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36年1月,湯原縣几乎變成了一座抗日隊伍云集的大兵營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湯原游擊總隊、聯合東北反日民眾救國軍、自衛軍支隊的領導人李延祿、張壽籛、夏云杰、李華堂、謝文東、馮治綱等人齊聚湯原縣吉興溝,在那里舉行了東北反日聯合軍軍政擴大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大家經過協商,通過了關于組織東北反日聯合政府和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的決議。聯軍總司令趙尚志被推選為總司令,張壽籛為總政治部主任,李華堂為副總司令。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第1軍、第2軍、第5軍以及饒河游擊隊都未參加這次會議,所以會上成立的東北反日聯合政府和東北反日聯合軍,實際上都只是北滿地區的。1937年,中共北滿臨時省委還為此專寫信給周保中和第5軍党委,說明“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不能包括一、二、五、七軍”。盡管如此,這個總司令部對于統一北滿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還是功不可沒的。1936年1月30日,湯原抗日游擊總隊就是在這個總司令部成立后,由第3軍司令部幫助改編為第6軍的。 第6軍成立后沒几天,便開始和第3軍的同志們一起著手建立湯旺河溝里的后方軍事根据地。此項工作主要由聯軍總政治部主任張壽籛以第3軍、第6軍后方留守處主任和政治軍事學校(此學校也正在籌建中)教育長的名義,來具体負責落實。 3月29日,張壽籛接到聯軍總司令部的指示,要求他迅速組織部隊,消滅盤踞在老錢柜一帶的敵人。 老錢柜,顧名思義,就是伐木場把頭給工人開支放糧的地方。其地理位置就在現在的伊春市林業局北面的小興安岭腹地里湯旺河畔。日本人占領湯原以后,為了推行其以華治華和以戰養戰的方針,用重金收買了以于四炮為首的一伙胡子,組成了偽湯原縣森林警察大隊,日本人還給于四炮配了7個日本指導官,他們的老窩就設在老錢柜。 于四炮一伙進駐老錢柜以后,便一面抓勞工、征牲口為日本人伐木,一面仗著山道熟、槍法准經常偷襲我抗日隊伍,給我方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同時也嚴重地威脅著我根据地的安全。因此,聯軍總司令趙尚志下決心要拔掉這顆釘子。 打下老錢柜、消滅于四炮,其意義之大不用說也明白,但可不是容易辦到的。當時6軍的主力部隊都被軍長夏云杰帶去打鶴崗了,軍部只剩下20多個警衛戰士,武器差,人員戰斗經驗也不足,有的人是剛剛拿起槍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這和于四炮手下的那100多個裝備精良的偽森林警察比起來,相差也太懸殊了,況且他們還得遠程奔襲800多里,這仗可怎么打呢? 張与戴研究后認為,這仗就一定要打,但光憑目前6軍這點人肯定是不行的。還得把湯原縣洼區區委書書記李風林領導的游擊連也拉上。這樣,便由張、戴、李等組成了一個臨時指揮部。游擊連一共有80多人,加上6軍軍部的20多人,在人數上与敵人差不多了。但是敵人擁有以逸待勞和裝備上的优勢,那么他們有沒有可以為我所用的弱點呢? 張壽籛認為,有!而且不止一處。 第一,此時于四炮正在湯原縣城里給他的傻儿子辦喜事,老錢柜之敵群龍無首; 第二,于四炮的戰線拉得太長,各部分敵人互相照應不上; 第三,這支漢奸隊伍剛剛建立不久,還沒吃過什么大虧,官兵都很傲慢,警惕性不高。 善于從強敵身上找出弱點并對其加以利用,從而達到克敵致胜的目的,是作為一個指揮員最可貴的素質。張壽籛無疑是具這种素質的。 張、戴、李經過一番細心的籌划后,便在一個雪后初晴的下午帶著隊伍由東向西出發了。他們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出發,是因為剛好可以在天黑以后到達查巴溪,那里是于四炮為了保衛老錢柜的安全設下的第一道哨卡。 當走在全隊前面的李風林帶領戰士們突然出現在查巴溪偽山林警察大隊的木克楞房子里的時候,正在里面喝酒的兩個家伙頓時嚇呆了。面對黑洞洞的槍口,他們只有老老實實地接受“采訪”了: “湯旺河北岸有多少人?” “有……40多人。” “頭頭是誰?” “中隊長黃毛、丁山、……” “有几個崗哨?” “就一個。” 搞清楚情況就好辦了。李風林和戰士們一起押著這兩個警察直奔河東北的那個大院套扑去。因為當時風大夜黑,那個站崗的家伙直到被李風林緊緊勒住了脖子時才發現有人過來了,但已經來不及叫出聲來了。 摸掉了敵人的崗哨以后,李風林帶著30多人進了西院,張壽籛帶20多人進了東院,封鎖了所有的門窗。 東院里住的是中隊長黃毛和丁山等几個頭頭,當張壽籛破門而入的時候,這几個人正躺在炕上過大煙癮呢。 “不許動!繳槍不殺!” 要是一般的人在這种情況下早就嚇得不敢動了,但開過陣仗的黃毛卻不服气,只見他一伸手抓起了身邊的煙燈,“呼”地一下就撇了過來,緊接著順勢一滾就要去取挂在牆上的匣子槍。此時站在門口的張壽籛一點也不含糊,他先是甩手一槍打落了飛過來的煙燈,然后用槍指著炕上的几個家伙,再次說了一句“不許動!”几乎与此同時,窗外捅進來一排槍口。 看到這陣勢,這幫家伙再也沒人敢動了。 東院的槍一響,西院的李風林他們也馬上動手,迅速繳了西院屋里偽軍的槍。 至此,奔襲老錢柜的第一個動作便順利完成了。 解決了查巴溪的敵人后,部隊已經比較疲勞了。但張壽籛下令暫不休整,立即准備奔襲下一個目標——南岔。要求部隊作到的,帶隊的几個領導首先做到——張壽籛親自去做黃毛等几個頭頭的工作,啟發他們以民族大義為重,配合我軍行動;戴鴻濱組織戰士們換上偽軍服裝,進行必要的偽裝;李風林則深入到套戶們中間,動員他們赶著自家的大馬爬犁支援部隊的行動。李風林作群眾工作是一把好手,沒過多久,就帶著十多張四馬大爬犁來見張壽籛了。 張壽籛一見,十分高興。他沖著老鄉們一拱手,熱情地對大家說:“麻煩大家辛苦一趟!” 一見張壽籛這么客气,那些愛說話的老鄉急忙回答說: “這說哪去了,打鬼子嘛,沒啥說的。” 而那些不愛說話的人也不好一言不發呀,這些朴實的山里人便呲牙一樂,把剛從李風林那里听來的,也是他們感到最實在的話重复了出來:“打下老錢柜,不交人頭費。” 就這樣,張壽籛帶著隊伍很快就乘著那些在冰雪上行走如飛的大爬犁順著湯旺河連夜向南岔奔去。 隊伍出發后不久,前面爬犁上的一個小戰士便發現前面河床里有一團黑影正迎面而來。“噯,那是什么?”他悄聲問道。 “是一張馬爬犁!” “不錯,正是一張馬爬犁。可這深更半夜的哪來的爬犁呢?” “怎么辦?”有人請求張壽籛。 “別開槍”,張壽籛一邊對身邊的戰士說,一邊告訴赶爬犁的老板,“迎上去!”。 飛快的爬犁很快就使他們迎頭相遇了。戴洪濱帶著几個戰士走下自己的爬犁來到對面的爬犁面前,那上面只有一個人。 “你是干什么的?”戴鴻濱問。 “我…,我……”對面爬犁上的人一見眼前站著一幫帶槍的人,顯然有些害怕。 “這不是陳永家的小子嗎?你怎么跑到這里來了?”戴鴻濱走到跟前一看,那人是他的一個同鄉。 “我…,我……”那人一看是戴鴻濱,心里就更害怕了,嘴上也越發不利落了。因為他早就听說戴參加了抗日的隊伍。 “你別怕”,戴看出了他的心事,對他說:“我們是打鬼子的,只要你說老實話,不會為難你。” “我,我是五炮派來的哨兵,他正在后面巡視呢!說不定一會儿就能和你們走個頂頭碰。” 這小子說的五炮,名叫宋喜斌,是于四炮的把兄弟,打獵的出身,槍法很准,是于四炮手下的一個得力干將。被于四炮委任為查巴溪、南岔一帶哨卡的總負責人,實際上也是偽山林警察大隊里的第二號漢奸。 五炮在這個時候來了,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張、戴、李三人一碰頭,立即定下了一個智擒五炮的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全隊不再強調隱蔽行動,而是讓赶爬犁的老板儿把鞭子甩得“叭!叭”直響,大張旗鼓地向前開進。 李風林帶著几個戰士押著黃毛、丁山坐在第一個爬犁上。他用槍頂著黃毛的后腰,告訴他說:“呆會儿如果遇上五炮,你就說是山下送糧食的爬犁。能辦到嗎?” “能辦到!能辦到!”有人在后面給“撐腰”,黃毛豈能有辦不到的事。 工夫不大,五炮就到了。 在雙方相距200多米遠時,五炮的爬犁就停下來了。然后,就听對方喊道:“什么人?”隨后便听見一陣喊里卡嚓的槍栓響。 李風林用槍一頂黃毛,黃毛立即喊道:“老五嗎?” 五炮听出是黃毛的聲音,便問:“后面的爬犁是干什么的?” “是山下送糧食來的!” “他媽拉巴子的,怎么偏找這時候送來。”五炮一邊說著一邊收起槍赶著爬犁走了過來。等他走到跟前的時候,這邊爬犁上的戰士也把槍給他支上了。 “不許動,把手舉起來!” 五炮一下子被弄糊涂了,既沒有動也沒舉手。這時黃毛開腔了:“老五,我們都交槍了,你也服了吧!” 直到這時,五炮才明白過來。他向四周看了一眼,知道只有交槍了。便把槍交了出來。 五炮交槍后,發現沒有人來搜他的腰包,也沒有受到什么侮辱,這是他万万沒有想到的。他頓時大為感動,再一听張壽籛和他講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精誠團結,一致對外”的道理也覺得在理。所以當要求他帶隊去繳南岔警察營地的槍時,他便滿口答應了下來。由于他本人就是那里的頭頭,所以那里的敵人也在天亮時被解決了。 天亮后,張壽籛傳下命令:就地生火做飯,休整一天,准備明天凌晨3點出發,直扑老錢柜。爭取在明天晚上9點前到達老錢柜,再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第二天凌晨3點,隊伍准時出發了。當天晚上8點多鐘時,他們便赶到了老錢柜。由于有五炮帶路,于四炮在那里苦心經營的營壘很快就一個接一個地被收拾掉了。最后只剩下日本指導官森山住的那座房子了。在解決這座房子里的鬼子的時候,李風林充分展示了他的机智勇敢。 他巧妙地繞過了那間房子外面的哨兵,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森山的面前。此時森山正在抽大煙。李風林進去后,一眼就看見了牆上挂著的那把手槍,立即飛步上炕奪槍。森山急忙躥起身來,將他攔腰抱住。但他哪里能抱得住,年輕力壯的李風林用力一甩,這個小日本便從炕上落到了地上正燒得通紅的火爐上…… 老錢柜,果然名不虛傳,里邊的貨著實是不少。打開這個“錢柜”的飛將軍們從那里得到長短槍械100多支,子彈30多万發,大煙土100多兩,米、面几万斤。當然,還有100多個“活物”和7個日本“死倒”了。 當趙尚志听到6軍的部隊已經按照他的命令打下了老錢柜的報告后,這位從黃埔軍校出來的總司令,立即決定把正在籌辦的政治軍事學校設在那里。 從政治軍事學校的領導人事安排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其地位還是很高的。聯軍總司令趙尚志兼任這所學校的校長,總政治部主任張壽籛兼任教育長(后為侯啟剛),張文廉任秘書長。到這里來學習的都是抗聯各部隊中的各級指揮員。 政軍學校的校舍就設在原來伐木工人們住的工棚里。這間大工棚是東北林區常見的那种木刻楞房子,呈南北走向,里面有東西兩舖通房的大火炕,南北兩頭開門。屋子很大,里面能住一百多人。整個政軍學校的教員和學員都住在這一座大屋子里,上課的時候大家就坐在火炕上,講桌在南頭,桌后有一把椅子,那是教員的位置。最初挂在牆上的那塊黑板,其實那是學員們自己動手做出來的一塊“白板”,教員手中的“粉筆”是學員們自己燒出來的木炭,學員們手里的筆記本則是被訂在一起的樺樹皮。 在屋子的北頭,大家用木板隔出了一間裝糧食和做飯用的糧倉和廚房。在屋子的南頭,也有一間用木板隔出來的小屋子,里邊有一個能住十多個人的小火炕,這就是教員的宿舍兼辦公室。在整座房子最好的位置——朝陽的南頭給教員們營造了如此“优越”的公辦和住宿環境,這應該說是充分体現了當時抗聯領導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思想。 政治和軍事是政軍學校的兩門主要課程。政治課主要學習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理論,學習政治經濟學常識和中國近代史,通過學習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帝國主義和中國為什么會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提高學員的革命斗爭覺悟,明确了抗聯戰士的歷史責任。通過系統地學習中國共產党的《八一宣言》,進一步認識了中國共產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堅定學員們對抗日必胜的信心。此外,他們還經常學習巴黎《救國時報》(在如此偏遠的地方居然能夠經常讀到國外出的報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國內游擊戰爭的活動材料和消息,以及莫斯科印的中國書籍和《共產國際》等刊物。 軍事課則主要是結合東北抗日戰場的實際,學習如何進行游擊戰。同時,校領導們還鼓勵學員把眼光放得更遠。第二任教育長侯啟剛在第二期學員的開學典禮說:“現在我們打游擊戰,學游擊戰術,將來抗日力量壯大了,還要打正規戰爭,一個戰役就消滅日本關東軍几万乃至十几万兵力。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東北抗日聯軍會同全國一切抗日部隊匯合在一起,把日本關東軍赶出中國去!” 政軍學校的教材都是教官們根据以往學過的專門知識結合學員的接受能力自己編寫的。 學校的教學活動安排得很緊。白天,由教育長和教官們輪流給學員上課;晚上學員們就坐在大炕上分組進行討論。這种教學方法,在今天說來也是不落后的。 在這所簡陋的學校里的講台上講的人都是從抗聯部隊中抽調來的很有一些本事的人。 軍事教員王玉升,就是一個被學員評价為“很好的軍事教官”。王玉升原本是抗聯第3軍第3師的師長,也是原先珠河反日游擊隊的一名“种子隊員”(游擊隊有11個人時就有他一個),是一個為了打日本可以自己什么都不顧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每次作戰時,他都身先士卒,為人也十分豪爽、大度,深受戰士們的愛戴。有一次打仗時,他的手被打傷了,落了個終生殘疾,也得了個“王坏手”的外號。其實“王坏手”最大的毛病不在他的那只坏手上,而是他那愛喝酒的坏習慣。有一次他喝多了,大白天站在那里往天上放槍。治軍极嚴的趙尚志知道這事后,立即下令撤了他的師長職務,把他調到了政軍學校來當教員。 那年月,在抗聯里當師長和當教員也差不了多少。所以王玉升丟了師長職務當了教員后,干得仍然挺來勁。每天早晨他都早早起來帶領學員出操。他講話聲音宏亮,越說越有勁儿,經常結合珠河反日游擊隊和后來抗聯第3軍許多他經歷的戰斗實例,總結經驗教訓,軍事課講得生動、活潑,很受學員歡迎。 第二任教育長侯啟剛則是一個當時抗聯中少有的深入研究過馬列主義原作的人。政軍學校的學員王明貴說他“看過馬列的很多原作,知識面也很寬,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有丰富的抗日斗爭經驗,講話哲理性很強”。可能是由于他本人平時講話常常引經据典,甚至有些傲气(据說他曾自稱東方侯大林),不少人對他有看法。有一次他對別人說,《資本論》對他裨益很大,那個人挖苦他說:“馬克思在天之靈給我們送來了老侯。”而他則回答說:“就是這樣。” 侯啟剛對許多問題都有他自己獨立的見解,并且時時用辯證法的眼光來分析當時抗聯面臨的問題。曾經寫過《論統一戰線》、《東北抗日隊伍的分析及義勇軍改造策略》等論文。這位抗聯隊伍中的第一號理論家的思維方式也很有些哲學家的味道。下面這一段他自己關于其在病中思想活動的記述: “……自該病發作后,我曾每天陷在無限的思索之中。有一天曾發現了辯證法的發展形式:從時、空來說,是縱橫的三角形;因而一切事物也都是縱橫的三角形。繼而夜里觀星,發現一切基本形式是三角。因為某角形的星群可以分解為無限的三角形,因此,圓周也無非是無限的三角形的一角向內部的結合,線也是無限的三角。最后想起了一切事物在盡量的發展,全部是波浪式運動的辯證法。質量無非是不同的波浪式運動的發生,波浪式運動當然是不斷生起的縱的三角形,因此認為三角形是一切形式的本質。于是就越來越确信:一切事物是縱橫三角形。又想起了在戰斗隊形上,各一角是其他兩角吸引与推動的結合,進攻、退守、待机包圍就是進退并行,靜動并用,公開的秘密的聯系的行動——也就是确保辯證法的一致。就是說以全力采取辯證的綜合或綜合的方法,就一定能戰胜敵人,最后,我認為:無限的‘辯證三角体’是戰胜敵人的唯一無二的陣式或隊形。 “有如上述,我的英雄思想在病中复活,使用的武器是辯證法,當然首先應該解決東北問題。就是說:如何突破1938年即將到來的敵人的‘討伐’。結果在似病非病的思想中決定了:應在党軍一致行動之下,盡可能地配備無限大小‘辯證三角形’,即:南滿1、2軍成一角,這能由1、2軍的同志配備,我來建議其他兩角的方法,即:4、5、7、8、10軍赴吉林中部長白山脈老爺岭西東形成一角;3、6、9、11軍赴黑龍江小興安岭嫩江流域形成一角,而且每一角則編成等差三角形。以全滿為范圍,用大三角來牽制敵人。這樣,敵人就不可能各個擊破……” 這所政軍學校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卻為抗聯培養了不少优秀干部。當時,學員從這里畢業后一般都到各部隊任師長、團長等職,這些人在抗日戰場上為我們的民族解放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第二期學員王明貴將軍在回憶錄中飽含深情地寫道: “小興安岭松濤陣陣,湯旺河波濤滾滾。東北抗聯政治軍事學校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爐,許許多多的同志通過學習迅速成長為抗日聯軍的骨干力量。他們沒有辜負党和人民的培養,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斗爭,流血犧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位將軍還特意提到了我們在前面說到的在抗聯打下老錢柜時俘獲的偽森林警察中隊長宋喜斌(即五炮)。宋在被俘后參加了抗聯,此后,他在政治上進步很快,作戰也非常勇敢,被送進學校深造。他畢業后回到部隊任團長,在1938年9月下旬為保衛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机關的安全,他帶領30多名戰士与超過自己數倍的日本討伐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斗。他一個人就打死打傷40多名日本鬼子,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他宁死不降,最后把滿腔的鮮血都洒在了祖國的大地上。 軍政聯席會議之后,第3軍和第6軍除了加緊建設湯旺河后方根据地工作以外,同時,還在積极組織准備西征,繼續開辟通河、東興、巴彥、木蘭、鐵力、慶城(今慶安)、海倫等地的游擊區。 1936年3月,趙尚志率第3軍第5、第6團、少年連、保安營共300多人開始了西征。 西征部隊出發不久,便不斷有捷報傳來。 4月初,趙尚志帶領西征部隊攻占了通往巴彥、木蘭、通河的軍事要地舒樂鎮,俘日偽軍100多人,繳槍300多枝,一舉拔掉了日偽設在松花江北岸的這個重要据點。此后不久,西征部隊又在依蘭縣八浪河谷消滅不少日軍,并繳了偽軍一個連和1個偽警察隊的槍械。夏初時節,西征部隊順利到達木蘭縣境,以那里的蒙古山為基地,在東向通河、西向巴彥的一些地區開展游擊活動,并收編了40多支在這一地區活動的抗日武裝,第3軍的第5、第6團的實力迅速得到發展,被擴編為第5師和第6師。 西征部隊像一股強勁的旋風掃過所到之地,使日偽极為震惊。他們迅速調集重兵于濱北線一帶,企圖一舉消滅趙尚志的部隊。但趙尚志卻不与其進行正面作戰,為此,他決定改變原定向慶城、海倫一帶西征的計划,率部隊迅速返回了湯原根据地。 几乎就在趙尚志帶隊西征的同時,第3軍的第1、第2、第3、第4團在松花江南岸積极開展游擊活動,同樣也在戰斗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分別擴編為第1、第2、第3、第4師。這樣,第3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就已經從原來的6個團變成了6個師。游擊區遍及松花江南北兩岸的20多個縣。在這种形勢下,第3軍于1936年8月1日正式發表通告宣布: “決定于本年8月1日起,將原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收編各隊,聯絡各軍,消滅此疆彼界,各樹一幟,爾東我西,各行其志。以發揚光大我抗日之旗幟,以鞏固我反‘滿’之武裝。” 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剛成立時,下轄6個師,其后不久又相繼采取收編和擴建的辦法建成了第7、第8、第9和第10師,得總兵力達到了6000多人。 在第3軍得到迅速發展的同時,第6軍也由原來的4個團擴編為7個團,并于1936年9月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 人多了,槍多了,游擊區的地盤大了,這就需要有一個更加有力的領導机關來統領北滿地區的抗日斗爭全局了。1936年9月18日,中共珠河中心縣委、湯原中心縣委及抗聯第3軍和第6軍党委在湯原帽儿山北坡第3軍的被服厂召開。是為抗聯歷史上有名的“珠湯聯席會議”。 “珠湯聯席會議”做出了兩件重要的決定:第一是決定成立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并選出了以趙尚志為主席的15人執委會及馮仲云、李福林、張蘭生三人為省委常委;第二是決定突破敵人的秋季“大討伐”,開辟龍江腹地為中心的新的游擊區。 “珠湯聯席會議”后,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又召開了兩次常委會,進一步研究确定了第3軍和第6軍的反“討伐”對策。最后決定:第3軍司令部迅速率主力西征鐵力、海倫、龍門,然后直插黑嫩平原,開展游擊活動。根据這一精神,趙尚志率第1師、第5師、政保師和少年連組成的500多人的騎兵部隊,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先在慶城与第9師部隊會合,然后又于12月間到達了鐵力,与已經在到達那里的第6師會師。 到了鐵力后不久,敵人就出動了大量的兵力對他們進行“圍剿”。敵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趙尚志他們赶到山里去,使其陷于凍餓絕境。 趙尚志帶著隊伍連夜向山里行進,走了几里后,后面坐著馬爬犁追他們的敵人便接近了3軍的后衛部隊——6師73團。我部戰士搶先開槍,戰斗立即打響了,73團的戰士們在團副楊宏杰的指揮下,很快就將敵人打了下去。 當楊宏杰興致勃勃地向趙尚志匯報時,趙尚志立即意識到,日本人不會白吃這個虧,肯定還會再來的。于是,他傳下令去:全隊火速前進,甩掉敵人! 趙尚志的命令傳下去后,3軍的戰士們立刻加快了腳步。但是,沒走多一會,他們又接到了趙尚志讓他們停止前進,班長以上的干部立即去開會的命令。戰士們一時都弄不清楚發生了什么情況。 原來,趙尚志在帶著部隊一邊向前快走的同時,心里卻一直在想,像這樣自己在前面靠兩條腿走,人家在后邊坐馬爬犁追,遲早會追上來,所以走不是最好的辦法,只有找個地方打他們一下子才是上策。這樣,他在走的同時就一刻不停地留心著周圍的地形情況。當他來到一個名叫冰趟子的地方時,他的眼睛突然一亮:眼前有4座伐木工人住的大木營,每個木營都很大,足可以容納200—300人。在木營附近,有一眼常年流水不止的山泉,由于此時正是冬季,泉水從山上流下來時,便在所流經的地方留下了一道道高低不平的冰層,故稱為“冰趟子”。 趙尚志仔細地察看了冰趟子附近的地形后,對大家說:大家都看見了吧,這4個大木營挺堅固,可以固守;溝兩邊是山林,可以埋下伏兵;你們看見那溝口了吧,那里很窄,我們在那里既可以斷敵退路,又可以阻敵增援。總之,這里是一個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好地方,咱們就在這等著小日本鬼子們,好好打他一頓吧! 對于接下來所發生的事,當年在趙尚志身邊親歷了這次戰斗的3軍6師師長張光迪回憶說: “按他的指揮,我們設了伏擊圈。……下午,敵人來了,都是偽軍,他們進溝進了一半,發現有埋伏,赶緊倉皇撤退。我們開了槍,打死了一個偽軍中隊長,其余的連滾帶爬地跑了。 “這邊剛打完,冰趟子方向就響了几槍,趙尚志立刻帶領我們去支援6師。到了那里,敵人已經跑了。听哨兵說:他們二人正坐在荒草叢里放哨,二十多張爬犁拉著一百多鬼子來了,直到很近才發現。他倆站起來連開數槍,因為太突然,把鬼子嚇了一跳,征來拉爬犁的馬沒受過訓練,受惊之后扭頭就跑,只撿到了日軍的几件衣物和軍毯。 “趙尚志听完說:‘那邊的偽軍剛讓咱們給打跑了,今天不敢再來,這邊的鬼子一會還要來報复,咱們在這里打他一家伙!’…… “傍晚,鬼子來了,大概有二百多,他們老遠就跳下爬犁,跑步向馬架子沖來,我們把司令部的兩挺机槍和5師、6師的四挺机槍集中在一起,架在圍牆上猛烈射擊。鬼子被我們打倒一片,其余的趴在地上拚命還擊,并屢次發起沖擊,但都被我們打退了。看來,鬼子要和我們決一死戰了。 “天漸漸黑了,也越來越冷,刺骨的寒風吹得我們隔一會儿就得到馬架子里暖和暖和,不然食指就沒法打彎摳扳机。趴在冰上的鬼子不斷得到增援,一爬犁一爬犁的鬼子從遠處奔來了。但我們有六挺机槍居高臨下掃射,他們怎么也沖不過來。日本鬼子很惱火,指揮官几次揮舞戰刀督戰都沒成功,但他們堅決不肯撤退,企圖沖過來和我們拚刺刀。我們抗聯戰士的步槍上沒有刺刀,因此,是決不能讓這些鬼子沖過來的。 “天黑以后,戰斗仍在繼續。气溫開始急驟下降,呼嘯的北風吹得地上的積雪直冒白煙,到了零下四十多度。漸漸地,有些槍支凍得都打不響了。逢這种時候,我們就跑回馬架子里烤烤火,再出來打。到了后半夜,鬼子槍聲漸漸稀疏下來,可還撐著不撤,我們就組織了几個小分隊,輪流從馬架子里出擊,從側翼襲擊敵人,打几分鐘就回來烤火。另外一個小分隊再去出擊。就這樣一直打到拂曉。 “天漸漸亮了,這一夜敵人被我們打死打傷不少,但具体情況不清楚。趙尚志決定撤退,不再跟敵人糾纏。我們撤到山上,天已大亮,從山上往下看,到處是鬼子的尸体、武器、裝備和軍毯。鬼子眼睜睜地在山下看著我們撤退,也沒來追擊,看來,他們已經沒有這份力量了…… “冰趟子戰斗,是以我軍傷亡七、八個人,鬼子死傷四百多而告結束的。” 第6軍在軍長夏云杰的帶領下,堅決貫徹落實“珠湯聯席會議”精神,于1936年秋開辟出了依蘭、樺川游擊區。但是就在他返回湯原根据地積极籌備給養、服裝准備再次親自率隊遠征佛山的時候,卻在湯原西部的丁大干屯遭敵伏擊,身受重傷。多年后,劉鐵石還記得講述了當時夏云杰受傷后的情景以及后來發生的事情: “……太陽落山了,我們策馬沿山間大道急馳。前頭是做尖兵的少年連李連長和兩個戰士,中間是夏軍長、吳長江副官和我,后面是少年連一百多人。尖兵過去后,埋伏在道兩側的敵人沒有開槍。等我們三人順山一上,敵人槍響了,我眼見夏軍長從馬上跌下來,我和吳副官赶緊下馬去救他,把他扶到一個山窩里讓他躺下。夏軍長額上流著豆大的汗珠,臉色灰白。他對我說:‘老劉,赶快去告訴隊伍往上沖,打退敵人,把我的尸首帶回去,不能讓敵人得去。’ “……戰斗結束后,我們做了一副馬抬擔架,把夏軍長一气抬到古場溝山里的一間破房子里。盡管這時他已經疼得冷汗直流,卻對大家說:‘你們先不要出山,明天一早回去把戰場打掃了,把犧牲的同志弄回來埋上’。 “……我們把夏軍長抬到密營后,准備送他去蘇聯治療。可夏軍長卻說:‘路途太遠,又難走,我們又沒那個本錢,還是先在山里治治吧。’ “當時我們既無醫又無藥,疼得受不了時我就用大煙給他止止痛。 “在他負傷几天后的一個夜晚,他睡醒一小覺后高興地對我說:‘老劉,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日本人被赶跑了,我們倆騎著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處都是彩旗和鮮花……’說著說著,我看見他的淚水流滿了兩頰。他又說:‘老劉哇,快把參謀長馮治綱找回來吧,研究研究這個隊怎么辦,我恐怕是不行了,’……” 11月26日,夏云杰永遠地离開了這支他親手創立起來的隊伍。 夏云杰犧牲后,戴鴻濱接任第6軍軍長。根据中共北滿省委指示,第6軍确定了由軍長、政治部主任和參謀長形成的高級會議來解決重大問題的領導体制。隨后,又對第6軍進行了全面的整頓,將原來的7個團,擴編為4個師。經過整頓后的第6軍各師活躍于松花江下游地區,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胜利。其中至今仍在群眾中廣為流傳的夜襲湯原的故事就是在這時發生的。 1937年5月,第6軍主力部隊奉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指示遠征海倫。湯原境內就只有6軍參謀長馮志剛帶著100多人的留守團看家了。可就在這時,中共湯原中心縣委卻接到了這樣一份情報:日寇下了血本,要血洗湯原縣,并為此派來了17名日本高級參事官。 馮治綱從縣委開完會后,回到留守團告訴干部們說:“縣委決定,去打湯原縣城!” “打湯原縣城?就我們這100多人,行嗎?”干部們听了以后,張大嘴巴問。 “擒賊先擒王,先下手為強”,馮治綱說,“趁敵人剛到,我們來個突然襲擊,搗亂這個馬蜂窩。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一個頂100個,何況我們人數還不止几百!” 听了馮治綱的話,干部們更糊涂了——“那有那么多的人啊!?” “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馮治綱也不多解釋,便開始給他們分配任務了。大家也滿怀疑惑地去做准備去了。直到天黑以后,他們才明白馮治綱話里的意思。原來,各鄉的游擊連、青年肅反隊、農民自衛隊都來了。曾目睹當時壯觀景象的劉鐵石后來回憶說:“他們有的扛著土槍洋槍,有的拿著紅纓槍,更有許多人手里提個洋油桶,身上背著盤蜂窩鞭炮。几乎是路有多寬,人有多寬,從四面八方向湯原涌去。” 半夜時分,隊伍來到了湯原城外。這時候就見城門開了,接著又閃了几下紅燈。進城后便在更夫們一聲接一聲的“平安無事”的吆喝聲中控制了城中的大碉堡,繳了一個排偽軍的槍,然后悄悄地來到了縣府大院外——這些都是在事先安排好的內線的協助下進行的。 隊伍進了縣府大院后,立即分成兩股。一股直扑日本高級參事官和偽縣長的住處;一股直奔日本守備隊所住的東廂房。很快,湯原縣城里便響起了密集的槍聲。當然,在這密集的槍聲里,有多少是從洋鐵桶里發出來的鞭炮聲就誰也說不清楚了。 槍聲響起來后,農民自衛隊員和各种群眾武裝便把日軍和偽軍牢牢地困在了院子里,他們一邊吆喝,一邊放鞭炮,嚇得敵人不敢走出來一步。 在“內線”的幫助下,住在縣府大院旁邊的300多名偽軍很快就停止了抵抗,交出了手里的武器,而住在東廂房里的日本守備隊的42名鬼子則一個不落地統統被送回“老家” 去了。 馮治綱帶著沖鋒隊沒費太多的力气便打死了新派來的那7個日本高級參事官和日本副縣長。偽縣長看著眼前這一切,嚇得沖著馮治綱直喊“饒命!饒命!我沒簽字!” “什么字?”馮治綱有點不解地問。 “血洗計划。我沒簽字。” 馮治綱拿起桌子上的文件一看,果然是一份“血洗計划”。他三下兩下把它撕碎了,然后沖著偽縣長說:“這回再也不用你簽字了。” 天快亮的時候,馮治綱等人帶著繳來的3門迫擊炮、3挺輕机槍、几百支步槍和半麻袋手槍,唱著歌撤离了湯原。 “抗日志士,殺敵疆場, 爭獨立,求解放,冒雪披霜, 堅持抗戰,山高水長, 宁戰死,不愿國家亡, 不除日寇不還家鄉……”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