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答文學社問 這試題很難解答。 因為唐代傳奇,是至今還有標本可見的,但現在之所謂六朝小說,我們所依据的只是從《新唐書藝文志》〔2〕以至清《四庫書目》〔3〕的判定,有許多种,在六朝當時,卻并不視為小說。例如《漢武故事》,《西京雜記》,《搜神記》,《續齊諧記》〔4〕等,直至劉癲的《唐書經籍志》〔5〕,還屬于史部起居注和雜傳類里的。那時還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為虛造,所以所記雖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卻都是史的一類。 況且從晉到隋的書目,現在一种也不存在了,我們已無從知道那時所視為小說的是什么,有怎樣的形式和內容。現存的惟一最早的目錄只有《隋書經籍志》〔6〕,修者自謂“遠覽馬史班書,近觀王阮志錄”,也許尚存王儉〔7〕《今書七志》,阮孝緒〔8〕《七錄》的痕跡罷,但所錄小說二十五种中,現存的卻只有《燕丹子》〔9〕和劉義慶撰《世說》合劉孝標注〔10〕兩种了。此外,則《郭子》,《笑林》,殷芸《小說》,《水飾》〔11〕,及當時以為隋代已亡的《青史子》,《語林》〔12〕等,還能在唐宋類書里遇見一點遺文。 單從上述這些材料來看,武斷的說起來,則六朝人小說,是沒有記敘神仙或鬼怪的,所寫的几乎都是人事;文筆是簡洁的;材料是笑柄,談資;但好像很排斥虛构,例如《世說新語》說裴啟《語林》記謝安語不實,〔13〕謝安一說,這書即大損聲价云云,就是。 唐代傳奇文可就大兩樣了:神仙人鬼妖物,都可以隨便驅使;文筆是精細,曲折的,至于被崇尚簡古者所詬病;所敘的事,也大抵具有首尾和波瀾,不止一點斷片的談柄;而且作者往往故意顯示著這事跡的虛构,以見他想象的才能了。 但六朝人也并非不能想象和描寫,不過他不用于小說,這類文章,那時也不謂之小說。例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陶潛的《桃花源記》〔14〕,其實倒和后來的唐代傳奇文相近;就是嵇康的《圣賢高士傳贊》〔15〕(今僅有輯本),葛洪的《神仙傳》〔16〕,也可以看作唐人傳奇文的祖師的。李公佐作《南柯太守傳》,李肇為之贊〔17〕,這就是嵇康的《高士傳》法;陳鴻《長恨傳》置白居易的長歌之前〔18〕,元稹的《鬤ョn既錄《會真詩》,又舉李公垂《戇q》之名作結〔19〕,也令人不能不想到《桃花源記》。 至于他們之所以著作,那是無論六朝或唐人,都是有所為的。《隋書經籍志》抄《漢書藝文志》〔20〕說,以著錄小說,比之“詢于芻蕘”,就是以為雖然小說,也有所為的明證。不過在實際上,這有所為的范圍卻縮小了。晉人尚清談,講標格,常以寥寥數言,立致通顯,所以那時的小說,多是記載畸行雋語的《世說》一類,其實是借口舌取名位的入門書。唐以詩文取士,但也看社會上的名聲,所以士子入京應試,也須豫先干謁名公,呈獻詩文,冀其稱譽,這詩文叫作“行卷”。詩文既濫,人不欲觀,有的就用傳奇文,來希圖一新耳目,獲得特效了,于是那時的傳奇文,也就和“敲門磚”很有關系。但自然,只被風气所推,無所為而作者,卻也并非沒有的。五月三日。 CC 〔1〕本篇最初印入《文學百題》一書。 文學社,即《文學》月刊社。《文學》月刊,傅東華、鄭振鐸編,一九三三年七月創刊,一九三六年七月第七卷起由王統照接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停刊,上海生活書店出版。該社曾擬定有關文學的問題一百個,分別約人撰稿,編成《文學百題》,于一九三五年七月由生活書店出版。 〔2〕《新唐書·藝文志》《新唐書》系宋代歐陽修等撰。其中《藝文志》四卷,是古代到唐代的書籍的目錄。 〔3〕《四庫書目》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參看本卷第59頁注〔11〕、第139頁注〔3〕。〔4〕《漢武故事》一卷,相傳為漢代班固或南朝齊王儉著,所記多系關于漢武帝的傳說。《西京雜記》,六卷,相傳為漢代劉歆或晉代葛洪所著,所記都是漢武帝時雜事。《搜神記》,二十卷,相傳為晉代干寶著,內容都是神怪故事。《續齊諧記》,一卷,南朝梁吳均著,內容也是神怪故事。(按“齊諧”出于《庄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 〔5〕劉癲(887—946)字耀遠,涿州歸義(今河北雄縣)人,后晉時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所監修的《唐書》,通稱《舊唐書》,共二百卷。其中《經籍志》二卷,是從古代到唐代書籍的目錄,內容較《新唐書·藝文志》簡略。 〔6〕《隋書·經籍志》《隋書》,唐代魏征等撰。其中“十志”部分,題長孫無忌撰。《經籍志》,四卷,是繼《漢書·藝文志》后又一部古代文獻總錄,除著錄當時所存的著作以外,還附載一些已亡佚的書,并論述學術的源流。它采用經史子集四部的圖書分類法,一直沿用到清代。“遠覽馬《史》班《書》,近觀王阮《志》《錄》;挹其風流体制,削其浮雜鄙俚,离其疏遠,合其近密;約文緒義,凡五十五篇。”是《隋書·經籍志》引論中的話。 〔7〕王儉(452—489)字仲寶,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目錄學家。他在南朝宋明帝時任秘書丞,依劉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記錄古今圖書,分經典、諸子、文翰、軍書、陰陽、術藝、圖譜七類,道、佛附見。此書已失傳。 〔8〕阮孝緒(479—536)字士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南朝梁目錄學家。《七錄》是他所輯錄的古今書籍的目錄,共十二卷,分內外兩篇:內篇為經典、記傳、子兵、文集、技術五錄;外篇為佛法、仙道二錄。現僅存序言和分類總目,載在唐釋道宣編撰的《廣弘明集》一書中。 〔9〕《燕丹子》《隋書·經籍志》著錄一卷,不著撰人。內容是關于戰國燕太子丹的故事,大都系輯錄古書中有關燕丹和荊軻的文字而成。 〔10〕劉義慶(403—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南朝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爵為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所撰《世說》,即《世說新語》,參看本卷第173頁注〔3〕。劉孝標(462—521),名峻,平原(今屬山東)人,南朝梁文學家。他為《世說新語》所作注釋,征引廣博,為世所重。 〔11〕《郭子》東晉郭澄之著,《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卷。《笑林》,三國魏邯鄲淳著,《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卷。殷芸(471—529),字灌蔬,陳郡長平(今河南西華)人,南朝梁文學家。所著《小說》,《隋書·經籍志》著錄十卷。《水飾》,隋杜寶著,《隋書·經籍志》著錄一卷,不著撰人。這四种書唐以后失傳,魯迅《古小說鉤沉》中各有輯本。 〔12〕《青史子》周青史子著,《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七篇,《隋書·經籍志》中已無此書。《語林》,東晉裴啟著,《隋書·經籍志》子部小說類附注:“《語林》十卷,東晉處士裴啟撰,亡。”這兩种書魯迅《古小說鉤沉》中各有輯本。 〔13〕關于裴啟《語林》記謝安語不實一事見《世說新語·輕詆》:“庾道季(和)詫謝公(安)曰:‘裴郎(啟)云,謝安謂裴郎乃可不惡,何得為复飲酒?裴郎又云,謝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馬,略其玄黃,取其俊逸。’謝公云:‘都無此二語,裴自為此解耳。’庾意甚不以為好。因陳東亭(王癲)《經酒壚下賦》,讀畢都不下賞裁,直云:‘君乃复作裴氏學。’于此《語林》遂廢。今時有者,皆是先寫,無复謝語。” 〔14〕阮籍參看本卷第173頁注〔4〕。《大人先生傳》見于清嚴可均輯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四十六。陶潛,參看本卷第173頁注〔5〕。《桃花源記》是他的一首五言古詩《桃花源詩并記》的前記部分。 〔15〕嵇康(223—262)字叔夜,譙國□e(今安徽宿縣)人,裙L菏蝞*他的《圣賢高士傳贊》一書,据其兄嵇喜所作《嵇康傳》說:“撰錄上古以來圣賢隱逸遁心遺名者,集為傳贊,自混沌至于管宁,凡百一十有九人。”清代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及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都有此書輯本。 〔16〕葛洪(約283—363)字稚川,東晉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好神仙導養及煉丹之術,著有《抱朴子》等。《神仙傳》,十卷,記古代傳說中八十四個神仙的故事。 〔17〕李公佐(約770—約850)字顓蒙,隴西(今甘肅東南)人,唐代小說家。《南柯太守傳》是他所作的傳奇小說,篇末有“前華州參軍李肇”的贊四句。李肇,唐文學家。唐憲宗時任左司郎中,翰林學士。著有《翰林志》、《唐國史補》等。 〔18〕陳鴻字大亮,唐德宗時人,小說家。《長恨傳》是他所作的傳奇小說,篇末說:“樂天因為《長恨歌》……歌既成,使鴻傳焉。”白居易(772—846),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19〕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內(今河南洛陽)人,唐代詩人。《XX傳》是他所作傳奇小說,其中說:“河南元稹亦續生(張生)《會真詩》三十韻。”結末又說:“貞元歲九月,執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語及于是。公垂卓然稱异,遂為《戇q》以傳之。崔氏小名龤A公垂以命篇。”李公垂(772—846),名紳,無錫(今屬江蘇)人,唐代詩人。 〔20〕《漢書·藝文志》《漢書》,東漢班固等撰,其中《藝文志》一卷,是古代到漢代的書籍的目錄。它在“小說十五家”的篇目之后說:“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听涂說者之所造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隋書·經籍志》也在子部小說類的篇目之后說:“小說者,街談巷語之說也。《傳》載輿人之誦,《詩》美詢于芻蕘。”“詢于芻蕘”一語,見于《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于芻蕘。”芻蕘,即砍柴的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向民間采訪。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