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荒誕人生


  她走得那么突然,像是驀然消失在空气中,似科幻小說中那种踏進第四空間的人,咖啡還在冒煙,香煙吸剩一半,人忽然無影無蹤,永遠不再出現。

                         亦舒《曾經深愛過》

  人生是荒誕的——
  卡夫卡說。
  生命是一個幻覺——
  亦舒認為。
  “勸君歌少息,人生亦如此”。
  為了生存溫飽,為了功名利祿,人類何嘗不是在苦中煎熬,來的來,去的去,一代又一代,在周而复始他重演生命的悲劇?
  自然,如宗白華那樣從美學的見解看世界,已是一种難得的達觀:
  我生命的流
  是琴弦上的音波
  永遠地繞住了松間的秋是弦月

                           《生命的流》

  絕代的天才
  從人生的愁云中
  織成万古詩歌

                           《詩人》

  生命的河
  是深藍色的夜流
  映帶著几點金色的星光

                           《生命的河》

  詩情、樂韻、明月、星光,生机盎然,美麗空靈,對前程充滿新鮮的憧憬,對人生自我覺醒式的探索,錯愕而不困惑,憂郁而不悲觀。
  于亦舒來說,人間詩意的亮色在她作品的悲觀背景上是非常朦朧的。
  王國維的《采桑子》,也許更堪表達她的無奈情怀:
  “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薄。”
  也許,東方有曹雪芹的《紅樓夢》,西方有加爾德隆的《人生如夢》,他們的鴻篇巨制使這一古老的人生詠歎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基本特征。
  人的存在是荒謬的,生命是一個幻覺,我們在《曾經深愛過》感受最深的就是這一點。
  他們曾經深愛過,她還是他生命中的奇跡,但是,當有一天,在他工作結束回來后,她卻不告而別。
  這是周至美和利璧迦的故事。
  作品就是從尋找“逃妻”開始的。
  荒誕的气氛也是從一開始就有,并逐漸加濃。
  從遙遠的鞍山回來,結縭八年的妻子應當在家的時間不在家,周至美竟然能安心熟睡。
  第二天如期回公司上班。
  其間他們那么長時間沒有交流溝通,他竟然已習以為常。
  當知道妻子已离家多天,工作也早辭了,他也不會到處去找,他還要到匹茲堡出差,工作要緊。因為:
  “我也不過是人家伙計,地位高些薪水氛友,并不代表我可以不听命于人,假使有朝一日做了老板,更加要削尖了腦袋去鑽,有什么時間尋找逃妻。”
  典型的被“石屎森林”异化了的人。
  說起買樓置業,他非常的精明,但看身邊的人卻如霧中花。
  結婚八年,他沒有把妻子帶出去介紹給好朋友,沒有和妻子再照過相,沒對記住她的生日,不知道她的愛好,不關心她的一切。
  他并不把老婆放在眼里,或者更可以說,他不把女人放在眼里。
  “女人!一邊幻想去到滿布毒媽的黃沙地,一邊忘不了美容,還希冀她們做什么大事?”
  這是他對妻子美好憧憬的沉重打擊。
  利璧迦便不再跟他說什么了。
  他不認為她有什么不滿足的。
  兩個成熟和獨立的人因愛情結合在一起,又早早決定不要后裔。兩人都各有工作,在必要時又可互相扶持。這樣理想的關系,他并不覺得有什么毛病。
  他忽視了精神上的需求。
  都市人大多神精衰弱,誰敢說与精神關怀少無關。
  反而是局外人一針見血,私家偵探小郭說得好:
  “是,如果她是一只豬,有吃有穿已經可以睡得著,但令夫人顯然是個較為敏感的女子,她對生活的要求,顯然要比一只諸多。”
  多么搞笑,真是一出如假包換的都市荒誕劇。
  對都市知識分子病態生存的表現、嘲諷和調侃,《曾經深受過》有充分的描述。
  都市生活的欲望化和功利化,像飛速急轉的漩渦,要么把人瘋狂地吸卷進去,要么把人無情地拋晾一邊。從而造成人与人之間的疏离。
  如果說,周至美是前者,利璧迦就是后者。
  都市生活看似丰富其實單調,利璧迦的內心生活著似單調實則丰富。這就形成了她和周至美所代表的物質世界的格格不久。周至美的冷漠,那种久侵功利兩導致審美鈍化的冷漠讓她不寒而栗。
  那么,是憂郁的她自絕于那個世界,還是那個世界拒不接納她?
  亦好把這個人物寫得那么恍惚,氛圍也是恍惚的,結局也是恍惚的。
  然而,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意。
  這篇小說寫得那么的荒誕,以至在一些細節上,也沒有脫出這种早已設定的氛圍。
  周至美為利璧迦出走的事煩心,正委屈著,不懂利璧迦為什么要走。另外兩個早已心儀他的女性偏偏同時殺上門來,為他爭風吃醋,對駕起來。
  書中寫道:
  這情形真是蠻有趣的:金發的女郎說國語,黑發的女郎講英語,兩人都發音准确,無懈可擊,閉著眼睛,再也分不出她們誰是洋人誰是華人。
  這該當是錯覺吧。迷亂的大都會生活不僅導致人神思恍惚,還頻頻使人產生錯覺。慢慢地,錯覺逐漸演成錯誤。
  利璧迦的出走,無疑是對感覺良好的周至美的一個沉重的打擊,這是現實對錯覺的一种諷刺。
  這是很有心理深度的一筆:利璧迦出走竟然是去讀書!
  學校在紐西蘭,在南半球的一個國家,人民以牧羊為業,由兩個大島組成,非常宁靜安定。
  都市就像一個巨大的假面舞會,喧鬧嘈雜,光怪陸离,即使面對面,誰又能識得出對方真相?真作假時假亦真,利壁邊受不了,所以她要逃逸。
  她清醒了,周至美還生活在錯覺中。
  或者,人有時需要錯覺欺騙自己?
  錯覺中,利璧迦還會回來。
  整個晚上,听見有開啟大門,鎖匙叮叮當當,門開處,正是利璧迦,人有點憔悴,但水靈靈的大眼睛,正似當年我第一次惊艷般動人,我抓緊她,她退后。
  可在現實中,他不僅失去了舊愛,也失去了新歡。
  周至美和鄧永超,是另一個故事,恍惚的成分仍然存在,但更多的是“歡也零星,悲也零星”。
  開頭還算得上是帶著一絲美麗的錯覺,結局卻是人生如夢的愁云慘霧。
  他們在酒吧相識,周至美已半酣,看到她穿件黑色的衣裳,背影苗條,微側的臉,膚光如雪.不覺脫口而出叫起來:“利璧迦。”
  他以為她是他的“逃妻”。
  第二天才知道她是他工作上的拍檔。
  一場緣分由此結下。
  她的身份很神秘,這當然是亦舒有意為之,自始自終,這個故事都是“一夢均天只惘然”。
  周至美對鄧永超什么都不知道。甚至不知是男是女,卻通了好長時間的信。這又是一种荒誕。
  他們的工作倒是實實在在的,在鞍山,為了自己的民族做事。
  她愛她的土地,愛她的同胞。當有人問她:你是香港人還是本地人?
  她馬上以一种溫柔的、肯定的語气回答:“人,在任何地區、任何時間,永遠只可以分為兩种,一种是有知識的人,另一种是沒有知識的人。”
  這是她和利璧迦最大的不同,雖然她們都是有獨立思想的人。
  看在周至美的眼中,香港的她和鞍山的她,卻像人生般變幻無常,一剎那換一种風景。他倒底是不了解她。
  一個人要了解一個人,應該是很難的吧?亦舒說,人心都是一個黑洞。
  《紅樓夢》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相知极深,但在愛的過程中,依然誤會重重。
  周至美應該為此懊喪:他曾經愛過的人,都不被他真正認識。
  最終她們都离他而去,他一個都留不住。
  他也看書,但沒有生活情趣,所閱讀的也不過是科技報告。
  而作為流体力學專家的鄧永超博士,看的是《紅樓夢》中之詩詞歌賦,《紅樓夢》中之神話傳奇,《紅樓夢》中之薄命女子。
  即便是利璧迦,也鐘情于《國家地理雜志》。
  這一代的女人太獨立,所以她們孤獨。
  連名字都掉轉來用,他叫至美,她叫永超。
  荒誕的汁液在四處流淌著。
  更荒誕的是,鄧永超也是一個別人的“逃妻”。
  怎么會是這樣的?
  小郭說:“很奇怪,這一陣子的逃妻特別多,仿佛受潮流影響,從前一言不合,至多大打出手,相敬如賓,現在似乎講多一句都嫌煩,收拾行李,一走了之。”
  是不是也應該歸到女性的獨立性里面去’!
  經濟不獨立,精神不強壯的女人能那么瀟洒地邁出家門?
  七十多年前的子看并不是沒有試過,但等待她的,是徹底的失敗。
  但鄧永超和利墨邊走了出來,卻都能找到她們想要過的生活。
  男人!她們身邊的男人骨子里并不尊重女人。
  表面是表面,必須做得好看,以示風度:替女人點香煙、拉椅子、披風衣,在工作上忍讓女人,但是碰到關鍵性的切身問題,立即原形畢露。
  因此亦舒言詞諄諄:人切忌早婚。年輕時性格尚未定型,根本不知道愛惡在什么地方,認為好人一個,即能做伴侶一世。
  但當男女主人公都思想成熟,性格穩定之際,她又“狠下殺手”,讓女主人公魂歸天國。
  周至美和鄧永超才剛剛有點頭緒。
  是不是他們之間的關系很難發展下去煙為一個人在一生之內做好一件事已經足以自豪,而永超,第一是工作,第二是孩子。她已心力交瘁。
  她很溫柔地對周至美說:
  “打第一日在酒吧見你醉倒,我就知道你對男女之間的感情尚有憧憬。你還認為女人會得痴痴地等男人回心轉意,而被追求的女性應當像霧似花,若即若离,使些小手段來添增情趣。……一切都過時了…,女人已經不再哭哭啼啼渴望一嫁再嫁,我們有工作有地位,并不希企在男人身上獲得什么思惠,你的思想再舊沒有,好像一個穿古裝的書生。”
  嗯,在《我的前半生》中,于君為什么不曉得像她那么明智地去思想?
  矛盾的亦舒。但這也正好体現了她的多面性:以不同的人物构成不同的故事,用不同的筆調抒寫不同的人生。
  《曾經深愛過》中最具亮色的部分是鞍山老魏一家子的故事。
  老魏是國家的棟梁。一句“總要有人留下來”,便一直留在了鞍山,本來馬上可以起程前往美國發展的。
  魏太太直率朴實,尚存有舊時的溫情,不比現代城市人,各掃門前雪,隔壁有人跳樓也視若無睹。
  那一頓鹵面出自她手中,無疑是給周至美和鄧永超帶來了無限的溫暖,那時鞍山正冰天雪地。
  平民化也有平民化的好處,但有多少人能夠領略?
  平凡總不如精致撩人心扉。一回到香港,周至美做的是芒果市甸。
  朴實的生命,有旺盛的活力。但放眼現今都市,經歷過千瘡百孔的感情生活之后,誰又能擁有健康的一切——包括身体、生活、心靈。
  亦舒發了那么多的牢騷,也無濟于事。
  生命仍然自顧自地走著。

  ------------------
  圖書在線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