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縱觀近百年來的中日關系史,可以發現一直存在著兩個基本問題,即台灣問題和侵略戰爭問題,其他問題大都由此產生。 日本在戰前与中國領土台灣省有著特殊的侵略關系,霸占台灣几十年,戰后根据《開羅宣言》《雅爾塔協定》《波茨坦公告》,台灣已歸還中國,但日本右翼分子總不甘心,多年來勾結台灣當局反對中日建交,破坏中日貿易,与台灣當局搞所謂的"實質關系",提升日台關系,不時有不利于中日關系的言行出現,极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扮演著极不光彩的角色,給日本的對外形象抹黑。 一、日本對台灣的血腥統治 —-台灣人民不甘心當亡國奴,揭 竿而起与日本侵略軍殊死抵抗,日本侵 略軍通過5個月的血腥屠殺,才用槍尖 和大炮占領了台灣全島。…… 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台灣省的侵略擴張由來已久。16世紀晚期,丰臣秀吉就做開了實現"合三國(中、日、朝)為一"的美夢,第一個點燃了對我領土台灣的吞并野心之火,1592年1596年兩次發動侵朝戰爭,企圖以朝鮮為跳板進而侵略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領土,但卻以失敗告終。 其后,德川幕府接過丰臣秀吉的衣缽,對台灣威脅利誘,1615年派出大批艦船遠征,也碰得頭破血流。 日本明治維新后,加快向中國侵略的步伐。1874年5月,日本以飄流到台灣的琉球人被殺的借口,派出一支3500人的"征討軍"遠征台灣,迫使清政府對日賠償,承認琉球歸屬于日本和出兵台灣是"保民義舉"。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挑其中日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 台灣人民決不甘心當亡國奴,揭竿而起与日本侵略軍殊死抵抗,日本侵略軍通過5個月的血腥屠殺,才用槍尖和大炮占領了台灣全島。 在長達半個世統的殖民統治中,日本采取軍隊、憲兵、警察三位一体的討伐与統治,稍有不滿就進行血腥鎮壓,對1930年10月高山族人民舉行的霧社起義,日軍竟使用飛机投擲毒品彈,對高山族人民進行滅絕人性的屠殺。 日本帝國主義惡毒地在台灣實行奴化和"皇民化運動",成立同化會,灌輸"日台一体"思想,禁止使用中文,強迫中國人改用日本人姓名。 与此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從台灣掠奪走大量財富,強征台灣同胞充軍或服勞役,使3万台灣同胞喪生。激起台灣同胞的廣泛反抗,揭竿而啟發動上百次起義,終于和大陸同胞一起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結束了殖民地的苦難歷史。 A簽訂日蔣和約 蔣介石集團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赶出中國大陸后,日本當局就在美國支使下,勾結蔣介石集團,炮制"吉田書簡",簽訂日蔣和約。 台北郊外的草山別墅官邸,山林秀美,流水潺潺,鮮花盛開,鳥語花香,恍如世外桃園。 住在這座別墅里的蔣介石卻毫無脫世之感。他不住挂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的總統府,而選中了風景秀麗、宁靜宜人的台北草山,又根据他特感興趣的程朱理學將草山改稱陽明山,但島內外形勢卻壓得他透不過起來。 1950年上半年對蔣介石來說,可謂"風雨欲來愁滿樓":解放軍解放舟山群島的隆隆炮聲使他丟魂失魄,杜魯門關于"現在美國無意在台灣獲取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台灣局勢"的講話,令他如喪考妣;嚴重的政治經濟軍事危机讓他如坐針氈! 險惡的島內外形勢逼迫蔣介石于1950年3月1日重新上台,再度行使總統職權。 這是蔣介石第三次下台又复職了。第一次是1927年8月因北伐失利、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武漢方面的壓力,被其辭去北伐軍總司令職務;第二次是1931年12月為收拾汪精衛等人制造的廣東分裂,辭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及海陸空軍總司令本兼各職;第三次是1949年12月,因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慘敗,在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壓力下被迫引退。 為收拾台灣殘局,蔣介石絞盡腦汁,1950年3月13日在台灣"革命實踐研究院"振振有詞發表演說。 為取得國民党高級干部的信任,蔣介石表示要虛心接受在中國大陸失敗的教訓,不惜犧牲感情与顏面,要"徹底改造",他自己將鞠躬盡瘁,爭取最后胜利。 國民党高級官員跟隨蔣介石几十年,頭一次見這個大獨裁者當眾認錯,又共乘危船,同病相怜,不少人被蔣介石這番帶感情的話感動得落下兩行熱淚,真讓蔣介石攏絡了人心。 接著,蔣介石搞開了土地改革,實行"三七五減租",就是從佃農的收獲中減除25%的肥料等實際費用,其余則由地主与佃農各分37.5%,這使台灣佃農繳納50%乃至70%的地租大為降低,過去在大陸"二五減租"他死活不干,現在為在台灣混下去,只得斷然忍痛實施,卻也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极性,使農村經濟有了起色。 正在蔣介石极端困難之時,美國發動侵朝戰爭、派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使台灣當局起死回生,蔣介石便极力拉住美國和日本不放。 蔣介石得到英國和蘇聯打算讓新中國參加對日和約的消息,猶如當頭遭一悶棍痛擊,忙命他的駐美大使顧維鈞与美國交涉。 顧維鈞來到紐約郊外的成功湖畔,見到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轉達蔣介石對對日和約問題的強烈意見稱:“蔣總統認為,我們參加對日和約的權利絕不容怀疑,只能以平等地位參加,任何含有歧視性的簽約條件,均不接受,任何違反上述嚴正立場而訂立之對日和約,不但在法律上、道義上將喪失其力量,即在盟國共同作戰之歷史上也要留下不可洗滌之錯誤!"杜勒斯和杜魯門從心里討厭蔣介石,將嘴角一撇道:“蔣總統言重了吧?"顧維鈞作為中國著名外交家,曾以杰出的外交才能,代表中國出席許多國際會議,譴責日本侵略,維護中國權益,那時激昂慷慨,振振有詞,臉上多么榮光,但現在卻被美國人蔑視,歎口气硬著頭皮奉命而談:“蔣總統認為美國在對日和約問題上責任之重,影響之大,誠有非他所忍言者--如果簽署喪失真實性的對日和約,不但不能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得真正的結束,并將加速遠東局勢之混亂,更會种下世界未來之無窮禍患!"杜勒斯暗罵蔣介石危言聳听,敷衍走顧維鈞,就作為新任國務卿飛往倫敦,与英國政府磋商對策。 原來,當時英國已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圍繞中國參加舊金山對日和約問題上与美國意見對立。1950年2月,英國首相艾德禮訪美時,曾向杜魯門總統建議,在台灣歸屬中國的大前提下,采取台灣中立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杜魯門一口拒絕。 在這次1851年6月的美英外長會談中,杜勒斯軟硬兼施,迫使英國外相摩思遜与他達成兩項妥協:一是大陸和台灣的任何一方代表都不參加舊金山和約,二是在舊金山對日和約生效之后,由日本選擇中國任何一方的政府締結和約。 6月15日,杜勒斯從倫敦一返回華盛頓,就把顧維鈞召來交底說:“此次在倫敦与英國外相等商議對日和約,我對英國主張邀請中共參加堅決反對,而摩里遜對美國主張你們參加簽字,亦反對甚力。最后,我提出折衷方案,即由若干國家与日本簽訂多邊條約,另由日本自主決定与何方中國商訂大致相同的雙邊和約,英國已表示同意。"顧維鈞頭上急出了汗珠,大聲悲歎:“這太令人失望了,貴國到底做何打算?"杜勒斯推推金絲眼鏡,像大學教授教訓不听話的學生:“英美雖然達成過妥協,但美國的想法是早日簽訂舊金山對日和約,使日本恢复主權,然后加入自由世界,共同反共。如果由于你們執意要參加舊金山會議而簽不成和約,人們就會怪罪你們!"顧維鈞不相信美國人的話,但又不好當面頂撞,便噘著嘴問:“日本真心要同我們簽訂和約嗎?"杜勒斯眼鏡其后面閃出譏諷的光芒,情知日本不愿意和蔣介石簽訂和約,卻張口回答:“日本政府愿意同你們簽訂和約,反對同中共建立關系,這雖不能完全滿足你們的希望,然而十之九成當如蔣總統之意。……“陪同接見的副國務卿腊斯克見杜勒斯講得如此露骨,引起了他的諸多顧慮,赶緊囑咐顧維鈞要嚴守秘密:“大使閣下,請注意,這一私下協議切不可泄露!"1951年9月4日,片面的對日媾和會議在舊金山歌劇院開幕,對日作戰55國中的51國和日本的代表出席會議,中國政府和台灣未被邀請,印度、緬甸、南斯拉夫三國因對和約內容不滿拒絕出席。48國于9月8日簽署了《舊金山和約》,蘇聯、波蘭、捷克三國拒絕簽字。 周恩來外長9月18日發表聲明,指出單獨和約是非法的、無效的、中國決不承認。美國駐台代辦藍欽告訴台灣外交部長葉公超:“美國已促使日本政府派員,以貿易代表身份來台,洽談你們之間的雙邊條約,日本政府業已同意。"蔣介石得報大喜,希望早日簽署日蔣和約,最好能赶上1951年的"雙十節",但日本方面不愿同台灣簽約,又不敢違抗美國,就找借口拖延。 蔣介石急了,10月25日指示他的駐日代表董顯光催促日方簽約。董顯光會見吉田內閣的官房長官岡崎胜男問道:“貴方是否由于英國方面之干涉,遂對与我方簽約的問題,不得不采取審慎的態度?"岡崎胜男冠冕堂皇回答:“不然,日本即將成為自主國家,此后日本的外交政策,必須以我國本身利益為先決條件。“董顯光搖搖頭駁道:“我看貴國的態度与國內政治情況有關,例如日本社會党就反對与蘇聯或中共不友好的外交政策!"岡崎只得以實相告:“我國深恐与貴方訂立雙邊和約之后,勢將引起大陸中國國民對日本的仇恨。"董顯光搜索枯腸無恥造謠說話服對方:“你們太多慮了,事實上除共產党重要人員外,中國國民都反對共產主義,而以百分之百之熱忱傾向蔣總統,我看貴國如按照与我方親善的途徑而行,中國國民必然完全贊成,而對日本更形親善!"岡崎鼓動如簧之舌极力反駁說:“要知道,共產党對政治极為狡猾,他們很可能利用日本与貴方簽訂雙邊和約的机會,挑撥全中國人民仇視日本,屆時日本就不易忍受了!"董顯光火气十足地將矛頭指向吉田內閣質問:“貴國領袖對同我方簽訂和約的觀念到底如何?"岡崎胜男以辛辣的諷刺口吻回答說:“我國現在的政策是要慢慢等待時机,以待日本實現獨立自主后,研究何時同中國簽訂和約或選擇中國的哪一方問題。日本歷來尊重你們的政府,遺憾的是,貴方的領土只限于台灣。"蔣介石為岡崎胜男的回答气歪了嘴,日本首相吉田茂10月30日在參議院答复羽仁五郎質詢的話更使蔣介石大發雷霆。吉田說:“日本現在有權選擇締結和約的對象了。關于如何行使此一權利,應考慮客觀環境,考慮中國情況及其与日本將來之關系,不擬輕率地決定!"吉田茂的話在美國和台灣掀起軒然大波,蔣介石命外交部長葉公超約見美國駐台代辦藍欽,嚴詞責問道:“吉田的發言已构成對于自由世界的挑釁行為,是美國使日本立于自由陣營,竭力設法使中日間早日媾和,但如任吉田茂長此以往干下去,舊金山和約就會完全失敗,美國是否別有意圖?真令人怀疑!"藍欽抽口雪茄,不緊不慢回答道:“我不以為華府有任何人故意欺騙貴方,我將把貴方正當的憤慨忠實報告華府,還將把上報給華盛頓的電報轉發東京,以供他們參考。"經蔣介石一再催促,藍欽才于1951年11月5日,把華盛頓的答复報告蔣介石:“美國國務院重申,美國政府反對日本与中共拉攏關系之任何企圖,反對日本政府与中共之間交換海外代表。美國對吉田首相的講話一無所知,實在遺憾!"蔣介石不敢掉以輕心,派張群秘密訪日疏通關系,指示駐美大使顧維鈞向白宮施加壓力,命令孔祥熙出動"蔣介石游說團"四出活動,催促美國給日本施加壓力,甚至揚言:“苟再遲延,日方又与中共簽約,是則瞻望大局,不寒而栗! 美國失卻日本在反共大業上的支持,台灣也勢必迅速受到影響,美國必將被逐出遠東!"在蔣介石催逼下,杜魯門也怕夜長夢多,便在1951年底派杜勒斯到東京督陣。 吉田首相懾于日本各界要求中日友好的強大壓力,對簽訂日蔣和約并無興趣,但日本一切都卡在美國手里,不敢開罪華盛頓,便巧妙地借助日本輿論把他的主張告訴杜勒斯:“日本對与中共訂約暫不予考慮,對台北的承認仍然消极,如果台北當局提出訂約要求,日本當視國際情勢如何,審慎決定態度。"杜勒斯知道吉田茂在跟他耍滑頭,便在會談中施加壓力說:“台灣是遠東的軍事戰略要地,日本政府同蔣介石的國民政府進行和約談判,是最符合日本利益的!"吉田茂老謀深算,哈哈哈笑著和杜勒斯打開了太极拳:“請美國相信日本。日本作為自由陣營的先導,希望擴大同大陸中國的接触。"杜魯斯一听吉田茂這些不著邊際的話,不由火冒三丈,陰沉地質問:“我想提醒閣下,日本究竟是不是戰敗國?"吉田茂臉色驟變回答說:“是戰敗國。"杜魯斯緊追不舍:“既承認日本是戰敗國,就得承認在客觀上處于被動地位!”“國務卿言之有理。”“那么,到底什么時候和台北簽訂和約?“吉田茂嘿嘿笑著不做具体承諾:“要簽,要簽,只是時間問題!"杜魯斯見吉田茂軟磨硬抗,暗想日本万事都操在美國手里,還怕你耍鬼花腔?便与謀士們草擬了一封吉田茂致杜魯斯的信交給吉田茂,要日本簽字后交還美國,這就是臭名昭著的《吉田信件》。 吉田拿過來一看,主要內容有六項:一曰日本政府希望最終同日本的鄰邦中國建立全面的和平与通商關系;二曰日本愿意同中華民國簽訂重建正常關系的條約;三曰在兩國間簽訂的條約中,有關對中華民國的條款,适用于現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控制下的或今后在其控制下的全部領土;四曰中蘇友好同盟實際上是針對日本的軍事同盟;五曰有跡象表明,中共政權支持企圖顛覆日本憲法制度和現政府的日共;六曰鑒于上述情況,可以确認我(吉田)沒有同中共締結兩國間條約的意向。 吉田茂看了急得滿頭大汗,不愿用自己的名義承擔責任,便想推脫責任,抬頭一看杜魯斯冷若冰霜的面孔,立刻把到嘴的話縮了回去,又不甘心全盤接受,就討价還价說:“國務卿閣下,第三條提到的'今后在其控制下的'一句,是否可以刪去?"杜魯斯嚴辭拒絕,吉田茂借口拖延,杜魯斯軟硬兼施也未達成協議,回到華盛頓搬出總統杜魯門向日本施加壓力,吉田茂被迫接受,才于1952年1月16日公布了《吉田信件》。 為使英國同意日蔣和約,杜勒斯也耍了花招。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在回憶錄中談到《吉田信件》時寫道:“我1952年1月訪問美國時,杜勒斯同我提起過《吉田信件》,但沒有給我看,也沒有說過馬上要發表這個信件,更沒有征求我的同意,但在我离開華盛頓后,美國馬上發表了《吉田信件》,為的是給人們一种印象,即我同意了《吉田信件》。"吉田茂只得硬著頭皮組團,准備到台北談判,但誰都不愿意當這個團長。吉田茂愿想派犬養健前往,此人是日本著名政治家犬養毅之子,但他曾任日本駐汪精衛集團大使,蔣介石強烈反對,再找川越茂、日高信六方郎、石射面豬太郎,一個個都敬謝不敏。 吉田茂最后選到了他的表弟、"日華經濟協會"副會長河田烈,但河田烈知道這不是好差事,以69歲老齡年邁為由婉辭。吉田茂說河田曾任大藏大臣、內閣書記官長,一定要他出馬,河田只得勉為其難。 吉田要求蔣介石派張群挂帥与日方談判。蔣介石又是一肚子气,他早就對日本派木村四郎七任日本駐台灣外交代表不滿,認為木村只是一個領事,不能代表日本政府談判,張群又跟木村不對等,他只派外交部長葉公超出任團長。 1952年2月17日,河田烈率日本代表團到達台北。就在這一天,吉田首相特意在日本眾院預算委員會發表演說道:“日本不准備与台北國民政府依照舊金山和約第二十六條所定原則簽訂和約,因為該政府是台灣的地方政權!"蔣介石一听火冒三尺高,把葉公超喚來大發雷霆:“娘希匹!這個和約不要訂了!開他媽的屁會!"葉公超与副代表胡慶育面面相覷,蔣介石卻自己轉彎子說:“不要硬來,別把事情弄糟!"日蔣和會于1952年2月10日在台北外交部會議室正式揭幕,葉公超一開始就用蔣介石的話講蔣介石對日本的恩德:“蔣總統說過:'本人于日本投降未几,就一再聲稱:中國對日本不采取報复主義,而應采取合理的寬大政策,并謀求對日和約的及早達成'!"葉公超又按蔣介石指示質問吉田首相講話的真意,河田烈先說:“部屬不便評論長官的言論",又敷衍說"吉田首相在議會的談話不致影響此間的談判"。 接著,葉公超提出22條草案,主張以舊金山和約為藍本簽訂和約,日本打算"僅為重建外交關系"簽訂類似日印雙邊關系的條約,雙方還在日蔣和約的适用范圍等問題上爭得面紅耳赤。 葉公超按蔣介石旨意質問:“日本是不是要同中共訂約?"河田烈搖動滿頭銀發:“絕無此意!”“日本承認不承認我們在大陸的主權?”“承認。”“承認不承認日本是戰敗國?”“毫不否認。”“中國是不是盟國之一?”“是的!”“中國是不是戰胜國?”“是的”“戰敗國向戰胜國媾和應該訂什么條約?”“和平條約。”“那好,請按我們的方案簽字!”“我要請示,要考慮,要研究。"蔣介石听了葉公超的匯報气不打一處來,便命葉公超去找藍欽求援,請美國向日本施加壓力。藍欽听了哈哈大笑道:“你們不要太盛气凌人,逼人太甚嘛!”“日本人太讓我們難堪了!”“外交部長閣下,你比河田年輕20多歲,對他恭敬一些嘛!我對你們雙方的談判好有一比!”“比作什么?”“好比青年男女談戀愛,你們在后面追得緊,日本扭扭捏捏,這就要有搞戀愛時的耐心,要講技巧,要同我們做媒人的美國官員多多商量才好!"蔣介石覺得藍欽的話很有道理,找張群、陳誠、王世杰、何應欽協商對策。他們發現河田烈受日本外務省亞洲局長倭島英二指揮,便在倭島身上下功夫。發現此人在汪偽時期曾任上海四馬路中央警署的政治部主任,和太太都在上海愛爾近路參加過平房學京戲,就投票所好曲意拉攏。倭島英二答應暗中幫忙,又親自出馬來台北指導,使日蔣會談气氛頓時改變,形勢急轉直下。 河田烈對倭島英二在台北指手划腳大為不滿,便把他的親弟弟染木貞以參觀故宮博物園為名請到台北,讓他去見大哥吉田,設法召回倭島英二。 原來吉田茂弟兄仨,吉田是老大,喜歡政治;河田烈為老二,愛搞經濟;染木貞系老三,酷愛繪畫,后來吉田過繼給舅舅家,染木貞送給了姑母家,老三的生活靠兩位兄長接濟。 吉田首相接到兩個弟弟的報告,馬上召倭島英二回東京,又指使國務大臣岡崎胜男在國會發表演說,聲稱等中共与聯合國軍結束戰爭狀態,遠東形勢恢复正常時,日本將与中共建立外交關系。 消息傳到台北,雙方和談代表又吵翻了天。藍欽在中間調解,受夠了洋罪。他苦笑著說:“你們的談判好比胎儿尚未成熟,硬要讓他生下來,真是難受無比!“在美國要挾撮合下,日蔣經過60多天的緊張討价還价,終于大体達成妥協。不料吉田茂又突然在國會發表演說,聲稱"日本政府与國民政府締結條約,并非承認此政府代表全中國"!還給河田烈下達訓令,表示不同意日蔣雙方達成的協議。 蔣介石得此消息慌了神儿,忙命中央社封鎖消息,但外國通訊社很快將此消息傳遍台灣全島,他只得命令開動台灣宣傳工具大肆攻擊吉田內閣,又令張群會見河田烈气勢洶洶指責說:“日本政府之態度,蔣總統實深失望,而我方朝野人士,尤不胜气憤慨之感,認為日本對我之輕侮,較戰前日本以戰爭凌其中國者,其短見而不可理解,實時异而事同。本人与閣下第一次晤面時,即談及此次和約協商,如無所成,其后果之惡劣,實較自始即無此談判為尤甚。依現在之情勢,已非條約內容問題,乃為我方朝野人士對日方態度之惡劣情緒如何挽回的問題。此點實屬重要。請閣下將上述情形,詳電報告吉田首相,請其熟思為禱!"在美國壓力下,經六十七天激烈爭斗,日蔣和約終于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前7個半小時,1952年4月28日于台北簽字,宣布結束戰爭狀態,蔣幫宣布放棄對日賠償要求。 日蔣和約雖然簽訂,但雙方感情卻惡化到极點。4月30日,河田烈率日本代表團到台北士林官邸晉謁蔣介石。 為修复關系,河田烈向蔣介石表示敬意,對日蔣和約條款表現寬大而致謝,蔣介石故作高姿態說:“這是應該的,中日兩國關系与其他國家間不同,中國雅不欲以嚴厲之條約加諸日本。"河田烈手撫白發表示感謝,并謂歸國后即將此意告知日本國民,蔣介石曲意迎合日方說:“中日兩國關系特殊,迥与其他盟國与日本之關系不同,故中國雖未能參加舊金山和約,但与日本單獨訂約,反覺更有意義。河田先生努力之結果,已完成良好之基矗兩國關系既极密切,而目前處境又同樣困難,今后實應就此基礎,精誠合作,努力邁進,然后始能贏得真正之獨立与自由。中日兩國不能獨善,只能共榮。兩國均能獲得自由与繁榮,然后東亞全局始有和平安定之可言。估計此事非20年不為功,彼此均應具絕大之誠意与毅力,始克達到目的,望將此意轉達日本朝野与全國人民。"台灣官員在這次談判中被碰得鼻青臉腫,哀歎"和約簽訂了,友好也消失了"。蔣介石心境不佳,詢問日本和大陸對日蔣和約的反應。 葉公超告訴他裕仁天皇心境最佳,還寫了一首古体詩:八重櫻怒放而冬去春來兮,賴我全民悉力始邁越寒冬;庭前群花爭放而芳香四散兮,實令余怀念人間;冬盡春來而慈母姿容渺渺兮,惟院內白鴿飛翔宇宙和平! 蔣介石悲歎自己沒有這樣的心境,又詢問大陸的反應,葉公超一言未發,恭恭敬敬遞上一份文件,蔣介石一看便怵目惊心:1952年5月5日,周恩來發表聲明:“我們堅持一切占領軍隊必須撤离日本;對于美國所宣布生效的非法的單獨對日和約,是絕對不能承認的;對于公開侮辱并敵視中國人民的吉田、蔣介石'和約',是堅決反對的!"1952年8月,蔣介石派總統府資政為特使,為簽訂日蔣和約赴日。与吉田首相會談時,張群按蔣介石指示阻止日本和中國發展貿易關系,希望加強日蔣經濟合作。 9月18早日,張群拜會裕仁天皇。天皇給張群的"印象是一位誠篤的學者,談吐也极為謙和"。談到雙方關系時,裕仁天皇面帶愧色說:“雖經閣下長期間的努力,而兩國終于兵戎相見,誠屬遺憾,深覺無以對閣下!"張群正不知如何回答,裕仁天皇又接著說:“蔣總統在終戰時聲明以德報怨,此种寬大精神,至今令人感激,由于蔣總統的這种精神,本次的和平條約才賴以完成。"張群認真地回答說:“蔣總統的聲明,是深望借戰事的結束,能從此解消過去長達數十年的兩國間的芥蒂,而重新建立真正親善互助合作的友誼。聲明發表之后,已承貴國人民熱烈感謝,現在又蒙陛下親口言謝,本人自當轉達我總統,我總統一定也會覺得欣慰。此次戰爭的責任,蔣總統早就深知是部分軍人之所為,与陛下的意旨及人民的愿望相違,因此開羅會議時,曾強調盟國應該尊重日本皇室。"裕仁暗中惊慌失措,情知自己對發動侵華戰爭負有重大責任,悚然回答:“吾人對于蔣總統的盛意,真不胜感謝!"為吸引日本投資,奉蔣介石之命,張群和日本經團聯會長石川一郎發起,正式組成"日華(台)經濟促進委員會,",請日本財界巨頭儿玉謙次任會長,關西財閥崛新為副會長。又出席日本皇太子明仁的冊立大典,再次以蔣介石特使的名義慶賀。張群返回台灣前,再次會見重新當選首相的吉田茂,向其辭行。 談到往事,吉田茂侃侃而談: “日本過去于合并朝鮮之后,奪取中國東北,進攻華北,釀成兩國戰爭,又擴大而引起太平洋之戰爭,可謂一貫錯誤,因此失敗。現在日本業已民主化,過去少數野心家蒙蔽人民從事侵略之覆轍,不致再蹈,此點請放心,日本再軍備之事斷然不干!"張群為給蔣介石帶回說得出口的禮物,便問"閣下有何向蔣總統傳達之言",吉田茂早知其意,含笑而言:“蔣總統在戰爭結束之后,表示對日本寬大,日本軍人如岡村宁次等皆安全返國,此种態度,感不能忘,請將此意轉達。"蔣介石交給張的任務之一是鼓動日本支持蔣介石反攻大陸,張群便适時拉入正題道:“中華民國政府現在暫居台灣,反攻大陸問題不解決,則中國問題不能解決,亞洲亦不能獲致安定!"吉田茂暗笑:“我才不上當呢!"哈哈哈笑著輕輕推脫道:“中國几千年來為和平的民族,不似日本之強盜主義,如何解決,系屬時間問題!"張群暗罵吉田茂老奸巨滑,竭力想抓住這個老狐狸,窮追不舍問道:“上次見面時,亦承提及英美与台灣商量和平解決,現在閣下有何具体意見?"吉田茂嘿嘿笑著不上釣鉤:“并無任何具体意見,但我認為此事須要相當長時間才能解決。現在日本与貴方之間,并無一點坏的因素足以妨害其友好關系,希望盡其最大力量,使關系增進,請將此意報告蔣總統。在經濟方面并望貴國多派人來日,增進雙方關系!“為阻止中日貿易,張群又巧動心思說:“日前与池田大臣晤談時,池田談到對中共貿易,除戰略物資外,其他仍需交易,并表示請我方中介,本人當即將我政府反共之立場告知池田先生。閣下之意見,日本對中共之貿易,是否可能?"吉田茂不想在此問題上多費唇舌,便一口將大門關死:“本人認為,日本与中共貿易為不可能!"張群這才歡天喜地,离日返台,向蔣介石复命。 ------------------ 書路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