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結交的朋友,有菲律賓棍王,有旅美華人國術界首領級人物,有曾是他手下“敗將”的全美空手道冠軍,有美國空手道協會理事長,有美國跆拳道之父,有學者型的日本武術師……他們時常在一起切磋交流,相互都受益匪淺。 不可想象离開了武術李小龍將會是什么樣子。武術對李小龍來說像空气和水一樣重要,是他生命的有机組成部分。武術為他贏來了聲譽、財富;贏來了与他同命運、共患難的妻子蓮達;也贏來了鼎助他事業更上一層樓的朋友。 美籍日本人木村与李小龍的友誼,一直保持到李小龍生命的終結。 木村長李小龍十多歲,卻心甘情愿做李小龍的追隨者。跟木村情況相仿的,還有一位美籍菲律賓人——達尼·依魯桑杜。 依魯桑杜40出頭,身材矮壯碩實。他跟木村不同的是,木村是位武術愛好者,而依魯桑杜卻是個武功高手,他极具武術天賦,并且有精深獨到的研究。 依魯桑杜出身于菲律賓的武術世家,他10歲起就跟叔父學習琉球手(空手道的前身,流傳于与菲律賓隔海相望的日本琉球群島,故叫琉球手)。其后,學習過柔道、擊殺術、空手道、杖法、腿功、菲律賓拳等等。他年輕時旅美,后成了大學的体育教師。他不斷地尋訪武林中人,虛心求學,廣涉武術書籍,他將各國的武術融會貫通,試圖創立一种新的武術。 然而,當他看到李小龍的武術表演后,大為吃惊。事后,依魯桑杜极謙虛地要求跟李小龍私下講手,切磋武藝,李小龍扎實的硬功、大膽的見解,使依魯桑杜深深折服。他放棄了打算創立一种新武術的計划,把自己的經驗所得及廣涉的資料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李小龍所創立的截拳道。 好些年后,依魯桑杜回憶他与李小龍的交情,他說:“在我40歲時,大有可能為自己創出一种拳術來。但因緣際會,我得以認識小龍,所以我准備終生習藝于其門下。” 依魯桑杜甘愿以李小龍的門徒自稱,他同時又是李小龍的摯友和兄長,他教李小龍武術,幫他出謀划策,在李小龍人生的重要關頭為他拿主意。在李小龍成了功夫紅星后,他不像有的人极力吹捧李小龍,也在吹捧自己。他不恭維,不奉承,而是客觀評价。 依魯桑杜說:“對我來說,小龍并非完人,他有著不少缺點,但無可否認,他确實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天才。” “小龍最使我難忘之處,并不只在于他的体能及武藝的不凡,而是他廣博的知識,不論對人生還是對武術。” 依魯桑杜卻沒有提及他為李小龍做出的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這正是他精神的可貴之處。李小龍后來使用雙節棍,玩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以及他在電影《龍爭虎斗》中施展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魔杖,都是依魯桑杜傾心傳授的結果。其中魔杖是菲律賓自古相傳的國技,已經成為一种功夫技巧,它不僅适合于杖,還适合于拳,以及矛、棍、斧等多种武器。在美國,依魯桑杜有菲律賓棍王之稱。 李小龍對依魯桑杜非常感激和尊敬。七八年后,李小龍已是紅透半邊天,性格變得狂妄傲慢暴燥,很難与人相處。但在依魯桑杜面前,他不敢張狂,而是尊敬如舊,把他視為大哥。 在李小龍不多的武友中,還有一位父輩式的人物——這就是旅美華人國術界首領級的人物嚴鏡海。 李小龍有緣認識這位武術界的前輩嚴鏡海,是因為嚴鏡海的至友祖亞倫的緣故。那時李小龍雖名气頗大,但多限于西雅圖的大學和唐人街。別說美國各地,就是美國西部其他城市的人,也壓根不知李小龍其人。 一天,來西雅圖訪故友的祖亞倫看到在寓所前練功的李小龍,驀然惊歎,這個亞裔青年身手是那么遒勁快捷,靈巧流暢!祖亞倫末見識過截拳道,不知是亞洲哪國的拳法,便上前探問。原來還是個來美沒几年的、地道的中國人! 祖亞倫回到洛杉磯,向嚴鏡海敘述他的惊人發現,稱李小龍是“功夫奇才”、“不平凡中的不平凡”。嚴鏡海具有寬容大度的長者風范,他逾越門戶之見,擯棄年長及首領的尊位而親來西雅圖,去拜訪這位尚屬無名小輩的功夫奇才。 李小龍對嚴鏡海的“駕到”,并末受寵若惊,而是淋漓盡致地將自己的功夫展示出來,并且毫不留情地將与其講手的嚴鏡海大弟子擊倒在地。嚴鏡海絲毫未流露出責備之色,而是欣賞李小龍的性格和追求。在以后的場合,嚴鏡海不存門戶之見,總是向他人推祟李小龍。 李小龍与嚴鏡海結為忘年交,李小龍敬他為義父。而在功夫面前,奉行能者為師。李小龍教嚴鏡海詠春拳;嚴鏡海幫李小龍完善截拳道。嚴鏡海年輕時曾是舉重冠軍,他把舉重技巧改進為健身法,無保留地傳授給李小龍。李小龍依法苦練不輟,肌肉更發達,耐力更強韌,爆發力更凶猛。 李小龍是旅美中國武師中,第一個公開招收外國人為門徒的。在古代中國,功夫被視為傳家至寶,傳授范圍只限于家族之內。若授与外人,必須結為父子般的師徒關系。李小龍悖逆古訓的做法,自然引起持保守觀念、格守門戶之見的中國武師的不滿。他們認為,國術外泄,華人將會失去在美賴以生存的資本。 嚴鏡海很贊賞李小龍离經叛道的做法。他認為華人在美生存,靠的應是智慧和勤勞。功夫的防身御敵功能畢意有限,因為美國人普遍擁有槍支。他不相信刀槍不入的古老神話。 1964年8月,婚后的李小龍攜帶妻子蓮達移居洛杉磯。李小龍常能与嚴鏡海見面,倆人商議台伙開辦武館,并馬上付之行動。前來武館習武者不論种族、民族和國籍,只要對中國功夫持有興趣和熱情者一慨歡迎。嚴鏡海年邁事雜,武館的教頭和管理實際上是李小龍一人,而蓮達則做李小龍事務上的助理。 武館一設立,便引起西部眾多武師的竭力反對,他們放出風聲,請李小龍“好自為之”、“信守中國國術的行規”。 自負好斗的李小龍當然不會懼怕這些威脅,但為了避免同胞間的傾軋,對自己的計划作出修正。開初,李小龍為了擴大影響、吸引更多的學員,學習的內容包含多种中國武術,以滿足不同學員求學的興趣和需要。現在李小龍在与學員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只教他們截拳道。因為截拳道是李小龍獨創的,不會引起將中國其他門派武術流泄之嫌。李小龍天真地認為,這樣便可平息那些武師的怨言,從而避免“踢館”之類的不愉快事件。 結果,李小龍仍收到一封挑戰書。挑戰書的落款是來自舊金山的一名姓黃的功夫教頭。他在書中以嚴厲的言辭抨擊李小龍的“叛逆”行為,并譴責李小龍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其“行徑”引起舊金山國術界的強烈不滿,導致他迫不得已下此戰書,与李小龍講手見個高低。如果李小龍被打敗,只有兩條路可選擇:“一是將武館關閉,二是停止將功夫授予外國人。” 戰書末提到“如果李小龍胜了,他們將如何”之類的言辭。這已不再含有講手的公平競技的意味,而是討伐异己的檄文。 黃教頭在戰書中稱:“我是代表三藩市(舊金山)國術界的!”這封戰書可以說是舊金山整個國術界對李小龍下的最后通碟。据洛杉礬几位保持中立的武師分析,黃教頭等人的用意是嚇退李小龍而關門大吉,而不是以功夫作最后一博。結果出乎他們意料之外,李小龍見戰書怒發沖冠,他回札的答复是:“好!這又怎么樣?” 回札由信使傳到黃教頭手中,黃教頭和師兄弟及門徒已經住在洛杉礬的一家華人旅館里,他們自己將自己逼進維谷。龍虎相斗的訊息很快在洛杉礬國術界傳開,嚴鏡海赶到武館,他說他雖末跟黃教頭講過手,但早巳耳聞他的名气,是舊金山國術界的絕頂高手。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他告誡小龍切不可掉以輕心。 講手在一處廢棄的倉庫里舉行,觀戰者早已把空曠的倉庫擠個水泄不通,除了國術界的教頭弟子,更多的是來自唐人街的華人。黃教頭那方,站有三十几人,除他的弟子,不少是從舊金山赶來的黃的同仁,來為黃助威。這天,嚴鏡海、祖亞倫帶他們的弟子站在倉庫西側。木村和依魯桑杜專程從西雅圖乘飛机赶來——不知他們怎么得到的訊息。李小龍心中十分感動,如被擊敗,不但自己的事業嚴重受挫,而且愧對了這些兄長父輩般的朋友。 蓮達站在李小龍身后,她已身怀六甲。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怀孕的婦女是不宜隨意亂走的,但她堅持要來。蓮達具備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但又不是那种守舊的,將自己囿于家務中的賢內助。她樂意參与丈夫的事業,做她所能做的一切,并為此付出代价。當丈夫功成名就、万眾矚目之時,她又悄悄地退到一邊。 黃教頭先聲奪人,義憤填膺大聲數落李小龍的种种罪狀,以期在气勢上壓倒敵手。李小龍一言不發,他不屑跟黃教頭唇槍舌戰,而是要以拳腳論輸贏。 黃教頭脫去上裝,袒露出胸膛紋的雙虎(黃教頭生肖屬虎,渾號黃老虎)。李小龍也脫去上裝,穿著緊身背心,他沒有紋身,他生于龍年,性情似龍,就是一條龍。 李小龍側目看了嚴鏡海、木村、依魯桑杜一眼,目光在蓮達身上停了一瞬。蓮達溫柔坦然地一笑,目光含著必胜的期望。這是蓮達的聰明之處,雖然她此刻緊張得渾身冒汗,心儿崩崩跳個不停。 竹節響了三聲,黃教頭猛嘯一聲,如虎躥扑到李小龍跟前。接著他揮拳朝李小龍臉部重重砸去,又倏然變招,五指攥如鐵鉗,去掐李小龍心窩的要穴。招式變化太快,李小龍只得應招化解,顯得有些倉促。舊金山來的武師,大聲喝彩助。 黃教頭將多种拳法融為一体,變化多端,形如鬼魅。李小龍那時的截拳道尚未完善,他以從小練就,并且得心應手的詠春拳与之相拆。在黃教頭凶猛而詭譎的拳法面前,李小龍暫處下風,未能把詠春拳的精髓充分施展出來。李小龍的眼睛盯著黃教頭出招變幻,被黃教頭牽著鼻子跑。 李小龍挨了黃教頭几下拳腳,雖末被重創,敗相已顯露無遺。自然。黃教頭也吃了李小龍几拳,但李小龍的拳路滯阻,中有停頓,似在患得患失,不敢貿然順勢攻擊。 此刻,蓮達几乎緊張得不敢以眼正視,但她仍努力保持鎮定,臉上挂著勉強的微笑——盡管她知道小龍這時根本無暇目睬自己。而李小龍的朋友和門徒此刻亦如蓮達一樣心懸若絲垂,手心都捏出汗來。 嚴鏡海肅穆而立,不動聲色。他熟悉并相信李小龍的功夫,看過黃教頭的招數,對他的功底也有個大約的了解。李小龍屈居下風,是為了窺視体察對方的招數。 龍爭虎斗,雙方已搏斗了三分鐘。好几次,李小龍險被逼到場圈之外。 突然,李小龍叱喝一聲,聲音末落,鐵拳已砸黃教頭胸膛,吟地作響。黃教頭踉蹌后退,不待站穩,拳點已接踵而來,驟雨冰雹一般。忽听眾口惊叫一聲,黃教頭碩實的身軀給李小龍一腳踢懸,如巨石重砸墜地。黃教頭就勢一滾,翻身而立,不料一拳又劈打而來,黃教頭狼狽倒地。李小龍跟上就是一腳,黃教頭仿如筋骨寸斷,气机阻塞,哀喚“休戰”。 黃教頭認了輸。他畢竟是武門中的好漢,仍不失風度地向李小龍拱手辭別。他身子晃顫几下,正欲倒地,門徒急過來將其扶持,懊喪而沉默地撤离。 李小龍的朋友和弟子把他簇在中央,向他祝賀。蓮達站在圈外,滿眼星星的喜淚。 李小龍卻末流露出絲毫贏家的驕色,他懊惱悔恨不已。他不滿自己的表現,認為這場比武時間拖得太長,而末在數秒之內決出胜負。 事后,李小龍与嚴鏡海、依魯桑杜和木村等人一道回憶比武的經過,尋找比武時間拖拉的原因。首先是黃教頭招數多變詭譎,使李小龍感到迷惑,而不敢貿然出擊,速戰速決;其次是李小龍受詠春拳固有打法的局限,詠春拳最初是五枚尼姑創立的女子拳,女子受体能的限制,在重擊敵手之后,就要后退或避閃,以防被敵手糾纏鏖戰。這次比武,暴露出詠春拳在追擊敵手方面的弱點,因為李小龍是強漢,而不是弱女,要像最后那樣乘胜連擊,痛打敵手,使敵手無以喘息,無可招架。 這以后,李小龍注重加快自己的進攻節奏,以不變應万變,不管對手招數如何,都果敢地迎頭痛擊,將防御置之腦后,一直到擊倒擊敗放手為止。 這次交鋒,是李小龍在美國華人國術界的正式比武,使得李小龍名聲大振,那些對他不滿的功夫教頭,再也不敢貿然向李小龍挑戰。 蓮達是李小龍生活上的忠實伴侶,同時也是輔佐他事業成功的有力幫手。蓮達自從嫁給李小龍,放棄了做一名女功夫師的初衷。她以李小龍為中心,悉心盡意做一位中國人所要求的賢妻良母(她次年生下大儿子李國豪)。李小龍是一艘在惊濤駭浪中顛簸行駛的船,他一回到家中,恍如進入宁靜港灣,無限溫馨。 中國古代功夫哲學講究“戒色”。一個功夫師,若要想進入最高境界,就得徹底戒色,遠离妻妄,甚至不看女人,獨隱深山.足不出戶,一心修煉,方能修得正果。李小龍的行為。自然跟古訓相去甚遠。他原本就有嗜好女性觀其表演功夫的“怪癖”。因此,知夫如己的蓮達常常伴隨李小龍去做功夫表演,甚至李小龍在屋前的草坪練功時,蓮達也盡可能放下手頭的家務,腆著臃腫的孕腹站一旁觀看,待李小龍停下,便說一些熨貼激勵的話。 李小龍常帶蓮達去逛街,逛街的含義只有蓮達一人諳知,那是逛書店的代名詞。除書店,李小龍對其他店舖一律不感興趣。他們常去的是一家舊書店,那里常會出現舊版的中國古代哲學及功夫之類的書。李小龍很快建立起私人書庫,他稍有空暇就一頭埋進書海里,迷不釋手。他練就出不受干扰的本事,不論戶外如何喧吵,孩子如何哭鬧,他都能安安靜靜地看書,并且久久沉思。他出外,也必帶一本書在旅行袋里,一有机會就拿出來看。那時他們的生活不安穩,經常搬家,如山的書籍成為他們的累贅,盡管如此,李小龍對購書仍樂而不疲。 正是因為李小龍吸取了丰富的養料,為他日后成為功夫大師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小龍大戰黃教頭的故事在美國西部的唐人街廣為流傳。然而,出了這圈子,李小龍的名字仍鮮為人知。他渴望成功,他迫切希望有朝一日成為像拳王阿里式的人物,人們可以不知總統是誰,卻不會不知阿里。 中國古代功夫哲學,推崇淡薄功名,“真人不露相”、“無為即有為,無名是有名”。李小龍熟諳這些箴言,卻又將其棄之一邊。這一方面出于他好胜的天性,另一方面是美國文化對他的影響。我們難以想象李小龍生活在封閉的古代中國社會將會是什么樣子,但我們可以肯定,如果李小龍在開放的現代美國社會仍恪守古老的箴言,就不會有叱吒全美武術界的李小龍。 李小龍決定在美國作巡回表演,以擴大他的影響。他把他的想法告訴蓮達,立即得到蓮達的支持。蓮達為李小龍收拾行李,同時,也把她的衣物放進旅行箱里。李小龍很詫异:“怎么你也去?”蓮達亦詫异地反問:“怎么我不能去?”李小龍向她解釋,在中國,妻子怀了孕只能安安靜靜躺在家里。蓮達笑道:“我雖是中國人的妻子,卻是生活在美國,醫生告誡孕婦,怀孕期間要多做健身運動,生下的孩子才會健壯。” 李小龍攜妻愉悅上路,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經常發生這類因民族、風俗等差异造成的“小磨擦”,而撞擊出來的火花卻是和解和睦。李小龍這次巡回表演的地方是美國中部的城幣,以后再找机會分別去美國的東部和南部。 他們坐在橫貫美國東西部的列車上,眼帘里是一望無際的中部大平原。李小龍的思緒飄得很遠,他在香港及美國的唐人街,常听到老輩人敘述早期華工的悲慘故事。那時美國為了開發中、西部,決定修筑一條貫穿東西的鐵路,因勞力缺乏而去中國招募勞工,早期華工像“豬仔”似地賣到美國,他們干最苫最累最險的活,拿最低的報酬。鐵路修完了,美國不再需要華工,開始了慘無人道的排華。早期華工作為第一代移民雖在美國生存下來,卻毫無地位和聲望。真正使美國人改變偏見的,是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新移民,他們大都進入美國的中產知識界,出了李政道、楊振宁這樣的令全世界矚目的人物。他們是旅美華人的驕傲。 “中國人必須靠實力證實自己!”這個頑強的概念始終激蕩于李小龍胸中。 正是如此,促使他毅然參加全美空手道大賽。 當時他正在中部城市芝加哥作功夫表演。效果不如他設想的那么成功,觀看其表演并產生濃厚興趣的仍是亞裔移民(尤其是東亞等國的移民),而真正的美國人卻很少問津。在表演過程中,他不時受到挑戰,并且多是一樣膚色的中國功夫師。李小龍雖然輕而易舉將他們擊敗,但卻有股難言的悲哀。他覺得旅美華人特別喜歡內耗,喜歡在同胞之中充好漢。而不像日本人那樣齊心協力擰成一般繩,以證實整個日本民族的力量。因此,旅美的日本武師在公開場合表演,几乎末聞有日本武師上台去挑戰。即便會有,也是抱著弘揚日本武術的目的,使之影響更大。 李小龍不忘自己是個中國功夫師,卻不抱狹隘的民族觀念,因此他交的功夫朋友是多民族、多膚色的。李小龍在表演中,結交了一位從事記者職業的法裔美籍武術愛好者西蒙,他年輕時曾在法國殖民地越南呆過,對中國武術產生興趣(中國武術在越南頗流行)。西蒙在与李小龍的交談中突然說道:“你功夫這么高強,怎么不去全美空手道大賽顯顯自己的實力?” 李小龍中止了中部的巡回表演,与蓮達赶回加州。賽場設在一所私立學校的体操館里,去時,已開始比賽。 空手道是日本的國術,又是當時在美國流行最廣的東方武術之一,美國人對東方武術的認識僅限于空手道。這是日本人善于推銷自己,采取開放式授徒方式的結果。在美國,有全國性的日本國術大賽,卻沒有全國性的中國國術大賽(日本國術是由古代中國流傳過去,爾后才自成一体的)。中國的功夫師仍將自己封閉在華人圈子里,并且瓜分地盤、不越雷池一步。 賽場匯集了各种膚色的空手道選手(這是中國武術地域性比武難以見到的),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金發碧眼的九段高手羅禮士。羅禮士曾蟬聯三屆全美空手道大賽冠軍,奪標呼聲最高。 李小龍過去雖与日本空手道拳手較量過,但對空手道的比賽規則卻很陌生。因此,他不急于報名參賽,而是觀察比賽規則及選手的身子。李小龍發現,選手的身手皆平庸,這使他興趣大減,他几乎想拔腿而去。 羅禮士出場了,羅禮士凌厲的拳勢,第一回合就將對手擊敗。 原來這里是藏龍臥虎之地。李小龍素來喜歡与強者較量。他按捺不住。跑到記分台前報名參賽。 李小龍遭到拒絕,理由是比賽已經開始。 是羅禮士成全了李小龍參賽的愿望。羅禮士雖不是大賽的組織者,卻聲譽极高。結果,最具冠軍相的羅禮士因其善舉而痛失金牌。 起初,李小龍參加第二輪淘汰賽,取胜如囊中探物。愈往后,難度愈大,但李小龍仍以絕對优勢戰胜對手。最后只剩下李小龍和羅禮士進入總決賽。最后對手是羅禮士,這在李小龍意料之中;而李小龍最終与他爭奪冠亞軍,是羅禮士開初不曾料到的。 兩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李小龍并不因為對方的善舉而手下留情。李小龍守的是空手道規則,打的卻是詠春拳,凶狠潑辣异常。羅禮士不曾遇到過這种訂法,雖頑強拼搏,卻難以對李小龍造成威脅,最后仍落敗局。 羅禮士非常惱怒,他甚至后悔自己的善舉,如不這樣,金牌怎么會給這矮小狡詐的中國人拿去? 羅禮士很快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他冷靜地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認為自己确實技遜一籌。對手怎么練就這一身硬功?于是,羅禮士尋到李小龍住處,作一次禮節性拜訪。 素來討厭客套的李小龍見到羅禮士,只字末提是由于羅禮士的幫助才使他獲得參賽資格一事,更末流露出感激之情(他的這种件格常使人產生誤解,認為他忘恩負義),而是馬上拉羅禮士去講手切磋武藝。 不打不相識,李小龍和羅禮士成了好朋友。兩人的功夫各有千秋,便取長補短。李小龍教羅禮士詠春拳,以鍛練攻擊速度及力度;羅禮士教李小龍高踢法,使李小龍的腿擊技法更全面。這以前,李小龍只采用低踢法,攻擊對手腰以下的部位,而擯棄高踢法,以為這种踢法威力不夠。結識了羅禮士后,李小龍改變自己的看法,練就一套過硬的高踢功法。 李小龍是美國第一個把功夫帶進銀幕的東方人。電影中常見李小龍凌空一踢,就是羅禮土教的技法。李小龍對朋友的恩德,不喜歡口頭表示,而是以行動報答。待他在影壇站穩腳跟后,便把對拍電影抱有興趣的羅禮士拉了進來,与他在影片《猛龍過江》中演對手戲。 羅禮士是這樣回憶他們的交往的:“當時,李小龍是不太喜歡高部位踢法的,但我對他提出我的看法,我認為可以從任何角度及任何高度起腳進行攻擊,踢出來的威力完全不會減弱。” “自認識李小龍,我們常常在一起研究武術,我學他的中國功夫,他學我的高踢法,這樣,大家都有了顯著進步。” “李小龍是個很‘自我’的人,他很看重自己,常常向人夸耀自己的長處,很多人不喜歡他這种作風,于是人們便說他驕傲,我想他招人妒忌就是這個原因。但對我來說,我完全不介意,因為我明白這是他的個性。” “不論我的想法對不對,總之我覺得他是個強人,是個值得自負的人,也是世界上武功最好的人:這就是我個人的看法。” 全美空手道大賽結束不久,李小龍又遇到一次充分證明白己的机會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時間是1964年的初冬。 這次大賽是美國空手道協會主辦的,嚴鏡海与該協會理事長艾伯嘉相識,向他推荐李小龍。于是艾伯嘉便邀請李小龍作為表演佳賓出席這場大賽。 在大賽開幕式上,李小龍表演了他的詠春拳,令所有選手及觀眾歎為觀止。因為李小龍動作太快,令人眼花目眩,只知其精妙,而不知其精妙所以然。所以,應選手及觀眾的要求,李小龍在大賽閉幕那天,將詠春拳化解為單項進行表演。其中以“蔽目粘手”、“寸勁拳”、“無影拳”,最令人叫絕。 “粘手”是詠春拳的基本功法,在香港,李小龍曾以木樁練粘手功法。赴美后,李小龍常跟依魯桑杜、木村等人對手練習。具体動作,是兩人互相搭住橋手(指、掌、拳、腕、肘、臂等協調運作為一整体),做互相攻擊和擋格。“蔽目粘手”是粘手中的高難動作,雙方把眼睛蒙住,完全靠手的触覺和第六感覺。 第六感覺是功夫哲學中玄之又玄的東西,古代認為是神的昭示或人神感應,現代多認為是人的潛意識,是天賦或特异功能。李小龍似乎有天生的敏感,他在美期間曾多次遭敵手暗算,他都是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及時避閃或反擊,從而化險為夷。 這次表演,李小龍跟依魯桑杜搭檔,雙方都蒙住眼睛,靈巧而敏捷地進行攻擊和擋格。因李小龍跟依魯桑杜是老朋友,故應觀眾的要求,讓他們推選了一名會中國拳術的韓國拳師上來。這回是李小龍單方面蒙住雙眼,与韓國拳師演習粘手。韓國拳師“欺”李小龍“雙目失明”,多次試圖攻擊,卻連連被李小龍擋格住,同時又受到李小龍的攻擊。在場者膛目結舌,仿佛李小龍手上身上都長滿了眼睛。表演完畢,觀眾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寸勁”是詠春拳獨有的發勁方法,指的是在短到數寸甚至一寸的矩离內所爆發的勁道。詠春拳主張近距离貼身快速攻擊放手,寸勁尤其重要。按照力學原理,物体在加速度之后產生的力量最大。如打鐵,錘必須高揚后落下;如一顆石子從十米高落下,擊起的水花肯定比一米高處落下的大,因此,拳的勁道要大,也必須屈臂后猛擊,以保證有足夠的距离加速。而寸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在最短的距离內發出大的力。這是因為詠春拳講究快速,若屈縮橋手再出擊,勢必造成空隙給敵手擋格或反擊的時机。 李小龍表演寸勁拳時,請一名拳師站守馬步,他后面放一張椅子。李小龍在距他四寸處,手臂也不用后屈出拳,那拳師如重錘猛擊,后跌坐椅子上,椅子也隨之后移數尺之遠。 最精彩要數“無影拳”。与李小龍臨時搭檔的是一名空手道黑帶高手。李小龍向他講明要攻擊他哪個部位,連續八次,李小龍拳拳都擊中。這高手雖招架擋格(不能以掌貼在該部位之上),但因為李小龍出手太快,拳路無影跡可辨,這高手猝不及防。 李小龍當場解析他得手的原因:一是速度快若閃電;二是近距离;三是拳路講究變化;四是面部不帶任何表情,因為老練的對手可從表情中窺破你的圖謀;五是眼睛不要盯住所要攻擊的部位,這實際上是給對方以暗示。將此五點揉為一体,突發快拳,待對方意識到時,已來不及化解擋格。 李小龍表演完畢,眾多觀眾涌了上去,高喊李小龍的名字,把他抬了起來。 這次表演獲得极大的成功,意味著李小龍的功夫得到美國武術界的承認,是他功夫事業的一次飛躍。美國空手道協會理事長艾伯嘉稱他的拳術“簡直太神了!” 觀看表演的,還有一位美國武術界頭面人物——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李俊九也是作為特邀佳賓出席大賽的,他對李小龍的功夫折服不已。他說:“在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中,我開始認識李小龍,那次我和他分別在會中作示范表演。從那次開始,我們便成了好朋友,常常互相拜訪。” “我無法再遇到一個像李小龍那般對武術狂熱的人了。他能夠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賦外,其余都是他肯去努力的結果。他實在非常努力。發拳快、准、勁,足以令他雄視武壇。此外,他對各种武器的認識及純熟,可以稱得上是專家,就是這些已沒有人及得上他。” “李小龍是個充滿歡樂的人,我常常對人說他像個7歲的孩子,充滿活力地到處跑來跑去。他談話時顯得非常忠直,當我每見到他的時候,我內心總是這樣對自己說:‘我從來沒有遇到一個像他那樣坦白的人!’由于李小龍太坦白的緣故,有些人會很不喜歡他。” “李小龍證明了武術家亦可以是一個优秀的演員,他是第一個東方人在美國領導功夫片走向白熱化,替其他武術人士舖了一條從事電影的道路。” 李小龍在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中的出色表演,使他的名气在美國武術界不脛而走,炙手可熱。不少武師從千里万里之外赶來拜訪他——日本武術家和里積就是其中之一。 和里積是一位大學体育系副教授,跟菲律賓裔的依魯桑社一樣,也是位學者型的武術家。他与李小龍講手切磋之后,認為李小龍的功夫見解比他們先進了100年,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慨。和里積在一篇文章中追憶他們的交往: “我那時在一所大學教授拳擊,我常常對學生說,如果你要發拳快的話,一定要減輕出擊的力量,但當我看見李小龍發拳的閃電速度,同時又強有力地擊倒對方后,我的理論便告粉碎! 同時我又發覺他的腰力運用得甚好,一切動作都很有規律,那時我才知道李小龍的确是個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我開始對他產生敬意。 李小龍對我也很佩服和尊敬,他喜歡听我述說我怎樣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在他寄給我的信中,他經常流露感動和自我鼓勵的字眼。有几次我為了籌募基金,找他幫我作表演,我答應替他付机票,但他不接受,其他酬勞也不肯收,后來我說得多了,才勉為其難地收了机票費。他說:‘我為了你的義舉而表演,是不應該收酬勞的!’ 李小龍是我的摯友,世上再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博學、真誠、具有勇气。他是一顆不滅的星!他和一般的人是不同的。” 李小龍以拳會友,結交了不少著名的武術師,在交流切磋之中不斷地丰富自己,受益匪淺,日后創立截拳道,水到渠成。 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是李小龍人生道路上的轉折。正是因為艾伯嘉把李小龍的表演拍成資料電影,成為李小龍躋身美國演藝界的一次契机。 是年,李小龍僅24歲。 ------------------ 小勤鼠書巢 Luo Hui Jun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