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慈禧太后語帶顫音,問道:“榮祿,你還認識我嗎?” 奕鱏看著肅順被押上囚車,禁不住哈哈大笑。 一副寬大透明的玉制彩帘輕輕落下,將6歲的皇帝和兩宮太后隔离開來。 英王仰天歎道:“天王,我陳玉成有負您的厚望,只有一死盡忠了!” 一八六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兩宮皇太后及幼皇載淳在熱河行宮煙波致爽殿召見了贊襄政務的八大臣,及在熱河的所有王公大臣親王貝勒。 眾人朝拜禮畢,鈕祜祿氏皇太后看看眾人,問道: “回鑾与祭拜之事辦理得怎樣了?” 恰親王載垣出班奏道:“一切准備完畢,請太后行祭奠之禮吧,禮畢即可登程。” 鈕祜祿氏點點頭,“自大行皇帝殯天以來有勞各位王大臣了,特別是八位顧命大臣更是辛勞。皇上年幼,我們姐妹又處于悲痛之中,遇事心亂,難免做出什么不當的言行還請各位王大臣及親王貝勒多多擔待。前几日雖与八位贊襄大臣有點言辭相爭,也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把事情辦得更好一些,不辜負先皇遺訓,如今想來實在不應該,事情既然過去也就把那些不快之事忘卻吧,務必确保回鑾一路平安,待回到京師一定論功行賞,各有封賞。” 鈕祜祿氏看一眼坐在身旁的那拉氏,那拉氏會意,清理一下嗓子問道: “回鑾儀隊和護衛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端華出班奏道:“鑾儀衛由恰親王負責,統率人馬近万人,下屬兩支衛隊,一是熱河都統所屬的熱河、喀喇河屯。察哈爾、木蘭圍場等地的兵馬七千人作侍衛隊,另一隊就是守護行宮的官兵三千人作儀仗隊。肅順所統轄的前鋒營、護軍營、以器營、健銳營、虎槍營四千人作偵察向導在前面開道。此外,跟在梓宮与鑾駕后面的還有臨時調遣而來的扈從部隊近万人,主要有黑龍江、吉林、盛京、西安來的馬隊步隊,由直隸總督文煜節制。沿途各州縣隨時作好接應准備,京師、密云一帶有胜保將軍帶隊迎駕。請問太后,如此安排是否還有什么不妥之處,請太后明示。” 那拉氏點點頭,“鄭親王如此安排甚當,但新皇之禮儀是喜儀喜樂,彩旗招展,而先皇梓官卻是哀儀悲樂,白幡飄動,兩儀相并而行不大合适吧?” 景壽也上前說道:“太后所言极是,以微臣所見不如將梓宮儀列与皇上皇太后儀列分開,喜儀先行,哀儀后至,鄭王爺以為如何?” 端華點頭說道:“這樣也好,只是如此安排我等更要多多費心料理路上事宜了。” 經過商定,由肅順所率人馬扶運先皇靈柩隨后,載垣。端華等人保護皇上皇太后先行。 那拉氏很感激地說道:“全部回鑾總務由鄭親王一人總負責,實在有勞王爺了,待回京之后重賞王爺吧。” 端華一听十分得意,又故意邀功地說道: “臣不僅事務繁雜,勞心費腦,還要統率三旗兵馬,來回奔波。” 那拉氏一見端華中計,立即說道: “既然鄭王爺如此辛苦,為了這回鑾的全局統籌謀划妥善,那步軍統領一職由他人擔任吧。” 端華一怔,但馬上說道:“這樣也好,但不知太后准備讓何人代任?” 那拉氏轉向鈕祜祿氏,“姐姐以為由誰接任較合适?” 鈕祜祿裝作認真思考片刻的樣子說: “奕鱏閒著無事就讓他暫勞吧,待回京之后仍由鄭王爺擔任。” “就按姐姐所言由奕鱏暫且接任步軍統領職務。” 那拉氏說著,提高了嗓門對站在旁邊的奕鱏說道: “醇王爺,我們姐妹已經同鄭親王商定,因鄭王爺事務繁忙,步軍統領一職暫由你接任,悉心掌管回鑾軍務不得有絲毫怠慢!” “喳!”奕鱏興奮地接過端華手中的調兵今牌。 兩宮太后見奪下了端華的兵權,心中都長出一口气,本想再設法奪取載垣鑾儀衛、上虞備處的職務,怕引起怀疑沒有這樣做。 回鑾事務協商齊備后,兩宮太后和新皇載淳一起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來到咸丰皇帝靈柩前行奠祭禮。 高大朱紅的靈柩前黑紗白幔飄動,旌旗幡幢林立,靈位前擺滿各种珍玩器皿。全身玄色長袍的兩宮太后攙扶著載淳來到靈前跪下。一陣凄婉的哀樂響后,身著縮素的宮女遞上酒菜請皇上祭酒。三巡之后,又是全身縮素的宮女上前點燃金箔紙錢,由皇上皇太后祭錢。接著,又拜祭了天靈,如此在繁瑣的祭奠之后,兩宮太后与皇上才洒淚辭別先皇靈柩。 太后、皇上回到儀隊坐入御車,各种車輛馬匹早已准備齊全,一聲令下,三聲隆隆的禮炮聲中,回鑾的儀隊浩浩蕩蕩直奔京師而來。 秋高气爽。 一群南飛的大雁從長蛇似的儀隊頭上經過,嗽嗽長鳴牽動那拉氏皇太后一腔思緒,秋歸秋又回,雁來雁又去,這一年的匆匆時光里,景依舊,人事已非,此番回鑾京師能否完全按照自己所臆思的那樣呢?她心中實在沒底。雖然奕鱏几次暗中傳來話万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就是早早回鑾京城,如今回鑾了,奕鱏能夠將八大臣一网打盡嗎?她相信奕鱏的用人之道和對政局處理的才智,但也有一絲的顧慮,奕鱏必定年輕,比起那老謀深算的政客實在嫩了許多。 唉——但愿上蒼能夠保佑我如愿以償! 那拉氏輕輕撩開車帘向外望去,近處,飽滿的谷料散發出香气,高粱正舉著火把,偶爾有几株實在舉累了,把頭低了下來休息休息。遠處,楓林在燃燒著,迎著東升的太陽,給人一股激進昂揚的情緒。 那拉氏仿佛被這火一般的情緒點燃了,一掃剛才的憂愁与消沉,哼著歡快的小曲: 秋天里喲太陽紅, 姑娘上山采茶忙。 雁儿喲從天上飛。 采茶姑娘唱小曲。 小曲儿喲隨水流, 流到山下情哥哥的心窩窩, 情哥哥喲擔柴忙, 沒有時間把妹想, 只能對著山頭把歌儿唱。 那拉氏正小聲哼唱著,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從后邊傳來。她驀地一惊,探頭向外望去,一匹戰馬正從身邊經過,馬上那人似乎意識到這是皇太后的車,猛然勒緊馬緩了下來。 那拉氏抬眼向那人望去,內心一怔,好奇怪這人如此面熟,似乎在哪里見過,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馬上那人也向太后的車子看了看,他一見太后正挑著車帘注視自己,急忙下馬施禮說道: “在下急馬惊動大后,清太后恕罪!” 這人雖是一瞥,卻也是內心一震,這位太后為何這般面熟,好像似曾相識,但轉念一想又不可能,自己的級別身份哪有見過太后的机會,何況自己從來也沒有踏進宮內一步。 不待他細想下去,那拉氏問道: “這位將軍,你叫什么名字,現任何職?在誰帳下听令?” 這人一見太后詢問,非常緊張,他受肅順之命沿途偵探回鑾儀隊的詳細情況,并及時報告正在后面護送梓梓宮的肅順。 原來肅順等人商定皇上皇太后回鑾儀駕同咸丰梓宮同時行進,由于兩宮太后認為這樣做不合适,要求喜儀先行,哀儀后隨,肅順所負責的哀儀与載垣、端華等人負責的喜儀拉開了距离。同時,也由于端華聰明反被聰明誤,步軍統領一職被太后收回委任給奕鱏,更令肅順生疑。 這步軍統領是專管滿、蒙、漢三旗步兵的統帥,享有极大的權力。那拉氏委婉向端華奪權時肅順想出面阻攔,但由于晚了一步才沒有出列相阻,但他對兩宮皇太后的這一舉措猜疑不定,唯恐行進途中有變,才時刻派榮祿不停地騎馬巡視偵探回報,一旦發現可疑的舉動及時相告。 榮祿因為順天鄉試案而被肅順收為門下,憑著榮祿的机靈与聰明很快取得肅順的信任,并成為心腹之人。剛才,他再次奉肅順之命向前察看情況,因為把馬騎得太急惊動了那拉氏皇太后。 榮祿一听大后詢問,只好如實答道: “奴才叫榮祿,向導處侍衛,在肅順肅大人帳下听令。” “什么,你叫榮祿?哪個榮祿?何許人氏?” 那拉氏盡量使自己內心平靜,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這個名字對她太熟悉了,埋藏在她心靈深處,偶爾一提起,必將勾起他悠遠的情愫与辛酸的回憶。 榮祿一見太后面露惊疑之色,不知自己剛才說錯了什么,只謹慎地答道: “奴才榮祿,字仲華,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父親是騎都尉,曾任江蘇鎮江總兵。” 哦!果然是那個榮祿,自己朝思暮想的榮祿。 那拉氏用略帶顫抖的聲音問道:“榮祿,你可認識我了?” “奴才不敢窺視皇太后尊嚴。”榮祿小心翼翼地答道。 “本宮恕你無罪,仔細看看,能否認出我來。” 榮祿剛才雖是無意一瞥就覺得這位太后似曾相識,如今一听對方這么說,真的抬眼仔細看去,心里想道:倘若太后真是自己的相識或什么親戚,那自己將來也好有個靠山。肅順雖然十分欣賞自己,信任自己,但他只是把自己當作一條狗來使喚,真正的好處卻得不到。再說肅順得罪人太多,如今雖然有些實權,也有心与兩宮太后一爭高低,鹿死誰手還難以預料。如果再能攀上太后作為靠山,何愁將來不能夠輝黃騰達。 榮祿仔細一看,大吃一惊,脫口失惊叫道: “蘭儿?你是蘭——” 榮祿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急忙止住說出的話。他知道眼前坐在車上的女人是貴為千金之尊的皇太后,再也不是自己當年的蘭儿。榮祿此時的心里有一股說不出的味儿,蘭儿,他夢牽魂繞的蘭儿,如今就在眼前,他曾在心里呼喚千万遍,可如今只能把話儿咽在肚里,兩人之間的差別太大,可謂天壤之別。 那拉氏見榮祿認出了自己,凄婉地笑了一下: “榮祿,你還記得我嗎?” 榮祿又看那拉氏一眼,無語地點點頭,他心里在說:我記得,永遠記得,我們曾經發過誓,許過愿,我一直堅守諾言,而你—— 那拉氏把車帘挑得更高和榮祿邊走邊談。 “你是何時從鎮江回到京城的?又如何到肅順府上當差?” “回大后話,在太后离開鎮江的第二年奴才就隨家父調任京師回京了。” 接著,榮祿又簡單講述自己如何到肅順門下做事的經過。這些話本不應講,或者可以撒一下謊,不知為何,在皇太后面前,确切地說,在蘭儿面前,他無法不說實話。 那拉氏也是心潮起伏,內心有千言万語卻無從說起,她抬眼看看榮祿: “你變多了,人也長高了,變胖了,更加英俊了。” 榮祿苦笑一下,“皇太后也變了,如果不是皇后提醒,奴才還真的不敢認識呢?” 那拉氏淡淡一笑,“你不必客气,也不必多禮,還像從前一樣稱呼我。” “奴才不敢。” “我喜歡你像從前一樣稱呼我,何況這是私下談話,你不必拘束。” 那拉氏說著,又瞟了膘馬上的榮祿,問道: “我与從前相比變了嗎?” 榮祿又點點頭。 “說說看,哪些地方變了?變好還是變坏了?” 几句交談榮祿心里放松許多,大著膽子說道: “你變得成熟、大方、穩重、干練、高貴了。” 那拉氏婉爾一笑。 “還有哪些地方變了?” 榮祿更大膽了,把馬靠近車廂,小聲說道: “你變得比原先更加漂亮了。” 那拉氏心里美滋滋的,她又進一步問道: “你現在是否有了妻室?” 榮祿一听,心里酸溜溜的,帶著一絲幽怨的口气說: “還沒有,也不准備婚配。” 那拉氏的情絲仿佛被他的這句話給點燃了,心里熱辣辣的,那來自心靈深處的火苗焚燒著,從底向上躥蹦著。那拉氏沉默片刻,微紅著臉問道: “你還記得我們曾經的誓言嗎?” 榮祿鼻子一酸,几乎流下淚來。 “怎么不記得,那句話已經融入我的血里,就是死了到另一個世上也會記得:沒有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生死相許,非你不嫁,非我不娶。” 這最后一句話榮祿几乎是在喉嚨里發出的。此時此刻,他的心如打碎了五味瓶,有一种從未体驗過的感覺,我沒娶而你卻嫁了。唉,問世間情為何物,愛有几許? 那拉氏也知道榮祿的心十分難受,凄然一笑: “我知道你埋怨我,可是,我的苦心和處境又有誰能夠了解呢?” 榮祿急忙辣容答道:“奴才不敢埋怨太后,奴才應該為太后高興才對,奴才一時失態請大后原諒!” 那拉氏仍然只顧講下去:“那句誓言我已經背過九千九百九十九回了,可皇命難違,自從离開鎮江后我也曾四處打听你,都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我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才人選秀女進宮。唉,也是為了生存為了活命吧,我們家的處境你也知道,如果不是那樣,只怕活不到今天与你相見了。” 那拉氏已滿淚洒滿面。 榮祿沉默了。 兩人都沉默了,任憑車輪聲和馬蹄聲填補這沉默之中的空白。 過了許久,那拉氏才突然問道: “你在肅順門下當差,也一定了解肅順的所作所為,知道我与肅順之間的關系吧?” 榮祿點點頭。 “一定是肅順派你來監視皇上和我以及鈕祜祿氏?” 榮祿又看了一眼那拉氏,點點頭。 那拉氏歎息一聲,“我孤儿寡母到今天這地步,大權被他肅順獨攬仍猜疑我等,這個奸人賊子真是心狠手辣死有余辜。可惜我不是六尺男子漢,否則,一定將其殺死!” 那拉氏說著,偷眼看一下馬上面無表情的榮祿,又試探著問道: “莫非肅順等人准備在回鑾的路上對我們孤儿寡母下毒手?” 榮祿意識到那拉氏在套他的話,稍稍遲疑一下,只听那拉氏說道: “憑你的聰明才智和人生前途不應在肅順門下當一個不出名的小官,應該積极向上,努力爭取,你的前途要比肅順好得多,肅順雖然一時掌權也不過是小人得勢如秋天田野里的螞蚌,不會長久的。” 榮祿考慮片刻,把馬靠近車廂,低聲說道: “肅順本來准備在回鑾途中有所行動,但他沒有扭過載垣、端華等人,才放棄這個念頭。但他擔心兩位皇太后聯合醇王爺与恭王爺等人在路上對他們采取行動,特意派我來前面偵察。” 那拉氏故意歎息道:“肅順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等孤儿寡母傷心都來不及哪有心思与他爭權奪利。皇上如此年幼無知,我們姐妹又都是無用的婦人,手無縛雞之力,怎會加害于他,這不過是他想加害于我們孤儿寡母謀權篡國的借口罷了。你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七尺熱血男儿怎能忠奸不辨站在肅順一方,處處听命于他驅使,豈不辱了祖宗的名聲,也辜負了我對你的一片真情,實在令我失望。” 那拉氏見榮祿低下了頭,又說道: “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何況你也是初陷不久,又沒有做過什么劣跡,改過自新還來得及。又有著這層特殊關系,只要忠心耿耿地效忠朝廷,我會重用你,讓你平步青云,將來一定比肅順的官大。我也一定想辦法把你調到宮內任職,那樣,你我就可天天相見,朝夕相處了。” 那拉氏故意慢聲細語地說著,邊說又邊向榮祿暗送秋波。 榮祿終于被打動了,下決心說道: “請太后放心,我榮祿為太后就是死也心甘情愿,既然當年有誓在先:生死相許。你的心你的意你的情我領了,我雖然沒有大權,但也會盡力拼命保護皇上和太后的。有什么事請太后盡管吩咐!” “肅順那邊你如何回話?” “請太后放心,那里該如何做我還是知道的,好歹肅順還很信任我。” 那拉氏終于放心了,她沖著榮祿點點頭: “如果肅順有什么舉動提前通知我,該如何處理我會隨時通知你的。” 榮祿看看時間,對那拉氏說道: “時辰不早了,我要回去了,以防耽擱太久引起肅順的怀疑,他那人生性多疑,誰也不完全信任,有時連他自己他都不相信。” 榮祿說完掉轉馬頭策馬而去,給那拉氏留下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望著榮祿离去的背影,那拉氏想起她那美麗、甜蜜而又痛苦辛酸的往事。 嘰喳,嘰喳。 枝上的雀儿蹦跳著,追逐著,似乎正和著明媚的春光爭嬉。那樹上的枝儿也正吐翠斗姘,招引著蜂蝶,誘引著的怀春少女与多情的少男來此相偎相依。 但這一切,對于匆匆急走的蘭儿都是良辰美景虛設,她哪還有心思欣賞著春色春光?父親已經臥病一年有余,從安徽宁池到安慶,如今又轉展到江蘇鎮江,几經求醫訪仙,父親的病不但毫無轉机,反而一天重似一天。所有的家資都耗盡了,如今只好將一些值錢的家當拿去典當。 這走向當舖的路她不知走過多少遍了,她不情愿走在這偏僻的路上,也不情愿踏進那當舖的門,她知道那舖子里的掌柜對她唾涎三尺,早就有不怀好意之心。也正是自己的姿色迷住了那掌柜的,自己每次去典當東西,值一兩銀子的東西總能當回二三兩來,但她明白這多當回來的錢是用委曲換來的。每次典當東西,那掌柜都糾纏不休,出語污穢,有時還動手動腳,不過,每次碰到這尷尬的場面,都被她—一巧妙地應酬過去了。不這樣做又有啥法?父親需要用那僅有的當錢抓藥,全家靠她養家糊口。每次走在這通過當舖的小路上,蘭儿總委屈得淚眼汪汪,但她只能把淚悄悄地咽進肚里,她是一位倔強好胜的姑娘,不想讓人看到她的弱點。 蘭儿走進了當舖,掌柜正在邊吸著大煙邊撥弄著算盤,一見蘭儿來了,急忙滿臉堆笑地站了起來。 “啊呀,是蘭大姑娘呀,你又來了,這回又當些什么呀,快拿來我看看。” “王掌柜,我當一副銀頭花儿,你看能值多少錢儿?”蘭儿怯怯地說。 王掌柜接過那銀頭花儿看了看,往柜台上一放。 “這個也值不了多少錢,最多也只是十塊八塊的,你家沒有更值錢的嗎?比如,嘻嘻……” 蘭儿見王掌柜色迷迷的小眼睛心里生厭,但她只好強作笑臉地說: “我們家值錢的東西都當了,只剩下這一副銀頭花儿還是母親陪嫁的頭飾呢?王掌柜,這可是純銀子的,至少也值三十五十的,怎么只值十塊呢?你看走眼了不成?” “哈哈,你這小鬼精還來騙我老家伙,不瞞你說,我干這行的時間只怕比你的年齡還長呢?怎會看走眼?我是靠什么吃飯的?你這小美人儿。” 王掌柜說著,伸手往蘭儿白淨的臉上捏一把。 “哼!”蘭儿把臉一沉,裝作惱了的樣子,“你不識貨就算了,我拿到別的當舖去當。” 蘭儿說著,就要轉身离去。王掌柜慌了,一把扯住蘭儿的胳膊: “小鬼精,就依你,當三十塊錢中不中?” 蘭儿心里高興,她知道這副銀頭花儿就是新買的也不過二十塊錢,又裝作不太情愿的樣子說: “才三十塊?低了點吧,至少也應給四十塊呀,王掌柜,你說是嗎?” 王掌柜瞅瞅蘭儿那濃淡适中的眉毛,白淨的瓜子臉,櫻桃一般的小口,和高高的鼻梁与一排糯米一般的小牙,特別是她那一對勾魂眼儿,王掌柜張著嘴,口水流了多長,傻愣愣地在那里憨盯著蘭儿不說話。 蘭儿故意用手碰碰了王掌柜的老臉: “王掌柜,你說給不給四十塊錢?” 王掌柜這才醒過神來,把口水吸到嘴里,又順手抹一下沾濕的下巴,一咬牙: “再給加五塊,三十五,再多一個子儿都不出。實話告訴你這五塊還是你蘭姑娘的眼睛值的錢呢?如果換一個人來當,這副銀花儿最多給二十塊錢。” “王掌柜,這么說我的眼睛才值十五塊錢?” “哈哈,蘭姑娘這么說,我還真得給蘭姑娘開個价呢?根据我干多年當舖的經驗,蘭姑娘至少也值一千塊,如果蘭姑娘愿當,我夫還可再多加几個,嘿嘿,美人儿,當不當呀?給我做個三房,還愁你沒吃的沒喝的,還需要這么拋頭露面風吹日晒又遭人譏笑嗎?蘭姑娘若有意,盡管開個价,回去后再同你家人商量商量。” 王掌柜邊遞錢也把手伸過來摸摸蘭儿那對高聳的乳房。 蘭儿急忙一扭身去抓王掌柜手中的錢,不小心扑了空,一頭栽在王掌柜怀里,王掌柜以為蘭儿是故意投向自己怀抱的,急忙將她死死抱住,蠻橫地在蘭儿臉上脖上身上啃了起來。 蘭儿急得又打又撕卻無法逃過王掌柜的手。這又是一條僻靜的小街,行人又少,進得當舖的人更少。 蘭儿急得哭了起來,邊哭邊嚷道: “快來人呀,來人呀!” 王掌柜剛把蘭儿的腰帶解開,正要干那事,突然听到一聲大喝: “大膽的刁民,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調戲人家姑娘!” 接著,王掌柜就被踢了兩腳滾到旁邊。 蘭儿整理好衣服,理一下零亂的發絲,流著淚謝道: “多謝大哥救了小女!” “姑娘不必多禮,請起吧。” 蘭儿抬眼看見面前這位少男,年齡和自己不相上下,卻一表人材,生得雖然溫文爾雅,但也英俊蕭洒,眉宇間有一股豪气。再看此人的裝束,頭戴青緞瓜皮帽,上有一個碧玉的頂子,身穿一件紫綢長袍,外罩藍緞馬甲,薄底軟幫的青緞靴子顯得合体又大方。一副官宦子弟打扮。 不待蘭儿說話,那青年就要拉著王掌柜去見官,這可把王掌柜嚇坏了。但王掌柜也是標准的地痞,又是見過世面的人,哪把這青年放在眼里,從地上爬了起來,揉一揉踢痛的屁股,冷笑道: “小子,你是什么人敢在這里撒野,坏了爺的好事!” “大膽的狂徒,欺負人家姑娘,還敢在這里充硬,你不是問我是什么人嗎?告訴你,小爺是鎮江總兵長壽的公子榮祿,你這狂徒既然撒野,就与我去見官!” 王掌柜一听這位公子是鎮江總兵長壽的儿子,哪里還敢再逞強,只得跪下求饒: “小爺饒過小人一回吧,是小的有眼不識泰山,大爺不計小人過,求小爺饒過我一回吧,如果大爺把小人送人大牢,小的一家老小就沒有生活的門路了。” 蘭儿也從旁邊代王掌柜求情說:“榮公子,你就看在小女的份上饒過他吧。” 榮祿這才繞過王掌柜和蘭儿一同走出當舖,他們邊走邊談。 “敢問姑娘尊姓大名,看相貌也不似平常百姓人家,為何落追到典當物品度日的地步!” “回榮公子,小女蘭儿,葉赫那拉氏,因父親遭奸人陷害罷了官,一气之下得了病,如今臥床一年有余,家中的一切都賣光了,只怕父親他——” 蘭儿沒有說下去,兩行清淚又涌了出來。 “這么說你是鑲藍旗人,我們都是旗人,在這漢人居住地為官需要事事小心,相互照應,你家既然有了這困難,我家理所照顧,給予接濟。” 蘭儿急忙施禮,“今日萍水相逢,蒙公子相救都已經感恩不盡,哪里還敢勞公子破費,出手接濟呢?” “蘭姑娘這樣講就見外了,救他人之所急也是讀書人的美德,莫非蘭姑娘不想讓小生成就這美德不成?” “只是讓公子破費,小女實覺得內心有愧……” 不待蘭儿說下去,榮祿把一錠金子塞到蘭儿手中: “蘭姑娘先拿著,待我回府稟告家父,一定前往蘭姑娘府上探視伯父病情,請蘭姑娘告訴小生府上地址?” “小女家貧寄居一朋友家,哪里還稱得上府呢?致于探視就不必了,小女一定讓家人去總兵府回謝呢?” 蘭儿嘴里這么說,仍把家中大致位置告訴了榮祿。 几天后,榮祿果然又帶領一名家丁到蘭儿家中探望蘭儿父親惠征的病情,并送去二百兩白銀,他對蘭儿父母說他父親因公務纏身無暇前來拜會,特命他來探視。蘭儿父母更是感恩不盡。 從此,這一對少男少女你往我來,秋波暗送,愛情的花朵在他們之間悄悄開放了。 那拉氏正沉浸在往事的回憶中,突然听到前一陣威武雄壯的哈喊聲,她心里一惊擔心肅順等人在這節骨眼上作難,那樣她就前功盡棄了,急忙派人到前面打听。 張德順回來報告說,太常寺卿胜保將軍帶兵前來迎駕。 那拉氏仍有點將信將疑,她不知道奕鱏是否攏住胜保,這胜保帶兵前往迎駕是喜是憂一時尚不能斷定。 不多久,兩宮輿儀到來前面与胜保兵馬相逢,胜保立即跪迎皇上及兩宮皇太后。 兩宮皇太后下令稍歇与胜保相會,她們和皇上一同來到胜保臨時搭起的帳篷。這時,胜保才取出奕鱏親筆信呈上。兩宮大后一看,果然是奕鱏親筆,詢問兵變安排。那拉氏略一沉思,說道: “留守京師与熱河行宮眾臣對肅順等八大臣飛揚跋扈行為早有所聞有所見,他們矯旨攬權,圖謀不軌,罪不可敕。若到京師,八大臣再聯合其党羽,恐怕制服他們更難,不如趁在行進途中行事,將其突然逮捕,你以為如何?” 胜保又看看鈕祜祿氏皇太后,征求她的意見。鈕祜祿氏也點頭說道: “妹妹說得有理,令他們八大臣進京等于縱虎歸山,為防止回京鬧出更大的亂子,不如在路途之中將其捕獲,何況步軍統領一職已由奕鱏掌握,發動兵變也不會引起大的兵戈。” 鈕祜祿氏又略有顧慮道:“只是奕鱏在后与肅順同行,一是扶送梓宮,同時也是不引起肅順怀疑,但如何通知奕鱏舉事將肅順拿獲呢?” 那拉氏忙答道:“在肅順身邊有我的一位心腹,可令他通知奕鱏,由他們兩人聯合行動,必然能夠將肅順捕獲,還不致引起怀疑。” “這樣再好不過。”胜保說道,“我与恭王已經商定,為防不測,派我的兵接應皇上和兩宮大后進京,僅留空車隨儀隊行進以掩人耳目。待兩宮太后進人宮城立即召見眾大臣,歷數八大臣罪過,再下旨送往我等手中,這邊即刻動手,兩宮太后以為如何?” “這樣做更好,只是肅順多疑,時刻派人前來探視,如何能瞞住那探子的目光呢?何況那探子一見將軍的大軍在此,更會通報肅順,讓肅順有所惕防。” “肅順所派來偵探的人正是我的那位心腹,只要他來我自有話交待。” 果然,不多久,榮祿又快馬赶來,他一見有胜保大軍到此,也是大吃一惊,剛要掉轉馬頭回報,被那拉氏喊住,榮祿這才下馬來見。 那拉氏把榮祿帶到一個單間,正色說道: “榮祿,實不相瞞,肅順有謀權篡位之心,眾人皆知,奕鱏等王爺已決定將他捕獲處死,派遣先頭部隊胜保將軍的大軍已來此,肅順即將被擒,我念你我當年的情份為你開脫,并且給你一個立功的好机會,你愿不愿做?” 榮祿也知道那拉氏所說的是實話,急忙答道: “為情為義為節,只要太后吩咐,我榮祿肝膽涂地,在所不惜。” “好吧,你回去報告肅順,只說一切正常,并暗中通知与肅順同行的奕鱏早早作好准備,一旦諭旨到,立即將肅順捕獲。只要肅順被捉住你就是大功一件,回京后為你表功晉升也有個理由。” 榮祿點頭應道:“請大后放心!我不僅為醇王送信,也盡力協助他逮捕肅順。既然生死相許,早就應該為太后賣命出力,只是相見太晚。” 那拉氏送走榮祿,立即和鈕祜祿氏、皇上一同隨胜保派來的快車先行人京,留著几位宮女坐在車內隨鑾儀慢行。 兩宮皇太后及皇上簡行從小路來到京城,剛傳人皇宮就召見了奕鱏、桂良、周祖培、賈楨、文祥等人。 眾人剛一坐定,那拉氏就哭哭啼啼地說道: “大行皇帝殯天實在是肅順、載垣、端華等人的罪過,他們在先皇生病之初就把持大權,對外封鎖消息,多次強行勸阻先皇回鑾的要求。特別是先皇病重之時,這几人更是專橫攬權,有時對先皇也不放在眼里,對我們母子更是百般刁難,欲加害本宮,多虧姐姐与皇上等人求情,本宮才免于一死。就是這次回鑾,肅順仍是不許,若不是姐姐強行要求,只怕回鑾無望。肅順把我等困在熱河,有‘挾天子而令諸侯’之意,更有謀權奪位之心,肅順唯恐回京后遭到眾大臣的非議,有心在路上兵變,我等多虧胜保將軍及時相救,才從間道安全返京。” 那拉氏邊說邊抹眼淚。 鈕祜祿氏皇太后也十分悲傷地說道:“肅順等人違背大行皇帝遺旨,欲將我們姐妹置于他們控制之下,不准許參与任何國事,只能鈴印,無權閱覽疏章,稍有不慎便出言頂撞,一點不把新皇看在眼里,掌權之初就如此跋扈,時間一久豈不是鰲拜第二,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上見兩位額娘哭哭啼啼,也一個勁地嗚嗚直哭。 眾王公大臣見兩宮太后及皇上孤儿寡母哭得傷心,也頓生同情之心,特別是兩宮太后雖然如此年輕也都守了寡,本來都是光彩照人,風艷卓著的麗人,如今卻面容蒼白,神色暗淡,似乎歷經無數磨難,再加上身著孝服,更顯得憔悴。皇上小小年紀也面色慘白,不知受了多大的委屈。 周祖培狠狠地罵道:“肅順奸賊誤國,理當處死,請太后下旨吧!此等賊子若不早除,進城來更是大患。” 桂良也出班奏道:“事不遲疑,先將八大臣革職拿問,待回京之后再交刑部与宗人府議定罪狀。” 那拉氏看看一直沉默不語的奕鱏,奕鱏這才出班說道: “請兩宮太后先發兩道諭旨,一道是將八大臣革職拿問,另一道是公布其罪狀,有諭旨在,我等就可出京拘捕八大臣了。” 那拉氏會意,立即和鈕祜祿氏商定,著人書寫諭旨,加蓋“御賞”与“同道堂”兩印。 奕鱏等人立即接過諭旨領命而去。 一場血与火的宮廷政變正式開始。 肅順對這次回鑾實在不情愿,但其他几人不听自己的勸告,接受了兩宮太后的要求,自己孤掌難鳴。特別是回鑾的奠祭之時,兩宮大后奪了端華的步軍統領兵權,更讓肅順惱火,他狠狠地把自己的兄長訓了一通,訓也沒有用,兵權還是失去了。 肅順擔心地不是丟失兵權的事,他擔心回京的途中有變,自己被奕鱏派來的人捕獲,所以他要奕鱏与自己同行,共同扶送梓宮。他又派心腹之人榮祿往返察看情況,与載垣、端華等人之間互遞信息,及時掌握行程動向。 噠噠噠,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榮祿又赶回來了。 肅順待榮祿來到面前,徑直問道: “前面情況如何?” “回大人,一切正常。” “那你為何到如今才赶來?” “我剛才跑得遠了一點,因此來遲!” 肅順這才放下心來。已到了密云一帶,离京不遠了,再過一天多點就可到京了,只要路上不出差錯,回京就不會有什么變故。他們八大臣都是朝廷重臣,身居要職,每人各有一幫自己的勢力,只要八人相互配合,聯起手來,其他人想搬倒他們還不太容易。 肅順讓榮祿休息休息繼續偵察,“苦也只苦這几天,回京后讓你好好歇息,多給你些銀子,也到窖子里嘗嘗鮮。” 待榮祿走后,肅順又叫來一位心腹: “黃宗漢你再去前面察看一下,与怡親王、鄭親王取得聯系,了解行程情況。” “肅大人不是剛派榮祿偵察回來嗎” “不知為何,我總覺得榮祿這小子近几天的神色不大對勁,最好你再去親自了解一下我才放心。” 黃宗漢領命而去。 榮祿躲過肅順的耳目,立即找到奕鱏,他取出一份包裹,整齊的東西交給奕設說: “醇王,諭旨一到,望你早早安排捉拿肅順的事宜。” 奕鱏接過渝旨,點點頭: “這邊的人馬已經准備停當,只要那邊動手,我們立即行動。有沒有人來接應?” “如果前方行動順手,睿親王仁壽將來接應。” 奕鱏同榮祿商定,便策馬來到肅順那里說道: “肅大人,一路急赶士兵都疲勞了,此地离京只有百里之遙,不如稍稍休息之后再行。” 肅順看看天已近午,黃宗漢前去察看情況仍沒有回來,休息等候也好,就下令停止前進,埋鍋做飯。 肅順剛坐下不久,一陣塵煙飛來,黃宗漢快馬到前,跳下戰馬,慌慌張張地說道: “肅大人,不好,前面有變。” 肅順吃惊地問道:“前面出了什么事?” “我剛到太后鑾儀那里,就見隊伍大亂士兵四散惊逃,听說奕鱏和胜保帶兵將恰親王、鄭親王等人拿獲。” “那皇上和兩宮太后呢?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人有沒有控制住皇上和太后?” “听說也已經控制了皇上和太后的駕輿,但打開一看,里面根本沒有皇上与太后,只是几名宮女在里面。” 肅順更是吃惊,他瞥眼看見榮祿站在旁邊,破口罵道: 榮祿賊子誤我,“來人,給我將榮祿拿下!” 這時,奕鱏走上前,大喊一聲: “來人,把肅順、黃宗漢兩個誤國奸人給我拿下!” 早已准備好的將士從四周一擁而上將兩人捆住。 肅順急忙大喊:“劉琨、成琦,快來保護我!” 劉琨、成琦、富績等人帶兵赶來了。 奕鱏急忙掏出通旨朗聲念道: “吏部尚書、贊襄大臣肅順飛揚跋扈,弄權誤國,有篡位之心,著革去一切職務,逮捕入京,送交刑部嚴議,欽此!” 奕鱏讀罷諭旨,掃視一下眾下,又大聲說道: “我奉旨捉拿肅順奸賊,其余人一概不糾,誰敢抗旨,即行處死。” 劉琨、成琦等人一見奕鱏手中有旨,也都不敢輕意上前。 肅順急忙喝道:“沒有我贊襄大人的同意何來圣旨,你們給我將奕鱏拿下,所有的責任我來承擔。” 劉琨、成琦待人又想上前捕獲奕鱏,那邊一陣塵土飛揚,睿親王仁壽率領一隊人馬赶到,吆喝道: “只抓亂臣賊子肅順,其余人一概不糾,有違旨者斬!” 眾人一見睿親王所率的大隊人馬將他們圍住,誰還敢動,只好放下兵器,任憑肅順被押解入囚車。 奕鱏這才松口气問道:“睿王爺,前面情況如何?” “八大臣全部被逮,兩宮太后及皇上正在京城等我們回去呢?” 哈哈,奕鱏看著肅順被押上囚車,禁不住一陣大笑,這是胜利者的開怀大笑,也是自原配福晉去世以來第一次開怀大笑。 高大威嚴的太和殿 幼皇載淳坐在寬大的龍椅上,左邊坐著皇太后鈕祜祿氏,右邊坐著皇太后那拉氏,下面左右站立著王公大臣。 待眾親王及大臣們站定,那拉氏清理一下嗓子問道: “各位王爺大臣們,肅順等人已逮捕入獄,經宗人府議定,不知其罪狀共有几條,該處以何罪?” 奕鱏出班奏道:“肅順、載垣、端華三人所犯罪狀八條: 其一,不能盡心議和,失信西洋各國,導致先皇被迫逃至熱河行宮; 其二,欺下瞞上,阻止先皇回鑾,致使大行皇帝受熱河地气之寒,病死行在; 其三,違背先皇遺旨,矯詔阻撓太后參与朝政,對皇上及太后陽奉陰違; 其四,誹謗太后,离間太后与先皇及眾親王之間不和,意在從中漁利,居心叵測; 其五,目無皇上,出言頂撞兩宮太后,恫嚇皇上致哭,不忠不敬; 其六,假傳諭旨,捏造贊襄大權,暗中結朋納党,有謀權奪位之心; 其七,肅順擅坐御位,私用御用之物,有覬覲御位之心。 其八,回鑾之路途中,私派偵探監視皇上及兩宮太后行蹤,意在發動政變。 根据以上八條罪狀,肅順、端華、載垣三人罪不可恕應處以斬首示眾。” 鈕祜祿氏皇太后听罷奕鱏的奏報,點頭說道: “所議罪狀屬實,這三人理應處罪,但看在大行皇帝尚未發葬之際,加恩處斬,將罪魁禍首之人肅順行刑,棄尸街頭,以警他人。對載垣、端華兩人、念及是親王之銜,令其自盡即可。” “對八大臣其余几人將如何處理呢?” 鈕祜祿氏略一沉思問道:“妹妹以為如何?” “對于五大臣可以革職,加恩發配新疆效力。”那拉氏說道。 “未免有點太重了吧,依我之見,革職即可,就免于發配吧。” 那拉氏見鈕祜祿氏不听從自己的見解,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否定了自己的建議,心中有一絲的不快。 鈕祜祿氏見那拉氏不言語,就朗聲說道: “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五人革職,免其發配充軍之勞役。” 對八位贊襄大臣處理完畢,大學士賈楨、周祖培,吏部尚書沈北霖、刑部尚書趙光、大常寺卿胜保等人又一齊出班遞上奏折:“奏請皇太后親操政權以振綱紀折,聯名要求兩宮皇太后听政。 兩宮皇太后對奕鱏的如此安排十分滿意,欣然接受眾人的邀請,宣布從即日起實行兩宮大后共同垂帘听政,然后擇定吉日舉行新皇登基大典和太后听政大典。 兩宮大后為了感謝為自己發動政變的同党,第二天便發出諭旨,重新組建新的輔政領導小組。授恭親王奕鱏為議政王,令其在軍机處行走,并接管宗人府宗令。醇郡王奕鱏正式加封親王頭銜,授步軍統領一職,補授總管內務府大臣。命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沈兆霖、吏部有侍郎寶鋆、鴻臚与少卿在軍机處行走。其余眾人也都各有賞賜和加封。而平平青云,一步登天之人就是榮祿,他從肅順的一個門下小官,一躍成為御前大臣。 在奕鱏等人的建議下,兩宮太后又下令懲處八大臣的熱河派余党。 吏部尚書陳孚恩、兵部侍郎黃宗漢革職永不敘用,并發往邊塞充軍效力贖罪。其他如劉琨、成琦、富績等人也一律革職,對于宮中一些給肅順等人當耳目的太監更是更加懲處太監杜雙奎、劉二壽、王袁慶、張保桂、袁添喜等人全部杖責而死。 總管太監崔長禮因為見風轉舵及時才勉強保住自己的位子,而李蓮英由一名干役的太監被提到那拉氏身邊,成為一名心腹之人,和安得海一樣受寵。張德順因几次送信有功受兩宮太后備加贊賞,但此時的他卻沒有如愿以償。他本來希望兩宮太后同八大臣等人內訌,他大哥張樂行就可率領捻子兄弟長驅直入攻下京城,大哥坐了皇上,自己雖然成了太監,就可以服侍大哥和大嫂了。誰知這場內訌沒有像他預期的那樣血流成河,堆尸如山,而是一場十分平靜的權力交結,他的心有一种說不出的失落与痛苦,只好慢慢打听大哥的下落再作新的打算。 刑部大堂監獄。 肅順無力地萎縮在牆角,沉重的木枷和鐵鐐使他筋疲力竭,他僅僅看過別人這樣戴著好玩,從來也沒有想到這玩藝儿會套在自己脖子上。他曾經問柏葰、柏老儿,戴枷鎖的味儿好受嗎?柏葰也曾反問他,你小子也會嘗嘗戴枷鎖的味儿,不想真的被那老家伙言中了。 人們常說這是報應,肅順可不相信這些,他不信鬼不信神,對泥塑的那土堆儿都嗤之以鼻。直到今天,他仍不相信報應,也不承認失敗,自己長得這么一副聰明絕世的腦瓜儿怎么會失敗呢?今天的失敗只能埋怨載垣、端華他們几人,他們不听自己的忠告才會落得今天的下場。 肅順一想到自己落到今天的結局就气不打一處來,看著載垣和端華兩人戰戰兢兢的樣子,气惱地斥道: “現在害怕了,當初听從我的勸告,將他們孤儿寡母几人全部囚禁起來,我等奪其皇位哪有今天的下場?只怕坐在這監牢里的是奕鱏、奕鱏等人。哼!別拿出那個熊樣來,就是死,也死得趾高气昂,轟轟烈烈!” 端華歎息一聲,“老六,別說這么多了,世上沒有后悔藥,只能怪我們沒有當皇上的命。” “什么?命?誰有當皇上的命,那劉邦、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就有當皇上的命,只要你把握住時机,用心策划,總會成功的,這就是命,命不過是無能人給自己尋找的一個借口,我肅順不信命,只相信自己的聰明才智!” 恰親王載垣轉過頭,“肅老六,留點精力到閻羅殿上辯護吧,這里再說也沒有人給我們講情。你聰明?我看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是你有謀取皇位之心,怎么會連累我等一同受這罪呢?” 肅順一听,可气坏了,罵道: “你們這樣的人生就賤骨頭,只會給人當奴才,永遠也沒有當主子的份儿。我幫你們謀划,給你們找一個成為主子的机會,可惜,全被你們這些鼠目寸光,膽小如鼠的人給攪坏了,真可謂庶子不可謀!” “肅順大膽,你怎敢罵人?”載垣叫道。 監獄門“光噹”一聲打開,奕鱏捧旨進來,厲聲斥道: “死到臨頭,還在此吵罵,真是死有余辜!” 渙渙掃視一下披枷戴鎖的三人,朗聲念道: “戴垣、端華、肅順接旨:戴垣、端華、肅順三人欺下瞞上,矯詔弄權,有謀權篡位之心,雖為贊襄大臣,但違背先皇遺愿,以下犯上,居心叵測,經刑部与宗人府嚴議,著將三人處死。太后加恩,載垣、端華賜死,肅順罪孽沉重。罪不可恕,行刑棄市。欽此。” 奕鱏念罷,命隨行人將白綾交与載垣、端華,并打開他們的枷鎖,令其立即自縊。并著人把肅順押解出牢房。 肅順邊走邊罵,奕鱏只當不聞,任其大罵,反正你是要死的人,何必再与他一般見識呢? 肅順坐在通往菜市口的囚車里,他想起前年自己監斬柏俊的情景。柏葰死前曾大罵,化成厲鬼也要將自己咬死,而今自己落得与柏葰同樣的命運,莫非真是報應不成?肅順對自己的信念動搖了,他又想起和柏葰、奕鱏等人結仇的事來。 自己曾在柏葰手下做一名小官,憑著他的聰明伶俐,很快取得柏葰的信任。由于他經常出入柏葰府上,不期然和柏俊的女儿丹碧好上了,兩人眉來眼去,互送秋波,從心照不宣到心心相印。肅順也知成為柏葰的女婿對他仕途又是一大促進,就在兩人私訂終身之際,柏葰卻把自己的女儿許配給醇郡王奕鱏,丹碧很快成為王妃。 父命難違,丹碧嫁到醇王府,但由于和奕鱏沒有感情基礎,奕鱏也整日忙于外事疏漏了与福晉之間的感情。情竇初開的少女哪能奈住深宮的寂寞,再加上舊情難忘,竟和肅順暗中往來起來。這時,肅順也由于柏葰沒有把女儿嫁給自己,認為柏葰瞧不起他,出賣柏葰投靠了奕鱏,成為恭王府的座上客,深得奕鱏的信賴。 由于咸丰皇上与奕鱏的固有矛盾,咸丰對奕鱏是用他又排擠打擊他,肅順摸透皇上的這個心思后,又出賣了奕鱏受到咸丰皇上的寵愛,從一個門客躍到吏部侍郎。恰在這時,他和丹碧的暗中往來被人察覺,盡管人不敢在醇王面前提起,但沒有不透風的牆,奕鱏和柏葰都知道了這件事。 奕鱏將丹碧狠狠打了一頓,又告到柏葰那里,說柏葰沒有將女儿管教好。柏葰的老臉承受不住了,教訓了女儿不算,又找到肅順,將他罵了一通。 奕鱏身為王爺,也是年輕气盛,哪能受肅順的這個屈辱,但他不好公開与肅順斗。肅順也仗著皇上的寵幸不把拍俊、奕鱏放在眼里。 几次暗中較量,奕鱏都敗在肅順手中,肅順也更加囂張,仍然抓住机會和丹碧往來,但奕鱏抓不住證据只能白白受這窩囊气,只好將所有的窩囊气發在丹碧身上,逼她自縊。丹碧一死,奕鱏不僅得罪了肅順,也得罪了柏葰,正是奕鱏与柏葰有了矛盾,才讓肅順從中各個擊破,先行除去了柏葰。 奕鱏与肅順的矛盾就這樣一直放著,兩人總是暗中較量。肅順曾想讓奕鱏戴一輩子的綠帽子,當一生的王八,沒想到今天會栽在奕鱏的手里,而監斬自己的也是奕鱏。 時間不允許肅順多想下去,他被士兵從囚車上拖下來,披枷戴鎖地站在菜市街口,他剛想直起身站起來,一名劊子手走上前,飛起一腳把他踢跪下。唉,想轟轟烈烈地死也不允許,真是龍游淺水道蝦戲,虎落平陽遭犬欺,一個小小劊子手也敢對自己吹胡子瞪眼。肅順閉上眼睛等著一刀下去人頭落地。 菜市口周圍站滿了人,人們听大名鼎鼎的肅順被殺,都來觀看,更多的人是叫罵,甚至有個別人向肅順扔磚瓦片。 肅順的臉已被打傷,鮮血流滿了臉上身上,簡直認不出他來。也許是奕鱏有意讓人羞辱他,故意推了時間。午時已過,肅順仍不听奕鱏下令開斬,大叫一聲: “奕鱏,你殺了老子也是個王八,也要戴老子的綠帽子!” 奕鱏一听,勃然大怒,把令箭一扔,叫道: “斬!” 一道紫紅的鮮血飛迸出去。肅順只覺雙眼一紅,似乎看到柏葰張開舞爪地向自己扑來……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一(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日) 紫禁城養心殿里鐘聲長鳴,透出一股祥和之气,治世之曰。 鐘聲響后,又在黃鐘大呂般的音樂聲中,兩宮皇太后每人領著皇上的一只手,并肩走過紅氈舖地的墀階,跨上象征皇權的御座,讓幼皇端坐在寬大的御座上。這時,執事太監扯著嗓門喊道: “兩宮皇太后垂帘開始——” 兩宮皇太后互相看了一眼,這才分左右坐了下來,一座寬大椅上足夠兩人共坐,上面放著柔軟的棉墊,兩旁各有一個扶手。兩人剛定,又听太監吆喝道: “垂帘——” 一副寬大透明的玉制帘子輕輕落下,將皇上和兩宮太后一前一后分開。 “請兩宮太后接受王公大臣朝拜——” 早已穿戴一新,准備好久的王大臣們魚貫而入,按次序成雙成對入內拜見皇上及兩宮太后。走在最前面的是奕鱏与奕鱏,二個叩拜完畢分兩邊站在墀階旁邊,接著由其他大臣人叩拜。 叩拜完備,太監又高聲喊道: “再奏樂——” 各种鼓鑼琴瑟笙蕭笛箏之類的樂曲又一次鳴奏,聲樂那么樣和,帶有堯音舜聲,給人安靜舒适崇敬之感。 樂曲一停,太監又開始喊話: “請給兩宮太后上微后——” 大學士桂良走上前行過叩拜之禮,從小皇上手里接過事先准備好的諭旨,再次拜過,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慈為福本,共欣仁惠之滂流,安乃壽征,永卜康強之葉吉。綿慈暉于天上,化日方長,延禧祉于宮中,祥云普蔭。兩宮皇太后勞苦功高,仁愛天下,雖我朝向無皇太后垂帘之儀,朕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惟以國計民生為念,豈能拘守常例?此所謂事貴從權,特邀兩宮太后垂帘輔之。為嘉太后之績,以示敬考,上母后宮太后徽號為慈安皇太后,上圣母皇太后徽號為慈禧皇太后。欽此。” 桂良讀完退下,執事太監又唱念道: “更——年——號——” 文祥走上前,從太監手中接過諭旨,三叩九拜之后,大聲誦道: “載垣、端華、肅順等亂臣逆子,傷乎理,違乎易,所擬年號‘祺祥’二字,不吉不利,群議之,則廢。今兩宮太后垂帘輔政,恭親王議政,同心同德,共治大清業績,振興江山社稷,光大祖業,万民同慶同樂,則取之年號‘同治’。欽此。” 文祥宣讀結束,執事太監又喊叫一聲: “禮畢,請兩宮太后訓話——” 那拉氏慈禧太后向鈕祜祿氏慈安太后點點頭: “姐姐,你講几句吧?” 慈安干咳兩聲,看看下面畢恭畢敬站著的大小臣工,說道; “眾家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御前大臣、大學、以及六部、九卿、翰、詹、科、道、監察御史,從今日起,我們姐妹正式垂帘听政。我們姐妹本也不想這么做,實為形勢所迫。肅順、載垣、端華等亂臣賊子違先皇之遺愿,有以下犯上,謀權奪位之野心,今日除之也是天地可鑒,先皇有靈的大快人心之事,更是眾家愛卿同心協力之故。自去年外敵入侵,庚申之變,國運罹難以來,京畿荒廢,武備遭損、田園荒蕪、民不聊生、百廢待興,需眾人同心協力治之。況且南方亂党猖獗,有窺觀京津之舉動,不能不剿,國難如此,我們姐妹身上的這份擔子可謂重矣!何況新宮年幼,仍需我們姐妹悉心誨導。明義上是我們姐妹垂帘听政,而實權則由各位王公大臣共擔,望眾家王公大臣苛守法紀,鞠躬盡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將我大清江山振興,恢复到康乾盛世之貌,為君受万民敬仰,為巨則名垂青史,留芳万代。” 慈安這一席話有形勢分析,有經驗總結,也有對眾大臣的鼓勵和安慰,不能不讓眾人點頭稱許,想不到看似文弱不清政權的鈕祜祿氏竟能說出這一番話來,今后還不能小瞧這兩個婆娘呢?須處處小心,刮目相看才行。 慈安講完,慈禧當然也要講几句,她掃視一下眾人,沉默一下,讓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這才說道: “姐姐已把今朝面臨的情況大致講了一下,我也不再重述,我就直接講點實際的東西吧。我們姐妹做事向來賞罰分明,該獎的獎,該升的升,當然,該殺的也要殺,該罰的罰。” “臣遵旨!” 慈禧點頭示意奕鱏退到旁邊,又說道: “听政的儀式雖然舉行了,但听政的具体細則尚沒有明确作出規定,比如,如何接見內廷大臣与外廷大臣,疏章的呈遞方式,官員的任命等方面都應該制定出明确的程序來,這事先由禮部負責擬定,然后再議。” 慈禧回頭看看慈安,輕聲問道: “姐姐還有什么話要說嗎?” “沒有了。” 慈禧重新面向眾臣說道:“眾家王公大臣,有事奏來,無事就可退朝了。” 慈禧話音剛落,一人急忙走了出來,高聲叫道: “啟稟皇上皇太后,臣有一事奏報——” 眾人回頭一看,是剛剛退而又重新召回的老臣祁寓藻,心里道:這老家伙有何事要奏? “祁大人請講——”慈禧很有禮貌地說道。 “如今官吏腐敗、貪庸嬌橫,統兵將帥,擁兵自治,畏縮不前,貪生怕死,假冒戰功,欺蒙朝廷。封疆大吏,擅离職守,貽誤机,不能不擇其一二而嚴懲,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慈禧點點頭,“祁大人言之在理,但不知這些貪污腐敗的官吏之中誰最甚之,盡可奏來,以張揚法度,重振朝綱。” “革職候審的前任兩江總督何桂清理應處斬,顯示兩宮太后嚴肅政紀、重振朝綱!” 此話一出,眾人都大吃一惊。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