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我的一位年輕朋友,作為互相交流的干部,在太行山深處一個偏僻縣份,當了兩年副縣長,分工抓水利以后,又回到北京來了。 交流,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其要義就在于互相溝通,各取所長嘛!城里人把現代化帶到了農村,農村人又把朴素作風帶到了城里,這就叫相得益彰了。W君,一直在京城某個部門工作,白面書生,也許麥子和韭菜能分得清,但大麥、小麥、燕麥、□麥、青稞的區別,那水平就和我差不多了。臨走來我家辭行時,我不免勉勵几句,當然也是些老生常談,這回派了你到我曾經呆過的S縣,也好,W君,那可是真正意義的窮鄉僻壤,也是一次机會,可以了解稼穡之艱難,民眾之貧困,偏遠之隔閡,內地与沿海之差距了。 他兩年前出發的時候,心里沒底,一個勁問我:“S縣如何?” “反正夠窮的。” “窮到什么程度?” “這么說吧,W君,南來北去的大雁,年年在頭頂上飛,可從來不落。” “為什么?” “那里基本上都是些寸草不生的大山。” 他頗有些猶豫,他愛人則緊鎖愁眉,擔心他經不起考驗,影響前程。我連忙安慰這小兩口,別看那里窮山惡水,但不出刁民。S縣的老百姓,至今仍有古燕趙的慷慨任俠之气,篤誠敦厚之風,很純朴,很實在,做買賣,連斤兩的概念都不具有,你一赶集就知道了,什么東西都論堆,給個說得過去的价,你就拿走。 這一說,W君的小媳婦,又給她先生增加了若干公斤的儲備食品。 后來,事實并非如此,至少他在S縣的日子,過得比想象的要好多了。別看深山老林,尚未脫貧,但据說如今那里也時行吃海鮮的,鮑魚啊,石斑啊,比北京的館子還要生猛几分呢! 他在給我的信中嘲笑我說,已非你老人家當右派,在那儿勞動改造時的S縣了。今非昔比,鳥槍換炮,他都不知該怎樣處理帶去的那些方便面了。 這使我很興奮。進步,總是讓人高興的事。 所以,他在信的結尾說,現在我終于懂得人類為什么要追求世界大同這樣一個目標了。看來年輕人一接触實際,思想水平馬上就提高了。當然,“同”,不一定“同”在生猛的鮑魚和石斑上,若是在追赶時代步伐上,求這個城鄉大体一致的“同”,不正是干部交流的目的么? 真是光陰似箭,如白駒過隙,兩年,一眨眼工夫就過去了。 他又回到了北京,官复原職,還要提升,說正在等待重新安排。暫時沒多少事,那天他打了個電話來,想到我這儿來坐坐。 “歡迎,歡迎!” “順便給你老,帶來一點當地土產嘗嘗,無論如何,我當過那里的父母官的人嗎!睹物思情,也許會讓你再回憶一下S縣。” “政績如何?” “馬馬虎虎吧!” W君一進門,那几簍子所謂土產的分量,可把我嚇了一跳。 “乖乖,你把S縣都背來了?” “這還是少的,老先生——” “為官一方,是不是卸任時,把那里的土地爺也帶回來了?”我在逗他。 這是一則古老的諷刺貪官污吏的笑話,一位縣太爺搜刮了民脂民膏,离任回家。走出縣境,在他裝滿行李箱籠的車隊后面,居然發現當地的土地老爺也背著行囊,跟著一塊走。縣太爺便停下車問他,“你是一方土地,你怎么能擅离職守,不留在當地呢?” 土地爺說:“老爺在上,容卑職稟報,因為您老人家把地皮都刮得光光的,我是土地,不跟著您刮走的這方土地,還能往哪儿去?” W君笑了,“我們家祖墳從沒長這份蒿子,我還攤不上如此刮地皮的福气呢!再說地皮有限,人無限,輪不到我刮了。” 他也算是愛好文學的青年,不過他不寫,只看。W君開玩笑地說過,如果他寫的話,也許雜志要退稿。我請教他為什么? 他說:“水面上看到的一切,并不完全等于水底下你看不到的一切,對不對?沉淀的東西要是翻江倒海起來,那也是蠻可怕的呵!” “別玩儿深沉啦!W君,拜托你啦!” 如今這也算是一种時髦,弄些深奧的警句什么的,挂在嘴邊,表示有思想,能思考。反正,W君是個挺聰明的,也很現代,也很現實的年輕人,上下左右的人際關系混得不錯,該得到的也全得到了,可又不算過分。他自嘲是那种只打打小麻將,輸不大,贏也不大,志不在得,而在打的“冷眼向洋”的主。 他雙親,他愛人,我們都有來往,比較了解這個年輕人,不算怎么太沾渾水,貪得無厭,兩袖清風說不上,但也不是惡跡累累,在這年頭,應該說是很難得的了。 他笑話我:“不玩儿深沉,你們說我們淺薄,玩儿深沉,你又說我們更淺薄。你們這一幫老先生啊!反正怎么也看不上我們這一代。”他舉起手里的那個精致的,編織得挺講究的,裝土特產的柳條筐,考問我:“你能看見的,只是外面的這好看的包裝,但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說得上來么?” “那張封住的紅紙,不是寫清楚了么?‘S縣土產’!” “可是什么土產呢?您老說說。” “你這是唬不了我的。”若干年前,我在那里勞動改造的時候,太行山深處的S縣,是個山多地少,溝多水少,嘴多糧少,人多房少的落后貧窮地區。听W君說,現在好了一點,但指望馬上好到那里去,也不現實。到底當官的,會說話。不過,他又笑著補充,中國人嘛,窮歸窮,該不窮的時候,可半點也不窮。 然后,他漫無邊際地扯開了,窮人未必不能擺闊?不會擺闊?窮也照樣构筑精神的天堂。這就叫窮則思變,變則通,如今的S縣,也猛勁追赶時代潮流的。 我說:“閣下,這事我太明細,山區再追赶,能有什么出產? 你這筐里,我敢保證,除了核桃,就是棗!” “錯了吧?恰恰是柿餅——” “哦——”一听這兩個字,我嘴就酸澀了。 他接著論證他的深沉:“所以我說,事物的外在和表面所見到的,和內在的,實質部分,絕對可以是兩回事的,對不對?” “好吧,來客吃來物,”我打斷他的哲學思考:“咱們打開嘗嘗吧!” 我也弄不清為什么?S縣以山高溝深著稱,至少應該發展水果种植吧?可老天爺很偏心眼的,要是看不上哪塊地方,兔子都不拉屎,真是一點轍也沒有。第一五行缺水,第二土質貧瘠,第三,無霜期短,甭說桃、梨、苹果長不成,連不怎么講究水土的鐵杆庄稼,也叫人失望。核桃和棗,皮厚肉薄,難稱上乘,乏人問津。當地柿餅,產量可觀,可糖分低于他地產品,就銷不出去。不甜,倒也罷了,問題在于過多的單宁成分,多吃兩塊,嘴都會澀得張不開。 “還是老味道吧?”W君問我。 “我在S縣勞動改造的時候,正赶上三年災荒,這柿餅可是救命之物!好多柿樹都被活過命來的老鄉燒香上供的。”我承認,餓不到那一步,我宁可不吃。 W君補充說:“我翻過老同志的革命回憶錄,八年抗戰,打日本,這柿餅也是立過汗馬功勞的。送到日本國去化驗過了,他們認為這是一种長壽食品,富含一种叫做‘硒’的物質,好東西啊!老先生,您多吃一點吧!” 我敬謝不敏,再吃,上下牙就該澀成一体了。 W君說:“上面的人,到我們那個小縣份來視察,來檢查,來例行公事,你猜我們送什么禮品?” “難道會是柿餅?”我問。 他點點頭,“除了這,那窮山惡水,還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吉普車上裝,山里人就這么實誠。” “干什么?一送,就送這么多?”我樂了,若是給我百把斤柿餅,我也不可能有車,怎么從那深山老林里背回北京呀!就地處理的話,如今,那里老鄉雖不富裕,但也決不稀罕這柿餅的。 “多送,表示我們心誠,無非想讓上面多批給我們縣一些錢唄!” “有效嗎?” “屁——”W君說:“這种山里人的實誠,也真是沒有辦法,結果弄得人家成了負擔,倒誰也不敢來了。都有了歌謠,‘下鄉下鄉,柿餅論筐,耗子不啃,喂豬不壯’。我在那儿管水利,每年的經費,少得我都不好意思說,怕老外收集了去笑話咱們。后來我想了個招,讓他們找一些手巧的婦女,編各种小巧玲瓏的柳筐,裝上二斤三斤的,既好拿,又好看。你猜怎么著?結果之圓滿,出乎意料之外,上級不但批准我們立項,撥了款,連鋼筋、水泥都按支援价,從山外運進來了。” 我感慨地說:“是啊,是啊,什么事情,都以适度為宜,感情太濃厚了,太丰富了,反而讓人受不了。”這個W君真有高招,看來是干部交流的好處了。大地方的人,終究見識廣,腦筋活,辦法多,點子高。我太了解山里人,也包括山里的干部,他要對你友好起來,那种表達友誼的方式,讓人痛苦。一麻袋、兩麻袋柿餅太小意思了,恨不能一車兩車地送給你,那才叫夠朋友。 于是我悟到W君以前所講過的“世界大同”的涵義了,城里人把都市那一套适可而止的禮節,帶到了農村,山里人終于改弦更張,懂得“禮輕人意重”,感情第一,筐雖小,情義在,照樣辦成了事,這种“同”,也證明城鄉交流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了。 “得了您吧!老先生,你猜那些筐里柿餅底下壓著些什么?” 我被這個頭腦靈活的年輕人,問懵了。 “您又形式主義地看問題了,水上面是一回事,水下面又是一回事,起了作用的是柿餅下面那几搭子人民幣!” 我愣住了。 他說:“后來,S縣的別的部門也仿效起來,效果都不坏。” 我不禁好奇:“那筐子上面也貼有這張‘S縣土產’的紅封嗎?” “當然得要了!”W君說。“裝的本來是土產嗎!” “可人民幣算哪門子土產呢?” W君振振有辭:“我并沒有裝美元和港幣啊!” 他這么一解釋,你不能說他沒道理。當時,我真想笑;但不知為什么,卻笑不出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