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缺憾人生


  宜室不相信她也曾經做過小孩子,記憶中沒有那回事,她好像一生下來已經是琴瑟的母親,李尚知的妻子,童年及少年一切,是她看小說看多了,學著作家假設出來的情節。

                          亦舒《西岸陽光充沛》

  對生活,不可無悄地悲觀,即使困難壓身也毋須害怕,重要的是鼓起勇气,知難而進;
  對事業,要熱愛它,有責任心,有上進心;
  對愛情,要慎之又慎,對人對己負責;
  亦舒常常在作品中夾敘夾議地說出許多“警世恒言”,作品有時就成了作者的傳聲筒。
  她借地筆下的人物的口,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一切的一切形形色色的看法。
  亦舒小說中的語言很有個性,典型的“都市文体”——簡單的陳述句或判斷句,跳躍的結构,感性的文字,冷凝的感情,組成一种簡洁明了而又動蕩不定的印象。
  但這是總体的感覺,涉及到具体的人物語言,卻給人大同小异之感——男角的語言和女角的語言差不多,成年人和孩子的語言也差不多。
  慢慢就成了固定的模式,融進了流行的商業運作漩渦之中。一如她寫有缺陷的人生,結果總是身不由己,或者無可奈何。
  活在世上,有些東西可能輪不到你選擇,你只能按照命運既定的安排,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抗爭有時候僅僅是一种姿態,一种祈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只有當事人才知道其間的酸甜苦辣。
  天空不是只有陽光与烏云,人間也不僅限于黑与白。
  陽光可以令人振奮,帶來希望;無聊的東西則讓人討厭,促人放棄。
  最難辦的是處理那些可有可無、可大可小、可多可少的人情与事理。
  放棄吧,深覺可惜;不放棄呢?它卻又令你陷入勉強應付,疲于奔命,碌碌無為的人生境地。
  于是,香港另一女作家便惊呼:
  “我們是不是已處在一個雞肋世紀?生活上有著太多太多食而無味、棄之可惜的人情与事物。上至婚姻、事業,下至中午時分匆匆吃下肚的那個飯盒,都可能是雞肋。怎好說了?”
  她已經清醒地認識到了,“這是一种不見眼淚的悲傷,這是一种不見血肉的折磨。”
  即便是擁有,也未必能感受到幸福,有時人是無法忍受失去罷了。
  亦舒也一早捕捉到了人生中這种無時不有的“雞肋狀態”,將它的面紗無情地撕下來,營造了一段段有缺陷的人生。
  西岸真的陽光充沛?
  小說的名字是這樣,光明之中滿怀希望。但且慢,中國不是還有一句成語叫名不符實嗎?
  湯宜室之所以差點成了移民潮中的犧牲品,完全是隨眾心理在作怪。
  人類有些方面總擺脫不了動物性——群羊總是跟著頭羊橫沖直撞,不管前面有什么路;大雁一只只總是排成“人”字形隊列飛行,孤雁往往沒有信心飛向遠方。
  是的,有時候成年人的智慧,竟遠遜于小孩子。
  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是一個童話故事,卻被稱作‘儲成人看的儿童書籍”。因為它通過小王子的眼睛來看成人世界,發現大人們全在無事空忙,為占有、為權力、為虛榮、為學問之類莫名其妙的東西活著。他得出結論:大人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這真點中了《西岸陽光充沛》里頭的“大人們”的死穴。
  相反孩子們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就像小王子所說:“只有孩子們知道他們在尋找些什么,他們會為了一個破布娃娃而不惜讓時光流逝,于是那布娃娃就變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拿走,他們就哭了。”
  孩子們并不問破布娃娃值多少錢,它當然不值錢啦。可是,他們天天抱著它,和它說話,對它有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錢的東西更有价值了。
  但大人們則不,他們在衡量什么事物時,看中的是它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而不是它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
  許多成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時期曾經擁有的真性情。
  怪不得亦舒說:“如果沒有孩子們,整個世界惡臭且沉淪。”
  但她們長大了,會否也過上一种缺憾人生,像湯宜室和李尚知他們一樣?
  《西岸陽光充沛》中,每個人心頭都有缺憾。
  湯家姐妹的父母并沒有白頭偕老,父親在外面另外有家有子,母親抑郁成病,早已魂飛天外。
  妹妹湯宜家在异鄉漂泊經年,貌似成熟穩重,瀟洒時髦,其實一肚苦水只有自己知。
  姐姐湯宜室有一個安宁平和的家庭,但這個家庭是經不起折騰的,一旦和整個香港社會世紀末的“懸空”狀態挂上了鉤,它也隨之懸空起來,并差點解体。
  湯宜室無疑是一個獨立、成熟和富有魅力的職業女性,在她聰慧、練達、咄咄逼人的現代風采之中,本來是內蘊著一种悠然自得的處世心態的。
  但一聲“我要移民”,卻把一种尚算幸福、平穩的生活格局打破了。
  亦舒很想借此展示現代都市現代人中,尋找各种轉机,而不肯拘于命運一格的現代心靈。
  而我們所看到的,卻是情感和家庭在轉机中的脆弱以及人性的自私与不可靠。
  移民是湯宜室選擇的,丈夫李尚知只是勉為其難。他們是相愛的一對。
  是宜室親口對妹妹說的:“有時公務纏身,家中兩個孩子又鬧,辛苦得要命,簡直似熬不下去,一想到尚知對我這么好,体內似有能量暖流通過,又撐過一關。”
  但環境變動,以前的相知相愛變成了相怨相拗。
  為著對妻子的愛,對家庭的責任,李尚知放棄了前半生的成就,陪伴妻女移民。沒想到在彼岸重新創業如此艱難,他只得獨自奮斗,做起“太空人”。
  李尚知有逃避的傾向,湯宜室何嘗不是心猿意馬。
  在陽光充沛的西岸,她邂逅了初戀情人英世保。
  又是那無處不在的邂逅。亦舒總是靠邂逅來讓自己“山重水复疑無路”的故事峰回路轉。
  邂逅是美麗的。
  它沒有“一川煙草,滿城風絮”的綿綿愁怨;沒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斷天涯路”的苦苦守候;也沒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切切相思。
  但邂逅很少能帶來幸福。
  它像流星,只在你眼中划過一道轉瞬即逝的光華;它如清風,只在你的生命之湖中划過一波輕微的漣漪。
  開花或許能開花,但很難結果。
  湯宜室畢竟還是明白的,于是她替英世保當“冰人”,介紹了自己的女朋友。
  她有自己的丈夫,女儿,然而在西岸的陽光下,她是失落的。
  但這也無可奈何。人到中年,她并不想有更大的改變了。
  兜了那么大的一個圈子,從香港移民到西岸,又有什么分別?
  相似的大學宿舍,一般的菲律賓籍女佣,差不多的家私,熟眼的布置。
  李尚知下班回來,也同往時一樣,一只手放下公事包,一只手解領帶,一邊嚷嚷:“可以吃飯了嗎?
  同從前几乎一模一樣。
  人類是這樣害怕變化,誓死維護原有習慣。
  然后,星期二變成星期三,九月變成十月……一年又過去了,一輩子也快過去了。
  任何戀愛都會遠去,“良辰未必有佳期”,人生原是一場難分悲喜的戲劇,原是一种哀樂相生的情怀。
  惟其有喜樂,才有感覺的永恒;惟其有悲哀,才是存在的真實。
  人淡如菊,本應有一种渾不可說的禪意在其中,可對干喬來說,那是一种至深的缺憾。
  跟《西岸陽光充沛》相反,《人淡如菊》是映照于英國陰冷的月色下。
  而且,那是喬的初戀。
  初戀往往是最浪漫的,但這浪漫一如朦朧的月夜,容易淹沒真相。
  喬的人生就像她在圖書館里捧著的一本書,命運卻將它裝訂得极拙劣。几回起落,青春就成了一只倉皇的飛鳥,那么的令人惆悵。
  愛情就是這樣,只要美好,就不怕短暫,好好地相愛一天、一月、一年,遠遠胜過了無愛廝守的十年、二十年、几十年。
  從來不以為曇花一現的愛情太短暫,短暫得使人哀傷。只要它真正綻開了美麗的花朵,那就是實現了幸福的人生,愛的瞬間就有了永恒,永不消逝,永不漏滅了。
  席幕蓉就寫過這樣的詩:
  其實我盼望的
  也不過就只是那一瞬
  我從來沒要求過你給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開滿了振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如果能
  深深地愛過一次再別离
  那么再長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就只是
  回首時
  那短短的一瞬

                           《盼望》

  喬當初也是這樣想的。
  她愛上了她的英國老師比爾。但因為他有家庭,她回到了香港。
  可是呵,愛情往往使人成為一個無厭的貪婪者,無邊的煩惱由此而生。
  在亦舒的小說里,白頭偕老常常只是一种善良的妄想。
  即使是堅定不屈,即使是明慧過人,也擺脫不了某些壓力,某些變化。
  好不容易才能在一起,他們也曾陶醉過。但終于相屬,他們似才明白,他獲得的自由注定是短暫的,她想与之相守的愛情也注定不能長久。
  這是現代人中最常見的過眼云煙式的愛情。
  以至有哲學家說:“愛情常常伴隨著遺憾,沒有遺憾的愛情是沒有的,人可悲的是就連這种遺憾有的也碰不上。
  在長長的一生里,歡樂總是乍然一現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
  終于,情境全非,人去屋空了。比爾憂傷地离開了喬。
  喬也再次回到了香港,她平平淡淡地結了婚。
  嫁的是張家明。(又是家明,亦舒最喜歡她的男主角叫家明)。
  婚前,他們并沒有戀愛過。喬覺得她是一只棋子,家明安排了一切,她的將來,她的目前,甚至她的過去也在他的掌握之中。
  她最溫柔、最易疼痛的那一部分,最圣洁遙遠,最不可碰触的年華,都已隨風遠逝。
  總有回首的時刻吧,真的愛過,分离后也不會忘記。有一天在陽光下,喬忽然回眸:我不后悔与比爾納梵在一起的兩年了。那是一次戀愛,真的戀愛。而現在,我是幸福的,我似乎應該是一個毫無怨言的人。
  几乎所有的詩人都認為愛情是一杯苦酒,愛情總是帶著憂郁的色彩的,愛情的動人之處主要是在它的悲劇力量。而亦舒,卻宁愿把它稱作人生的煉獄。
  從電光火石,激情澎湃,到郁郁寡歡,無可奈何,愛情婚姻的道路難道無一例外?太多太多現代都市人的矛盾人生,缺憾人生了。
  亦舒以其銳利的藝術触角和丰厚的世事閱歷,線條簡洁地勾勒出一幅幅人生圖景。
  种种人生狀態的把握,往往突破了言情小說的某些框框,進入到人生本質剖析的某個層次。它留給讀者的思考与回味,當然非一般流行小說可比擬。天涯芳草

  ------------------
  圖書在線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