人理會,決不能讓他們獨攬朝政,誤國誤民!” 貞皇后和懿貴妃來到煙波致爽殿,咸丰皇上剛剛用過藥,咳嗽稍輕一下。兩人問過安便分左右坐在床前,咸丰略微有點吃力地問道: “你們兩人同時到此,一定有什么事同朕商量吧?” 貞皇后看看皇上便說道:“皇上是否有回鑾京師之心?” 咸丰歎息道:“朕早有回鑾之心,也不知京城修复如何?估計洋人對京師破坏甚重,奕鱏等留守大臣尚沒有修繕完工,否則早有奏折到此了。” 咸丰看看貞皇后,“怎么?你們現在也想回京了嗎?” 貞皇后沒有回答皇上的問話,又問道: “皇上果真沒有見到恭親王等人奏請皇上回鑾的奏折?” “怎么?京城修复完畢了,恭王奏請朕回鑾了?朕怎么沒有見到折子?” 懿貴妃從旁邊添油加醋地說:“听說讓肅順等人押了下來。哼!這些人也太膽大妄為了,皇上給他們處理政事的權力,并沒讓他們事事欺瞞著皇上獨斷專行!” 咸丰知道懿貴妃与肅順因為路上膳食和換車的事有隔閡,也沒把她的話放在心上,只淡淡地說道: “朕令肅順等人全權處理一切朝政,他們一定是怕朕知道的太多勞神傷身子就沒有奏報,這也不是什么大事,何況如今天寒地凍路滑,朕又臥病在床,如何回鑾呢?他們才作主回复恭王暫不回鑾。” 懿貴妃一听皇上的話,根本不相信自己,而是偏向著肅順等人,十分惱火,又進一步慫恿說: “這事倒也罷了,皇上一直反對的《愛琿條約》他們也自作主張答應了,皇上怎不會不管吧?” 《愛琿條約》一事咸丰是知道的,但他為了不背這個千古罵名,就私下讓肅順代筆簽訂,對外只說自己一概不知,想讓肅順為自己背上喪權辱國的罵名。 咸丰見懿貴妃提起此事,也不想解釋什么。他知道今天貞皇后到此也是懿貴妃躥掇的,就向她們揮了揮手: “你二人回去吧,這些是國家大事,請你們不要干預,朕自有分寸。” 二人無奈,只好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了。 澄湖煙雨樓。 肅順正坐在樓上獨酌斟獨飲,望著冰封的湖面和遠處原野上皚皚白雪,他心情舒暢,怡然自樂,詩情大發,端起酒杯,臨窗朗聲誦道: 万樹梨花迎風開, 舖天蓋地覆澄湖。 臨窗高歌獨斟酒, 煙雨樓上笑開怀。 他年寄寓篱檐下, 今朝擁梅蝶飛來。 赫赫聲威震大地, 颯颯旌旗斗風采。 肅順邊詩邊飲,陶醉在自己大權在握的胜利中,和野心勃勃的變幻中。怎能不使他得意忘形呢?當初只是一個門客寄居在柏葰和奕鱏府中,經過自己的努力奮斗,獲得當今圣上賞識,從一名普通的京官到如今的一品大員,乃至現在的權傾于世。皇上病倒了,并且得的是那該死的病,而皇上對自己信任有加,只要皇上一旦宴駕,自己就是輔政大臣,如此年幼的娃娃還不任其擺布嗎?适當的時机都有可能取而代之。哈哈,到那時自己也登上御座,享受一下君臨天下的威武之味道。 肅順正在想著好事,忽見御前太監杜雙奎慌慌張張地進來說: “肅大人,大事不好,剛才懿貴妃躥掇皇后娘娘到皇上面前告大人一狀。” “她們向皇上說了些什么?” “小的也沒听清楚,只听懿貴妃說什么恭親王的奏折,還有什么《愛琿條約》之類的事。” 肅順暗暗心惊,這些事她怎么會知道,莫非我的身邊也有懿貴妃的暗探。如此看來,這位蘭姑娘果真不是平庸之輩,今后還要小心一點,以防被她抓住什么把柄,但他仍不動聲色地問: “皇上說了些什么?” “小的沒听皇上說什么就把她們兩人打發回去了,她們一走,小的便找個空子來報告給大人。” 肅順點點頭,“你先回去吧,以后遇到這樣的事听清楚一些,多留些神儿。” “是,大人!” 杜雙奎走后,肅順再也沒有剛才的豪情興致,他又小飲几杯,才离開煙雨樓去找載垣商量對策。 載垣一听惊奇道:“懿貴妃怎會知道呢?莫非是景壽這家伙告的密?因為這事只有我們三人知道。” 肅順搖搖頭,“不可能,倘若是景壽告的密,他會直接告訴皇上,決不會告訴懿貴妃的。” “肅大人你認為皇上會不會埋怨我等呢?” “只有先見見皇上,從皇上的態度上見机行事。即使皇上沒有怨惱之辭也要想方設法消除皇上的心中疑慮,否則,讓皇上對我等失去了信心對將來沒有好處。”肅順分析道。 二人來到煙波致爽殿,咸丰剛剛坐起,听說肅順与載垣來見,便讓他們進殿敘話。 肅順看見皇上神色和往常并無什么异樣,稍稍松口气,仍謹慎地問道: “皇上龍体康复如何?” 咸丰略有感傷地說:“朕的病最忌嚴冬,而今又碰上這倒霉的天气,一直不見好轉。” 肅順立即關切地說:“皇上不必憂慮,皇上只是偶感傷寒,經御醫悉心治療,待春暖花開大气回轉的時候,病自然會好起來的。” 載垣趁机從旁連說道:“前不久恭親王來奏折請皇上回鑾,我們几人見皇上龍体尚未康复,唯恐提及此事触動皇上心事,就沒有把回鑾之事奏請皇上。如今見皇上面色較往日稍好一些,不知皇上是否同意回鑾?” 咸丰面無表情地說:“朕早有回鑾之心,只是得了這倒霉的病,又逢上如今寒冷的天气,怎經得起路途顛簸勞頓,回鑾之事只有等到陽春之日了。” “我等也是從這几點為圣上考慮的,讓恭親王妥善處理好戰后修繕之事,等到來年春日皇上回鑾決不能看見破敗的京城,特令他進一步修補完善。” 肅順邊說邊留心皇上面上表情細微的變化,見皇上對他們并無猜忌之心,這才安然放心。忽又想起一件事,奏清道: “前日恭王又送來一道折子,說洋人今后与我朝交往增多,洋人希望我朝設立一個專門机构同他們打交道,皇上以為如何?” 咸丰想了想,淡淡地說道: “條約都已簽訂,洋人的這一小小要求豈有不答應之理。何況現在与人交往頻繁,能有這么一個專門机构也有利于我朝与洋人交涉事務。” “皇上以為設立一個什么樣的机构呢?” 咸丰思考片刻答道:“在六部之外再設立一個總理各國事務的衙門吧,令它与六部并列,直屬軍机處。” 肅順一見皇上爽快地答應了,又問了一句: “皇上以為這個總理衙門由誰負責最合适呢?” “此次條約簽署都是奕鱏与洋人交涉的,他与洋人打交道最多,也諳洋人的心理,就暫由他負責吧!” 肅順沒想到皇上与奕鱏一向不和今天卻又把此重任交給奕鱏負責,心中十分惱火。當然,感丰這樣做也是有他自己的想法,与洋人打交道決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奕鱏雖与自己有隙,但對外來說必定是親兄弟,決不會胳膊肘向外彎而偏向洋人,他會站在大清國的利益上与洋人針鋒相對的,應該說在利益上与自己是一致的。何況總理衙門直屬軍机處,在自己掌管之下,遇到一些重大的事仍要自己親自裁決。 肅順和載垣從煙波致爽殿出來,載垣松口气說: “皇上沒有對我等流露出一絲一毫的不滿之辭,也沒有任何猜疑之心,肅兄該放心了吧?” 肅順仍有顧慮地搖搖頭,“皇上雖然對我等信任有加,但貞皇后和懿貴妃卻對我們有猜忌之心,特別是懿貴妃心計頗深,又心毒手辣,不可不防。當然,她們再逞能也不過兩個女流之輩,沒有什么可怕的,必須時刻提防守京的眾臣,特別是奕鱏,他如今坐鎮京師是京中眾人的首腦,又手握重權,不能不小心從事。” “以肅兄所見,如今當務之急咋辦?” 肅順冷冷一笑,“首先向外封鎖皇上病重的消息,決不允許京師中任何人知道,以免京中來人探望,那樣對我們不利。” 載垣有點為難,“皇上一病不是十天半月,這消息能夠封鎖住嗎?” “怎能封鎖不住?外臣不准來熱河行宮,這熱河行宮通向其他地方的大小道路加強防守,用明暗哨封鎖道口,對來往行人嚴加盤查。再者,以保護皇上安全的名義加強避暑山庄的防衛,監視貞皇后、懿貴妃還有醇親王等人的行動与來往人員,不放過任何一個到京師傳遞信息之人。” 載垣又問道:“除此之外,還要做哪些防范工作中?” 肅順想了想說:“防范工作做到以上几點就可保證万無一失了。其次就是离散皇上對奕鱏的信任。奕鱏是足智多謀之人,憑個人才智我等皆不是他的對手,他如今重權在握,不可不防。皇上雖然与他有隔閡,但在關鍵時刻仍會重用于他,任命總理衙門一職可見一斑。從這點考慮,皇上一旦感覺自己不久于人世,在任命贊襄大臣時,很可能讓奕鱏為首輔大臣,如果是那樣,奕鱏与奕鱏等人聯起手來,你我的美好打算都將成為泡影,還可能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肅順的一番話令載垣吃惊不小,他著急地問道: “肅兄認為如何离散皇上与奕鱏的關系,讓皇上對奕鱏存有戒備之心,以致于到死不再重用奕鱏。” 肅順思考片刻在載垣身邊嘀咕几句,載垣听了連連點頭: “妙,妙!哼,不怕奕鱏不受猜疑。” 肅順也哈哈一笑,“恰親王,只要按照我的計策行事,將來這朝中的大權都是我的了。” 載垣忽然又問道:“懿貴妃一向對肅兄怀有不滿,肅兄難道不想殺殺她的女人脾气嗎?” 肅順輕輕捋持下巴上的髭須,奸笑道: “我不僅讓那騷娘們知道我肅順的厲害,還要讓奕鱏也知道与我爭女人的下場!” 肅順說著,臉籠上一層陰險奸詐的神色,一個狠毒的計策在他心目中形成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