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958年7月,正是東南沿海的台風季節。 這一天,福州軍區第一政委葉飛,正同机關、部隊一道,幫助當地農民搶收水稻。突然,軍區司令部參謀匆匆赶來,請政委回作戰室接北京來的保密電話。 葉飛拿起電話,耳机里傳來了總參謀部作戰部長王尚榮的聲音:“葉政委嗎?中央決定炮轟金門,指定由你指揮!” 那時福州軍區新任司令員是韓先楚,已經到任接替了葉飛的工作。葉飛雖然仍兼軍區第一政委,但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在地方了。這是一個重大的軍事行動,應該由軍區司令員指揮,為什么要政委來指揮呢?葉飛有點疑問,就問道:“到底是不是中央決定要我指揮的?” 王尚榮答:“是中央決定。”王尚榮感覺到葉飛有怀疑,就說:“劉培善同志在這里,你可以問問他。” 劉培善接過電話說:“是的,是毛主席決定要你指揮。” 葉飛說:“韓先楚司令員現在在北京,應該由韓司令員指揮啊!” 劉說:“那你就不用問了。” 葉飛只好回答:“既然這樣,那行,我接受命令來指揮。” 葉飛接受任務后,立即召開省委會議,安排工作。決定江一真代替他主持省委日常工作,并立即組織前線指揮所。第二天,由福州乘車奔赴廈門,同去的有副司令員張翼翔和副政委劉培善,張兼任前線指揮所參謀長。此時,皮定均副司令員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不在福州。 7月19日葉飛一行到達廈門,迅速展開多項准備工作,24日前完成了一切作戰部署。7月27日收到中央軍委的電報,內容是毛澤東致彭(德怀)、黃(克誠)的信(注:此時國防部長彭德怀主持軍委工作,黃克誠為總參謀長):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們看如何?找几個同志議一議如何?……如彼來攻,等几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我戰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必須堅持。如你們同意請將此信電告葉飛,過細考慮一下,以其意見見告。 毛澤東信上所說“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指的是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了舊統治集團,美帝國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隨后英國又侵入約旦。同時,美國于7月15日宣布其遠東地區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中東形勢驟然緊張,成為世界矛盾的焦點。美、英、法介入后,蘇聯也有所動作。世界進步輿論都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蔣介石集團企圖乘机擴大事態,于7月17日宣布所屬部隊處于特別戒備狀態”。金門、馬祖与台灣國民党軍先后進行軍事演習,同時加強空軍對大陸偵察活動和襲擊准備。 葉飛接到電報后,立即找張翼翔、劉培善商議,覺得各項准備工作比較緊張,加之福建沿海遭受台風襲擊,連續暴雨19天,沖毀大小橋梁43座,公路鐵路塌方情況嚴重;部隊在陰雨中晝夜作業,疲勞過度,疾病叢生;特別是空軍進入福建前線的轉場尚未完成,海軍人閩部隊尚在調動中,認為推遲炮擊時間較為有利。當即复電表示:根据前線情況,准備工作做得充分些再進行炮擊,較有把握。 由于推遲了炮擊時間,又進行一個月的准備工作,完成了地面炮兵的集結和展開。炮兵對金門炮擊的所有目標,都進行了現場交叉測量、觀察,把目標都一一標在作戰圖上;也完成了空軍的緊急戰斗轉場、海軍艦隊和岸炮部隊的入閩部署,制定了炮兵、空軍、海軍協同作戰方案,一切作戰准備都就緒了。 炮擊金門的序幕是空戰。沒有這場空戰掌握了福建前線的制空權,就沒有下一步的炮擊。 當時沿海机場的飛机起飛,不能朝大海方向,只有往后飛,升空后再調頭。如果朝前起飛,就飛到台灣海峽上空了。我空軍要在福建前線站住腳,首先必須要戰胜敵人的空軍,不然,掌握不了制空權。為了加強福建前線空戰的指揮,原志愿軍空軍司令員聶鳳智調任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海軍進入福建后,彭德清也調來往廈門海軍基地司令員。 7月的一天,空軍進入福建。看到我們自己的飛机飛臨福州上空,人民歡欣鼓舞,机關辦公的、工厂做工的、學校上課的、全從屋子里出來,很多人爬到屋頂上吹呼。因為人民群眾以前吃夠了敵人的空襲的苦頭,天天有警報,不得安宁,在福建前線的空戰中,美國自己的飛机不來,只是掩護台灣蔣軍空軍基地,在台灣海峽上空巡邏飛行,掩護蔣軍飛机在第一線作戰。我軍的飛机每次只能出動一半,另一半保護机場。國民党空軍沒有這個顧慮,机場由美國空軍保護。 空戰后期,國民党空軍使用了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空戰中,我軍有兩架飛机不明不白地被打落了,開始我軍不知道是怎么被擊落的,后來才弄清是新式武器干的。 這場爭奪制空權的空戰持續了半個多月,甚為激烈。國民党空軍損失50多架,大約占它總數的三分之一。我軍損失20多架。空戰后,敵人老實了。制空權被我軍掌握了,為大批炮兵開進廈門,為炮擊金門打下了基礎。 接著,炮兵調來約3個師,還有1個坦克團。這次調動都是晚上行動,重炮加上坦克,夜間通過福州開往廈門,轟轟隆隆,連街道都顫動了,空軍、海軍、大批炮兵和坦克進入福建,老百姓高興极了,紛紛議論,都認為這一次不但是要解放金門,而且一定是要解放台灣了。 8月上旬,地面炮兵全部進入了陣地。海軍130岸炮部署在廈門對岸角尾。炮兵陣地從角尾到廈門、大嶝、小嶝,到泉州灣的圍頭,呈半圓形,長達30多公里。大金門、小金門及其所有港口、海面,都在我遠程火炮的射程之內。一切都准備好了,只等待北京來命令。 8月20日,北京來電話,要葉飛速去北戴河。他立即乘專机赶去。21日下午3時,毛澤東派人找葉飛去他的住處。葉飛一見到主席,就詳細匯報了炮擊金門的准備情況,炮兵的數量和部署,以及實施突然猛襲的打法。彭德怀、林彪也參加了匯報會。 毛澤東一面听葉飛匯報,一面看地圖,精神非常集中。匯報完后,毛澤東突然提出這么一個問題:“你用這么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 那時,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國民党部隊的營一級。葉飛回答說:“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 毛澤東考慮了十几分鐘又問:“能不能不打美國人?” “主席,那無法避免!” 毛澤東听后,再也不問其它問題,也不作什么指示,就宣布休息。大家知道,這是毛澤東要進一步考慮問題了。 晚飯后,王尚榮拿了一張條子給葉飛,那是林彪寫給毛澤東的。林彪這個人很會捉摸毛澤東的意圖,他知道毛澤東很注意能否避免打到美國人問題,所以寫了這個條子提出:是否可能通過王炳南(正在華沙同美國進行大使級談判)給美國透露一點消息。林彪此人也有點莫名其妙:告訴美國人就等于告訴台灣,這怎么行呢? 看到條子,葉飛很吃惊,便問王尚榮:“主席把這信交給我看,有沒有什么交代? 是不是要我表態?” “主席沒說什么,只說拿給你看。” 第二天繼續開會。毛澤東下決心了,看來沒有理睬林彪的建議。 他說:“那好,照你們的計划打。”并要葉飛留在北戴河指揮,跟彭德怀在一起住。 究竟是什么意思?葉飛不懂,也不好問。彭德怀也沒派參謀來叫他住到他那里去。 晚上葉飛散步后回到房間里,正在發愁,恰好王尚榮來,他說:“老兄,主席不是交代你住到彭老總那里嗎?” 葉飛說:“我哪好去往啊?!” 王知道葉飛為難,就說:“我替你想個辦法,把專線電話架到你的房間里。”這下就解決問題了。 他們商定,前線直接同葉飛通話,葉飛再通過王尚榮轉報毛澤東,毛澤東的指示也由王尚榮轉告葉飛。葉飛問:“彭老總那里怎么報告呢? 主席交代我同他住一起的呀!”他說:“你別管了,此事由我辦。” 所以,炮擊金門是在北戴河指揮的。也可以說是毛澤東直接在指揮。前線則由張翼翔、劉培善代葉飛指揮。 8月23日中午12時,炮擊開始。第一次急襲,所有炮兵陣地同時向金門開火,一個小時密集發射了几万發炮彈。火力十分猛烈和密集,整個金門島籠罩在一片硝煙之中。蔣軍猝不及防,死傷慘重。我軍的炮火打得很准,一下子摧毀了敵人的許多陣地,特別是集中火力猛擊金門胡璉的指揮所;打得非常准确,可惜打早了5分鐘!后來得到情報,我軍開炮的時候,胡璉和美國顧問剛好走出地下指揮所,炮聲一響,赶快縮了回去,沒有把他打死。要是晚5分鐘,必死無疑。在陣地上的美國顧問被打死之人。對此,美國人一直沒有吭聲。 毛澤東決定大規模炮擊金門,是不是就要解放金門、馬祖呢?當時,包括福建前線我軍指揮員,還有台灣蔣介石,包括美國艾森豪威爾在內,都沒有搞清楚,毛澤東這一重大決策,是同當時不可一世的美國進行較量,是一個有國際、國內重大意義的戰略行動。這是當時一切中國人、外國人都沒有弄明白的。 毛澤東選擇這個時机大規模炮擊金門,擺出我軍要解放台灣的姿態,一是警告蔣介石,二是同美國進行較量,把美國的注意力吸引到遠東來,以調動當時正在侵略中東的美國第7艦隊,支援中東人民的斗爭。 福建前線我軍實施對金門大規模炮擊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華盛頓3天睡不著覺,摸不清我軍此舉的意圖。他從我空軍入閩,在空戰中已擊敗了蔣介石空軍,牢牢地奪取了福建前線上空的制空權;我海軍入閩,已基本控制了福建沿海的制海權;大批炮兵及坦克部隊調入福建,鷹廈鐵路已修通,福建前線包括汕頭等地已修建大批空軍作戰基地等种种跡象判斷,我軍這次大規模炮擊金門行動,決不只是要解放金門、馬祖,而是要大舉渡海解放台灣的前奏,于是下令將地中海美第7艦隊一半艦只調到台灣海峽,和第7艦隊會合,加強第7艦隊、中東局勢緩和下來了。 艾森豪威爾不是毛澤東的對手,完全被毛澤東調動了。杜勒斯于9月4日發表聲明,公開要擴大美國在台灣海峽地區侵略范圍,對中國人進行軍事挑釁和戰爭訛詐。美國從中東的第6艦隊調來一半艦只,加上從本國和菲律賓調來的,美軍在台灣海峽就有航空母艦7艘、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40艘。美國第46巡邏航空隊、第1海軍陸戰隊航空隊和其它好几批飛机也調來台灣,美國第一批陸戰隊3800人已在台灣南部登陸。侵台美軍司令部還公然揚言,要在8日的演習中以艦炮封鎖我沿海島嶼。 毛澤東把美國的注意力從中東轉移到遠東來后,地中海緊張局勢趨向緩和。 我國外交部于9月4曰發表領海線聲明,宣布我領海線為12海里,向全世界宣告保衛我領海不受侵犯的堅強決心。后來福建前線部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我國人民的這一立場。 8月下旬,葉飛由北戴河回到廈門前線。此時大、小金門蔣占島嶼,包括金門唯一的港口料羅灣和海面,全部在我炮火射程之內,完全被我炮火封鎖,金門和台灣的海上通道截斷了。為了補給金門,台灣從海上運輸,以海軍護航,我軍炮火即轉向攻擊其海上運輸線,專門打它的海上運輸船只。蔣軍艦只受到嚴重打擊,不斷被我海岸炮火擊沉擊傷,最后,金門海上運輸線完全被我截斷了。金門不但彈藥補給中斷了,糧食、燃料的補給也中斷了,儲備的炮彈也在半個月炮戰中消耗得差不多。儲備糧只有一個月,也消耗差不多了,于是頻頻向台灣告急。蔣介石即請求美軍護航。以恢复金門的海上補給線。 9月7日,美蔣組成一支海上大編隊。美國軍艦配置在海上編隊左、右兩側護航,把蔣軍艦只運輸船只夾在中間,美艦和蔣軍艦只相距僅2海里,由台灣向金門開來。美蔣聯合編隊從台灣一出動,我軍在雷達上就看得一清二楚。情況复雜化了,美軍已經卷入,怎么辦?打不打?如果一打,勢必會把美艦一起帶上,這就可能把美國拖下水,同美軍發生直接沖突。所以,打不打美蔣海軍聯合編隊,事關重大,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行動,這不是前線指揮員有權可以作出決定的,只能由中央、最高統帥毛澤東才能作出決定的,葉飛立即請示毛澤東。 毛澤東回答:“照打不誤。葉飛又請示:是不是連美艦一起打?毛澤東回答:只打蔣艦,不打美艦。并且交代要等美蔣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口才打,要葉飛每一小時報告一次美蔣聯合編隊的位置、編隊隊形、航行情況,到達金門料羅灣時,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開火。 葉飛為了准确執行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命令又請示:我們不打美艦,但如果美艦向我開火,我們是否還擊?毛澤東明确回答:沒有命令不准還擊。 命令是由總參作戰部長王尚榮以直達軍用專線電話向葉飛轉達的。葉飛接到這個電話,极為吃惊,恐怕電話傳達命令不准确,鑄成大錯,再問王尚榮:如果美艦向我開火,我是不是也不還擊?回答是毛主席命令不准還擊,清清楚楚。 這樣葉飛就說:明白了,我嚴格按照毛主席的命令執行。 這一下葉飛就极為緊張了,因為要嚴格執行毛澤東的命令,只打蔣艦,不准打美艦,這很不好辦。美艦和蔣艦相距僅2海里,如果哪一個炮群瞄不准确,稍有誤差,就會打到美艦。至于如美艦向我開炮,我不予還擊,這倒還比較好辦。 葉飛為了准确執行毛澤東的命令,就親自向31軍及各炮兵群下達命令:待美蔣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北京下了命令后才開炮;各炮群只打蔣艦,不准打美艦;如美艦向我開火,我不予還擊!各炮群接到葉飛這個命令,都吃惊了,紛紛追問。葉飛又把命令再复述一次,并問炮群是否都听清楚了,明白了?各炮群回答听清楚了,明白了,按毛主席的命令嚴格執行。 9月7日中午12時正,美蔣海軍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運輸船只開始在料羅灣港口碼頭上卸下補給物資。情況直報北京,毛澤東下令開火。全線所有炮群接到命令,即以突然的密集火力攻擊蔣艦及其運輸船只,集中攻擊料羅灣港口碼頭。沒想到我軍一開炮,美艦丟下蔣艦及運輸船只不顧,立即掉頭向台灣方向逃去。這時,金門蔣軍和在料羅灣的蔣艦紛紛向台灣告急。台灣問:“美國朋友?美國軍艦呢?”蔣艦回答:“什么朋友不朋友?美國軍艦已經掉頭跑了!”他們大罵“美國人混蛋”,使用報話机通話,連密碼都不用,我軍的偵听机听得清清楚楚。蔣艦被我軍擊沉3艘、擊傷數艘。台灣即下令蔣艦返航,這一場惊險的戰斗就這樣戲劇性地宣告結束。 通過9月7日的炮擊,中共中央、毛澤東初步摸到美國的底細。當然,美國軍艦這一天未敢開火也許有一定的偶然性,美國真正的態度如何?還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9月9日,杜勒斯公開發表聲明,宣布“美國決定使護航的美艦保持在沿海島嶼3海里之外”,進一步清楚地表明了美國的態度。9月11日,有4艘美國軍艦再次掩護國民党的4艘運輸艦、7艘作戰艦向金門駛來,周恩來立即親自布置了打擊這次護航編隊的戰斗,准備以這一行動進一步摸清美國的戰略底盤。 9月11日11時以后,美蔣混合編隊侵入金門海域的中國領海。周恩來下達命令后,從14時57分起,前線解放軍炮兵又以40個地面炮兵營又6個海岸炮兵連的強大火力射擊駛近料羅灣的國民党軍運輸艦和金門島上的目標。 這一次國民党軍的運輸艦吸取了前几天的教訓,不再等待美艦的掩護,一遭打擊就急忙向外海逃走,因而只有1艘被擊傷。美國軍艦同9月7日的表現一樣,在解放軍發炮后馬上退向外海,仍一炮未發。 通過9月11日的炮擊,中共中央、毛澤東終于摸清了美國的戰略底盤。正如葉飛后來所回顧的:事后我才明白,原來毛主席命令只打蔣艦,不准打美艦,并且規定如美艦向我開火,我軍也不予以還擊,這一切都是在試探美帝國主義所謂美蔣共同防御條約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軍在台灣海峽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經過這一次較量,就把美帝國主義的底全都摸清楚了。美帝國主義雖然貌似凶惡強大,在全世界到處橫行霸道,不可一世,其實也是一只紙老虎。 所謂美蔣共同防御條約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只要涉及美帝自身的利益,要冒和我軍發生直接沖突的危險,它就不干了,就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了,如此而已。 這時台灣海峽的形勢已經非常清楚,蔣介石千方百計想拖美帝下水,而我們則力求避免同美帝發生直接沖突,美帝也极力避免同我發生直接沖突,這就是當時台灣海峽非常微妙的三方形勢。 1958年9月7日和11日兩次炮擊后,國民党見乞求美國護航已經不能達到預定目的,于是變換方式對金門實施補給,企圖在島上繼續堅持下去,并仍想利用金門問題把美國拖入中國內戰。美國在對新中國進行軍事訛詐未收到效果的情況下,開始實行脫身政策,企圖壓迫蔣介石放棄金門、馬祖,進而造成台灣和大陸在政治上的徹底分离。針對不斷變化的复雜形勢,中共中央、毛澤東一面思考新的對策,一面要求人民解放軍繼續封鎖金門,使國民党更加陷入困境,以加深美蔣矛盾,力從長遠角度解決台灣問題創造條件。 9月13日,毛澤東對解放軍前線炮兵自月初以來開展的零炮射擊活動加以肯定,電令參戰部隊炮兵全面開展這一活動,要求做到白天黑夜打零炮,每天24小時,特別是料羅灣3海里以內,打零炮(每天打二三百發),使敵晝夜惊慌,不得安宁,以增強全面封鎖的效果。根据這一指示,福建前線炮兵在發現重要目標時才集中進行大規模炮擊,而平時則轉入零星炮擊,使金門島上的國民党軍日夜都需要隱蔽在陰暗潮濕的坑道中,島上的地面活動基本陷入停頓。 由于金門島上的守軍處境日益困難,急需補充糧彈和各种物資。9月13日,台灣國民党軍又采用了一种新的運輸方式,在天還未亮的凌晨用“美”字號運輸艦進行偷運。但是運輸艦在接近料羅灣時又遭到解放軍猛烈的炮火射擊,2艘“美”字號都中彈負傷逃回,補給再次失敗。 鑒于由運輸艦直接靠岸運輸已不可能,國民党海軍的運輸人員想到了利用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常用的履帶式水陸輸送車(LVT,台灣軍方俗稱為“水鴨子”)。當時,解放軍的海空軍為了避免中美軍事沖突奉命不出外海,而海岸邊的炮兵人力射程也在2O公里左右,國民党海軍以裝載水陸輸送車的大型運輸艦于白天駛到金門以南解放軍炮兵火力無法達到的海面水陸輸送車裝載貨物后再從艦上下水,直接搶灘上岸卸載。9月14日,台灣國民党軍首次試用這种補給方式,雖然17輛离艦搶灘的水陸輸送車在解放軍炮擊中損失2輛,但是台灣當局認為還算成功,下令繼續實施。与此同時,台灣當局又利用傍晚和夜間對金門守軍進行空投,近海施放水陸輸送車搶灘和空投,自此成為對金門實行補給的兩項基本方式。 9月15日,中央軍委對于封鎖金門問題也作出新決定,強調:為了進一步封鎖金門,炮兵要努力改進射擊技術,重點打擊駛進料羅灣的運輸艦艇及卸載點,切實避免誤擊美艦,并加強對空投場的炮擊;空軍要加強大陸沿海上空的巡邏活動,掩護炮兵打擊空投的國民党軍運輸机,并堅決打擊進入大陸上空的國民党軍戰斗机;海軍在确不誤擊美艦的前提下,夜間可予進入料羅灣的國民党軍艦艇以打擊。根据中央軍委加強封鎖的精神,從廣州軍區和其他單位抽調的地面炮兵、高射炮兵部隊又陸續人閩,使參加炮擊金門的地面炮兵部隊達14個團另7個營又14個連,還有海岸炮兵8個連。 9月20日以后,美國又以軍艦和航空兵為國民党軍護航,不過護航的方式有所改變。美艦再度和國民党軍艦混合編隊,行駛至金門外海解放軍岸上炮火射程之外停泊,再由國民党海軍的運輸艦放下水陸輸送車,涉水上岸卸貨。這樣,解放軍的炮兵已經無法炮擊國民党軍的艦只,而水陸輸送車長度僅几米,目標甚小,又處于運動之中,火炮遠距离射擊很難命中。美軍艦載戰斗机則由停泊在台灣海峽的航空母艦上起飛,几乎每天都出動數十架次,掩護國民党空軍的運輸机飛抵距金門20公里以外的空域(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的領海線以外),然后美机在外面巡邏掩護,國民党軍的運輸机則迅速飛入金門上空實行空投。這种補給方式,确實給人民解放軍實施封鎖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針對國民党補給方式的變化,解放軍前線部隊響應研究了對策。由于金門斗爭牽涉到复雜的國際問題,軍事行動必須服從政治斗爭和外交斗爭的需要,9月24日中央軍委又向前線部隊重申了“以炮擊為主,海軍空軍在确實不誤擊美艦美机和有把握胜利的原則下相机作戰” 的方針。當時,由于台風,海面涌大浪高,解放軍海軍快艇的吨位一般都只有几十吨,這類小艇出海已很困難,因此封鎖任務主要由炮兵和空軍擔負。炮兵根据新的敵情研究了打擊國民党的水陸輸送車并封鎖空投場的新戰法;空軍則尋找時机,在确保不同美机交戰的情況下打擊國民党軍的運輸机。 解放軍炮兵為了有效地打擊水陸輸送車,將部分遠射程的火炮和海岸炮前推,增大火力控制范圍,迫使國民党軍的運輸艦在更遠的海面停泊,使水陸輸送車因增大航程更易遭受打擊,同時,迫其在距岸更遠的海中下水,在海浪中也容易發生沉沒事故。此外,解放軍炮兵經周密計算,在料羅灣各主要航道上及沿岸便于水陸輸送車著陸的灘頭,事先計划移動攔阻射擊彈幕和不動攔阻射擊火牆,一旦發現水陸輸送車或小型登陸艇上岸,馬上呼喚火力實施較准确的射擊。開始,國民党軍的水陸輸送車由艦上泛水后,分波次成一列橫隊搶灘上陸,這樣在解放軍的炮火打擊下每次都有几個目標被毀傷。 另外,有的水陸輸送車還在海中翻沉。如一輛滿載新聞記者的輸送車沉沒,當場就淹死記者6人(其中有南朝鮮記者1人,日本記者1人),一時在台灣和國外新聞界引起了轟動,同時也更增加國民党的恐慌情緒。 國民党軍在其水陸輸送車連遭打擊的情況下,又不得不改變搶灘上岸的方法,其運輸艦在距金門更遠的海面放下減少裝載量的水陸輸送車(這樣航渡時可安全些),然后由輸送車在多方向以單個不規律的躍進方式上岸。這种運輸方式确實可以大大減少遭受炮擊的危險,可是運輸量同樣也大為減少。 由于海上運輸量遠不能滿足金門守軍的需要,台灣當局又只得加緊空投運輸。自從9月3日金門机場在解放軍的炮火打擊下起降中斷后,國民党空軍就一直利用視度較差的天候(黃昏、拂曉或夜間)對金門進行低空空投。解放軍炮兵和空軍針對這一情況,反复研究了打擊運輸机和空投場的辦法。解放軍炮兵以加農炮和中口徑高射炮在前沿配置,對金門島上各空投場构成空中火网,國民党空軍的運輸机一臨空,馬上以濃密的炮火射擊,使其無法空投或升高盲目空投。敵机逃走后,炮火馬上轉移打擊空投場和著陸物資,殺傷地面人員。針對國民党空軍夜間空投的情況,解放軍在前沿島嶼和突出部也模擬國民党軍的炮光信號,誘使其運輸机誤投。這樣,從9月23日至29日,解放軍炮兵不僅擊落國民党軍運輸机1架,擊傷2架,而且使國民党空軍的運輸机投下的物資損失甚多,有許多還投到解放軍陣地上來。台灣當局的空投計划沒有一天能夠如數完成。金門國民党軍一天中最多只能得到100余吨空投物資,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隨著金門守軍遭封鎖后處境日益惡化,美蔣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了,已經公開表現出美國企圖在金、馬脫身,而蔣介石堅持不撤,仍想以金、馬把美國拖在中國內戰中。 正當美蔣為金門撤守問題激烈爭執之時,1958年10月6日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福建前線廣播站傳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暫停炮擊的消息,使台灣海峽兩岸的軍民乃至世界輿論都大感意外。從這時起,炮擊金門進入一個打打停停的階段,作戰完全變成一場地地道道的政治戰。 早在8月23日開始炮擊金門前,毛澤東就确定了“走一步,看一步”的方針,對于是否奪取金門要看形勢的發展而后定奪。自9月中旬摸清美國的戰略底盤后,毛澤東就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方針。9月下旬美蔣在金門撤守問題上的矛盾公開化以后,毛澤東審時度勢,從反對美國制造“兩個中國”或“台灣獨立”的陰謀,以擴大反美統一戰線的長遠目標出發,毅然決定改變封鎖金門的方針,讓金門、馬祖繼續留在台灣國民党當局手中。這一決定,向台灣方面乃至全世界表明了中國共產党對台政策的一個重大變化,再次顯示出和平統一祖國的誠意。 毛澤東确定的這一新的方針,是基于我國國家利益、全民族的長遠利益,經過對國際國內多种因素反复研究,權衡各种利弊,才最后下定的決心。從當時的某些眼前利益來說,如果逼蔣從金、馬撤退或登陸奪取金、馬固然有很大好處;但是如果斬斷了蔣介石乃至整個台灣當局同大陸有地理關聯的這條政治紐帶,從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長遠目標來看,反倒有可能增加困難。 自1955年浙東沿海作戰結束后,中共中央、毛澤東對于奪取金門、馬祖的考慮已完全服從解決台灣、實現祖國統一的大局。在大陸戰事已結束,台灣海峽兩岸的社會情況又有了很大變化之后,國共兩党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已經改變。在共同維護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共之間重新對話,并建立某种程度的合作,在事實上已經有了可能。因此,自1955年以后中共中央就向台灣當局發出和平談判和重新實行國共合作的建議。由于台灣當局依仗外國勢力拒不接受,中共中央、毛澤東才決定以炮擊金門這种軍事行動以促進政治上全面解決台、澎、馬問題。在炮火封鎖金門后,如果只能奪取金、馬而不能同時解決台灣問題,那么國共之間在地理上的距离將由不足10公里擴大到100多公里,對話、接触將更為不便。而且蔣介石失去象征其在大陸沿海存在的最后据點,將使得美國更便于制造“兩個中國”或支持“台獨”。反之,將金門、馬祖留在蔣介石手中,不但有可能促進今后兩岸關系的改善,也會使蔣介石有資本去抵制“台灣獨立”的活動,同時能擴大美蔣矛盾,爭取台灣廣大軍民,建立更廣泛的反美統一戰線。另外,當時毛澤東還考慮實行牽制美國戰略力量的“絞索政策”,留下金門、馬祖,可能套住美國,使它在戰略上難以脫身。 10月5日8時,毛澤東指示福建前線部隊:“不管有無美机、美艦護航,10月6、7兩日我軍一炮不發,敵方向我炮擊也一炮不還。偃旗息鼓,觀察兩天,再作道理。” 根据毛澤東的決定,中央軍委确定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決策。為了向党內軍內解釋作出這一決策的原因,10月5日晚中央軍委發出關于金門、馬祖等沿海島嶼軍事斗爭的指示。 指示中說:我們目前以收复金馬還是仍由蔣軍占据金馬,兩者對今后斗爭孰較有利,是我們當前必須考慮和決定的問題。當然,早日收复金門、馬祖,對解除福建沿海地區的直接威脅,對打開海上交通,發展福建沿海的經濟建設,對于鼓舞全國人民和我軍的士气有很大好處,如果做到這一點,應該說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胜利。但是,把這個胜利和暫時利用金馬把敵人套在絞索上,把解放金馬和解放台灣統一來解決的長遠利益比較起來,則不如把金馬暫緩解放仍由蔣軍占領似乎較為有利。 軍委的指示還要求福建前線部隊:在目前,宜減輕對金馬的軍事壓力,使金馬蔣軍能夠生存下去,是必要的。同時又要求仍要使其處于緊張的狀態,拖住美國不得拖身。為了打破美國的停火的陰謀,在必要時,我仍可組織像過去那樣的大打。總之,臨机應變,主動在我。 10月6日凌晨2時,由毛澤東起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怀的名義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公開聲明暫以7天為期,停止炮擊,并向台灣當局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 這份《告台灣同胞書》不僅据理說明了炮擊金門的理由,而且划清了台灣問題上內政和對外交涉的界限。這一公告發表后,在海內外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台灣當局雖然對此不公布,但是台、澎、金、馬的軍民從暫停炮擊的行動、收听廣播和口頭傳聞中也大体知道了中國共產党的態度。金門島上的气氛也馬上緩和下來。島上十多万軍民從躲藏了40多天的陰暗潮濕的坑道和防炮洞中走出,見到了陽光,都為眼前的危險消除而感到高興。島上國民党軍的炮兵在解放軍的停止炮擊期間也一炮不打,台灣軍方則抓緊這7天大力運輸,不僅運上几十天的補給品,而且運上了美國供給的8英寸(203毫米)重炮,准備長期固守。 對于彭德怀元帥的文告,台灣國民党當局隨即表示“這完全是騙局”,對此“不予理會”,但是蔣介石也十分擔心這一文告會影響美國對他的支持,因而強調“宁可冒繼續炮擊封鎖的危險,亦不愿美國盟邦退出護航。”可是美國對這一文告的反應卻是表示“歡迎”,并宣布從8日起暫停護航。不過美方同時又歪曲這一文告,把中國政府基于民族大義所宣布的暫停炮擊和它鼓吹的所謂“停火”混為一談,并要求實行“永久停火”,即承認它人為制造的海峽兩岸分裂的事實。 台灣當局在金門雖然不敢破坏為時7天的事實上的休戰,但是為顯示自己尚有戰斗能力,于10月10日“雙十節”這天又出動飛机到大陸上空挑釁,當天,國民党空軍共起飛44批共182架作戰飛机,至大陸沿海岸線地區,其中有6架竄入福建龍田上空。解放軍空軍當即以航空兵第14師二個大隊起飛迎戰,雙方又進行了一場空戰。空戰中,解放軍飛行員杜鳳瑞擊落F一86戰斗机2架,其中一架的飛行員張乃軍跳傘后被俘。杜鳳瑞的飛机在空戰中也被擊落,他跳傘后在空中被另一架國民党軍飛机擊中犧牲,這架國民党軍飛机又隨即被解放軍高炮第105師擊落。這次空戰,國民党軍被擊落戰斗机3架,解放軍被擊落殲擊机1架,此后,國民党軍的戰斗机基本上不再進入大陸上空,其活動線退到福建的海岸線以外。從解放軍空軍7月末入閩至10月,福建上空共進行空戰13次,解放軍航空兵總共擊落國民党軍飛机14架,擊傷9架;解放軍飛机被擊落6架(其中空軍5架,海軍航空兵1架),被擊傷5架。 10月12日午夜,《告台灣同胞書》宣布的7天暫停炮擊的期限已滿,金門國民党軍和當地居民又全部進入坑道和掩体。可是解放軍一炮未發。13日凌晨,福建前線廣播站又播送了國防部長彭德怀對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的命令。 對毛澤東的寫作風格有所了解的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命令也出自毛澤東的手筆,命令全文如下: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同志們: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借以觀察敵方動態,并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兵不厭詐,這不是詐。這是為了對付美國人的。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這樣做,就全局說來,無損于己,有益于人。有益于什么人呢?有益于台、澎、金、馬一千万中國人,有益于全民族六億五千万人,就是不利于美國人。有些共產党人可能暫時還不理解這個道理。怎么打出這樣一個主意呢?不懂,不懂!同志們,過一會儿,你們會懂的。呆在台灣和台灣海峽的美國人,必須滾回去。他們賴在那里是沒有理由的,不走是不行的。台、澎、金、馬的中國人中,愛國的多,賣國的少。 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里大多數的中國人逐步覺悟過來,孤立少數賣國賊。積以時日,成效自見。在台灣國民党沒有同我們舉行和平談判并且獲得合理解決以前,內戰依然存在。台灣的發言人說: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過是共產党的一條詭計。停停打打,确是如此,但非詭計。你們不要和談,打是免不了的。在你們采取現在這种頑固態度期間,我們是有自由權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美國人想在我國的內戰問題上插進一只手來,他們叫做停火,令人忍俊不禁。美國人有什么資格談這個問題呢?請問他們代表什么人?什么也不代表。他們代表美國人嗎?中美兩國沒有開戰,無火可停。他們代表台灣人嗎?台灣當局沒有發給他們委任狀,國民党領袖根本反對中美會談。 美國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其人民是善良的。他們不要戰爭,歡迎和平。 但是美國政府的工作人員,有一部分例如杜勒斯之流,實在不大高明。即如所謂停火一說,豈非缺乏常識?台、澎。 金、馬整個地收复回來,完成祖國統一,這是我們六億五千万人民的神圣任務。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為期不會很遠。他們一定逃不掉的,他們想躲到月球里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總是可以抓回來的。一句話,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加有護航,立即開炮,切切此今! 這一文告發表后,金門地區乃至整個台灣海峽的局勢得到進一步緩和。在1O月13日以后的一星期里,金門和對岸地區炮聲沉寂,金門島上的軍民通過切身体會相信解放軍是言而有信的,島上恢复了正常的地面活動。對于中國共產党以實際行動表現出的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誠意,以及基于民族大義發出的呼呈;台灣當局雖然不響應,但是畢竟控制不住它在島內的影響。在香港和海外僑胞辦的一些報刊上,也紛紛發出重開國共和談呼聲。中共中央以打促和的方針,已經開始收到一定成效。 從10月6日起至10月20日金門地區休戰的時間內,中國共產党、中國國民党和美國三方都在認真觀察各方動態,并繼續做出試探,結果最后演變為一种极其特殊的帶有戲劇性的作戰形式,出現了古今戰爭史上的奇觀。 自10月13日彭德怀的文告宣布人民解放軍再停止炮擊兩周后,美國官方十分得意,宣稱是它的強硬政策才帶來台灣海峽的和平。美國官方一方面在對外聲明和中美大使級會談中要求中國方面“永久停火”,一方面又壓迫蔣介石撤退或減少在金、馬的駐軍。蔣介石面對中共方面和平呼吁和美國要其撤退的雙重壓力,為維持其軍心士气,于10月14日在接見澳大利亞記者時公開發表談話稱:“不撤退,不姑息”。這實際上是向美國表示他決不接受撤軍的態度。 美國政府為了要蔣介石听從自己的安排,宣布將派杜勒斯于10月21日赴台同蔣介石會談。10月19日,美國竟又出動了4艘軍艦,侵入金門海域為國民党軍運輸船護航。其實,美國已于10月8日宣布了暫停護航,這時解放軍又未恢复炮擊,在軍事上本無護航必要,采取這一行動的目的,顯然在于試探解放軍的停止炮擊是否會變為永久性的,并在杜勒斯訪台前以此安撫一下蔣介石。 美軍的護航行動明顯違反了彭德怀文告中“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的規定,同時鑒于杜勒斯即將訪台,中央軍委決定提前恢复炮擊。10月20日下午16時,解放軍又以32個炮兵營又5個海岸炮兵連猛烈炮擊金門,目標為島上碼頭、机場和炮兵觀察所等處,共發射了8800發炮彈。炮擊使國民党軍的3艘運輸艦、1艘大型貨船和1架C—46型運輸机中彈,島上守軍在遭炮擊70分鐘后才開始還擊。 解放軍對金門的炮擊雖然給國民党軍帶來一定的損失,卻也給蔣介石增加了拒絕美國要求停火和撤退金、馬的資本。10月21日杜勒斯到達台北,隨即和蔣介石開始會談。杜勒斯仍堅持美國原來的意見,即要蔣介石撤退在金門、馬祖的駐軍,并停止對大陸使用武力,造成兩岸事實上的停火和隔离。結果雙方爭執起來,蔣介石惱怒地回答說,在我活著的時候不會撤軍。最后,在雙方都作出讓步的基礎上達成妥協。美國同意增加對台灣的援助,不再要求國民党從金、馬撤退;蔣介石則答應“減少金、馬駐軍”,不再對大陸使用武力。11月23日杜勒斯离台前,雙方依此精神簽署了公報并立即發表。可是在公報中對于不使用武力一條,台灣公布的中文本和美國公布的英文本有微小的差別。在英文本中,用的是“nottheuseofforce”,意思很明确地表示“不使用武力”。可是中文本則是“而大量憑籍武力”,用的是比較婉轉的語言以維護面子。 看到美蔣矛盾的進一步發展,為了在民族大義的前提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在杜勒斯回華盛頓后的第二天,即10月25日,由毛澤東起草、以國防部長彭德怀名義發表的《再告台灣同胞書》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福建前線廣播站播出。 這篇文告,規定了雙日對金門“四不打”,即不打飛机場、碼頭、海灘和船只,是希望自己包圍中的對手能長期固守,已屬罕見。而文告提出的愿意向同自己作戰的對手提供補給品,這更是古今中外戰爭中的奇聞。到了10月31日,中央軍委又進一步發展了“四不打”的方針,決定:“今后逢雙日對任何目標一律不打炮,使國民党軍人員能走出工事自由活動,晒晒太陽,以利其長期固守;逢單日可略為打一點炮,炮彈一般不超過200發。”從此,正式确定了“雙日不打單日打”的新方針。 這种單日打、雙日停的奇特作戰方式,一時使全世界的輿論感到惊奇。不過,人們都明臼了這种炮擊已經是一种政治上象征性的戰爭。實行象征性的單日打炮,是為了反對美國的“停火”陰謀和蔣介石拒絕談判的頑固態度,表示戰爭仍然存在;在雙日不打;實際上取消封鎖,有意讓國民党軍固守金門,是為了將美蔣繼續拖在金門、馬祖這根“絞索”上不能脫身,并向台灣當局和廣大軍民表示中國共產党的和平解決的誠意。這种打法單純從軍事上看,确實為許多人所大惑不解,但它正是毛澤東的策略思想在戰爭中的一次生動体現。 在實行“雙停單打”方針后,人民解放軍于11月初又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炮擊。這次炮擊主要是出于政治上和外交上的考慮。因美國國務卿社勒斯10月下旬在台灣大肆活動返美后,曾宣傳金門戰斗已經基本“停火”。蔣介石也宣傳共產党軍隊已是“強弓之未”,已無力再打。為了加大美蔣矛盾,表示金門并未“停火”,同時使蔣介石德到拒絕從金、馬減少駐軍的口實,毛澤東經考慮后,中央軍委又于11月3日下令對金門地區實施比較猛烈的炮擊。這次炮擊前,福建前線部隊司令部向國民党守軍事先作了預告。 從3日早上6時起,人民解放軍炮兵以33個營又1個連向金門國民党軍的陣地實施全面而又有重點的轟擊。11月4日因是雙日解放軍未打炮,5日繼續實施炮擊,一時又造成“聲勢大,溫度高”的場面。 由于國民党金門守軍利用停止炮擊的時机補充了彈藥,并運進了美制大口徑的8英寸(203毫米)重炮,因而又改變了10月6日前很少還炮的態度,在11月3日壯起膽子同解放軍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炮戰,集中火力轟擊解放軍的炮兵陣地。但是國民党軍炮兵的火力畢竟不如解放軍炮兵,當天解放軍發炮1.2万發,國民党軍還炮2000多發,最后以國民党軍炮兵的火力被壓制而結束炮戰。在這一天炮戰中,國民党軍傷亡約140人,特別是大金門東半島的炮兵損失較重。人民解放軍的炮兵也有部分損失,在大金門正面的大、小嶝島上的個別炮陣地因工事不堅固被打坏,部分人員傷亡。吸取了經驗教訓后,11月5日解放軍炮兵擴大了陣地配置正面,并廣泛實施了机動,還設置了假陣地迷惑對方。當天,解放軍向國民党軍炮陣地發炮3000發,又摧毀其炮陣地和觀察所一部;國民党軍還炮1000發,人民解放軍卻無一傷亡,成為金門炮戰中的一個突出戰例。這次炮戰不僅達到了預期的政治、外交目的,也使新入閩參加輪戰鍛煉的炮兵部隊經受了實戰訓練。 1959年元旦過后,金門島上的國民党軍炮兵突然對大嶝島濫施炮擊,造成托儿所31名儿童死亡,17入受傷。為了對這一罪行進行懲罰,中央軍委決定于1月7日再對金門實施炮擊。 為了表示只懲罰少數作惡分子,并利于國民党軍繼續固守金門,這次炮擊只限于金門島上的炮兵陣地。1月7日下午,解放軍炮兵以28個營又8個連猛烈轟擊金門,共發射炮彈2.6万發,國民党軍還炮約7000發,最后終于以解放軍的炮火占壓倒优勢而結束。這次炮戰,實際上成為金門地區最后一次真正的炮戰。炮擊結束后,1月9日中央軍委指示福建前線部隊:“今后單日不一定都打炮。”此后單日的炮擊也只轉入零炮射擊,對金門國民党軍徹底實行不封不鎖,讓其悠然固守的方針。自8月23日開始的為時四個月多的炮擊金門,到此正式結束。 〔取材自葉飛《炮擊金門追憶》(香港《文匯報》1992年5月22日);徐焰《金門之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2月版)等〕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