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那不幸者的慘死留給我們的印象頗為強烈,尤其是在剛才的場合下。不過,只要被印度半島上這劇毒蛇种之一的響尾蛇咬中,肯定難以活命。印度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這些可怕的“長虫”之口,圍柵村的那個仆役成了又一個犧牲品1。 1一八七七年,計1677個人因遭蛇咬而死亡。官方為鼓勵大量消滅這些毒蛇而設置了獎金,据統計數字顯示,這一年共捕殺蛇127,295條。 据說,——我想是開玩笑,——以前在馬提尼克2島本沒有蛇,是英國人在不得不把小島拱手讓給法國人時故意把它們帶過去的。法國人在放棄對印度的控制時,卻沒有使用這种報复行為。一則于事無補,再則也是由于大自然在這方面表現得很是慷慨。 2馬提尼克島在拉丁美洲。 那個印度人的尸体在毒液的作用下迅速腐敗。必須馬上掩埋掉。于是,他的伙伴們掘了個坑把死尸放進去,坑挖得很深,以防野獸再把死尸刨出來。 悲慘的儀式進行完以后,馬西亞·凡·吉特便請我們同去圍柵村,——這邀請被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在南非,墾荒者們尤愛使用這個名詞。 只用了半個小時我們就到了供獸商的住處。這地方正印證了“圍柵村”的美名。 這是一片長方形的大圍地,位于森林最深處的一大塊空地中間。馬西亞·凡·吉特完全是根据職業的需要將其規划布局的。只見一排高高的樹柵圍成一圈,柵門很寬,足以讓四輪大車通行。圍地最里面,當中一長溜用樹干和木板搭成的陋房,充作村里所有居民的唯一住所。另有六間各自分成几個隔斷的小屋,底部都裝有四只輪子,与那溜板房成直角立在村左的盡頭。從里面傳出的吼叫聲判斷,屋里并不缺少主人。村右有十二只水牛,面前堆著山中丰茂的青草,就宿在露天里。它們是流動動物園最常用的畜力。六名車夫以及10名專職狩獵的印度人构成了圍柵村全部的雇工。 雇佣的車夫僅限在山野中駐留時交力。他們的工作就是在各狩獵處之間驅赶籠車。然后把車赶到最近的火車站。從那儿起,這些四輪大車便裝上火車,經阿拉哈巴德而迅速到達孟買或加爾各答。 獵手都是純种的印度人,他們從事的職業被稱為“希喀里”。其任務是尋找野獸的蹤跡,從隱匿處把它們赶出來并將其抓獲。 這便是圍柵村的雇工們。馬西亞·凡·吉特与這些手下几個月來同住在一起。他們不但要冒遭受野獸襲擊的危險,還處于在塔里阿尼格外肆虐的各种熱病的威脅之下。夜晚的陰濕,地面有害毒物的蒸發,陽光只能細碎透入的叢林蔭蔽下滋生的氤氳熱气……都使喜馬拉雅山麓成為一個不利健康的地區。 然而,供獸商与那些印度人均很适應此地的環境,無論是瘧疾、老虎還是塔里阿尼的其他“常客”都沒有對他們造成危害。換做我們,安然無恙地住在圍柵村就不大可能了,何況這也不符合奧德上尉的計划。所以,除去為了狩獵而潛伏的几晚之外,我們還是要睡在“蒸汽屋”,呆在平原的水汽所無法升到的上部山區。 大家于是走近馬西亞·凡·吉特的營寨。柵門大開,迎我們進去。 馬西亞·凡·吉特看來對我們的拜訪興奮异常。他對大家說道: “先生們,現在請允許我代表圍柵村向你們致敬。雖然這建筑符合我一切苛刻的需要,但事實上,它不過是個大型的草房,半島上獵人們稱之為‘烏地’1。” 1茅屋,此指獵人簡陋的隱蔽處。 說著,供獸商已打開他与伙計們共住的那間木屋的各扇門。里面的陳設再簡陋不過了。第一個房間屬于“村長”,第二個住著“希喀里”們,第三個分給了那些車夫,房間里家具都只有一件:行軍床,第四個空間更大一點儿,兼做廚房与餐廳。可見,馬西亞·凡·吉特的住處不過還處于原始狀態,剛好配得上“烏地”的稱謂。供獸商也只是個躲在臨時設伏處的獵手罷了,僅此而已。 參觀完這些“兩只手的一等哺乳類動物”的住宅后,我們又被請去就近觀看“四腳動物”的房舍。 這才是圍柵村里有意思的地方。相對于設施舒适的動物園來說,它更易讓人想到來自异鄉的某個裝備簡單的馬戲團。缺少的只是這些水膠顏料制成的宣傳畫:高懸在露天舞台上,用斑斕的色彩畫著一個身穿玫瑰紅罩衫与天鵝絨禮服的馴獸員,站在一群張牙舞爪的野獸中間,動物們嘴角流血、爪子開裂,在英勇的比戴爾或佩松的長鞭下被迫屈服!當然,除此以外也沒有擁擠的人群到現場來觀看。 几步之外群集著那些馴化的水牛,它們的領地是圍柵村的右側,每天要喂之以足夠的青草。但把這些牲畜放到鄰近的天然牧場則不可行。馬西亞·凡·吉特措詞优美地這樣說:“英聯邦領土上允許的放牧自由,与喜馬拉雅山區森林中潛伏的种种危險是無法相容的。” “動物園”由六只獸籠組成,每個下面都裝有四只輪子,正面夾著鐵柵欄,又各自分成三個隔間。使用中根据需要,可以打開各隔斷之間能上下抽動的活門,确切地說是隔板;把動物從一個格子攆到另一格里。現在,獸籠中共計關有七只老虎、兩只獅子、三只黑豹和兩只花豹。 馬西亞·凡·吉特告訴我們,他還需要捕獲兩只花豹、三只老虎和一只獅子才能完成任務,之后就离開此地,前往距离最近的火車站,向孟買城進發。 籠里的野獸便于讓人仔細觀察,既威風凜凜也凶猛异常。因為被擒獲的時間太短,還不能适應這种監禁的生活——從它們駭人的吼聲,在隔板之間驟然的竄躍以及有力的爪子猛地伸出,把鐵柵也多處弄彎的動作上都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站到獸籠前面時,“籠主”們更是獸性大發,馬西亞·凡·吉特卻顯得無動于衷。 “可怜的畜牲們!”奧德上尉悲憫道。 “可怜的畜牲!”弗克斯也跟著說。 “您難道認為它們比您殺死的那些動物更可怜嗎?”供獸商的語气很是生硬。 “甘心被抓更應該受到指責而不是同情!”奧德上尉針鋒相對地回答。 盡管在非洲大陸等地,由于唯一的食物來源反芻類動物較少,肉食動物有時要忍受餓上几天的煎熬,但在塔里阿尼地區情況則完全不同。這里隨處可見鬃犁、水牛、瘤牛、野豬、羚羊,獅、虎、豹可以隨時捕到獵物。此外,山羊以及綿羊群,還不算守衛它們的“拉尤”1,都給猛獸們提供了穩定而獵取容易的美味。因此,在喜馬拉雅的山林里,食肉動物很容易填飽肚子。而它們難以去除的野性也更是無可辯駁。 1疑為“牧羊犬”或“牧羊人”。 供獸商主要是用鬃犎和瘤牛的肉來喂養動物園的那些主人,“希喀里”們自然要負責定期的肉食補給。 如果認為這种狩獵不具危險性就錯了。實際上恰恰相反。哪怕是老虎也對野牛懼怕三分,因為這种動物一旦受傷,便凶蠻异常。不少獵手曾親眼著見野牛奔逃時能把一棵樹用牛角撞斷。當然囉,也听說反芻動物的眼球是一种真正的放大鏡,外部物体投影其中体積要擴大三倍,人体經過這种放大,便顯得高高在上,對它形成一种威嚇。而且還有人說,走動著的豎直的人体能讓野獸感到害怕,所以,站著對抗比蹲著或趴著更有利。 我不知道這些說法中有哪些真實的成分,但有一點我能肯定,即人哪怕站得再筆直再挺拔,也不會對野牛有絲毫的威嚇效果,万一他又失了武器,那几乎是必死無疑了。 印度的鬃犎便是如此,這种野牛腦袋扁方,牛角細長彎曲成環狀,背部隆起——身形与美洲野牛相似——膝蓋以下的部分都是純白色,若從尾根量起至前端的鼻頭,身長有時能達到四米。如果說它們在平原的高草叢里成群吃草時還算得上溫順的話,對冒然進攻他的獵人鬃犎則构成嚴重威脅。 這就是專門用于飼養凡·吉特動物園中那些肉食動物的反芻動物。因此,為了能更穩妥并几乎不冒風險地抓住它們,“希喀里”更愿意設法在陷阱中捕到野牛,這樣,弄出來時它們就已經重傷或是死亡。 供獸商是一個內行的人,知道要很有節制地喂給野獸食物。每天中午只給它們扔進去四到五磅肉,就這么一次。甚至讓它們從星期六餓到星期一,——豈不正是出于“馴化”的動机?但也實在是悲慘的周末節食!因此,當捱過了48小時,終于盼來了一頓少量的食物時,野獸們的狂暴已難以克制,它們齊聲咆哮,上竄下跳撞得獸籠都左右搖晃,讓人擔心會有翻覆的危險。 是啊,一群“可怜的畜牲”!我也要重复奧德上尉的說法了。但馬西亞·凡·吉特這么做也不無道理。因為關在籠中的野獸必須要節制飲食才不會患上皮膚病,從而提高它們在歐洲市場上的售价。 讀者們很容易想見,馬西亞·凡·吉特在給我們展示他的動物貯備時,嘴也一直沒有閒著,与其說是個動物園講解員,不如說更像位自然科學家。他談啊講啊、描述啊,由于塔里阿尼的猛獸是他使用的冗長的和諧复合句1的主要內容,所以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我們的興趣。但是看來,在他沒有把喜馬拉雅山區動物志的全部秘密講完之前,我們是不可能离開圍柵村了。 1“和諧复合句”是法語的一种句式,由几個分句构成。 “凡·吉特先生,您能告訴我從事這份職業的贏利值得冒如此的風險嗎?”邦克斯問道。 “先生,要在從前,干這行是收益頗丰的。但我不得不承認,近几年來野獸的价格是在不斷下降。您能從近來的市場行情中看出些端倪。我們的主要銷售對象是盎維爾動物園。然而眼下,大眾的口味似乎有了變化,動物售价竟至跌到成本費以下!最近,一只雄鴕鳥僅賣1100法郎雌鴕鳥才800法郎。一只黑豹叫到1600法郎才能找到買主,爪哇的一只母虎售价為2400法郎,而一窩獅子——父親、母親、一個舅舅、兩個大有前途的獅崽,總共才賣到7000法郎!” “的确太低了!”邦克斯說道。 “至于‘長鼻動物’……”馬西亞·凡·吉特又說。 “‘長鼻動物’?”奧德上尉插嘴問。 “我們用這個研究術語專指那些生來長著一條長鼻子的厚皮動物。” “那就是大象了!” “對,是指地質第四紀以來的大象以及史前時期的乳齒象……” “多謝。”奧德上尉打斷了他。 “至于‘長鼻動物’,”馬西亞·凡·吉特接著說道,“就沒有捕捉的必要了,除非是為了收購它們的象牙,因為象牙的需求量還沒有減少。自從黔驢技窮的劇作家們設法把大象引入到作品中以后,那些戲班班主便帶著它們走遍了各座城市,這是這些大象,再与流動馬戲團巡回至鄉下各省,全國人的好奇心便都得到了滿足,因此,大象的訂貨比從前少了。” “可是,您只向歐洲的動物園提供這些印度動物的樣品嗎?”我問供獸商道。 “請您原諒,先生,回答您之前,我倒想冒昧地問您一個簡單的問題。”凡·吉特說道。 我微鞠一躬表示同意。 “先生,您肯定是法國人。不但听您的口音感覺得到,還能從您的相貌特征上看出來,——您是高盧羅馬人与克爾特人漂亮的混血种。然而,做為法國人,你應該不大喜歡遠行,您肯定沒有做過環球旅行吧?” 說到這儿,馬西亞·凡·吉特用手比划了一個大圓圈表示地球。 “我還沒有体驗過這种樂趣!” “既然您已身在印度,先生,我就不問您是否來過此地了,但我要問您是否很了解這個半島?”供獸商接著說道。 “還很不夠,”我回答說,“但是我已經游覽過孟買、加爾各答、貝納爾斯、阿拉哈巴德以及恒河谷地。我瞻仰了這些城市的紀念性建筑,我欣賞了……” “嗨!這算什么,先生,這算什么!”馬西亞·凡·吉特打斷我說,他轉過頭去,連連擺手,樣子极為不屑。 然后,供獸商轉入形象而生動的描述,繪聲繪色地: “是啊,如果你參觀過那些顯赫的印度王公——他們對印度的神圣國土引為自豪的珍奇動物一直存有崇拜——的私家動物園,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先生,重新拿起您旅行者的權杖吧!到吉高瓦爾去謁見巴羅達國王!看一看他的動物展品,其中的一大半都是我提供的,有卡提瓦爾的雄獅、有狗熊、黑豹、猞猁、猛虎!參加國王60,000只鴿子的婚禮吧,這慶典每年都要豪華舖陳地舉辦一次!觀賞一下他的五百只‘布布’鳥,這島上的夜鶯有專人負責教育,儼然享受著王位繼承人的待遇!探望一下他豢養的大象:其中有一只獻身于政治事業,成了專司踩扁受刑石上罪犯腦袋的劊子手!然后,請再動身前往瑪伊蘇爾王的府邸,他是亞洲最富有的君主!進到他那住著數以百計的犀牛、大象、老虎以及其他屬于印度“動物貴族”的高等動物的宮殿里看看吧!只有見過這些以后,先生,也許你才不會被指斥為對這個無与倫比的國度中的奇跡一無所知!” 馬西亞·凡·吉特的意見讓我唯有點頭稱是,他言辭激烈評倫事物的方式顯然容不得任何辯白与爭論。 奧德上尉卻更為直接地詢問他有關塔里阿尼地區特殊動物志的問題。 “請您提供點儿建議如何,”他請求道,“關于我來此地尋找的那些食肉動物。雖然我是個獵人,但我要再說一遍,凡·吉特先生,我對您不會构成競爭。如果要我幫忙捕捉几只您那批貨物中尚還缺少的老虎,我將很愿意效勞。但是,一旦貨物備齊,您不會介意我為了個人消遣而射殺它們吧!” 馬西亞·凡·吉特做出一付被迫接受他不贊成卻又無法阻止的事情發生的無奈表情。但他也承認,塔里阿尼地區有數量眾多,而歐洲市場上通常又很少需要的有害動物,犧牲它們對他來說是可以的。 “打死野豬,我可以同意,”供獸商說道。“盡管這些厚皮粗脂的家伙不是以食肉為生……” “食肉為生?”奧德上尉問。 “我是說它們是植食性動物;但它們的野性實在太強,以致有膽量進攻野豬的獵手必要冒最大的生命危險!” “狼呢?” “半島上各處都分布有大量的狼,它們如果聚成狼群襲擊某個偏僻的農場,那將很可怕。這些印度狼有點像波蘭的野狼,我把它們看作与豺或野狗同屬一類。不能否認,它們為非作歹、危害很大,此外由于野狼沒有任何商業价值且不值得列入高等動物志中,我也把它們讓給您了,由您處置吧,奧德上尉。” “那么熊呢?”我又問道。 “熊倒有一些优點,先生,”供獸商一邊贊許地點頭一邊說。“盡管印度的熊不像熊科動物中它的其他同類那樣供不應求,但它們還是有一定的商業价值,能引起識貨主顧的注意。較受歡迎的主要是克什米爾各地和雷馬哈勒山區生活的兩种印度熊。總之,除了冬眠時期以外,這种動物几乎不傷人,因而在我看來,不會激起像奧德上尉這樣一位真正獵手的狩獵興趣。” 上尉深鞠一躬,臉上意味深長的神情表明:無論有沒有馬西亞·凡·吉特的允許,他都會只依据自己的意愿行事。 “而且,這些熊也只是食草獸……”供獸商又補充說。 “食草獸?”上尉又問。 “對,它們僅以植物為食,与印度半島真正能引以為驕傲的那些猛獸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馬西亞·凡·吉特回答說。 “你把花豹也計算在這些野獸里嗎?”奧德上尉接著問。 “毫無疑問,先生。這大貓膽大靈活,勇气十足,還會爬樹,單憑這點,它有時就比老虎還可怕……” “噢?”奧德上尉道。 “先生,”馬西亞·凡·吉特口气生硬地說,“要知道,當一個獵人在樹上也無法找到安全的藏身之所時,就該輪到他當獵物了!” “黑豹又如何?”奧德上尉急于結束這場爭論,赶緊問道。 “棒极了,”馬西亞·凡·吉特不由贊道。“先生們請看,我這里便有几只相當出色的黑豹,然而荒謬至极、或借用一個較少使用的詞語——‘有悖邏輯’的是,這种動物能被訓練得幫助圍獵,真讓人惊异!确實如此,先生們,特別是在吉科瓦爾地區,王公們更是把黑豹用于這种貴族游戲中!它們被裝在轎子里,像北歐大隼或灰背隼一樣被罩住頭部——的确是四只爪子的隼!只要獵人們看見羚羊群,便給黑豹除去頭罩,野獸隨即扑向那些溫順的動物,羚羊的四肢無論有多靈活,也無法逃脫它的利爪!是啊,上尉先生,是啊!您會在塔里阿尼找到黑豹的!也許比你期望的找到得還多,但我要好心地提醒您,這些黑豹可不是經過馴化的!” “我倒希望如此!”奧德上尉回答。 “獅子也同樣凶猛。”供獸商對上尉的回答很是惱火,又補充道。 “嘿!獅子!您再談談獅子吧!”奧德上尉說道。 “好吧,先生,”馬西亞·凡·吉特同意道。“依我看,這些所謂的百獸之王不如古時利比亞地區它們的同類。印度的雄獅沒有非洲獅特有的獅鬣,只是些被遺憾地剪光了毛的薩姆森1!而且,它們在中印度几乎已絕跡,只躲在卡西亞瓦爾、德耶沙漠以及塔里阿尼等地。這些已經退化的貓科動物現在像隱士一樣孤獨地生活著,不能再振作起來,像其他地區的同類那樣活躍覓食了。因此,我不把它們置于四足動物的首位。事實上,先生們,獅口余生是可能的,但若想虎口脫險,那就勢比登天了!” 1圣經人物;古代以色利的大法官,他超人的力量來自于一頭長發。最后,被達利拉出賣,后者趁他熟睡之際剪下他的頭發,使他被腓力斯人(古代地中海東岸的居民)擒獲。 “啊!老虎!”奧德喊道。 “對呀!還有老虎!”弗克斯也重复道。 馬西亞·凡·吉特益加眉飛色舞了: “老虎,‘獸中之王’的桂冠應該給它!這里的人都說‘虎王’而不是‘獅王’,的确公道!整個印度是屬于它的,它也集中体現了印度!難道不是它第一個占据了這片領土嗎?難道它無權把盎格魯·薩克森种族的代表以及其他白种人的子孫們看做是入侵者嗎?不是唯有它才稱得上阿爾喀瓦爾達這片圣土的真正寵儿嗎?如今,這些令人欽敬的動物分布在島上的各處,從科摩蘭海角一直到喜馬拉雅群山,它們沒有放棄祖先的一寸地盤!” 馬西亞·凡·吉特用一只手臂比划出南部突出的海岬以后,又伸向北面指示那連綿的山脊。 “桑德班德更是老虎的家園!它們是那里的統治者,若是誰想与之爭奪這塊領地准會遭殃!在尼爾日里,它們像野貓一樣成群地游蕩。” “這樣你們就會明白,為什么這些漂亮的大貓在歐洲的所有市場上都銷路看好,為什么它們是野獸馴養者的驕傲!公眾与私人動物園里最大的吸引力何在?是老虎!什么時候你要為馴獸員的生命擔憂?當他鑽進虎籠里的時候!印度的達官顯貴為裝點其皇家園林不惜重金購買的是哪种動物?是老虎!倫敦、安特衛普,漢堡的市場上,誰在動物售价中高居榜首?還是老虎!印度的獵人、英國皇家軍隊或本地部隊的軍官們以追獵何种動物享有盛譽?依然是老虎!諸位先生可知道獨立后印度的那些君主如何讓其貴賓娛樂嗎?他們命人拉來一只關在籠中的‘虎王’把籠子放在一大片開闊地的中央。然后王公及其賓客、軍官、護衛等人備上長矛、左輪手槍和卡賓槍,大多數人還騎上強壯的‘奇蹄動物’……” “什么叫‘奇蹄動物’?”奧德上尉問道。 “如果您愿意用通俗一點儿的名稱,‘奇蹄動物’就是指他們的‘馬’。往往這些坐騎靠近那大貓以后,聞到它凶野的气味,看到它眼中噴出的電光,先就嚇得惊了,騎士須使出渾身解數才能把它們制住。突然,獸籠的門一下子打開!怪物沖出來,風馳電掣般扑向四散的人群,怒火万丈地大肆撕咬!盡管有時它能沖破鐵与火的包圍圈,但那只是百中或一的比率,大多數則慘死于槍下!然而它的死又何其壯烈,它已經先為自己報了仇!” “太棒了!馬西亞·凡·吉特先生,”奧德上尉大聲喊道,這回輪到他興奮不已了。“啊,對啊!該是多么壯觀的場面!對!老虎才是百獸之王!” “其王權藐視所有的政變!”供獸商又補充道。 “凡·吉特先生,您雖然抓過老虎,我卻也打死過獸王,而且我希望在第50只老虎沒有倒在自己的槍下之前,決不离開塔里阿尼。”奧德上尉接著說道。 “上尉,我已經把野豬、惡狼、黑熊和鬃犎都讓給了您!這些還不足以填平您做為獵手的憤怒嗎?”供獸商蹙著眉頭說道。 顯然,在參加集体防御的同時,這印度人絲毫沒有放松對愛德華·莫羅先生的注意。從他為上校誓死效忠的行為來看,似乎卡拉尼認為:上校才是我們中間首要的保持對象。 我看見我們的奧德先生也与馬西亞·凡·吉特一樣,在這個關鍵的問題上要大動肝火了。 兩人抓住的老虎与打死的老虎哪個更多呢?——怎樣的辯論素材啊!捕獵与射殺孰好孰坏?——又是多么有爭議的話題! 上尉与供獸商已經你一言我一語地理論起來,最后,兩人各說各的,互不相讓。 邦克斯适時插進來說道: “先生們,老虎是大自然的君主,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我還想做點儿補充:它們也是對其臣民极為凶暴的統治者。如果我沒記錯,在一八六二年,這些出色的家伙將桑可爾島火車站的所有電報派送員全吞吃了。听說有一只母虎在三年之內共吃掉不下于118個人,另一只更在同樣的時間段中吞掉127條人命。太過分了,即使對于‘王后’來講也太過分了!從印度兵投降以來至今的三年里,死于虎口的落難者總計已達12,554之多。” “然而先生,您似乎忘記了這些動物屬于‘食生肉類’1。”馬西亞·凡·吉特插言道。 1供獸商在這里又使用了一個生僻詞匯表示“食肉動物”。 “‘食生肉類’?”奧德上尉問。 “就是大塊吃生肉的動物,甚至印度人也說,一旦這些老虎嘗過人肉的味道以后,它們就不想吃別的了!” “什么意思,先生?”邦克斯問。 “先生,我的意思是它們只是遵從自己的本性罷了!……它們也要吃飯!”馬西亞·凡·吉特笑著回答說。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