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眼睛多沒有學問,所以看不起學問。他也沒有骨頭,所以也看不起骨頭——他重視,极其重視,醬肉。 他記得几個零七八碎的,可信可不信的,小掌故。其中的一個是他最愛說道的,因為它与醬肉頗有關系。 他說呀:便宜坊里切熟肉的木墩子是半棵大樹。為什么要這么高呢?在古時候,切肉的墩子本來很矮。后來呀,在旗的哥儿們往往喜愛伸手指指點點,挑肥揀瘦,并且有時候撿起肉絲或肉塊儿往嘴里送。這樣,手指和飛快的刀碰到一起,就難免流點血什么的,造成嚴重的糾紛,甚至于去打官司。所以,墩子一來二去就長了身量,高高在上,以免手指和快刀發生關系。 在他講說這個小掌故的時候,他并沒有提出自己的看法,到底應否把肉墩子加高,使手指与快刀隔离。 可是,由他所愛講的第二件小事情來推測,我們或者也可以找到點那弦外之音。 他說呀:許多許多旗籍哥儿們愛聞鼻煙。客人進了煙舖,把煙壺儿遞出去,店伙必先把一小撮鼻煙倒在柜台上,以便客人一邊聞著,一邊等著往壺里裝煙。這叫作規矩。是呀,在北京作買賣都得有規矩,不准野調無腔。在古時候,店中的伙計并不懂先“敬”煙,后裝煙這個規矩,叫客人沒事可作,等得不大耐煩。于是,旗人就想出了辦法:一見柜台上沒有個小小的墳頭儿,便把手掌找了伙計的臉去。這樣,一來二去,就創造了,并且鞏固下來,那條“敬”煙的規矩。 假若我們把這二者——肉墩子与“敬”煙,放在一塊儿去咂摸,我們頗可以肯定地說,眼睛多對那高不可及的半棵大樹是有意見的。我們可以替他說出來,假若便宜坊也懂得先“敬”點醬肉,夠多么好呢! 多老大對自己是不是在旗,和是否應當保持旗人的尊嚴,似乎已不大有意。可是,每逢他想起那個“敬”煙的規矩,便又不能不承認旗人的优越。是呀,這一條,和類似的多少條規矩,無論怎么說,也不能不算旗人們的創造。在他信教以后,他甚至這么想過:上帝創造了北京人,北京的旗人創造了一切規矩。 對!對!還得繼續創造!王掌柜不肯賒給他一對肘子,不肯借給他四吊錢,好!哈哈,叫他擺一桌酒席,公開道歉!這只是個開端,新規矩還多著哩!多老大的臉日夜不怠地笑得象個燒賣,而且是三鮮餡儿的。 可是,王掌柜拒絕了道歉! 眼睛多几乎暈了過去! 王掌柜心里也很不安。他不肯再找多老二去。多老二是老實人,不應再去叫他為難。他明知毛病都在洋人身上;可是,怎樣對付洋人,他沒有一點經驗。他需要幫助。一想,他就想到福海二哥。不是想起一個旗人,而是想起一個肯幫忙的朋友。 自從十成走后,二哥故意地躲著王掌柜。今天,王掌柜忽然來找他,他嚇了一跳,莫非十成又回來了,還是出了什么岔子?直到正掌柜說明了來意,他才放下心去。 可是,王掌柜現在所談的更不好辦。他看明白:這件事和十成所說的那些事的根子是一樣的。他管不了!在外省,連知府知州知縣都最怕遇上這种事,他自己不過是個旗兵,而且是在北京。 他可是不肯搖頭。事在人為,得辦辦看,先搖頭是最沒出息的辦法。他始終覺得自己在十成面前丟了人;現在,他不能不管王掌柜的事,王掌柜是一條好漢子的父親。再說,眼睛多是旗人,給旗人丟人的旗人,特別可恨!是,從各方面來看,他都得管這件事。 “老掌柜,您看,咱們找找定大爺去,怎樣?”“那行嗎?”王掌柜并非怀疑定大爺的勢力,而是有點不好意思——每到年、節,他總給定府開點花賬。“這么辦:我的身分低,又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不如請上我父親和正翁,一位參領,一位佐領,一同去見定大爺,或者能有門儿!對!試試看!您老人家先回吧,別急,听我的回話儿!” 云亭大舅對于一個忘了本,去信洋教的旗人,表示厭惡。“旗人信洋教,那么漢人該怎么樣呢?”在日常生活里,他不愿把滿、漢的界限划得太清了;是呀,誰能夠因為天泰軒的掌柜的与跑堂的都是漢人,就不到那里去喝茶吃飯呢?可是,遇到大事,象滿漢應否通婚,大清國的人應否信洋教,他就覺得旗人應該比漢人高明,心中有個准數儿,不會先犯錯誤。 他看不起多老大,不管他是眼睛多,還是鼻子多。 及至听到這件事里牽涉著洋人,他赶緊搖了搖頭。他告訴二哥:“少管閒事!”對了,大舅很喜歡說“少管閒事”。每逢這么一說,他就覺得自己為官多年,經驗富,閱歷深。 二哥沒再說什么。他們爺儿倆表面上是父慈子孝,可心里并不十分對勁儿。二哥去找正翁。 八月未完,九月將到,論天气,這是北京最好的時候。風不多,也不大,而且暖中透涼,使人覺得爽快。論色彩,二八月,亂穿衣,大家開始穿出顏色濃艷的衣裳,不再象夏天的那么淺淡。果子全熟了,街上的大小攤子上都展覽著由各地運來的各色的果品,五光十色,打扮著北京的初秋。皇宮上面的琉璃瓦,白塔的金頂,在晴美的陽光下閃閃發光。風少,灰土少,正好油飾門面,發了財的舖戶的匾額与門臉儿都添上新的色彩。好玩鳥儿的人們,一夏天都用活螞蚱什么的加意飼養,把鳥儿喂得羽毛丰滿,紅是紅,黃是黃,全身閃動著明潤的光澤,比綢緞更美一些。 二哥的院里有不少棵棗樹,樹梢上還挂著些熟透了的紅棗儿。他打下來一些,用包袱兜好,拿去送給正翁夫婦。那年月,旗人們較比閒在,探望親友便成為生活中的要事一端。常來常往,大家都觀察的詳細,記得清楚:誰家院里有一棵歪脖的大白杏,誰家的二門外有兩株愛開花而不大愛結果的“虎拉車”1。記得清楚,自然到時候就期望有些果子送上門來,親切而實惠。大姐婆婆向來不贈送別人任何果子,因為她從前种的白棗和蜜桃什么的都叫她給瞪死了,后來就起誓不再种果樹。這可就叫她有時間關心別人家的桃李和苹果,到時候若不給她送來一些,差不多便是大逆不道!因此,二哥若不拿著些棗子,便根本不敢前去訪問。 多甫大姐夫正在院里放鴿子。他仰著頭,隨著鴿陣的盤旋而輕扭脖頸,眼睛緊盯著飛動的“元寶”。他的脖子有點發酸,可是“不苦不樂”,心中的喜悅難以形容。看久了,鴿子越飛越高,明朗的青天也越來越高,在鴿翅的上下左右仿佛還飛動著一些小小的金星。天是那么深遠,明洁,鴿子是那么黑白分明,使他不能不微張著嘴,嘴角上挂著笑意。人、鴿子、天,似乎通了气,都爽快、高興、快活。 今天,他只放起二十來只鴿子,半數以上是白身子,黑鳳頭,黑尾巴的“黑點子”,其余的是几只“紫點子”和兩只黑頭黑尾黑翅邊的“鐵翅烏”。陣式不大,可是配合得很有考究。是呀,已到初秋,天高,小風儿涼爽,若是放起全白的或白尾的鴿儿,豈不顯著輕飄,壓不住秋景与涼風儿么?看,看那短短的黑尾,多么厚深有力啊。看,那几條紫尾确是稍淡了一些,可是鴿子一轉身或一側身啊,尾上就發出紫羽特有的閃光呀!由全局看來,白色似乎還是過多了一些,可是那一對鐵翅烏大有作用啊:中間白,四邊黑,象兩朵奇麗的大花!這不就使鴿陣于素淨之中又不算不花哨么?有考究!真有考究!看著自己的這一盤儿鴿子,大姐夫不能不暗笑那些闊人們——他們一放就放起一百多只,什么顏色的都有,雜亂無章,叫人看著心里鬧得慌!“貴精不貴多呀”!他想起古人的這句名言來。雖然想不起到底是哪一位古人說的,他可是覺得“有詩為證”,更佩服自己了。 在愉快之中,他并沒忘了警惕。玩嘛,就得全心全意,一絲不苟。雖然西風還沒有吹黃了多少樹葉,他已不給鴿子戴上鴿鈴,怕聲聞九天,招來“鴉虎子”——一种秋天來到北京的鷂子,鴿子的敵人。一點不能大意,万一鴉虎子提前几天進了京呢,可怎么辦?他不錯眼珠地看著鴿陣,只要鴿子露出點惊慌,不從從容容地飛旋,那必是看見了敵人。他便赶緊把它們招下來,決不冒險。今天,鴿子們并沒有一點不安的神气,可是他還不敢叫它們飛得過高了。鴉虎子專會在高空襲擊。他打開鴿柵,放出几只老弱殘兵,飛到房上。空中的鴿子很快地都抿翅降落。他的心由天上回到胸膛里。 二哥已在院中立了一會儿。他知道,多甫一玩起來便心無二用,听不見也看不見旁的,而且討厭有人闖進來。見鴿子都安全地落在房上,他才敢開口:“多甫,不錯呀!”“喲!二哥!”多甫這才看見客人。他本想說兩句道歉的話,可是一心都在鴿子上,爽興就接著二哥的話茬儿說下去:“什么?不錯?光是不錯嗎?看您說的!這是點真學問!我叫下它們來,您細瞧瞧!每一只都值得瞧半天的!”他往柵子里撒了一把高粱,鴿子全飛了下來。“您看!您要是找紫點子和黑點子的樣本儿,都在這儿呢!您看看,全是鳳頭的,而且是多么大,多么俊的鳳頭啊!美呀!飛起來,美;落下來,美;這才算地道玩藝儿!”沒等二哥細細欣賞那些美麗的鳳頭,多甫又指著一對“紫老虎帽儿”說:“二哥!看看這一對寶貝吧!帽儿一直披過了肩,多么好的尺寸,還一根雜毛儿也沒有啊!告訴您,沒地方找去!”他放低了聲音,好象怕隔牆有耳:“慶王府的!府里的秀泉,秀把式偷出來的一對蛋!到底是王府里的玩藝儿,孵出來的哪是鴿子,是鳳凰喲!” “嗯!是真体面!得送給秀把式一兩八錢的吧?”“二哥,您是怎么啦?一兩八錢的,連看也不叫看一眼啊!靠著面子,我給了他三兩。可是,這一對小活寶貝得值多少銀子啊?二哥,不信您馬上拍出十兩銀子來,看我肯讓給您不肯!” “那,我還留著銀子娶媳婦呢!” “那,也不盡然!”多甫把聲音放得更低了些:“您記得博胜之博二爺,不是用老婆換了一對藍烏頭嗎?”這時候,他才看見二哥手里的包袱。“二哥,您家里的樹熟儿1吧?嘿!我頂愛吃您那儿的那种‘蓮蓬子儿’,甜酸,核儿小,皮嫩!太好啦!我道謝啦!”他請了個安,把包袱接過去。進了堂屋,二哥給二位長親請了安,問了好,而后獻禮:“沒什么孝敬您的,自家園的一點紅棗儿!” 大姐進來獻茶,然后似乎說了點什么,又似乎沒說什么,就那么有規有矩地找到最合适的地方,垂手侍立。 多甫一心要吃棗子,手老想往包袱里伸。大姐婆婆的眼睛把他的手瞪了回去,而后下命令:“媳婦,放在我的盒子里去!”大姐把包袱拿走,大姐夫心里涼了一陣。 有大姐婆婆在座,二哥不便提起王掌柜的事,怕她以子爵的女儿的資格,攔頭給他一杠子。她對什么事,不管懂不懂,都有她自己的見解与辦法。一旦她說出“不管”,正翁就絕對不便違抗。這并不是說正翁有點怕老婆,而是他擁護一條真理——“不管”比“管”更省事。二哥有耐性儿,即使大姐婆婆在那儿坐一整天,他也會始終不動,滔滔不絕地瞎扯。 大姐不知在哪儿那么輕嗽了一下。只有大姐會這么輕嗽,叫有心听的能听出點什么意思來,叫沒心听的也覺得挺悅耳,叫似有心听又沒心听的既覺得挺悅耳,還可能听出點什么意思來。這是她的絕技。大姐婆婆听見了,瞪了瞪眼,欠了欠身。二哥听到了那聲輕嗽,也看見了這個欠身,赶緊笑著說:“您有事,就請吧!”大姐婆婆十分庄嚴地走出去。二哥這才對二位男主人說明了來意。 多甫還沒把事情完全听明白,就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什么?洋人?洋人算老几呢?我斗斗他們!大清國是天朝上邦,所有的外國都該進貢稱臣!”他馬上想出來具体的辦法:“二哥,您甭管,全交給我吧!善扑營1的、當庫兵的哥儿們,多了沒有,約個三十口子,四十口子,還不算不現成! 他眼睛多呀,就是千眼佛,我也把他揍瞎了!”“打群架嗎?”二哥笑著問。 “對!拉躺下,打!打得他叫了親爹,拉倒!不叫,往死里打!”多甫立起來,晃著兩肩,掄掄拳頭,還狠狠地啐了兩口。 “多甫,”旗人的文化已經提到這么高,正翁當著客人面前,稱儿子的號而不呼名了。“多甫,你坐下!”看儿子坐下了,正翁本不想咳嗽,可是又似乎有咳嗽的必要,于是就有腔有調地咳嗽了一會儿,而后問二哥:“定大爺肯管這個事嗎?” “我不知道,所以才來請您幫幫忙!” “我看,我看,拿不准的事儿,頂好不作!”正翁作出很有思想的樣子,慢慢地說。 “先打了再說嘛,有什么拿不准的?”多甫依然十分堅決。“是呀,我可以去請兩位黃帶子1來,打完准保沒事!”“多甫,”正翁掏出四吊錢的票子來,“給你,出去蹓蹓!看有好的小白梨,買几個來,這兩天我心里老有點火。”多甫接過錢來,扭頭就走,大有子路負米的孝心与勇气。“二哥,您坐著,我給老爺子找小白梨去!什么時候打,我听您一句話,決不含糊!”他搖晃著肩膀走了出去。“正翁,您……”二哥問。 “老二,”正翁親切地叫,“老二!咱們頂好別去郯渾水!”這种地方,正翁与云翁有些不同:云翁在拒絕幫忙的時候,設法叫人家看出來他的身分,理當不輕舉妄動。正翁呢,到底是玩鳥儿、玩票慣了,雖然拒絕幫忙,說的可怪親切,照顧到雙方的利益。“咱們爺儿倆听听書去吧!雙厚坪、恒永通,雙說‘西游’,可真有個听頭!” “我改天,改天陪您去!今儿個……”二哥心里很不高興,雖然臉上不露出來——也許笑容反倒更明顯了些,稍欠自然一些。他看不上多甫那個虛假勁儿:明知自己不行,卻還愛說大話,只圖嘴皮子舒服。即使他真想打群架,那也只是證明他糊涂;他難道看不出來,旗人的威風已不象從前那么大了嗎?對正翁,二哥就更看不上了。他對于這件事完全漠不關心,他一心想去听《西游記》! 大姐婆婆在前,大姐在后,一同進來。大姐把包袱退還給二哥,里邊包著點東西。不能叫客人拿著空包袱走,這是規矩,這也就是婆媳二人躲開了半天的原因。大姐婆婆好吃,存不下東西。婆媳二人到處搜尋,才偶然地碰到了一小盒杏仁粉,光緒十六年的出品。“就行啦!”大姐安慰著婆婆:“反正有點東西壓著包袱,就說得過去啦!” 二哥拿著遠年的杏仁粉,請安道謝,告退。出了大門,打開包袱,看了看,順手儿把小盒扔在垃圾堆上——那年月,什么地方都有垃圾堆,很“方便”。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