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章 科幻文學的一些基本問題


第一節 科幻文學在文學中的位置

  科幻文學能在文學界占什么樣的位置,恐怕是最令科幻界人士感興趣的問題。在科幻文學一個多世紀的奮斗史中,爭取自己在文學界中的地位是其中的主旋律。最初,科幻文學只是地攤文學(西方),或宣傳品(中國)。科幻界人士當然不滿足于這樣的地位。于是不斷地提高科幻文學的文學品味,如新浪潮運動。或將一些有科幻色彩的主流文學作品拉入科幻行列以壯聲勢,如將《蠅王》和《我們》列為科幻代表作。另一方面,主流文學作者時常選用科幻文學的題材和手法丰富自己的創作,但大多恥于承認自己寫了科幻小說。一個世紀下來,科幻文學有了濃厚的文學色彩,主流文學中也有不少科幻的影子。但科幻在主流文學界仍然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學种類。
  面對這种狀況,科幻界有不同的反映。一种把眼光放在了今后。認為科幻文學早晚能進入文學主流,甚至是主流中的主流,將來是科幻文學大行其道的時代。另一种觀點稍微泄气一些,認為科幻文學,或推而廣之的科幻藝術是一种文化形式,与文學無可比性。進不進入主流文學殿堂都沒有關系。
  這樣一個問題需要從科幻文學、主流文學、社會需求這三個方面去分析。其中最主要的是社會需求。在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的七十多個世紀里,二十世紀是最不尋常的一個世紀。在這個世紀里,科學技術通過前几個世紀的積累,徹底進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中間,文明社會的人們的日常生活已經离不開科學技術,人們的行為特點也与科學技術水乳交融,可以說今天的人從孩童時代起就打上了科學技術的烙印。藝術是以反映生活為基礎的,而在科學環境中形成的現代人的生活當然需要一种能將其反映出來的藝術。
  另一方面,二十世紀又是飛速發展的一個世紀。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老年人的經驗失去作用,老年人不及年輕人更能适應社會發展的情況。二十世紀的每個人,只要他(她)的年紀足夠大,都能遇到一次甚至几次社會變動。
  能感受到以前的社會閱歷變成無用之物的情況。在這种社會環境中,
  最有价值的東西就是未來。最需要了解的東西就是未來。因此,能描繪未來的藝術就比傳統藝術更受歡迎。
  就目前的各种藝術形式而言,除被稱為第八藝術的電影藝術之外,都是從田園牧歌的傳統社會中發展起來的,其基本藝術原則和技巧處處滲透著農業社會的歷史痕跡。緩慢的節奏、內向的情感、田園景色和農業社會遺留下來的价值觀构成了傳統藝術的主旋律。這里不光包括小說,還包括詩歌、散文等其它文學形式,也包括繪畫、音樂等其它藝術形式。所有這些藝術形式中的傳統理念,都在二十世紀社會生活的种种沖擊下動搖。其中一些純粹的傳統藝術如戲劇等基本已走向死亡。而像小說這樣永遠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則面臨著更新的巨大壓力。
  作為對社會變化的反映,各种藝術門類中都不約而同響起了現代派、抽象派、表象主義的聲音:夸張、變形、扭曲、怪誕,對自己內心世界的白描,對社會生活荒唐、無意義的現實的白描,成為從小說到詩歌、到美術等各門藝術的變革主旋律。這种變革作為探索、嘗試是可以接受的,但迄今為止,沒有哪一种藝術門類里的這种變革能贏得社會大眾的認可。各种先鋒派藝術都是在民眾欣賞活動之外“沖鋒”。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二十世紀、尤其是二十世紀后半葉的普通群眾大多受過一定的科學教育。在發達國家里甚至普遍受過高等教育。這樣一些藝術消費者允許文學作品中有荒誕和夸張,但一定要有某种科學上的真實性。因此,社會需要一种介于傳統寫實性的藝術和荒誕色彩的現代派藝術之間的藝術形式。這种藝術可以打開人們的視野,同時又在真實和幻想之間找到平衡。不能說這种藝術一定就是科幻藝術,但從目前已經存在的藝術形式來看,科幻藝術是最接近這一要求的藝術形式。
  當然,社會需求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將科幻藝術推上歷史舞台,也對科幻藝術本身不斷施加變革的壓力。科幻藝術是在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化的時候產生的,迄今為止最有影響力的一批科幻作品也是那個時候留下的。几乎在每一個國家里科幻藝術也都是在其工業化革命時期引入和發展的。盡管這個時代离我們今天并不遙遠,但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轉變的潮流又使得那時的科幻作品顯得落伍了。由于科幻藝術整体上還帶有工業化時代的風格,科幻藝術本身的變革也已經提到日程上來。

第二節 科學在科幻藝術中的位置

  對于這個問題,人們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最初,人們認為科幻藝術是宣傳科學的工具。這种觀點不僅在中國有,在歐美、前蘇聯都有。只不過沒有像其在我國的影響那樣大。根据這种觀點,科學是主人,科幻是仆人、是工具。但即使這樣界定,科學界對科幻藝術仍然沒有什么興趣。在正統科學家的眼里,科幻中的科學都是經不起推敲的“偽科學”。科幻則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宣傳方式。
  后來,主要由于科幻藝術工作者對科幻藝術獨立性的力爭,人們開始認同一种觀點:科幻中的科學,只是一种題材、或一种背景、或一种表現手法、甚至只是一個道具。從純粹的創作技術角度來看,這种觀點沒有什么問題,而且科幻界人士可以利用這個觀點反擊一切能使科幻藝術失去獨立地位的“工具論”觀點。只是在這种觀點里,科學又成了文學藝術的工具,可以由作者們任意剪裁、扭曲。科學的真實性和价值觀也得不到尊重。而一些科幻藝術家心目中科幻藝術的最高境界——科學与藝術的水乳交融,也有可能因為這种觀點影響力的擴大而越來越遠。
  科學技術作為一种人類實踐,有其自身的美學規律。科學具有神奇美:科學知識給与人們的,往往是超經驗的事物。像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水中有微生物存在、等等,今天看來已經是人們的常識,但它們都是科學提供給大家的常識。科學就是這樣把人們看不到的事物擺在人們面前。青少年往往是人一生中最喜愛科學的時期,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科學能把一些超越常識的事物帶給人們。青少年可以藉此滿足愛幻想的年齡特性。科學具有宏偉美。科學可以把無垠的太空,把几十億年的地質演變史等等大尺度的事物呈現在人們面前。綠楊作品《失落的影子》里對宇宙大爆炸的描寫,黃易作品里對銀河系中心景象的描寫,都是這种美的体現。科學還具有理性美,它可以把雜亂無章的世界用對稱、簡洁的方式展示出來。
  科學之美部分体現在科學知識中,部分地体現在科技產品中(見附錄六)。但這些科學知識与科技產品首先要体現其知識价值或應用价值,美只是一個附帶品。科學之美更應該完整、深刻地直接体現在各藝術門類中。
  從另一方面看,科學之美表現應該是科幻藝術獨立性的根本。舍此一點,科幻藝術就會混同于各种荒誕藝術、神怪藝術而失去自己的個性。這一點,在世界科幻藝術史上是有過教訓的。
  科幻藝術不是宣傳科學的工具,科學知識也不是科幻作者拼湊情節的工具,雙方誰也不是誰的奴仆。科幻藝術的根基應該是科學美學,科幻也是科學之美在藝術領域的代言人,只有這樣,同作為文化形式的科學和藝術才有一塊共同開發的領域。
  當然,我們這里討論的這种水乳交融的科幻藝術形式在今天并不存在,至少它需要能深研科學,并能從中找到美的人,而這樣的科幻藝術工作者雖然有,但數量絕不會很多,我們這里講的是科幻藝術的理想狀態,也是今天科幻藝術工作者的奮斗目標。

第三節 科幻藝術的社會功能


  (1)科幻的教育功能

  近一個世紀前,魯迅在其中譯本《月界旅行》序言中寫到:“導中國人群以行進,必自科學小說始。”后人在引用這句話時,常常忘記魯迅當時只有二十多歲這個事實。后來魯迅隨著年齡的增加,放棄了這一不合當時社會實際的理想。直到今天,魯迅的這個理想才有了實現它的社會基礎,其中最重要的,是有了社會需求。
  在普通的中國民眾中形成科學氛圍,使大家理解科學的社會价值,幫助中國人普遍形成适應現代社會的科學素質,這是時代提出的要求。而在這項范圍廣泛、內涵寬廣的工作中,科幻藝術能作出特殊的貢獻:作為藝術品(當然是其中出色的那一部分),科幻可以起到直指人心的作用。把科學精神直接輸送到人們的心靈深處。科幻藝術作為一种藝術產品,可以不分時間,場合地發揮作用。使男女老幼都感受它的熏陶。這些都是系統的科學教育所不具備的。
  要發揮科幻藝術的教育功能,切忌使用它的短處,那就是一條一條地宣傳科學知識,并且要求真實、准确。在科幻藝術中,科學應該作為一种文化來存在。宣傳具体科學知識的任務應由科學教育和科普宣傳來承擔。
  除了一般科學素質的培養之外,科幻藝術還可以培養人們的想像力,尤其是青少年的想像力。科幻藝術可以將欣賞者帶入想像世界,開拓人們的視野和眼光。

  (2)科幻藝術的市場价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富裕程度日漸提高,閒暇時間不斷增加,文化消費正在成為重要的消費內容,而文化市場也漸漸成為潛力巨大、競爭激烈的市場。除美國等少數國家外,傳統藝術形式仍然在這個市場上占主導地位。中國尤其如此。傳統題材的小說、影視在我國正大行其道。但這并非反映群眾的消費要求,相當程度上是創作者一廂情愿的結果和歷史慣性使然。至少在中國,科幻藝術在整個文化市場是罕見的“朝陽藝術”,不光潛力巨大,且呈賣方市場的特點。對有眼光的藝術市場開拓者來說,科幻藝術應該是一個极佳的選擇。對科幻市場的分析我們將在后面詳細討論。
  ------------------
  科幻桃花源推出
  http://flying01.yeah.net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